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五均六管”是什么?

合集下载

五官与六官

五官与六官

五官司徒: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司空: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司马:掌军政和军赋,也是兵部尚书的别称。

司士:掌纠察百官。

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也称司败。

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

六官(六卿)《周礼》之“官”,实乃职事或部门之称。

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后世沿而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唐武则天时曾一度复六部为六官之称。

天官:天官是一种官名。

《周礼》中记载:廷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

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因此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吏部尚书称为吏部天官,但其他部的尚书,如刑部尚书称为天官也是可以的。

冢宰,官名。

即太宰。

西周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

太宰原为掌管王家财务及宫内事务的官。

地官:地官以司徒为长官,属下各官有乡师、乡老、乡大夫、遂人、遂师、遂大夫等。

教官之属。

地官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西周春秋时有“国”和“野”对立的乡遂制度,郊内为“乡”,是“国人”居信的地区;郊外为“遂”,为“野人”居住之地。

乡师管所治之乡的教化,监督各级官吏的政绩,稽核人口数字及老幼贵贱废疾等情况,并听其狱讼。

乡大夫掌“国”中(郊内)一乡的政教禁令,“国”中兵役、劳役征发,推荐贤能,年终对乡吏的考核。

国家遇大事要征询意见,则率其乡人至外朝;遇急变,则令民各守其闾,以待政令。

春秋时各国皆设此类官职,齐国称为“乡良人”,见《国语·齐语》:宋国称为“乡正”乡老,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

在朝谓之“三公”,在乡谓之“乡老”。

遂人,乃总辖各“遂”的政治禁令近官。

西周时鲁国有“三郊三遂”,即是三乡三遂。

“遂”一作“隧”,春秋时宋、鲁等国设有遂正,相当于遂人。

遂师,为治理“遂”及居住在“遂”的“野人”之官,与乡师相对。

遂大夫,每遂一人,为遂的长官。

周制,有乡有遂。

郊内为“乡”,是“国人”居住的地区;郊外为“遂”,为“野人”居住之地。

王莽及东汉时期

王莽及东汉时期
为了抑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控制物 价,改善财政,王莽在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实行五 均六管(管通管)。所谓五均,即在长安、洛阳、邯郸、 临淄、宛、成都等城市设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各城 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工商各业,向市中申报经 营,由钱府按时征税。每季度的中月由司市官评定本地 物价,称为市平。物价高于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 低于市平则听民买卖;五谷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滞销时, 由司市官按本价收买。百姓因祭祀或丧葬无钱时,可向 钱府借贷,不收利息,但分别应在十天或三个月内归还。 因生产需要也可贷款,年利不超过十分之一。所谓六管, 是由国家对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实行管制,不 许私人经营;控制名山大泽,对采集者征税。
失败被杀
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 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 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 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因此于天凤四年(公元17年) 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 赤眉及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 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 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 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 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 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 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 至此新朝灭亡。
同年,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妇女吕母为被县宰冤杀的儿子报仇, 率众攻破县城,处死县宰,自称 将军 ,出没于海上,其势力迅速 发展到数万人。吕母是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历史上出现的农民起义的第一个女领袖。 天凤五年(公元18年),东海(今山东郯城北)人力子都率众起义, 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活跃于徐州等地,王莽遣使者发郡国兵击 之,不能克。在北方,也出现数十支起义军,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铜 马部、青犊部、上江部、城头子路部等。在南方,有张霸在南郡 (今湖北江陵东北)的起义、羊牧在江夏(今湖北云梦)的起义、 秦丰在南郡的起义、王州公在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的起义。这 些义军人数不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数十万,其活动范围往往 跨州连郡,活跃于广大地区。在国都附近的“三辅”地区,小股起 义也多得不可胜数。地皇二年(公元21年),三辅盗贼麻起,甚至 在长安城中也有盗贼出没,王莽不得不置捕盗都尉官,令执法谒者 追击长安中,建鸣鼓攻贼幡,而使者随其后 。 在当时遍布全国的起义军中,有两支最大的队伍,成为农民起义的 主流,这就是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中学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学问点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学问点总结:前期改革(冯太后主持、重点建新制)(1)整顿吏治。

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确定,不固定年限。

实行俸禄制,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凹凸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2)均田制。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把国家限制的荒地分给农夫(露田、桑田),由农夫担当肯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全部制。

均田制在肯定的时间内和肯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大家兼并土地。

国家公开授田,可以招徕流民和豪强大家限制下的依附农夫,有助于开垦荒地,进展生产。

自耕农增多,户口滋殖,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

(3)三长制。

486年下令实行三长制。

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三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是符合中心集权制要求的新型基层政权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问点总结:后期改革(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1)迁都洛阳。

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孝文帝亲政,接着进行改革。

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变更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也解脱了一百多年来在平城形成的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羁绊和干扰,有利于接着进行改革。

(2)移风易俗。

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通婚姻,变更鲜卑族内迁者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鲜卑族乐观接受汉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问点总结:改革的意义孝文帝的改革,是在我国北方各族人民长期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影响、推动下进行的,也是北方民族融合和鲜卑族拓跋部封建化的必定结果。

改革的意义特别重大:(一)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对于消退百余年来的官吏、守宰鱼肉人民之积弊,改造封建政权,起了乐观的作用。

(二)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一方面,在肯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抑制了他们的恶性进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招引广阔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垦荒地,复原进展生产。

厦门大学历史专业历年真题

厦门大学历史专业历年真题

厦大02年专门史-中国通史一、名词解释1、百家争鸣2、《通典》3、五均六管(莞)4、葵丘之盟5、萨尔浒战役6、《天朝田亩制度》二、论述题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2、试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3、试析元代兴衰的历史教训;4、简评清末新政。

01年专门史-中国通史一、名词解释1、长平之战2、党锢之祸3、魏晋玄学4、《元和郡县图表》5、张格尔6、五族共和二、论述题1、试述宋代商业的发展;(经济史必答题)2、简述清代(鸦片战争以前)西方传教士的活动;3、试述北宋中期(庆历--熙宁)变法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效果;4、简述康熙帝。

01年古代史-中国通史一、名词解释1、周公东征2、黄老无为政治3、三省六部制4、《梦溪笔谈》5、土木之变二、论述题1、试析二里头文化对于研究夏史的意义;2、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3、试析清前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2000年专门史-中国通史一、名词解释1、卿大夫2、约法三章3、厂、卫4、乾嘉学派5、《瀛寰志略》6、《筹办夷务始末》二、论述题1、简述元朝的对外关系;2、试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3、试析张居正改革4、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

2000年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1、二里头文化2、郑国渠3、田租户调令4、周世宗改革5、郭守敬二、论述题1、试析李悝变法的内容及其意义;2、试析唐宋明清四朝中央行政运作体制的主要变化.99年专门史-中国通史一、名词解释1、牛李党争2、容闳3、靖难之役4、“投下”5、改土归流6、《胜之书》二、论述题1、试述明朝嘉靖时期政治的腐败与张居正整顿政治、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2、试述清朝前期(康熙至乾隆)强化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措施和手段;3、试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4、简论“九品中正制”99年中国古代史-通史一、名词解释1、敬天保命2、文景之治3、屯田客4、鉴真5、行省6、摊丁入亩二、论述题1、试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并分析及其意义;2、试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中国通史王葬改制观后感

中国通史王葬改制观后感

《王莽改制》读后感1000字雨天周末在家休息真惬意,短短一百多页很快看完。

前部分写王莽谋朝篡位,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谋朝篡位的家伙,心狠手辣到连自己儿子都杀,真让人大开眼界。

王莽上台后,对经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使官商体系更加系统、全面、深刻,也是因为这些改革让他在历史上留下除了某朝篡位的恶名之外,还留下了其他可以供水讨论的环节。

这些改革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是五均六管。

所谓“五均”:1.评定物价。

2.平衡市场供应。

3.办理赊贷。

4.征收山泽之税;所谓“六管”,就是由政府直接掌管六项重大的经济事业。

即盐、铁、酒由国家专卖;货币铜冶由国家专营;名山大泽由国家管理;五均赊贷由国家经办。

王莽认为这六项是人民生活所必需,又不是家家户户所能生产的,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必须由政府来管理。

在六管里其实延用春秋战国前期管仲的经济思想:盐铁专营。

事实上,实施所谓的五均六管政策,实行的结果证明它是一个以聚敛财富为目的的搜刮政策,经济秩序更加混乱,在王莽众多的经济改革措施中,六管之一的货币改革是最混乱、最荒唐的一种,因为王莽的货币改革,违背了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客观规律,只能以失败告终,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啊。

正如吴晓波所说,王莽变法中,既得罪了世族和有产者,又得不到无产者支持,而中央又没有增加收入,可谓疲劳天下,一无所得。

改制的失败,上层的内讧,吏治的腐败,人口的膨胀,以及水旱之灾不断地袭来,使得王莽的“新朝”成了人间地狱。

改革进行到第十四个年头,天灾加人祸,已经无法寸进,公元2 2年,王莽不得不下诏书,废止即位以来的所有改制政策。

可是,天下事已不可为,第二年的10月,叛军攻进长安城,王莽逃至未央宫的渐台,被人砍下了脑袋。

正如前面所说的,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的历史上的经济改革的影响力和供后人讨论经济改革的得失,在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声称:王莽变法的失败,既是一次古典社会主义的试验失败,又是理想主义者的失败。

很可惜的是,他的真实面目一直被“篡汉者”的形象所遮掩,而从未被认真地讨论过。

王莽“五均六筦”政策探析

王莽“五均六筦”政策探析
Ke y wo r d s : Wa n g Ma n g;a v e r a g e p i r c e s o f t h e i f v e c i t i e s nd a s i x B u s i n e s s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me a s u r e s ;b u y i n g o n c r e d i t a n d l o a n Ab s t r a c t :’ A v e r a g e p ic r e s o f t h e i f v e c i t i e s a n d s i x b u s i n e s s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me a s u r e s ’i s t h e s i g n i i f c a n t me a s u r e o f i n d u s t i r l a nd a
b y o f i f c i ls a a t ll a l e v e l s nd a t h e r i c h, wh i c h c a u s e d t h e p e o p l e s t r o n g d i s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a n d r e v o l t ,’ a v e r a g e p ic r e s o f t h e i f v e c i t i e s nd a s i x
却在贯彻 实施 的过程 中因用人 与管理 不 当等 因素而沦 落为各级官 吏、 富贾巧取 豪夺 、 横征 暴敛 的剥 削手段 , 由
此 引起 百姓 强烈的不满与反抗 , 不但“ 五 均六篼” 政策 以失败 而收场 , 新 莽王朝也随之 败亡。 中图分 类号 : F 1 2 9 ; K 2 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2 6 3 8 ( 2 0 1 4 ) 0 2— 0 0 3 5— 0 4

中国管理思想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述要精讲

中国管理思想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述要精讲
仲长统
加强军权
分权于相
德刑并用
礼法兼顾
治乱循环
人事为本
平均贫富
限制兼并
什一而税
以农为本
任人唯贤
不拘门派
考核官吏
增加官俸
三国
曹操
废台复相
治礼定刑
峻刑苛法
随宜设科
九品中正
组织制度
抑制豪强
减轻赋役
屯田改税
注重水利
重视人才
用人重谋
唯才是举
不拘一格
恃武者灭
恃文者亡
恃贤国安
重赏明罚
兵无常形
尚奇贵诈
重地宜势
我利敌凶
经济
用人
军事
教化
治国
组织
经营
驭人
军事
上古
战国
孟子
仁义礼智
伦理道德
人性本善
仁政治国
富民薄敛
恒产恒心
人才选拔
劳心治人
庄子
自本自根
天道使然
登假于道
生死价值
精耕细作
安居乐业
重视人才
顺其所好
白起
审时度势
正确决策
逆向思维
敢于创新
果断决策
讲求效率
料敌合变
出奇无穷
荀子
礼法结合
礼表法里
上下俱富
强本轻税
选贤任能
君子掌权
孙膑
胜而强立
事备后动
内得民心
外知敌情
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以人为贵
以道制胜
任势让威
居生击死
八阵作战
兵力三分
商鞅
治世异道
便国非古
信而使民
以信树威
严刑峻法

专业课历史学模拟题2020年(48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专业课历史学模拟题2020年(48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专业课历史学模拟题2020年(483)(总分100, 做题时间60分钟)名词解释题1.【五均六筦】厦门大学2002年中国通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历史学综合真题;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中国通史真题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5答案:王莽改制时推行的经济政策。

五均是管理市场物价的官署,均即平抑物价,五均即是在都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五大城市设立的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

六筅是专营盐、酒、铁、铸钱、征收渔猎税和五均赊贷共六事。

2.六镇起义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5答案:北魏末年六镇戍兵和各族人民起义。

六镇是沿长城一线之北的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位置南北交错,是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漠北民族而设立的。

正光四年(523年),柔然进攻北魏,怀荒镇民请求开仓放粮,以便抗敌,遭镇将拒绝,兵民愤而杀死镇将,举行起义。

次年春,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也聚众起义。

其他各镇的兵民都纷纷响应。

525年六月,起义军在北魏军和柔然军夹击下失败。

3.倭寇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5答案:元末明初,日本正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为了掠夺财富,组织一些封建主、没落武士、浪人和走私商人以及中国境内反海禁的私贩集团结合成武装力量,经常在中国东南等沿海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被称为“倭寇”。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当时日本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人海中,乘明初混乱之时,屡寇滨海州县。

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

永乐十七年(1419年)六月,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倭寇,倭寇收敛。

正统以后,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侵扰屡屡得4.【会子】武汉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中国近现代史加试真题SSS_TEXT_QUSTI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5答案:南宋政府发行的一种纸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五均六管”是什么?
>王莽新朝对六种经济事业的管制措施,即盐、铁、酒专卖,政府铸钱,名山大泽产品收税和五均赊贷。

这些措施于王莽即位的次年(公元10)起,先后公布施行,合称六筦(筦,即管,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意),也称五均六筦。

其名称是在当时托古改制的风气下,由儒家刘歆以古文经《周礼》、《乐语》为依据而提出来的。

王莽企图表面上说要以此来限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但实际上首要目的是增加新莽专制主义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并为构成这一国家的政权基础的豪族权门大谋私利。

六筦中,盐、铁专卖和政府铸钱都系承袭汉武帝刘彻以来旧制。

酒的专卖,武帝时一度施行,昭帝始元六年(前81),盐铁之议后废除,改收酒税,新莽时恢复专卖,规定卖酒毛利三分偿付各种材料、燃料、工具消耗及人工费用,七分作为纯利入官。

名山大泽产品的征课,过去亦曾实行。

这时更规定,凡开采金、银、铜、锡和采捕作为货币原料的龟、贝的工商业者,其产品不许在市场上自由出售,都要向政府申报,钱府在一定时期予以收购。

凡从事鱼鳖、鸟兽等的捕捞猎取和从事畜牧的,也同其他小工商业者及出售家庭副业产品者一样,收其利润的十分之一以为“贡”(相当于后世的所得税),经营这些产品不向政府申报和申报时有隐瞒的,产品没收,并罚一年劳役,以示惩诫。

五均赊贷,是政府对城市工商业经营和市场物价进行统制和管理,并举办官营的贷款业务。

主要在几个大城市中施行,也旁及郡县。

所谓五均,指均市价以利四民和公家;所谓赊贷,是由政府办理借贷。

当时将六个实行五均的大城市,即长
安、洛阳、邯郸、临淄、宛和成都称为五均市,原长安市令及其他各市市长改称为五均司市师,其他郡县设司市,大体由地方官兼任,统称市官。

市师下有交易丞五人,又称均官,钱府丞一人,又称钱府官,分别掌管均平物价、收税和赊贷事宜。

五均是武帝时平准法的发展,规定各市以四季的中月即二、五、八、十一月的商品价格作基础,按商品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标准价格,称为“市平”。

市场价格超过平价时,政府按平价出售商品,促使价格回落,市场价格低于平价时,则听任自由买卖。

对于五谷布帛丝绵等重要民用产品,如果滞销,则按成本加以收购,使经营者不致亏折。

赊贷也是五均司市的任务之一。

赊是借钱给城市居民作非生产性的消费,如祭祀丧葬的用费,不收利息,短期即还。

贷是借钱给小工商业者作资金,期限较长,按借款者的纯利润额收取年利十分之一(一说是月息百分之三,即年利百分之三十六)。

五均六筦施行了十几年,到地皇二年(公元22)才准备废除,第二年新莽政权就告败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