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诱因内科护理论文
心血管疾病诱因与内科护理干预论文

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干预【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及内科护理干预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另外,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
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因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变化,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情况。
结果通过对比结果显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患者在病情好转,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改善,并且并发症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诱因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②气候的多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了疾病的发生率;③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暴饮暴食等也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2]。
1.3 方法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因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变化,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情况。
1.4 护理措施1.4.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此病不了解,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先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通过向其讲解治疗的方法,效果以及目的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疾病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导,告知病人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减轻其紧张、恐惧等心理,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看望关心病人,对部分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便使患者有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4.2 环境及饮食将病房内的室温调至22℃-26℃,保持室内的湿度,并且要避免过多的人员流动,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以便于患者的休息,减少由于烦躁不安而引起其它不良反应的几率。
心血管内科论文

心血管内科论文推荐文章心内科护理论文热度:心内科护理安全管论文范文热度:心内科临床护理相关论文范文热度:财经新闻论文写作热度:关于中国梦教育论文热度: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一: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6.7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1.5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为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在54~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在55~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6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心血管疾病论文心血管内科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心血管内科论文:60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 目的分析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缩短患者住院日期,使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抽取60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心理分析,并对其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
结果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没有得病前多数都性情暴躁,紧张情绪,有不良的生活规律的人;在没有进行心理护理的老年患者多数出现心理忧郁,失望悲观,自卑,猜疑等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各项心理问题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
结论对心血管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可以缩短患者的出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21-01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居老年人发病率的第1位,一般都占老年人住院人数的18%以上。
由于心血管疾病症状不典型,加上心血管病患者病程都很长,反复住院的机率高,所以老年人患者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如果只重视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而去忽视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会导致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加长和不良后果。
因此,心理护理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60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2岁~80岁,平均年龄70.3岁;心肌梗死型3例,缺血性心肌病型27例,心绞痛型30例。
农民5例,教师7例,工人14例,个体经营者16例,机关人员18例。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被调查的患者均神志清醒,言语功能存在,问卷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患病前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患病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后的心理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2 结果2.1 老年患者患病前的性格特点(表1)表1 患者患病前的性格特点2.2 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前后心理反应比较(表2)3 讨论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其护理方法如下:3.1 忧郁型心理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老年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服药,给家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而导致心理压力很大,所以,经常出现头晕、脑胀、心悸等症状,使患者对疾病忧心,产生被动依赖、心境低沉、绝望、悲观厌世等情绪[1]。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

2023-11-03CATALOGUE目录•引言•心血管疾病概述•心血管内科护理研究现状•心血管内科护理干预措施•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提升策略•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公认的最主要死因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深入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实践和相关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改善护理效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研究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的研究,总结和评价当前护理实践的经验和效果,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为改进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与方法02心血管疾病概述心血管疾病的定义与分类心血管疾病是指一系列涉及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缺血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根据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心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心脏病和非缺血性心脏病两大类。
非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其发病机制与缺血性心脏病有所不同。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女性在绝经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与男性相似。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和痉挛,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
肥胖肥胖可导致代谢综合征和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_心血管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_心血管内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2100字(一):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血管以及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以及风险管控的实际价值。
方式:医院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期间进行救治的100名患有心血管病以及呼吸内科病的病患作为研究群体,分为两个研究小组,最后对比两个研究小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中病患的满意程度显著较高,同时意外的发生几率也明显降低,医护争议的发生率也显著较低。
结论:高水平的知识对于临床应用来讲,拥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对比实验;应用价值;风险管控所谓的临床护理风险就是指,在现实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诸多随机条件,对相应的病患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这些随机性的风险就是临床护理风险。
在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方面,急诊病患很多,由于不稳定因素较多,进而会有极大的可能性,发生意外事件。
处于危险状态的条件很复杂,例如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已经心肌梗塞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病患的高风险因素。
本研究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药物的应用价值和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一、材料与方法1.1一般信息将该研究群体按随机规则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
每个护理团队的成员在他们管理的病患之间保持平衡,并且50位病患和护理团队成员的数据相似。
1.2研究方法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和教育、检查和指导病患的基本技能,例如适当的评估和护理。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强调技术管理,实验组加强护理风险评估和预防干预措施,全面评估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病患的特定疾病类型、特定条件、年龄等因素,并提供临床护理。
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加强病房检查,针对可能的风险提出对策并加强对风险应对的具体措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测试组中将其应用于病患的救治以加强训练,管理和学习抢救设备等,并且比较两组病患在护理管理效果方面的数据差异。
1.3研究指标问卷用于调查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计算两组风险事件和护士和病患纠纷的发生率,并评估护士对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
心血管疾病内科医学论文-内科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心血管疾病内科医学论文-内科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积极地心理指导与护理所以,针对老年患者,医疗工作者应当首先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与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其自身认识了解自身患病过程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特征,自己的病情,如何治疗原则,帮助老年人增强自信心,培养起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尽量消除其负面心理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减少发病率。
二、养成良好有序的生活习惯许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与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方式也有很大关系,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做为保健医生,应当经常提醒老年人,使其认识到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十分危险因素,平时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脂肪、低胆固醇为主,多食瓜果蔬菜,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兔劳累,情绪稳定,消除疲劳,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发病率低。
相当,也不可以配合一些健康有益的运动,但我们常说的“饭后百步走”,心血管病是不适合的,特别是饱食饭后两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对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更应注意避免造成血压突然升高的一切运动练习,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心脏病发作或脑溢血的发病。
也不宜进行“晨练”与“苦练”,可以多选择一些轻柔、缓慢、匀速并带有节奏的活动,例如太极拳、散步、按摩、等中、低强度的运动,时间上以30分钟为好,感觉体力十分好时才可以运动1小时,可降血压、血脂、减体重,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除此之外,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慢性病老年患者要格外注意天气的变化,不止是天气寒冷容易发病,气温高、温度大、气温低的天气也容易发病,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也可以在家中自备一个氧气瓶,身体不适时马上及时吸氧,缓解症状。
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来说,常备保心丸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合理有效地配合用药老年人用药必须十分谨慎,不要自作主张服药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治疗,有效地用药。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分析

医护论坛医药卫生2015年8月·239·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分析吴艳玲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内科吴艳玲,湖北利川 445400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及内科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62,给予内科常规护理)和B组(n=62,给予内科护理干预),分析诱发因素,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不良饮食习惯、环境与气候变化、运动量过大及情绪变化等是心血管病的主要诱因,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8%明显高于A组患者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诱因,采用系统全面的内科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临床可进行积极推广。
关键词:诱因;内科护理;心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08(2015)08-0239-01心血管疾病也可称之为循环系统疾病,其是临床常见病,具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动脉硬化与其发病存在一定关联。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62)和B组(n=62),其中男患者64例,女患者60例,患者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53.4±3.6)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分析诱发因素(1)不良饮食习惯:日常生活中的吸烟、饮酒及暴饮暴食行为都会提高患者胆固醇,加快动脉硬化进程,明显增多的饱和脂肪酸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血小板功能,严重者可导致血栓,引起心血管疾病;(2)环境与气候变化:若自然环境或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就会对老年人群的血液循环及有氧锻炼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3)运动量过大及情绪变化:倘若患者存在运动量过大或者情绪波动过大,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

症 , 为 顽 固性 心 力 衰 竭 的 重 要 诱 因 之 一 。 平 衡 失 调 是 充 血 性 这 钾 心 力 衰 竭 中最 常 出 现 的 电解 质 紊 乱 , 钾 可 引起 肠 麻 痹 , 重 心 缺 严
律 失 常 , 吸 麻 痹 等 , 易诱 发 洋 地 黄 中毒 , 成 严 重后 果 。 对 呼 并 造 故
股 的 专 科 体 检 : 高 、 重 、 础 心 律 及 心 率 、 出入 液 量 、 身 体 基 计 了解 心 血 管 内科 常 见 的 辅 助 检 查 :大 常 规 、 肾功 能 、 解 3 肝 电
血压、 吸、 脏 、 肿程度及缺氧程 度的判断等 。 呼 肝 水 质 、 气 分 析 、 脂全 套 、 腹 血 糖 、 液 流 变 学 、 电 图 、 功 能 、 血 血 空 血 心 肺
长 期 使 用 利 尿 剂 治 疗 的 患 者 应 鼓 励 其 多摄 食 含 钾 量 较 高 的 食物
和水果 。
的 平 衡 , 而 诱 发 心 血 管 疾 病 。 季 户外 运动 要 量 力而 行 , 可 太 从 春 不 剧烈 , 则容易造成心肌梗 死。 否 2 加 强 医 院护 士 职 责
病 人 制作 一 些 出入 量 登记 表 。 4 讨 论 随 着 人们 生 活 水 平 的 不断 提 高 , 危 害人 们 健 康 的心 、 血管 对 脑 疾 病 来 说 , 发 生 、 盛 与饮 食 习 惯有 关 。 合 理 的 膳 食 调 配 以 及 其 兴 不 继 发 性 载 脂 蛋 白异 常 是 引起 动 脉 粥样 硬 化 病 变 的 重 大 因素 。 某些 学者 给家免喂饲胆 固醇 , 立实验性动脉 粥样硬化动物模 型。 树 实
胸片、 脏彩 超、 态心电 图、 态血压 、 动平板 、 脉造 影等 。 心 动 动 活 冠 3 加 强观 察 3 1 病 情 观 察 . 定 好 周期 , 认真 观 察 心 率 、 律 变 化 。 心 一般 每 1 时 记 录 1 。 小 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当中冠心病的临床发病诱因,并就其预防措施及内科护理体会做出相应的总结。
方法:对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 重点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日常饮食、心理调护、规律运动、合理服用药物等相关方面健康教育。
结果: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内科护理,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疾病的临床复发频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
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健康的教育,及时的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复发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死亡率以及更好的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冠心病;内科护理;诱发因素;预防对策在临床当中,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有一个清晰的解释,目前较多的认为和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在临床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当中,主要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吸烟;其次则是糖尿病,肥胖以及神经精神方面的因素;再者为一些无法改变的因素,比如家族遗传史、性别(男性)、年龄等[1、2]。
本文对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其予以了有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7月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住院患者,男79例,女58例,年龄41~82岁,平均67岁。
其中125例患者有心绞痛病史,43例患者有心肌梗塞病史。
1.2方法
对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 重点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日常饮食、心理调护、规律运动、合理服用药物等相关方面健康教育。
1.3诱因分析
1.3.1运动量的突增及情绪的变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是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了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3.2气候的多变:问卷结果显示,天气的较大变化往往对许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以及血液循环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1.3.3本组患者中75例(54.7%)体重超标,61例(44.5%)糖尿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1.4预防措施[3、4]
1.4.1疾病基础知识教育:认真向患者讲解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预防疾病的主动性;
1.4.2合理调整日常饮食: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低盐饮食,
适当补充vitc、b、e;
1.4.3积极心理调护:帮助患者树立平和乐观的心态,及时有效的调节心理平衡;
1.4.4的良好运行;
1.4.5合理服用药物:积极遵医嘱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相关疾病的药物,有效的控制临床各项相关性指标。
2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内科护理,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疾病的临床复发频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患者的愈后康复有了较好的改善,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形成了较为和谐的医患氛围。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最大疾病之一。
依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习惯和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平素喜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等食物的人群,其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通常比较高。
运动量的突增及气候的多变在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因而加强临床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及管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也已经逐渐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普遍重视。
提高心血管科临床护士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已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5]。
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疾病当中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的诱因,并就其预防措施及内科护理体会做出相应的总结得出,对冠心病患者实
施正确健康的教育,及时的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复发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死亡率以及更好的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慧霞,马淑芳. 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体会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5):236-237.
[2] 郑军,洪波,张世范,徐迪辉,杨俊峰,孟辉,高明,林勤燕,唐娜. 硝酸甘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j],内蒙古中医药,2010,(1):70-72.[3] 刘延凤.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09,8(25):168-169.
[4] 张戎,许蓉,谢良才,郑应凤,林仙惠. 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7(19):15-17.
[5] 周声国.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4):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