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γ 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技术要求
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操作规程

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JB4000型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的操作程序,保证正确使用仪器,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设备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环境辐射X-γ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测量,也可用于工业放射性辐射(探伤)监测、地质矿山和医疗卫生等部门的辐射监测等。
3.主要技术指标1)探测器:Φ30×25mm, NaI(TL),光电倍增管2)灵敏度:1µSv/h≥350CPS3)能量阈:35Kev4)测量范围:剂量率:0.01~200.00µSv/h5) 累积剂量:0.00µSv~9999.99µSv6) 能量范围:48Kev~3Mev7) 能量响应:48Kev~3Mev≤±30%(相对于137Cs)8) 相对基本误差:≤±10%9) 测量时间:1、5、10、20、30秒10) 报警阈:0.25、2.5、10、20、60(µSv/h)11) 读数显示:剂量率:µSv/h、µGy/h、µR/h可选择12) 累计剂量:µSv13) 计数率:CPS14) 功耗:整机耗电≤160mW(不含显示器背光耗电)15) 重量尺寸:1.60Kg(连电池); 42×23×15(cm)4.操作规程4.1. 开关机:按下面板“POWER”键,仪器开启,三秒后进入主状态。
按住“POWER”键五秒,仪器关闭。
4.2. 仪器主显示数据:可供修改参数有单位选择、测量时间及剂量率报警三项。
图1. 仪器主显示数据4.3. 测量:本仪器能测量剂量率与累积剂量。
4.3.1. 剂量率测量:将探测器对准被测对象,按“START”启动键,仪器开始测量,工作状态指示标志“**”闪烁。
如果测量时间大于1 秒,测量倒计时指示器从设置时间开始倒计时,测量时间到0,显示器更新测量结果,仪器又自动进入下一次测量工作;如测量时间为1秒,测量倒计时指示器不显示,显示器每秒更新一次测量结果。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同时也伴随着种种环境问题的显现。
其中,辐射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把握辐射环境的情况,进行有效整治,辐射环境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辐射环境监测的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式、监测仪器和监测管理等方面,并提出一些实在的措施和建议,以加强和完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一、监测内容辐射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为放射性核素浓度、γ射线(X射线)剂量率和氡浓度等。
这些指标是反映环境中放射性污染情况的紧要指标。
其中,放射性核素浓度是指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重要包括氡、铀、钍等。
γ射线(X射线)剂量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剂量,重要用于反映人体在环境中受到的辐射剂量。
氡浓度是指环境空气中氡的含量,这是与室内空气污染相关的指标。
二、监测方式辐射环境监测的方式重要有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是指专门的监测人员现场采集数据,该方式可以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
自动监测是指通过安装相关的仪器设备,在长时间内连续监测辐射环境,具有连续监测的优点,但其精准性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三、监测仪器辐射环境监测的仪器重要包括γ(X)射线监测器、氡浓度测量仪、放射性核素分析仪等。
γ(X)射线监测器用于测量环境中的γ射线(X射线)剂量率,一般常常使用探针式γ(X)射线计。
氡浓度测量仪用于测量环境空气中氡的浓度,常常使用电子式氡测仪。
放射性核素分析仪用于对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地分析污染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为监测供给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撑。
四、监测管理辐射环境监测的管理包括监测计划、监测执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等方面。
监测计划的订立需要考虑环境特征、监测目的、监测频率和监测规模等方面,使监测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监测执行需要进行现场检测和试验室分析,并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掌控和统计分析,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和牢靠性。
数据收集和分析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归档、整理和分析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适时提出污染源的整治建议。
刻度用γ、n 源场所自查技术程序

刻度用γ/n 源场所自查技术程序
1. 自查目的
辐射剂量刻度使用Ⅰ类γ/n 放射源来校正放射治疗剂量和检测设备。
这类场所使用的放射源活度大、能量高,应检查其有关安全和防护设施是否完备,防止工作人员误入正在照射的场所,避免其受到意外的辐射照射。
2. 自查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剂量刻度、标定与检定单位Ⅰ类γ/n 射线场所。
II、
III 类放射源刻度项目参照执行。
3. 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
( 1 )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6351-1996);
(2)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161-2004);
(3)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 4 部分:锎 252 中子后装放射治疗机房
(GBZ/T201.4-2015);
(4)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8-2016)。
4. 自查内容
自查的具体内容见自查表。
5. 自查意见
核实上次检查意见的落实及改进情况,提出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刻度用γ/n 源场所自查表
1 装置基本情况
2 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运行
注:加*的项目是重点项,“自查结果”符合要求的划√,不符合要求的划×,不适用的均划 /,不能详尽的在备注中说明。
3 法规执行情况
4 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
5 上次检查改进情况已完成:未完成(说明理由):
6 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查日期
自查人员签字
自查单位代表签字。
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检定规程

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检定规程一、概述1.1 目的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在放射性环境下的安全,准确监测个人受照剂量当量(率)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证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检定规程。
1.2 适用范围本检定规程适用于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的检定。
二、定义2.1 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指用于监测个人在放射性环境下受到的x射线和γ射线辐射剂量当量(率)的仪器。
2.2 检定指对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进行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检测和验证过程。
三、检定条件3.1 检定设备检定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维护保养,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检定环境检定环境应当符合国家放射性安全标准,保证检定过程中的安全性。
3.3 检定人员检定人员应当由具有放射性检定资质的专业人员组成,保证检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检定程序4.1 准备工作4.1.1 确认检定设备和检定环境符合检定条件的要求。
4.1.2 确认检定人员具备检定资质和技术能力。
4.2 检定准备4.2.1 校准检定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2.2 对待检监测仪进行检查,确认其外观完好,无损坏和松动现象。
4.3 检定操作4.3.1 根据检定标准和要求,对待检监测仪进行辐射源校准。
4.3.2 对待检监测仪进行辐射剂量当量(率)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4.4 检定评定根据检定标准和要求,评定检定结果是否合格,做出检定结论。
五、检定报告检定完成后,出具检定报告,详细记录检定过程和结果,确保检定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
六、检定验证对检定结果进行验证,确保直读式x、γ辐射个人剂量当量(率)监测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检定结果处理根据检定结果,对合格的监测仪进行标记,并建立档案,对不合格的监测仪进行修理或淘汰。
八、质量控制对检定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定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检定规程

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检定规程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检定规程一、引言辐射监测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而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作为环境辐射监测的主要仪器之一,在辐射监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保证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需要进行定期的检定和校准。
本文将介绍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的检定规程。
二、检定装置1.主要装置:辐射源、活度测量仪、空气吸收剂量率计、测量仪器等;2.次要装置:质量吸收剂量测量仪、功率测量仪、能量刻度装置等。
三、检定项目及方法1.响应线性性检定将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放置在一个辐射场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别测量不同辐射源下的空气吸收剂量率。
记录仪器的读数及对应辐射源的活度,绘制响应线性性曲线。
采用线性拟合方法,检查曲线拟合度。
2.能量响应检定采用不同能量的辐射源,测量各能量下的空气吸收剂量率。
记录仪器的读数及对应辐射源的能量,绘制能量响应曲线。
要求能量响应曲线在规定能量范围内变化小于±10%。
3.抗干扰检定将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放置在强电场或强磁场环境中,测量其空气吸收剂量率。
记录仪器的读数,判断其是否受到外界干扰。
4.线性度检定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别以不同剂量率的辐射源辐射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记录仪器的读数及对应辐射源的剂量率。
检查仪器的读数与辐射源剂量率之间的线性关系。
5.稳定性检定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同一时间点测量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仪的读数。
统计数据,计算仪器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判断仪器的稳定性。
四、检定结果评定标准1.响应线性性:要求线性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99%;2.能量响应:能量响应曲线在规定能量范围内变化小于±10%;3.抗干扰:仪器在强电场或强磁场环境下的读数变化小于±5%;4.线性度:仪器的读数与辐射源剂量率之间的线性关系误差小于±5%;5.稳定性:仪器的平均值与标准偏差符合规定的范围。
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几 个 方 面 造成 的 。
3 . 1不 同型 号 仪 器 间 能 晌 差异 大
由于参加 比对时 , 往往各 家单位使 用仪器不 同 , 而有些型号 仪器对低能 射线的响应大对 高能射线 的响应小 , 导致监测数据 偏差大 。也有可能 因为不 同仪器 的 自身本底差别 比较大造成 的 , 不过这可 以通过扣 除宇 响数据后解决 。
1 监测 仪 器与 方法
3比对 中出现 的 问题
环境 剂量率监测 主要有两种方式 : 即时监测 、 连续监测 。 前 近来相关单位开展 了很多环境 辐射 剂量监测的 比对工作 , 者用 各种 剂量率仪直接测量 在监测点位 测出 辐射剂量 率瞬 促进 了工作水平的提高 ,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 的问题 。经 时值 ; 后两 者则通过在 固定监测点位 布设仪器 、 热 释光剂量计 来 过检定校准的仪器 ,同时测量一个点 的环境 辐射 剂量值时 , 出 监测一段 时间内环境 剂量率 的变化值或累积剂量值 。 现数据不一致 , 甚至差 距较大的情况。经过分析发现可能是 以下 1 . 1仪器 选 用
除 了常规 的测量人员专业培训 , 仪器还需定期送至有资质 的 计量单位进行 检定后方 可使用 。由于仪器 的检定周期 一般为一 年, 所 以很难 了解 仪器在平时使用时状态是否正常 , 符合 要求 , 建 议在测量前后进行 检验 源检 验 , 如果没有 检验源 , 也可 每次选择 同一个稳 定场进行检验 , 以确认仪器 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除此之外 , 同行 间比对 也是检验测量数据质量的一种重要 的 手段 。更新仪表和方法时 , 应在典型和极端辐射场条件下与原仪 表和方法 的测量结果进行对照 , 以保证数据前后的一致 性。 环境 辐射剂量 率测定 的总不确定度不应超过 2 0 %。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四)

6.数据的记录、报告和测量估算 6.1.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数据必须详细记录,主要内容包括: a.测量⽇期(年、⽉、⽇、时、分); b.测量者(对累积测量或连续测量⽽⾔剂量计或记录磁带、纸带的收取者),数据处理者(本⼈签名); c.测量仪的名称、型号和编号等; d.固定测点的编号,⾮固定测点的点位名称及地理特征描述; e.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登记造册保存,数据的单位必须是仪表实际给出的剂量单位; f.环境⽓象参数,例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
6.2.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报告: 6.2.1.报告内容: a.测定⽇期; b.测量仪器名称、型号; c.季度γ辐射空⽓吸收剂量率。
6.2.2.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必须做出估算,测定报告必须由有关⼈员和负责⼈复核、签署。
6.2.3.测定报告由辐射⼯作单位按有关规定,定期向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全年测定结果会同其他项⽬环境监测数据于第⼆年⼀季度内报送。
事故测量数据随时报告上级主管机构及地⽅应急管理中⼼。
6.2.4.⼤规模环境本底⽔平调查报告以及对某项实践进⾏环境影响评价,在⼀定区域内进⾏的本底⽔平调查报告,按主管部门的要求总结上报。
6.3.剂量估算: 环境γ辐射照射对居民产⽣的有效剂量当量可⽤下式进⾏估算: He=Dγ·K·t 式中:He——有效剂量当量,SV; Dγ——环境地表γ辐射空⽓吸收剂量率,Gy·h-1; K——有效剂量当量率与空⽓吸收剂量率⽐值,本标准采⽤0.7Sv·Gy-1; t——环境中停留时间,h 7.质量保证 7.1.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应考虑以下因素: a.测量设备和仪表的质量; b.⼈员所受的训练和他们的经验; c.仪表刻度标准的溯源性; d.为证明已经达到并保持所要求的质量需提供的⽂件范围。
7.2.质量控制措施: a.测量⼈员需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可上岗⼯作; b.仪表须定期校准,对某些仪表⼯作期间每天都应⽤检查源对仪表的⼯作状态进⾏检验; c.参加⽐对测量以发现不同类型仪表和⽅法间测量的系统偏差,统⼀量值,提⾼测量结果的可⽐性; d.在能够保持较稳定的室内、外环境辐射场中定期进⾏测量,绘出质量控制图,以检验仪表⼯作状态的稳定性; e.更新仪表和⽅法时,应在典型的和极端的辐射场条件下与原仪表和⽅法的测量结果进⾏对照。
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 1157-2021

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测量目的和要求 (2)5 测量实施 (3)6 测量记录和报告 (5)7 质量保证 (5)附录A(资料性附录)环境 辐射剂量率测量原始记录表 (7)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包括测量目的和要求、测量实施、测量记录和报告、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质量监测、辐射源外围环境监测以及应急监测中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测量,其他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HJ 61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009 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技术规范HJ 1128 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JJG 393 便携式X、γ辐射周围剂量当量(率)仪和监测仪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辐射源radiation source可以通过诸如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和实体。
例如,释放氡的物质是存在于环境中的辐射源,γ辐照消毒装置是食品辐照保鲜实践中的辐射源,X射线机是放射诊断与治疗中的辐射源,核电厂是核动力发电实践中的辐射源等。
3.2环境γ辐射剂量率environmental gamma radiation dose rate测量点位周围物质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X/ γ射线在测量点位空气中产生的吸收剂量率。
环境γ辐射剂量率可通过连续和即时等方式开展测量,无特殊说明时,本标准指的是即时测量。
3.3关键人群组critical group对于某一给定的辐射源和给定的照射途径,受照相当均匀、并能代表因该给定辐射源和该给定照射途径所受有效剂量或当量剂量最高的个人的一组公众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四:环境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环境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全国辐射环境网络各级环境监测站采用自动监测系统对环境γ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的活动。
其他辐射环境监测机构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和规范所含条文,在本规范中被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HJ/T 61-2001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GB/T 14583-93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名词术语3.1 环境γ辐射剂量率室外环境地表上方一定高度(通常为1m)处,由周围物质中的天然核素和人工核素发出的γ射线产生的空气吸收剂量率。
3.2 环境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43—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γ辐射剂量率进行连续测量的过程。
4 环境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系统4.1 系统的构成环境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系统由现场监测子站和数据处理中心组成。
数据处理中心分省级和国家级两类。
现场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γ辐射剂量率进行连续监测;存储监测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向数据处理中心实时传输数据。
省级数据处理中心的主要任务:收集各现场监测子站的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取得监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存储;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显示、报表;向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发送监测数据。
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的主要任务:收集各省级数据处理中心的监测数据并对所收取得监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存储;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显示、报表。
4.2 现场监测子站设置现场监测子站点位的布设取决于测量目的,需根据源和照射途径以及人群分布和人为活动情况仔细选择。
4.2.1 对于核设施监测,应考虑风向分布、人群居住分布、地形等因素选择现场监测子站设置位置。
4.2.2 现场监测子站应选择周围环境开阔,容易检修,避水—44—的场地。
避免高温、多湿的场所。
4.2.3现场监测子站应在平面上设置,周围的地形、建筑物对其屏蔽影响最小。
站点周围应设立围栏,避免人活动影响测量值。
4.2.4辐射监测仪器安装在气象百叶箱内,探测器中心位置离地面(或屋顶等其他安装支撑平面)1米。
4.2.5 应特别考虑周围电磁辐射、地线回路等对自动监测的电磁干扰。
4.2.6 应采取避雷措施。
4.3 仪器设备配置和技术要求4.3.1 现场监测子站现场监测子站主要是由辐射监测仪器、气象仪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等组成。
在选择环境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设备时,应考虑如下原则:1) 选购的仪器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A的有关要求。
2) 应具有数据采集及传输设备,用于数据记录及向数据处理中心传输数据。
3) 数据采集方式应考虑扩展性,便于其他辐射监测设备的联网接入。
4) 全天后结构,结构牢固可靠,便于搬运和安装。
5) 应便于保养维护、故障诊断和零部件更换及维修。
6) 长期运行安全可靠,故障率低。
7) 仪器设备厂家应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及时向客户提供所—45—需的备品备件、易损易耗件和技术支持。
4.3.2 省级数据处理中心4.3.2.1 设备配置1) 省级数据处理中心应配置服务器、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站、数据备份设备、网络通讯设备、网络安全设备。
2) 应配置打印机和UPS。
3) 省级数据处理中心与各现场监测子站的通讯采用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
数据传输速率应在2400b/s以上,误码率为10-6以下;省级数据处理中心与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的通讯采用宽带专线通讯方式。
数据传输速率应在1Mb/s以上,误码率为10-6 以下。
4.3.2.2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应具有以下功能:1)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2)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软件,建立自动监测数据库;3)应具备实时获取各现场监测子站监测数据并进行储存和自动备份功能;具有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等功能;4)具有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5)自动采集测量数据;6)实时显示γ辐射剂量率,能以图形实时显示剂量率值;实时显示气象参数;7)实时显示γ辐射监测仪的工作状况;8)可设置辐射剂量率自动报警阈值并进行声音提示报警; —46—9)可按需要对任意时间段的测量结果进行查询,并以表单形式自动生成输出结果。
4.3.3 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4.3.3.1 设备配置1) 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应配置服务器、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站、数据备份设备、网络通讯设备、网络安全设备。
2)应配置打印机和UPS。
3)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与省级数据处理中心的通讯采用宽带专线通讯方式。
数据传输速率应在1Mb/s以上,误码率为10-6以下。
4.3.3.2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应具有以下功能:1)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2)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软件,建立自动监测数据库;3)配置GIS系统;4)应具备实时获取各省级数据处理中心监测数据并进行储存及自动备份的功能;具有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等功能;5)具有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6)实时显示γ辐射剂量率,能以图形实时显示剂量率值;实时显示气象参数;7)可设置辐射剂量率自动报警阈值并进行声音提示报警;—47—8)可按需要对任意时间段的测量结果进行查询,并以表单形式自动生成输出结果。
5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1 投入使用的仪器要在刻度检定的法定有效期内。
5.2 每年刻度前,应对仪器的工作状况作一次全面的检查,确保仪器工作状况正常后才送交刻度5.3 定期检查剂量率仪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用137Cs源(强度:1米处的剂量率是仪器使用地环境本底剂量率的3~5倍,每次检验用同一个源、同一个位置)每3个月做一次定期检验,每次检验读数10分钟,净读数偏离应该在3%以内。
5.4 标准气象传感器每年至少1 次送往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质量检验和标准传递。
5.5 仪器的年刻度系数变化超过许可范围(±5%)时应对仪器进行检查后重新刻度。
5.6 仪器因故障维修后,需重新进行刻度。
6 数据处理与报告6.1 平均值用5分钟平均值计算1小时标准差,标准差超过1.7nGy/h以上,判为异常,应查明原因。
如为设备原因,应剔除该时段数据,不作为有效数据进入数据统计。
在数据报告中因注明异常及原因。
6.2 计算5分钟平均值时,用Grubbs准则剔除组内异常数据。
6.2 降雨量应自动实时记录,记录时段最长为5分钟。
—48—6.3自动监测站5分钟剂量率监测数据和雨量数据实时传输至国家环保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6.4 应对探测器做当地宇宙射线响应测量,并在报告中注明宇宙射线贡献值和测量年月。
6.5报告制度:每月5日前,自动监测站运行部门,按格式填写并加盖公章,向国家环保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上报前月的监测报告。
—49—附录:1环境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系统性能指标1 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1.1 环境温度: -25℃~+50℃(非特殊高寒高热地区通用)/-45℃~+65℃ (特殊高寒高热地区专用)1.2 相对湿度:能适应各种室外环境1.3 适用电源: 220V AC,50Hz1.4 探测器类型:球形充Ar高气压电离室1.5 量程范围: 1×10-8Gy/h~1×10-2Gy/h(仅用于环境质量监测的,量程可缩小到1×10-8Gy/h~1×10-5Gy/h)1.6 灵敏度:>2.6×10-6A/(Gy/h)1.7 能量响应:50keV~3.0MeV相对响应之差<±30%(相对于137Cs参考γ辐射源)1.8 方向响应:4π范围 R AVER/R≥0.95(137Cs参考γ辐射源)。
其中,R AVER为角响应平均值,R为刻度方向上的响应值1.9 相对固有误差:≤±5%1.10 过载特性:有过载显示或过载报警,过载保护功能。
1.11 线性:量程范围内线性好于1%1.12 自身本底:<1×10-8Gy/h—50—1.13 结构要求:结构牢固,防腐蚀,防盐雾,能适合长期在野外工作;防震动、冲击;防电磁干扰。
全天候工作。
1.14 供电:后备电池可以满足数据采集系统和高压电离室工作7天以上。
1.15 数据采集频率:可设置采样频率,最低1秒,最高1小时,调整步长1秒。
设置固定采样频率后,读出数据为该时段的即时平均值。
1.16 现场数据存储:分钟数据可存储1个月以上。
1.17具有通讯功能,能与计算机实时通讯。
1.18 能现场显示监测数据2 自动气象测量仪各现场监测子点配置1套自动气象监测仪器。
主要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
2.1 固定式气象杆,有安全联锁功能;可抵抗12级风力;气象杆至少能够安装5种气象传感器;外部结构均为金属材质,抗腐蚀处理,操作温度40~50℃,对要求有地面风参数监测的使用场合,气象杆高度10m;2.2数据采集与显示,采集所有传感器数据,提供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数据接口(串行通讯RS232或RS485,或USB,或TCP/IP RJ45接口),提供与数据采集器进行实时数据通讯的协议或库函数。
能实时显示所有传感器数据。
交流和电池供电,电池供电时能连续运行30天以上。
—51—2.3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温度范围:-40~90℃;测温元件:热电阻;温度精度:±0.1℃;湿度范围:0~100%;相对湿度精度:3%;响应时间<3秒。
2.4气压传感器:测量范围:900~1200hPa;温度漂移小于0.1 hPa/℃。
2.5 风向传感器与风速传感器风向:输出信号:4~20mA;阈值<0.4m/s;精度<1.5%;线性:0.5%;风速:输出范围:0~30m/s;阈值<0.4m/s;精度<1.5%;直线度:0.5%;分辨率<0.2m/s。
2.6 雨量计盛水口径:Φ200mm分辨率: 0.1 mm雨强: >4mm/min—52—《环境γ辐射剂量率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为配合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专项中全国辐射环境γ辐射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指导、规范各地环境γ辐射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编写本规范。
2、国内目前尚无类似规范,本规范参考了EML300号报告以及日本有关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的工业标准。
3、探测器类型的选择。
原则上能用于剂量率测量的探测器都可选择,如GM管、高压电离室、NaI、HPGe、溴化镧等。
但是考虑在以下3点因素:第一、全国辐射环境γ辐射自动监测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从质量控制、运行管理的成本和实际技术能力出发,宜统一采用一种探测器为佳;第二、目前,各省能用于连续γ剂量率测量的设备以高压电离室为主。
第三、球型充Ar高气压电离室在国内核电厂外围环境监测已获得成功的经验,如,秦山核电基地外围γ剂量率连续监测系统采用进口球型充Ar高气压电离室作为剂量率探测器,自2003年运行以来,已经多次捕捉到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烟羽,系统故障率低,数据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