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1.4.2 报文交换 ❖ 在数据交换中,对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信
息,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叫作报文交换的数 据交换方法。报文交换方式传输的单位是报 文,在报文中包括要发送的正文信息和指明 收发站的地址及其他控制信息。 比如信件。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2. 报文交换的特点 ❖ (1) 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2. 报文交换的特点 ❖ (4) 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
地,而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 ❖ (5) 报文交换网络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 ❖ (6) 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要求,报文经过
网络的延迟时间长且不定。 ❖ (7) 有时结点收到过多的数据而无空间存储或不能
正反纠错码等。 检错码:奇偶校验码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3. 编码效率 ❖ R=k/n=k/(k+r) ❖ 式中:k为码字中的信息位位数; ❖ r为编码时外加冗余位位数; ❖ n为编码后的码字长度。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1.6.2 奇偶校验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及时转发时,就不得不丢弃报文,而且发出的报文 不按顺序到达目的地。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1.4.3 分组交换 ❖ 1. 什么是分组交换 ❖ 分组交换又叫报文分组交换,是国际上计算
机网络普遍采用的数据交换方式。综合报文 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
第二章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分组交换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 换两种,如图1-14所示。它是计算机网络中 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告 诉 自 己 那 个人我 曾经爱 过。或 许人一 生可以 爱很多 次,然 而总有 一个人 让我们 笑 的 最 灿 烂 ,哭的 最透彻 ,想的 最深切 。 3.无 论 生 活 的 多么艰 难,最 后你总 会 找 到 一 个 让你心 甘情愿 傻傻相 伴的人 。 4.每 个 人 都 有 一个死 角,自 己走不
23.03.2022
9
zhuxh
▪ 不同类型的信号在不同类型的信道上传输 有4种情况:
数据:模拟数据 数字数据
信号: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信道:模拟信道 数字信道
23.03.2022
10
zhuxh
▪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所使用的技术
模拟数据,模拟信号
语音
模拟
移频,调制
模拟数据,数字信号
模拟
数字
PCM编码
8
zhuxh
▪ 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系统进行传输的过程
➢ 把携带信息的数据用物理信号形式通过信道传送到目的地
信息和数据(二进制位)不能直接在信道上传输
“A” 01000001
01000001 “A”
信息→数据→信号→在信道信道上传输→信号→数据→信息
信息编码 数据编码 调制
解调 数据解码 信息解码
➢ 编码:数据→适合传输的数字信号——便于同步、识别、纠错 ➢ 调制:数字信号→适合传输的形式——按频率、幅度、相位 ➢ 解调:接收波形→数字信号 ➢ 解码:数字信号→原始数据
➢ 例如:通过电话网络传输数据
▪ 宽带传输:把信号调制成频带为几十MHZ 到几百MHZ的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 需要解调。
➢ 例如:闭路电视的信号传输
23.03.2022
25
zhuxh
码元1 码元2 码元3 码元4 码元5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PPT课件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PPT课件

2
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
▪ 5个阶段 ▪ 包含两项内容: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过程 • 建立物理连接 • 建立逻辑连接 • 数据传输 • 断开逻辑连接 • 断开物理连接
与打电话比较 拨号,拨通对方 互相确认身份 互相通话 互相确认要结束通话 双方挂机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通信都* 需要全部5个阶段。
3
28.09.2020
• 或者需要具有一条物理线路上的两个信道,分别用于 不同方向的信号传输。
*
16
28.09.2020
单工方式: 发送器
接收器
半双工方式: 发送器/ 接收器
不可同时 可同时
发送器/ 接收器
全双工方式:
发送器/ 接收器
A站
*
28.09.2020
发送器/ 接收器
B站
17
2.2.4 传输方式
▪ 基带传输:不需调制,编码后的数字脉冲 信号直接在信道上传送。
•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够在传输系统中进行 传输。
▪ 目的系统
•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 的信息。
•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信息。
▪ 传输系统
• 可以是简单的物理通信线路
• 也28.0可9.2以02是0 连接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 间的复杂网络设备
• 调制:数字信号→适合传输的形式——按频率、幅度、相位
• 解调:接收波形→数字信号
• 解码:数字信号→原始数据
*
928.09.2020 Nhomakorabea▪ 不同类型的信号在不同类型的信道上传输 有4种情况:
数据:模拟数据 数字数据
信号: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传输以信号传输为基础,数据传输质 量的好坏,除了与发送和接收设备的性能 有关外,还取决于: • 传输信号本身的质量 • 传输信道的特性
2.1.3 通信方式
2.1.3.1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按照计算机系统各部件之间同时传送的 位数,可以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
• 串行传输
2.1.3.2 信道的通信方式
冗余(校验码)产生方法 ----即已知k(x)求R(x)的过程 生成多项式G(x):根据多项式理论求得的具 有某种特殊属性的多项式 生成多项式的国际标准: CRC-12=x12+x11+x3+x2+x+x0 CRC-16=x16+x15+x2+1 CRC-CCITT=x16+x12+x5+1 利用生成多项式,就可以通过k(x)求得R(x)
2.3 数据传输技术
2.3.1 多路复用技术
当信道带宽大于各路信号的总带宽时,可 以将信道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 道用来传输一种信号。 1.频分多路复用----FDM:频分多路复用要通 过频谱搬移技术,保证各路信号的频谱在 传输过程中在传输过程中不相干扰
2.时分多路复用----TDM 将使用信道的时间分成一个个的时间片, 每一路信号只能在自己的时间片内独占信 道进行传输。 · 同步TDM:时间片的分配是事先约定的,且 固定不变。 · 异步TDM:时间片是按需分配,事先申请。
5. 误码率:传输出错的码元数占传输总码元 数的比例。用来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 作情况下传输的可靠性。 Pe=Ne/N 意义:决定传输数据单元大小的一个重要依据。
6.吞吐量:单位时间传输的总信息量(bps) • 受网络拥挤程度影响 7.延迟时间:网络中相距最远的两个节点的 传输时间。 如:500m的同轴电缆,延迟时间是2.5us 卫星信道延迟时间是270ms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PPT课件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数据通信系统
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通信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信源、媒体和信 宿。信源、媒体和信宿也称为通信的三要素。 信源是发出信息的信息源,信息源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机器。
2.1.2数据通信系统的分类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 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传输数字信号的 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3)比特率与波特率的关系
比特率与波特率都是衡量信息在传输线路上 传输快慢的指标,但两者针对的对象有所不 同,比特率针对的是二进制位数传输,波特 率针对的是信号波形的传输
(4)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 在现代网络技术中,人们总是以“带宽”来 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通信信道最大传 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带宽指的是频带的宽度,用来描述传输 信道的容量,所以人们可以用“带宽”去取 代“速率”。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本章要点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数据传输介质 信息交换技术 数据编码与调制 多路复用技术 数据通信方式 差错控制与校验
2.1.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信息、数据和信号 (1) 信息:不同领域对信息有着不同的定义。 一般认为,信息是人对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 式和运行状态的某种认识,是客观事物属性 和相互联系特性的表现,它反映了客观事物 的存在形式和运动状态。
(2) 数据:
把事物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 可以被识别,也可以被描述。狭义的“数据” 通常指具有一定数据特征的信息,如统计数 据、测量数据、气象数据及计算机中区别于 程序的一些计算机数据等。但是在计算机网 络中,数据通常被广义地理解为在网络中存 储、处理和传输的二进制数字编码,即“信 息的数字化形式”或“信息的二进制表示形 式”。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同步 TDM
带宽浪费
A1 B1 C1 D1 A2 B2 C2 D2
周期1 统计TDM
周期2 可用带宽
A1 B1 B2 C2
周期1
周期2
2.5 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1.差错的产生
1)差错的定义
通过通信信道后接收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不 一致的现象。
2)差错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差错产生的原因是热噪声。主要有信道固有 的随机热噪声和外界因素引起的冲击热噪声。
外护套
加固材料 塑料屏蔽层
玻璃纤维和包层
图2-4光缆结构
(4)无线通信
电磁波传播方式有两种:无线、有线 常用的有微波、红外线和可见光。 无线通信系统有:微波通信、蜂窝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
微波只能沿直线传播,在地面一般采用点对点方式通信。 蜂窝移动通信是广播式传输,采用多址接入技术区分用户。
卫星通信覆盖面积大,通信距离远,通信费用和距离无关, 有传输延迟。
• 单工:数据单向传输(无线电广播)
• 半双工:数据可以双向传输,但不能在同一时刻双向传输
(对讲机) • 全双工:数据可同时双向传输(电话)
两个方向的信号共享链路带宽: 1)链路具有两条物理上独立的传输线路,或 2)将带宽一分为二,分别用于不同方向的信号传输
数据通信的操作方式
3.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ATDM)-也叫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根据用户对时间片的需要来分配时间片,没有数据传 输的用户不分配时间片,同时,对每一个时间片加上用户 标识,以区别该时间片属于哪一个用户。提高了通信线路 利用率。
该技术为异步传输模式ATM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t1 t2 t3
A B C D
待发数据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系统概述
数据通信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数据通信是在电流发现之后产生的,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初级阶段、近代阶段和现代阶段
2.11数据通信的产生和发展 1.初级数据通信阶段
1837年,莫尔斯展示了实用电报系统,在莫尔斯电报系统中,所有的传输都采用二进制信号形式,且所 有的用户文本信息必须首先被转换成二进制数据形式,因此,莫尔斯电报系是现代数据通信系统的先驱。
3.编码
将量化后的数值编码成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值。当量化值为N时,对应的二进制位数为
log2N。
调制解调器(modem),是调制器和解调器的缩写 ,一种计算机硬件,它能把计算机的数字 信号翻译成可沿普通电话线传送的模拟信号,而这些模拟信号又可被线路另一端的另一个调制解调 器接收,并译成计算机可懂的语言。这一简单过程完成了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
2.4
同步技术和多路复用技术
同步技术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接收端收到的信息应与发送端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这就要求在通信中收发双 方必须有统一的、协调一致的动作。若收发两端的动作互不联系不协调,则收发之间就会出现误差,随 着时间的增加和误差的积累将导致收发“失步”,使系统不能正确传输信息。为了避免收发“失步”, 使整个通信系统可靠地工作,需要采取“同步”技术,统一收发两端动作、保持收发步调一致的过程就 称为“同步”。常用的同步方式有两种同步传输方式和异步传输方式。
全双工通信
全双通信是指同时可以作双向的通信。通信的一方在发送信息的同时也能够接收信息。例如:电 话和电话、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广播式通信
若一台计算机用通信信道发送分组时,所有其他的计算机都能接收到改分组,这种通信方式称为 广播式通信。发送的分组中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接收到分组的计算机检查目的地址是否与本地址 相同,相同接收,不同丢弃。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信道
解码器
信宿
噪音源
数字通信系统结构
由于数字信号不适合远距离传输,所以在传输前将其变为模拟 信号。因此,数字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信源编码器、调制器、 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音源组成, 其结构模型如下页图所示。
6
2.1.1 数据通信系统









源道









信道容量是指信道能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一般用时间内最大可传
送的字节数来表示。信道容量由信道带宽F、可使用的时间T以及信 道质量决定。信道容量和信道带宽具有正比关系,带宽越宽, 则容量越大,传输效率也就越高。关于信道容量的计算有两条 著名的定理。
13
2.1.4 信道带宽和信道容量
⑴ 奈奎斯特(Nyquist)定理:1942年,H.Nyquist证明,任何 一个信号如果通过带宽为W(Hz)的理想低通滤波器,若每秒取样 2W次,就可以完整地重现该滤波过后的信号。在理想条件下 (无噪音有限带宽W的信道),其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C(信道容
⑴ 数据块长度为108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Mbps; ⑵ 数据块长度为1000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ps;
解:根据上述计算发送时延公式和计算传播时延公式,分别求出不 同链路的不同时延。
⑴ 发送时延=108bit/(1Mbps)=100s
传播时延=1000bit/(2×108m/s)=5ms
信源
调制器
信道
解调器
噪音源 模拟通信系统结构
5
信宿
2.1.1 数据通信系统
(2) 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数字电话以及数字电视等信号 都属于数字信号,由数字信号构成的通信系统属于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信宿以及噪音 源组成,其基本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本章内容•数据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传输介质•数据编码•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数据通信性能指标2.1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源点:源点设备产生通信网络要传输的数据。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够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目的系统•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信息。

▪传输系统•可以是简单的物理通信线路•也可以是连接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的复杂网络设备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5个阶段▪包含两项内容: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过程与打电话比较•建立物理连接拨号,拨通对方•建立逻辑连接互相确认身份•数据传输互相通话•断开逻辑连接互相确认要结束通话•断开物理连接双方挂机2.2基本概念▪数据与信号▪信道▪通信方式▪传输方式▪同步方式2.2.1数据与信号▪数据(Data)传递(携带)信息的实体。

▪信息(Information)数据的内容或解释。

▪信号(Signal)数据的物理量编码(通常为电编码),数据以信号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模拟信号•时间上连续,包含无穷多个信号值▪数字信号•时间上离散,仅包含有限数目的信号值。

最常见的是二值信号▪周期信号信号由不断重复的固定模式组成(如正弦波)▪非周期信号信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波形循环(如语音的音波信号)。

▪信息编码:将信息用二进制数表示的方法•例如:ASCII编码、BCD编码等▪数据编码:将数据用物理量表示的方法•例如:字符“A”的ASCII编码为01000001,其数据编码可能为▪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系统进行传输的过程•把携带信息的数据用物理信号形式通过信道传送到目的地▪信息和数据(二进制位)不能直接在信道上传输•编码:数据→适合传输的数字信号——便于同步、识别、纠错•调制:数字信号→适合传输的形式——按频率、幅度、相位•解调:接收波形→数字信号•解码:数字信号→原始数据▪不同类型的信号在不同类型的信道上传输有4种情况:▪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所使用的技术▪编码与调制的区别•编码: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调制:用模拟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2.2.2 信道▪信道(Channel):传送信息的线路(或通路)▪数字信道:以数字脉冲形式(离散信号)传输数据的信道•计算机网络中主要采用数字信道进行数据传输•ADSL、ISDN、DDN、ATM、局域网▪模拟信道:以连续模拟信号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CATV、无线电广播、电话拨号线路▪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在数字信道上实现模拟信息或数字信息的传输•模拟通信▪在模拟信道上实现模拟信息或数字信息的传输▪数字通信的优点•抗噪声(干扰)能力强•可以控制差错,提高了传输质量•便于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易于加密、保密性强•可以传输语音、数据、影像,通用、灵活▪计算机通信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采用模拟通信,如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

2.2.3 通信方式▪单工数据单向传输(例:无线电广播)▪半双工数据可以双向交替传输,但不能在同一时刻双向传输(例:对讲机)▪全双工数据可以双向同时传输(例:电话)•需要具有两条物理上独立的传输线路;•或者需要具有一条物理线路上的两个信道,分别用于不同方向的信号传输。

2.2.4 传输方式▪基带传输:不需调制,编码后的数字脉冲信号直接在信道上传送。

•例如:以太网(局域网)▪频带传输:数字信号调制成音频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

•例如:通过电话网络传输数据▪宽带传输:把信号调制成频带为几十MHZ到几百MHZ的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

•例如:闭路电视的信号传输2.2.5 同步方式▪同步的因素:•同步脉冲频率•数据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位边界•数据块边界▪数据通信中需要在三个层次上实现同步:•位——位同步•字符——字符同步•帧(Frame)——帧同步位同步▪目的:使接收端与发送端在时间基准上一致•外同步——发送端发送数据之前发送同步脉冲信号,接收方用接收到的同步信号来锁定自己的时钟脉冲频率。

•自同步——通过特殊编码(如曼彻斯特编码),使数据编码信号中包含同步信号,接收方从数据编码信号提取同步信号来锁定自己的时钟脉冲频率。

字符同步▪目的:找到正确的字符边界▪常用的为起止式(异步式)。

在这种方式中,每个字符的传输需要:•1个起始位、5~8个数据位、1、1.5或2个停止位▪采用这种同步方式的通信也称“异步通信”▪起止式的优缺点:•频率的漂移不会积累,每个字符开始时都会重新获得同步•每两个字符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固定•增加了辅助位,所以传输效率低▪例如,采用1个起始位、 8个数据位、 2个停止位时,其传输效率为8/11≈73%帧同步▪目的:识别一个帧的起始和结束帧(Frame):数据链路中的传输单位——包含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数据块•面向字符的——以同步字符(SYN,16H)来标识一个帧的开始,适用于数据为字符类型的帧•面向比特的——以特殊位序列(7EH,即01111110)来标识一个帧的开始,适用于任意数据类型的帧2.3 传输介质●磁介质高带宽、低费用、高延时(小时)——在通信中很少使用例:7GB/8mm磁带,1000盘/50×50×50cm3,24h可送到任何地方。

总容量=7×1000×8Gb,总时间=24×60×60s=86400s传送速率=56000Gb/86400s=648Mb/s若让刘翔来传送1盘10GB的磁带,在110m(12.91s)内其传输速率是多少?●金属导体双绞线、同轴电缆(粗、细)●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卫星、红外线▪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CC)•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基带同轴电缆▪阻抗50 ,有粗同轴和细同轴两种•应用:总线局域网(以太网)•性能:10Mb/s,500m/185m▪双绞线(Twist Pair,TP)▪双绞线的连接标准•色彩标记和连接方法:•交叉线:交换机—交换机、PC-PC、HUB-HUB(标准端口)•直连线:PC/路由器—交换机/HUB、HUB-HUB(级连端口)▪光纤(Optical Fiber,OF)•依靠光波承载数据,光脉冲在玻璃纤维中传播•优缺点:▪传输带宽高:仅受光电转换器件的限制(>100Gb/s)▪传输损耗小,适合长距离传输▪抗干扰性能极好、误码率低、保密性好▪轻便▪价格较高▪需要光电转换•纤芯材料:▪塑料▪二氧化硅(高纯玻璃)▪光纤传输原理——光的反射•光从折射率高的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低的介质时会产生折射。

折射量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当入射角≥临界值时产生全反射,不会泄漏。

▪纤芯——折射率高,玻璃包层——折射率低•亮度调制:有光脉冲-1,无光脉冲-0•光传输系统:光源、介质、光检测▪光源:850nm/1300nm/1500nm,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光检测器:光电二极管PIN/雪崩二极管APD•单向传输,双向需两根光纤•应用领域:局域网主干、电信网络、服务器连接▪多模光纤(MMF)▪单模光纤(SMF):光纤的直径接近一个光波波长▪典型的光缆▪高密度多芯光缆剖面结构▪无线介质(信号在大气或外层空间自由传播)•使用电磁波或光波携带信息•优缺点:▪无需物理连接▪适用于长距离或不便布线的场合▪易受干扰▪反射,为障碍物所阻隔•主要类型:▪无线电、地面微波▪通信卫星▪红外线▪微波通信•通过地面站之间接力传送•接力站之间距离:50 ~100 km•速率:每信道 45 Mb/s▪地球同步卫星•与地面站相对固定位置•使用三颗卫星即可覆盖全球•传输延迟时间长(≈270ms)•广播式传输•应用领域:▪电视传输▪长途电话▪专用网络▪广域网▪激光传输•将激光束调制成光脉冲传输数据•特点:▪激光的频率更高,可获得更高的带宽▪激光束的方向性好,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不怕偷听▪受天气影响▪只能在短距离通信中使用▪红无线通信红外传输系统利用墙壁或屋顶反射红外线从而形成整个房间内的广播通信系统▪特点:•红外通信的设备相对便宜,可获得较高的带宽•传输距离有限,而且易受室内空气状态(例如有烟雾等)的影响▪短波通信•基站与终端之间通信采用无线链路•应用领域: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WLAN)▪常用传输介质的比较2.4数据编码▪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使数字数据能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字数据的调制编码使数字数据能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编码使模拟数据能在数字信道上传输1.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不归零码(Non-Return to Zero, NRZ )•二进制数字0、1分别用两种电平来表示;▪常用-5V表示1,+5V表示0;•缺点:▪存在直流分量,传输中不能有变压器或电容;▪不具备自同步机制,传输时必须使用外同步。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Coding)•用电压的变化表示0和1。

▪规定在每个码元的中间发生跳变▪高→低的跳变代表0,低→高的跳变代表1•每个码元中间都要发生跳变,接收端可将此变化提取出来作为同步信号。

这种编码也称为自同步码(Self-Synchronizing Code)。

•缺点:需要双倍的传输带宽(即信号速率是数据速率的2倍)。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Coding,DMC)•每个码元的中间仍要发生跳变。

•用码元开始处有无跳变来表示0和1 ,有跳变代表0,无跳变代表1。

▪三种数字编码的波形图2. 数字数据的调制▪三种常用的调制技术:•幅移键控ASK (Amplitude Shift Keying)•频移键控FSK (Frequency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PSK (Phase Shift Keying)▪原理:用数字信号对载波的不同参量进行调制。

载波信号S(t) = A cos(ωt+ϕ)▪S(t)的参量包括:幅度A、频率ω、初相位ϕ•调制就是要使A、ω或ϕ随数字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ASK:用载波的两个不同振幅表示0和1•FSK:用载波的两个不同频率表示0和1•PSK:用载波的起始相位的变化表示0和1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采样定理:•如果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若以≥2F的采样频率对其采样,则从采样得到的离散信号序列就能完整地恢复出原始信号。

▪要转换的模拟数据主要是电话语音信号,模拟数据要在数字线路上传输,必须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

▪PCM编码:•采样:按一定间隔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量化:把每个样本舍入到最接近的量化级别上•编码:对每个舍入后的样本进行编码•编码后的信号称为PCM信号( Pulse Coded Modulation,脉码调制)。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语音带宽f<4kHz•采样时钟频率:8kHz(>2倍语音最大频率)•样本量化级数:256级(8b/每样本)•数据率:8000次/s×8b = 64kb/s▪每路PCM信号的速率 = 64kb/sPCM编码过程举例2.5 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多个信息源共享一个公共信道▪为何要复用?——提高线路利用率•适用场合:当信道的传输能力大于每个信源的平均传输需求时▪类比:公共运输系统(铁路、海运、航空)▪复用的基本思想:•把公共共享信道用某种方法划分成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