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应凸显审美性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探讨了古典诗词的特点与美学价值,指出其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分析了古典诗词教学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强调了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然后,论述了引导学生感悟古典诗词的内涵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中感受美的力量。
强调了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他们更加懂得欣赏美好的事物。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更加重视和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古典诗词、特点、美学价值、作用、感悟、内涵、审美情操、重要性。
1. 引言1.1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代诗人们以精湛的笔墨刻画了当时社会风俗和人文情感,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意义。
古典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
古典诗词教学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使其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文学创作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情怀、有文化底蕴的人的有效途径。
通过深入学习古典诗词,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美学精髓。
1.2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表达情感、描绘景物、讴歌英雄等方式,展示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教师在进行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时,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要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
古典诗词以其精炼、雄浑、含蓄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在情感、意境和语言艺术方面的独特追求。
教师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理解古典诗词的审美特点、内涵和形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知识、音律格律、意象联想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词的美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导读、训练和评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启发。
在进行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时,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诗词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撰写诗词赏析和鉴赏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古典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尽管古典诗词创作于古代社会,但它们所描绘的人生、情感和自然现象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普遍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联想和引用等方式,帮助学生将古典诗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身临其境的感受。
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研究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教师不仅需要对古典诗词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将古典诗词的美感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真正欣赏、理解和传承古典诗词的美学价值。
浅议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性

浅议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性作者:李晓芳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07期我国是个泱泱诗国,有着丰富的遗产和悠久的传统。
“周之诗、楚之辞、汉之赋、六朝之骈体”[1],唐诗、宋词、元曲乃至今之诗歌,可谓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明珠璀璨。
其中,不少优秀篇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大有加以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必要。
然而,在当前古典诗词教学中,却存在着重理性而轻感受的倾向,诗词的意象、诗人的形象等,根本无法在学生的心目中鲜活起来,更不要说对课文更深层次的把握了。
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词是最美的文学。
古典诗词的教学,也应是最美的教与最美的学。
借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让师生共同沉浸在诗歌美的享受中。
现代多媒体技术用于古典诗词教学,是把视、听、形、声相结合的现代高效的语文教学方式。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为此,笔者试就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于古典诗词审美教学中的所感所悟概括地发些议论,以就教于专家与同仁。
一、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感受古典诗词意境之美我们说,诗词贵在构思。
因为,构思是诗词成败的关键,构思的结果是意境的创造,诗词生命的诞生。
所谓意境,是作者内情和客观外景相融合所产生的那种富有强烈感染力和无限启示力的美妙的艺术境界,即“思与境谐”的境界。
可见,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诗的意境,运用多媒体课件,既可以化物象为意象,勾勒逼真而鲜明的画面,构成整体性艺术形象,又能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收到“实者逼肖,虚者自出”[2]的艺术效果,使意境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通过多媒体课件营造的诗歌意境,能够诱发人们的丰富想象,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
在音乐、图画和文字构成的诗歌这种奇幻的艺术境界中,读者必然同作者一同感受,一同联想,一同思考,一同愤怒,一同欢欣,原来不够明确乃至没有认识的生活哲理会得到展示,原来不甚清晰或无法表达的情感能得到抒发,于是人们便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满足。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情趣。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经验和智慧结晶,它通过细腻的语言、灵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表达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欣赏名篇佳作,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感和韵味,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在欣赏中领略美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可以提高对古典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意象构建等要素,让学生逐渐领悟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理解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光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古诗词是文化积淀和人类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和创作古典诗词,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
通过创作古诗词,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让他们在一种美的氛围中成长,在审美的世界中享受美的乐趣。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很多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知和理解与古代的创作背景相去甚远。
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要培养学生对于言语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古诗词以其精炼、含蓄、象征的特点而著名,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其中的意境就需要对于言语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诗词语言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字句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表达或者书面表达,通过表达来增强对于诗词的理解和体验。
要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形象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各种艺术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学生要学会欣赏和感受这些形象的美。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或者描写画面等方式,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象、情感和意境。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给予诗词更为宽广的诠释和理解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古诗词中常常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要学会感受这些音乐性的美。
在教学中,在朗读和朗诵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歌唱或者乐器演奏,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来感受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也可以让学生多欣赏或学习一些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美的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于古诗词中音乐之美的欣赏和理解。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识。
古诗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学生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和名人故事等方式来介绍诗词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创作动机和意义。
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讲座或者参观古代文化遗迹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进而深化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改变和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高中古典诗词教育显得越
来越受到青少年的重视和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进而
培养其完整的审美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采用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方法,比如给学生出一些相似的古诗词,让他们通过对比鉴赏,发现它们的微妙差别。
对于初学者,应该合理搭配新旧古诗词,既能够开拓他们的眼界,
又不至于患上阅读疲劳。
其次,针对古诗词的鉴赏,需要教师进行逐步拆解和分析。
一篇优秀的古诗词,多半
由一些生动、优美的词语所组成。
因此,可以从词汇的理解、用法和寓意等方面入手,特
别是要重视多音字、形意字和谐音词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人的巧妙
运用。
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采取“学生演说”、“集体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讲述古诗词的同时展示自己的见解。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深
度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满足他们对学习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需要有着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体现出自己的主动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灌输知识,还应该激励他们内在的动力和热心,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
和审美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发掘自身的潜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诗文爱好者。
总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其对古诗
词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让他们具备全面的审美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鼓励学生接受中华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一项重要任务,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必须得到重视。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是一项必修课程,也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审美的本质和意义。
审美是指对美的感受和欣赏,是一种文化素养和人生境界的体现。
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美、语言的美和艺术的美,进而形成独特的审美观。
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古诗词的美学特征。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美学特征。
例如汉赋的雄奇豪迈,唐诗的清新婉丽,宋词的柔婉细腻等等。
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将其差异性整体而为之,观察到所有诗词的相似性同时又体现差异性。
如此,便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文化美。
第三,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应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理念加以领悟。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讲解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朗诵和书写等形式,更好地领悟诗词之美。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向人们表达和传递情感。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培养他们独特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唐诗中,表现了作者们对家乡、亲朋好友、时代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忧思和痴迷。
在学习时,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将诗词与情感背景相结合,营造出情感投射的氛围,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的情感,进而提升其情感处理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审美的本质和意义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美学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研究
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到作品的内在世界,领悟其思想和情感,这需
要一定的实践和技巧。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古典诗词的语言运用和意象表现,让
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例如,教学《登鹳雀楼》可以从骑虎难下、高空俯视、自然
景象、人文风义等角度展开分析。
其次,要深度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通过作
品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教学《滕王阁序》可以结合文物介绍、历史背
景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此外,还可以通过音乐、
绘画、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交融,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审美鉴赏中,增强感性认知。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让学生从古典美学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尤其要注意古
今审美的区别,不能只强调古代美学的规范,而忽略当代审美的变化。
例如,在教学《长
恨歌》时,不能以古代妇女的美为代表去规定女性的美,而应该结合当代女性的审美观点,更好地进行审美鉴赏。
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学的代表,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通过对古典
诗词的审美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
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当前
世界的变化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静 春 山空 。 月 出惊 山鸟 , 时鸣 春涧 中。 ”这 四句 诗 涉及 到
了 “ ” 、 “ ”、 “ ”等 物 ,都 是 “ 专指 ”名 词 ,就 人 夜 月 非 使 我们 看 到 永恒 的宇 宙 中 的一 幅美 的 画面 ,在 我 们沉 浸 其 中
诗 ,立 于礼 , 成 于乐 ”可 以理解 为 诗 教功 能 ,也 可 以看 出诗
诗 人 ,但又 不 是指 诗 人 ,它 一会 儿 变成 我 们 自己,一 会又 不 是指 我 们 自己,最 后 ,它 似 乎变 成 了一 个 置身 于 宇宙 的动 静 变化 之 中 ,与 宇宙 化 为一 体 ,进 入物 我 不分 的 境 界 “ ” 。 人 很 明显 , “ 非专 指 ”使 这 首诗 中 “ ”的意 义 范 围得 到急 剧 人 葭 》 。 《 经 》采 用 叠 章 的 形 式 ,造 成 一 唱三 叹 的 效 果 。 诗 《 骚 》想 象 丰 富 ,文采 瑰 丽 , 音调 婉转 ,这 些特 色 也就 是 离 楚辞 所 特有 的气 韵 。 ”[ “ 韵 在唐 诗 中 达到 不 可逾 越 的 高 3 气 1
解 读 观 的 本质 内涵 。 ”I 3 如果 不 能 处理 好 主体 与文 本 之 间 的
语 文 教 师 对 “ 发 问题 意 识 ”的 理 解 还 存 在 着 一 些 问 激
关 系 , “ 发 问题 意 识 ”有 可 能 产 生 以下 几 个 问题 : 架 空文 激
我 们 闻 到浓 浓 的 稻 谷香 味 ,那恬 淡古 朴 的 生活 , 引人遐 想 ;
月 ’, ‘鸡 声茅 店 月 ,人 迹板 桥 霜 。 ’这 样的 句子只 把几 种 之 境 ”两 种 ,意 境作 为 总 结性 的 审美 形 态 ,层 次 最 高 。
与 游子 凄 楚孤 寂 辛苦 的情 境 有 关 的典 型 事物 排列 出来 ,引 出
’
体 味意 境 , 徜徉 在 意境 展现 的美 好 图景 中 ,可 以极大 地
的深 刻 认 识 ,专 业 理 论 功 底不 扎实 。
上 ,而 是 向文 本 敞开 自 己,从 中 接受 和 创 造 一个 扩 大 了的 自 我 ,在 建 构文 本 的 同时 也建 构 自 己。从 这 个 意义 上 说 , ‘ 同 化 ’其 实 就 是对 文 本 和 自我 的建 构 ,这 种 建 构才 是 当 代文 本
…
. 。
备裁辱脱 r 厂 \ \
对 语文教学 中 激 发问题意 识’ 反思 “ ’ 的
◎龚 帅
“ 问题意 识 是指 人们 在 认识 活动 中, 经常 意识 到 一些 难 以 解 决或 疑惑 的 实际 问题 和 理 论 问题 , 产 生一 种怀 疑 、 困惑 、 并
题 。 问 题 能 力 在 于 学 生 , 能 不 能 以 问 题 贯 穿 教 学 在 于 教 师 。 【 教 师 在 形 式 上 增 加 提 问 、 小 组 讨 论 绝 不 是 在 营 造 以 2
验 ”出现2 , “ 美意 识 ” 出现 2 。这 些数 字表 明 ,高 中 次 审 次 语 文 教育 要 凸 显审 美 教育 。
“ 林人 不 知 , 明月 来 相 照 ” 等 等 , 浩 瀚 诗 海 到 处 洋 溢 着 深
“ 人合 一 ”的 中和 之 美 。 天
中国古典诗词极具审美特质,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容
、
语 文 教 学 中 “ 发 问 题 意 识 ”背 后 潜 藏 的 问题 激
伴 随着 基础 教育 改 革 的全 面 推 进 , 绝 大部 分 语 文 教师 已 生 。 “ 本 解 读 不 是 要 把 自 己有 限 的 理 解 力 凌 驾在 文 本 之 文
经 在 教 学观 念 上 有 了 实质 性 的 转 变 ,倡 导 以问题 为纽 带 的 教 学 ,重 视学 生 学 的 主体 地 位 , 倡 导 引导 反 对 灌输 等 ,都 是值 得 肯 定 的进 步 ,但 问题 也 同样 突 出 :缺 乏 对 课标 、课 改 精 神
气 韵和 意 境这 两 种 审美 形 态 ,完全 来 自中 国古 典诗 词 。
易 引 发 审 美 过 程 中 “ 糊 ” 的体 验 ,产 生 丰 富 的 联 想 和 想 古 典 诗 词 以其 凝 练 富 有 韵 律 的 节 奏 流 行 于千 古 的 文化 长 河 模 象 ,实现 审美 的愉 悦 。如 王维 的 《 鸟呜 涧 》 “ 闲桂 花落 , 人 中 ,人 们世 代 涵 泳吟 唱 , 陶冶 了一 代 又一 代 。 孔子 说 “ 于 兴
列 ,舍掉 主 谓关 系 的语 法 功 能, 利用 名 词所 代表 的意 义组 成
“ 界 ”之 说 , “ 写 真景 物 、真 感 情者 ,谓之 有 境 界 ” , 境 能
“
一
特 定 的画面 。如 : ‘ 道西 风瘦 马 ’, 古
杨 柳 岸 晓 风 残
切 景语 皆情 语 ”, “ 界 ”可 有 “ 我 之境 ”、 “ 我 境 有 无
/
( 备 虎 二 裁辱
高 中 古 典 诗 词 教 学 应 凸 显 审 美 性
◎ 李 德 宝
普 通 高 中语文 新课 程 标 准在 语文 的课程 性 质 部分 明确 指 舞 之 ,足 之 蹈 之 也 。 ”, [ “ 2 诗缘 情 ,诗 言志 ”诗歌 抒 发 的 1 出 “ 中语文 课程 应 进 一步 提 高学 生 的语 文 素养 , 使学 生具 高
的易 于传 唱 的特 点 。 “ 《 经 》里 有很 多 富有 气 韵 的作 品 , 诗 其 中 最动 人 的莫 过 于 《 国风 》 中一 些 结合 自然 环 境 的描 写来
时,其 中 所说 的 “ ”的含 义就 变 得模 糊 起来 ,它似 乎 是指 吟 唱 爱 情 的歌 谣 , 比如 《 风 ・ 有 蔓 草 》 、 《 风 ・ 人 郑 野 秦 蒹
丰 富 自己的精 神 世 界和 提 高 人文 素养 ,增 强人 生 世相 的洞 察
朱 立 元 的 《 学 》 详 尽 论 述 中 国古 典诗 词三 种 审 美 形 力 与感 悟 力 ;可 以发现 人性 ,淡 泊名 利 ,净 化 灵魂 。 “ 漠 美 大
态 : 中和 、气 韵和 意 境 。中 和 的审 美特 征 就是 “ 诗者 ,志之 孤烟 直 ,长河 落 日圆 。 ”雄 浑 开 阔 的意 境 ,生 动 的气 韵 ,产
焦 虑 、探 索 的心 理 状 态, 种 心 理又 驱 使 个 体积 极 思 维 , 断 问 题 为 纽 带 的 课 堂 , 以 问 题 贯 穿 教 学 是 让 学 生 带着 问 题 走 这 不 提 出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 ” _在 语 文 教 学 中 激 发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进 教 室 ,通 过 自身 实 践 解 决 部 分 问题 并 在 这 个 过程 中 生 成 l
所之 也 ,在 心 为志 ,发言 为 诗 。情动 于 中而 形 于 言 ,言之 不
பைடு நூலகம்
生 巨大 的震 慑 力 量 ,使 我们 的心灵 融 进 了大 自然 的诗情 画 意
足 故 嗟 叹之 , 嗟叹 之不 足 故咏 歌之 ,咏 歌之 不足 ,不 知手 之 之 中: “ 歌 声 里轻 雷动 ,一 夜连 枷 响 到 明 ”欢 歌 笑 语 中 , 笑
版 社 , 20 5 0.
c ]李 海 林 .言语 教 学论 [ .上 海 : 上 海 教 育 书版 社 , 0 6 4 M】 2 0.
审 美情 趣 ” 是 语文 素 养 的重 要 内容 。新 课 标背 景 下 ,教 师课 [ 】魏 本 亚 . 文教 育 研 究方 法 论 [ 5 语 M】.北 京 : 高 等教 育 出版 社 , 堂 教学 的任 务重 在 创 设 审 美情 景 ,使 古 典诗 词 的 审 美教 育 成
识 是 振 奋 人 心 的 , 但 我 们 必 须 用 冷 静 的 头 脑 看 待 我 们 的 实 新 的 问题 并 继 续 追 问 下 去 。 践 ,及 时 反 思我 们 的 过 失 。
一
在 阅读 教 学 中 , 为 了激 发 学 生 的 问题 意识 ,教 师给 学 生 极 大 的思 维 空 间而 导 致 学 生 思维 脱 离文 本 之 外 的状 况 时有 发
峰 ,气 韵这 一 审美 形态 在 唐 诗 中得 到最 为 自觉 、最 为充 分 的
4 3 扩 大 ,产 生 极强 的艺 术 想象 力 和感 染 力 ,像 李煜 的 “ 寞 梧 展 现 。 ” [意境 是 诗 歌最 本 质特 点 ,作 为 审美 的形 态 , 具有 寂
桐 深 院锁 清 秋 ” 、 欧 阳修 的 “ 眼 问 花 花 不 语 ”、 苏 轼 的 泪 “ 尽 寒 枝 不 肯 栖 ”等 等 诗 句 , 都有 “ 专 指 ”性 的 词 , 拣 非
情 感 具有 中和 之 美 ,欣 赏 诗歌 领 略 诗情 使人 达 到 一种 宁 静 、
舒 畅 的审 美愉 悦 。 中 国古 典诗 歌无 不 体 现 中和 的最 根 本 、最
普通 高 中语 文 课程 标 准全 文 中 “ 美 ”一 词共 2 次提 及 ,其 高层 次 上 的特 征— — 天 人合 一 。 陶渊 明 的 “ 菊 东篱 下 ,悠 审 1 采 众 中 “ 审美 能力 ” 出现 3 , “ 美情 趣 ”出现 2 , “ 次 审 次 审美 体 然见 南 山 ” ,李 白 的 “ 鸟高 飞尽 ,孤 云独 去 闲 ”, 王维 的
为 教 学 的 主 要 内 容 , 使 传 统 的 价 值 观 内 化 为 对 “ ”与 真 “ ” 的追 求 ,达 到 以美 育人 的 目的 。 善 总之 ,古 典 诗词 教 学 无 论在 内容 的 传授 上 ,还 是 教 学 的 方式 方 法 上 ,都 应 该 紧扣 “ 高 学 生 审美 鉴 赏 力 ”这 一 教 育 提
教 学 的 核 心 , 真正 实 现 “ 高 学 生 的审 美 能 力 ”这 一 教学 目 提
平 静 人们 浮 躁 的 心灵 ,在 心 的 宁静 中 ,追 求真 、善 、美 ,健 标 , 凸显 古 典 诗词 的审 美 性 。 全 了 自 己的 人 格 , 提 升 了人 生 境 界 。 陶 冶 和 净 化 是 一 种 永 恒 ,无论 世 界 如 何 改变 ,无 论 时 尚如 何 层 出 不穷 ,无 论物 欲 参 考 文 献 : 如 何 喧 嚣 诱 惑 ,只 要 沉 浸 在 诗 意 的 情 境 中 , 都 不 会 见 利 忘 义 ,随波 逐 流 , 不会 成 为 浅 薄 浮躁 的人 , 虚伪 奸 诈 的 人 。 古 典 诗 词 自身 形 式 上 的音 韵 美 、 结构 美 对 学 生 也是 一 种潜 移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