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洪业,男,研究员,原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主任
“中央学会”之迷踪

作者: 樊洪业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90
出版物刊名: 中国科技史杂志
页码: 257-25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学会 中央 资料汇编 学术机构 学术团体 出版社 科学史 文化
摘要:为了"淘"史料,笔者买了几十本江苏古籍出版社编印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不全,家里空间有限,也全不得。
对我这样只关注科学史的人来说,这几十本大多无用,但有些又确实是很有用的,还有的看似有用,但由于功底太浅,未得窥其堂奥,这里举上一例。
在1991年出版的第3辑"文化卷"中,"文化学术团体"之下列有"国家文化学术机构",首条为《中央学会章则》,再下有《中央学会法》(1912年11月29日)、。
什么是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近来学术界和国家领导人经常谈论的词,随着科普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科学精神应该是科普的重要内容。
但是,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科学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2001年1月12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了关于科学精神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的目的是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精神的号召,对科学精神进行定义并阐述科学精神的内涵,以便更能够被广大公众所理解和接受,自觉地用科学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行,使科学精神逐步渗透入中国的文化,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中国的综合竞争力。
参加这次高层研讨会的著名学者有于光远教授、王大珩院士、冼鼎昌院士、席泽宗院士、张开逊教授、董光璧教授、李醒民教授等30多人。
与会学者们认为,在中国提倡科学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这样一个科技技术尚不很发达,封建历史长的国度内,提倡科学精神对于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科学精神研究的历史学者们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精神研究的历史。
中科院樊洪业研究员叙述了科学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的研究过程。
1916年,当时的中国科学社的社长任鸿在《科学》1916年的第二卷第一期上就发表了《科学精神论》。
他认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
1917年,一个美国科学家、奥柏林大学教授M·M·梅加夫给中国留学生做了“科学与近代文明”的学术报告。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张力,一个是传统主义,维护社会稳定;另一种就是属于推动改变这个现实的比较激进的力量,就是科学精神(Scientific Spirit)。
科学精神就是服从真理的精神。
中国之急务“莫如科学精神之普及”。
1922年,科学社在南通开会的时候,梁启超到会发表了“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的讲话。
他认为科学精神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求真知识;第二是求有系统的真知识;第三是求可以教人的真知识。
也就是能够提供给公众的知识,可以教育公众的知识。
中国科学名人事迹12篇

中国科学名人事迹12篇中国科学名人事迹篇1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大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邓稼先成长于中国,毕业在美国,虽然美国有很多优越的条件,仍留不住他那颗热血沸腾的赤子之心,他冲破万难只求投入祖国的革新之中,在祖国的请求下,他义无反顾抛弃了妻女,抛弃了财资与幸福,参与了祖国的原子弹设计之中,他拒绝了俄罗斯专家留下的公式,开创了原子弹的篇章,在很多日日夜夜,在很多挑灯夜战的日子里,光靠人工计算,终于研究出了中子与原子之间的微妙关系,以世界最快的速度造就了原子弹的理论技术,爆发了第一颗原子弹,在第一次宏大而令人激动的胜利后,他马不停蹄,又以第一次的胜利为鼓舞,仅3年时间又炸响了中国第一颗氢弹,但在一次原子弹试验中,其未能爆炸,很多公司推开责任,唯独他,独自一人走进爆心,查找并抱回了那颗失败的炮弹头,也为他1986年的悲惨离去埋下了伏笔。
在他弥留之际,与于敏写下了一篇对国家国防的建议书,并连续努力,至死不懈。
他,是祖国的强力保护者,以身献国。
他,是民族的忠诚捍卫者,大爱人民。
他,更是自我的奋斗者,一刻不停。
古人曾云:“昨夜寒滍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静静,窗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归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恰恰能证明他所研发生活的环境了。
我中国有此英豪,壮哉!豪哉!中国科学名人事迹篇220xx年神舟7号载人飞船放射胜利,每当这件事从我的脑海中掠过时,我就会想起那位被誉为“航天之父”,“科学泰斗”——钱学森。
今天,我又读起了《钱学森的故事》,不禁陷入了深思。
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特别重视分数,初入交大的钱学森也不甘落后,成果在班上名列前茅。
一年暑假后期,钱学森患了伤寒病,只好休学一年。
可在这一年里,他买了许多书,在家里专心阅读。
靠着这种精神,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主政飞机设计专业。
钱学森怀着简单的心情离开了中国,去美国学技术,在美国的留学期间,他刻苦专研,成果不但比美国人好,还比外国人都好。
关于物理学史的论文目录大全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李艳平教授;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胡化凯教授、大同大学李海教授、清华大学刘兵教授;秘书:首都师范大学白欣博士。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继续挂靠在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1998-2005年物理学史部分物理学史中的文献目录,收集范围,以国家出版发行的主要报刊杂志为准,侧重物理学史部分以及相关文章。
分类排序:按年代。
目录格式为:题目/作者/刊名/年卷期/页码。
收录中会有错误,请纠正。
1998-05年物理学史部分杨振宁:与爱因斯坦比肩的物理学家,高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4,34~41朱载堉其人,邓宏里,光明日报,1998年8月21日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李醒民,方法,1998,8,9~20理论物理学宗师--洛伦兹,刘乃汤,现代物理知识,1998年 5期42~44科学上的伟大发现——纪念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00 周年,王渝生,中国科学报,1998年10月6日计算物理国家极重点实验室简介.沈龙钧等.物理,1998,27(12)249国家“八六三”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简介.王建荣.物理,1998,27(12)750冲击破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简介.谭华.物理,1998,27(12)751物理学志愿者—核物理学家迈耶.刘义保.现代物理知识,1999,1,39-41伦琴对热学和电学的贡献.王较过等.现代物理知识,1999,1,42-43扭秤的发明应用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朱湘柱等.现代物理知识,1999,1,44-45量子霍尔效应和诺贝尔物理奖.虞? 跃.科学,1999,51(1),55-57中国现代物理学的创造者张锡钧教授.王? 鹤.科学中国人,1999,1,8-11战时日本的物理学家.Laurie M.Brown,南部阳一郎.科学(中译),1999,3,45-48核物理学家张文裕.陈清泉.新华文摘,1999,3,134-137托马斯?杨与杨氏干涉实验.刁述妍等.物理,1999,(28)3,187-190关于集成电路的发明与发明权争论的历史考察—纪念集成电路发明40周年,阎康年,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60-68同上帝对话爱因斯坦传奇,董光璧,中华读书报,1999年4月14日几何动力学观念的确立和升华—时空物理百年回顾, 沈葹. 科学,1999,51(2),40-44科学泰斗,良师益友--深切悼念王淦昌先生, 杜祥琬.物理,1999,28(4),244-245王淦昌与诺贝尔奖. 周志成.百科知识,1999,4,36-37晶体管的发明. 李安平.中国科技月报,1999,5,57-57两弹一星,彪炳史册. 李安平.科学时报,1999年5月31日贝尔实验室连获诺贝尔奖的启示. 阎康年.科技日报,1999年5月1日王淦昌对科学创新的诠释—为怀念王老而作. 吴水清.世界科学*,1999,3,35-37迈特纳和她对发现核裂变的贡献. 戴宏毅等.物理,1999,28(5),308-313对朱载堉异径管律的探讨. 冯德民.西北大学学报(自然),1999,29(2),183-186丽江木氏谱牒版本源流考. 和力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1999,3,47-51白族音乐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贡献. 董锦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1999,3,81-83光本性的认识. 刘义保等.现代物理知识,1999,3,40-42开尔文在电磁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刁述妍等.现代物理知识,1999,3,39-40佩兰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方法. 张东壁.现代物理知识,1999,3,45-46德布罗意与物质波理论. 王教过.现代物理知识,1999,3,47-48赫兹与电磁波的发现. 潘留占等.物理通报*,1999,1,40-42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的爱因斯坦. 王荣德.物理通报*,1999,3,36-39从超距作用到场. 胡亚敏.物理通报*,1999,3,40-41原子弹爆炸成功.王渝生,科技日报,1999年7月5日论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吴炜.大自然探索,1999,18(3),117-120赫姆霍兹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杰出贡献.罗平,大自然探索,1999,18(3),121-127物理学史上的一场大误会.戴宏毅.自然杂志,1999,21(4),237-239爱因斯坦在上海.陈敬全.科学,1999,51(4),37-39中微子的发现.季淑莉.物理,1999,28(7),434-436玻耳兹曼:一位深受哲学困扰的物理学家.成素梅.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3,64-71,74伽利略与罗马教会.张增一.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3,50-58卢瑟福元素嬗变理论的形成和卢瑟福的贝克利亚演讲.宋德生.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3,59-63,58氢弹爆炸成功. 王渝生,科技日报,1999年9月9日μ子原子被发现. 阎康年,科技日报,1999年9月15日殊途同归拿诺--诺贝尔奖的两个案例(物理)分析. 阎康年,科学新闻周刊,1999年24论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几何化思想. 陈卫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5),16-18物理学世界图景的变换及其比较. 冉启锋.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5),19-23从爱因斯坦到杨振宁. 吴水清.物理通报,1999,8,38-40论物理假说之源. 金蓉.物理通报,1999,5,43-44超导托马克装置建设,王渝生,科技日报,1999年10月20日阿尔法磁谱仪的永磁体,王渝生,科技日报,1999年10月21日南极长城站建成,分子轨道图形理论,高温超导体研究,水道基因组物理图,王渝生,科技日报,1999年11月11日库仑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王较过.现代物理知识,1999,6,43-44中西方古代对物质不灭论的认识. 胡化凯.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1(6),55-61亥姆霍兹与马赫:实在论者与实证论者,许良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6),37-40首任物理学研究所主任李书华. 樊洪业.科学时报,1999年11月30日缅怀钱临照先生对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电镜学会的贡献. 吴自勤.物理,1999,28(12),746-747对我的老师钱临照先生的怀念. 李林.物理,1999,28(12),748-750缅怀我国晶体范性及电子显微学研究的先驱钱临照先生. 郭可信.物理,1999,28(12),751-752阿拉果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王较过.物理,1999,28(12),752-755唐五代至宋敦煌的量器及量制. 高启安.敦煌学辑刊,1999,1,59-73无行说对中国古代物理认识的影响. 胡化凯.管子学刊*,1999,1,74-78物理学百年回顾. 本? 刊.世界科学,2000,2,封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灵感。
中关村老科学家第1集

中关村回顾中——新中国老一代的科学家(第一集)中关村回顾上世纪五十年代中,中关村13、14和15三栋灰砖楼建成后,这里集中居住了一批为新中国现代科学各学科奠基的第一代科学家。
这里是1955年我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最集中的地方。
他们与生活在祖国其他地方的那一代科学家一样,大多是为发展祖国的科学技术而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决然回到疮痍满目的中华大地的祖国优秀儿女。
近六十年来,他们默默无闻,踏踏实实把毕生的才华和精力奉献给了我们的祖国。
他们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为祖国培养了几代人才。
即使在各种运动与文革中遭到种种不公正对待,甚至残酷迫害,有的人还付出了生命。
但他们毫不动摇,依然忠诚于祖国,忠诚于祖国的科学事业,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使祖国的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天岿然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中。
这些老一代科学家无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本文将展示曾住在中关村的部分老科学家的科学人生,包括钱三强何泽慧夫妇、贝时璋、童第周、陈焕镛、赵忠尧、罗常培、黄秉维、戴芳澜、钱学森、施汝为、邓叔群、秉志、陈世骧、钱祟澍、汪德昭、郭永怀、杨嘉墀、刘崇乐、张文裕王承书夫妇、杨承宗、顾准、熊庆来、王淦昌、蔡邦华、顾功叙、赵九章、李善邦、柳大纲、陈宗器、傅承义、吕叔湘、陆志韦、叶渚沛、恽子强、林镕、陈芳允、秦仁昌等。
除此之外还有些不住在中关村,及与这些楼的主人关系十分亲密的中国科学院和北大、清华同仁郭沫若、竺可桢、吴有训、严济钱三强,核物理学家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籍贯浙江湖州。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40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6月28日逝世。
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副院长、特邀顾问、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等职。
中国科学家的事迹400字范文10篇1秘书

中国科学家的事迹400字范文10篇中国科学家的事迹400字篇1就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个世界。
对于他的最初记忆,是在一次看电视节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热泪地跟我们讲,作为中国人,天地君亲师,你们可以忘记和背叛,但谁都不能忘记袁隆平爷爷,谁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爷爷。
听老人说,中国上世纪60年代,在大饥荒中去世了很多人。
我还听到身边很多人表达着对袁隆平爷爷的感谢,是他改变了中国的“粮食命运”,让许多中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种植粮食发生了改变。
当听到袁爷爷去世的噩耗传来,人们简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为袁爷爷祈祷。
因为袁爷爷,中国人,不仅仅是不再饿肚子了,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袁爷爷,他是国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让不少国家免除饥饿的人。
国士无双,当是袁隆平爷爷,我辈幸福,当忆袁隆平爷爷。
袁爷爷只是带着梦(禾河下乘凉梦,杂交水稻灌溉世界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我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会永远铭记袁爷爷,沿着他前进的道路走下去。
有了袁爷爷的引领,我们会奋勇向前!中国科学家的事迹400字篇2他,一个视世界上最便宜的东西为钱的人;一个恪守--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人,是他使中国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梦得以实现。
他就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次年赴美留学。
在美期间,他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949年中秋之夜,月圆夜静,在美国的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围坐在钱学森周围共度中国的传统佳节。
他们怀念故国,传递着新中国诞生的喜迅,一个个归心如箭。
当夜,他们悄悄地商议了回国的计划。
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知道后,气急败坏地说:“钱学森知道得太多,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然而,阻力在于他来说便是动力,疯狂的迫害,百般的阻挠更激起他归国的意志。
1955年10月1日,坚持了五年回国斗争的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与“特楼”

我与“特楼”作者:张思晨周参来源:《科学文化评论》2023年第03期访谈整理者按边东子(1947—2023),男,汉族,祖籍浙江诸暨,后随父母定居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原副所长边雪风之子,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当代科技史研究分会理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编辑室副主任、音像编辑室负责人,曾参与发起和策划《希望工程书库》等重点出版物的出版。
边东子先生的文学创作涉猎甚广,有小说、传记、诗歌、相声、童话等,如《北京饭店传奇》《神厨传奇》《山魂》《五十年前的潜伏》等。
他还长期致力于历史研究与科普宣传工作,著有《国宝同仁堂——同仁堂340年》《科技星光: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从居里实验室走来:杨承宗口述自传》《中关村纪事》等优秀作品。
此外,边东子先生长期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一些地方电台、电视台撰搞,其表现科学家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五集广播剧《世纪之声》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录制播出并获奖。
收稿日期:2023-04-28作者简介:张思晨,1998年生,陕西宝鸡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科技史。
周参,1999年生,湖北当阳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天文学史。
Email:***************.cn。
①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选址中关村,除建设一批科研大楼给相关研究所使用外,还配套建设了数十栋住宅楼,作为科研人员起居之用。
其中13、14、15号楼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最好,用以安置海外归来的著名学者以及中国自然和人文各学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居住,被称做“特楼”,钱三强、贝时璋、邓叔群等著名老一辈科学家都曾居住于此。
“特楼”的全称为“特级专家楼”,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源社区的一处历史建筑①,曾是改革开放前老一辈科学家生活过的地方,是我国无数重要科技成就、科学思想的诞生地,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
TRIZ理论中IFR最终理想解的深度分析

TRIZ理论中IFR最终理想解的深度分析作者:程功彭英黄洁李登科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23年第06期摘要: TRIZ是高效解决发明级别问题的创新方法,IFR最终理想解是TRIZ的核心思想,它贯穿于整个TRIZ。
IFR理念并不容易被接受,国内在引进TRIZ和翻译外文资料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差,导致IFR的实际应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本文在研究多本阿奇舒勒著作和大量工程案例后,对IFR进行了深度分析,从多个维度梳理了IFR逻辑思路。
关键词:IFR;最终理想解;TRIZ;ARIZ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之《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2019IM05100)、2022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项目编号∶N2022J020)研究成果。
引言TRIZ是前苏联伟大发明家Genrich S. Altshuler(根里奇·阿奇舒勒)及团队从数百万份专利中总结提炼,用来解决发明级别问题的一套理论体系。
TRIZ理论体系包含创新思维、创新工具、S曲线与进化法则、ARIZ算法等。
1958年阿奇舒勒提出了IFR最终理想解的概念,ARIZ-61等早期版本就将IFR作为算法重要的步骤,后面所有ARIZ版本都是围绕着定义矛盾、定义IFR和实现IFR进行的。
IFR是TRIZ的核心思想,如果没有理解IFR的理念,就没有真正掌握TRIZ的精髓。
一、TRIZ解题流程为了更好分析和理解IFR,有必要将TRIZ解题流程进行梳理。
(一)ARIZ流程ARIZ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是将TRIZ的诸多创新工具、创新思维等按照一定的逻辑步骤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非标准问题的高效解题流程。
当然,ARIZ用来解决标准问题肯定也是可以的,只是必要性不高。
ARIZ算法经过不断发展,目前最被认可的版本是ARIZ-85C,它解题流程分为九大步骤、数十个子步骤。
ARIZ流程将在本文第四部分(四)中做进一步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洪业,男,研究员,原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主任。
从1985年起从事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研究,1990-1999年主持院史征集与研究工作。
先后有《科学业绩的辨伪》、《耶稣会士与
中国科学》、《科学旧踪》、《中国科学院编年史(1949―1999)》
等专著出版,目前主持编纂《竺可桢全集》(现已出版13卷)。
院史研究与档案积累
中国科学院成立较早,与共和国同龄,但是中国科学院的历
史研究工作却起步较晚。
有组织、有系统的院史研究工作,始于
20世纪80年代,当时是以完成《当代中国丛书》中的《当代中
国科学院卷》这一任务为目标的,正是在这项工作中院领导认识
到院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1990年12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抢
救和整理早期史料为急务的院史文物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为钱
三强副院长),并配合院庆50周年编写出《中国科学院编年史(1949-1999)》和《中国科学院早期领导人物传》(均已出版)。
2003年,该委员会更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史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与编撰”项目组,配合建院60周年纪念
庆典,启动了《院史丛书》编写出版计划和继续推进“院史数据库”建设。
本人在1990—1999年主持院史研究室工作,院史有其自身的专业性要求,研究工作不仅必须遵循一般史学的学术规范,也要遵守当代政治、行政和文化的社会规范,同时还要有组织学的分析视角。
但工作中给我体会最为深刻的是:所有历史研究均离不开档案积累和档案部门的合作。
院史研究最重凭证,由于时间久远,许多当事人很难找见,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档案,可见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程度往往决定了历史事件真相的还原程度。
中国科学院档案部门保存的早期档案是中国科学院各项工作的原始记录,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权威性,使其成为院史研究的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史料资源。
早期档案作为历史活动的真实信息记录,是院史的首选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档案之外的文献、图片、实物和回忆性史料,亦是院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形式,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档案进行院史研究的同时,加大了院史文物资料的征集工作并着手院史资料室的建设,使得院史研究工作的内容和视野更加丰富开阔。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档案工作极其重要,是一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大家的档案收集完整,归档及时到位,就是为国家、为社会保存住真实的历史。
感谢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为历史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