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高考物理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物理答题攻略(集锦10篇)

高考物理答题攻略〔集锦10篇〕篇1:高考物理答题攻略高考物理答题攻略1.整体把握预备铃响,考生应在指定的座位上坐好,摆好文具和证件。
试卷下发后,不要抢着答题,先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
然后注意清点试卷张数和页码号,检查自己的试卷有无漏页、漏印、损破、字迹不清等。
假如试卷有问题及时向监考教师反映。
用三五分钟把试卷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有多少个题,各题分数、分布如何,对试卷题目容量、难易程度有个全面、初步的理解,防止下笔时出现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的现象。
2.先易后难刚进入考场,心情一般比拟紧张,记忆、思维未到达最正确状态。
这时先做容易的题目,不仅有利于顺利地拿到根本分,而且因为“顺利”还会使自己增添信心,稳定情绪。
即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慌,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肯定有一定的区分度。
假如先从难题入手,往往会出现思维“卡壳”现象,使自己有“开局不利”之惑,从而加剧自己的情绪冲动,还会白白挤掉做容易题的时间。
3.冷静稳健保持平和、稳重、冷静的考场心态至关重要。
努力做到战略上重视,行动上沉着冷静。
题目难时,不焦虑,要想到“我难人亦难,我做不出来时,别人也不见得就比我顺利”。
题目容易时不狂喜,要想到“我易人也易,我做得顺手,别人肯定也做得顺手。
要想拉开间隔,那就靠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了”。
保证会做的题不丢分是一种本领。
题目实在太困难了,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也做不出来时,可暂时放一放。
但在交卷前一定注意,试卷上的题目不要空着不做,实在不会做的,可大胆地蒙,没准能蒙到一两分。
做了或许得不到分,但你空着,绝对一分也得不到。
4.胆大心细能否审清题意,是解题成功的关键,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根底重心工程”,审题要慢,解答要快。
(1)细选择题要看清是要求选对的,还是错的;是选全对的,还是选对的最多的;是选只有一个错的,还是选错的最多的。
尤其是选考部分的判断类选择题,似是而非、容易设陷阱,切忌思维定势或麻木大意,否那么就容易出错。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关于这篇高考物理计算题答题技巧,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
一、主干、要害知识重点处置清楚明确整个高中物理知识框架的同时,对主干知识(如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能量守恒、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特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全反射现象等)公式来源、使用条件、罕见应用特别要反复熟练,弄懂弄通的基础上抓各种知识的综合应用、横向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
二、熟练、灵活掌握解题方法基本方法:审题技巧、分析思路、选择规律、建立方程、求解运算、验证讨论等技巧方法:指一些特殊方法如整体法、隔离法、模型法、等效法、极端假设法、图象法、极值法等习题训练中,应拿出一定时间反复强化解题时的一般方法,以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此基础上辅以特殊技巧,将事半功倍。
此外,还应掌握三优先四分析的解题策略,即优先考虑整体法、优先考虑动能定理、优先考虑动量定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力做功的情况、分析物体间能量转化情况。
形成有机划、多角度、多侧面的解题方法网络。
三、专题训练要有的放矢专题训练的主要目的通过解题方法指导,总结出同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与其变形、变式。
而且要特别注意四类综合题的系统复习:1、强调物理过程的题,要分清物理过程,弄清各阶段的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选择物理规律、选用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
2、模型问题,如平衡问题、追击问题、人船问题、碰撞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加速、偏转问题等,只要将物理过程与原始模型合理联系起来,就容易解决。
3、技巧性较高的题目,如临界问题、模糊问题,数理结合问题等,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关键点突破、过程之间衔接点确定、重要词的理解、物理情景的创设,逐步掌握较高的解题技巧。
4、信息给予题。
方法:1阅读理解,发现信息(2提炼信息,发现规律(3运用规律,联想迁移(4类比推理,解答问题四、强化解题格式规范化1、对概念、规律、公式表达要明确无误2、对图式分析、文字说明、列方程式、简略推导、代入数据、计算结果、讨论结论等步骤应完整、全面、不可缺少3、无论是文字说明还是方程式推导都应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注意单位的统一性和物理量的一致性。
物理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应对力学题中的复杂力的分解

物理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应对力学题中的复杂力的分解高考物理解题技巧:力学题中复杂力的分解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力学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解题时常常会遇到复杂力的分解问题。
有效应对这类题目,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考生更好地解决力学题中复杂力的分解。
一、使用图解法图解法是力学题中处理复杂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过图示和几何分析,将复杂的力分解为简单的力,从而更容易进行计算和理解。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有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斜向上的力F₁和一个斜向下的力F₂。
为了计算物体受到的合力以及合力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图解法来解决。
首先,我们画出受力图,将两个力F₁和F₂按照其方向和大小画在图上。
然后,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叠加,并连接合力的起点和终点。
最后,通过测量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受到的合力以及合力的方向。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将复杂的力分解为简单的力,并通过几何分析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使用分解法另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是分解法。
分解法是将一个力拆分成多个力,使问题变得更易于计算和理解。
以斜面上的物体受力为例,当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下的力时,我们可以将这个力分解成垂直于斜面和平行于斜面的两个力。
通过分解力的技巧,我们可以简化问题,将原本复杂的情况转化为两个独立的简单问题,更容易求解。
同样地,在高考物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力情况,如斜向上的力、水平方向的力等等。
通过运用分解法,我们可以将复杂的力拆分为几个简单的力,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和叠加,最终得出问题的解答。
三、使用三角函数解决力学题中复杂力的分解问题,掌握三角函数是必不可少的。
三角函数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并且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力的分解情况。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的力的方向和大小,计算出其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两个力。
利用三角函数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定理,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数据求解出分解后的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并最终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考物理的答题技巧和别的科目答题技巧

高考物理的答题技巧首先,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难度都较高,但你不必介意,我难你也难,你易我也易。
全省平均分只有四十多,所以可以在考试中不断地给自己信心,做好选择题,就达到了,若再做好选考、实验,就超了。
不断鼓励自己,计算题第一题会做,第二题能写一些。
建议先做容易题,在容易题中找信心,在信心中做题。
其次,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做题。
高考理综试题量大、分多,绝大多数人无法做完全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呢?应合理安排各科时间,大概按各科分值分配时间,放弃物理肯定不行,要保证物理约60分钟的解题时间,其中选择约25分钟,选考7分钟,实验8分钟,其他时间给计算题,因每题都有一些得分点。
每题都花点时间审题,会的都做,实在不会的跳过,每题都有分,总分就高。
先易后难,通常一进入考场会紧张,考着考着就有感觉了,一般选择题、选考较容易,可以不按题号或学科顺序解题,先完成三科选择题、选考题,再必考部分。
最后,注重物理学科特点,注意各块解题技巧。
物理试题是语文、物理和数学的有机结合,这要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v-t 图、情景图等)把题意、物理过程展现出来。
当然,各部分也有一定解题技巧。
选择题看选项特点,先做定性选项,后算定量选项;单选一般找正确,多选可用排除,没把握,只选一个(保3)。
选考选择题(5选3)可利用评分特点,若不确定,只选两个(保4)。
计算题,抓关键字眼,熟题生做,生题套路做,无思路按模型列式即可,某步骤不会,当已知继续解题。
高考的数学答题策略策略一:慢审题、规范做;快慢结合、准确解答。
读题、审题速度要慢、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划出关键词,理解好题意后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同时宏观上要有争分夺秒的速度意识,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写出关键“得分点”,高考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性的步骤,演算过程可以省略。
策略二:先易后难,先熟后生;不急不躁,稳扎稳打。
先做容易、熟悉的题目,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这些题目容易产生亢奋,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进入境界,展开联想,可以使思维活跃起来,有利于快速准确解答中档题甚至难题。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5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
高考物理如何解答常见的光学和波动题目

高考物理如何解答常见的光学和波动题目在高考物理中,光学和波动是考试中较为重要的考点,也是考生们比较容易遇到的难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光学和波动题目,提供解答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题目。
一、光学题目解答方法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常见的题目类型之一。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根据光的入射角和表面法线的夹角来确定反射角,根据入射光线在两个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介质折射率来计算折射角。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也是常见的光学题目类型。
对于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掌握常见的光学公式,如薄透镜公式和放大倍数公式。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代入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3. 光速、光程差和干涉问题光速、光程差和干涉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解答光程差和干涉问题时,可以利用光的相位差公式和干涉条件来计算。
同时,需要注意光程差的计算方法和单位的转换。
二、波动题目解答方法1. 波动速度和频率在解答波动速度和频率问题时,需要注意理解波动的基本概念。
波动速度可以通过波长和频率的乘积来计算,即波动速度=波长×频率。
同时,需要注意波动速度的单位及其转换。
2. 波动传播和反射波动传播和反射是常见的波动题目类型。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熟悉波动的传播规律,如声波和机械波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根据波动的传播规律和入射波的特点,能够推导出反射波的性质和传播方向。
3. 共振和干涉共振和干涉是波动中常见的现象。
在解答共振问题时,需要理解共振的定义和共振条件。
在解答干涉问题时,可以利用干涉条纹的条件和干涉公式来计算。
同时,需要注意光程差和相位差的计算方法。
总结起来,高考物理中的光学和波动题目是考生们必须重点关注和掌握的难点。
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充分理解题目要求,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推导。
通过多做题、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技巧,相信考生们一定能够应对光学和波动题目,取得好成绩。
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技巧总结模板(7篇)

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技巧总结模板(7篇)高三高考物理复习技巧总结模板篇1解题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而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那么,什么才是良好的解题习惯呢?简单的说,分为五个环节:审题-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列式求解-验证。
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需要跟进教师,牢记公式和解题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答题中的公式的书写方式,单位的换算,各物理量字母的使用等等都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运用的游刃有余。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
而必要的审题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宝。
1认真仔细,对题目要细致考察,不仅是文字上,在插图中也要多角度无遗漏的收集信息。
2咬文嚼字,题目的关键字往往就是解题的重点。
例如恰好与刚好,至多与至少,变化率与变化量,增加了多少与增加到多少等等。
在一轮复习中就要养成深入挖掘隐含条件的意识,利用隐含信息建立解题思路。
高考考的是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要领悟其中的学科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一轮的复习过程中要适当的将物理方法归纳总结。
例如:整体法隔离法等效法模型法等等,使之有利于自己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技巧。
清楚高考的考点,不可平均用力针对高考的一轮复习,有效的得分是关键。
对于高考考点的把握至关重要。
就北京高考而言,近年来题目设置选择题8道实验1道计算题3道。
选择题有一些必考题目包括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分子动理论万有引力电磁场交流电电磁感应等,北京的最后一题往往是推陈出新的,考察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这样的思路,新东方老师建议同学们要清楚重点在哪里,哪个知识点只考选择?哪个知识点是计算题经常出现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1认真审视题中的每一个字,千万不要经验主义;2根据题目选择适当的方程;3注意细节问题:估算几位小数,单位的使用,g取9.8还是10,作图要用尺,写错要用双横线划掉,答案不要超出扫描框等。
十及时整理错题集每次出现错题,往往都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遗漏。
2024高考物理复习的方法和技巧一览

2024高考物理复习的方法和技巧一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方法1、清晰解题思路。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时不要盲目做题,要注意整理解题思路。
每做一道题就想一想,审题时应注意什么,怎么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怎么选择物理规律,这样才会越做思路越清楚,答题速度也就上去了。
2、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要精确、完备地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构建所有高中阶段的物理模型,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从而正确地运用它们解决物理问题。
加强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复习,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滚动复习达到查漏补缺、整体把握、能力提高。
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要有一定的策略,不能盲目复习,有效才是硬道理。
物理除了选择题外,还有实验题和大题,力学和电学是比较重要的知识,要重点复习,多在做题中总结规律,分析概括答题思路,把公式、定理牢牢记在脑子里,以便随时调用。
高考物理怎样备考高考对知识点的考查是比较全面的,高中物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知识点都会出现在试卷上。
力学、电学、热、光、振动和波、原子物理与实验等等都会全面被考到。
因此,总复习时要系统地把握住物理课本内容的整体知识结构。
高考题有很多是考查高中物理的思维方法。
例如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分析法、综合法和基本解题思想,如实验证明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等等。
同学们在做高考题或者模拟题的时候,多注意其中蕴含的物理方法,体会一下题目的设计意图,这样可以帮助你把题看得更清楚一些。
高考最终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平时学习时多思考、多总结,注意锻炼思维能力,这对解决难度较大的物理题非常有帮助。
有些同学公式背得特别熟,及单体会做,一遇到中难题就做不出来,根本原因是能力的缺失。
高考要求学生能应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很多同学只会简单的套用公式,这显然离高考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高三物理复习策略一、吃透说明、调整策略,节约备考时间和精力。
比如说删除了力矩,那么磁力矩还备不备考?当然不搞,力矩都删除了还谈什么磁力矩?再如热学中理想气体考试要点调整后,就只需掌握对体积、温度、压强的关系作定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答高考物理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李东升(特级教师) 张洪文解答高考物理题,有许许多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如,排除法、赋值法、换元法、类比法、估算法、数形结合法、整体代换法……等。
下面,结合高考试题或高考模拟试题出现的具体的几例,就这其的主要方法和技巧举例加以说明。
1. 合理假设巧作推理例1. 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m 、2m 、3m 的三个小球A 、B 、C ,其 B 球带+q 的电荷量。
A 、C 两球不带电,绝缘细线将三球相连,并将A 球拴住,放在竖直向下、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三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当将 A 球从静止释放后的一小段时间内 A 、B 间细线的张力等于多少?图1解析:假设三球之间没有细线相连,则将三球同时从静止释放后,它们的加速度大小是不同的。
按着此假设推出的结果是:A 、C 两球的加速度均为g ,B 球的加速度则大于g 。
由此可以断定,在将A 球从静止释放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连接B 、C 的那段绳是松驰的,而A 、B 两球则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设A 、B 两球的加速度为a ,对A 、B 这个整体,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Eq m m g m m a A B A B ++=+用F T 表示A 、B 间细线的张力的大小。
对球A ,有:F m g m a T A A += 解得:F m Eq m m g m g m Eq m m T A A B A A A B =++⎛⎝⎫⎭⎪-=+2. 整体分析化繁为简例2. 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固定放置两个带电小球1和2,它们的质量相等,电量分别、。
球1球2的连线平行于电场线,如图2所示。
现同时放开1球和2球,于是它们为q q12开始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如果球1和球2之间的距离可以取任意值,则两球刚被放开时,它们的加速度可能是()图2A. 大小不等、方向相同B. 大小不等、方向相反C.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表示1、2两球的加速度,用m表示每个小解析:选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用a a12球的质量。
将1、2两球看成一个整体。
则有:()E q q ma ma+=+121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在球1和球2之间的距离可以取任意值的情况下,只有在a a12况下上式一定不能成立,而其他情况都是有可能的。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C。
3. 抓住特点等效过程例3.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板间的距离为d,上板带负电,电量为Q,下板带正电,电量也为Q,它们产生的电场在很远处的电势为零。
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小球用一绝缘刚性<。
现将它们从很远处移到电容器内两板之间,杆相连,小球的电量都为q,杆长为l,且l d处于图3所示的静止状态(杆与板面垂直),在此过程电场力对两个小球所做的总功大小等于多少?(设两球移动过程极板上电荷分布情况不变)()图3A.QlqCdB. 0C.QqCdd ()-1 D.ClqQd解析:我们知道,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因此,可以将题设过程等效为下述过程:先将两个小球移动到同一点 A ,然后再将其的一个带电量为+q 的小球由 A 点移动到另一位置 B 。
在将两个小球移动到同一点 A 的过程,电场力对两个小球所做的总功为0。
在将带电量为+q 的小球由A 点移动到另一位置B 的过程,电场力对这个小球所做的功为W Eql U d ql Q Cdql === 故在题设过程,电场力对两个小球所做的总功大小等于QCdql 。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
4. 作图助解简便快捷例 4. 电池甲、乙的电动势分别为 E E 12、,内电阻分别为r r 12、。
若用甲、乙电池分别给某电阻R 供电,则在R 上消耗的电功率相等。
若用甲、乙电池分别给某电阻R'供电,则在R'上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 P 12、。
已知 E E R R 12>>,'。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r r12>B. r r 22<C. P P 12>D. P P 12< 解析:依题意作出电池甲、乙和电阻R 的U —I 图线。
由于两个电池分别给电阻R 供电时在R 上消耗的电功率相等,故这三条U —I 图线必相交于同一个点。
由于E E 12>,所以它们的U —I 图线如图4所示。
因图所示的αα12>,由U —I 图线的物理意义可知:r r 12>。
作出R'的U —I 图线,由于R'>R ,R'的U —I 图线的斜率较大。
由图可知:当甲电池接R'时,P U I 111=;当乙电池接R'时,P U I 222=。
显然有:P P 12>。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和C 。
图45. 谨慎穷举以防漏解例5. 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区域处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与正方形一边平行,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由某一边的点,以垂直于该边的水平速度v 0进入该正方形区域,当小球再次运动到该正方形区域的边缘时,具有的动能可能为(小球重力不计):( ) A. 0B. 121202mv EqL + C.1202mvD.1223mv EqL + 解析:如图5所示,假设带电小球是从正方形AB 边的点进入该正方形区域的。
当场强方向与AD 边平行、且向右时,小球在正方形区域内做匀加速运动,故小球一定从DC 边的点处射出正方形区域。
小球到达CD 边时其动能为:E mv EqL k 10212=+图5当场强方向与AD 边平行、且向左时,小球在正方形区域内做匀减速运动,则小球既有可能从DC 边的点处射出、也有可能从AB 边的点处射出正方形区域。
若小球是从DC 边的点处射出的,小球到达CD 边时其动能为:E mv EqL k 20212- 若小球是从AB 边的点处射出的,小球到达AB 边时其动能为:E mv k 30212=若小球刚到达DC 边时速度刚好为零,则这时小球的动能为0。
这种可能的情况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
当场强方向与AB 边平行、且由A →B 时,小球在正方形区域内做类平抛运动,小球既有可能从DC 边上的某点射出、也有可能从BC 边上的某点射出正方形区域。
若小球是从DC 边上的某点射出的,小球到达CD 边时其动能的取值范围是:12121202402mv E mv EqL k <≤+若小球是从BC 边上的某点射出的,小球到达BC 边时其动能大小一定为:E mv EqL k 5021212=+ 当场强方向与AB 边平行、且由B →A 时,小球在正方形区域内做类平抛运动,小球既有可能从DC 边上的某点射出、也有可能从AD 边上的某点射出正方形区域。
若小球是从DC 边上的某点射出的,小球到达CD 边时其动能的取值范围是:12121202602mv E mv EqL k <≤+ 若小球是从AD 边上的某点射出的,小球到达AD 边时其动能大小一定为:E mv EqL k 7021212=+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B 、C 。
6. 牢记推论适时妙用例 6. 图6,A 、B 、C 、D 是一匀强电场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F 为DC 边上的点。
已知匀强电场的方向与正方形平面平行,A 、B 、C 所在点的电势分别为U V U V U V A B C ===-1533、、,则 D 所在点的电势为U D =___________V ,F 所在点的电势为U F =___________V ;现以过B 点且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将图示的正方形沿顺时针方向转过θ角,则这时F 所在点的电势为U F '=___________V 。
图6解析:众所周知,在匀强电场,沿场强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电势降落都是相等的,且这个单位长度上的电势降落等于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其实,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还可以进一步推知:在匀强电场,沿任一确定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电势降落(或升高)也都是相等的。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个近乎不证自明的简单推论,在求解一类问题时却有着很巧妙的利用。
用a 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根据前面所述的推论可知,在沿D →A 的方向,有:U U U U D A C B -=-在沿 D →C 的方向,有:U U U U D F F C -=- 解得:()U U U U V V D C B A =-+=--+=33159()()U U U V V F C D =+=-+=1212393 即U U B F =,BF 为等势线。
正方形经顺时针方向转过θ角时,设A 点交BF 为A'点。
过A 作AO ⊥BF。
AO 交BA'、C'D'分别为O ,O'点。
由匀强电场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可以知道C'D'为等势面。
即U U F O ''=。
由图6所示的几何关系可知:cos sin θθ==1525, 根据前面所述的推论,有:U U a U U aA O O O -=-sin 'θ得:()U U V F O ''==-3657. 善于归纳深谙规律例7. 如图7所示,在一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静置两个质量均为m 、相距为L 的小球A和 B 。
A 、B 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其 A 球带正电,B 球不带电,小球A 的电荷量为q 。
今在两球所在的空间加一水平向右的、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
则A 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并与B 球发生碰撞,已知每次碰撞前后两球交换速度,且碰撞过程无电荷转移。
求:从施加电场后到A 、B 两球第n 次碰撞前的瞬间A 球的总位移。
图7解析:用a 表示A 球在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用v 0表示A 与B 第1次相碰前A 球的速度。
则有:v aL 022=用v v v n 12、、……、分别表示A 与B 第1、2、……、n 次相碰前A 球的速度。
用v v v n 12'''、、……、分别表示A 与B 第1、2、……、n 次相碰后A 球的速度。
用v v v B B nB 12、、……、分别表示A 与B 第1、2、……、n 次相碰后B 球的速度。
则有v v v v v B 101100===,,'设两球第1次相碰后到两球第2次相碰前的时间间隔为t 1,则v t at 011212= 解得:t v a102=所以,有:v v at v v v v v B 2110202022=+==='',,设两球第2次相碰后到两球第3次相碰前的时间间隔为t 2,则有: 212020222v t v t at =+解得:t v a202=。
所以,有: v v at v v v v v B 32203030323=+==='',,……()v nv v n v v nv n n nB ==-=0001,,'由于两球碰撞交换速度,故两球碰撞属于完全弹性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