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牧草品种混播组合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
高寒地区不同禾豆混播组合与比例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高寒地区不同禾豆混播组合与比例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伟
【期刊名称】《青海草业》
【年(卷),期】2022(31)4
【摘要】为筛选高寒地区人工建植禾豆混播草地的最佳组合及比例,以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混播组合及比例,对饲草生产性能、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混播组合极显著影响牧草的株高、茎叶比和粗脂肪
(P<0.01),混播比例极显著影响鲜、干草产量、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P<0.01)。
当禾本科:豆科=7:3时,可显著提高其生产力
(P<0.05)。
经灰色关联度进一步综合分析表明,高寒区禾豆混播草地,其组合为老芒麦+箭筈豌豆(7:3)建植时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和品质较佳。
【总页数】8页(P1-8)
【作者】方伟
【作者单位】青海省草原改良试验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4
【相关文献】
1.施肥与混播比例对豆禾混播牧草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2.施肥与混播比例对豆禾混播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3.西藏高寒区禾-豆混播对牧草营养品质及土壤养
分的影响4.高寒地区燕麦与豌豆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5.高寒地区一年生禾豆混播对土壤养分与牧草营养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植物品种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植物品种对产量的影响研究植物品种的选择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植物品种在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不同植物品种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证据探讨不同品种在产量方面的优势。
一、研究目的不同植物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可能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生长速度、耐受性以及病虫害的抵抗力等。
通过研究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我们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优化种植方案,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品种对产量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实验:品种A、品种B和品种C。
实验条件保持一致,包括土壤种类、施肥水平和灌溉量等。
我们将每个品种种植在相同大小的试验区,并严格按照种植要求进行管理。
在收割期到来时,我们将每个试验区内的小麦进行收割,并对每个品种的产量进行测量和统计。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照料和管理,我们收获了关于不同品种小麦产量的数据。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统计数据:品种A:平均产量为4000 kg/ha品种B:平均产量为4500 kg/ha品种C:平均产量为5000 kg/ha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植物品种对产量有显著影响。
品种A的产量较低,可能与其生长速度较慢或者抗病虫害能力较弱有关。
相比之下,品种C的平均产量最高,可能是由于其生长速度快、耐受性强以及较强的病虫害抵抗力所致。
四、结论与展望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品种对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农业生产者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品种的生长速度、耐受性以及抗病虫害的能力等。
通过选择适应性较强,产量较高的植物品种,农业生产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只研究了三个小麦品种,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涵盖更多的植物品种,以更全面地了解植物品种对产量的影响。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品种的适应能力,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不同混播比例与光照条件对紫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评价

不同混播比例与光照条件对紫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评价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是一些常见的牧草种类,它们在牧草种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牧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发展,混播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的方式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种植方式。
混播牧草可以有效地提高牧场的质量和产量,但是不同的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对混播质量会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对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
1. 不同混播比例对混播质量的影响混播比例是影响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适当的混播比例可以有效地提高牧场的生产力和质量。
如果混播比例不当,就会导致某一种牧草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降低混播的效果。
在实际生产中,常见的混播比例有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1:1、2:1、3:1等。
研究表明,不同的混播比例对牧草的生长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比例为2:1时,可以实现较好的混播效果,两种牧草可以互相促进生长,提高牧场的产量和质量。
光照条件也是影响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的重要因素。
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牧草的光合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生长和养分积累,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而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牧草的生长速度会受到限制,产量和质量也会相应降低。
在牧场管理中,合理利用光照资源,保证牧草的充分照射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适当的修剪和疏枝等措施来提高牧场的光照条件,从而促进牧草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混播的质量。
二、综合评价不同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对紫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混播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混播比例和管理措施,以提高牧场的产量和质量。
除了混播比例和光照条件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混播质量产生影响,比如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
在牧场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以提高混播的质量和效果。
紫花苜蓿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研究

紫花苜蓿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研究紫花苜蓿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研究引言随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农民和畜牧户对优质饲草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高产、富营养的牧草,对于提高草地的饲草质量和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单一的紫花苜蓿草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容易发生病虫害、生长速度慢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农民开始尝试将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进行混播,以期达到提高草地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方法本研究选择了3种禾本科牧草进行与紫花苜蓿的混播试验,分别为黑麦草、早熟禾和黑麦草与早熟禾的混播。
试验选取面积相近、土壤质量相似的3个草地作为试验区,每个试验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纯紫花苜蓿草地,另一部分为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
试验时间从春季开始,持续观察一年。
结果经过一年的观察,发现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试验区与纯紫花苜蓿草地相比,草地的饲草产量明显增加。
其中,黑麦草与早熟禾的混播效果最好,增加了20%的饲草产量。
同时,混播试验区的牧草质量也得到了提高,饲草的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和矿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纯紫花苜蓿草地。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后,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
混播试验区的土壤保水性和肥力明显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也明显增加。
讨论紫花苜蓿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后能够显著提高草地的饲草产量和质量。
这主要是由于禾本科牧草与紫花苜蓿的生态特性互补,禾本科牧草生长快、适应性强,能够有效抑制紫花苜蓿生长速度慢的缺点。
而紫花苜蓿则为禾本科牧草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促进其生长。
另外,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后,通过根系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和肥力。
紫花苜蓿的根系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
而禾本科牧草的根系能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减少田间积水,提高土壤保水性。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3种禾本科牧草混播能够显著提高草地的饲草产量和质量。
不同混播草地建植第三年产量与质量的评价

理 。【 结论 】 混播 种类复杂组合产草量高于混播种类 简单组合 , 而且草地 产量与 品质 均受到混播 种类成分 的
A s at【 bet e T ir er ie uy n a a e o g e n ul gm — bt c.O j i 】 h sa h m dts d d vl t t r e id d at ol u e r cv se c a o t a e u eh f a y l a q i fe y
比例 为豆禾 比 5 54 6和 3 7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 , :、: : 对牧草产量 、 豆科产量 比例、 茎叶 比及粗蛋自、 粗脂 肪、 酸
性洗 涤纤 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 。【 结果 】 同混播 比例 下 , 5 中豆禾 比 3 不 混 —1 :7的产草
量最高 ; 同混播 比例之间牧草 营养 品质无显著差异( 不 P>00 ) .5 。不同混播种类 下 , 5—1与混 6混播组合 混
i e mi n r s,Phlu prtn e we e su id i h s v n lg me— g a s c mbia in e m ee s r t d e n te e e e u r s o n t s:mie p ce ,mi e o x d 6 s e is xd5 s e is一1,mie p ce p ce x d 5 s e is一2,mie p ce x d 4 s e i s一1,mi e p ce x d 4 s e i s一2,mie s c e x d 3 pe is一 1,mie xd 3 s e i s一2 a h e o n ai s p ce tt r e r wi g r t :5: o 5,4: 6,3: 7. Th o a e yed,t ais o x d l g me y ed,t e e f r g il he r to fmi e e u i l h
不同混播比例对两种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利用牧草种间竞争来提高牧草的产量 、 品质 、 青草期和利用年限 等方 面是 目前我 国畜牧业 ~个重要 的研 究方 向【 . l 本 】
试 验 以两 种 牧 草 为试 材 , 按不 同 比例 进 行 混播 , 以寻 求 最 佳 比例 , 以指 导 农 牧 业 生 产 . 用
1 材料 与方法
g r i to pln egh nd bima so WO g a s b wo dfe e tp o e sn r o a e Re e m na in, a th i ta o s ft r s y t if r n r c s i g a e c mp r d. - s i n ia e whe h r p ri n o wo g a s i 0: 0,t v r g i ma so wo g a st u ti d c t d: n t e p o o to ft r s s2 2 hea e a eb o s ft r s i he hihe t g s. Ke r s: i d a tng; y wo d M xe pln i TheBr m u ne i y ; o s i r sLe s TheM e i g a ia m d c o s tv a
3 通 辽市 农 业 局 土 壤 肥 料 工 作 站 , 蒙古 通 辽 . 内
[ 摘
要] 同等环境条件下按不 同比例混播禾本科牧草无 芒雀麦和豆科 牧草紫花 苜蓿 , 在 结合两种牧草各 自的
生态 习性 、 生活 型和生态幅等指标 比较两 种牧 草发芽率 、 株高 和生物量 , 结果表明 。 当无 芒雀麦 和紫花苜蓿的 混播 比例 为 2 :0时。 02 其平均生物量 最高 .
Ab t a t s r c :M i d g a so mo t o ea g me laf tdifr n r p ri n a ep a t d i xe r s fS o h Br m nd Le u sa fla a fe e tp o o to r l n e n
不同株型品种混作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株型品种混作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10-21T12:41:13.76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0期作者:王莉[导读] 摘要:不同作物或同种作物不同基因型间通过合理的混作构建生态位互补的作物群体有利于协调作物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提高光、热、肥、水、气等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群体遗传多样性,增强作物对逆境胁迫的抵抗能力,减轻病虫草危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
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政府山东禹城 251200摘要:不同作物或同种作物不同基因型间通过合理的混作构建生态位互补的作物群体有利于协调作物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提高光、热、肥、水、气等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群体遗传多样性,增强作物对逆境胁迫的抵抗能力,减轻病虫草危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
关键词:玉米;株型;混作;产量;品质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玉米品种为登海605、豫单9932、金秋119。
1.2调查测定项目及方法1.2.1农艺性状测定在玉米吐丝期,每小区选择长势均匀的植株3株,测定株高、穗位高、茎粗。
1.2.2考种每个处理区选择长势均匀的一个中间行,取连续10株果穗考种;混作区分辨品种并连续取穗至两组合品种各10穗,保证每处理所有品种各有30株果穗用于考种。
同行选择连续11株测量10个株距,选择连续11行(即各5个宽窄行)测量10个行距,求平均株行距,各3次重复。
经计算分析,各处理间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密度为4267株/亩。
取回的果穗脱去苞叶,测定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
1.2.3土地当量比(LER)的计算土地当量比:LER=∑yi/yii,其中yi为单位面积内间混作各品种的实际产量,yii为该品种在同样单位面积上单作时的产量。
1.2.4籽粒营养品质的测定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籽粒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和赖氨酸相对含量。
不同种植模式对饲草产量的影响

0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 , 设置 5 个处理 ,次重复 , 个小 区 3 2 3 每 0m ( mx , 1 个小区。处理 A高丹草 ( )处理 B 苏丹草 5 6m)共 5 : 单播 ; : ( )处理 c: 单播 ; 高梁( )处理 D: 单播 ; 苏丹草+ 高丹草( 相间播 种) ; 处理 E 高梁+ : 高丹草 ( 相间播种) 。
1 测量指标 . 5
一
图 3 茎叶比 般情况下 , 牧草 茎叶 比可以反映牧草的经济价 值和利 用率
大小。茎叶比越低 。 牧草的叶片也就越多 , 家畜喜食部分就越多 , 利 用 率越高 。试验表明 , c的茎叶比最低 , 处理 处理 A次 之, 处理 D 最高( 3 。 图 )
2 鲜草产量 . 4
12试验材料 .
仉
4 5 3 5 2 5
仉
l 5
试验以苏丹草( 新苏二号 )高丹草和甜高梁 ( 力士 ) 、 大 为材料 , 由新疆农业大学提供 。
13试验方法 .
屯 ;
35 .
一
伽删 0 0OOOOO OO O ∞
激
‘
巍 夜 辞改 2 年 1 礴 0 第期 1 0
不 同种 往模式对饲草 严量的影晌
王 玉祥 。 培培 。 博 王 张
新 疆农 业 大 学 草 地 资 源 与 生 态重 点 实 验 室 , 鲁 木 齐 乌
O 引 言
8 0 5 302
不同的饲草料播种结构不同产量不同, 有些作物适合单播, 有 些作物混播时产量会更高 .因此研究适合饲草本身 的种植结构十 分重要 。 的种植结构可以提高饲草料 的产量和品质 , 来直观 合理 带 的经济效益 ; 不当的种植措施将会严重影响饲草 的产量和 品质 。 因 此 ,本试验用新疆常见饲草料作物苏丹草 、高丹草和甜高梁 为材 料 , 用不 同的种植结构 . 出适合该饲草合理 的种植模式 , 采 筛选 为 高产优质饲草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牧草品种混播组合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摘要]为了解决目前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苜蓿,且品种单一,管理粗放,病
虫害连年大发生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牧草种植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对CW400优质苜蓿品种和4个较抗旱的多年生禾草品种进行优化组合,旨在筛选出最优组合,为大面积种植提高理论依据。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组合,以单播苜蓿为对照,结果表明,赖草-苜蓿组合鲜草产量104.45t/hm2最高,比单播苜蓿增产19.5%,扁穗冰草-苜蓿组合鲜草产量99.39t/hm2,比单播苜蓿增产13.5%,禾草-禾草组合均比单播苜蓿减产,减产幅度在95.0-97.9%之间;单播苜蓿有病虫害发生,各处理组合无病虫害发生。
【关键词】牧草;混播;混播组合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固原市农科所头营试验基地水浇田内,属清水河流域河谷阶地,海拔1586m,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冬季寒冷,年均气温7.4℃,≥0℃以上积温3000-4000℃,≥10℃以上积温2500-2800℃,无霜期130-150d,年均降水量428.7mm,干燥度为1.70,属北温带半干旱气候区。
前茬为小麦套种玉麦,结合秋耕地亩施颗粒磷肥20kg、碳氨20kg、农家肥1000kg,并碾压收耱。
1.2 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设扁穗冰草-高羊茅、赖草-高羊茅、扁穗冰草-苜蓿、高羊茅-苜蓿、赖草-花稗、花稗-苜蓿、赖草-苜蓿、苜蓿八个处理组合,参试的苜蓿品种为CW400。
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5m2(5m×1m),为单行混播试验,行距12.5cm,依次排列,不留区距,重复间距50cm。
2004年4月20日人工开沟条播,播深2cm,播后覆土镇压,做到土壤上实下虚,没有杂草和垃圾,保证种子出苗后与土壤充分接触。
播种量生态草为每行100粒,苜蓿每亩30万粒。
试验不进行病、虫防治。
1.3 观测记载项目
记载出苗期、出苗率,测定分枝数、株高、产草量及病虫危害程度。
1.4 田间管理
今年是开展试验的第4年,4月1日人工开沟亩追施复合肥15kg,生育期随时根除杂草。
2、结果与分析
2.1 株高
从表1可以看出,单播苜蓿株高65.3cm最高,扁穗冰草-高羊茅60.5cm居第二位,赖草-高羊茅株高49.8cm最低。
其它处理组合平均株高在52.0-57.9cm 之间,所有处理组合株高均低于单播苜蓿。
2.2 产草量
从表1可以看出,赖草-苜蓿组合鲜草产量104.45t/hm2最高,比单播苜蓿增产19.5%,扁穗冰草-苜蓿组合鲜草产量99.39t/hm2居第二位,比单播苜蓿增产13.5%,花稗-苜蓿组合鲜草产量90.63t/hm2居第三位,比单播苜蓿增产1.5%,其余组合均比单播苜蓿减产,减产幅度在5.3-97.9%,高羊茅-苜蓿组合鲜草产量82.74t/hm2,比单播苜蓿减产5.3%,减产幅度最小。
对不同处理组合鲜草产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处理组合间有显著性差异,重复间无显著性差异。
在5%和1%水平上:除赖草-花稗、赖草-高羊茅、扁穗冰草-高羊茅三个处理组合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处理组合分别与各处理组合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2.3 抗病虫性
在大面积集中种植苜蓿蚜虫、蓟马重度危害的情况下,各处理组合苜蓿、禾草上无害虫发生,单播苜蓿平均每枝条11头蚜虫,4头蓟马,均达到防治指标。
在7月中旬,白粉病在周围大田牧草上大发生,但是各处理组合没有白粉病发生。
3、结论
3.1从株高上看,单播苜蓿株高最高,赖草-苜蓿、扁穗冰草-苜蓿、花稗-苜蓿三个处理组合株高较高;
3.2从产量上看,赖草-苜蓿、扁穗冰草-苜蓿、花稗-苜蓿三个处理组合产量均高于单播苜蓿,禾草-禾草混播的处理组合产量均低于单播苜蓿;
3.3从抗病虫害能力上看,单播苜蓿比苜蓿-禾草混播病、虫害发生严重,说明苜蓿-禾草混播可有效提高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
3.4从株高、产量、抗性等方面综合来看,苜蓿-禾草混播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还可以有效增强牧草抗病虫害的能力。
建议在多年连续大面积种植牧草时可采用苜蓿-禾草混播的方法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仁镕,余松烈•田间试验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271—297
[2]刘贵河,王堃•紫花苜蓿施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A]•现代草业科学进展[C]•北京:《草业科学》编辑部出版,2002•141—143。
[3]杨青川等编著.紫花苜蓿生产与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牧草产业开发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