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3)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提分技巧和易错点的应对技巧

高考物理提分技巧和易错点的应对技巧

2019年高考物理提分技巧和易错点的应对技巧一、物理的学习方法与成果的提升问题1:我物理没什么思路,但是老师讲题的时候就会,是缺少做题吗张婧老师:老师讲题会引导我们思路跟着走,而不会告知我们自己走的时候要怎么走。

所以,听老师讲题,肯定要思索,老师在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看上去一样的情景,采纳的方法却不同?思索后要把结论和同学探讨,要找老师验证。

也就是说,听课就像看着别人怎么走路,而思索就是在记住别人在哪里拐弯。

这样才能真正学会自己去走。

在验证后,也肯定要记得做题去巩固,这样记忆才深刻了张婧老师:高一基础会严峻影响高二物理的学习,物理是一门承接性特别强的学科,所以,首先正视这个问题,要学好高二,必需把高一遗留问题解决掉。

详细你可以这么做,在高二同步学习时,要把高一学过的机械能抽时间学习明白,尤其是其中的功能关系。

因为机械能会特别严峻而且干脆的影响你的电学和非主干学问的理解深度。

同时,假如高二运动分析不清晰,也要抽时间把牛顿运动定律找回来。

更重要的是,肯定要抓住3个月后的暑假,利用暑假时间提前复习,把高一的学问尽可能多尽可能深刻的在暑假重学一遍。

这样才能顺当起先一轮复习。

问题3:老师,做题的时候选择题用时间太多特殊考理综的时候光选择就占用大半时间,特殊是物理,怎么办?张婧老师:选择题占用时间过多,主要是对概念驾驭不够透彻,对过程分析不够清晰造成的。

因为概念或过程一旦模糊,你就会在几个选项间迟疑,究竟哪个是对的?不能确定。

尤其是考不定项选择时,全部选项必需特别清晰才能做好题目。

建议你接下来做这样三件事:1、统计近期考试,哪些选择题错误频次高,把相应学问点与分析模型尽快弄熟了弄透彻了;2、选择题套题训练,尤其是理综选择题套题循环训练,掐时间,要求自己每套题比上一套短2分钟。

循环下去,速度可以有明显提升;3、各科划出1道选择题为抛弃题目,因犯难度较大,分数很难得到的话,不如把时间省给更简单的试验和前两道计算题。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3)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3)

高考物理最新物理学史知识点易错题汇编(3)一、选择题1.关于伽利略对物理问题的研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斜面实验,就能使实验成功C.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D.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2.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B.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C.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D.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3.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

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4.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通过观测、分析计算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D.开普勒利用他精湛的数学经过长期计算分析,最后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5.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和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找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6.下列对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快B.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C.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D.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经过严谨的考证,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这并不影响他在科学界的地位7.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8.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D.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9.物理学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用了牛顿第三定律D.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心系“磁生电”思想是受到了安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启发10.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FEq=,电容QCU=,加速度Fam=C.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12.今年是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100 周年。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易错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易错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易错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1.“水上飞人表演”是近几年来观赏性较高的水上表演项目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脚上喷水装置产生的反冲动力,使表演者在水面之上腾空而起。

同时能在空中完成各种特技动作,如图甲所示。

为简化问题。

将表演者和装备与竖直软水管看成分离的两部分。

如图乙所示。

已知表演者及空中装备的总质量为M ,竖直软水管的横截面积为S ,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 。

若水流竖直向上喷出,与表演者按触后能以原速率反向弹回,要保持表演者在空中静止,软水管的出水速度至少为( )A 2MgSρB MgSρ C 2MgSρD 4MgSρ【答案】C 【解析】 【详解】设出水速度为v ,则极短的时间t 内,出水的质量为m Svt ρ=速度由竖起向上的v 的变为竖起向下的v ,表演者能静止在空中,由平衡条件可知表演者及空中装备受到水的作用力为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装备对水的作用力大小也为Mg ,取向下为正方向,对时间t 内的水,由动量定理可得22()()Mgt mv m v v Sv t S t ρρ--=--=解得2Mgv Sρ=故C 正确,A 、B 、D 错误; 故选C 。

2.水柱以速度v 垂直射到墙面上,之后水速减为零,若水柱截面为S ,水的密度为ρ,则水对墙壁的冲力为( ) A .12ρSv B .ρSv C .12ρS v 2 D .ρSv 2【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设t 时间内有V 体积的水打在钢板上,则这些水的质量为:S m V vt ρρ==以这部分水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钢板的作用力为F ,以水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有:0Ft mv =-即:2mvF Sv tρ=-=- 负号表示水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与水运动的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知道,水对钢板的冲击力大小也为2S v ρ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3.如图所示,有一条长为2m L =的均匀金属链条,有一半长度在光滑的足够高的斜面上,斜面顶端是一个很小的圆弧,斜面倾角为30,另一半长度竖直下垂在空中,链条由静止释放后开始滑动,则链条刚好全部滑出斜面时的速度为(g 取210m /s )( )A .2.5m /sB .52m /s 2C 5m /sD 35/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设链条的质量为2m ,以开始时链条的最高点为零势能面,链条的机械能为1132sin 302024248p k L L E E E mg mg mgL =+=-⨯⨯︒-⨯⨯+=-链条全部滑出后,动能为2122k E mv '=⨯ 重力势能为22p L E mg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k p E E E ''=+即238mgL mv mgL -=- 解得52m /2v s =故B 正确,ACD 错误。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及解析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及解析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

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

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

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解析】【详解】(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P 01sin 37cos372E mgx mgx mv μ︒︒=++ 解得:E p =42J(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1=10m/s 2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v v t a -=解得:t 1=0.4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0112v v x a -= 解得:1 2.4x m L =<因为tan 37μ︒<,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2=2m/s 2假设工件速度减为0时,工件未从传送带上滑落,则运动时间为:22vt a = 解得:t 2=2s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 3? 1n n n n n 解得:x 2=4m工件运动到C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故假设成立。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及常见易错题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及常见易错题

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及常见易错题2019年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查字典物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及常见易错题一、高中物理计算题的答题技巧(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

我们初审时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既包含有利的解题信息,又包含不利的解题信息,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这都会使解题偏离正确的方向,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

在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

一般物理题描述的可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此种情况下,要把整个过程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充分地想象、分析、判断,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物理情景和模型,还常常要通过画草图展示物理情景来帮助理解题意,保证审题的准确性。

否则,一旦做题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立足于物理方法,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然后求解。

怎样建立方程呢?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首先应由题目中的物理现象及过程所对应的或贴近的物理规律,建立主体关系式。

然后,根据物理过程建立题意所提供信息的纵向、横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

所谓纵向关系是指同一研究对象的前后过程的相互关系;所谓横向关系是指某一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某一阶段的情景,并列出了方程。

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第一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②当所列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次处理可同时消去两个未知数。

如用下图所示电路可测量出电池电动势E 和(r+R0),除非R0已知,才可测出电池内阻r。

09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

09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

09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3)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例31、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

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

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小车向左运动,N 可能为零B .若小车向左运动,T 可能为零C .若小车向右运动,N 不可能为零D .若小车向右运动,T 不可能为零【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当N 为零时,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右,加速度向右,故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A 对C 错;当T 为零时,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左,加速度向左,故小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或向左加速运动,B 对D 错。

【答案】:A B【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运用临界条件简化解题思路,解题时抓住N 、T 为零时受力分析的临界条件,小球与车相对静止,说明小球和小车只能有水平的加速度,作为突破口。

由于误认为N 不可能为零;T 不可能为零,所以本题易错选C 和D 。

斜面模型是高中重要模型之一,要彻底研究斜面,对平时训练过的斜面上的问题进行汇总,比如斜面平抛问题、物体沿着斜面上滑与下滑情景、斜面上的平衡问题等,一定会有所收获。

练习31、木块A 和B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m A B 和。

如图所示当水平力F 作用于左端A 上,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时,AB 间的作用力大小为N 1。

当同样大小的力F 水平作用于右端B 上,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时,AB 间作用力大小为N 2,则( ) A .两次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 .N N F 12+<;C .N N F 12+=;D .N N m m B A 12::=例32、如图2-2所示水平放置的粗糙的长木板上放置一个物体m ,当用力缓慢抬起一端时,木板受到物体的压力和摩擦力将怎样变化?【错解分析】错解:以木板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物体受重力、摩擦力、支持力。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技巧及方法大全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技巧及方法大全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技巧及方法大全电磁学例16、图中A、B是一对中间开有小孔的平行金属板,两小孔的连线与金属板面相垂直,两极板的距离为l。

两极板间加上低频交流电压,A板电势为零,B板电势u=U0cost。

现有一电子在t=0时穿过A板上的小孔射入电场。

设初速度和重力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

则电子在两极板间可能 ( )(A)以AB间的某一点为平衡位置来回振动(B)时而向B板运动,时而向A板运动,但最后穿出B板(C)一直向B板运动,最后穿出B板,如果小于某个值0,l 小于某个l0(D)一直向B板运动,最后穿出B板,而不论、l为任何值【错解分析】:错解:知道初速度和重力的影响不计,即初速度为0,不计重力,则电子在两板间只受电场作用,电场力方向在两小孔的连线上,所以电子做的是直线运动,因为加的电压是余弦电压,则电场大小方向呈周期性变化,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所以物体运动也应该是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即以AB间的某一点为平衡位置来回振动。

选A 本题的易错点就在部分同学对物体的运动理解不透彻,仍然思维定式地认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而忽略了物体的运动是由速度与合外力共同决定的。

虽然也选择了A,但那是错误理解下的巧合。

至于C项很多学生都未能选择【解题指导】:【答案】:AC【解析】:为了不影响我们思考问题,我们先假设l无穷大,让我们研究电子的运动时不受空间的束缚。

由于初速度为0,重力不计,只受电场力,所以物体做直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速度和合外力共同决定的,所以必须综合考虑物体的速度和受力情况。

电场力,所以电子所受的电场力也是以余弦规律变化,看下图0时刻,速度为0,0~T/4电场力向右,所以0~T/4电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加速;T/4时刻电子具有一定的向右的速度,T/4~T/2时刻电场力反向,由于速度不能突变,所以T/4~T/2电子继续向右但做减速运动;于是有:T/4时刻速度最大。

由于电场力的变化是对称的,所以0~T/4速度由0至最大值,T/4~T/2速度将从最大值减至0。

高考物理常见易错点

高考物理常见易错点

高考物理常见易错点近些年来,高考物理试题中的易错点一直是考生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帮助考生避免这些常见易错点,本文将结合高考物理试题中的经典题目,分析一些常见易错点,并提供解题思路和技巧。

一、力学中的易错点1. 力的分解与合成在高考物理试题中,力的分解与合成是一个常见的易错点。

考生往往会把对角线和两个重力分力之间的关系搞混。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应该确定受力方向,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解成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量。

最后再根据平衡条件或者运动条件得出结论。

2.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力和加速度的关系也是一个易错点。

根据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如果质量不变,力的大小和加速度成正比。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应先画出势力图,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3. 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中,考生往往会混淆两者的区别。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的影响而做匀加速运动。

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的角度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都受重力的影响而做匀加速运动。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要明确平抛和斜抛的运动特点,画出合适的坐标系,并根据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分析和求解。

二、热学中的易错点1. 热容和温度变化的关系热容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

考生在解答热容问题时,往往会忽略温度变化对热容的影响。

根据热容的定义公式,考生可以得出,热容是物体质量和比热容的乘积。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应先计算温度变化量,再根据公式求解。

2. 相变和热力学定律相变是物质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解答相变问题时,考生应了解物质的相变条件和相变过程。

根据热力学定律,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或者释放的热量等于物质的质量乘以物质的热潜能。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先确定物质的相变状态,然后根据热力学定律计算所需的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碰撞与动量守恒例76: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两木块A和B,A的质量大,现同时施加大小相等的恒力F 使它们相向运动,然后又同时撤去外力F,结果A和B迎面相碰后合在一起,问A和B合在一起后的运动情况将是()A.停止运动B.因A的质量大而向右运动C.因B的速度大而向左运动D.运动方向不能确定【错解分析】错解:因为A的质量大,所以它的惯性大,所以它不容停下来,因此应该选B;或者因为B的速度大,所以它肯定比A后停下来,所以应该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能够全面分析题目条件,只是从一个单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失之偏颇。

【解题指导】碰撞问题应该从动量的角度去思考,而不能仅看质量或者速度,因为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这两个因素是一起起作用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由动量定理知,A和B两物体在碰撞之前的动量等大反向,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因此碰撞之后合在一起的总动量为零,故选A。

练习76: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两球相碰后有一球停止运动,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B.若碰后,A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C.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大于B的动量D.若碰后,B球速度为0,则碰前A的动量一定小于B的动量例77: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匀速向右运动。

当车中的砂子从底部的漏斗中不断流下时,车子的速度将()A. 减小B. 不变C. 增大D. 无法确定【错解分析】错解:因为随着砂子的不断流下,车子的总质量减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总动量不变,所以车速增大,故选C。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在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时,研究对象的选取出了问题。

因为,此时,应保持初、末状态研究对象的是同一系统,质量不变。

【解题指导】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时候,在所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系统一定不能发生变化,抓住研究对象,分析组成该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动量变化情况,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本题中砂子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在初状态,砂子下落之前,砂子和车都以v0向前运动;在末状态,由于惯性,砂子下落的时候具有和车相同的水平速度v0,车的速度为v’,由(M+m)v0=m v0+M v’得v’= v0,车速不变,故B正确。

练习77: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上匀速行使,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小车速度仍保持不变的是()A.从车的上空竖直掉落车内一个小钢球B.从车厢底部的缝隙里不断地漏出砂子C.从车上同时向前和向后以相同的对地速率扔出质量相等的两物体D. 从车上同时向前和向后以相同的对车速率扔出质量相等的两物体例78:分析下列情况中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A.如图2所示,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的人在车上走动时,对人与车组成的系统B.子弹射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中对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如图3)C.子弹射入紧靠墙角的木块中,对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D.斜向上抛出的手榴弹在空中炸开时【错解分析】错解:本题的错解在于漏掉了一些选项,由于对动量守恒条件中的合外力为零认识不清,混淆了内力和外力而漏选了B。

由于没有考虑到爆炸过程是一个作用时间阶段,内力远大于外力的过程,符合动量守恒的近似条件,而漏选了D。

【解题指导】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时,系统动量守恒;(2)系统所受合外力之和为0,则系统动量守恒;(3)系统所受合外力虽然不为零,但系统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的动量看成近似守恒。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D。

A、B选项符合条件(2);D选项符合条件(3)练习78:下列关于动量守恒的论述正确的是A.某物体沿着斜面下滑,物体的动量守恒B.系统在某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C.如果系统内部有相互作用的摩擦力,系统的机械能必然减少,系统的动量也不再守恒D.系统虽然受到几个较大的外力,但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仍然守恒例79:在光滑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它们成一条直线,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1球以速度v 0射向它们,如图所示,设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可能值是( )A. 032131v v v v === B. 032121,0v v v v === C. 032121,0v v v v === D. 0321,0v v v v === 【错解分析】错解:因为三个小球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碰撞之后总动量为m v 0,故选C 、D 。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处理碰撞问题的时候,仅考虑到了动量的守恒,没有考虑到机械能的守恒。

【解题指导】处理碰撞后的物体速度问题,要考虑到两个因素,一个是动量守恒,一个是机械能至少不能增加。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

C 选项虽然符合了动量守恒的条件,但是碰后的总动能只有2041mv ,显然违反了题干中提到了碰撞中机械能不损失的条件。

而D 选项,则既满足了动量守恒条件,也满足了机械能守恒条件,故正确选项为D 。

练习79: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依次放着质量均为m 的4个小球,小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彼此间隔一定的距离。

开始时后面3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第一个小球以速度v 向第二个小球碰去,结果它们先后都粘合到一起向前运动。

由于连续碰撞,系统剩余的机械能是__________。

例80: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80g 的大球以5m/s 的速度撞击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0g 的小球。

用V'和v'表示碰撞后大球和小球的速度,下列几组数据中根本有可能发生的是( )A .V'=3m/s v'=8m/sB .V'=4m/s v'=4m/sC .V'=4.5m/s v'=2m/sD .V'=2m/s v'=12m/s【错解分析】错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mv=M V'+m v',可知A 、B 、C 、D 均有可能。

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考虑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即碰撞之后的能量是不可能增加的,可以保持不变(弹性碰撞),也可以减少(非弹性碰撞);二是相碰的两个物体不可能从相互之间穿过。

【解题指导】处理碰撞后的物体速度问题要考虑到实际可能性,不违背最起码的规律和生活实际。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B 。

根据动量守恒,上述四个选项确实都符合要求,但同时考虑能量关系和实际运动的可能性。

由221mv E K =,可知碰撞前的总能量为1J 。

同样可以计算出A 选项情况的碰后总能量为1J ,B 选项情况的碰后总能量为0.8J ,D 选项情况的碰后总能量为1.6J 。

所以,D 选项错误;至于C 选项,则明显不符合实际,不可能发生这样的穿越情形。

故正确选项为A 、B 。

练习80 、A 、B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 球的动量是5kg ﹒m/s ,B 球的动量是7kg ﹒m/s ,当A 球追上B 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 、B 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A .6kg ﹒m/s 、6kg ﹒m/sB .4kg ﹒m/s 、8kg ﹒m/sC .-2kg ﹒m/s 、14kg ﹒m/sD .-3kg ﹒m/s 、15kg ﹒m/s例81: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固体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向滑块。

若射中上层子弹刚好不穿出,若射中下层子弹刚好能嵌入,那么( )A .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B .两次滑块所受冲量一样大C .子弹嵌入上层时对滑块做功多D .子弹嵌入上层时滑块所受冲量大【错解分析】错解:因为子弹射入上层时,刚好不穿出,因此比射入下层进入的深度要深,摩擦力作用的距离大,作用的时间也长,所以C 、D 正确。

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只看到了现象,没有了解其本质,虽然进入不同的层的深度不一样,但是其摩擦力实际上也是不一样的。

【解题指导】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是应该从动量的变化角度去思考,其实,不管是从哪个地方射入,相互作用的系统没有变化,因此,动量和机械能的变化也就没有变化。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B 。

设固体质量为M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v m M mv +=由于两次射入的相互作用对象没有变化,子弹均是留在固体中,因此,固体的末速度是一样的,而子弹对滑块做的功等于滑块的动能变化,对滑块的冲量等于滑块的动量的变化,因此A 、B 选项是正确的。

练习81、一木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水平飞行的子弹击中木块后,射入的深度为d 1;若两块同样的木块沿子弹射来的方向靠在一起排放,被相同的子弹射中,射入的深度为d 2,则有( )A .d 1>d 2B .d 1=d 2C .d 1<d 2D .无法确定例82:把一支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枪发射出子弹时,关于枪、子弹、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枪和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只有忽略不计子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枪、车和子弹组成的系统的动量才近似守恒D.枪、子弹、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错解分析】错解:C。

学生选择改选项的理由是改选项的描述比较详细,因此根据感觉是它。

产生这样错误的原因是对动量守恒的条件没有弄清楚,内力和外力没有进行认真地区分。

【解题指导】判断系统是否动量守恒时,一定要抓住守恒条件,即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0。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本题C选项中所提到的子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是系统的内力,在考虑枪、子弹、车组成的系统时,这个因素是不用考虑的。

根据受力分析,可知该系统所受合外力为0,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故选D。

练习82、木块a和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 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1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系统的动量守恒B.a尚未离开墙壁前,a与b系统的动量不守恒C.a离开墙后,a、b系统动量守恒D.a离开墙后,a、b系统动量不守恒例83: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A和B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

B与轻质弹簧相连。

设B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向B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

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A. A的初动能B. A的初动能的1/2A BC. A的初动能的1/3D. A的初动能的1/4【错解分析】错解:根据能量守恒,当小滑块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时候,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因此选A。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进行认真的过程分析,没有弄清楚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地根据感觉下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