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货币”现象的实证分析——基于对交易方程式重新表述

合集下载

超额利润的一个实证分析

超额利润的一个实证分析

超额利润的一个实证分析许 敏(北京铁路局,北京100071)摘 要:以上海产英雄牌墨水价格的地区差异为实例,结合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影响超额利润的各个因素。

关键词:超额利润;资源;价格中图分类号:F27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81(2004)04-0035-02 在现代经济学中,超额利润是指厂商获得超过平均成本的那部分所得。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竞争将迫使价格向厂商的平均成本趋进。

厂商不能长期获得超额利润,通过竞争产生两种机制以实现这种趋势。

其一,在预算集稳定的条件下,在消费者对所需物品的主动选择行为中,存在一个选择的规则集。

厂商为追求超额利润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转移,将使这个规则集趋于一个单一规则。

此时市场价格体系趋于稳定,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趋于稳定。

其二,在这个过程中,超额利润或者由于大量的新进入的厂商消失(价格的下降),或者竞争促使人们专门于每一个产生超额利润的环节,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分工。

原有产业的超额利润被新的产业赚取,并最终形成新的产业的平均利润(弥补新产业的平均成本)。

然而,实际生活中,至少在我们无法忽略的“短期”内,超额利润总是存在的。

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超额利润的存在正是由于形成竞争价格的过程受了阻碍。

首先,受资源稀缺程度的限制,不同商品的价格向量在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及选择集中的地位不同,即其财富效应函数不同。

以水为例,由于资源的相对丰裕,即使价格变动的上限,在消费者的预算集中也不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其价格变动的财富效应较小。

由于消费者的相对偏好的差异,对于不同商品,消费者的替代效应函数也不同。

换句话说,消费者愿意为某些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以上是经典经济学关于需求的分析,这种分析更加集中于不同产业产品之间的比较。

显然,在实际生活中,在同一产业内,商品的异质性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的发达,资源可以通过资本的形式流入特定商品的生产过程,所以商品的异质不会使传统的需求分析方法失效。

我国超额货币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

我国超额货币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

我国超额货币的实证研究及成因分析引言根据1999年到2009年第三季度十年间我国gdp增长率与m2增长以及cpi变化的数量关系对比来看,我国gdp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上个经济周期的最高值13%,当时支撑这个增速的货币供应量增速仅为16.74%,而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但货币供应量却连续3个季度保持平均28%的增长。

这部分没有反映在gdp和cpi变动上的货币供应增量,被经济学界称为“失踪的货币”。

一、超额货币的定义古典货币数量论中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为mv=py(其中m是货币供应量,p是一般物价水平,y是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v是货币流通速度),等式两边同取对数并微分,可得dm/m+dv/v=dp/p+dy/y。

货币流通速度v在长期内变动极慢,可视为常数,即dv=0,微分式变为dm/m=dp/p+dy/y,也可写作△m=△p+△y,该等式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等于物价上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和。

如果一国出现△m>△p+△y的现象,则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超过名义国民收入增长率的部分就是该国的超额货币供给。

二、我国超额货币供给的历史及现状我国货币供给超发现象可追溯到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货币与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明显违背费雪交易方程式的状况。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宏观经济的三个核心变量国民收入增长率、物价上涨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三者的关系难以用古典货币数量论上解释。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常年超过名义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我国出现了明显的超额货币供给情况。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货币问题越来越复杂。

根据1990-2012年的数据,把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居民消费指数增长率的和与三个层次货币供给量m0、m1、m2的增长率进行对比。

1990年m0的增长率为12.8%,m1的增长率为19.1%,m2的增长率为34.2%,而cpi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和仅为6.9%,与三个层次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差异均非常显著。

我国货币超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超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超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摘要:截至2012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高达974 200亿元,其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速,M2/GDP的值已高达1.88。

通过对国内1990―2012年M2、GDP、M2/GDP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以及对中国2012年M2/GDP与同期世界各国M2/GDP的值进行横向比较,得出我国货币超发的结论。

我国货币超发主要是由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居民的高储蓄率和外汇占款的增加而造成的。

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M2/GDP;货币超发;外汇占款;储蓄率;财政赤字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91-03引言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路径来看,货币化水平会随着一国经济发展而不断上升;同时,货币化过程也就是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正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互作用,影响并推动经济发展(徐云松,2012)。

货币超发,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了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体正常运行所必要的货币量,通常用一国M2与GDP的比率衡量经济货币化程度。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M0=流通中的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

因此,作为广义货币量M2可以充分体现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情况。

同时,货币化过程也就是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义货币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根据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国际上通常用M2/GDP来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

即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

该比值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总体上看,它是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

通常来说,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

我国超额货币解释的理论综述

我国超额货币解释的理论综述
圜团图豳
einn rz l nuui l g aa i y
当代经 济研 究
我 国超额 货币解释 的理论 综述
贾芳琳 ( 广州番 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 4 3 1 8 ) 1 【 摘要】 大量 的文献从 不 同方面 、不 同角度 解释 了超额货 币的现 象 , 些解释 可分 类为 : 制型通货 膨胀假说 和被迫 储蓄假说 货 币 这 抑 化 假 说 ,总 量 分 解 方 法 。 从 这 几种 理 论 的 发 展 轨 迹 看 , 超 额 货 币 的 解释 经 历 了主 要 从 理 论 视 角 出发 到 从 中 国 经 济现 实 出发 的 转 变 , 对 分 析 更 多地 注 意 到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和 经 济 转 轨 的 特 殊 背 景 。 【 关键 词l超额 货 币化 通货膨胀 假说 【 中图分类 号1 31. F0 2 【文 献 标 识 码 J A 【 文章编号l 7 —8 0 ( 1 ) 5 4 —0 1 3 2 9 2 0 —0 6 00 28 2
a . 1 90; le t i a H a, 9 1,9 Fe t ns e n nd l 91; a, M
1 93 Yi 1 9 ; , 1、1 9 易纲 , 9 Qi 9 9 9 3; 1 6; n, 9 1 9 秦 朵 , 9 7 Gia dn, 9 6 XU,9 8 9 4; 19 ; rr i 19 ; 19; 张杰 , 9 ) 本文 将对 这些 解释进 行分 类 、 1 , 9 7 归纳 , 提供 一份 关 于超 额货 币解 释 的理 论概 览 。
将 “ 制型通 货膨 胀假 说” 直接 诉诸 十 抑 我仃 亲 身的经历感受 , J 不能否认这一假 浇所具 有的 解释 力。但 问题 的关键 是真 实的通 货膨 胀率 究竟应 该是 多少 , 以在我 国价格 放开 , 何 官方价 格指 数趋 同于真 实通 货膨胀 率的情 况 下仍 然存在 着超 额货 币的现 象。 我国 经济现 实 给 出 的 结 论 是 :“ 制 型 通 货 膨 胀 假 说 ” 抑 只提 供 了对超 额 货 币的部 分解 释 , 而不 是全 部 。 被迫储 蓄假 说( etn ti t a. 1 9 ; F l sen e 1 ,9 0 e Ma 1 9 ) 抑制型通 货膨胀假 说的翻版 , , 3 是 9 是 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被迫储蓄假 说认为 中 国的超额 货 币是~种 “ 货币过剩 ”mo e a y ( n tr oeh n ) v r a g 。货币过剩之所以产生是 冈为我国 存在着严格 的价 格管制和普遍 的配给制度 , 增 加的货币在 经济中没有吸释 的渠道和地方 , 只 能表 现为 消费者 和企业 非 自愿持 币数量 的增 加( 增加 现金持 有或银 行存款 ) 即被迫储 蓄 。 , 而经济 主体 的非 自愿储 蓄行 为在干 经济 中没 有其 他金 融资 产或 商品 可作 为替 代选 择。 可是 , 被迫 储蓄假 说无法 做 出解 释的是 : 为什 么流通 中的现金增加得 如此迅速 , 以及在 我 国出现买 方市场 和金 融资 产选择 余地 大人 拓宽的情况下 , 为何银行存款( 尤其是居 民储蓄 存款) 仍在 大幅攀升 。 抑制 型通 货膨 胀假 说和 被迫储 蓄假 说虽 然对 我国的 超额 货币现 象提 出 了部 分合 理的 解释 , 实证检验 也充分 验证 了这一点 , 其 但却 有着强烈 的 “ 削足适 履”的意味 , 它是削 中国 经济之 “ 足”去适 传统 理论之 “ 。 履”

我国货币超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超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

激经济 , 所 以其 比值偏高 , 但 是我国所 受波动较小 , 但仍 与欧
洲 国家相持平 , 并且在亚洲位居第二 , 仅低于 日本 , 且 比亚 洲 第三 的韩 国高 出近 4 0 %。所 以 , 从各 国数据 中, 可 以看 出, 我 国 M2 / G D P的 比值很高 , 存在货 币超发现 象。
分配 的恶化 , 对宏 观经济 和 国民福利 产生 了全 局性影 响 , 畸 高 的 M2 / G D P比率 不利于宏观金融和经济 的稳健运行 。

过 了维持经济体 正常运行 所必要的货币量 ,通常用一 国 M 2 与G D P的比率衡量经济货 币化程度 。
根据 中国人 民银行对 于货 币供应量 的定义 : M =流通中
的货 币 ; M1 = Mn 十单位 活期 存款 ; M: = M +单位定 期存 款 +个
人存款 +其他存 款。 因此 , 作为广义货币量 M 可 以充分体现 出我 国的货 币供 应量情况 。同时 , 货币化过程也就是金融推 动 经济发展 的过 程 ,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入 , 广义货 币量也在不 断增 加。而根据货币学基本原理 , 一个国家或地 区每增长 出 1 元 价值 , 作 为货 币发行 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

统计 数据 分 析
( 一) 国 内进 行 纵 向 比较
长期 以来 , 我 国广义货币供应量 M2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
年增长率保 持在 1 4 %以上 , 2 0 0 9年最高达到 2 7 . 7 %, 2 0 1 3 年
已突破百万亿元大关 ,居世界第一 。M 2 / G D P一直呈增长趋 势 ,在 2 0 1 3年三季度末 已经达到 2 . 7 9 。纵 向比较 中,我 国

论中国超额货币问题

论中国超额货币问题
超额货币 E = M M , , _ c y
应和媒介效应将加大货币 需求, 而替代效应则会减少货币 需
根 据该公式, 现在明 中国 显存在超额货币现象。1 8 9 年 求。 般而 收 7 一 言, 入效 应和 媒介效应之和要大于替 代效应, 因 此股价上 扬会增加对货币的 需求。 至今, 货币 中国 供应量增长率远超过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 率之和。 统计数 据显示, 7-20 年期间, 广义货币供 1 8 02 9 中国 4 储蓄存款。 . 居民 居民储蓄 存款对货币 需求量的 影响 要 应量年平均增长率达2%, 4 而国内 生产总值 G P D 的年增长 具体分析。 额的 巨 居民 储蓄存款既能为 经济增长提供源源 不 资金支持, 为社会再生产和投资提供发展动力, 也会对 率与通 货膨胀率分别仅为9 % . , . 和6 % 这说明中国 8 7 存在大 断的 量的超 额货币。
标不可缺少的手 如何确 段。 定适当的 货币 供应量不仅是 加。 货币 在总的 社会商品和劳务 供给 量不 变的 情况下, 物价水平
为货币 需求量, 为货币流 通速度,为一般物价水平, 代 在三个方面: ) 入效应。 P y (收 1 股票价格的上升 意味 着人们的名
表商品和劳务的 交易量, 等式右边为交易总值, 等式左边为 义财富的增加, 使得居民 从而 收入上升, 需求也就相应 货币 货币总值) , 对等式两端取对数并微分得M- ' ' ' + - , 增加。 2媒介效应。 作为 Y P- 可见, V () 股票 一种商品, 交易的 其 完成需 要 货币来媒介, 股票价格的 上涨会引 起股票交易量的扩大, 从 货币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费雪认为 是由 社会惯例、 个人习 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因 惯、 而对发挥 媒介作用的 货币的 需求量增大。3替代效应。 () 股票 素所决定的, 由于这些因素在短期内 是稳定的, 在长期内 变 价格的上升会使人们调整自 己的资产结构, 多持股票, 少持 货币的 机会成本变大使得货币在 人们资产组合中 的比 动也极 因此 慢, 可视为常数) , 该交易方程式可作为检验货 货币。 这会降低人们对货币的 需求。 币供应 量是否 合理的重要公式。 货币供应量 当 增长 率不等于 重下降, 股价变动对货币需求的 净效应由 三者共同决定, 入效 收 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时, 其差额即 为超额货币, 即

我国超额货币现象及成因分析

我国超额货币现象及成因分析

我国超额货币现象及成因分析首先指出超额货币的定义,并认为超额货币的大量存在使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不再是符合传统理论的稳定的一致性关系。

接着实证分析中国的超额货币现状,利用1996—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对货币供应量与国民收入和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相互变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超额货币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显示出不稳定的趋势的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后分析我国超额货币供给大量存在且不稳定的原因。

标签:超额货币;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有效性1超额货币定义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古典货币数量论是早期货币理论的核心,最具代表性的是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和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

两个学说虽然在某些方面有差别,但都认为货币只会影响物价水平,而对产出、就业等实际指标不产生影响。

根据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MV=PY(其中M是货币供应量,P是一般物价水平,Y是名义国民收入,V是货币流通速度),对此公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再微分,我们得到:dM/M+dV /V=dP/P+dY/Y。

货币流通速度V被假定为基本稳定,那么:dM/M=dP/P+dY/Y也即:△M=△P+△Y,该等式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M)等于物价上涨率(△P)与经济增长率(△Y)之和。

如果一国出现△M>△P+△Y的现象,则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超过名义国民收入增长率的部分就是该国的超额货币供给。

如果用EM表示超额货币供给,那么就有:EM=AM-△Y-△P,如果等式右边的差值为正,则EM>O,即存在超额货币供给,差值越大,则经济中的超额货币供给就越多。

“超额货币”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哥德菲尔德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

哥德菲尔德利用美国1974年一1976年的季度数据对M1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他得出了“货币需求的实际增长开始比过去函数的估算结果慢得多”的结论,即在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却对应着M1的实际需求余额逐年下降的现实,货币需求函数对货币需求出现了明显的高估,他将这种现象称为“失踪的货币”。

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及治理——基于货币供应量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及治理——基于货币供应量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及治理——基于货币供应量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 中国货币超发现象日益突出。

中国货币超发首先会引起通货膨胀,同时也会给经济发展和财政稳定带来威胁。

因此,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为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探讨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对于货币超发治理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对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全球化、经济增长和政策不稳定等因素对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然后,研究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考虑货币供应量管理的不同策略。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趋势,并探究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调查了管理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从宏观角度出发,探究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和治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本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的认识,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货币供应管理对于经济和财政的影响。

五、预计达到的研究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可以达到以下研究结果:1. 发现中国货币超发的成因和趋势,提出有效的货币供应管理政策。

2. 建立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模型,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3. 提高公众对于货币管理的认识和意识,促进更好地管理货币供应量。

六、预计研究步骤1. 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2. 利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趋势和成因。

3. 建立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模型。

4. 对货币供应量管理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查和研究,提出改进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ANG a - in . Zh o x a g GAO n - l Yo g we 。
( ..Su s r nvrt f iac n cn m e ,ih a , hnd ,10 0 12 ot Wet nU iesyo nneA dE oo isSC u C e gu6 0 0 ) h e i F n
维普资讯
20 06年 6月
贵州商业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a f iz o mmeca l g o r lo n Gn h uCo rilCol e e
Jn u . 2 o 06
V0 . 9 No 2 1 1 .
第1 9卷
第 2期
“ 额 货 币" 象 的 实 证 分 析 超 现

中图分 类号 :8 10 F 3 .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6 1 94 (06 0 0 1 0 17 — 5 9 20 )2- 0 5— 4
‘e c s o y’ he m e n m p r c la l ss ‘ x e s m ne ’p no no e i i a na y i
对于中国是否存在 “ 超额货 币” 学术界有 争 , 论, 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存在 “ 超额货 币” 现象 ; 有 小部分学者认为 中国不存在 “ 超额货 币” 现象 , 如: 程建胜(04 通过对“ 20 ) 超额货币” 的概念、 交易 方程式 的实用性的质疑分析认为 “ 中国根本不存 在‘ 超额 ’ ‘ 或 迷失 ’ 的货币” 。本文通过对 中国的 货 币供应量、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 金融资产的分析 从而对传统 的货 币数量论进行修正 。 “ 超额 货币 ” 象概述 现 讨论“ 超额货 币” 从费雪 的交 易方 程式说 要 起。美国的经济学家 I i i e 99年在《 币 rn Fs r 1 vg h 1 货

易的商品数量。对方程式 ( ) 1 两边求导则有 : a M +O / M/ V V=8 / O / ( P P+ T T 、 2 O M表示货 币的变化率用 m代替 ,WV表 M/ O 示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用 v 代替 ,P P表示平 O/ 均物价水平的变化率用 P 代替 ,T T O / 表示社会商 品交易量的变化率用 t 代替 。方程式 ( ) 2 简化为 : m+ v=P+t () 3 在 现实 中 由于 为 了方 便对 方 程 式 的检 验 常用 国民收入 Y代替 T 同样 , , 国民收入增长率 Y 代替 t 。用消费者物价指数 ci p 来代替平均物价水平 的 变化 率 P 。方 程式 ( ) 为 : 3变 m+ v=Y p +c i () 4 购买力》 书中提出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式 : 一 费雪认 为 决定 人 们 支 出货 币 速 度 的 主要 因素 M× V=P× T () 1 支付制度和支付习惯 。而这两个因素在长 等式 左 边 MV表 示 一定 时 期 内用 于 购买 商 品 有两个 : 的货币总量 , M表 示该 时期 内流通 货币 的平 均数 期 内是稳定 的。而且货币数量的多少不会影响货 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稳定 的。所 量。 V表示该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 ; 等式右边 P 表 币的流通速度 , T 示该时期内用于卖 出的商 品的货 币总值 ( 即价格 以方 程式 ( ) 成立 的 : 5是 m =Y p +c i () 5 总额 ) 。P表 示 平 均 物 价 水 平 , T表 示 社 会 用 于 交
Ab t a t E c s n y h sb e ip tb e is esn e i w s b g t u ,a d t ee a e ma y t e rt a y o e e sr c : x e s mo e a e n a d s u a l su i c t a mu h t n r r n o i lh p t s s o h h e c h
aot ecueo . hsppr od c najs n eI i i e a sci q ao dcre u m bu t as ft T i ae n ut a d t t f v gFs r r at neu tna ar s t e - h i c s u me o t r n h h tn o i n i o a n


收稿 日期 :0 6— 1 O 20 0 一 1
作者简介 :. 1王昭祥(96 7 , 西南财经大学在读硕士, 17 . 一) 男, 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2 高永伟(92 1 一 , 西南财 经大学在读硕 士, . 18 .1 ) 男, 主要 研 究方 向为 商业银行 经营与管
— —
基 于对 交 易方程 式重新表 述

王 昭 祥 高 永 伟2
(. 12西南 财 经大学 IJ 成 都  ̄I iI
6 00 ) 100
摘要: 超额货 币” 从被提 出来就是一个有争论 的话题 , “ 自 关于其成 因的理论假说有很 多种。 本文通过对 费雪交易方程式的修正, 并利用 18 94至 2 0 04年的数据对修正后的交易方程式进行 验 证 而很 好破 解 了中 国的“ 从 超额 货 币” 之谜 。 . 关 键词 : 额货 币; 融 资产 ; 超 金 交易方程 式
pre lsu y w t e sait s f m 9 4 o2 1 4 i a td i t tt i r i hh s c o 1 8 t ( .T e e e c s n y d s p e rd 0 h n t x e smo e ia p a e . h Ke r s e c s n y; n ca s e ;rn a t n e u t n y wo d : x e smo e f a ila s t ta s c o q a o i n i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