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特点与模式
1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为 辅,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发 展模式。
2
珠三角地区注重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 人才培养,形成了以创新为Βιβλιοθήκη 心竞争力的经济发 展特点。3
珠三角地区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建设, 形成了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02
珠三角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经济结构特点
多元化经济结构
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 等多元化发展的经济结构。
外向型经济
珠三角地区依托其地理位置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 入驻,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
城乡一体化发展
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与 农村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珠三角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良性循环。
04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与对策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人口压力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导致资源紧 张、环境承载力下降。
资源短缺
珠三角地区的土地、水、能源等 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经济的持 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 发展
•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 珠三角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优势
•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 对策
•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01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01
珠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 东莞等城市,地处南海航运要冲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珠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

珠江三角洲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中心。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也呈现出了蓬勃的态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珠江三角洲的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并讨论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方,涵盖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个区域地势平坦,水网密布,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这些特点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区域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涉及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布局等多个方面。
在珠江三角洲,区域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例如,建设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加强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城市发展是由区域规划所引导的,它涉及经济增长、人口流动、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以工业化为基础,并逐渐转向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
这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了中国的经济引擎之一。
例如,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了全球创新中心之一。
而广州则是中国南方地区的贸易中心,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
城市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推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随着城市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和服务业涌入,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其次,城市发展也带动了人口的流动和社会发展。
许多人从农村移民到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和机会。
这也带动了城市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交流。
最后,城市发展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工业化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
因此,城市发展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珠江三角洲在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过剩和城市扩张带来了基础设施压力。
例如,交通拥堵和住房短缺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其次,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由广东省、福建省和江苏省共同组成。
其内部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心之一。
该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受到众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研究和关注。
本文将针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政府主导下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都将发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政府在规划城市群发展时,注重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以保持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和合理的经济结构布局。
政府作为城市群的管理者,推动国家、省和市的各项政策,确保城市群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二、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区域之一。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多地政府和企业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投入。
在这个发展模式下,政府、企业和高校形成的技术合作网络已经初步形成,推动了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
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很多IT领域的新兴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例如华为、腾讯等公司,他们的崛起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提升。
三、开放加快城市群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历史悠久,其经济和贸易活动也非常活跃。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各地政府不断推进对国际间的市场开放,引进扩大国际间的市场全球化。
同时,利用好地利优势和环境的策略定位,各地政府推进投融资体系的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跨国企业也陆续进入该市场,带动了全球化进程,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成一个开放、活跃的经济区域。
四、城市群发展的环境保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风险也在加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地政府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发展中将环保融入其中,积极探索出环保和经济发展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政府和企业把环境保护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促进环境保护,助力城市群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珠三角地区,既是中国南部的一片沃土,也是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由于三角地形、降水丰富、河网交错、海陆交通便利等地理优势,珠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极。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珠三角地区先后涌现出了香港、深圳、广州、珠海等多个经济发展重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历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珠三角地区开始迎来高速的经济增长,这一发展成绩多得数不胜数。
相较于当时的其他中国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更为惊人,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之首,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1980年代中期,珠三角地区的开发与改革步伐加快,兴起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园区,随之而来的是海外投资和技术的迅速涌入。
这些来自于海外的资金和技术,为珠三角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接触,加速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
90年代初期,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不断有新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相继建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和人才。
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为珠三角经济的迅速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这一事件也成为了珠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21世纪初期,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珠三角地区进一步融入了国际经济体系,不断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珠三角很快成为全球的智能制造中心。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珠三角地区已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区,成功蜕变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二、珠三角的现状目前,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最繁荣的经济中心之一,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国的1/6。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逐渐从“高速增长期”过渡到了“高品质增长期”,增长模式逐步向智能、服务和高端制造业转型。
三、珠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随着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这些城市间的联系和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这种合作旨在进一步加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推进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的经 济发展以服务业 为主导,占据了 地区GDP的较大 比重。
服务业涵盖了金 融、商贸、物流、 旅游等多个领域, 为珠江三角洲的 经济增长提供了 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和政策 的支持,珠江三角 洲的服务业发展迅 速,涌现出了一批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企业。
汇报人:
航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等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航空枢纽,国内外航 班频繁。
港口: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多个港口,如广州港、深圳港等,是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交通 方式。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通达性。
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 候,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
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为工 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
要的水源
PART THREE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产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高。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水稻、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的产 业体系。
人才和技术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 拥有众多高素质 的人才和先进的 技术,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撑。
人口密集: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人口压力较大。
资源短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原材料和能源。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
实施严格的环 保法规:限制 污染排放,加 大违法处罚力
度
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化石能源 的使用,降低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经济要素分析

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港口
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有: 上海港、舟山港、 嘉兴港、台州港、 南京港、杭州港、 绍兴港、宁波港、 湖州港、泰州港、 南通港、镇江港、 无锡港、常州港、 扬州港、苏州港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长江三角洲是全国开发区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三 省市的开发区大部分布局在沿江、沿沪宁高速公路、 沪杭甬高速公路等交通资源周围。以江苏为例,沿江 和沿沪宁线有以下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 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仪征经 济开发区、扬州经济开发区、镇江经济开发区、泰州 经济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 开发园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靖江经济开发 区、江阴经济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江苏扬子江化 工园区和冶金工业园、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南通经 济技术开发区、常熟经济开发区、海门经济开发区、 太仓港经济开发区。
交通的大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大发展,反过来,交 通的发展要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服务。公路尤其 是高速公路是现代化经济的催化剂,它不可避免地 要伴随产业群体的聚集并沿轴线方向扩散,形成快 速发展的产业带,使得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对沿线地 区乃至更大范围经济都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结束语
本课题研究经过很多前期工作,先是研究方向由 之前的研究地震带改成了现在这个课题。由于时间有限, 论文的完成显得比较仓促,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图像 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空间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能存在 不足。为了力求内容能够更加完整与有价值,本小组成 员经过多次讨论与修改,但由于知识面有限,阅读查找 的文献有限,对GIS相关软件应用不是非常熟悉,技术水 平不高,有些方面的研究难尽人意,希望老师能够给予 批评指正。
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珠三角的高速公路网、铁路 网以及主要的港口、航空线路和高新技术区等也是珠三 角的重要经济发展指标。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案例
总结词
佛山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珠三角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的典范。
详细描述
佛山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面临着国内 外市场竞争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为了实现可 持续发展,佛山市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引 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 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转变。 这一转型升级不仅提升了佛山市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也为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角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珠三角区源自经济转型升级的典型 代表。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经济资 源和市场优势。近年来,广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 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高 端化、服务化转型。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 ,广州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并带 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惠 州、肇庆等城市,以及周边一些县(市、区),总面积约5.5 万平方公里。
人口与面积
珠三角地区人口众多,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约5800万,其中广州市约1500万 ,深圳市约1300万。
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大,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 基地之一。
02
珠三角经济现状
总体经济状况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 引擎之一,其总体经济状况呈
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珠三角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 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为 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科技 创新、金融体系等方面具有显 著优势,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和现在的景观对比
城市建设相 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 题日趋严重
东 部 沿 海 工 业 带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2、优化产业结构 •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措施: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采取 各种措施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水土资源; 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 绿化面积,优化人居环境。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一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提示:一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目 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比重高达70%. %.城镇人 前.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比重高达 %.城镇人 口总数超过3 口总数超过 OoO万。二是城镇数量多、分布密 万 二是城镇数量多、 度大。珠江三角洲城镇间平均距离小于10千米 千米。 度大。珠江三角洲城镇间平均距离小于 千米。 三是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三是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广州综合经济实力位 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圳、 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圳、珠海等城市经济也相当 发达。四是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 发达。四是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基础设施 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 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水平 居全国前列。 居全国前列。
学生阅读课本P82相关内容并讨论思考, 学生阅读课本P82相关内容并讨论思考,在工业化与城市 相关内容并讨论思考 化发展进程中,还会出现哪些问题,分别表现在哪里, 化发展进程中,还会出现哪些问题,分别表现在哪里,并 注意从自己家乡身边观察到的城市现象、城市问题, 注意从自己家乡身边观察到的城市现象、城市问题,并根 据珠江三角洲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据珠江三角洲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总体发展概况
• 经济增长
1979-200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78%, 远高于同期9.6%的全国平均增速和19.55%的全省平均增速。
• 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 产业结构
1979—2001年间,第一产业比重由26.88%下降到6.00%, 第二产业比重在绝大部分时间维持在45%—50%之间,第三 产业的比重从27.91%上升到44.85%。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 经济发展概述
2020年4月25日星期六
内容提要
• 区域概况 • 经济发展 • 空间格局 • 发展展望
一、区域概况
1.1 区域概念与范围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简 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 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 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 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 万多平方公里。一般来 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 水。
16155 37777 26994 14413(市区) 17211(市区) —— 201630.2
118079.3
——
1.3 区域地位
年 份
1980
珠江三角洲
GDP (亿元)
131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0115
占广东省的比重(% )
GDP 实际利用外资
52.39
47.22
占全国的比重(%)
GDP 实际利用外资
• 泛珠三角:“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
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 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 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大珠三角图:
泛珠三角
城市
广州 深圳
珠 珠海
三 佛山
角 江门
经 济
东莞 中山
区 肇庆
惠州
小计
香港
大珠 三角
澳门
总计
1.2 经济概况(2001)
–经济地理意义上的珠三角
• 珠三角经济区(小珠三角):广东省政府于
1994年确定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市、深 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东莞市 、惠州市(龙门县除外)及肇庆市区和高要、四会 两个县级市,陆地面积41698平方公里。
• 大珠三角: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以经济规模论
,“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现在正打造 2020年粤港澳世界城市群。
泛珠三角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5
460 million 泛珠三角占全国人口总数1/3强
6657.9 billion RMB yuan
泛珠三角约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3
补充:泛珠三角与其他经济圈比较: 人均GDP
补充:泛珠三角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对 比
指标 泛珠三角总量 对比其他国家/地区
面积
200.6万平方 公里
总人口 (万人)
994.20 700.88 123.55
533.77
395.68 644.58 236.33 154.28 294.81 4087.08 672.5
43.67
4803.25
土地面积( km2)
7434 1948 1560 3888 9541 2465 1800 3923 8863 41698 1101 25.8
2.2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
• 结合以上 经济增长 和产业结 构图划分 为四个发 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社会经 济缓慢发展阶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征: ➢ 地处国防前线和实行经济闭关政策,国家投资少,外
经济交往的规模和范围小,经济发展不快。 ➢ 城镇发展缓慢,珠三角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地位有所
超过印尼(192万平方公里)\相 当于日本(37.8万平方公里) 的5倍
人口 4.53亿人
超过欧盟地区(4.5亿人)\为俄 罗斯(1.5亿人)3倍
GDP 6526亿美元
超过印度(5120亿美元))\接近 加拿大(7621亿美元)
补充泛珠江三角洲:一个区域两种制度三个“世 界”:人均GDP
二、经济发展
2.89
3.30
1985
336
7.3895
58.19
80.40
3.75
15.90
1990
993
15.4140
63.69
76.18
5.35
14.98
1995 2000 2001
3999 7526 8523
86.0266
69.73
71.09
6.84
17.87
125.4100 77.89
86.05
8.42
21.13
141.9200
80.0
90.08
8.88
28.57
5
1.4.1、区域比较(珠三角与长三角)
区域
面积 (km2)
户籍人口 (万人)
GDP
人均GDP
(当年价、亿元) (当年价、元)
美元
美元
外贸出口值 (亿元)
美元
珠江三角 洲经济区
41698 (0.42%)
2336.79
1011.57 (8.9%)
海)
)
国际旅游收入(十亿美元)
68.52 (珠三角+香港)
3.15(上海 )
2002年6月股票日均交易总量( 十亿元)
15.57 (深圳+香港)
11.80(上海 )
1.4.3、区域比较(珠三角与长三角)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 占全国比重变化
补充: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知识
2.006 million km2
下降 1978年仅比1949年增加佛山、江门、肇庆、惠州等4个 城市,除广州是特大城市外,没有形成一个超过20万 人口的中等城市,10~2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佛山、江 门、肇庆和石歧,仅有32个建制镇。
3754.10
908.29 (34.1%)
香港
1100 672.5
澳门
大珠江 三角洲
长江 三角洲
25.8 43.67
42823.8 3052.96
99700 (1.00%)
7446
注:括号内的百分比为占全国比重
1619.32 61.99
2692.88 2053.75 (17.7%)
24080 14280.95 8820.55 2758.20
1899.43 22.99
2830.71 739.02 (28.0%)
1.4 .2 区域比较
—港口、航空港、金融、流通
2001年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百万标准箱)
大珠三角
24.55 (广州+深圳+香港)
长三角
6.34(上海 )
机场货运量(千吨)
2955.11
1000.05(上
(广州+深圳+香港+澳门
42823.8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2685.76 1954.65 366.59
1068.36
615.16 578.93 362.50 269.38 461.31 8363.94
12625.85 498.02
22265.48
户籍人口 人均GDP(元)
38007(市区) 43355 21306
3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