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山隧道塌方处理施工技术浅析

合集下载

浅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一般处理方法

浅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一般处理方法

浅析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一般处理方法一、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1、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在薄层岩体的小曲褶、错动发育地段,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快、围岩失稳,小则引起围岩掉块、坍落,大则引起坍方。

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

在软弱结构面发育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

(2)隧道穿越地层覆盖过薄地段,如在沿河傍山、偏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和丘陵浅埋地段极易发生坍方。

(3)水是造成坍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落。

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为降低,因而发生滑坍。

2、隧道设计考虑不周(1)隧道选定位置时,地质调查不细,未能作详细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坍方的因素。

没有绕开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2)缺乏较详细的隧道所处位置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

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1)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工序间距安排不当;施工支护不及时,支撑架立不合要求,或抽换不当“先拆后支”;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方。

(2)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按新奥法施工的隧道,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决策失误、措施不力。

(4)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震动引起坍塌。

(5)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坍塌。

4、隧道塌方的一般前兆(1)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水质由清变浊等都是可能发生塌方的前兆;(2)拱顶不断掉块,甚至较大的喷砼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塌方;(3)支护状态变形(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或剥落等)、敲击发声清脆有力、甚至发出声响;(4)喷锚支护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塌方。

浅析隧道施工时的溶洞及塌方处理

浅析隧道施工时的溶洞及塌方处理

浅析隧道施工时的溶洞及塌方处理摘要:在当前的道路工程建设中,非常普遍且极为重要的一种工程即是隧道的施工。

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交通发展的规模和数量让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不断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而在进行隧道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最为困难和复杂的地区当属溶洞,因为溶洞地区的整个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的过程以及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等都相对更为复杂。

因此,本文将重点对隧道施工时的溶洞以及塌方的处理予以探讨,从而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关键词:隧道施工;溶洞;塌方处理;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交通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更快,其中在公路工程中,最为复杂且也是最为重要的隧道工程的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大关注。

隧道工程的施工可能会存在溶洞塌方的问题,这将很大程度上造成整个工程的经济损失,并给人员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的隐患,最终导致整个工程施工缺乏安全性与稳定性。

所以隧道施工过程的溶洞塌方,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处理方案。

本文主要通过对隧道溶洞的概况及危害进行介绍,然后对于如何有效处理溶洞、塌方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1.隧道工程中的溶洞概及其危害性溶洞的形成是地表水、地下水通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使得溶性岩层形成一种地下溶蚀的现象。

溶洞发育主要集中在基岩的最顶部周边的下部灰岩中,包括了空洞、充填溶洞、半充填溶洞三种类型。

岩溶会因为季节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岩溶在结构物上基本上都是处于悬空状态,这就使得隧道可被运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了,这也是隧道施工很容易出现塌方等这种自然塌落问题的根本原因。

而对于在隧道施工中,溶洞对其所产生的危害性,主要是因为溶洞经长时间的在山体间的发展,有些岩石因为受到了水的侵蚀导致发生溶蚀,从而在山体内部构成一种洞穴现象,在山体中这种洞穴现象属于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

而主要是因为岩石里含有的碳酸钙通过水和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从而转化成了碳酸氢钙,这种物质最大的特性即是有微溶性,并在经过这种不断侵蚀的程度越来越深,从而构成了形状各异的山体溶洞。

浅谈隧道施工溶洞及塌方处理

浅谈隧道施工溶洞及塌方处理

浅谈隧道施工溶洞及塌方处理【摘要】溶洞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

岩溶对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是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降低隧道使用的可靠度;季节性的岩溶洞穴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塌方冒顶是指隧道施工中,山体上部岩层自然塌落的现象。

是隧道开挖施工后,原先平衡的山体压力遭到破坏而造成的。

因此,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溶洞、塌方处理方案对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地段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相关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隧道溶洞;塌方;处理1.隧道溶洞简述在隧道的开挖施工中,塌方作为一种比较常发的事故,会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比如延误工期、出现比较严重的机械损失,甚至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目前,国内很多在建的或者已建的隧道都有过塌方现象。

防止塌方的发生、塌方出现后的治理工作已经成为隧道施工的关键所在。

隧道施工中造成塌方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地质自然条件的原因也有人为施工方法、施工质量的原因。

因此,要加强对隧道施工的管理,从地质因素与人为因素出发,防止塌方事故发生,采用正确方法处理塌方事故,黄土成分复杂,且不同地区的黄土成分也有所不同,成分不同的黄土受水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施工前应进行土力学试验,以指导施工过程中的含水量控制。

黄土隧道施工前应查明地表情况,尽量减轻地表水对隧道上覆土层的影响,必要时采用注浆加固、回填夯实等方式进行处理。

假如隧道在较长范围内沿着黄土冲沟走向或者与黄土塬边平行走向,而覆盖层又较薄或偏压很大,就轻易发生较大的坍塌或滑坡现象。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宜根据隧道断面大小、埋深,考虑围岩的自稳能力,选用双侧壁导坑法、CRD法、CD法或弧形导坑法施工。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应遵循“先预、预加固、严治水、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早成环、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黄土隧道塌方后,塌方体已不具备自稳能力。

因此,塌方后须先对塌方体进行加固处理,使塌方体自身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然后采用大管棚过渡。

浅谈隧道施工溶洞及塌方处理

浅谈隧道施工溶洞及塌方处理

浅谈隧道施工溶洞及塌方处理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工程事业也在不断的进步,而隧道工程则是道路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溶洞塌方情况,会对隧道施工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险。

本文就着重针对隧道施工溶洞以及塌方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隧道施工;溶洞;塌方;处理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ur country road engineering career is also in constant progress, and tunnel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road engineering of a part, wa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if we meet the cave collapse, tunnel construction will be brought huge influence and dangerou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in karst collaps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imple operation of the discussion.Key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Cave; Landslides; processing溶洞指的主要是溶性岩层在受到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后,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溶蚀现象。

在溶洞内产生岩溶现象,会使得结构物发生全部或者是一部分的悬空,使得隧道使用的可靠性大大的降低。

另外,由于季节原因所产生的岩溶洞穴内的涌水现象,容易使隧道产生塌方现象,为施工带来一定的危险。

浅谈隧道施工溶洞及塌方处理

浅谈隧道施工溶洞及塌方处理

浅谈隧道施工溶洞及塌方处理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公路工程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其中隧道工程是公路工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溶洞塌方情况,就会给整个工程带来非常大的危险和财产损失,也给整个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

因此,针对隧道工程施工时的溶洞塌方,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并且合理的溶洞塌方的处理方案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隧道施工;溶洞;塌方;处理措施引言隧道工程在目前的道路工程中较为常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缓解城市交通中存在着各种压力和问题,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通常都是采用各种新措施、新方法来对工程进行优化和处理,从而使得工程中各种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与预防。

溶洞地区的隧道工程施工作为目前整个工程项目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其无论是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控制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分析都是十分复杂的一部分。

在施工的过程中,这几个环节无论哪一个出现问题,都很有可能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和隐患,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能够保证路基达到技术要求的强度与稳固性,保证路基的荷载能力以及安全稳定,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处理溶洞问题。

1、隧道施工中溶洞塌方的原因1.1 施工方法不当及施工操作不正确导致施工人员选择了错误的施工方法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掌握的不全面。

当没有对现场进行准确的地质勘测时,参与施工的人员又没有足够的施工经验,施工人员的不认真的态度等因素都会导致塌方事故的发生。

没有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相邻工序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衬砌以及支护操作进行的不及时,围岩暴露在外面的时间太长就会导致风化现象的出现,也会导致塌方事故的出现。

使用钢质的材料进行支撑的操作时,发现支护松动时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加固处理或是支撑架本身的质量不过关也可能会引起塌方事故,由于塌方段一般都是大跨度和大断面的结构,所以在开挖施工时,围岩就会受到扰动,那么错落体内的围岩的稳定性就会变差。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塌方是隧道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事故。

一旦发生,不仅延误工期、增加工程费用,而且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程质量遗留隐患,给后期维修养护工作带来困难。

因此,在隧道建设中,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隧道塌方进行预防和防治。

同时,在隧道塌方后,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善后,使隧道塌方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避免出现由于延误处理救援时机而导致更大事故发生。

地质因素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中起决定性的是地质因素。

在勘探和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情况认识不清,造成施工时出现了塌方。

(1)在开挖的过程中,围岩的地质条件发生突变。

(2)在隧道施工范围内或隧道周边出现的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结构不利面、岩层的不整合接触带等。

(3)出现特殊的不良地质,如膨胀岩、溶洞、涌水等。

(4)地下水是使隧道围岩丧失稳定的重要原因,其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软化围岩,软质岩石(土)体受水饱和后,其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浸入无水石膏或以蒙脱石为主要成份的粘土,地层膨胀而对隧道产生极大的膨胀压力;二是软化结构面,泥质充填或具有软弱夹层的软弱结构面遇水后,即发生液化变软或填充物被冲走而降低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使岩体易于滑动;三是承压水作用,围岩受到水压作用后,更易失去稳定。

设计因素1、选线不合理。

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城市地铁,有时过多考虑投资等经济因素,线路的选择和确定不能百分百从技术、地质、实际功能需求和可行性来考虑,出现一些选线不合理的情况。

如果线路不合理,隧道穿越地层就有可能由好地层变为不良地质地段,就容易出现隧道塌方。

2、洞口的位置选择不恰当,如位于较大的滑动体、断层之中,或存在偏压,从而引发洞口塌方。

3、设计的支护参数偏小,无法保证围岩从开挖后到二次衬砌施作这段时间内的稳定。

4、针对特殊不良地质地段,设计上给出的处理措施不当。

施工因素1.开挖面积小于100m²隧道:Ⅱ、Ⅲ级围岩一般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Ⅳ、Ⅴ级围岩一般采用台阶法开挖。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探讨通过张石高速涞源至涞水段太平梁和塔崖驿隧道发生的塌方案例,总结塌方处理方案,为隧道工程塌方处理提供借鉴经验。

标签:隧道;塌方;处理1 隧道塌方简介及处理方案重要性1.1 隧道塌方定义理解隧道工程在开挖进尺过程中遇到围岩出现断层、破碎带、溶洞、涌水、流砂等围岩结构变化,未采取预支护措施、施工不及时或施工质量差等原因,造成围岩失稳,形成滑塌,出现隧道塌方。

1.2 隧道塌方形成原因(1)在风化、破碎围岩或穿越断层且地下水丰富段落,未提前采取超前辅助措施,爆破开挖后围岩坍塌。

(2)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或预报内容偏差较大,对前方实际存在的断层、涌水等易滑坍岩层未起到预防作用。

(3)超前支护搭接长度不足、有效长度短、注浆不饱满等超前支护施工不规范。

(4)掌子面后方已支护段落有隐性滑动面,在前方掌子面爆破震动后导致后方滑落塌方。

此类情况主要发生在未设计钢支撑的II、III级围岩,正常锚喷支护后,表面未发现有滑层,但在前方爆破震动后,使后方隐性滑层坍塌。

(5)施工开挖方法不正确,如应采用“上下台阶开挖”,而实际采用“全断面开挖”等。

1.3 科学、合理及切实可行塌方处理方案的重要性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受地质构造变化、地下水发育及其它原因,出现塌方频率很高。

塌方后造成隧道工作面停工,少则几日,多则数月,人员窝工、设备闲置;且增加塌方处理费用;危及施工安全。

因此,选择一个安全、经济、高效的塌方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2 小塌方处理方案(1)观察塌方稳定后,对塌穴表面进行喷射C25混凝土,厚度10cm,进行封闭处理;(2)以钢支撑强支护,钢支撑可以采用型号不低于16#的钢格栅或工字钢拱架,钢支撑间距不大于1.0米;(3)钢支撑架立后,喷射C25号混凝土,先把钢支撑厚度范围内喷满,然后自钢支撑侧面向塌穴空洞内喷射同标号混凝土,直至喷满为止;(4)此塌方处理完毕,向前进尺,短距离内要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减少对塌方体的扰动,避免二次塌方的出现。

浅析隧道塌方施工处理技术

浅析隧道塌方施工处理技术

浅析隧道塌方施工处理技术【摘要】文章介绍分水岭隧道采用长管棚注浆处理隧道坍塌实例,对坍方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确定处理方案,探讨了隧道坍塌处理措施,对同类隧道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隧道;坍塌;长管棚;注浆;处理0.工程概况鸦来公路02标段分水岭隧道位于鹤峰县太平镇分水岭境内,隧道进口距S325省道约0.6公里,隧道出口段距S325省道约1公里,隧道起止范围是K30+777~K31+885,隧道全长1.108公里。

隧道净空宽度标准为隧道净宽9.0m 即(0.75m(检修道)++7.5m(行车道)+0.75 m(检修道)=9.0m),净高7.05m,建筑限界高度5.0m。

施工时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采用注浆小导管作为超前支护,锚杆、钢架与喷锚网联合支护紧跟,在隧道开挖至K31+794处,对隧道隐蔽工程旁站过程中,发现K31+765-K31+775段拱顶出现裂缝,同时监控量测点相对以前观测数值下沉量出现突变,现场值班人员立即组织工人迅速撤离,撤出约3小时后隧道开始塌方。

在对K31+700-K31+790段原地面进行观察,发现多处裂缝,最宽处裂缝50cm,距隧道中线最远约35米。

1.坍方原因分析坍方发生后,经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其它相关单位多次到现场勘查和研究,确认其坍方原因如下:分水岭隧道K31+695-31+794段拱顶埋深30~15m,处于浅埋地段,地形存在一定程度偏压,地表覆盖土厚度2~8m,堆积体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其物理力学指标受地下水影响较大,隧道施工到该段由于连续降雨,使地表堆积体基本处于饱水状态,大量的地表水下渗严重降低了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围岩压力骤然增大,使正在进行下台阶施工的隧道结构整体受力处于极为不稳定状态,隧道水平收敛急剧增大,在多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隧道初期支护侧向内挤失稳后迅速垮塌,随后垮塌向两侧延伸,致使塌方扩大。

因此,大量降雨及其下渗后恶化了隧道围岩条件,是导致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 不小 于 1 0 e a; r
( 3 ) 钢 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 , 丝扣长 1 5 c m。
为使钢管接头错 开, 编号为奇数 的第一节管采用
3 m钢 管 , 编号为偶数 的第一节 钢管采用 6 m 钢 管, 以后每节 均采 用 6 m长钢 管 ; ( 4 ) 管棚 就位 后 , 插 入 钢 筋束 , 并 注 浆 填充 钢

防护 措施 , 并 派专人 观察 是否存 在落 石可 能 , 发现 险情 及 时撤 出人员 和设备 ;
( 7 ) 加强监控量测 , 掌 握 拱 顶 下 沉 和周 边 收 敛变 形情 况 , 发 现异 常及 时采取 必要 的安全措 施 ; ( 8 ) 缓 冲层施 作 完毕 后 , 方 可开 挖 掌子 面 , 开
应根 据不 同 围岩情 况 , 及 时 变更 支 护 方 案 和施 工

4 8。
彭 玲, 汪小雷, 米阳文: 玉蟾 山隧道塌 方处理施 工技术浅析
2 0 1 5 . No . 3
方法 , 并根 据围岩 量 测 变形 值 及 时调 整 施工 工 序
间的步距 。
地 址情况 , 分 析塌方 原 因 , 然 后才 能制定 切实 可行 的施工方 案 。制 定方 案 时 , 一定 要 考 虑 一切 可 能 的安全 隐患 , 尽 可 能将 此 类 事故 发 生 的可能 性 降
塌 方 段 开挖 进 尺 按 5 0 e a控制 , r 开 挖 过 程 中 适 当采 用超前 注浆 小导 管等措 施加 固处理 。
4 塌 方 处 理 效 果
塌方 处理 对 隧道 拱 顶 沉 降控 制 良好 , 围岩变
形 具 有 良好 的收 敛 性 , 支 护结 构 受 力 趋 于稳 定 。
在 初 期 支 护 内侧 增 设 护 拱 , 纵 向 布 置 间 距
( 9 ) 开挖 爆 破 要 严 格 贯彻 “ 多打 眼 、 短进尺、 少 装药 ” 原则 , 周 边 眼 间距 宜 按 4 0 c m控制, 开 挖 进 Biblioteka 不 得超过 两 榀钢架 间距 。
0 . 5 m。相 邻 工 字 钢 拱 架 间 采 用 d  ̄ 2 2 mm 钢 筋 焊 接, 钢筋 的环 向 间距为 1 . 0 m。型钢拱架 锁 脚锚 杆 为  ̄ b 2 5 m m, L = 3 . 5 m, 每 榀 8根 。
2 0 1 5 . N o . 3 2 . 2 大 管棚施 工
四 川 水 利
・ 4 7・
注浆 前应先 进 行 注浆 现 场 试 验 , 注浆 参 数 应 通过 现场试 验 按 实 际 情 况确 定 , 以利施 工 。注 浆 结束后 及 时清 除管 内浆 液 , 并 用 M3 0水 泥 砂浆 紧 密充填 , 增强 管棚 的 刚度和 强度 。
塌方 段 1 2 0 。 度范 围内设 大 管棚 , 角度为 5 。 左
右, 间距 3 0 c m, 长度 1 2 m, 采 用 纵 向托 梁 、 锁 脚 锚
杆等加 固措 施 。 ( 1 ) 配备 电动钻 机 , 钻孔并 顶进 长管棚 钢管 ; ( 2 ) 管 棚 应按 设 计 位 置施 工 , 钻 机 立 轴 方 向 必 须准 确控制 , 以保证孔 口的孔 向准确 , 每钻完 一 孔便 顶 进一根 钢管 。钻进 中应 经常 采用测 斜仪 测 量钻 进 的偏斜度 , 发 现偏斜 超过设 计要 求 时 , 应及
挖前 应保证 超 前 支 护 施工 质 量 。拱 顶 岩体 破 碎 、
5 m, 以人工 风 镐 配 合 挖 掘 机 为 主 , 采 取 微 弱 爆
存在落石可能时可适当增加超前支护。钢架下要
设 置垫 块 ;
破; 每 循环 进尺 为一榀 拱架 间距 , 在不扰 动 围岩 的
情 况下 安全 顺 利通过 塌方体 。具 有足够 的稳 定性 是 支 护施工 质量 好坏 的关键 。
环 焊接 而成 ; ( 5 ) 当 围岩破碎 、 钻 进 难 以成 孔 时 , 应采 用 跟
管钻 孔 工艺施 工 。 2 . 3 开 挖支 护 采用 三段 台 阶开 挖法 , 要求 软 岩 地 段 或 塌方 段施 工始 终 坚 持 “ 弱爆破、 短进尺 、 强支护、 早 封 闭、 勤测 量 、 紧衬砌 ” 的原 则 。开 挖 台 阶长 度 3 m
管, 钢筋 笼 为 4根  ̄ b 2 0 m m 钢 筋 通过 c l  ̄ 4 2 mm 固定
( 5 ) 二 次衬 砌施 工 到该 段 时 , 方 可 拆 除 临 时
支撑 ;
( 6 ) 尽量 采 用 机 械 方 式 清 除塌 段 危 石 , 塌方
体 表面 喷射混 凝土 。护拱 施工期 间必 须采 取安全
时纠 正 ;
3 施工注意事项
( 1 ) 要求 每天对 塌方 段 地 表 和洞 内进 行 变形
观测;
( 2 ) 工字钢拱架与架立钢板、 连 接 钢板 间采
用焊 接 , 连接钢 板 间采用螺 栓 固定 ;
( 3 ) 在安装每片工字钢时 , 应 保 证 工 字 钢 两 端存 在支 撑点 , 严禁悬 空 ; ( 4 ) 连接钢筋与工字钢焊接时, 每 端 焊 接 长
0 . 0 2 5 ; 水玻璃浓度 3 5波 美 度 ; 水 玻 璃模 数 2 . 4 ; 注浆 压力 0 . 5 MP a~ 0 . 8 MP a ; 终 孔压 力 2 . 0 MP a 。
5 结 语
施工 中采 用 的各 种施 工方 法和技术 都应 该是
动态 的 , 在 动态施 工 中 围岩 量测是 很重 要 的环 节 ,
因此 可 以认为 , 此次 塌方 处理方 案符 合实 际要求 , 施工 工艺 得 当 , 施工 质量满 足要 求 , 塌 方处理 结果
令人 满意 。
灌 注浆液 采 用 水 泥 一 水玻璃双液浆 ( 添 加 水 泥重量 5 % 的水 玻 璃 ) , 其 注 浆 参数 为 : 水 泥 浆 水 灰 比 1: 1 ( 质量 比) ; 水 泥 浆 与水 玻 璃重 量 比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