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儿童文学教材编撰谈——以近年两本儿童文学教材为例
浅谈高等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材编撰的不足

随 着第 八 次基 础 教育 改革 的进行 . 小学 语 文 教 材 中儿童 文学 作 品 所 占比例 越来 越 高 . 以 2 0 “ 0 9年 人 民教育 出版 社 出版 的九年 义务 教育 五年 制小 学语
创作 的复 杂情 形 有关 . 童 文 学创 作 是 儿 童直 觉 的 儿 产 物 。 是在 去除 了儿童 文 学 一 切 花 叶 的鲜 活气 息 二
所得 到 的主 干和 枝 的东 西 也必 然 是 干 巴 巴 的 . 可 不
郑轶 彦
( 庆 教育 学 院 文 学 与 传 媒 系 。 庆 4 o 6 ) 重 重 0 0 7
摘 要 : 对 目前 普 遍使 用 的 三 种 高等 师 范院 校 儿 童 文 学 教 材 , 讨 了有 关 儿 童 文 学 的 定 义 与文 学 体 栽 的 分 类 问 针 探 题 . 图通 过 探 讨 引 起 社 会 对儿 童 文 学学 科 建 设 的 广 泛 关注 。 进 一 步 完善 儿 童 文 学 教 材 的编 撰 。 试 并 关键 词 : 童 文 学 教 材 : 等 师范 院 校 ; 童 文学 儿 高 儿
发 展变 化 的过 程 . 多姿 多彩 , 大 精深 , 它 博 每一 个 理 论 家受 到历史 的局 限 .都只能 站在 一个特 定 的点上 给 儿童 文学下 定义 .要让 一个 固定 的有局 限 的概 念
文 教科 书为例 , 儿童 文 学作 品 ( 文 学 的角 度 划分 ) 从
共 有 3 5篇 , 8 占总篇 目的 8 %以上 。 [因此 , 0 ”] 1 儿童 文 学 学科 建 设在 当前 显得 十 分迫 切 . 其 是 作 为培 养 尤 中小学 师 资的高 等 师范 院校更应 该 重视儿 童 文学课 程 的设 置 . 童文 学教 材 的编撰 儿 目前 普遍 使用 且受 到 师 生欢 迎 的三 种 高校 儿 童 文学 教 材 . 点 虽然 很 优 突出, 但也存 在 一些值 得商 榷 的问题 。 文试 图通过 本 探 讨 以 引起社 会 对 儿童 文 学 学科 建 设 的广 泛 关 注 . 进 一 步完善 儿 童文学 教材 的编 撰
当今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今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问题分析针对当今的儿童文学作品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借鉴中外研究现状及自身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研读,提出了我们对当今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问题的看法。
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多类型概念而少现实,没能很好的做到理想和现实的转化。
在文学市场化潮流的推动下,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出通俗化的发展趋势,侦探、冒险、悬疑、校园、幻想等类型化的文学作品深受儿童读者的欢迎。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类型化儿童文学创作繁荣的背后是商业利益集团介入的结果。
文学出版机构从儿童喜欢好奇、探索、冒险、幻想等心理出发,广泛组织大批儿童文学作家参与到类型化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形成了新世纪以来类型化儿童文学创作的持续繁荣。
由于类型化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是以迎合而非引导的方式满足儿童的各种心理需求的,因而并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2.城市、农村题材作品不平衡。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儿童文学大多反映城市尤其是大都会少年儿童的生活,对农村少年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的关注很少。
大多作品描写表现的都是城市少年儿童的生活,服务的对象都是城里的孩子,对广大农村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关注较少,直接面对农村孩子的作品还不够多,这就使得城市和农村孩子的沟通无形间被拉远。
3.对暴力的解读过于直接。
当今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不乏出现暴力的部分,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对暴力部分的解读,对暴力的解读过于直接,这样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暴力解读的过于直接,会使孩子对世界产生怀疑,让孩子认为世界是黑暗的,这都没有很好地达到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在吞食被金钱诱惑的青蛙以及另外两个人类的时候,就过于直接,过于暴力,没能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没能很好的表达出来。
《虹猫蓝兔七侠传》里面暴力武打的内容居多,武林的帮派打杀,有一集说蓝兔为了救虹猫而割破自己的动脉,血流了一池塘直接把那些血淋淋而且暴力的情节暴露在孩子们面前。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研究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研究摘要:儿童文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密切,然而目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现状却并不乐观,因此加强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就显得极其重要。
突出儿童文学课程的教育意识、构建儿童文学实践课程体系、注重儿童文学选修课程的设置、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儿童文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小学语文教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品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将影响到其语文教学能力和专业化发展。
与此相对应,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进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小学语文教育输送合格、优质的人才。
一、研究意义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教育、认知、审美、娱乐等多种作用。
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越来越多儿童文学作品进入到小学语文课本中,尤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篇幅更是大幅度提升,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现状(一)儿童文学师资力量薄弱国内设置儿童文学专业的高校很少,几乎都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名下,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而已。
高校中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师多是中文或教育专业的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不高,理论知识和阅读量也有欠缺。
另外,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师少,无法形成团队,不利于课程研究和教学探讨。
(二)对儿童文学课程重视不够目前高校师范类中文专业中普遍没有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虽有开设,但对其重视度不高。
民国国语课本与儿童文学研究——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例

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及 日常生活上需要的各种文体 ; 、 、 词 句 语调力求与儿童切近 , 同时又和标准语相吻合, 适于儿童诵 读或吟咏。 @ ” 可见 , 在叶圣陶看来, 这套课本所秉持的仍是 “ 五四” 时期所开创的“ 儿童本位论” 文学创作传统 。
四百来篇课文 , 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 , 大约有一半可 以说是 创作, 另外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 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 的, 是抄来的……在这里提出来 , 希望能引起有关同志的注 意。 ④ ” 可见, 叶圣陶明确而坚定地将 教科书的编撰视为儿
童 文学活 动 , 而且是 一件 比较大 的工作 。 同时 , 时隔 近半 个 世 纪的这 番话 也 可 算 是 对 当年 儿 童 文 学创 作 状 态 的一 种
绩而止步不前了呢?问题的关键有二 , 其一在于作家的真 实创作状态; 其二在于评论者的评判标准与视角。 作为一部顺应教科书儿童文学化趋势的教材 , 在编辑
要 旨中 , 圣陶明确 强调 了《 明 国语 课 本 》 叶 开 的文学 性 :本 “ 书 内容 以儿童 生 活为 中心 。取 材 从 儿 童周 围开 始 , 随着 儿
批 评 与 阐 释 ・ 当 代 文 坛 ・201 3 0.
民 国 国 语 课 本 与 儿 童 文 学 研 究
以 《开 明 国 语 课 本 》为 例
胡 丽娜
13 年 , 圣陶编 写 、 92 叶 丰子恺 书 写 并绘 插 图的 《 明 国 开 语课 本》 出版 。这套构 思新颖 、 图有机 结合 的教科 书一 经 文
“ 辩解” 和对时人质疑的回应吧 。不难想象要在一年之中 创编四百来篇作品是何等繁重而浩大的工程 , 编撰者的勤
奋 及其甘 为儿 童奉献 的殷切之 意溢 于言 表。 作为 一名 认定 “ 艺 家 对于 儿 童 文 艺 更不 可 不 努 力 ” 文
教材选文中的政治立场、教育理念与文学视点——以叶圣陶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为讨论中心

四
4 鸭 的喜剧 4 9 笑
小说 周树人 散文 冰心
1 一个乡 民的死 散文 周作人 2 1 卖汽水 的人 3
2 阿 菊 2 4 祖 母 的 心 0
散文 周作人
是分编独立 成 册 , 么是 和 文言 文 合编 在一 要 起 。编者来 自不 同的领 域 , 又具 有不 同的文
期有影 响 的是《 学 制初 中 国语 教 科 书 》 与 新 ( 顾颉 刚等人合 编 , 商务 印 书馆 12 出版) 9 3年 、
供初 中用 的《 国文百八 课 》 与夏 丐尊合编 , ( 开 明书店 13 9 5年版 )供 初 中用 的《 明新编 国 、 开
十年 。 早期的 中学 白话 教材 , 白话 文 范 》 如《 和
种中学语文 教材 一一 进 行分 析 是不 可 能 的,
本文试以叶 圣 陶编辑 的 中学 语 文教 材 为例 , 来 分析这一流变过 程—— 因为 叶圣 陶先生 兼
有 文学家和语 文 教育 家 的身 份 , 材 编辑 活 教
小说 叶 绍 均 小 说 叶 绍 均
违反现代精 神 者为 限 , 不规 于前 人成例 ” 而 ,
五
4 故乡
小说 周树人
且“ 本书于各篇 作者 均 附撰略 述 , 列入 注 文 ,
俾读者 略 明 白时代 、 环境 与 文学 之关 系”④ 。 这和《 文学 研究会 宣 言》 中所 述“ 文艺 当做 将 高兴时的游 戏或 失意 时 的消遣 的时候 , 现在 已经过去 了。我 们相 信文学 是一 种工 作 , 而
表 1
大钊等人的文字 , 谈不 上“ 术文 ” 义上 的 美 意 新文学作 品 ; 偶有 “ 美术 文” 是 翻译 的外 国 亦 文学 , 像都 德 的《 最后 一课 》爱 罗 先珂 的《 、 春
《儿童文学》绪论

• 儿童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则始 于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叶圣陶 创作 、发表于20年代初的童话《稻草人》 和稍晚几年问世的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 文《寄小读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儿童文学称中 国当代儿童文学。1949—1966年为第一 个黄金时代。 • 1976年10月之后,中国儿童文学 进入又一个黄金时代, 称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
第二节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 1.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2.小学审美教育中应掌握的几 个原则 (1)直觉性原则; (2)非功利性原则; (3)情感性原则。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 人格养成; 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 思维发展; 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 创造精神。
1.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什么联系?
2. 师范生为什么要学儿童文学?有何意义?
3. 你认为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称得上是儿童 文学? 你看过哪些儿童文学?最喜欢哪个 作品?
绪论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 了一部在教育史和儿童文化史上具 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爱弥尔》。 许多人认为,这部著作的出版,是 人们真正发现了儿童、社会儿童观 的转变已经彻底完成的一个标志。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 教学是“一体两识作用。 • 教育作用。 • 审美作用。 • 娱乐作用。
二、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 重要课程资源
• 在中国最早提倡儿童文学的是周 作人, 1920年他在北京孔德学 校演讲《儿童的文学》时,一开 始就说:“今天所讲的儿童的文 学,换一句话便是‘小学校里的 文学'。”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探究(4篇)-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探究(4篇)-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融合分析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主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其中包含的儿童文学作品占有较大的比例。
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融合对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讨论了如何提高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希望儿童文学能够伴随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作文水平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儿童文学》又在小学教育领域引起了一股研究风潮,发表了不少符合现代社会文学观念的作品。
这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文学的融合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合儿童文学的方法策略。
1结合实际适当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材就是语文课本,在2000年由我国颁布的《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对小学生的教育应当注重结合童话故事,儿歌和科普读物等内容。
其中所提到的这童话故事,儿歌和科普读物等都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组成部分。
经过统计发现在小学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比例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由此可见,如此大量的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定对小学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些儿童作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儿童文学的鲜明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儿童文学的表现形式,例如,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讲解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
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教师应当通过类似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根据“找”和“变”这两条线索进行表演。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及学习了儿童文学知识,又学到蝌蚪变成青蛙的自然科学过程。
从上边可以看出来,儿童文学的特点如果能够运用得当,通过讲解和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比较容易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

其次,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小木偶在故事开始时并不会表 达自己的感情,但通过一系列经历逐渐明白了什么是快乐、悲伤和愤怒等情感, 并学会了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对于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健康发展 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小木偶的故事》还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小木偶与小红狐、兔子和熊 警官等角色的互动展示了友谊的力量。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 友谊带来的温暖和支持,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品质。
3、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的评价标准评价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 文学作品选文,应从作品的艺术性、教育性、适宜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是评价的关键因素,包括作品的表现形式、语言运用、 情节安排等方面。其次,作品的教育性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作品 内容对于学生的思想启迪、情感陶冶和审美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次演示旨在 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 品的选文
二、选定主题本次演示的主题为: 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选 文的研究。
三、阅读相关文献在撰写本次演 示之前
四、制定大纲
1、引言
2、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 品选文的现状分析
1、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的数量、类型、来源等 2、探讨不同版本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的差异
总结
部编本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选文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些作 品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人物,引导孩子们认识生活的多样性,培养他们勇 敢、表达情感和珍视友谊等重要品质。正如《小木偶的故事》所展示的那样, 这些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阅读中 收获成长。
参考内容
最后,作品的适宜性是指作品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是否能够 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参与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年龄 阶段儿童 的教育 产生 一种严 格 的制约作 用 , 要有效
地进行儿童教育 , 就必须“ 因年施教 ” 掌握 和运用这种差 异 , 性 。作为高校师范性 教材 , 对这个 问题进行科学的专门的研 究 和阐述 , 以加强学生对儿 童教育 的理念 和技能 , 当然也就 十分 的必要。这一 内容 , 高教版尤为注重 , 第一编就专 门阐 述 了“ 儿童文学与儿 童年龄发 展阶段 的关系 ” 分别 从不 同 , 年龄 阶段儿童的生理因素 、 心理 因素 、 社会 因素 方面研究 和 阐述 了婴幼期 、 童年期 、 少年前期 、 少年后期儿童 对语 言 、 文
面稍 欠 妥 当 , 篇 幅上 几 乎 占去 整 本 教 材 的 一 半 , 的 生理 在 有 学 、 理 学 知识 , 如某 年龄 段 年 平 均 身 高 增 长 多 少厘 米 、 心 例 体 重 增 加 多 少 克 、 重 增 到 多 少 克 ; 功 能 的 发 育 状况 、 肉 骨 脑 脑 肌
价 值 的 窗 口 , 从 国 际性 高 度 来展 示 和 阐述 应
字 、 童 文学 的需 求 和 接 受 的 特 点 , 反 过 来 研 究 和 阐述 了 儿 又 语 言 、 字及 儿 童 文 学 对 各 年 龄 段 儿 童 教 化 的 意 义 与 作 用 。 文
5 6
人作品 , 把他们 拉回儿童文学范畴来研究已经没有必要 。
二、 文学史是纵览发展规律和美学地位、
乎 与“ 文学” 相距 太远 , 会使人产生 “ 喧宾夺 主” 之感 。另外 ,
在 “ 童年龄 阶段 的划 分” 将 1 儿 中 5至 1 8岁 的 孩 子 划 定 为
“ 少年后期” 并予 以专 章阐述 , , 似乎也 不妥 。实 际上 ,5岁 1 以上的孩子 已进入青春期 , 他们 的生理 、 心理 、 社会化程度都
这些教育理论知识 , 会对 学生 日后在小 学教育 中因年施 将
教、 充分利用和发挥儿童文学 的功用具 有极大 的指 导作 用。 这一 内容开明版也提及 , 但只是浮在 “ 同年龄 阶段的儿童 不 心理特征” “ 同年 龄阶段儿 童对儿 童文学 的要求 ” 及 不 这一 层面上 , 能更深一层从生理 、 若 心理 因素 , 及社会化程度来揭 示其形成 的根本原 因, 当更好 。略感 遗憾 的是 , 应 高教版编 撰这一 内容时 , 在处理它与儿童文学知识 的主次轻重关系方
Au . 0 8 g2 0
..-.
同 校儿 童 文 学教 材 编撰 谈
口
I 一
以近 年两 本 儿 童 文 学教 材 为 例
覃 忠 盛
( 池学院 河 中 文 系 ,广 西 宜州 560 ) 43 0
[ 摘
要 ] 阶段论体现儿童教 育的针对性 , 文学史反 映儿童文学发展 的规律 及特 征 , 内容 广度 属信息量的 囊
国家教育部曾向高校小学教育 专业推荐过 两本儿童 文学教 材, 一本是开明出版社 出版 的《 童文学》 ( 儿 … 以下 简称 “ 开
明版” ; 一本 是 高 等 教 育 出 版社 出版 的《 童 文 学 引 )另 儿
论 》2( L 以下 简 称 “ 教 版 ” 。 两 本 教 材 沿 用 多 年 , 者 都 J 高 ) 笔
[ 作者简介 ] 覃 忠盛( 90一) 男 , 西宜州人 , 15 , 广 河池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儿童文学教学。
培养大学 学历 的小学教 师 , 是近 年我 国初等 教育改 革
的重 要 举措 , 应 的教 材设 置 和 编撰 是 必 须 研 讨 的 新 课 题 , 相
骼 的发育状况 、 神经纤髓鞘 的形成 , 脑神经细胞纤维的增长 、 人脑第三右额叶……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 、 听觉视觉的发
展、 辨音辨色力 的加 强 、 有意注 意无意注意儿童教育有 不 同于成 人教育 的特 殊性。
儿 童 的发 育 成 长 变 化 是人 一 生 中 阶段 性 差 异 最 明 显 最 迅 速
维普资讯
第 2 卷 增 刊 第 2期 8 2 0 年 8月 08
河池学 院学报
J URNA F HE O L O CHIUN V STY I ER I
V0.8S p l nayIseN . 12 upe t su o 2 me r
反复用过 , 比较之下 , 颇感改革之必须。
一
、
阶段 论 是 儿 童 教 育 针 对 性 的 理 论 基
础 , 立 足 心 理 学 、 育 学 视 角 进 行 编撰 应 教
“ 四” 动以来 , 五 运 中国就 开始把各类 儿童 文学作 品编
入 小 学 课 本 , 至 今 日, 童 文 学 作 品 已 占据 小 学 语 文 内容 及 儿 的 8 % 以上 , 童 文 学 已 被 社 会 奉 为教 育 儿 童 的 主 要 教 材 0 儿
括, 内容深度是知识的质量 , 这几方面 , 儿童文 学》 儿童文学论》 《 与《 两本教材均各有 圆缺 , 互补才成圆满教材 。 [ 关键词 ] 阶段论 ; 文学史; 内容广度 ; 知识 深度 ; 互补完美 [ 中图分类号] G 2 . 43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9 2 (08 Z0 05 0 6 2— 0 12 0 ) J2— 0 6— 3
这些 , “ 童文学” 材中作较多较深较 细的阐述 , 在 儿 教 似
的时期 , 年岁 大小 的略微不同 , 都会形成他们 生理 、 心理及社 会实践上 的明显差 异 , 也会造 成他 们对 儿童文 学作 品的需
求 、 意 、 受 和 理解 上 的 明显 差 异 , 种 差 异 会 反 过 来 对 不 注 接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