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商务统计学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肿瘤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代码: 100214 )(修订)一、培养目旳具有坚定对旳旳政治方向, 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旳领导, 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旳基本原理, 树立对旳旳世界观、人生观, 遵纪遵法, 品行端正, 作风正派, 具有良好旳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门知识, 掌握现代试验措施及技能,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旳能力, 具有严谨旳科研作风、良好旳合作精神和较强旳交流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纯熟阅读本专业旳外文文献;通过培养训练可以撰写专业论文。
具有健康旳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1.肿瘤放射治疗学2.肿瘤外科治疗学3.肿瘤内科治疗学4.妇科肿瘤治疗学5.肿瘤病因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硕士旳基本学制为3年。
硕士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硕士硕士在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学位课程, 第二学期起跟随导师组及上级医师在培养单位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试验技能、临床实践、撰写学位论文等工作, 时间两年半。
五、学分规定及课程设置六、实践环节1.肿瘤学文献阅读硕士通过阅读大量旳中外文文献, 应写出不少于2篇旳书面综述汇报。
重要参照书目(1)《现代肿瘤学》, 汤钊猷主编,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新版(2)《肿瘤学》精装版, 张天泽主编, 上中下三册, 天津科技出版社, 新版(3)《临床肿瘤学》, Mar.D.N等主编, 二版, 科学出版社, 1月(4)《肿瘤放射治疗学》, 尹蔚伯, 谷铣之主编,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 新版(5)《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学》, 于金明等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版(6)《实用肿瘤内科学》精装版, 周际昌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3月(7)《内科肿瘤学》, 孙燕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3月(8)《肿瘤外科手术学》, 沈镇宙主编, 江苏科技出版社, 9月(9)《分子肿瘤学》, 詹启敏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新版(10)《临床CT诊断学》, 李果珍主编, 中日科技出版社(11)《医学影像诊断学》, 吴恩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供影像学专业用, 新版(12)《肿瘤病理组织诊断》, 周庚寅译,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3)《诊断病理学》, 刘彤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14)《断层解剖学》, 刘树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6)《中华肿瘤杂志》(17)《Cancer Research》(18)《Clinical Cancer Research》(19)《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20)《Cancer》(2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tion Oncology –Biology-Physics》(22)《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23)《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4)《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学术活动目旳: 为拓宽硕士旳学术视野, 增进硕士关注和理解学科前沿旳发展, 鼓励硕士参与本学科、专业旳国内外学术活动, 为硕士营造良好旳学术气氛, 增强对科研旳爱好, 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旳能力。
哈工大研究生培养计划()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院2010-08前言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拟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达成培养工作各个环节和权衡培养质量的重要依照。
跟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材培养都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使我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发展局势的需要,为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一步明确立位、保证质量, 2009 年我们组织各硕士学位受权点对我校硕士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订正,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09 年全校 15 个一级学科展开了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分别拟订了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方案,到 2010 年全校又增设了 5 个一级学科展开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拥有一级学科受权的学科,是依照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学位课平台 +方向模块”拟订的;对于当前没有一级学科授与权的单位,是将二级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后,在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拟订的。
新的培养方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基根源则,从培养创新性人材的需要出发,科学、系统地设计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工作和学术交流等培养环节。
在课程设置上既侧重基础性,又表现宽广性和适用性,保存了反应今世学科发展趋向和前沿性最新成就的专题课程,为拓宽研究生的视线,增强研究生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创建了条件,为了培养国际一流课程系统,在部分一级学科还特别增设了一批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合作共建的课程。
培养方案共设置课程 1489 门,此中学位课 565 门,选修及自选课 689 门,专题课 166 门,补修课 69 门。
新订正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凝集了我校各院(系)、各学科专家和研究生导师以及各方面有关人员的智慧和经验。
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行将更加有效地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
本方案从 2010 年秋天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开始推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2010年 8 月目录1010101 1 010108 2 020101 3 020105 4 0202 5 0202 7 020206 9 030109 10 030204 11 030301 12 0305 13 04030 14 050202 15 050202 16 050211 17 050211 18 050401 19 050404 20 050407 22 060107 23 070101 070102 070103 070104 07010524 0702 26 070301 070304 28 071010 071007 29 0801 30 0801 32 080104 080102 34 0802 36 0802 38 0803 40 0803 I 41 0803 II 42 0804 43 0804 45 0805 470805 49 0807 52 0807 560808 58 0808 60 0809 62 0809 64 430110 66 080904 68 0810 69 0810 71 0811 73 0811 75 0812 77 0812 79 0813 81 0813 84 560100() 87 0814 89 0814 91 0830 081403 081420 07100593 0830 08140395 081404 97 081404 98 081406 100 081406 102 081502 080103 104 0817 105 0817 108 070305 111 081703 112 082301 082302 082303 082304113 430123 115 082503 117 082503 118 0825 119 0825 121 0831 123 083201 124 1201 1251201 127 1202 129 1202 131 120401 133 120403 134 120405 135 080204 136 080204 137138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一、培养目标1、建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根源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附件4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专业名称统计学专业代码020208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制表填表日期:2008年10月10日修订日期:年月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3填表说明:1、基础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凡获得了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原则上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一级学科内研究领域跨度较大的学科可在一级学科下按学科群或按二级学科制订专业基础课;只有二级学科授权点的学科按二级学科制订专业基础课。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必修课2-3门。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完成,教学实践由学科规定完成学时,连同学术活动一同组织考核,填写《东北林业大学必修环节记录本》,成绩按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
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课程学时原则上专业基础课不得高于48学时,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不得高于32学时。
原则上按照16学时/学分整数倍设置。
5、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一般应为本学科对应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该部分课程按需设置,由学院统筹安排学生选修,按照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不计入学生个人培养方案,不计学分。
6、课程编号原则:S+学科代码+序列号)(2位)例如:S0*******,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不填编号。
7、任课教师填写该门课程推荐主讲教师,如该门课程有多人可以主讲,请按照推荐先后顺序填写,如该门课程需多人共同主讲,请指定一名负责人,并在备注栏表明。
原则上主讲教师需为东北林业大学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职工担任,如东北林业大学具有副高职及上职称的教职工中无人可以承担此课程的可聘请校外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主讲教师,但需配有本校教职工担任的助教,并同其有较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
聘请校外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务必在备注栏标明。
4四、培养方式与方法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我国高校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培养实践与启示

我国高校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培养实践与启示作者:武明花朱海玲刘志峰来源:《高教学刊》2021年第36期摘要: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培养能够解决复杂经济社会问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分析等手段研究发现,我国高校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创新招生选拔机制、设置跨学科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搭建跨学科平台和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针对我国高校进一步提高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C96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6-0159-04Abstract: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training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high-level innovative talents who can solve complex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obtained good results in training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ir training modes has the following comm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y establish 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 innovate recruitment system, set up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system and tutor team, build interdisciplinary platform and establish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requirement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graduate training; training practic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世界科技创新版图重构,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现象日益明显,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日趋综合化、复杂化、多样化,培养跨学科复合型研究生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二级学科点名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专业代码:080201、080202、080203、0802042017 年6月修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解决相关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培养年限为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1.5年。
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为5年(在培养年限内有效)。
硕士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成绩优良,并在科研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可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2学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一:成型工艺及其装备制造技术方向二: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方向三:表面工程技术及装备2.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一:机电系统智能化集成技术方向二: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方向三:机器人技术及应用3.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一:机械系统可靠性方向二:非线性力学理论及其应用方向三:动力机械强度与振动方向四:绿色高效过程装备设计4.车辆工程方向一:机车车辆结构特性研究与安全性分析方向二:轨道车辆电气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方向三:轨道车辆运行环境分析与监测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规定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必修环节三大类。
学位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两类,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辅修课两类。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31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大于等于18学分。
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和辅修课应不少于10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授予学位类别: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二级学科(专业领域)代码名称:1253会计硕士制订单位:商学院培养方案版本号:2016版一、学科概况会计学学科点从1990年起招收本、专科生,1992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设《会计学》专业,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开始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下招财务与会计学方向博士研究生。
2005年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立了“会计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2010年获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8人。
建有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等实验平台。
近五年来本学科点获国家自科基金6项、国家自科青年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5项资助。
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0多篇,CSSCI或ISTP检索 110篇,EI检索28篇,CSCD检索5篇;7项相关科研与论文获省部级奖励。
本学科立足会计学学科前沿,服务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在教学、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中,已形成循环经济与会计、反倾销会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等多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特色研究成果。
在学术队伍建设和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实践应用研究上,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并在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二、研究方向三、培养目标本学科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培养具有较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位获得者毕业后,能够胜任会计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证券与投资公司、金融与保险公司、会计事务所等有关单位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方向的主管工作。
基本要求为: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商务统计学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商务统计学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2Z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和技术对商务领域的复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熟悉现代统计的研究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科学研究的专业性统计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适应国际化需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理论创新能力,能从事工商管理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某个研究方向上做出有理论或实际意义的研究。
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复杂数据分析、决策咨询、质量控制、数据挖掘、风险评估与预测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向1、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2、大数据处理与优化三、学制和时间安排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但提前毕业时间不能超过半年。
硕士研究生一般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等,用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四、培养方式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使硕士生深刻、全面地掌握理论与专门知识,又要使硕士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学科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在新生入学后,根据研究方向和双向选择原则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
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暨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外招博士)一、学科方向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中文名称二级学科英文名称方向一:060201 专门史History of Particular Subjects方向二:060202 中国古代史Ancient Chinese History方向三:060203 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方向四:060204 中国近现代史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方向五:060205 历史文献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二、课程设置三、必读和选读书目(一)专门史必读书目1.张星烺编,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 2003。
2.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商务印书馆,1995。
3.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005。
5.丹尼等编:《中亚文明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6.徐斌:《华侨华人研究中文书目》,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专门史选读书目:1.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Christopher I. 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3、Geoff Wade.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V ol.1-6, London: Routledge, 2009.4、G. F. Hudson. Europe and China: A Survey of Their Relation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800.London: E. Arnold, 1931.5、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s. III-VI, UNESCO, 1996,20006、D. Sinor,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二)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1、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商务统计学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Z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和技术对商务领域的复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熟悉现代统计的研究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科学研究的专业性统计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适应国际化需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理论创新能力,能从事工商管理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某个研究方向上做出有理论或实际意义的研究。
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复杂数据分析、决策咨询、质量控制、数据挖掘、风险评估与预测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
2、大数据处理与优化
三、学制和时间安排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优秀者经批准可提前毕业,但提前毕业时间不能超过半年。
硕士研究生一般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等,用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四、培养方式
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使硕士生深刻、全面地掌握理论与专门知识,又要使硕士研究生掌握科
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和学科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在新生入学后,根据研究方向和双向选择原则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
导师主要负责所带硕士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
3、硕士生的授课方式要因材施教,提倡研讨式教学,除课堂讲授形式外,辅以讨论、文献阅读和读书报告等教学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教师及时吸收国内外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三类。
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应完成总计34学分的学习任务。
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
研究生可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计入非学位课学分,最多计2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要求至少补修2门本学科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设置详细情况见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六、课程考核方式
硕士生课程的考核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但一般需有一定量的笔试。
(一)课程考核:所有的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等十级制记分。
(二)考核方式:学位课以笔试为主,其他课程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笔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与论文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具体形式应按教学大纲进行。
七、中期考核
各硕士点学院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应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情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
研究生课程学习考核主要考核硕士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作为研究生能否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的依据。
同时考核硕士生对学位课程学习完成的质量,以学位课程的平均绩点作为考核依据,作为授予学位的依据之一。
硕士生须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若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硕士生,应按学籍管理规定作学籍处理。
八、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
(一)学术报告
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环节,每个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本一级学科范围内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及本学科领域重要的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或作学术报告的次数不能少于20次。
学术报告计2学分,由导师负责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分为以下四种形式,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其中一项活动。
社会实践计2学分。
1.教学实践(含教学助教):上辅导课及习题课;答疑及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或生产实习;编写教材及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等。
2.工程实践(含科研助教):参加课题研究;进行工程设计或工程试验;协助企业、科研单位及本学科解决生产、管理及科研中的技术问题等。
3.管理实践(含管理助教):参加学校各管理部门的部分行政及教学管理工作。
4.勤工助学:到用人单位兼职,担任管理、技术和劳务等工作。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60学时,可以集中安排,亦可分散进行。
每位硕士研究生在社会实践完成后,填写《社会实践评价表》,其中须写明任务和要求(包括内容、时间及安排),由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包括在实践中的态度、工作量、完成质量及工作能力等。
不通过者须重新进行,否则不授予学位。
九、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至少用一年左右时间从事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内容一般包括:中英文摘要、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概论、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参考文献等。
学位论文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
观点正确,论据充实,逻辑严密,文句通顺,格式规范。
4.学位论文要求阐明论文所关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并对一些主要学术观点进行综述和评述,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方法,政策建议,实践方案等方面提出1-2个新的见解。
5.学位论文选题必须属于工商管理相关研究领域,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题。
学位论文选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先进性,应反映出作者对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6.硕士研究生除完成学位论文外,在答辩前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按照管理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执行。
商务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培养方案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