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及其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性分析

合集下载

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当个பைடு நூலகம் 具备这些危 险因素越多 ,发 生心血管疾病 的危 险性越 大 ,而在糖耐量 出现异常 阶段心血管疾病呈现危 险因素聚积 现象 ,其程 度与糖尿 病基本相 当 】 。本研究 表明,餐后高血 糖与心血管疾病 的发 生有着密切关联 ,餐后血糖 急速升高导 致 冠心病 3 例, 占 3 .5 ; 1 60 % 脑卒 中患者 1 ,占 1. % ; 3例 51 7 周 围血 管病 患者 为 9例 ,占 l.7 ;高血 压 患 者为 l , 0 % 4 6例 占 1.1 ; 86% 总发病率为 8 .6 25 %。而空腹检测结果为 : 冠心病 1 例 ,占 1. % ; 1 27 9 脑卒 中患者 5例,占 58% ; 围血管病 .1 周
病 流行 病学及诊 断标 准研究 ( E O A 在 亚洲人群 中证 实 , DCD) 负荷后 2h血糖 对全 因及 心血管 死亡 的预 测 能力优 于空 腹 血糖 [。餐后血糖 的迅速升 高对人们 的健康 造成 严重危 害, 2 】
如果不 注意预防和及时就治,后果 不堪设 想。因此 ,人们 的

【 陈家伦, 2 ] 许曼音 . 餐后高血糖 与心血管病 [ . J 中华 内分泌代谢杂志 , ]
2 0 ,2 () - . 0 7 23: 6 1
[ 刘永兵 ,张爱伦 . 3 】 老年糖 耐量低减 患者心血管疾病危 险因素及 其
聚积性研究 [ . J 新疆 医科大学学报,2 0 ,2  ̄) 3 - 4 . ] 0 5 8 : 74 2 4
笔者建议 对餐后血糖进 行干预 ,做 到有 效预 防。对于 I 型糖尿病 患者可应用基 础联合餐 时注射胰岛素,如果餐后血
3 讨 论
糖仍得 不 到 良好 控制,可 加用 口服 仅糖 苷酶 抑制 剂药 物进 行干扰,致使餐后血糖得到有效吸收。对于 2型糖尿病患者,

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保护患者安全和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而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医务人员的难题,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预后。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防控病原菌的传播和耐药性的扩散,有必要对我院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深入研究。

在我院的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细菌性感染病例,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等不同类型的病原菌。

这些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对其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以便在临床治疗中更有效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通过对我院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制定更科学的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本研究旨在对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建议,减少因多重耐药菌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我院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不同病原菌在我院的流行趋势,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

深入研究病原菌的耐药性机制和相关因素,有助于制定有效的耐药性防控策略,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和感染,降低医院内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临床实践和细菌耐药性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院感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意义研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传播以及提高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病原菌在我院的流行情况,为医院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对于耐药性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原菌对抗药物的能力,指导医生在用药上进行合理选择,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研究耐药性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也有助于深入探讨感染疾病的发展机理,为未来防控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致原菌以及耐药性分析

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致原菌以及耐药性分析

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致原菌以及耐药性分析发表时间:2012-10-15T11:38:49.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梁波聂斌[导读] 了解造成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等,为临床药师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梁波聂斌(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梧州 543000)【摘要】目的了解造成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等,为临床药师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所有患者资料均来自本医院在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收治的血液病患者。

收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液病患者的感染致病菌,并且对其进行培养之后使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测定,通过药敏试验确定致病菌类型与种类。

结果 420血液标本的的阳性率为37.32%,主要类型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真菌等。

所占比例分别为51%、17.26%和31.74%。

结论引起血液病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亚胺培南最为敏感,主要的敏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

临床药师应该充分的了解这些常识,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致病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066-01血液病患者由于各种病变的发生使得自身的很多机能受到影响,其中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

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受到破坏的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血液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感染也成为此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血液病患者由于本身病变特点和反复的化疗致使免疫功能及造血功能受到破坏极易发生感染,使感染成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且病原菌呈多样性和多重性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血液感染的来源是复杂的,器官移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抗生素滥用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都增加了致病的风险。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临床及耐药性分析

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临床及耐药性分析
定 期给予 血 常规 、 胸片 和( ) 或 胸部 C T检 查 。对 16 0
l 者感染率为 4 . %( 8 13 , 0儿 7 2 5/ 2 ) 白细胞计数 ≥ 4 0×1 L者 为 3 . % (9 6 ) P< .5 . 0/ 0 2 1/ 3 , 0 0 。 23 感染部位 . 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 6 共 2例次
22 医院感染 相关 因素 .
老年 患者 ( 6 > t 0岁 ) 染 感
率 为 3 . % (9 9 ) 非 老 年 患 者 为 5 . % ( 7 9 8 3/ 8 , 7 3 6/ 17 , 1 )P<0 0 ; 院 0~7 d者 感 染 率 为 2 . % .5 住 50
( 2 4 ) 8~1 为 3 . % ( 5 6 ) 1 0d者 1/ 8 , 4d者 8 5 2 / 5 ,5~3 为 6 . % ( 3 5 ) >3 1 1 3 / 4 , 0 d者 为 7 % ( 6 4 ) P< 5 3/ 8 ,
对我 院住 院的恶
性血液病患者发生院 内感染 16例次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0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 发生率 为 4 . % , 9 3 以急性 白
血病最常见 (5 4 。住院时间长 、 6 . %) 粒细胞缺乏者 医院感染 率高。以呼吸道感染 最为常见 ( 8 4 , 5 . %) 其次 为消化
恶性血液病患 者医院感染 的发生 率及耐药率 高 , 重视并 降 应
恶性血液病患者 由于疾病原 因, 机体 免疫功能 4 . % ( 7 3 , 发 性 骨 髓 瘤 ( 7 2 1/ 6) 多 MM) 3 . % 为 44 缺 陷 以及 化疗 和广 谱 抗 生 素 的广 泛 应用 , 使其 医 院 ( 13 ) 骨 髓 增 生 异 常 综 合 征 ( S 为 3 . % 1/ 2 , MD ) 33

血液科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血液科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血液科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作者:林文珍钱明梁雪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1期【摘要】目的了解患者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BD PHOENIX100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及API 20C AUX 鉴定条和ATBFUN GUS 药敏条对细菌及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5.5软件分析结果。

结果血液科培养出的病菌包括: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真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其中某些菌产酶。

结论对疑是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微生物鉴定并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以便有效的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血液科; 致病菌; 耐药性感染是血液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在血液肿瘤患者。

近年来, 随着强烈化疗的普遍开展, 白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缺乏是其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合并症, 此时患者极易合并各种细菌、真菌感染,此外,由于疾病本身、化疗和(或)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造成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更易并发严重感染,较普通患者治疗困难,因而也使之成为肿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另外, 由于病原菌的改变以及多种耐药菌株的出现等,也使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环节,探讨血液科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将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124株致病菌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血液风湿内科病房分离所得, 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标本分离出来的同种菌视为同一菌株,不重复计入统计范围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我院血液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血液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血液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李庆华;郑桂仙;蔡木发;蔡静怡;熊丹;吴国才【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血液病房分离的所有致病菌进行分析,了解血液内科病原菌分布特点和细菌耐药情况.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共收集致病菌2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8株(49.64%),革兰阳性菌99株(35.61%),真菌41株(14.75%).标本主要来源于血液117份(42.09%); 其次为痰液80份(28.78%).致病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氏菌(12.59%)、大肠埃希氏菌(10.4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07%)、白色念珠菌(8.63%)、铜绿假单胞菌(6.83%)为主.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菌阳性率分别为28.57%和65.52%.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92.5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仍有较好敏感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仍较敏感.结论了解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对血液病房感染患者的经验性用药有重要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2(018)020【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血液病;病原菌;耐药性【作者】李庆华;郑桂仙;蔡木发;蔡静怡;熊丹;吴国才【作者单位】524000,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524000,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524000,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524000,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524000,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524000,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感染是血液病房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的感染不仅增加治疗的难度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的预后也有极大的威胁[1-2]。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应该参考不同病区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等流行病学资料[3]来制定,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对我院血液病房患者的278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和统计分析。

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血流感染是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ICU是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心,其中血流感染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

临床上常见的血流感染病原菌有革兰氏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和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
球菌、链球菌等)。

同时,这些菌株的耐药性也是严重的问题。

因此,对于ICU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研究可以为
临床上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从而减少ICU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费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ICU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
探讨ICU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ICU血流感染患者。

2. 数据来源:回顾性调查。

收集ICU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
括年龄、性别、病史、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等。

3. 病原菌分离和鉴定:从患者的血液样品中分离细菌,再通过生化
试验、质谱分析等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

4. 耐药性测试: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或微量稀释法,测试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5. 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
预计本研究能够分析ICU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ICU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迁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迁
应加强手卫生培训和宣传,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 。
部分患者不遵守隔离措施
应加强隔离措施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隔离措施的认知和遵 守程度。
部分病房消毒不规范
应加强病房消毒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消毒工作规范进行。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回顾
病原菌谱的变化
近年来,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谱发生了变化,革兰阴性 菌的感染率逐渐上升,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抗菌药物的使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 染的病原学特征也在不断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指导临 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变迁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感染的流行趋势和主要病原微生物种类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收集某医院血液科近5年的医院感染数据,对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病原微生 物种类等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加强多中心合作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应加强合作,共享数据和研究资源,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
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
未来的研究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探讨病原菌的遗传背景、耐药机制和传播途径, 为预防和控制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疾病负担增加
耐药性的存在使得血液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治疗周期延长 ,医疗费用增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 担。
公共卫生威胁
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可能通 过医院感染在患者之间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
05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防 控措施及效果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 。原 发病 为 急 性 白血 病 8 25 岁 3例 , 性 白 血 病 5例 , 慢 骨
பைடு நூலகம்抗 菌药物
— 童
些壁堕 堡2 !
S I R
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l , 5例 恶性 淋 巴瘤 1 , 7例 慢性再生 障碍
性贫血 7例 , 多发性骨髓瘤 9例 , 其他血 液病 3 4例 ; 均符 合
菌菌株鉴定 。质控菌为大肠埃希菌 A C 2 92 铜绿假单胞 T C52 、 菌 A C ' 8 3 金 黄色葡 萄球菌 ( T C75 、 2 金葡菌 ) T C 9 1 、 A C 2 23 肺炎 链球菌 A C 4 69 粪肠球菌 A C 2 22 T C9 1、 T C 9 1 。按照美国临床实 验室标准委员会 20 00年标准 , 用微量稀 释法行药敏检测。
普及奥他万星 , 上述 药物 对 VS V S 万 古 霉 素 中 介 肠 球 IA、 R A、
菌 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均具有 良好的抗菌活性 。
本组肠杆 菌科 细 菌对碳 青 霉 烯类 抗 菌药 物 的 R率 为 10 , 是因为该类细菌对 B内酰胺 类抗菌 药物的 耐药性 0% 这 主要 由 E B s 1p p内酰胺酶( m C酶 ) S L 和 lC A p 引起 , 碳青霉烯
表 1 葡萄球菌属与肠球菌属的敏感 ( ) 中介( ) s、 I
和耐药 ( 情况( ) R) %
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 为其抗感染治 疗提供依 据 , 我们分 析
了 10例 血 液病 患者 的 医 院感 染 情 况 。 现报 告 如 下 。 7
临床资料 : 选择 2 0 0 8年 1~1 2月在 我院住 院血 液病 患 者 10例 , 有医院感染 , 9 7 均伴 男 2例 、 7 , 女 8例 年龄( 6 2± 5.
室标准化研究所 ( L I将 万古霉 索对金葡 菌的最低 抑菌 浓 C S)
抗药 — 堡 茵物 堑
—鱼 雩
度值 从 8—1 g L降至 4—8 m , 6m / L 以尽 早 发 现 VS 。 IA
20 07年 C S 指 出 , 对 金 葡 菌 感 染 的 万 古 霉 素 治 疗 中 , LI 在 可
阴性 葡 萄 球 菌 2 6株 , 肠 球 菌 1 粪 8株 , 葡 菌 1 金 O株 , 肠 球 屎
表 2 肠 杆 菌 科 与 非发 酵 菌 的 s I R情 况 ( ) 、、 %
菌 9株 , 链球 菌 2株 ; 常见革 兰阴性 菌为大肠埃 希菌 2 6株 , 铜绿假单胞菌 1 株 , 炎克 雷伯菌 1 , 1 肺 0株 嗜麦芽 窄食假单 胞菌 8株 , 阴沟肠杆菌 5株 , 鲍曼不动杆菌 4株 , 其他肠杆菌 6株 , 非发 酵菌 3株 。②耐药 菌株 : 甲氧西林金 葡菌 ( R 耐 M —
本组粪肠球菌 、 肠球菌 分别 占肠球 菌感染 的 6 .% 、 屎 67
3 .% , 33 与我 科 2 0 、0 7年 的 检 测结 果 大致 相 同。 屎肠 球 0 6 20
8 4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O卷 第 5期
表 3 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的 S、 R情况 ( ) I、 %
能出现 万古霉素敏感株 向 V BA株 转化 , 故应 注意在原 部位
再 次行 细菌 培养 和 药 敏 试 验 , 及 早 发 现 R 菌 株 ; 时 , 以 同 需
研制更有效 的抗耐药菌的抗生素。 目前 , 新上市或 已进入 临 床试验 的抗菌药物有利奈唑胺 、 替加环素 、 达托霉素、 头孢 吡
全 国医院感染监测 网制定 的 医院感染诊 断标准 。取 患者 感 染标本 10株 , 中痰液 ( 续 3次培养 获得相 同菌株 ) 4 7 其 连 7
株, 咽拭 子 4 2株 , 血液 2 株 , 1 尿液 、 骨髓 、 关节腔液 、 牙龈或 肛周等感染灶分泌物 3 3株。
检 测 方 法 : 用 VT K MS0全 自 动 细 菌 分 析 仪 行 细 采 IE A 6
例, 化疗 十激素 9 例 , 疗 +免 疫抑制 剂 1例 , 1 化 免疫抑制 剂
+激素 8例 , 化疗 + 素 + 激 免疫 抑制剂 3例 ; 无危险 因素 1 O 例 。④病原菌 的敏感性及耐药情况 : 见表 1— 。 3
讨论 : 血液科病房是医 院获 得性感染 的高发 区, 本组 结
S 3株 , 超 广 谱 8 内 酰胺 酶 ( S L ) 肠 埃 希 菌 l A) 产 一 E Bs 大 2株 ,
抗菌 药物
— 堑堕
— 垡壁 韭 堕
s I R
产 EBs S L 肺炎克雷伯菌 1株。③ 院内感染危险 因素 :7 10例 中, 单用化 疗药 3 1例 , 用激 素 2 单 3例 , 单用 免 疫抑制 剂 3
果 表明 , 大肠杆菌 、 粪肠 球菌 、 皮葡萄球 菌 、 绿假单胞 菌 表 铜
及 真菌为 20 0 8年我院血液 病患者 医 院感 染的主要致 病菌 ,
这些病原菌 多为条件致病菌 , 细菌感染通常由皮肤或 黏膜 表
面损伤 或破 裂处进 人体 内。化疗致 大肠黏膜破 损可引起 大 肠埃希 菌、 铜绿假单胞 菌和克 雷伯菌 菌血 症 , 皮肤 中央静 脉 置管可致表皮葡 萄球菌进入静脉系统。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0卷第 5期
血液 病 患者 医院感染 及其 病原 菌对抗 生 素 的敏感 性 与耐 药性 分 析
李 静怡 , 邓 琦 李玉 明 。
( 1天 津 医科 大 学研 究 生院 , 津 307 ; 天 0002天津市 第一 中心 医院 )
为 探讨 血 液 病 患 者 医 院感 染 的危 险 因 素 、 见病 原 菌 及 常
结果 : 病 原 菌 种 类 : 组 检 出 革 兰 阳性 菌 6 ① 本 5株
( 82 ) 其中葡萄球 菌属 3 、 3.% , 6株 肠球菌属 2 、 7株 链球菌属 2株 ; 革兰 阴性菌 7 (5 9 , 8株 4 . %) 其中肠杆菌科 5 、 O株 非发
酵菌 2 ; 8株 真菌 2 7株( 59 ) 1 .% 。常见革兰阳性菌为凝 固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