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品德与生活冬天的节日高树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夏感 教案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景致的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夏天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第一段的总领句去找相关句子,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 关系,同时领会文章内容,并让学生进一步靠近文本。)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它有何作用,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最后一段与历代文人多写春花秋月作比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 无比喜爱及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齐读最后一段,找出文章的“点睛”之笔,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同时对学 生的写作也会有所启迪与帮助。) 4.品味语言 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示例 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示例 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 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替”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既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二,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写作能力。 同时,对于刚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从何入手品味语言,多少会感到有些茫然,由教 师给出一二示例,他们做起来就驾轻就熟了。) 5.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关于四季的古诗?请写出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仿句: 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词语的内涵。 三、 自学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 边读你感受到夏季的哪些画面? 2.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3.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通过对优美词句的赏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优美词句赏析课文,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 教材分析 《夏感》主要写的是作者对夏天的感悟。作者写夏,以具体生动细腻的笔触尽情描摹,给人留 下了深刻的 印象。教学本文,应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 情。同时,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要通过想象与联想,品味文章 优美的语言, 真切感受夏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学生已经在本单元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 、 ,基本学会了阅读景物类文章的一般方法,但毕 竟是七年 级的学生,还须进一步指导景物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及描写景物的手法。在学习过程中还需有示 例的引导, 在模仿示例中学会感受与赏析,学习赏析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在上课过程中我采用下面的教学法: 1、 自主学习法:根据学案导读部分,自主积累词汇,了解作者,概括文意。 2、 勾画批注法:在阅读中勾画批注自己认为有深意及值得思考的地方以待研究。 3、 合作交流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共同发掘文章在景物描写、语言运用、结构井然、 感情抒发等 方面的美点,赏析美点。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青岛海逸学校曹晶)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外研社一起《新标准英语》第五册Module 10 Unit1山东省青岛海逸学校曹晶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英语外研社(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生词:Hongkong airport sea(2)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百度百科】/view/2607.htm二、教材分析:本模块是《新标准英语》第五册的第六模块,本课主要学习如何讨论将来要做的事情。
主要练习了一般将来时时态。
我将本单元内容设计为本模块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为新知识的呈现。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掌握重点单词: Hong Kong, sea, airport.(2)能够掌握重点句型: Are you going to go to Hong Kong? Y es, I am. / No, I’m no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swim in the sea.2、能力目标:能用Are you going to …? 以及What are you going to do?来对他人将要做到事情提问,并且在别人询问自己时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情之前做好打算以及做事情一定要认真细心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回答意识。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对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的掌握。
2、教学难点: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用英语向他人描述将要做的事情,以及能询问他人将要做什么。
能将语言内容转化为实际交际。
在教学中,我采用“真实运用任务教学法”、“活动性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借助实物情景,利用小道具,进行小组对话,全班问答。
借助动作、手势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对句子意思有更形象的理解。
全国中国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有用信息轻松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信息技术与网络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信息。
2)、搜集游览黄鹤楼的信息。
二、教学课题使学生轻松选择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辨别信息的时效性及辨别信息的真假。
2、体会有用信息的时效性,提高学生探究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有用信息轻松选》是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组编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这一课是对生活中有用信息的挑选。
作者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文中设计了三大板块:“轻松学”“快乐做”“互动评”,且在其中穿插安排了“试一试”“说一说”“读一读”栏目,以便分层教学。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了解有用信息对生活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辨别信息的时效性及真假。
教学难点:领悟并处理信息的真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搜集游览黄鹤楼的有用信息和有关黄鹤楼的信息时效的资料,在百度中搜索黄鹤楼的图片资料,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鹤楼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图片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关黄鹤楼天气预报、黄鹤楼天文镜观赏券、黄鹤楼特产、黄鹤楼工艺品等图片。
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手机中奖图片、河边禁止游泳信息图片高压电线塔上的防止触电信息、算命先生口中的人生祸福信息图片等制作成课件,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
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研究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看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潍坊锦程中学李健健【内容简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中的第二个课时——学看地形图。
其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学会看地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然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而且在湘教版的课本上表述的内容却很少。
因此,通过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践,亲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从而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发现并总结出不同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用总结的规律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目标定位】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的陡缓。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图和读图,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分析、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表示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疑点:山脊与山谷的区别解决办法:操作、观察、讲解、讨论【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观察法、动手参与法。
【课前准备】①教师自制山体模型。
②学生4人一个小组,每组一盒橡皮泥。
③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环节一展示、类比,引出等高线1、小组展示课前布置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用橡皮泥捏制的五种地形类型。
学生代表对小组作品进行对比说明。
2、教师展示一组山体地形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五种地形类型的模型,一是激起学生对本节抽象知识内容的兴趣。
二是为让学生能直观感受从立体到平面的过渡做好铺垫。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大赛认识太阳教案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认识太阳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河头小学姓名:吴春晓一、教案背景:√小学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三年级科学3.课时:1课时4.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天天见到太阳,对太阳有一定的浅显了解和认识。
他们崇拜太阳,觉得太阳很神秘,他们渴望研究太阳的热情很高。
学生虽然与太阳并不陌生,关于太阳的知识,一般都是通过看、听、问等渠道获取的,但很少有学生仔细地研究过太阳,从未深入地利用科学手段研究过有关太阳的知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5.学生课前准备:课前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好研究小课题,再上网搜集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和资料,查找书刊、调查访问掌握有关太阳的知识资料。
6.教师课前准备:(1)教学之前先用百度网页搜索有关“认识太阳”的相关教学资料,如: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作为参考,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
(2)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一些关于太阳知识的相关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
并结合搜索到的相关资源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便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百度互联网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课题: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太阳》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太阳的基本概况。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典型知识,意识到查阅资料也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太阳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合作学习,并尊重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
通过对搜集方法、途径进行总结,使同学们明白了可以多途径、多方法搜集资料信息的理念。
(一)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通过这堂课的实际教学,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我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知道太阳早上从什么方向升起吗?
老师教你们一个儿歌:早晨上学校,面向太阳走,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南。/i?ct=5033=%CC%AB%D1%F4%C9%FD%C6%F0%B5%C4%CD%BC%C6%AC&in=21454&cl=2&lm=-1&st=&pn=1&rn=1&di=29971210503&ln=1998&fr=ala0&fm=ala0&fmq=133121145626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1&di29971210503&objURLhttp%3A%2F%%2Fbddssbd%2Fpic%2Fitem%2F91348ba3199ef8b146106464.jpg&fromURLhttp%3A%2F%%2Fbddssbd%2Falbum%2Fitem%2F91348ba3199ef8b146106464.html&W720&H576&T10384&S32&TPjpg
京城四季歌品德与社会网络教学应用,执教者:连云港韩冬老师

京城四季歌
学校:龙爪树小学
姓名:陈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提问:根据你的观察谁能迅速判断出这是北海的哪四个季节?从哪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板书:春夏秋冬)
3.提问:通过欣赏京城四季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在每个季节都喜欢做什么?
4.小结:京城的一年四季真是各有特色,四季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正像儿歌中所说春天的歌手是枝头的小鸟……(课件出示儿歌)它给我们谱写出一曲京城四季歌。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互联网应用教学案例(郭术桂)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Module 3 PlansUnit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weekend?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郭家屯初中郭术桂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英语3、课时:两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使用“百度词典(/)”了解单词发音、用法并熟记单词。
二、教学课题外研版初一英语下册 Module 3 Unit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外研社初中英语(新课标)七年级下册Module 3 PlansUnit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内容分析:本单元是第三模块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以讨论周末要干的事情为话题,把焦点放在学习“计划”这一交际项目上,该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何运用,有助于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为一般将来时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过将来时的基本用法,be going to 这一句型他们大部分都能脱口而出。
因此,本节课只需简单解释be going to的构成和用法,可以把重点将放在掌握单词短语和使用be going to来对话这两部分。
【学习目标】词汇: go over, picnic, housework, on, else, nobody, at, nothing, silly, fantastic, forward语法:be going to 的意义和用法。
功能:计划、打算、意图的表达与询问。
2.语言技能听:能听懂关于计划的对话,判断对方的计划。
说:能用be going to表达自己的计划、安排,能询问对方的计划、安排。
读:能读懂包含计划、安排的短文,并且判断文中人物的计划、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冬天的节日
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阿陀小学
姓名:高树峰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冬天的节日》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新年好》音乐带,四个天线宝宝。
(2) 学生准备:收集日历、台历,找出冬天的节日,了解节日里人们的活动,搜集关于节日的传说故事。
二、教学目的
1.了解冬天里的节日。
2.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
“冬天的节日”中所介绍的元旦和春节都是我国冬季里的重要节日,课文按活动内容的不同,将其分为“新年钟声响起来”“欢欢喜喜过大年”和“装扮冬天”三个主题活动。
课文还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设计了制作“许愿卡”或“感谢卡”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向学生渗透“制定努力目标”“关爱他人”等的品德教育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联系实际、电教辅助。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播放歌曲《新年好》,师生同唱,营造节日气氛。
【百度搜索】
/yinyue/654128/
二、说一说
1.同学们,你们一定了解不少新年的知识吧。
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学生小组内交流相关信息。
3.有四个小朋友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每组分一个天线宝宝)每位天线宝宝有一个问题或请求,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1)冬季里有哪些重要节日?在台历上找一找吧。
(2)节日里人们有哪些主要活动?
【百度搜索】
/question/8551204.html (3)能给我们仿古讲个关于节日的传统故事吗?
【百度搜索】
/view/712c471d650e52ea55189875.h tml
4.小组准备。
5.学生汇报。
(1)让学生分清元旦、圣诞节、春节、元宵节的时间。
(2)了解人们的主要活动,可以演一演。
(3)讲故事时,可以让多个孩子说说。
(4)表演节目时,多人参与。
6.教师给与鼓励,加以总结。
三、做一做
1.学生分组,选择设计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
如:
(1)给自己设计许愿卡,留作纪念。
(2)给别人设计感谢卡,表示感谢。
(3)制定下学期努力目标,鼓励自己。
2.学生自行设计,师巡回指导。
四、评比展示
1.小组评选出优秀的作品。
2.分小组把作品展贴到黑板上。
3.评一评,你最喜欢那些作品。
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课件展示优秀作品。
五、课后延伸
下课后你最想做什么?(指导学生落实上课时做的卡片)
六、板书设计
冬天的节日
元旦圣诞节春节元宵节
六、教学反思
春节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我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春节的生活习俗和节日活动,如扫尘、吃饺子、守岁、贴春联、拜年等,然后再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这些习俗的来历吗?为什么要贴春联、扫房子?”以此类问题引导学生讲一讲关于春节习俗的传说。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今年打算怎样过春节,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要过一个欢乐的节日,勤俭的节日,文明的节日。
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活动中,评价学生不应只关注学生作品的优劣,更应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和能力的发展。
七、教师自我介绍:
高树峰,男,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昌乐县营丘镇阿陀小学。
从事教学工作25年,系学校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