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群理论的我国汽车产业绩效水平分析

合集下载

产业集群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产业集群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产业集群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作为一个深深扎根于经济领域的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中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阐述,同时探讨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及前景展望。

一、产业集群理论概述产业集群理论作为经济学领域内一种近代化的分析工具,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几个相互依存的产业领域内的企业,以及跨领域的企业、研究机构、服务机构等各种产业相关主体在某些共同的产品、技术、市场和人才等方面协同运营,并在企业间形成逐步扩散的技术、管理和商业知识等,并进行创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形成了一个互相协调的产业局面。

产业集群理论除了突出了区域产业协同的内在机制外,还反映了新发展阶段下企业内部区分和分工的趋势,体现了企业合作和企业群组织间相互分工的产业规划理念。

它的出现意味着产业发展从一家经营模式向网络组织模式的转换,成为一个稳定的全产业链,以满足消费者对多样性与个性化需求的市场化趋势。

二、我国产业集群的应用现状在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由局部发展到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当前,我国的重要产业集群主要分为五大类:装备制造、电子与通信、化工与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

其中,无锡沃柏集团在装备制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此引导了无锡的汽车、船舶、数字信息设备等多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电子与通信行业,华为、中兴、汇顶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了中国珠海、深圳等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化工与新材料领域,江苏德润石油化工、陕西延长石化等企业积极推进了油化工产业链、二氧化硅产业链、特种气体企业等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生物医药方向,复星医药、中信药业、远大医药等零售药店和药物生产企业群体加速了上海、海南等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崛起。

现代服务业方面,京东、苏宁、美团、阿里巴巴等公司逐步建立了跨领域的业务,促进了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上海、杭州等地理念、文化与资源的集聚。

中国汽车经销商绩效标杆分析报告赴机在速!打造汽车经销商未来盈利增长新动能

中国汽车经销商绩效标杆分析报告赴机在速!打造汽车经销商未来盈利增长新动能

中国汽车经销商绩效标杆分析报告赴机在速!打造汽车经销商未来盈利增长新动能摘要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汽车经销商在行业中的角色变得越发重要。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的兴起,汽车经销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对中国汽车经销商绩效标杆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汽车经销商打造未来的盈利增长新动能。

一、绩效标杆的选择选择一个适合的绩效标杆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非常重要。

一方面,标杆要具备可比性,即要与经销商在相似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比较。

另一方面,标杆可以是行业内的一家成功企业,这样可以从其成功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二、提高销售技能和服务水平汽车经销商要注重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技能和服务水平。

销售人员是经销商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桥梁,他们的销售技巧和服务态度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通过提供针对销售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激励机制,可以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加强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能力经销商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准确理解和数据分析,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和市场趋势,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和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四、改善供应链和库存管理供应链和库存管理是汽车经销商有效运营的关键要素。

经销商需要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系统,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合理管理库存,避免过多库存和过期库存的产生,提高资金利用率。

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和协调,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经销商的盈利能力。

五、积极开展线上销售和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销售和服务已经成为汽车经销商的新动能。

经销商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销售业绩。

同时,通过线上渠道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六、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是汽车经销商实现盈利增长的重要手段。

经销商需要加强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通过精细化的市场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汽车行业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

汽车行业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估

总结词:精益思想强 调消除浪费和提高效 率,将精益思想应用 于绩效管理,可以提 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 率和竞争力。
详细描述
分析企业内部运营流 程中的各种浪费和瓶 颈,提出针对性的改 进措施。
通过精益管理方法, 优化员工绩效评估流 程和方法,减少不必 要的工作量和浪费。
鼓励员工参与绩效改 进计划,提高员工对 绩效管理的认同感和 积极性。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03
04
05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员 工绩效进行自动化评估 ,减少人为评估的主观 性和误差。
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 言处理等技术,自动分 析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行 为,提供个性化的反馈 和建议。
利用智能算法对员工绩 效进行预测和规划,为 管理层提供更准确和及 时的决策支持。
基于精益思想的绩效管理创新
收集和分析销售、市场、生产等 各个领域的数据,帮助企业更全 面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业务状况。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员工绩效进行 更准确和客观的评估,减少人为 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基于人工智能的绩效管理创新
01
02
总结词:人工智能技术 可以自动化和智能化地 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 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 准确性。
关键绩效指标(KPI)评估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KPI是一种重要的绩效评估方法,它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的 设定和评估,来衡量组织或个人的绩效表现。
在汽车行业中,KPI被广泛应用于衡量企业的绩效表现。它 通常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定 关键绩效指标。这些指标通常包括销售量、市场份额、客 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通过对这些关键绩效 指标的监控和评估,企业可以了解其绩效表现,并采取相 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基于项目管理的一汽研发部门绩效管理

基于项目管理的一汽研发部门绩效管理

基于项目管理的一汽研发部门绩效管理第3章一汽研发部门绩效管理现状与分析3.1一汽研发部门概述一汽研发部门是以长春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长春技术中心、青岛技术中心分所、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天津夏利技术中心、解放公司产品部、轿车股份公司产品部、客车公司产品发展规划部等互为补充的研发体系格局。

如图3-1 一汽集团研发部门组织结构所示,拥有海南试验场和农安汽车试验场,形成了各种气候条件下各种路况的试验验证能力。

一汽现有研发技术人员3700人,其中技术中心2289人,设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等技术在产品开发中广泛应用。

个试验场,形成了体系完整的企业产品试验分析规范。

MTS整车道路模拟试验系统、多点激振测试系统、发动机自动控制试验系统、排气综合分析系统、燃油蒸发排放测试系统、轮胎静力学特性试验台等一批试验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对汽车整车及总成的性能、质量进行严格、规范的试验分析,满足汽车产品开发和基础研究工作的要求。

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现行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对产品开发起到关键技术支撑作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汽车性能模拟技术、汽车结构分析技术、电子应用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轮胎力学、发动机燃烧过程分析等。

工艺技术专业有金属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焊接、感应热处理和激光加工等。

材料技术专业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油料和材料表面防护等。

具有较强的材料和工艺开发与应用研究能力。

拥有国内汽车行业一流的设备和试验手段,能对汽车材料、主要零部件质量等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

一汽的PDM系统已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了集团内的数据、信息、成本等各种数据库的共享;提高了产品开发质量。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究与开发流程和规范,形成知识积累。

此外,一汽解放公司的产品部承担着解放J5、J6系列商用车的设计开发任务,一汽轿车股份公司产品部承担着红旗、奔腾系列自主轿车的设计开发任务,富奥、富维公司产品部负责汽车零部件、总成产品的开发任务。

汽车行业绩效管理理论与操作

汽车行业绩效管理理论与操作

绩效辅导与沟通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及时进行辅导和沟通,帮 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绩效考核与反馈
定期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并将结果反馈给员工,以便于改进和提高工 作效率。
03
汽车行业绩效管理实践案 例
案例一:某汽车制造公司的绩效管理实践
• 背景介绍:某汽车制造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制造企业,主要生产中高端汽车并销往国内外市场。近年来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意识到加强绩效管理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产业链协同
未来汽车产业链将更加协同和整合,包括零部件制造、整 车制造、销售渠道等方面,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 个环节。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年度和季度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在绩效辅导阶 段,管理者对员工进行定期辅导和跟进,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在绩效考核阶段,公司采用定量和定 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员工进行全面评估;在绩效反馈阶段,管理者与员工进行面谈,沟通考核结果并 提出改进建议。
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建立了以激励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公司将个人业绩与团 队业绩相结合,同时考虑客户满意度、售后服务质量等因素。此外,公司还设立了奖励机 制,对业绩优秀的员工和团队给予奖金、晋升等奖励。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以激励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30%,客户满意度达到了 95%以上。同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员工流失率下降了20% ,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2
国内汽车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呈现出快速增长 的态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激 烈、消费者需求多变等。

(完整版)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完整版)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

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2、产业政策●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

很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
主 观 认 识水 平 的影 响 。
业化生产 ,实行精细分工,紧密协作,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的专 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体系的建立和深入发展。 () 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3

在研究 汽车产业 集群发 展特点 的基础上 ,结 合文献
料 、专 家意见和上述设立原则,本文构建了包含1个指标的 4 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1
口 李育贤
左 培 文
1 产 业集 群理 论及 竞争 力评价 方 法
11 产 业 集群 理论 .
波 特认 为 ,产业 集群是 指处于 同一个特 定产业 领 域 、在地理 上集 中、有 相互 关联 性 的企业 、 专 业化供应 商 、服 务供 应商 、相 关产业 的厂 商 及 相关机构 等组成 的群 体 。不 同的产业 集群 的

产 经 分 析
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
摘 要 本文在研 究产业集群理论及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构建 了汽车产业集翟童生 壁 I塞 坌堑
平 价指标体 系,基 于层次分析法建立 了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 ,并结合我 国六 大汽 车
早 ,最早对集群进行研究 的是 亚当 ・ 斯密 ,他在
19 年美 国学者迈克尔 ・ 90 波特在 《 国家竞争 优势》 一书 中提 出产业集群 的概念 ,并用 产业 集 群 的方 法分 析一 个 国家或 地 区的竞 争优 势 。 从此 ,产业集群 的概念得 到学术界 的普 遍认 同。
汽 车产业集群 化是 中国汽车工业从无 到有 、由 小到大 的重要标志。
为使所选取 的指标能够全面 、客观 、真实地反映汽车产
是低生产成本 。汽车产业集群可以使 一家零部件企业
业集群竞争力 ,在设立评价指标 时应遵循 以下设置原则 : 全面性 与重点突 出相结合原则 。要尽可能地建立完备 评价体系 ,同时又要突 出影响竞争力的主要 因素 ,保证对

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_市场行为和绩效 2

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_市场行为和绩效 2

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绩效汽车工业是近年来我国制造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第三生产大国,汽车生产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兴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

汽车行业不仅仅是制造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且成为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

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年产销汽车达1800万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之一,家庭购买汽车已占销售量的80%以上,全国私人轿车拥有量近4000万辆,且逐年呈较快增长趋势。

在二十世纪七八九十年代,中外合资或独资的汽车生产企业占据中国的绝大部分市场,比如中徳合作的中国一汽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大众汽车,捷达汽车,中法合作的湖北二汽生产的东风雪铁龙汽车等。

此阶段,合资车占据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2000年后,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如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

而此时的合资车已被来自中日的丰田汽车,本田汽车,三菱汽车,尼桑汽车等所主导。

所以,2000年后,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导致厂商的市场行为与整个行业的市场绩效也发生了改变。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1、市场集中度中国汽车生产的集中度在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非常显著。

此时的中国国内汽车生产的集中度表明,在这一时期中外合资车占到了几乎全部的份额市场。

此时的合资车主要有大众汽车(桑塔纳,捷达等)、东风雪铁龙汽车、北京吉普汽车等。

所以说,在二十世纪的后三十年里,中外合资汽车占据了中国的全部市场。

在2000年这一关键处,合资车逐渐被中日合资车所取代,如东风本田(2003年7月),东风日产(2003年6月),郑州日产(1993 年),东南三菱(2006年4月),昌河铃木(1995年6月),长安铃木(1993年5月),广州本田(1998年7月),广州丰田(2004年9月),四川丰田(1998年12月),天津一汽丰田(2003年9月),一汽马自达(2005年3月),长安马自达(2006年3月)等等所取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3总方差解释 特征值 因子 特征值
l 2 8.242 1.983
因子提取结果 累积百分比
74.924 92.953
因子方差占 总方差比例
74.927 18.026
特征值
8.242 1.983
因子方差占 总方差比例
74.927 18.026
累积百分比
74.924 92.953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4因子旋转矩阵
(6)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汽车企业主要集中在重庆。重庆有我国最大的微型车生产企业——长
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还有商用车生产企业重庆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汽车工业是重庆经济的支柱产业。 2.基于集群对我国汽车产业绩效水平的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r翮
l产销能力l l创新能力I l盈利能力
业——北京吉普、北汽集团与韩国现代合资建立的北京现代,有全国著名的北京福田汽车公司,还有天
津丰田、天津一汽、一汽华利等核心整车企业。此外,京津地区还有众多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天 津电装、富士通天电子、丰田一汽(天津)模具、天津丰通汽配等。 (4)东北地区。东北各省都有核心汽车企业,吉林长春有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一汽集团,黑龙 江哈尔滨有哈飞汽车集团,沈阳有华晨汽车公司、华晨宝马公司及金杯通用公司。东北地区也有许多有 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一汽光洋、一汽富奥、一汽东机厂、长春富奥、长春海拉、三菱发动机等汽车零 部件配套企业。 (5)华中地区。华中地区的汽车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世界三大跨国汽车公司PSA集团、日产和 本田先后在武汉投资建厂,武汉已经形成了以东风汽车公司为核心企业,以合资企业为主导,以军工、地 方企业为依托的格局。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态势
20世纪末以来,我国汽车工业逐步走出了一度低迷状态,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增长阶段。汽车工 业从2001年开始加速增长,2002、2003年呈现出“井喷”状态,产量增长率分别达到38.94%和35.2%。 1.汽车工业产值稳定增长,占全国工业产值比例稳步提高 自199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一直在稳步增长,尤其是从2001年开始,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001年、2002年和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分别为4846亿元、6881亿元和9309亿元。同时,汽车 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在稳步提高,2001年、2002年和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占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4.64%、5.62%和5.91%。① 2.汽车工业研发经费增长迅速,其占汽车销售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 从1999年开始,我国汽车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1998年,我国汽车企业研发经费为38亿元,2002 年达86亿元,2003年达到107亿元。伴随着我国汽车销售收入的增长,汽车工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 的比例稳步提高。 3.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4)g寸汽车行业5460家企业的统计,2003年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与 2002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2003年汽车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的 增长幅度均高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从业人员的增长幅度,也高于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幅度,说明我国汽 车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26
万方数据
表5主要汽车产业集群的因子得分表 地区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地区 东北地区 华中地区 西南地区
Xl 11158174 3748657 3098258 1 4396552 11157575 2872368 X8 x2 1610223 446055 301534 638366 249489 155875 X9 11350969 1379029 2906167 13310346 11088964 2959758 X3 418868 196399 288397 803045 524402 297081 X10 8414237 2844146 2375526 1105034I 9058949 2070622 X4 8749263 2065936 1937443 12954419 10446210 3234270 X1l 2273839 591427 329494 1391520 1308732 347129 X5 88.04 37.4l 61.1 97.28 45.82 50.85 F1 —0.08137 —0.9185 X6 90.6 37.41 59.66 95.6 45.74 50.63 F2 1.88228 —0.38544 X7 O.38 0.09 0.12 O.2 0.06 0.06
表2主要汽车产业集群的基础数据 地区
长=角
Xl lll58174 3748657 3098258 14396552 11157575 2872368 X7 X2 1610223 446055 301534 638366 249489 155875 X8 17 4 8 ll 6 2 X3 418868 196399 288397 803045 524402 29708l X9 11350969 1379029 2906167 133 10346 l1088964 2959758 X4 8749263 2065936 1937443 12954419 10446210 3234270 X10 8414237 2844146 2375526 1105034l 9058949 2070622 X5 88.04 37.41 61.1 97.28 45.82 50.85 Xll 2273839 591427 329494 1391520 1308732 347129 X6 90.6 37.41 59.66 95.6 45.74 50.63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地区 东北地区 华中地区 西南地区
17 4 8 ll 6 2
—0.83335 —0.05854 1.4702l 0.96505 0.14745 —0.90685
—0.60203 —0.6789l
第二,华中地区的F1得分也比较高(0.965),反映出该地区汽车产业较强的运营和盈利能力。湖 北省汽车产业主要以东风汽车集团为主,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项目共投入170亿元人民币,其中日产 和东风各占50%的股份,计划2006年生产全系列车辆55万辆;东风还将与雷诺合作生产重型发动机,
2007年1月 第31卷第1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January 2007 Vol-3l No.1
基于集群理论的我国汽车产业绩效水平分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25)
在运用主成分方法进行的因子分析中,成分l和成分2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2。953%。这表 明,原来1 1个变量反映的信息可由两个主成分反映92.953%,提取两个主成分就可以了。通过旋转成 分矩阵可知,成分1与X1、X3、X4、X9、XIO五项指标相关系数较大,反映出汽车产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 能力;成分2与X2、X6、X7、X8四项指标相关系数较大,可反映出汽车产业的产销能力与创新能力。 (3)我国汽车产业绩效水平评价。 用回归法计算两个因子的得分,并将计算的因子得分作为新变量并人基础数据表中(见表5)。 通过表5,我们可以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绩效水平做一组略评价: 第一,东北地区的F1得分最高(1.47),从而部分反映出该地区汽车产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比 较强。然而,需要进一步修正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4))在数据引用过程中,由于有的企业以集团 为单位上报,因此一些省、市、区各项指标变化较大。比如,天津一汽夏利、一汽华利计入吉林中。
表1 主要汽车产业集群的汽车企业数和民用汽车保有量 长三角 汽车企业数 民用汽车保有量(万辆)
465 339.49
珠三角
128 313.98
京津地区
164 372.46
东北地区
363 232.78
华中地区
162 257.69
西南地区
110 263.73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455
(1)长江三角洲。上海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有全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有
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已经形成,但我国汽车 产业竞争力不强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专家学者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就 汽车产业的绩效问题而言,刘国新对我国几个主要汽车集团的数据作了回归分析,…高艳、汪秀婷对我 国一些主要省份的汽车产业的绩效水平作了比较分析,【21罗云辉、林洁基于车型要素对汽车产业与市 场绩效作了实证分析。【31本文主要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地域分布格局,以我国几个主要的汽车产业集群 为对象来探讨我国汽车产业的绩效问题。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4))。
收稿日期:2006—04—10 作者简介:汪莹(1978一),女,安徽巢湖人,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124
万方数据
二、我国汽车产业绩效水平评价
1.我国汽车产业的地域分布格局 我国有100多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分布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内。从地域分布来说,产 量最大和最集中的主要是6个地区:
摘要: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运营能力、产销能力、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4个方面11项指标的研究 发现:(I)我国东北地区汽车产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最强;(2)华中地区汽车产业表现出较强的运 营和盈利能力;(3)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的产销能力与创新能力非常突出。 关键词:汽车产业;绩效;集群 中图分类号:F424.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7)01—0124-05
X4 X3 X10 Xl x9 X7 X2 X8 X6 Xll X5
因1Leabharlann 2.964 .244.961 .125
.928 .332
.917 .372
.902 .3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