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_学综述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护理综述范文3000字

护理综述范文3000字

护理综述范文3000字护理综述。

引言。

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护理综述是对护理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论观点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的综合归纳和总结,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护理综述的定义、特点、意义以及写作方法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护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护理综述的定义。

护理综述是对某一护理问题或主题进行系统性整理、分析和总结的文献综合性文章。

它不仅包括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观点,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护理综述的写作应该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以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护理综述的特点。

1.系统性,护理综述应该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系统地检索和整理,确保所涉及的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2.综合性,护理综述不仅仅是对文献的梳理和总结,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观点,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3.客观性,护理综述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避免主观性的干扰。

4.前瞻性,护理综述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和展望。

三、护理综述的意义。

1.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综述有利于对某一护理问题或主题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总结,有利于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2.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护理综述能够帮助护理工作者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3.为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护理综述能够为护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四、护理综述的写作方法。

1.选择合适的主题,护理综述的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2.系统性地检索文献,在进行护理综述的写作之前,应该系统性地检索相关的文献,确保所涉及的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护理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也直接体现了高职高专护理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护理综述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一:支气管哮喘护理医学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哮喘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08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中哮喘的诊断标准;②经相关检查确诊;③未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④无精神病史。

排除标准:①肿瘤及其他心、肺等全身器质性疾病;②合并过敏性鼻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其他疾病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本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8~82岁,平均(45.515.3)岁。

病程4个月~20年,平均(9.54.2)年。

病情严重程度:中度64例,重度16例。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采用吸氧、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服用茶碱类药物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如下:①入院当天:进行入院评估,介绍科室医护人员和规章制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教哮喘的发病、机制、诱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等医学知识,适当进行用药指导。

②入院2d:根据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评价第1天的治疗效果,协助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并介绍其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饮食、吸氧、体位指导。

③入院3~4d:结合患者的性格、文化背景、职业等继续哮喘知识宣教(诱因、发作先兆、治疗、保健以及康复等),告知患者只有长期遵医嘱治疗才能控制病情,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干粉吸入剂和气雾剂的吸入方法,多采用现场演示方法。

④入院5~6d:继续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调整饮食结构,同时发放哮喘防治手册,介绍出院后自我监测病情的方法。

1.3评价指标①健康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及诱因、疾病的预防知识、生活方式、疾病监测、自我护理知识、药物知识、预防复发七个方面。

护理综述性论文总结范文

护理综述性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了慢性病患者护理干预策略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护理干预的关键点和有效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慢性病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护理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病患者的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慢性病患者护理干预策略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二、慢性病患者护理干预策略研究现状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慢性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核心策略之一。

研究表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护理人员在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时,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运动方案,并监督执行。

2. 心理干预慢性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旨在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运用倾听、沟通、心理疏导等技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药物治疗护理药物治疗是慢性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护理人员在药物治疗护理中,需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同时,应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慢性病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提高患者的居家生活质量。

三、护理干预的关键点和有效措施1. 关键点(1)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2)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3)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2. 有效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2)建立健全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档案,便于跟踪病情变化;(3)开展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护理方案;(4)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护理效率。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怎么写大全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怎么写大全

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十分重要。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护理综述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篇一:《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护理》1临床资料患儿11例,平均年龄2-4岁,1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依次为:淋巴结肿大76%,19/25,肝脾肿大72%,18/25,皮疹60%,15/25,骨质浸润52%,13/25,贫血52%,13/25,发热52%,13/25,肺部浸润44%,11/25。

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像、肺部线缺乏特异性表现;骨骼X线病变以溶骨性骨质破坏多见;头颅CT/MRI为诊断颅底骨质破坏和蝶鞍病变的重要方法。

患儿确诊为朗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治疗本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治疗该病症必须增强免疫力,可以注射"免疫抑制剂"治疗。

2护理护理计划及早制定。

患儿所患一种罕见的疾病,尽快确诊,积极配合医生迅速和有效地使所有援助检查,皮肤科,儿科和其他科室会诊。

对这种严重的疾病评估,获取相关信息,并与医生的治疗方案,孩子们组织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认真落实和不断改进的条件,并根据合理的谨慎措施转变。

21发烧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天6次测量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每天一次衡量,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和液体的温度后,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以防止滴湿疹的发生。

22心理护理儿童有康复的强烈愿望,通过耐心说服,消除恐惧的治疗,治疗可以有意识地给予精神上安慰。

为家长密切合作进行治疗。

23高蛋白饮食和营养,高维生素,好食物和合理的原则,以改善机体健康。

增加人体的耐受化疗,提高免疫力。

特殊治疗时,如呕吐,严重且难以考虑饮食或静脉高营养消耗的元素,以确保病人有足够的热量,改善营养状况。

24病人的病情在手术前仔细观察,观察腹部疼痛,位置,范围,腹胀情况排气排便情况的性质,使快速,皮肤准备,术前皮肤测试等,禁用止痛药,以防掩盖病情。

25患者手术后回到病房,以枕平卧46小时,头侧面,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护理学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综述护理学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其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学;慢性病;患者管理;综述一、引言慢性病是指病程长、病情复杂、预后较差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护理学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护理学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二、护理学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1. 评估与诊断护理人员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心理状况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协助医生进行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治疗与护理(1)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2)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病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康复护理:针对慢性病患者,护理人员需协助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家庭护理与社区护理(1)家庭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包括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确保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有效护理。

(2)社区护理:护理人员需与社区合作,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康复指导、心理支持等,提高患者的社区归属感。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足: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慢性病护理知识,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对策:加强护理人员慢性病护理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2. 护理资源不足: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多,护理资源相对紧张。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篇一:护理学课程整合浅探摘要:本文从护理学课程整合的涵义、整合模式、评价方法、整合效果进行综述,指出课程整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期望对护理学课程整合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护理教育;课程整合;含义;整合模式;评价方法;整合效果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健康的重视,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社会对护理工作各方各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医学知识的更新,使得护理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日益丰富。

护理教育中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使得关于护理教育课程整合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意义1.内涵。

课程整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

其中包括经验的整合、知识的整合、社会的整合和课程的整合四个层面。

狭义的课程整合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

国内多同意课程整合的狭义定义。

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为:“课程整合是指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低、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以发挥其综合优势。

”2.意义。

课程整合的目的在于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整合是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从知识和技能方面对人才进行培养,同时采用模块化、项目式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优化组合,避免相同专业知识的课程内容交叉重叠,集中体现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整合的模式分类护理学课程整合模式如下:1.网状模式。

此种模式是最典型的、最简易的课程整合模式,是最具现实意义和教学意义的模式。

一般情况下,选择此种课程模式的教师们会组成教学小组。

赵昕从工作过程出发,基于行动体系重构课程;林杰等提出以实训教学为突破点,构建职业导向的护理专业三维实训课程体系;程梅等自2009年开始实施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从而替代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医院护理综述护理论文范文

医院护理综述护理论文范文

医院护理综述护理论文范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综述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院护理综述护理论文范文一:基层医院护理岗位管理研究摘要: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及归属感,防止护理人员流失,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方法科学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分层管理,通过宣传发动、积极申报、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将护士按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结果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按岗考核、同工同酬,全方位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了护理队伍,有利于人才梯队培养。

结论实行岗位管理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及归属感,是打造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推进了优质护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护士;岗位管理;竞聘上岗;绩效考核我院始建于1952年,是鄂州市唯一一所集预防保健与医疗为一体的三级优秀妇幼保健机构。

为落实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和《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医院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完善护理人员调配制度,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院于2014年6月开始推行护士岗位管理,现将实践与体会报告如下。

1护士岗位管理方法1.1成立领导小组,做好岗位设置与分析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护理和人事的副院长为副组长,护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护理岗位管理领导小组。

将我院护理岗位设置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岗位。

领导小组在全面调研我院目前实际护理工作量(包括护理级别、危重患者人数、死亡患者人数等)、实际床位数、床位使用率与周转率、出院人次、门诊诊疗人次等医疗指标的基础上,还收集、统计并分析我院各护理单元近3年相关指标数据,并结合科室效益、风险程度、护理人员缺勤等因素将我院临床护理单元分为普通临床护理岗位和特殊临床护理岗位。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大全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大全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大全护理综述论文范文。

标题,护理综述,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综述将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病情监测、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护理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管理;并发症。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的管理和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本综述将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病情监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病情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血糖的监测,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其次是血压和血脂的监测,糖尿病患者容易伴发高血压和高血脂,因此需要定期检测这些指标,及时干预。

另外,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二、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需要遵循合理的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此外,饮食的时间和量也需要有规律,避免餐后血糖的剧烈波动。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药物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药物的种类、用法和不良反应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相关的问题。

四、并发症预防。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时发现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定期进行眼、肾、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护理的慢性疾病,而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综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学校: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 【摘要】深静脉置管以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是一条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等优点,在输液、输血、血液透析、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控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护理也有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临床应用、并发症及护理临床应用1.用于重症抢救或大手术患者此类患者,治疗时间长、输液量大、使用药物种类多,3-5天血管即变硬成条索状,点滴不畅。

深静脉血流量大、药液很快被稀释,避免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而至的静脉炎,且液体滴入顺畅。

金永红等报[1]告用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股静脉压力,对于判断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和血容量不足提供可靠依据;马龙等[2]采用深静脉置管直接注入大量液体进入血循环,满足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养的治疗需求。

2.作为血液透析的通路林晓燕[3]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置管管腔的无菌和皮肤隧道开口的清洁干燥,可使其保留时间延长,加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血流量大、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等优点,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过度肥胖等难以耐受内瘘或内瘘失败者有很大的优势;黄新武用[4]深静脉留置套管针取代近年采用Quinton-mahurlar双腔导管,留置深静脉进行血液透析,血流量充分,取材方便,无血流动力学紊乱,不易发生堵管、血肿及感染,且拔管易止血,可反复使用,是紧急血液透析时较好的选择。

3.用于癌症化疗肿瘤患者由于反复化疗、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反复穿刺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炎。

段小芳等[5]对25例肿瘤患者行PICC穿刺置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邱萍等[6]采用经锁骨下路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1.8%,低于以往报道23.6%.4.用于各种引流留置导管质地柔软、组织兼容性好、刺激性小、操作简单、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亦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并可多次腔内直接给药[7]。

王翔等[8]以类似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留置钢丝,循导丝置入16G深静脉留置导管约15cm,退出导丝。

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导管纤细、柔软,刺激性小,即使碰到心肌,也不会损伤心肌,不会引起心律失常,并能及时排除心包积液。

黄新武[9]采用深静脉留置管做胸腔闭式引流。

方法简便,血管损伤小,导管弹性好,患者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不引起起疼痛,不影响引流。

解志贤等[10]报道,应用静脉留置针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放水,治疗效果较满意。

5.用于静脉高价营养深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穿刺比较,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等优点,可适用于无法从胃肠道吸取食物者或大量液体丢失需要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高热量、高营养以及电解质者。

6.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脏临时起搏梁金华[11]报道深静脉留置导管可沿导管插入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直接测定各个部位的压力、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计算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协助诊治,还可用于各种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在心脏停搏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沿套管插入临时起搏器进行临时起搏,挽救生命。

并发症及护理1.穿刺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a.心律失常是深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引导钢丝进入血管过深、钢丝远端刺激心房、三尖瓣环、心室所致。

蒋逸风等[12]报道在行锁骨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引钢丝进入10cm即成功置管,一般不会出现心律失常。

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回抽钢丝后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

张兰菊[13]认为是置管后导管刺激窦房结诱发心律改变,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置管因路径较头颈脉短,在测量置管长度时,应考虑不同穿刺血管的因素。

b.误穿动脉误穿动脉是锁骨下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

由以下原因引起:技术不够熟练经验不足,进针角度过大或过深;患者肥胖;穿刺部位手术史或疤痕;同一部位再次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均有可能增加误穿动脉的风险。

张海燕[14]采用上位穿刺法以胸所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所成夹角之角平分线距角顶点1.0~1.5cm处,针与额平面为10°~15°角,进针方向指向同侧胸锁关节,进针深度2~4cm,置管成功率高,易固定。

另外,中心静脉解剖位置异常也是造成误穿动脉的原因之一。

梁莉等[15]的经验是,如考虑可能存在血管畸形,应该在B超引导下置管,了解中心静脉是否变异,5%-10%的患者可能出现颈内静脉位置和结构的异常,反复盲目穿刺容易损伤静脉及邻近的颈内动脉和股动脉。

c.气胸进针角度过大或过深,则易刺入胸膜和肺组织,导致气胸。

少量气胸(肺压缩少于20%)可在几天内自行吸收,不必处理,量多时应行胸腔闭式引流[16]。

曾成[17]认为发生气胸后,患者采取半卧位、吸氧,并稳定患者情绪,床边射片,如气胸量少,可自行吸收。

2.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a.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如无不明感染灶而发生的高热、寒战或导管置入部位红肿、触痛,应考虑由导管引起的感染。

王俊英等[18]认为感染的途径是细菌通过导管外、导管内、经管输入的液体及血液进行传播;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是预防,操作前严格培训,严格消毒,备皮时为防止剃须刀划伤皮肤,采用剪刀剪除毛发。

林风辉等[19]报道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高龄、营养不良、危重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疾病等内在因素及医生操作水平、操作环境、入住危重病房时间长、置管时间、置管后护理等外在因素;并表明,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低于颈内静脉及股静脉。

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应做到如下几点: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经皮肤隧道侵入;尽量选择经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股静脉置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细菌侵入;导管定期用肝素液冲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缩短重症病房的住院时间;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使用透气的辅料覆盖,保持局部干燥。

潘斐彩[20]报道减少经中心静脉导管的输入旁路操作,定期更换装置,尽量不使用三通管可有效预防感染。

b.导管不畅或阻塞导管长期使用后常出现导管阻塞或滴注不畅等问题,堵塞的原因有:静脉高营养物质或粉状及颗粒状药物的输入,渐堵塞导管;非正压封管,血液返流形成栓子;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易形成血栓堵塞导管。

于楠等[21]报道预防导管阻塞,点滴速度应≥80滴/min,液体点滴不畅,滴速<50滴/min多为药物沉积,先回抽血液,血液回抽畅通后以生理盐水5-10ml推注,再连接液体。

当发生堵塞,先以肝素盐水液(封管液31U/ml)试通,如果不能融通,说明已形成血块,则用肝素原液试通,仍不能融通,说明形成纤维素血栓,此时改用链激酶或尿激酶5000U/ml,边推边拉缓慢轻柔注入1ml,保留15min后,回抽药物和凝块,重复灌注至导管通畅。

杨海燕[22]认为一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导管堵塞,导管抢救性的处理应优于导管的更换。

将导管血栓的处理分为一线和二线方案:前者依次为压力性冲管、血栓溶解酶灌注溶解和机械性取栓;后者包括导管更换和纤维素鞘剥除术。

其中压力性冲管以10ml的注射器较佳,10ml的注射器在冲管压力和容量间能取得较好的平衡,1ml和5ml的注射器冲管时压力较大有导致导管破裂的危险。

血栓溶解酶中,以尿激酶和组织源性纤溶酶应用较多,效果也较为确切。

参考文献[1] 金永红,伍彩霞,吕丽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9,15(1);90[2]马龙,卡力比努尔·力提甫.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33[3]林晓燕.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5)6;1 283[4]黄新武.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运用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74[5]段小芳,张锋.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25例[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74[6]邱萍.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4);1 199[7]梁金华.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体会[J].临床研究,2008,(7)1;35[8]王翔,冯国定,常西高等.以深静脉留置导管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11例[J].浙江医学,2003,25(4);49-50[9]黄新武.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运用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74[10]解志贤,刘丽霞.静脉留置针临床新用途[J].华北国防医药,2005,8(4);41[11]梁金华.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体会[J].临床研究,2008,(7)1;34[12]蒋逸风,陆传新,沈彬等.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09,30(2);110[13]张兰菊.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4);3 321[14]张海燕.深静脉穿刺置管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09,16(16);101[15]梁莉,黄云剑,梁艳等.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途径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07,5(4);50 [16]顾自芳.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4);50[17]曾成.中心静脉置管方法及护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学,2007,6(14);39[18]王俊英,张宝莲.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153[19]林风辉,吴红,石松菁等.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分析及预防[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42(6);561[20]潘斐彩.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与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1);4 711[21]于楠,倪燕.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8,6;82[22]杨海燕.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上海护理,2007,7(3);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