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合集下载

水稻优质米新品种比较田间试验总结

水稻优质米新品种比较田间试验总结

研究与探讨Y562017年11月·下水稻优质米新品种比较田间试验总结夏玉忠(瓮安县玉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瓮安 550415)摘 要 2015年根据瓮安县农村工作局的工作安排,结合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瓮安县各家种子经销提供了5个优质米新品种,旨在探索瓮安县众多优质稻系列品种丰产性、抗逆性试验。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实验表1处理区组T k 平均X k Tk 2123处理126.0525.4524.375.825.275745.64处理227.524.5523.1575.225.075655.04处理326.5529.324.2580.126.76416.01处理427.5524.824.3576.725.575882.89处理527.9527.1523.2578.3526.126138.723T n 135.6131.25119.3T=386.15平均X=25.74X n 218387.3617226.5614232.494.2 方差分析表(表2)表2变异来源DF SS MS F 值F0.05F0.01显著性区组间228.4914.257.92 4.468.46显著处理间4 5.31 1.330.74 3.84 3.84不显著误差814.38 1.8总变异1448.191 试验目的本试验是在瓮安县农村工作局粮增工程办、农业服务中心、种子管理站的项目管理下实施的本试验。

水稻是我县主要三大粮食栽培作物之一,常年种植在15万亩左右,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水稻生产能够稳定发展,增加粮食产量,提高优质米种植面积,筛选、鉴定优质米杂交水稻高产新组合。

2015年根据瓮安县农村工作局的工作安排,结合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瓮安县各家种子经销提供了5个优质米新品种,旨在探索瓮安县众多优质稻系列品种丰产性、抗逆性试验。

通过一年的实施,现将结果总结如下:2 试验设计2.1 试验设置5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摘要本文对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品种比较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空育131、龙粳26、龙粳25、龙粳31、龙粳29、龙粳20、龙交04-908、龙交06-2110、龙交04-2717、龙交09-1116、龙交06-192、龙稻一号、三江一号。

1.2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选择在鸭绿河农场科技园区地处第三管理区157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旱改水第七年,土壤有机质含量5.4%、pH值5.86、碱解氮210.91mg/㎏、速效磷20.2mg/㎏、速效钾163.15mg/㎏、速效硅133.76mg/㎏。

1.3试验设计以当地主栽品种空育131为对照,4月21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每一处理7行,行长40米,不设重复,插秧规格为9*3寸,每穴3-5株。

施肥量:亩施肥总量31kg/亩,其中尿素10kg,二铵9kg,钾肥12kg;硅肥5kg/亩。

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3:3:1:3的比例施入;磷酸二铵在基肥时全部施入;钾肥按照基肥:穗肥=6:4施入。

其它管理同常规。

2.结果与分析2.1生育期表1 不同品种、品系的生育期品种播种期出苗期插秧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龙粳26 4月21日 4月28日5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7月27日龙交04-908 4月21日 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6日7月27日龙粳31 4月21日 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6日龙交06-2110 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7日7月30日龙交04-2717 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龙交09-1116 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3日龙粳25 4月21日 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龙稻一号 4月21 4月28 5月20 7月19 7月24 7月26日日日日日日空育131 4月21日 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三江一号 4月21日 4月29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1日7月23日龙交06-192 4月21日 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9日8月2日龙粳29 4月21日 4月28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4日7月26日龙粳20 4月21日 4月29日5月20日7月15日7月18日7月21日由表1可知,在相同播期、插秧期条件下,各品种(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虽都存在一定差异,但除了龙交06-192是12片叶品种外,其余的品种与对照品种空育131都能正常成熟。

水稻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水稻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在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室于2020年开展了水稻实验研究,旨在探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筛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2. 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3. 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及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水稻品种包括常规稻和杂交稻,栽培技术包括不同施肥量、播种期、株距等,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2. 实验方法:(1)品种筛选:在实验基地种植不同水稻品种,观察其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

(2)栽培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量、播种期、株距等栽培技术,对比分析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对比分析防治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品种筛选结果:经过观察和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1号”和常规稻“早熟中稻”。

2. 栽培技术研究结果:(1)施肥量:通过对比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中等施肥量(氮肥:磷肥:钾肥=1:0.5:0.8)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产量最高。

(2)播种期:对比不同播种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早播(3月15日)的水稻产量最高。

(3)株距:对比不同株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株距为30cm×20cm的水稻产量最高。

3. 病虫害防治结果:(1)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雾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但易产生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1. 结论:(1)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1号”和常规稻“早熟中稻”。

关于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关于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关于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在田间进行实验,可以更
真实地模拟农业生产环境,验证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等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田间试验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现在我来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田间试验中验证了一种新型水稻品种的耐病性和产量表现。

通过
在不同地区的田间试验,我们发现这个新品种在抗病性和产量方面表现优异,为解决水稻病害和提高产量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次,我们对一种新型农药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验证。

通过在不同作物的
田间试验,我们发现这种新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效果明显,且对环境友好,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关于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的田间试验。

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土壤改良方法和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些试验,我
们可以更真实地了解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等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们将继续开展田间试验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璧山县杂交水稻新品种同田比高产展示总结

#璧山县杂交水稻新品种同田比高产展示总结

璧山县2005年杂交水稻新品种同田对比高产展示总结为了加快水稻良种在我县的推广应用速度,客观引导农民科学选购杂交水稻良种,以充分发挥良种增产作用,使我县水稻生产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今年我们对“两杂”种子经销商计划2006年经销量大的19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同田对比高产展示。

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基本情况该实验设在丁家镇长伍村2社实行。

实验土壤为灰棕紫泥半沙半泥田,土壤肥力好,灌溉条件较好,前作为蔬菜。

1.2 实验设计实验以“Ⅱ优838”为对照,共设置展示品种20个<见附表),采用大区对比实验设计,大区面积0.05亩。

1.3 实验实行实验于3月5日播种,采用地膜湿润育秧,于4月23日移栽到大田,窝距5.55寸,行距9寸,亩植1.2万窝,窝植2粒谷苗。

亩用35公斤复混肥<12-8-5),于整田时撒施作底肥;栽后一周亩施尿素4公斤作分蘖肥,用“稻葆一号”除草及防治水稻前期害虫。

于7月5日施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吡虫啉、井冈霉素、三环唑、杀虫双农药,以防治水稻中后期病虫。

实验于8月11日收获,大区单打单收、计产。

收获时,对每个大区取样6窝进行室内考种分析。

2、实验结果分析2.1产量结果分析<见附表一):据大区实产收后得知:“冈优1577”位居实验第一,亩产562公斤,比对照“Ⅱ优838”亩产510公斤亩增52公斤,增产10.20%;其次是“冈优缙恢1号”、“准两优527”,分别亩产554公斤、551公斤,分别比对照亩增44公斤、41公斤,增产8.63%、8.04% ;“Q优6号”第三,亩产546公斤,比对照亩增36公斤,增产7.06%;“国豪香5号”、“川丰6号”、“Q优1号”、“N优2号”4个品种亩产量相近,位居实验第四,亩产依次为542公斤、540公斤、539公斤、538公斤,分别比对照亩增3 2公斤、30公斤、29公斤、28公斤,增产6.28%、5.88%、5.69%、5.4 9%;第五是“Q优5号”、“为天11”,分别亩产535公斤、532公斤,分别比对照亩增25公斤、22公斤,增产4.90%、4.31%;第六是“万香优1号”、“K优88”,分别亩产529公斤、527公斤,分别比对照亩增19公斤、17公斤,增产3.73%、3.33%;“D优10号”、“吉优1号”与“Ⅱ优41 6”3个品种亩产量相近,位居实验第七,亩产依次为525公斤、524公斤、523公斤,分别比对照亩增15公斤、14公斤、13公斤,增产2.94 %、2.75%、2.55%;“万优6号”、“B优840”与“中优9801”3个品种亩产量与对照亩产510公斤相近,依次为512公斤、511公斤、508公斤;而“宜香优95—2”产量较低,亩产502公斤,比对照亩减8公斤,减产1.57%。

水稻配方施肥同田肥效对比试验效果分析

水稻配方施肥同田肥效对比试验效果分析

水稻配方施肥同田肥效对比试验效果分析2012年,道真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对主要粮食作物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对比试验,展示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了“增产、经济、环保”的三大目标,为全县全面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实施情况2012年,我乡科学制定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对比试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

水稻田按上中下三等,各抽1户,每户在同一田块中(面积不少于1亩)设三个处理(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无肥区),上等落实在八一村下石组冉贤勇农户的田块里,中等落实在新田坝村申尚奎农户田块里,下等落实在双河村朱福木农户田块里。

全乡水稻田6500亩,其中上等田占40%,中等田占30%,下等田占30%。

二、采取措施在测土配方施肥同田肥效对比试验农户中,一律选择介绍推广的优良杂交水稻组合,并采取以下农艺措施:(1)一律采用高产栽培技术组装;(2)采取旱育秧和无纺布盖膜,培育多糵壮秧,实行宽窄行拉绳插秧;(3)合理密植,加强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

三、试验设计上等农户冉贤勇选择t优6135品种,中等农户申尚奎选择中优117品种,下等农户朱福木选择富优325品种,各农户在同一田块中实施,设置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无肥区,要把配方施肥区和习惯施肥区隔离开来,水稻田间要求筑田埂,防止养分相互渗透,影响肥效,要重点突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领航作用,严格按照我县土肥站制定的不同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要求进行操作。

试验农户每户试验地设置三个处理,每个小区面积为200㎡。

在试验处理过程中,配方施肥区和常规施肥区除施肥要求不一样外,其他管理措施完全相同,随时做好灾害性天气,田间作业(如中耕除草、施药、施肥量、施肥时期、用工投入)等记录;无肥区不施肥,但要同步进行田间除草和病虫防治。

四、试验结果附表: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产量验收结果单位:公斤/亩通过产量验收结果说明,水稻配方施肥区产量比习惯施肥区平均增产9.3%,比无肥区产量明显增长1—2倍。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同田对比试验总结一、实验目的科学合理的指导农户使用农药,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使病虫的为害降到最低,农药成本降到最低,达到节本增效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目的。

同时验证前卫镇水稻万亩片区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作用与效果提供依据。

二、试验基本情况1、试验田农户:陈五焕2、试验时间:2011年5月至2011年9月3、试验田地点:后卫村委会小后卫村小叉河4、试验田基本情况:前作蔬菜、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5、试验面积及种植品种试验面积:372.2平方米,其中处理田块面积202.5平方米,对照田块面积169.7平方米,种植品种楚梗28。

三、试验田设计和栽培管理技术措施1、试验田设计处理1:使用农药进行各种病虫害防治。

处理2(对照):不使用任何农药。

2、种植密度:3.5×7.5(寸)3、田间管理:除了对照不使用任何农药外,其它管理措施对照和处理相同。

四、试验项目调查统计分析1、稻瘟病防治情况(见表一、表二)2、稻飞虱防治情况(见表三)3、稻曲病防治情况(见表四)1表一、药剂防治稻瘟病效果调查表(施药前)乡镇:江川县前卫镇户主:陈五焕调查时间:2011年6月18日处理项目稻瘟病发病情况总叶片数病叶数病指病叶率% 0 1 3 5 7 9处理1443 393 1836 393 21.4 21.4 对照1496 260 1756 260 14.8 14.8表二药剂防治稻瘟病效果调查表(施药后)乡镇:江川县前卫镇户主:陈五焕处理项目调查时间稻瘟病发病情况总株数总叶片数病叶数病穗株数病叶率%叶瘟穗瘟0 1 3 5 7 9 病指防效%病指防效%处理 6.21 10 516 1836 10 0.5 0.54 94.36.24 2 516 1836 2 0.1 0.11 99.36.26 0 502 17460 0 0 1006.29 7 430 17367 0.4 0.40 97.68.20 5 430 1736 5 7 0.2 0.29 97.4 91.7 对照 6.21 310 12 498 1756 322 18.3 6.576.24 513 21 498 1756534 30.4 10.936.26 520 21 415 1606541 33.7 12.106.29 480 25 415 1603505 31.5 11.548.20 250 41 415 1603291 81 18.2 7.772表三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试验调查表(稻飞虱)乡镇:江川县前卫镇户主:陈五焕项目处理农药名称亩用量(g) 施药前稻飞虱施药后2d 7d 14d稻飞虱防效%稻飞虱防效%稻飞虱防效%处理敌敌畏+吡虫啉敌敌畏(80ml)+吡虫啉(g)39 1 98.1 10 83.9 16 14.0对照44 65 70 21表四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试验调查表(稻曲病)乡镇:江川县前卫镇户主:陈五焕项目处理农药名称亩用量(g)调查株数病穗数病穗率病穗防效%病粒数病粒率%病粒防效%处理井岗霉素60 221 0 0 100 0 2.3 100 对照220 1 0.45 34、经济性状表现情况(见表五)表五产量结果调查表乡镇:江川县前卫镇户主:陈五焕项目株高(厘米)穗长(厘米)穗粒数(个)空秕粒空秕率%千粒重(g)亩产量(kg)与CK增加(kg)与CK增加%处理107.5 16.8 125.8 16.0 12.7 24.1 673.1109.0 19.3 对照107.4 16.7 125.9 25.4 20.2 23.6 564.13五、试验结果从表一、表二、表三、表四、表五可以看出:该试验通过对水稻叶瘟、穗瘟、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防效很好。

剑河县杂交水稻同田对比试验总结-精选文档

剑河县杂交水稻同田对比试验总结-精选文档

剑河县杂交水稻同田对比试验总结为剑河县粮食生产提供优良的后备品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从水稻的生育特性进行实验。

2012年,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区进行水稻品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的概况试验地设置在海拨500米,平均气温在16.6℃的剑河县南明镇大坝高产创建区内。

该试验田为路边田,坝区,光照充足,排溉方便,肥力上等,前期种植油菜,土质为砂壤土。

1.2 试验品种及来源供试品种为Y两优8188、中浙优1号、准两优527、Y两优3399、西农1号、渝优7109、Y两优16号、天优华占共8个品种组合,种子全部由高产创建项目组提供。

1.3 试验设计试验田设计8个小区,不着重复处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14m,宽4.8m,面积67.2m2,按行距30cm等行距拉绳标记栽16行,每行按23.3cm株距栽插60穴,每穴两粒谷秧,大田密度为9537穴/666.67m2,小区四周0.5m宽设置保护行。

1.4 栽培管理1.4.1 育秧及苗床管理采用地膜旱育秧,每亩用种量为0.75kg,4月19日进行播种育苗,4月29日进行寄栽,寄栽平均叶龄为1.3叶,寄栽规格为2.5×2.5cm,寄栽后于3叶期追肥一次,施尿素6公斤/亩,于4叶期防治稻杆蝇一次,移栽大田前3天防治病虫一次,移栽后大田管理按培育多蘖壮秧技术要求进行管理。

1.4.2 移栽及大田管理 6月6日移栽,移栽试验田每666.67㎡施复合肥50kg加尿素20kg混合施用,猪粪1500kg底肥,不再施用其他肥料,移栽后10天每亩施用尿素10kg(由于该田较肥沃以后不再施肥)。

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预防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及稻瘟病、稻曲病各防治两次,综合防治,收获前一个星期放水晒田。

2 观察分析3 小结经过所试验的8个品种在南明镇永兴村海拨500米的地区种植结果,渝优7109、西农1号、中浙优1号产量都高于CK准两优527,成熟期植株着色表现良好,具有不倒伏、稻瘟病少、抗病性强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同田对比试验总结
龙场镇农业服务中心毕成菊
为探索不同肥力水平下水稻的最佳施肥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总结测土配方施肥经验,指导大面积生产,我做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同田对比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及方法
1、供试地点:龙场镇幸福村二组周云德田块
2、供试田块:为我镇具有代表性的黄泥田,经过土壤取样化验,分别选择高、中、低三种不同肥力的田块作为试验田。

试验田共4.8亩,其中高肥力田块1.2亩,中肥力田块1.9亩,低肥力田块1.7亩。

3、供试品种:茂优601
4、试验设计:分别选择高、中、低三种不同肥力的田块,共设试验点4个,其中高肥力田块1个,中肥力田块2个,低肥力田块1个。

每个同田对比试验分别设置三个处理,其一为不施肥的空白区,其二为常规施肥区,其三为平衡施肥区即测土配方施肥区。

空白区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常规施肥区和平衡施肥区面积均在200平方米以上。

每个同田对比试验点播期相同,各小区种植密度基本一致,所用苗基本均匀。

常规施肥处理完全由农民按照当地习惯施肥管理,配方施肥处理仅按试验要求改变施肥方式,其他管理同常规施肥处理一样,空白区不施任何化学肥料,其他管理同常规施肥处理一样。

5、主要栽培措施:各试验点均为地膜湿润育期,播种期均为4月6日,移栽时采用“宽窄行”拉绳插秧,种植密度因田块肥力
不同而异。

高肥力试验点移栽期6月6日,三个处理的密度均为40×18×20厘米,中肥力试验点移栽期6月6日,三个处理的种植密度均为35×23×20厘米;低肥力试验点移栽期6月6日,三个处理的种植密度均为30×20×20厘米;各试验点施肥情况因田块肥力不同而不同。

高肥力田块,常规施肥区移栽时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移栽后7天亩施尿素15公斤,分蘖期亩施尿素5公斤,平衡施肥区移栽时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复合肥(N:P:K=7:7:4)71公斤、钾肥3公斤,移栽后7天亩施尿素5公斤,分蘖期亩追锌肥1公斤、钾肥3公斤,空白区未施化肥;中肥力田块,常规施肥区移栽时亩施农家肥1800公斤,移栽后7天亩施尿素20公斤,分蘖期亩施尿素8公斤,平衡施肥区移栽时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复合肥(N:P:K=14:16:15)5公斤、钾肥5公斤,移栽后7天亩追尿素16公斤,分蘖期亩追尿素3.5公斤、锌肥1公斤、钾肥3公斤,空白区未施化肥;低肥力田块,常规施肥区移栽时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移栽后7天亩施尿素25公斤,分蘖期亩追尿素10公斤,平衡施肥区移栽时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复合肥(N:P:K=15:15:15)46公斤、尿素5公斤、钾肥3公斤,移栽后7天亩追尿素18公斤、钾肥3公斤,分蘖期亩追尿素5公斤,空白区未施化肥。

二、结果与分析
经观察记载和临田验收,其生长动态、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详见下表。

表一、不同肥力试验生育期调查表
3
表二、不同肥力试验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表
4
从表一不难看出,各试验点和各处理尽管播期相同,然因田块肥力状况和施肥水平的差异,水稻生长动态和生育期也存在一定差异。

从表二可以看出,各试验点和各处理间因田块肥力状况和施肥水平各异,其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同样存在差异。

以全田实测亩产为准,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高肥力田块比常规施肥亩增产112.1公斤,增产率为18.2%,扣除肥料投入,亩增收105 元,同时,配方施肥的产投比为7.4:1,常规施肥的产投比为7.1:1;中肥力田块比常规施肥亩增产107.5公斤,增产率为17.8%,扣除肥料投入,亩增收91元,同时,配方施肥的产投比为7.3:1,常规施肥的产投比为6.9:1;低肥力田块比常规施肥亩增产61.4公斤,增产率为10.7%,扣除肥料投入,亩增收30元,同时,配方施肥的产投比为6.5:1常规施肥的产投比为6.1:1。

配方施肥与不施肥的空白区相比,高、中、低不同肥力的田块依次分别增产383.1公斤、369.5公斤和294.8公斤,增产率分别为110.8%、108.7%和87%。

三、结论
该同田对比试验对照效果十分明显,为我镇探索不同肥力水平下水稻的最佳施肥量提供了一定依据,对指导今后水稻的大面积生产积累了宝贵经验。

而且,试验说明了配方施肥极具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重要农业实用技术,是今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