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一、(2019·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ɡ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的含义。
(1)吾始困.时困:____________(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谋:____________(3)知时.有利不利也时:____________(4)吾尝三战三走.走: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1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二、(2019·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1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4 天打卡计划第十一天课外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2022·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陈继儒漫游潇溪(今嵊州下王镇小溪村)所作《胜游记》,完成后面小题。
胜游记[明]陈继儒余癖于山水之趣。
戊辰春暮,拟为石梁、雁荡之游,道经于剡,将览右军之池,并康乐覆卮所。
清妙秀异,杜工部之语不虚也。
行一舍许,见其峰峦叠翠,涧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辋川,徘徊久之,不忍离去。
方眺览.间,遇一矍叟,黄发台背,逍遥山径,诚.葛天氏①之民也。
余揖询其地,知是潇溪。
居虎豹,偃虬龙,佳哉胜地。
忽一童子把.竿垂钓,余私计曰:“是儿器宇不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②。
”童子罢钓揖予,登堂洗爵、奠斝③,宰鸡款予。
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
觌④其貌,骯髒⑤矍铄;味其语,正大光明;论世则议切事务,谈道则奥彻玄微。
猗欤休哉⑥!真世不易觏⑦者也。
尔时夜分就寝,余思良士不寐,爰⑧成四韵以纪胜概⑨,云: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
云山纵意权⑩为主,富贵惊人懒挂心。
珍馔饷宾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
葛巾野服蒲葵扇,自在溪边五柳⑪阴。
韵成东白,主复延.余就席,载续四韵:风尘鞅掌⑫最羁人,谁更清闲憩此身。
梦醒北窗书千卷,兴饶东郭酒三巡。
谢安门外春常静,五柳庭中月自新。
任尔纷嚣当面起,斟瓢仙子正颐神。
主宾话别,束装就道。
主君谓谁?徐君以圣也。
童子谓谁?其孙佩元也。
良辰难得,胜地不再,乃记之以志不忘。
【注释】①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说他的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语出《晋书·王衍传》,“宁馨儿”后为小孩的美称。
③爵、斝jiá:古代酒器。
④觌dí:见;⑤骯髒kǎng zǎng:刚直,不屈不挠。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
父天复,行太仆卿。
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
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
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
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
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
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
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
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
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乙】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
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总角时,岳岳②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
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
会杨忠慜③谏死,公遥为诔④词,慷慨泣下沾衿。
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⑤其处而沉思。
……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
公扮⑥之,恩义隆备。
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
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注】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
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
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致悼词。
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
⑥扮(fěn):合并。
儒,谏臣。
④诔(lěi(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因取《中鉴录》________②三月卒官________③安人怜之________④病以属公________(2)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
【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4)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
式如玉,式如全。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14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4天打卡计划第十四天课外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2022·浙江衢州·统考中考真题)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学习任务。
幽梦影(第二二则)①[清]张潮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裁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曾秋岳曰:藏书可以邀友。
崔莲峰曰:酿酒可以邀我。
尤艮斋曰:安得此贤主人?尤慧珠曰:贤主人非心斋②而谁乎?倪永清曰:选诗可以邀谤。
陆云士曰:积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乃无意相邀而若邀之者,与邀名邀利者迥异。
庞天池曰:不仁可以邀富。
(选自《幽梦影》)[注释]①本书有二一九则短文,每则短文由作者的随笔和朋友的评点组成。
②心斋:张潮号心斋。
1.仿照示例,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解释和品评。
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示例]艺.花可以邀蝶:艺,意思是种植,但又不止于种植,还包含插花、赏花等意思,让人联想到花引蝶、蝶恋花等养花带来的乐趣。
2.仿照张潮写七件事的句式,续写一件事。
提示:你可以从李白、柳宗元、苏轼、李清照等文人的作品中得到灵感。
3.文中朋友的评点各见性情,请你从曹秋岳、崔莲峰、陆云士、庞天池中选一位品评。
4.古人读书追求雅趣,阅读此文时适宜做下列哪件事?请说明理由。
A.品茶B.听雨C.焚香D.__________(自定)5.从“风”“雨”“柳”“水”中选两个,分别写出含有此物的古诗句(各连续两句)。
(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人有五劳七伤,寒热虚实。
药有四气五味,六陈七情。
假以草木,虚则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此乃良医之大法也。
医者仁心步惊①:性□。
以嫩叶和米数粒微炒,煎汤饮之,可愈呕泻寒疾。
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曰步惊。
永安人每以嫩叶干之,持入京师作人事。
瑞香:性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①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②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③卖以共具。
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④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⑤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
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⑥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贤而多财,则捐⑦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饷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
(《汉书疏广传》)【注】①广:疏广,西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身居高位。
②共具:摆设酒食用具。
③趣:催促。
④昆弟:同族兄弟。
⑤几:希望。
⑥老悖:年老昏乱,不通事理。
⑦捐:舍弃(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广既归乡里(已经)B. 足以共食(值得)C.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通“无”,没有)D.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增加)(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B.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C.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D.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②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4)文中所写的疏广的做法对于我们今人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请简要评析。
【答案】(1)B(2)A(3)①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
②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
(4)疏广的做法看似不尽情理,但他的一番议论又使人如梦初醒。
使子孙后代安逸于舒适的环境中,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自己奋斗,才能打造出更健全的人格。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当今的家庭教育又何不是如此。
【解析】【分析】(1)B项,足的意思应为足够,故B错误,选B。
(2)本题可先根据语境,把句子翻译一下,分析句子有几层意思,哪地方应该停顿,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吾难道老糊涂了,不想子孙的事了?)/顾自有旧田庐(我想已经有了旧的田地与住宅)/令子孙勤力其中(子孙在那里勤劳)/足以共食(足够供给衣食)/与凡人齐(与普通百姓差不多)。
故选A。
(3)本题注意:①复,又。
增,增加。
益,使…更多。
以为,作为。
赢余,多余。
但,只。
怠堕,懒惰。
耳,罢了。
②又,另外。
此,这。
所以,用来。
惠养,加恩抚养。
(4)本题明确疏广的做法;评价其做法。
①具体做法:“日令家共具②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疏广告老回到家乡,每日让家人提供酒食,请宗族亲属、过去的老朋友和宾客,一起娱乐。
多次问家里剩钱还有多少,赶快拿出去卖了用来供应酒食。
他比较尽情的花销自己的钱财,不想给子孙留下过多的财物。
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贤而多财,则捐⑦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可以看出疏广的做法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原因的,不想过多的钱财消磨了子孙的意志,或者纵容了子孙。
③借鉴意义。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庭教育故事,使子孙后代安逸于舒适的环境中,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自己奋斗,才能打造出更健全的人格。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当今的家庭教育又何不是如此。
故答案为:⑴ B;⑵ A;⑶①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
②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⑷疏广的做法看似不尽情理,但他的一番议论又使人如梦初醒。
使子孙后代安逸于舒适的环境中,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让他们自己奋斗,才能打造出更健全的人格。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当今的家庭教育又何不是如此。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⑶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西汉宣帝时一位大官叫疏广,告老回到家乡,每日让家人提供酒食,请宗族亲属、过去的老朋友和宾客,一起娱乐。
多次问家里剩钱还有多少,赶快拿出去卖了用来供应酒食。
这样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私自跟宗族老人中与疏广关系最好的人说:“子孙希望趁疏广在时稍微建立一点产业的基础。
现在饮食快把财产消费完了。
应该从老人的角度,劝说疏广买一些田地与住宅。
”老人就在闲暇时给疏广提出这种想法。
疏广说:“吾难道老糊涂了,不想子孙的事了?我想已经有了旧的田地与住宅,子孙在那里勤劳,足够供给衣食,与普通百姓差不多。
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
如果是贤材,财富多了,就会损害他的志向;如果是蠢材,财富多了,就会增加他的罪过。
而且,富人,容易招群众的埋怨。
我既然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教育子孙,也不想增加他们的罪过而又被很多人埋怨。
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所以我与乡亲、宗族共同享受皇帝的恩赐,以度我的晚年,不是可以吗?”于是他的亲朋好友都被说服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去国怀乡去:到,往B. 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D. 吾谁与归归:归依(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渔人甚异之B.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D. 感极而悲者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人们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 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 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答案】(1)A(2)C(3)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D【解析】【分析】(1)A去:离开。
BCD理解正确。
(2)A宾语后置的标志;代词。
B连词,就;连词,不译。
C因为。
D连词,表示顺接;连词,表并列。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三、四段分别写览物而悲者和览物而喜者,这两段属于描写和抒情,而第五段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
据此可知,这两段文字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既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ABC理解正确。
D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答案为:⑴ A;⑵ C;⑶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⑷ D【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某个材料作用的能力。
文章材料是为主旨服务的,某部分内容需不需要写,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都要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来决定,分析其作用也就是分析其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⑷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与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
是非若所知也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病于无鸡乎?(3)在养猫问题上赵人与其子主张不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各自的主张及原因。
儿子:________赵人:________(4)以下从本文获得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看问题要有长远眼光B. 看问题要权衡利弊C. 看问题要善于变换角度D. 看问题要抓主要矛盾【答案】(1)你(2)(有鼠)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3)儿子:主张把猫扔了。
因为尽管猫灭了鼠,但也吃掉了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