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程序设计实习报告
2024测绘工程实习报告(三篇)

2024测绘工程实习报告____年测绘工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测绘工程领域进行的,实习期为____年X月至X 月,地点为某某测绘公司。
通过此次实习,我将能够深入了解测绘工程的实际操作流程,掌握相关的测量仪器使用技术,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和意义1.深入了解测绘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通过实践操作将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2.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不同测量任务的操作流程。
3.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与他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三、实习过程和工作内容1.参与实际测绘项目的方案制定和测量任务的布置。
根据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方案,并组织团队进行测量任务的布置。
2.使用各类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工作。
根据测量方案和任务要求,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工作,包括 GNSS/RTK 测量、全站仪测量、激光扫描等。
3.数据处理和成果绘制。
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测绘成果图纸和报告。
熟练掌握测绘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处理和成果绘制工作。
4.参与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测绘工程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测绘工程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具体来说,我收获了以下几点体会:1.技术能力的提升。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一系列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熟悉了各类测量任务的执行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习期间,我与其他实习同学和公司员工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共同完成了一系列测绘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协调,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3.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
在实践中,我发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相互作用的。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
实习期间,我不断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测绘工程实习报告9篇

测绘工程实习报告9篇测绘工程实习报告9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测绘工程实习报告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测绘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1实习目的1.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习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
2.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4.也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5.养成严肃认真、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2实习要求1.遵守贵州省第二测绘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尊重领导老师,虚心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通过本次实习,要求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组织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在学院和所在实习单位的双重领导下进行。
2.1学院由测绘教研科室主任、本专业专业老师负责毕业实习工作的实施。
其具体职责为:1.按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毕业实习大纲;2.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动员教育,并做好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的组织工作。
3.定期到实习单位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反馈信息,由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4.定期召开实习工作会议,听取实习单位对学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交流工作经验。
2.2实习单位1.实习单位为贵州省第二测绘院,具备相应的实习条件和设备要求。
实习单位接受学校委托,全面负责实习生在该院的实习工作,确保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
2.实习单位主要负责实习工作的具体实施,制定实习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实习任务;加强实习管理,落实计划,定期进行实习考核评估和检查。
3.管理实习学生的组织纪律,做好实习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
测绘工程实习报告范文5篇

测绘工程实习报告范文5篇测绘工程实习报告范文5篇「篇一」一、实习目的: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巩固已学的测量课程知识;在测、记、算、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与团结写作的精神。
二、实习内容设备DS3型微倾式水准仪,DJ6型光学经纬仪,塔尺,三脚架,盘尺,半圆仪,测钎,直尺,50_50图纸等。
1.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2.导线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3.碎步测量:根据控制点,测定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4.绘图。
理论知识:(1)平面控制测量①踏勘选点:每组在制定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定导线点,布设一条闭合导线,导线点要有足够的密度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导线平均长80m左右,并设置固定标志,以便测角与测边。
②水平角观测:导线转折角一律为左角,用测回法观测两个测回。
两个半测回角值之差≤±24",测回间古刹≤±24",个测回零方向的读盘变换量为180°/n(n 为测回数)。
③边长测量:导线变长测量用全站仪单向观测一测回。
④导线内业计算:导线方位角闭合差的限差为±24"根号n,n为导线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5000。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规定各导线点高程,四等水准测量每张的实线长度小于80m,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小于±20mm根号L,L是以Km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
测量顺序为后、后、前、前。
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
测绘实习报告总结(最终5篇)

测绘实习报告总结(最终5篇)第一篇:测绘实习报告总结学校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学到更多,今天写写帮文库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测绘实习报告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测绘实习报告总结篇一20_年x月x日我们正式开始了为期_天的“工程测量实习”,在此之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说明了测量任务和测量的实际意义及重要性,我们跟随老师来到测区地点,依次看了学校的七个控制点,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测区是我们学院校区,虽然测区比较大,基本上是我们整个学校,测绘图也是我们整个学校的平面图。
在这个已经是夏天的时节,天气非常热,但我们还是安安心心的测量,抓紧时间实习,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们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尽管很累,很辛苦,可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在实习中感觉到了充实,在此之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工地上进行实地勘察,但那毕竟是理论的,实际操作对我们来说还是模糊的,所以,这次实习就是对我们整个学期以来本科目的一次大检验。
我们把这次实习当做我们以后工作的一次磨练,把我们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弥补我们的缺陷。
测量是一项务实求真的工作,半点马虎都不行,我们在测量实习中必须保持数据的原始性,这也是很重要的。
为了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我们得反复校核对各个测点的数据是否正确。
我们在测量中不可避免的犯下一些错误,比如读数不够准确,气泡没居中等等,都会引起一些误差。
因此,我们在测量中内业计算和测量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测量也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测量学的学习和实习,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测量学的轮廓。
测量学内容主要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要完成的任务在宏观上是进行精密控制,从微观方面讲,测量学的任务为按照要求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哥哥领域提供定位和定向服务,建立工程控制网,辅助设备安装,检测建筑物变形的任务以及工程竣工服务等。
测绘实习报告(5篇)

测绘实习报告(5篇)测绘实习报告精选(5篇)实习经验是在求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资产。
拥有相关实习经验可以使学生在求职时具备与其他候选人的竞争优势。
实习经验证明学生已经接触过实际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果,这对于雇主来说往往更具吸引力。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测绘实习报告精选,欢迎大家一起来收看!测绘实习报告精选篇1质量是我院的生命,是我院发展的根本保证。
测绘成果质量直接关系国家主权和安全,关系人民群众亲身利益,关系重大建设工程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测绘质量管理,强化全员业务质量意识,提升测绘成果整体质量水平,进步保障服务质量,对我院可延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几年来,第二测绘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质量管理工作,经过量年实践,不断完善,构成了一套贴合工作实际、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始终贯彻质量第一、重视实效的方针,以保证质量为中心,满足需求为目标,防检结合为手段,全员参与为基础,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汇报一下我院的质量管理情况。
一、质量管理现状我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健全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并保障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强化质量赏罚,职工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整体质量水平不断进步。
(一)规章制度健全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在严格执行国土测绘院制定的《技术质量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结合第二测绘院的实际,制定了《第二测绘院职工技术创新嘉奖暂行办法》、《第二测绘院生产科室自揽测绘项目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测绘院生产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保障生产经营项目的成果质量、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
测绘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__年在全院范围内率先通过iso90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管理办法齐备、可操纵性强。
国土测绘院整合以后,积极参与国土测绘院组织的新一轮质量认证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各部分,运行有效。
把质量管理工作同双基双建、三个体系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效果良好。
测绘工程实习报告5篇

测绘工程实习报告5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测绘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作为一名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共完成了五篇实习报告,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分析》、《现场实测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报告书》、《边坡稳定性评价报告》、《城市地下管线勘察报告》。
通过这些实习报告的撰写,我不仅对测绘工程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我对该领域的理解和认识。
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分析在本次实习中,我参与了一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应用的分析。
我们小组主要研究了众多GPS系统的特点、应用和优势,并掌握了GPS系统的使用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GPS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优点,在城市规划、地震监测、交通运输、资源勘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不仅如此,在时空上,GPS技术也可以实现准确的时间同步,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现场实测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在进行现场实测地形地貌特征分析的实习中,我们掌握了现场地形地貌特征的观察方法及分析技巧,学习了如何绘制高程、坡度和坡向图。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通过对地貌特征的分析,不仅可以实现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规划、设计和利用,更可以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四、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报告书在进行建筑结构变形监测报告书的实习中,我们首先了解了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方法和原理,学习了如何设置监测点和使用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发现,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建筑物变形主要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建筑物变形监测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工程、公路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领域。
五、边坡稳定性评价报告在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报告的实习中,我们了解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和原理,学习了如何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和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发现,边坡稳定性评价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边坡的稳定性,为之后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测绘毕业实习报告(通用5篇)

测绘毕业实习报告测绘毕业实习报告(通用5篇)难忘的实习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技巧,是时候回头总结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了。
很好奇实习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测绘毕业实习报告(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绘毕业实习报告11、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而开展毕业实习必不可少。
毕业实习是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全面性、总结性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的第一个舞台以及告别学生角色的一个桥梁。
平常学到的都是书面上的知识,能不能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工作中是我们能否适应社会的基本体现。
如果不能巧妙的应用理论知识,我们学的再好那也是纸上谈兵。
而毕业实习正好就给了我们一个在投身社会工作之前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联系起来的机会,通过毕业实习,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点宝贵的财富:一是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职业,二是为从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三是增强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
通过毕业实习,从找工作到找到工作到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体会到很多,相信此次经历多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1.1 实习名称毕业实习。
1.2 实习目的(1)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开展毕业实习,就是使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测绘实习报告模板3篇

测绘实习报告模板3篇测绘工程是建筑工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测绘工程离不开先进测绘技术,一套好测绘方案会带来意想不到测绘效果,编制了测绘实习报告模板。
测绘实习报告模板篇一:一、实习目通过对古建筑、民居街巷等建筑测绘实习,增强对中囯传统建筑经验感性认识,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课堂上所学多方面基本理论知识,亲手将建筑实物按比例绘制成工程图,进一步加深对建筑造型和营造方法了解。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建筑,建立建筑体验与认知,总结建筑经验,培养专业素养,提高审美能力,使我们了解对所学各门知识综合运用。
培养我们建筑空间概念和识别能力,提高图纸表现能力,培养団队合作精神,为建筑设计和今后研究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地点实习具体时间安排是6月13号至19号学习古建筑测绘理论知识,20号在外实习考察,21号至24号画图、写实验报告,整理实习成果。
实习地点是湘潭市文庙、鲁班殿、关圣殿、夕照亭三、实习参与人员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08建筑学本部1、2班及潇建1、2班四、实习具体环节及步骤1、动员大会14号上午在指导老师领导下,所有参与实习班级在专业教室召开了这次实习动员大会,胡隽老师宣读了这次古建筑测绘实习任务书,就本次实习目和任务及要求做了详细说明,并对所有参与班级进行了分组及实习任务分配,我们小组是测文庙配殿东厢。
然后张世武老师给我们简单讲解了古建筑测绘步骤和方法,一先定轴线,二依次测台阶,铺砖、山墙等,三测建筑立面,四测建筑单体剖面,五画建筑大样图,或拍照拓图,六用CAD、SU、PS等软件出图,使我们对本次实习任务有了一定了解。
2、理论知识学习继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小组根据老师引导在图书馆借了2本关于古建筑测绘书仔细研读,了解了古建筑测绘具体步骤及要求。
首先勾画草图,了解了勾画草图基本方法和要求、各类草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等画法要点。
然后是单体建筑测量基本原则和方法。
最后是古建筑测绘中摄影目及技术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程序设计实习报告姓名: XX班级: XXXX学号: XXXX教师评语:实验名称:使用C#开发环境建立测量程序框架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1)学会用C#窗体程序开发环境建立应用程序框架方法(2)学会使用常见的Windows控件(3)根据自身需要设计一个测量程序界面二、实验的过程与步骤:1、首先打开visual studio 2010,选择文件→新建→项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右栏一侧选择windows窗体应用。
选择文件存放地址,输入项目名称,点击确定,完成。
2、拖动menuSctrip控件到主窗体,并且键入“文件”、“工具”两个选项,在“文件”下添加一个“打开”选项;在“工具”下添加“近似平差计算”、“高斯消元”两个选项。
3、选择项目→添加windows窗体,输入窗体名称“CLSJ”,点击确定。
4、在CLSJ窗体中拖入SplitContainer控件,将窗体分为左右两部分,调整大小。
在拖入一个“TabControl”,新建选项卡。
最后,加入“Button”、“TextBox”、“Label”控件。
5、用相同的方法,新建一个名为高斯消元的窗体,然后按照需要进行设计。
三、程序运行效果四、本实验心得体会这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可视化开发编程,刚开始不是很熟悉,对于编程语言来说,在掌握一定语法之后,要多用,多结合实际进行一些简单编程,这样才能提高对一种编程语言的理解。
实验名称:导线计算程序设计及粗差探测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1) 掌握方位角计算的程序设计方法(2) 掌握符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计算的程序设计方法(3) 理解粗差探测的程序设计方法二、实验的设计与开发步骤:1、考虑到在测量时所用的角度均为度分秒,而在c#计算时只是别度分秒,因此先设计两个函数,可以将度分秒和弧度制进行转化。
2、其次先写一个point 类,包含x ,y 两个成员变量,然后在设计一个方位角函数,用两个point 类当作形参传递进去,根据方位角计算公式παk xy +∆∆=arctan ,(根据象限角和方位角关系对k 进行调节)应该分为四种情况,但是考虑到分母不为0,因此应该在加一种情况,即导线与y 轴重合。
3、然后根据边长,根据方位角,公式ααsin *cos *1212l y y l x x +=+=进行坐标推算。
三、程序运行及数据测试效果四、本实验心得体会在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后,要多应用。
另外就是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去网上查找,这样不断反复,就会熟练使用某种语法。
实验名称:测量数据库的建立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1)掌握利用Access或SQLserver建立测量数据库的基本方法(2)掌握利用C#编程连接数据库,并进行数据操作的方法二、实验的设计与开发步骤:1、首先在窗体加载时就要链接access数据库,这样当打开窗体时数据就可以加载进去。
首先就是使用OleDbConnection方法进行链接,然后用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在关闭窗体时,一定要在使用close 关闭。
2、在链接数据库并打开以后,然后就是新建一个数据集DataSet,相当于数据库的副本,在c#中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均相当于对这个副本进行操作。
然后写一个 OleDbDataAdapter对象,使用sql语句对要用的数据中部分或全部内容进行选择,然后用Fill方法将数据库绑定到数据集中。
3、最后就是用Command执行sql语句命令。
三、程序运行及数据测试效果四、本实验心得体会数据库在之前是一个完全不知道的东西,通过这次实习,对数据库有了一个新的理解,数据库在测量程序中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在刚开始链接操作数据库时有很多问题,通过网上查找,询问老师基本得以解决。
附录一:导线计算代码: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ponentModel;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rawing;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Collections;using System.Windows.Forms;namespace CLCX{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public static CLSJ clsj = new CLSJ();public static int count = 0;public FORM1(){InitializeComponent();}private void 打开ToolStripMenuItem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在关闭clsj窗口后可以再次打开if (clsj.IsDisposed==true){clsj = new CLSJ();clsj.MdiParent = this;clsj.Show();}else{clsj.MdiParent = this;clsj.Show();}}private void 近似平差计算ToolStripMenuItem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坐标近似推算int row = clsj.datag1.RowCount;//1.方位角计算。
简单起见,两个已知点坐标为置于前两行.//每段线的方位角编号和起点编号相同.point[] p = new point[2];p[0] = new point(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0].Cells[4].Value), 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0].Cells[5].Value));p[1] = new point(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1].Cells[4].Value), 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0].Cells[4].Value));ArrayList raw = new ArrayList();raw.Add(tool.fangweijiao(p[0], p[1]));for (int i = 1; i < row - 1; i++){raw.Add(Convert.ToDouble(raw[i - 1]) +tool.d2r(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i].Cells[2].Value)) - Math.PI);}//2.坐标推算for (int i = 2, j = 1; i < row - 1; i++,j++){clsj.datag1.Rows[i].Cells[4].Value =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i - 1].Cells[4].Value) +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i].Cells[3].Value) *Math.Cos(Convert.ToDouble(raw[j]));clsj.datag1.Rows[i].Cells[5].Value =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i - 1].Cells[5].Value) +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i].Cells[3].Value) *Math.Sin(Convert.ToDouble(raw[j]));clsj.datag1.Rows[i].Cells[4].Value =Math.Round(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i].Cells[4].Value), 4);clsj.datag1.Rows[i].Cells[5].Value =Math.Round(Convert.ToDouble(clsj.datag1.Rows[i].Cells[5].Value), 4);}}}public class point{public double X;public double Y;public point(double X,double Y){this.X = X;this.Y = Y;}}public class tool{public static double d2r(double d) //"度"转弧度{int degree, min, sec;degree = (int)d;min = (int)((d - degree) * 100);sec = (int)((d - degree - min/100) * 10000);return (degree + min/ 60 + sec/3600) * Math.PI/180;}public static double fangweijiao(point p1, point p2) //方位角计算,返回弧度制结果{double r = 0;double dx, dy;dx = p2.X - p1.X;dy = p2.X - p1.Y;if (dx == 0){if (dy > 0)r = Math.PI / 2;if (dy < 0)r = Math.PI * 2 / 3;}if (dx > 0 && dy > 0)r = Math.Atan(Math.Abs(dy) / Math.Abs(dx));if (dx > 0 && dy < 0)r = 2 * Math.PI - Math.Atan(Math.Abs(dy) / Math.Abs(dx));if (dx < 0 && dy > 0)r = Math.PI - Math.Atan(Math.Abs(dy) / Math.Abs(dx));if (dx < 0 && dy < 0)r = Math.PI + Math.Atan(Math.Abs(dy) / Math.Abs(dx));return r;}}}数据库操作代码: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ponentModel;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rawing;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Data.OleDb;using System.Windows.Forms;namespace CLCX{public partial class CLSJ : Form{public CLSJ(){InitializeComponent();}OleDbConnection conn;OleDbDataAdapter adapt;DataSet dat;OleDbCommand build;private void CLSJ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与数据库建立连接string str_con =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 + Application.StartupPath + "\\cldata.mdb";string str_load = "select * from cldata";conn = new OleDbConnection(str_con);conn.Open();dat = new DataSet();adapt = new OleDbDataAdapter(str_load, conn);adapt.Fill(dat,"cldata");datag1.DataSource = dat.Tables[0];conn.Close();}private void but_save_Click_1(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try{string str_con = "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 + Application.StartupPath + "\\cldata.mdb";string str_load = "select * from cldata";string command;conn = new OleDbConnection(str_con);conn.Open();dat = new DataSet();adapt = new OleDbDataAdapter(str_load, conn);adapt.Fill(dat, "cldata");datag1.DataSource = dat.Tables[0];int i = datag1.RowCount;command = "insert into cldata (ID,测站,水平角,平距,X,Y,备注) values (" + i + ","+ "'" + tex_CZ.Text + "'" + ","+Convert.ToDouble(tex_SPJ.Text) + ","+Convert.ToDouble(tex_PJ.Text) + ","+Convert.ToDouble(tex_X.Text) + ","+Convert.ToDouble(tex_Y.Text) + ","+ "'" + tex_NT.Text + "'"+ ")";build = new OleDbCommand(command, conn);int p = build.ExecuteNonQuery();dat.Clear(); //将数据集清空,刷新datagridview控件conn.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