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学研究报告
牧草观察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牧草的生长习性及其对环境因素的需求。
2. 探究不同牧草品种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性。
3. 分析牧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观特征和生理指标。
4. 为牧草种植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场地: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草地或农田。
2. 牧草品种:选取3-5种常见的牧草品种,如紫花苜蓿、白三叶、黑麦草等。
3. 实验工具:测量尺、温度计、湿度计、土壤采样器、显微镜等。
4. 实验试剂:土壤养分测定试剂盒、植物激素测定试剂盒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牧草品种设置3个重复。
2. 样地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牧草生长地,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3. 数据采集:- 观察记录:每天记录牧草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叶色、病虫害情况等。
- 土壤采样:每两周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水分等指标。
- 生理指标测定:定期采集牧草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牧草品种的生长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牧草生长状况:- 观察记录表明,不同牧草品种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紫花苜蓿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黑麦草,白三叶生长速度最慢。
- 牧草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外观特征和生理指标存在差异,如叶色、叶绿素含量等。
2. 环境因素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光照:光照强度对牧草生长有显著影响,强光照有利于牧草生长。
- 温度:温度适宜时,牧草生长速度较快,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牧草生长。
- 水分:水分是牧草生长的关键因素,水分充足有利于牧草生长。
3. 土壤养分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土壤养分含量对牧草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氮、磷、钾等养分对牧草生长尤为重要。
- 不同牧草品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五、结论1.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牧草品种的生长习性及其对环境因素的需求,为牧草种植和草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紫花苜蓿、黑麦草等牧草品种生长速度快,适应性较强,适合大面积种植。
牧草实验报告总结与反思

牧草实验报告总结与反思1. 引言牧草是农畜业生产中重要的饲料资源,对于畜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本次实验选取了不同的施肥措施,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
2. 实验设计及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施肥措施:A组为常规施肥组,B组为有机肥施肥组,C组为无施肥组。
每个组别设有3个重复样本。
在不同组别下,我们对牧草生长高度、鲜重、干重和营养含量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3. 实验结果3.1 牧草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发现,A组和B组的牧草生长情况较为良好,植株高度相对较高,茂盛度也较大,相比之下C组的牧草生长情况最差。
3.2 鲜重和干重对于鲜重和干重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A组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而B组的鲜重和干重稍高于C组。
3.3 营养含量通过对不同组别牧草的含水量、蛋白质含量、纤维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发现A组的营养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4. 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施肥措施方面,常规施肥组(A组)和有机肥施肥组(B组)相较于无施肥组(C组)在牧草生长和产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 常规施肥组(A组)的鲜重和干重明显高于有机肥施肥组(B组)和无施肥组(C组),说明常规施肥组能够提高牧草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常规施肥组(A组)的营养含量较高,说明常规施肥组的肥料配方能够满足牧草生长所需的养分,从而提高了牧草的营养价值。
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合理施肥对于提高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具有显著的作用。
常规施肥组是最佳的施肥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牧草的生长速度、产量和营养含量。
有机肥施肥组虽然在某些方面稍逊于常规施肥组,但仍然较无施肥组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本次实验仅仅是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
实际的农田环境和土壤条件可能与实验条件有所不同,因此实验结果的普适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此外,不同地区或不同土壤类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施肥措施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关于牧草育种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 一 ,立 足于 当 地畜 牧业 发 展 的实 际需 要 ,以 当地 的 自然 条 件 和经 济条 件 为基 础 ,有 计 划 、有 目的地 去引 进 牧草 ,避 免 盲 目 引种 ; 第 二 ,尽可 能 多地 搜集 引种 材料 。具 体 来说 ,就 是在 正式 引 进某 种 或者 某 几种 牧草 之 前 ,一 定要 尽 可 能地 去查 询 所引 进 品种 的相 关 材料 ,如牧 草 品种 的特性 、特点 以及 抗 病 虫 、病 害 的能力 等 。与 此 同时 ,在 引进 牧 草 的时 候 ,一 定要 严 格遵 守 种子 的检疫 制度 ,这样 可 以有 效避 免 带有 病 虫或 者 病 害的 杂草 随 着种 子 一起 传人。 第 三 ,务 必 要做 好 引 种 试 验 工 作 。牧 草 栽 培 具 有 一 定 地 域 性 ,因 此一 定要 做好 引种 试 验工 作 ,一般 来 说 ,对 于 同一 个地 区 的不 同地 方 而言 ,引种 试 验 的周 期 比较短 ,一般 1 2 年 的时 间就 可 以了 。也 就是 说 ,最 好 先小 范 围 的试种 ,如果 效 果理 想 的话 ,
中国 畜 牧 兽 医文 摘
2 0 1 5 年
3 1 卷
第7 期
牧 业 论 坛
关于牧 草 育种工作 的调研报 告
1 司吞 杳 ( 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草 原站 ,青海玛沁 8 1 4 0 0 0 )
[ 摘 要] 众所周知 ,对于草原 而言,牧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也正是 因为如此,如何做好牧草的育种工作尤为重 要 近几年来,一直在积极致力于对牧草育种 的研究,取得 了一定 的成绩 ,但却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果不及时加 以解决,势必会 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现 实背景,文章 以 “ 牧草育种”为主要研究对 象,在立足牧草育种现状的基础上,发现 问 题 ,找 出 不足 , 并最 终提 出有针 对 性 的建 议 与对 策 ,希 望 能为 今后 更 好地 做好 牧 草 育种 工作 ,充分发 挥 牧草 种植 的 积极 效 用提 供一 定
牧草喂猪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牧草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猪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肉质及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养猪业提供科学依据,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杜洛克猪30头,体重20kg左右,分为3组,每组10头。
2. 实验牧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皇竹草等。
3. 实验饲料:玉米、豆粕、麸皮等。
4. 实验设备:电子秤、饲料搅拌机、温度计、pH计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0头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牧草组、混合组。
2. 对照组:采用传统饲料(玉米、豆粕、麸皮等)喂养。
3. 牧草组:在传统饲料的基础上,添加30%的紫花苜蓿、黑麦草、皇竹草等牧草。
4. 混合组:在传统饲料的基础上,添加50%的紫花苜蓿、黑麦草、皇竹草等牧草。
5. 实验周期:90天。
6. 数据收集:每日记录猪的采食量、增重、饲料转化率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采食量:实验期间,各组猪的采食量无明显差异。
2. 增重:与对照组相比,牧草组和混合组猪的增重显著提高(P<0.05)。
3. 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相比,牧草组和混合组猪的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P<0.05)。
4. 肉质:混合组猪的肉质指标(如瘦肉率、肉质评分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和牧草组(P<0.05)。
5. 健康状况:实验期间,各组猪的健康状况良好,未出现明显的疾病。
五、结论与讨论1. 添加牧草可有效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
2. 混合组猪的肉质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牧草组,说明适量添加牧草有助于提高猪肉品质。
3. 实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黑麦草、皇竹草等牧草适合作为猪饲料的添加剂。
六、建议1. 在养猪生产中,可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适量添加牧草,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2. 选择优质牧草,确保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 加强对猪只的健康管理,确保猪只健康成长。
七、参考文献[1] 张伟,李明,王强. 牧草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畜牧兽医科学,2016,33(2):45-48.[2] 王志刚,刘伟,张敏. 牧草饲料添加剂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 畜牧兽医科学,2017,34(3):49-52.[3] 赵敏,张强,刘丽丽. 牧草饲料添加剂对猪肉质的影响研究[J]. 畜牧兽医科学,2018,35(4):55-58.第2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牧草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猪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牧草在养猪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牧草实习报告(2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牧草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牧草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XX牧草种植基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以下是实习报告的具体内容。
二、实习目的1. 了解牧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 学习牧草种植、收割、加工等生产技术;3. 掌握牧草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行情;4.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单位简介XX牧草种植基地位于我国XX省XX市,占地面积1000亩,是一家集牧草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基地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爱。
四、实习内容1. 牧草种植技术(1)牧草品种选择: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多种牧草品种,如紫花苜蓿、白三叶、黑麦草等。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养殖需求,选择合适的牧草品种。
(2)播种技术:播种前,要对土地进行深翻、平整,确保土壤松软、肥沃。
播种时,按照播种量、行距、株距等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播种均匀。
(3)田间管理:在牧草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确保牧草健康成长。
2. 牧草收割技术(1)收割时机:根据牧草品种和生长情况,选择适宜的收割时机,保证牧草品质。
(2)收割方法:采用机械化收割,提高收割效率,减少劳动强度。
(3)收割后处理:收割后的牧草要及时晾晒、打包,防止霉变。
3. 牧草加工技术(1)干燥:将收割后的牧草进行晾晒或烘干,降低水分含量。
(2)粉碎:将干燥后的牧草进行粉碎,便于储存和运输。
(3)包装:将粉碎后的牧草进行分装,确保产品卫生、安全。
4. 牧草销售渠道和市场行情(1)销售渠道:基地通过直销、代理商、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牧草销售。
(2)市场行情: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牧草的市场价格,为销售提供依据。
五、实习体会1. 牧草产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牧草可行性研究报告

牧草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本文对牧草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牧草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资源,对于畜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牧草的生态适应性、生产效益以及市场前景进行综合评估,旨在为养殖业提供有关牧草种植的决策依据。
一、牧草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牧草作为一种植物资源,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都能够生存与繁衍。
本研究对不同类型的牧草进行了试验种植,观察其对温度、湿度、土壤类型以及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对于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生长。
湿度方面,牧草对于适中的湿度最为适宜,但也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在土壤类型上,牧草对于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都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对于沙质土壤和粘质土壤的适应性较差。
在光照方面,牧草喜阳性植物,适宜的光照条件对于其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牧草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够生长繁衍。
这为其种植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二、牧草的生产效益研究牧草的种植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牧草的生产效益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评估了牧草作为饲料资源的经济效益。
研究结果显示,牧草种植的成本相对较低,种植技术简单易行,投入产出比较高。
与其他饲料资源相比,牧草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高产量:牧草生长迅速,每年可进行多次收割,具有较高的产量。
2.营养丰富:牧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能够满足畜牧动物的基本饲养需求。
3.降低饲料成本:种植牧草可降低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成本,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4.提高畜牧品质:牧草作为饲料资源,能够提高畜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增加养殖业的竞争力。
5.环境友好:牧草作为植物资源,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有益。
综上所述,牧草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是养殖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饲料资源。
三、牧草的市场前景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养殖品质的要求提高,牧草作为一种天然、环保的饲料资源正逐渐受到养殖业的关注。
牧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牧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对牧草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牧草是一种重要的饲料资源,对于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取合适的牧草种类和良好的管理方法对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牧草的生长条件、饲料价值以及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为牧草养殖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2. 牧草的生长条件牧草的生长条件是影响其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合适的生长条件能够保证牧草的正常生长和高产量。
2.1 气候条件牧草对气候的要求较为宽泛,但它们对温度和降水量的适应能力较强。
一般来说,牧草在温暖的温度下生长最好,较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
同时,适宜的降水量可以保证牧草具有良好的生长条件。
2.2 土壤条件土壤条件是影响牧草生长的重要因素。
牧草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它们能够在肥沃的土壤中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此外,牧草对土壤的排水性和酸碱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3. 牧草的饲料价值选取适宜的牧草对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饲料,从而提高养殖业的效益。
3.1 蛋白质含量牧草作为饲料资源,其蛋白质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高蛋白质含量的牧草具有良好的饲养效果,能够为养殖动物提供充足的蛋白质。
3.2 能量含量牧草的能量含量也是衡量其饲料价值的重要指标。
养殖动物需要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高能量含量的牧草能够满足养殖动物的能量需求。
3.3 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牧草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牧草中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可以提供养殖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4. 牧草的管理方法牧草的管理方法对于保证其生长和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4.1 种植和管理技术适宜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对于不同的牧草种类,采用相应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可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4.2 施肥和灌溉合理的施肥和灌溉能够为牧草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4.3 病虫害防治牧草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牧草生长的重要环节。
牧草分析报告

牧草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牧草进行详细分析,以评估其营养价值和适用性。
通过对牧草的化学成分及营养含量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其对动物的饲料价值,为畜牧业提供科学依据。
2. 方法2.1 样本采集在本研究中,我们采集了不同地区的牧草样本。
样本采集过程中,我们遵循标准的采样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2 实验室分析我们将采集的牧草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湿重测定:确定样本的湿重。
2.干重测定:通过加热样本,获得样本的干重。
3.粗蛋白测定:使用Kjeldahl方法测定样本中的粗蛋白含量。
4.粗脂肪测定:采用Soxhlet提取法,测定样本中的粗脂肪含量。
5.粗纤维测定:使用Weende方法,测定样本中的粗纤维含量。
6.灰分测定:通过高温燃烧,测定样本中的灰分含量。
2.3 数据处理在实验室分析完成后,我们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我们能够得到样本的平均营养含量及其变异程度。
3. 结果与讨论3.1 样本描述在本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牧草样本。
样本的地理分布如下:样本编号地区1 A地区2 B地区3 C地区4 D地区5 E地区3.2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以下是对样本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结果:样本编号湿重(g)干重(g)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1 150 100 12.5 3.2 25.4 8.12 130 90 14.2 2.8 23.6 7.93 140 95 15.6 3.4 22.8 8.24 160 110 11.8 3.1 26.2 7.75 145 98 12.3 2.9 24.1 8.03.3 营养评估通过对牧草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3.28%,标准差为1.20%。
这表明牧草样本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稳定,可作为良好的饲料来源。
2.平均粗脂肪含量为3.08%,标准差为0.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次随机选取待测植株15株测其绝对高度,取平均值。 • 产草量、茎叶比测定 苜蓿进入初花期后开始测产,进行3次
测产,记录3次测量的苜蓿和无芒雀麦鲜重并各取150—250g带
回实验室自然阴干至恒重后测干重,计算出总的产草量。刈割后 取苜蓿和无芒雀麦各200—300g人工分离植株各部分茎、叶、花
序,自然风干,测定各项比值。
促进作用最大。
• 施肥对不同比例混播草地中苜蓿和无芒雀麦茎叶比的影响不同,
5∶5和6∶4混播草地中茎叶比施肥组高于对照组,7∶3混播草
地中施肥组茎叶比低于对照组。
实验研究结叶比几个角度综合考虑可知: 在特定施肥量(N 225kg/hm2和P150kg/hm2)下,施肥对7∶3混播 草地苜蓿和无芒雀麦生产性能影响最大,施肥有效地促进了7∶3
为今后的混播草地建立提供了可能和科学依据。
• 还可增加研究不同混播比例不同茬次的苜蓿和无芒雀麦的养分
需求量的变化规律与产量、株高、茎叶比等指标之间的影响。 • 还可设计苜蓿和无芒雀麦的同行或间行混播实验对比,对比相 关指标的差异。
总结
LOGO
• 苜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很多营养元素,在苜蓿生长初期, 需要氮肥,至根部有固定的固氮菌则不再需要大量的氮肥;磷、 钾肥对苜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但是因土壤中速效磷和速 效钾的含量较低,人工施肥成本较高;因此,对于植物自身的 固磷和固钾会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LOGO
株高测定
茎叶比
产草量测定
经济效益比较
实验研究具体方法
LOGO
• 除对试验组进行施肥处理外,其他管理措施不变。每茬生长初
期灌溉后将磷钾肥按比例(以180kg/hm2磷肥和345kg/hm2钾肥) 混合均匀人工撒施于试验组地块。 • 从施肥当日起开始计算,各个品种隔7d随机选取10株测量品种 绝对高度;在苜蓿进入初花期(20%开花)时,每个品种取1m2样
混播草地中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 本试验结论仅表明特定施肥量对生长第3年混播草地牧草生产性
能的影响,绿洲区生长年限不同的各比例混播草地牧草对施肥
的响应效果,及不同施肥量对不同比例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 响有待今后继续研究。
试验中的创新点与不足
LOGO
• 研究苜蓿品种与禾本科品种的混播,有利于提高整体产草量,
LOGO
实验研究结论
• 不同梯度施肥对紫花苜蓿的产量有影响
LOGO
适宜用量范围内,随施磷量、施钾量的增加苜蓿植株高度及产量均相应增加,
磷钾配比交互作用明显。不同梯度的N、P、K量对苜蓿的产草量差异显著,处
理3饲草产量最高,推荐施肥处理为处理3(磷360kg/hm2+钾450kg/hm2)。 • 不同梯度施肥对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有影响 处理3施肥处理可提高饲草的粗蛋白含量,两个供试苜蓿品种的粗蛋白增加最 多,且各茬间差异显著水平。 综上,在绿洲区灌溉内种植苜蓿时,通过不同梯度施肥对苜蓿的饲草产量与品 质的影响分析,处理3施肥处理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作用大于处理1、2、 4。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苜蓿生产中可选用处理3(磷360 kg/hm2+钾450kg/hm2)
实验研究方法
处理1 处理2
LOGO
胖多
处理3 处理4 对照处理
株高测定
粗蛋白含量测定
处理1
处理2
产草量测定
三得利
处理3 处理4 对照处理
实验研究具体方法
• 苜蓿产草量及株高测定
LOGO
每茬均在初花期测产,每小区随机取1×1(m)的样方,称其鲜重, 留茬高度5cm。每个小区设3个重复。取150-200g苜蓿带回实验室 自然阴干称其干重。自苜蓿进入返青期开始,各个小区隔7d随机
对施肥的敏感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施肥对苜蓿的生
长为正效应。因此,在苜蓿的栽培过程中,品种挑选十分重要, 要选择既有良好的生产性能或者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又 对施肥敏感的品种,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 • 综合考虑施肥对各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施肥后的经
济效益等因素得出:金皇后排在最后,安苜1号、阿尔冈金其经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经济效益比较
根据市场2006年苜蓿价 格和肥料价格进行苜蓿品种 在施肥处理下的增产经济效 益比较。肥料、干草、工费
LOGO
均以当地市场价计(重过磷
酸钙1.7元/kg,氯化钾1.7元 /kg,苜蓿干草0.7元/kg,施
肥工费150元/hm2)
实验研究结论
LOGO
• 不同品种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或者生产潜能的发挥有所不同,
化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其变化过程符合y=ax+b的线性方程,其中,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各品种叶茎比分析
LOGO
叶茎比是衡量苜蓿经济性状的一个基本指标。
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产量测定结果及分析 由表3看出:施肥处理 下各苜蓿品种和对照 产量差异明显,说明 所有供试品种对肥料 有很大的敏感性,施 肥能明显提高各苜蓿 品种的产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苜蓿和无芒雀麦株高的影响
LOGO
株高是描述苜蓿和无芒雀麦生长状态的一个特征量,它可以直
观地反映植株的生长旺盛程度,也可以反映草地的生产力。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混播第一茬苜蓿株高变化规律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混播第一茬无芒雀麦株高变化规律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草量测定结果
• 绿洲区农业现主要采取滴管的方式灌溉,在滴管条件下苜蓿的
水肥控制和管理模式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 滴管条件下水肥的运移方式对苜蓿根的影响及对苜蓿品质的影 响和不同品种苜蓿在不同生长时期对于肥料的需求量还有待研 究。
LOGO
以生长天数为自变量(X),以高度值为因变量(Y),对各茬苜蓿株高变化进行
线性回归分析,其变化过程符合Y=aX+b的线性方程;其中,a值是生长速度的
反映,即a值越大生长能力越强。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苜蓿品质的影响(主要以粗蛋白为主要影响)
生,提高产草量。
• N肥可以有效的促进豆、禾混播草地中禾本科牧草的生长,而磷 肥可以有效的促进豆科牧草的生长,混播草地在单独施加N肥的 情况下,随着N肥施量的增加,草群的产草量在逐渐的增加,但 是当N肥的施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产草量不在随着氮肥施量的 增加而增加。
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LOGO
• 本文在最佳施肥水平(N 225kg/hm2,P 150kg/hm2)下,通过无
豆、禾比例 6:4
茎叶比变化
豆、禾比例 7:3
实验研究具体方法
LOGO
• 各比例混播草地均设对照组和试验组一块,区组之间以及两侧 设有区埂以便与其它试验小区相隔,试验小区于2007年4月15日 浇水,4月20日将两种肥料混合均匀一次性全部施入。施肥方式 为沟施,深度2—3cm,施肥后覆土踩实。 • 株高测定 苜蓿进入返青期后开始测量株高,每隔7d测1次,
牧草学研究报告
施肥对绿洲区苜蓿及苜蓿混播草地牧草品质的影响
报告人:张凡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主要报告内容
LOGO
施肥对两个苜蓿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较
施肥对绿洲农区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施肥对绿洲区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
LOGO
施肥对两个苜蓿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较
• 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总产草量的方差分析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苜蓿茎叶比变化的影响
LOGO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无芒雀麦茎叶比变化的影响
LOGO
实验研究结论
LOGO
• 特定的施肥量对不同比例混播草地中牧草株高、产草量的促进
作用不同,对7∶3混播草地中苜蓿和无芒雀麦株高和产草量的
• 实验研究方法
• 实验研究结果
• 实验研究结论
• 试验中的创新点与不足
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LOGO
•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很多营养元 素,尤其是生长多年的苜蓿,仅依靠土壤提供养分是远远不够 的。氮、磷、钾营养作为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 也是评价牧草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对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和 品质有重要的影响。 • 磷、钾肥对苜蓿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合理地施用磷肥可促进 根的形成和发育;紫花苜蓿在各地种植较为广泛,特别是在增 加优质饲草生产、促进养殖业发展和改良土壤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 针对绿洲农业区两种苜蓿品种胖多和三得利的平衡施肥研究, 为提高这两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芒雀麦和苜蓿株高、茎叶比、以及产草量的变化来观测施肥对
不同比例苜蓿与无芒雀麦(5:5、6∶4、7∶3)混播草地生产性
能的影响,探索出在最佳施肥条件下,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 地的最佳建植比例,为绿洲区人工混播草地的建植和草地高产 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研究方法
LOGO
豆、禾比例 5:5 两株高测定
施肥处理 对照处理 产草量测定
方测定其鲜草产量,重复3次,并将鲜样带回,在烘箱内80℃条
件下烘24h,然后测定其干质量;叶茎比测定采用手工分离法, 分别测定叶、茎鲜质量及干质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各品种株高变化分析
LOGO
以时间为自变量(x),以高度值为应变量(y),对第1茬苜蓿株高变 a值是生长速度的反映,即a值越大生长能力越强。
• 文中应对灌溉方式作出重点阐释,在不同灌溉条件下,水分的运
动方式不同,导致牧草对肥料的利用效果及利用率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