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间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

间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
sa iiy o l s l a g a e s h l i t r t b lt f c o e y g p r d d a p a tm x u e
LI n g,GUO i Pi Ru ,LIHu—h n i a s
( le eo vlEn ie rn Co lg fCii gn eig,I z o i. o c .,La z u 7 0 50 mn h u Unv fTe h n ho 3 0 ,Chn ) ia
hg —e e au esa i t sa ay e y me n fc mbn d M a s alt s n u tn e t Te trs ls ih tmp r t r t bl ywa n lz d b a so o ie r h l e ta d r tig t s. i - s e u t
Ab ta t sr c :Ta ig c sl g pg a e s h l mit r siv siain o jc,t eif e c fdf rn kn l ey a -rd da p at xu ea n et t bet h nl n eo i ee t o g o u f
gn o ei g rg t x u e ig r l a g e aemit r .Th p i la p atd s g r h l ts r ih rb . ~ O 3 0 n eo t ma s h l o a ei Ma s al e tweeh g e y 0 1 n . %
间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影 响 因素 的 试验 分析
李 萍,郭 瑞 , 李辉 山
( 兰州理 工大学 土木 工程学 院,甘肃 兰州 70 5 ) 30 0
摘要 :以间断密级配沥青混合 料为研 究对象 , 用马歇 尔和车辙试验相结合 的方法, 采 分析不 同级配、 沥青用量、 碾压

2 沥青路面的稳定性与耐久性资料

2 沥青路面的稳定性与耐久性资料
--以材料的抗剪强度参数,粘结力和内摩阻力来定 义其稳定性
特点: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方法,可以较为详尽地分析 沥青混合料组成与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它的受 力状态与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中受力状态比较接近,结果与 使用情况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试验仪器和操作方法较为 复杂。
(4)蠕变试验方法
--以作用应力和累积变形量的比值(蠕变模量)来 定义其稳定性
吸收较多的沥青,使集料间起粘结作用的沥青减少,降低 混合料的低温变形能力。
(3)空隙率 越小越好。
2)环境因素 (1)气温。越低越易开裂。 (2)降温速度。 (3)路面老化程度。
3)路面结构尺寸
特点:可以判别混合料的稳定性指导材料的组成设计; 可以预估车辙量,为路面设计提供依据。
(5)轮辙试验
--模拟车轮荷载在路面上行驶而形成车辙的构成试 验方法。包括小型室内轮辙试验,大型环道或直道试验。 以动稳定度表示抗变形能力。
特点:试验原理直观,结果与实际的车辙之间有良好 的相关性。
二.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
沥青路面的稳定性及耐久性
一.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指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 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车辙--路面结构及土基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补充 压实,以及结构层中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1.主要病害 车辙、推移、拥包、泛油等病害
车辙 泛油
推移 拥包
2.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集料级配 连续级配中粗级配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细级配
因素变化 表面粗糙度增大
接近正方体 颗粒的最大粒径增大、或 mm以上碎石含量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车辙深度 减小 减小 减小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变异性研究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变异性研究

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变异性研究摘要:目前,我国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车辙试验,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需达到2800次/mm,且同一试验变异系数不大于20%。

众多学者对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研究。

王淑颖认为沥青种类、抗车辙剂和级配会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张争奇等人探讨了抗车辙剂掺加量及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剂性能的影响规律;马峰等人认为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粒径和制备方法会影响其高温性能。

在施工、检测、科研试验中,同一样品、同样生产工艺的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成型的车辙试件,得到的动稳定度依然会出现变异性偏大的情况。

由于沥青混合料是复杂的混合物,往往由3到5种不同尺寸规格的集料配合应用,其中材料自身及取样代表性不足造成的变异性,极易造成矿料配比变异性过大,进而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稳定。

因此,本文主要考察集料的取样方法对其矿料配比和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变异系数的影响,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关键词:抗车辙剂;动稳定度;沥青混合料;变异系数引言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重载车辆逐渐增多,伴随着环境、气候的不断变化,使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越发普遍,很多新建沥青路面仅使用2~3a便发生了早期病害现象。

为改善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道路科技工作者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在沥青混合料中尝试添加不同的改性材料。

如谢轶琼等针对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抗车辙剂,以提升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水稳定性,但发现其对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改善作用较小;韦佑坡等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不同种类的纤维材料,发现这些材料能够大幅提升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和水稳定性,但对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提升不足。

1抗车辙剂1.1作用机理抗车辙剂对于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1、集料增粘作用在混合过程中,首先将抗车辙剂与集料混合。

由于混合时间短,它在集料的表面上部分熔融,提高了集料的粘结性,相当于对集料进行了预改性。

粉胶比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1)

粉胶比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1)

粉胶比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引言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具有流变特性的材料,由沥青与填料矿粉所组成的沥青胶浆的性质随粉胶比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为了获得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应确定沥青胶浆合适的粉胶比。

1.原材料基础沥青:克拉玛依AH-90沥青,其性质见表1。

矿粉:石灰岩矿粉,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选取粉胶比为0.6,0.8,1.0,1.2,1.4,1.6。

表1 基础沥青性质采用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试验方法为T0625—2000。

试验结果见表3。

表3粘度值表表观粘度与粉胶比之间的关系见图1图1表观粘度与粉胶比关系图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粉胶比增大,抗剪强度增大。

当粉胶比小于1.2时,变化并不剧烈,当粉胶比大于1.2时,抗剪强度急剧增大,说明过大的矿粉掺量严重影响了沥青的粘度。

因此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和施工,所以从沥青的粘度方面考虑,粉胶比不宜大于1.2。

3.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动态剪切流变试验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 DSR),在规定的试验角速度(10 r ad/ s)下,测定沥青材料的复数模量*G和相位角δ并计算车辙因子(*G/sinδ),用该指标来表征沥青结合料的粘性和弹性性状,车辙因子越大,沥青结合料的高温性能越好。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采用美国BOH LIN公司生产的C-VOR150型动态剪切流变仪,试验结果见表4。

*在不同温度下抗车辙因子与粉胶比之间的关系见图2图2粉胶比变化对车辙因子影响曲线从试验结果可知:在3种不同的温度下,抗车辙因子曲线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

在粉胶比0.6到1.2的范围内,随粉胶比的增加,*G/sin 显著增大,说明加入适当比例的矿粉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原苏联的研究结果认为,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后,沥青在矿料表面产生化学组分的重新排列,在矿料表面形成一层扩散结构膜,从而形成一定量的结构沥青,使其具有较高的粘结力和稳定性。

粉胶比的增加提高了结构沥青的比例,使沥青的粘度和强度有所增加,提高了沥青胶浆的高温稳定性。

AC-20热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分析探究

AC-20热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分析探究

AC-20热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分析探究摘要: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沥青混合料具有工期短、行车跳动小、连续性好、平整度高以及养护维修较为便捷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中沥青路面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沥青路面不断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增加、交通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车辙等病害,不但会使道路使用性能受到影响,还对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

通过对我国的规范进行分析可知,动稳定度指标是判断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的主要指标。

本文以AC-20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试验为基础,首先对车辙病害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再对动稳定度试验目的以及方案进行分析,并对沥青混合料原材料进行试验,最后,以此为基础,对其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试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试验分析;动稳定度;热拌沥青混合料前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公路工程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沥青混合料施工水平、设计情况以及材质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沥青路面出现车辙、坑槽、松散、泛油等病害,本文通过动稳定度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控制,旨在使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进一步提高。

1车辙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沥青混合料为粘弹性材料,应其对温度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各个地区夏季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外界气温的增加,导致沥青路面温度随之增加,在此过程中,沥青路面结构中的热量也不断积累,部分路面的内部温度甚至会比表面温度高,进而使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等病害,这不但会使沥青路面的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受到影响,还会对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1]。

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因素较多,常见的因素主要包括交通荷载、沥青级配合理性、路面结构稳定性、沥青的技术指标以及集料的性质等因素。

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配制过程中,若所使用的集料具有针片状含量相对较多、棱角性较差等特点,不但会导致集料之间的嵌挤力受到影响,也会使其粘附性受到影响;当沥青中含蜡量相对较大时,所配制的沥青混合料也会更容易变软,导致其高温稳定性受到影响;当地面层或路基承载能力较差时,会使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变差,在交通荷载长时间的作用下,沥青路面会出现剪切变形,使其使用性能受到影响;当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符合要求时,也会导致沥青路面质量受到影响。

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研究

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研究

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研究摘要:高温性能是沥青混合料最重要的路用性能之一。

该文主要采用表面层3种级配进行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常规车辙试验和APA车辙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并分析了3种方法的优劣。

沥青路面在重载作用下造成的车辙、推拥、波浪、拥包等病害使得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迅速下降,这些车辙和拥包主要产生在行车道上,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稍稍偏离行车方向时就会引起车辆左右晃动,带来乘客不舒适的感觉。

当车辙达到一定的深度,足以在轮迹带内积水,将导致沥青路面水损害,同时使得快速行驶其上的车辆容易产生水漂。

对于寒冷季节,积水结冰,路面的抗滑性能将大大降低,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减少和延缓车辙,研究具有优良高温稳定性的沥青混合料是当前道路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对表面层3种级配进行系列试验,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1 集料级配3种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级配:AC-13F、AC-13C及Sup-12.5。

其中AC-13F与AC-13C分别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细型(F型)与粗型(C型)沥青混合料,Sup—12.5为通过Superpave限制区下限的粗级配。

3种级配结构如表1所示。

2 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分析2.1马歇尔试验大量研究表明,马歇尔试验在评价路面高温稳定性方面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大多数国家认为用马歇尔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和流值指标与实际路面相关性不好。

大量的路况调查证明,马歇尔稳定度与路面的车辙量之间并没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仅有很高的马歇尔稳定度并不能保证沥青路面不产生车辙。

目前,马歇尔试验主要用于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同时用于施工质量检验,马歇尔稳定度也用于量测厂拌沥青混合料的一致性,所以仍然是一项重要的试验项目。

对3种级配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油石比下进行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各级配比较来看,马歇尔稳定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且相差不是很大,从中较难比较各级配高温性能的优劣,同时,马歇尔稳定度与流值之间的相关性不好,流值小的马歇尔稳定度不一定大。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 6 0  ̄ C 。 需要强调的是 : 碾 压温度一定要保证, 如果碾压 温度低, 就是碾 压 次数再多, 试件的亮 度也不能达到要求, 造成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 沥青 混 合料 高温 稳 定性 的 影 响 因素 沥青 混合 料是 由沥青 结合料 粘结矿 料组 成的 , 其 高温稳定 性的 形 成 机理 来源于矿 料之 间的嵌 挤力与粘聚力的原材 料、 矿料 级配 、 沥 青用 量 以及施 工质量成为影 响沥青混 合料高温稳定性 的主要 因素 。 1 、 材料 沥 青混合料 由沥青、 集料 以及矿粉混 合组成 , 这些材料 的物理 力学 直接 影响沥 青混合料 的高温稳定性 。 ( 1 ) 集料 。 集料包 括粗集料和 细集料。 不论是 粗集料 还是细 集料, 其表状况 和化学成分对沥 青混合料 的高温稳定性有很大 的影响 。 通常, 表面 破碎、 坚硬、 纹理粗糙 、 多棱角、 颗粒接 近立方体 的碱性集 料, 其相 应 的沥 青混 合料 的高温稳 定性 就 比较 好。 细集 料 中机 制砂 大大 增加 了 混合 料的流动性 , 使整体 混合料 表面粗糙 、 有 较好棱 角的集 料组成 的混 合具 有较 大的嵌 挤力和内摩阻力。 ’( 2 ) 沥 青。 沥 青本 身 的性 质对 沥 青 混 合料 高温 稳定 性 的影 响很 大。 通 常沥青 的6 0 X 2 粘度 越高、 软化点越 高, 相 应的沥 青混 合料 的高温 抗车 辙能 力就 越 强。 我们结合沈 阳绕城高速公路 改扩建工程L A c 一 2 5 型 沥 青混合 料与L A C - 2 0 型沥 青混 合料车 辙试 验 , 采 用辽河 油田AH - 7 0 沥 青S F I S B S 掺 量为5 %的改性 沥青 混合料 做车 辙试 验 , 试 验结 果为1 8 5 0 次/ a m、 r 3 3 4 0 次/ am。 r 试验 结果 表 明, 使用改性 沥 青与普 通沥 青 能大 大担 高沥 青混 合料 的 抗车 辙能 力。 我们 经大量 的试 验 发现 : 改 性沥 青 ( S B S 掺量 为5 %、 基质沥 青为辽河 油田AH一 7 0 ) 比普 通沥 青 ( 辽 河油 田 A H一 7 0 ) 的软化点提 高 了3 0 ℃左右 , 而6 0 " C 粘度是 普通沥 青的 3 0 倍。 因 此, 使用改性 剂掺 量适宜 的改性沥 青能够提 高沥 青与石 料 的粘附性 , 增 加沥 青与矿料之 间的粘 聚力, 从而提高稳 定 性 的检 测 方法

热拌沥青混合料高温强度影响因素浅析.

热拌沥青混合料高温强度影响因素浅析.

热拌沥青混合料高温强度影响因素浅析万建中1艾克拜尔1海自玲2祁伟3刘浩31 新疆交通科研院,乌鲁木齐830000 ;2 新疆公路设计院,乌鲁木齐830000;3 乌鲁木齐河滩快速路管理处,乌鲁木齐830000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强度因素前言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粘弹性材料,它是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和矿粉以及外加剂所组成。

夏季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破坏主要是指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时由于其抗剪强度不足或塑性变形过大而产生路面车辙、推移等现象。

目前沥青混合料高温强度和稳定性理论,主要是要求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τ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两个参数。

通过三轴试验方法应用莫尔——库仑包络线方程:τ=С+σtgφτ——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MPa);σ——正应力(MPa);С——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MPa);φ——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rad)。

通过公式,我们看出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决定了混合料的抗剪强度,而影响热拌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 沥青粘度的影响沥青混合料是一个具有多级空间网络结构的分散体系,从最细一级网络的结构来看,它是各种矿质集料分散在沥青中的分散系,因此它的抗剪强度与分散相的浓度和分散介质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c是随着沥青粘度的提高而增加的。

因为沥青的粘度间接反映出沥青内部的沥青胶团相互位移,是其分散介质抵抗剪切作用的抗力,所以沥青混合料受到剪切作用时,特别是受到短暂的瞬时荷载时,具有高粘度的沥青能赋予沥青混合料较大的粘滞阻力,因而具有较高抗剪强度。

2 沥青与矿料化学性质的影响在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矿料交互作用是物理化学过程。

沥青与矿料交互作用后,沥青在矿粉表面产生化学组分的重新排列,在矿粉表面形成一层一定厚度的扩散剂化膜。

在此膜厚度以内的沥青称为“结构沥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摘要]本文介绍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分析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车辙;动稳定度
一、概述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流变性材料,它的强度和变形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所以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夏季高温时,在重交通荷载的重复作用下,由于交通的渠化,在轮迹带逐渐形成变形下凹、两侧鼓起的所谓“车辙”,这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

众多研究表明,动稳定度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形成车辙的能力。

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检测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方法有很多,如:最常见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

由于三轴试验较为复杂,所以马歇尔稳定度被广泛采用,并且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方法。

辽宁高速公路有着的多年经验,我省采用车辙动稳定度试验(以正式列入《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1、原理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是试件在规定温度及荷载条件下,测定试验轮往返行走所形成的车辙变形速率,以每产生1mm变行的行走次数即用动稳定度表示。

2、试件成型
车辙试件采用轮碾法制成,尺寸为300mm*300mm*50-100mm。

(厚度根据需要确定)。

也可以从路面切割得到需要尺寸的试件。

碾压轮为与钢筒式压路机相似的圆弧形碾压轮,轮宽300mm,压实线荷载为300N/cm,碾压行程为试件宽度即300mm,经碾压后的试件的密度应为马歇尔试验标准击实密度的100±1%。

3、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
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已达到试验温度60℃±1℃的恒温室中,保温不少于5h,也不得超过12h。

之后,将试件连同试模移置于车辙试验机的试验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必须与试件碾压方向或行车方向一致。

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行走,时间1h,记录仪自动记录变形曲线及时间温度。

DS={(t2-t1)*N/(d2-d1)}*C1*C2
式中:DS--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次/mm)
d1—对应于时间t1(一般为45min)的变形量(mm);
d2—对应于时间t2(一般为60min)的变形量(mm);
C1--试验机类型修正系数,曲柄连杆驱动加载轮往返运行走方式为1.0;
C2--试件系数,试验室制备的宽300mm的试件为1.0;
N—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通常为42次/min。

4、车辙试验注意事项
(1)称料。

试验规程规定,一个车辙试件混合料用量按试件的体积乘以马歇尔标准确击实密度,再乘以系数1.03计算。

根据笔者的经验,系数不一定必须是1.03,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高速公路常用的I型沥青混凝土的密度一般采用毛体积密度或表观密度,而表观密度比毛体积密度大,所以同一种混合料如果按表观密度计算比按毛体积密度计算所需材料用量多。

所以在混合料成型时,如果采用表观密度或者试件表面高出试模,称料时应降低系数值,笔者建议选用1.025。

(2)碾压次数。

车辙试件正式压实前,应经试压,决定碾压次数。

一般先在一个方向上预压2个往返,再掉转方向,碾压12个往返左右可达到马歇尔密度的100±1%。

有的施工单位认为碾压次数越多,车辙试验结果越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其实,如果碾压次数过多,不但容易把集料碾碎,而且也不符合车辙试验的变形机理,实际的试验结果不一定好。

(3)拌和及碾压温度。

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为163℃,碾压温度为130-140℃;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80℃,碾压温度为150-160℃。

需要强调的是:碾压温度一定要保证,如果碾压温度低,就是碾压次数再多,试件的亮度也不能达到要求,造成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三、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结合料粘结矿料组成的,其高温稳定性的形成机理来源于矿料之间的嵌挤力与粘聚力的原材料、矿料级配、沥青用量以及施工质量成为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材料
沥青混合料由沥青、集料以及矿粉混合组成,这些材料的物理力学直接影响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1)集料。

集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

不论是粗集料还是细集料,其表状况和化学成分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表面破碎、坚硬、纹理粗糙、多棱角、颗粒接近立方体的碱性集料,其相应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就比较好。

细集料中机制砂大大增加了混合料的流动性,使整体混合料表面粗糙、有较好棱角的集料组成的混合具有较大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

(2)沥青。

沥青本身的性质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很大。

通常沥青的60℃粘度越高、软化点越高,相应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就越强。

我们结合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LAC-25型沥青混合料与LAC-20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采用辽河油田AH-70沥青和SBS掺量为5%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做车辙试验,试验结果为1850次/mm、3340次/mm。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改性沥青与普通沥青能大大担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我们经大量的试验发现:改性沥青(SBS掺量为5%、基质沥青为辽河油田AH-70)比普通沥青(辽河油田AH-70)的软化点提高了30℃左右,而60℃粘度是普通沥青的30倍。

因此,使用改性剂掺量适宜的改性沥青能够提高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增加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聚力,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2、矿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就是沥青混合料抵抗车辆反复压缩变形及侧向流动的能力,它首先取决于矿料骨架的嵌挤作用即矿料级配的空隙率值。

空隙率过大或过小动稳定度都会下降,空隙率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不好,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下降使动稳定度降底。

空隙率小,说明级配中粗集料少,细集料多,不能形成矿料骨架的嵌挤作用,从而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3、施工
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制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其次,应对施工中的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如:马歇尔试验各项指标、矿料级配、油石比、动稳定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控制好施工温度(包括拌和、摊铺及碾压温度)及压实度。

只有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使铺筑的沥青混合料获得最佳嵌挤作用和粘结作用,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四、结束语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因素很多,除了有材料、矿料级配、油石比及施工质量的影响外,与荷载、温度、时间(含车速)的关系也很大。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从主观上应采用表面粗糙、破碎面积大、坚硬并且与沥青粘附性好的集料;适当的提高沥青的稠度,或采用改性沥青在级配允许范围内增加骨料用量,控制空隙率,使集料形成空间骨架结构,以提高混合料的内摩阻力,严格控制沥青用量,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