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期货十年回顾
棉花的价格趋势

棉花的价格趋势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和家居用品的生产。
其价格趋势直接影响到纺织行业和消费者的生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棉花价格经历了许多波动,这种波动主要受到供求关系、季节因素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棉花价格的历史趋势,并探讨影响棉花价格的各因素。
首先,棉花价格的历史趋势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棉花价格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需求的增加和生产成本的上升。
然而,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全球棉花产量大幅增加,导致供应过剩,棉花价格开始下跌。
随后,在90年代初期到2000年初期,棉花价格出现了短暂的上涨,但整体呈现稳定的趋势。
在2000年初期到2010年初期,棉花价格再次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棉花需求的大幅增加。
此外,2005年到2008年的粮食危机,也对棉花价格造成了冲击。
在此期间,棉花价格经历了多次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然而,随着2010年代初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棉花需求也出现了疲软。
加上全球棉花产量的增加,导致供应与需求的不平衡,棉花价格再次下跌。
尤其是2010年到2016年,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创下了近年来的低点。
这一时期的棉花价格波动主要受到全球经济形势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除了供求关系外,季节因素也对棉花价格产生影响。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棉花的种植季节各异。
在棉花收割季节,供应量通常增加,导致棉花价格下跌。
相反,在种植季节结束后和新季节开始前,供应量减少,棉花价格上涨。
因此,夏季通常是棉花价格较低的时期,而秋季和冬季则是价格较高的时期。
政府政策也对棉花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国家通过补贴棉农、限制进口或出口等手段来干预棉花市场。
这些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各异,但总的来说,它们都会对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棉花的价格。
综上所述,棉花价格的趋势受到供求关系、季节因素和政府政策的共同影响。
棉花行业历次国家收储经过

观点聚焦证券研究报告2012年2月22日纺织品 研究部短期盘整,下半年或有小幅上涨郭海燕1分析员,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080511080006guohy@棉花、化纤价格趋势分析投资提示:棉花、化纤等原材料价格对纺织制造企业的产品价格、利润空间和业绩影响很大。
前段时间化纤价格有所反弹,市场关心棉价会否随之上升,我们整理并分析了相关行业数据,总体结论是:棉价短期基本止跌、但上行仍有压力,在2012年下半年或有上涨机会,但创出很高涨幅的可能性不大。
总体来看,纺织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收入和毛利率与原料价格正相关),如果没有明显的棉价上涨,今年难以再现去年棉价大幅上涨时的板块性行情。
主要观点:► 化纤和棉花价格有较强的相关性、往往同涨同跌,尤其是粘胶短纤和涤纶短纤,和棉花一起构成棉纺的主要原料,在需求端有互相竞争、互相替代的作用。
棉价变动较为剧烈时,相关性更强。
供应层面的特性很不相同,棉花属于农产品,其产量受种植面积和天气的影响很大,生产具有季节性;而化纤属于化工品,其产量受原料供应和开工率的影响较大,且生产具有连续性。
► 目前各种合成纤维下跌空间都不大,能否继续上涨要看下游需求恢复情况和棉价的变动情况。
年初以来,由于下游补库存需求拉动,合成纤维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而最近一周涨势停止,此后能否继续上涨要看下游的需求情况。
目前看下游需求并未有明显好转,外需依旧疲弱,需求回暖是个缓慢持续的过程。
► 棉花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短期价格上涨空间不大。
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011/12年度全球棉花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约300万吨,库存消费比超过55%,大幅高于过去两个年度。
USDA 还调低了中国棉花消费量,2011/12年度中国的棉花库存会增加141万吨至393万吨。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计全球棉花消费短期疲软但中期存在变数,主要受欧元区经济危机的影响。
ICAC 还预计2012/1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仍将超过消费量,超过幅度缩窄,期末库存将继续上升。
试析我国棉花期货价格走势

试析我国棉花期货价格走势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
棉花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有“全身都是宝”的称号。
它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
棉花涉及农业与纺织工业这两大产业,全国有2亿多农民直接参与棉花的生产。
除了棉农,还有大量下游用棉企业如纺织企业等也都非常关心棉花的价格。
而棉花期货市场的发展为棉花现货企业提供了价格发现与套期货保值的功能,因此研究棉花期货市场价格成为了棉花产业及期货行业都非常关心问题。
国内1998年进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2001年棉花市场完全放开,但由于棉花生产、经营分散,现货市场不规范,难以形成合理的棉花价格。
几年来棉花价格剧烈波动,棉花质量下降,给棉花生产、经营和加工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近年来棉花价格上涨,实质是棉花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市场配置资源滞后,当时的市场难以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均衡。
二、棉花现货市场及产业特点介绍我们要把握棉花现货市场的特点以及棉花的产业特点,这对研究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棉花现货市场的特点: (1)棉花现货价格波动大。
从1999年9月1日棉花市场放开以来,棉花价格剧烈波动,这可以从棉花现货价格的走势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
(2)影响棉花现货价格的影响因素多。
(3)产量大,消费量大。
中国是世界上棉花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产消占全世界25%以上。
(4)国内库存变化大。
一般来说,期末库存消费比在30%左右时,市场可以表现为供求基本平衡。
低于这个水平,市场会出现资源紧张。
(5)我国棉花进口量大,国际影响大。
我国是棉花进口量较大,棉纺织出口多,因此中国棉花价格与世界棉花价格联动性较强。
(6)年度供求变化大。
主要表现在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变化大;产量变化大;消费量变化大;库存量变化大;价格变化大。
2、棉花产业的特点:(1)我国棉花产业的数项第一。
棉花形势展望报告

棉花形势展望报告一、全球棉花市场回顾2024年,全球棉花市场经历了一系列的波动和挑战。
首先,全球棉花产量增长较快,达到了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尤其是美国、印度和中国等主要棉花生产国家,产量都有所增加。
然而,由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经济放缓等因素,全球棉花需求增长乏力,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
这使得全球棉花库存水平保持高位,进一步压低了棉花价格。
二、中国棉花市场回顾2024年,中国棉花市场表现出较强的波动性。
首先,中国棉花产量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天气不利和种植面积减少。
其次,贸易战影响了中国棉花进口,导致供给短缺。
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纺织行业需求疲软,中国棉花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大于求局面。
这使得中国棉花价格下跌并保持低位。
三、棉花市场展望在未来一年,全球棉花市场将继续面临挑战。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可能会继续影响棉花需求。
其次,贸易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棉花贸易受限,对全球棉花供应链产生波动。
此外,天气、种植面积和农业政策等因素也将对棉花产量和价格产生影响。
对于中国棉花市场来说,尽管国内贸易战局势有所缓解,但需求恢复乏力仍是一个挑战。
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外部竞争压力仍然存在,这将继续对棉花需求产生压力。
此外,中国政府的农业政策和库存管理措施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未来一年的棉花市场展望较为谨慎。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这将对棉花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一些因素可能对棉花价格产生支撑。
首先,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棉花产量下降。
其次,政府措施和库存管理将影响市场供给。
同时,技术创新和市场多元化也将为棉花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四、风险提示然而,我们也要关注一些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对棉花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贸易战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导致棉花贸易受限。
此外,气候变化和天气极端事件可能对棉花产量造成重大损失。
WTO与中国棉花10年

关 键 词 :棉 花 ;W T O; 消 费 ; 贸 易 ;发展
Te a s n Ye r Re i w f W TO nd Ch n to n u h c un, F n oS u h e g Lu,LiYa i g bn
prv d d c to e tls a d co h n o h rd, whih to p 1 p r e to otn o t t Te e r o i e ot n t xie n l t i g f r t e wo l c o k u 0 e c n fc to upu . n y as i o f2 . 2 mi in t n a c to a e be n p o e s d i t ot n tx i s a d c oh n he x o e mp aso 2 3 l o o sr w otn h v e r c s e n o c t e t e n lt i g t n e p r d, l o l t wh c c e e 3 b lin d la so 4. 3 b l o ol r d e auea d h l e o i c e s mp o me t a d ih a hiv d 2 ilo o lr r1 1 i i n d la sa d d v l n e p d t n r a ee ly n , n l t twa h e tc n rb to o o o it Cotn p a t n sr st e b s o s p o t e mo e n c t n ha st e g a o t u in t urs c ey r i to l n i idu ty i h a e t u p  ̄ h d r ot ng o tx i . t s mp ra t o o r i ae h r lto s i a ng il e t e I i i o t n t c o d n t t e e ain h p mo y ed, q ai a d e e t n he utr l u lt y n b n f i t f u e i d v lp n , a d we s o l a r te to o r s u c — a i g a d e vr n n —re d y Cu r n l e e o me t n h u d p y mo e a tn in t e o r e s vn n n io me tfin l . re ty, a d n e e n f t r v n i u u e. t e p o lm ih we ha e t a e i h th w o d a t h eains p b t e o si h r b e wh c v o fc st a o t e lwi t e r lto hi ewe n d me tc h a d i o e otn, a d b t e o si o u n mp r d c to t n ewe n d me tc c ns mpt n a d e p as o ot n t xie a d c oh n . i n x o fc t e tl n lt i g o o Ke r y wo ds: c t n;W TO; c ns mp in; ta e; d v l p n ot o o u t o rd e eo me t
棉花期货十年回顾(三):2010

棉花期货十年回顾(三):2010作者:棉花糖的基本面注释: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对当时棉花信息的搜集还是较为全面,完整地回顾了当时棉花大牛市的起因、爆炸点,以及2011年后又大跌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把握农产品大牛市。
7、2010年(真正的棉花牛市、现货带动期货、期货反推现货,国家棉花近拍完、调控有心无力)1-5月份棉花期现价格平稳,纺织企业在经历资源为王时代,囤积原料库存很大;现货流通不足,三月份,棉花刚刚迎来节后'开门红',价格快速上涨,另外,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还显示,预计纺织企业对棉花的消费量将较产量高出13%;4月份四月适逢棉花的播种季节,不过由于受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主要产棉区的棉花播种时间都较往年推迟。
5月初新疆部分地区又受到降雪的影响,冷空气频繁光顾,国内的棉花生长相当迟缓;6-7月份棉价持续震荡盘整,新增的100万吨配额主要指向了南美的棉花,无奈南美棉花稀缺早成事实,而60万吨抛储仅够1月的供应,不少囤棉企业依旧看好后市,价格小幅冲高;8-12月份,棉花抛储推高棉价,国储启动了'开仓放棉' ;2010年“豆你玩”“蒜你狠”整体商品出现在全球宽松下的恶果,棉花在减产受灾预期下再次被激发牛市热情,现货带动期货疯狂;八部委针对棉花价格异常波动动用非常规措施调控,期价率先大幅回调下跌,而收购市场现货并没有受大影响保持抢购人气,从而年末再次提振期价;棉花年度热点词:商品疯狂炒作,热钱新棉,棉花期货牛市,国家抛储资源至底限;8、2011年(期货套期保值左右再次发挥作用、牛市过后供应过剩,纺织行情低迷、棉价一路下行)1-8月纺织业低迷,现货难销,期价震荡走低:2月份(农历年前)棉价以迅猛之势创下了历史最高点,年后扭头一路下跌直到9月份才止跌企稳,跌幅超过40%。
原因:1、资金炒作供需矛盾促使棉价严重脱离实际价值,纺织行业和终端消费无法负担如此高额的成本,棉价最终回归其真实价值;2、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债务问题频出。
全球与中国棉花市场的回顾与展望

全球与中国棉花市场的回顾与展望发表时间:2011-10-14文章作者:hangye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棉国、消费国及进口国,这三最已经保持了很多年,但将来的发展或许使这三最出现一些变化。
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30%左右,但未来几年很有可能被印度替代。
目前,印度棉花种植面积是全球最大的,单产比较高,未来随着管理技术、单产水平提升,印度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棉国。
中国是纺织工业大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需求量占全球40%左右。
尽管印度棉花需求量位列全球第二,但占比很小,远远小于中国的需求量,所以,中国第一纺织大国及棉花第一大消费国的地位是不会变化的。
我国棉花产量较为稳定,耕地面积以粮食种植面积为主,因为耕种面积不会大幅提升,所以,产量也不会出现大幅增长。
而纺织行业决定我国第一大棉花消费国的地位不会变,所以,中国棉花第一大进口国的地位在未来几年也将会保持下去。
这就使中国受全球棉花供求形势及全球其他产棉国政策的影响会比较多。
中国从入世以后,全球纺织配额放开,我国纺织行业发展较快,纺织行业需求及棉花进口量大幅增长,所以,05、06年度棉花进口量一度达414万吨/棉花年度(棉花年度:每年9月-次年8月)。
后来随着有一些棉花替代品的出现,进口需求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200-300万吨左右的水平。
从趋势来看,全球棉花所生产的纱类产品的比例是逐渐收窄的。
中国主要的棉花进口国是美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从其他国家的进口量相对稳定,所以,要特别关注美国及印度的产棉面积、单产及产量情况,这些指标均会对我国棉花的可供性产生影响。
2、10/11年度全球及中国棉花市场回顾10/11年度棉花价格暴涨暴跌,呈现过山车行情。
棉花价格指数是反映国内棉花现货价格的指数,从99年至今,除了上个年度以外,10年间棉花价格基本围绕1.3万元左右上下波动几年块,高的时候是1.7万元,低的时候是7000-8000元。
但10年棉花价格出现破历史记录的情况,从09年末期到10年初期就出现大幅的上涨,棉价从1.6万一直上涨到3万,涨了一倍还多,同时,期货也涨到3.4万元左右,这个涨幅是创历史新高的,但从去年11月开始波动,3月开始出现连续的大幅下跌,现在已经到了1.9万左右,2万以下,虽然还没有回归原位,但已经回复了很多。
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我国棉花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一、世界棉花供需概况(一)主要棉花生产国世界上有72个国家生产棉花,分布在亚、非、美、欧和大洋各洲。
产棉区域大都在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的广阔地带。
亚洲地区:该棉区含东亚、南亚、西亚及中亚等棉区,其年产量约占世界年产量的60.81%。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以色列、和前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为主要产棉国。
美洲地区:该棉区含北美、中美和南美3个棉区,占世界年产量的26.52%。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美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巴拉圭、哥伦比亚、秘鲁、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等。
美国、巴西为主要产棉国。
非洲地区:该棉区含北、东、西、南四个棉区,占世界年产量的7.97%。
其主要产棉国家有埃及、苏丹、坦桑尼亚、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马里、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乍德、津巴布韦和南非等。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年产棉量占世界年产的2.24%。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希腊和西班牙等很少几个国家。
大洋洲地区:该棉区年产棉量占世界年产的2.45%。
其主要产棉国家为澳大利亚。
(二)主要棉花出口国亚洲产棉量虽占世界棉产量之半,但消费量占其产棉量的82.86%,出口比重较其他棉区也相应较小;美洲生产的棉花虽然只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6.52%,但其消费量只占其产棉量的38%,出口量很大;非洲产棉量占世界产棉量的7.61%,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4.72%;欧洲及前苏联产棉量占世界产棉量的16.88%,其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6.4%;澳大利亚产棉量占全球总量不到3%,但其生产的棉花多为高等级,且90%以上棉花用于对外出口。
在出口棉花的大国中(美国、中亚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占绝对优势,每年有占其产量50%以上的棉花可供出口;中亚国家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出口地区,主要供应东欧各国;印度作为产棉大国和用棉大国,每年也有相当一部份产量用作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期货十年回顾转自“棉花糖的基本面”棉花自上市以来,风风雨雨走过了十个春秋,作为一个初学者在整理了一些资料学习后感慨颇深,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目前无论是从时间、价格还是政策,棉花都处于非常关键的节点,希望通过以下梳理能让大家对棉花有更清楚的认识。
一、郑棉期货十年1、2004年(高开低走、收购期最低,收储稳定棉市行业信心恢复价格走高产业良性运转;期货有效发挥保值作用)在经历了2003年的炒作单产减少、价格疯狂走高,产业大量预订外棉;由于棉农收益高习惯性增种思维促使2004年国内产量大幅增加;整个2004年充满供应充裕的预期;棉花年度热点词:1、进口量大2、国家收缩银根、资金紧张3、电力供应不足4、出口退税调低(17%-13%)收储记录:2004年8月18日宣布23号收储2003年国产棉和进口棉最高限价为13100元/吨(实际收11.2万吨)2004年11月1日宣布从9号开始收购新花暂定30万吨,每吨11500元作为最高到库价;2005年3月28日,调整2004年度国产棉收储价格,标准级棉花以12000元/吨作为最高到库价格。
2、2005年(纺织品“特保”谈判一波三折,出口消费订单稳托棉价,天气炒作供需助飞价格;期货发现上涨行情)纺织品配额取消,出口订单疯狂下放;消费需求预期提升棉价;2005年5月欧美特保对棉价形成压制,由于纺织品更收益于欧美消费者,最终谈判跟中国纺织行业形成双赢局面;8-9月秋黄不接、需求稳定,内地棉区阴雨推迟上市减产、减质,郑棉期货发现引领棉价上涨行情;棉花年度热点词:1、纺织品特保谈判2、出口订单疯狂3、阴雨、减产3、2006年(内外用棉价差扩大、需求疲软,期货套保有效发挥;政策收储提振信心,棉价后走高)上半年美国取消出口补贴利好全球棉价,炒作中国需求因素,工业品尽享牛市之路;下半年需求疲软,内外用棉价差拉大导致国际竞争力减弱、印巴等国家纺织发展元年开启;人民升值吞噬纺织行业出口利润,期末库存积压过大释放下跌动力;期货套保再显威力;国内外棉价差在500元/吨以内,基本实现内外棉价接轨。
棉花年度热点词:1、中国需求因素2、美棉取消出口补贴3、内外价差疯狂扩大,印度、巴基斯坦抢占订单;4、政策收储利好再次提振行业信心,集中上市棉价低开企业参与集体收购后走高;收储记录:2006年初收购进口棉30万吨;12月26日开始收储至2007年1月17日收储30万吨新疆棉价格12700元;4、2007年(纺织随用随买,期货仓单压力下期价下行;高配资源不足引发上涨预期,美棉减产提振全球棉价)1-5月棉花期货仓单数量多到14万吨;国家良种补贴鼓励种植增产预期很强、进口配额下放预期,导致价格下行;5月中旬以后高配资源不足,棉花市场局部缺口显现,棉纺企业定向采购积极性上升。
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造成了市场对于新棉产量下降的预期,国内棉花价格迅速飙升在中国赴美采购团抛下5亿美元购棉大单和可能再次增发11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的消息刺激下,纽约期棉、国内郑州棉花期货市场、电子撮合市场从5月中旬开始出现明显反弹,国内棉花行情底部逐渐形成。
7月中旬时,随着次级债危机爆发基金出逃,到新花上市初期下行为主;7月鼓励新疆棉销售30万吨采用搭配配额方式延迟半年后发放,9月上旬后期,美棉探低反弹,郑棉也有资金在低位接盘,持仓迅速增大,期价也快速上窜,以于10月22日创下年度的新高,之后随着平仓的出现,持仓大幅下滑,期价再一次走弱,进入调整行情。
但总体上,期价还是维持上涨的趋势中。
棉花年度热点词:1、棉种补贴2、美棉减产3、期货仓单4、高配资源5、2008年(外围带动国内走高,期货套保最佳时;系统性危机显现郑棉充分发挥保值神力)1-3月:郑棉呈现振荡缓慢上涨趋势,2007年我国纺织工业继续保持16%的增速,对棉花需求持续增加。
美棉减产释放处于于加速上涨阶段;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背景下,纺织企业进口外棉的动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国内纺织企业对进口棉花的依赖,使得国内棉花需求相对较活跃。
3月-9月:郑棉呈现振荡并持续下滑态势,国家为抑制经济过热、过快,采取了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银根紧缩,导致纺织企业融资困难。
美国次级债危机并逐步加剧,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带动了美棉的持续走低,郑棉在其带动下跌势绵绵。
10月-12月:郑棉快速下滑政府出手收储后而反弹9、10月份恰逢国内新棉集中上市,由于经济不景气导致上一年度库存棉未消化完毕,国内纺织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用棉数量急剧下降,上半年棉农高生产成本投入却在新棉上市季节卖不到好价钱,棉价恐慌性下跌,一度下跌至万元大关附近。
随后在国家多次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政策,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和多次收储新棉政策的扶持下,期价出现了超跌反弹的态势。
收储记录:2008年8月21日-2009年4月10日收储285万吨(278万吨收购价12600元);棉花年度热点词:种植成本高,美棉减产,次贷危机,国家大量收储;6、2009年(国家大量收储后市场流通不足,期现价格一路上行;经济危机后面积减产,期货发现棉花实际价值)1月1日?8月31日,国家政策对棉花价格形成绝对主导。
国家政策对棉价的干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调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促进纺织产业的复苏;二是灵活使用国家收储和放储政策,确保棉价走势稳定,兼顾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利益。
国家在2009年5月22日启动国家储备棉轮出和临时收储棉花出库销售工作。
储备投放:拍储263万吨1、2009年5月21日出台,本批将轮出2003年度储备棉31.3万吨,2004年度储备棉21万吨,出库销售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数量暂定100万吨。
12900元/吨下调至12600元/吨;抛储政策再次进行了微调,降低了交易保证金,允许纺织企业委托有实力的棉花流通企业代理竞拍储备棉,2、2009年8月14日国家再次出台抛储政策,增加轮出60万吨储备棉,其中包括2005年度进口入储的棉花10万吨和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50万吨。
此次轮出的2005年度进口入储棉花的竞卖底价为12500元/吨(标准级,下同),出库销售的2008年度临时收储棉花竞卖底价为12600元/吨。
3、2009年10月20日国家第三次出台抛储政策,再次出库销售50万吨储备棉,其中包括2006/2007年度收储的棉花36.1万吨,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13.9万吨。
此次轮出的2006/2007年度储备棉竞卖底价为12900元/吨,出库销售的2008年度临时收储的棉花竞卖底价为13000元/吨。
9-12月新花上市由于减产预期以及拍储价格托底纺织企业积极收购囤积高配资源,市场拍储起拍价格支撑以及新花收购价格每日上扬激发下游产业积极先打预付款备货;小牛市提振纺织产业走向辉煌;棉花年度热点词:底价拍储,新花减产,订单急下;7、2010年(真正的棉花牛市、现货带动期货、期货反推现货,国家棉花近拍完、调控有心无力)1-5月份棉花期现价格平稳,纺织企业在经历资源为王时代囤积原料库存很大;现货流通不足,三月份,棉花刚刚迎来节后"开门红",价格快速上涨,另外,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还显示,预计纺织企业对棉花的消费量将较产量高出13%;4月份四月适逢棉花的播种季节,不过由于受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主要产棉区的棉花播种时间都较往年推迟。
5月初新疆部分地区又受到降雪的影响,冷空气频繁光顾,国内的棉花生长相当迟缓;6-7月份棉价持续震荡盘整,新增的100万吨配额主要指向了南美的棉花,无奈南美棉花稀缺早成事实,而60万吨抛储仅够1月的供应,不少囤棉企业依旧看好后市,价格小幅冲高;8-12月份,棉花抛储推高棉价,国储启动了"开仓放棉";2010年“豆你玩”“蒜你狠”整体商品出现在全球宽松下的恶果,棉花在减产受灾预期下再次被激发牛市热情,现货带动期货疯狂;八部委针对棉花价格异常波动动用非常规措施调控,期价率先大幅回调下跌,而收购市场现货并没有受大影响保持抢购人气,从而年末再次提振期价;棉花年度热点词:商品疯狂炒作,热钱新棉,棉花期货牛市,国家抛储资源至底限;8、2011年(期货套期保值左右再次发挥作用、牛市过后供应过剩,纺织行情低迷、棉价一路下行)1-8月纺织业低迷,现货难销,期价震荡走低:2月份(农历年前)棉价以迅猛之势创下了历史最高点,年后扭头一路下跌直到9月份才止跌企稳,跌幅超过40%。
1、资金炒作供需矛盾促使棉价严重脱离实际价值,纺织行业和终端消费无法负担如此高额的成本,棉价最终回归其真实价值;2、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债务问题频出。
经济走向是商品价格大势所趋;发达国家债务缠身,发展中国家面临高通胀的压力,2011年全球经济出现增速下滑的趋势,民众衣着消费意愿下滑。
与此同时,美棉走势类似于郑棉,但美棉对郑棉的影响力弱化,期间美棉跌幅达到50%。
3、棉价下跌引发流通环节棉花资源抛售,下跌预期到处都是棉花;在此期间人们往往被现实与未来价格做对比为吸引,比如现货从31000元跌到了28000元,进口船货报价25000-26000元,相当部分进口商人、大型纺织企业仍以资源为王的主要逻辑在此下跌过程中不断预定进口资源这也为2012年现货压力暴跌埋下伏笔;(总结:产业人士见利起意认为未来跟现实的价差就是买入机会这是非常不可取的)9月-12月,“仓”“量”俱减,收储托底,窄幅振荡:10月-12月底,郑棉基本维持2万到2万1之间窄幅震荡,持仓量和成交量大幅下降,资金严重外流。
第四季度棉价窄幅震荡的走势主要是原因是上有现货压力,棉价难以向上突破,下有国家收储托底,底部19800几乎难以击破。
与此同时,美棉走势却是震荡走弱,呈现出内强外弱的格局。
美棉受外围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欧债危机不停的冲击着商品市场,导致年底美棉步步下跌。
(2011年新疆包厂抢购仍旧激烈出现较大亏损)棉花年度热点词:进口过剩,棉花熊市、欧债危机,19800元收储;9、2012年(国家大量收储313万吨、产业一片看好,期货跟进走高、宏观不佳现货供应压力最终打压棉价;前期期货卖出保值为主要操作手段,后期仰望国家收储价超跌后买入)1-4月中国大量收储313万吨后期现价格获得收储支撑后走高,内外棉价格得到历史最高位;此时,进口资源大量到港供应国内;5-6月国家增发100万吨配额犹如洪水般袭击,印度棉花出口收禁一波三折最终出口,欧债希腊危机引发蝴蝶效应宏观面恐慌,最终国内外期现棉花价格暴跌;6-10月到港资源虽多但配额稀少,40%关税下通关成为新的进口贸易渠道得以释放港口库存;中国政府一再重申敞开收储政策提振市场信心,期现价格稳定走高;8-9月出现现货高配资源供应不足,国家临时抛储50万吨(18500元)新疆资源供应市场;期间政策核心在稳定市场信心并言现货价靠拢收储价;10-12月国家大量收储提振信心,由于现货价高交储宽松、期间呼吁抛储声音很高;10-12月40%关税实现通关后,带来内外棉价差下最大的贸易机会;美棉期货跌倒65美分,印度棉上市期间在80-83美分;就算没有配额、以18000元最坏的打算通关也有利可图;加上中国高位敞开大量收储在国内的下跌风险很小;2012年前期2万元以上期货做多人思维以国家20400元为底部判断加上盘子升贴水认为20400-21000元是非常合理价格区间不可能出现收储价以下价格,但在巨大内外价差下期价就是跌倒18000-19000元区域,但是在这个区域又遇到国家收储价提振后出现了期货的买入机会;总之2012年前期以市场体现下跌为主,后期以国家大量收储靠拢收储价为主;由于连续新疆包场收棉失利严重打击赶赴新疆资金人气,2012年出现收储暴利(1500-2000元)、收购资金企业少从而资源供给宽松,无人竞争抬价交储获利颇丰;棉花年度热点词:40%通关,交储利润大,国家看好现货价靠拢收储价,国家进口40万吨高等进口棉;10、2013年(政策主导市场,提振期价、稳定现价;期货成交严重缩量)1、收储量创纪录(650万吨)、高收低抛;内外棉市场双轨制,棉价价差悬殊;2、棉花进口高位回落,棉纱进口强劲增长;纺织行业运行艰难,生产、出口、效益增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