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范例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以及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以及反思教案:《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维也纳音乐的历史和特点,并能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经典作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维也纳音乐的历史和特点三、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播放器、维也纳音乐相关的书籍或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引入维也纳音乐:放一段维也纳交响乐队的演奏视频,并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对维也纳音乐的第一印象。
2.明确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维也纳音乐的历史和特点,并欣赏分析其中的经典作品。
Step 2: 学习维也纳音乐的历史1.维也纳音乐的起源:通过展示维也纳音乐的起源和发展的时间线,向学生介绍维也纳音乐的历史背景。
2.维也纳古典乐派:重点介绍莫扎特和海顿,播放他们的经典作品的片段,并分析其音乐特点和风格。
3.维也纳浪漫乐派:重点介绍贝多芬和舒伯特,播放他们的经典作品的片段,并分析其音乐特点和风格。
Step 3: 欣赏分析维也纳音乐的经典作品1.学生分组欣赏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维也纳音乐的经典作品,欣赏并分析其音乐特点、乐器运用等,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2.教师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并进行点评和总结,总结维也纳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Step 4: 拓展延伸1.维也纳音乐和社会环境的关系:通过分析维也纳音乐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乐曲创作背后的文化背景。
2.维也纳音乐的影响:让学生思考维也纳音乐对后世音乐的影响,并与现代音乐进行对比。
五、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维也纳音乐的历史和特点,并欣赏并分析其中的经典作品。
通过课前的导入,学生对于维也纳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学习维也纳音乐的历史时,他们对维也纳古典乐派和维也纳浪漫乐派的代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欣赏分析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一首维也纳音乐的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一)】教材分析:《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
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萌生出对这座充满特殊魅力的城市的赞美与向往,以及激发对充满无穷魅力的音乐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作者通过总分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
3、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的情趣。
修正目标:教学重点: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 抗战精神” 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传承后世,铭记历史,拥抱未来,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力和凝聚力。
通过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的朗读、交流、体会,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和维也纳歌剧院、“金色大厅”在全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
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
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体会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和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感悟异国情调和异域城市,构建“音乐之都”,体验音乐真谛,陶冶美的情操,进一步激发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小学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三篇学校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篇一】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4、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陶冶同学的情操,培育宠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让同学弄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让同学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育同学的音乐情趣。
教学预备:1、同学收集有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日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播放《蓝色多瑙河》)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美丽悦耳。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
(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同学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让我们在奇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生词欧洲生涯装饰金碧辉煌草坪优雅博物馆街头巷尾掺和镂花梁柱阿尔卑斯山北麓华尔兹圆舞曲(指名读,齐读。
)2、思索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洁地概括(依据同学回答板书: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过渡:你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从课本上猎取这么多资料。
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吧!三、拓展沟通,感受魅力指名读其次自然段并要求找出这段的中心句1、中心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摇篮原来指什么?文中的音乐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呢?(发源地)你从摇篮这个词语,看出维也纳和欧洲古典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欧洲古典音乐诞生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得到了进展、进步。
)小结:很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出了很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
小学六年级语文《音乐之城维也纳》优质教案(精选4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音乐之城维也纳》优质教案(精选4篇)小学六年级语文《音乐之城维也纳》优质篇1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认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感悟音乐的神圣是怎样和维也纳以及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体会作者对维也纳的无限赞美和向往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表达自己对维也纳的赞美的感情。
4.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并学习在习作和表达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1.研究学习音乐、维也纳和人们的平凡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2.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维也纳的大街小巷的图片、维也纳的音乐家的雕塑的照片、来自维也纳的的乐曲、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1.读文章,要正确读准每个字音。
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
虔诚:恭敬而有诚心。
经典:①最重要的、最有性的著作②特指儒家经典③泛指中国的四部类书籍,广义的④宗教徒指宣传各种宗教教义的经书⑤著作具有性的。
风靡全球:形容一个事物在全世界都很流行。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3.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二、练习朗读课文1.自己练读,再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指导表达1.提出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的什么特点。
作者是通过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观点的。
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来。
2.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自己先练习,再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了维也纳是座音乐城,音乐和这座城市以及人们的生活已经融为了一体。
四、作业1.熟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练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找相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准备。
第二课时一、由题入手,导入新课1.读课题,课题有什么特点,它能使你想到些什么?2.抓主课题中的“音乐之城”这几个字,从而了解到维也纳的特点就是与音乐密不可分。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5篇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5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八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4、继续学习总分结构段的作用,能够学习处所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了解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3、学习生字。
一、导入:在我们家乡,你觉得什么东西能够成为我们城市的标志?在欧洲的奥地利,它首都维也纳的标志就是音乐,古典音乐就是她的城市名片。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有几个问题?(维也纳在哪里?为什么说她是音乐之都?……)二、初步朗读课文:1、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在朗读的时候注意本课的生字。
2、我们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把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用铅笔轻轻地划下来。
3、我们首先回答大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维也纳在哪里?谁来告诉大家?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
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2、提到阿尔卑斯,我想大家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画面就是奶糖,而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重要的一条山脉。
3、你觉得维也纳所处的环境怎么样?因为当你到那里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用再美的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
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有名山作为依靠,有名河穿城而过,这里一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5、齐读。
四、初步学习课文:1、下面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理由,用笔划出来。
我们看看谁的速度快,谁找得准。
2、反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3、你们是怎样快速地找到答案的?4、的确,二、三、四自然段是通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事实明白。
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案5篇

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案5篇优秀的教案应当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通过教案的准备,教师可以更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网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案篇1一.导入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维也纳音乐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吧!板书课题二.精读训练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1)交流,出示: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2)谈谈你对“音乐之都”这个词语的理解。
(3)指导朗读,突出“世界著名,“音乐之都,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名山作为依靠,有名河穿城而过,这里一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交流。
板书:音乐摇篮音乐装饰享受音乐国家歌剧院3.仔细读课文,在文中标出重点词语。
全班交流学习师: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我们来交流一下讲第2段(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a 生答。
同意吗?你真会读书!b“摇篮”什么意思?(我们最初生长的地方)。
在文中指什么?(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在维也纳)c出示多媒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
并对音乐家简介师:老师在课下搜集了这些音乐并听了听,真是如痴如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也可以找相关音乐听听讲第3段过渡:维也纳给这些作曲家以丰富的灵感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a 生答。
听懂了没?这么美!想到那儿看看吗?b 出示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结:维也纳真不愧为音乐之都讲第4段过渡:在这个音乐之都里,那里的人几乎每一天都离不开音乐1.(出示第四小节)从书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a.(人们在漫步时……华尔兹圆舞曲。
)(1)了解华尔兹圆舞曲吗?(放音乐)华尔兹就是圆舞曲,是一种三拍子的音乐,一个重拍,紧接两个弱拍。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的历史背景和地位。
2. 掌握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维也纳简介: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
2. 维也纳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音乐家的代表作品。
3. 维也纳音乐厅:金色大厅、维也纳爱乐乐团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也纳的历史背景、音乐家和作品。
2. 欣赏法:播放维也纳古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对维也纳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维也纳的历史与音乐教学目标:1. 了解维也纳的历史背景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2. 掌握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1. 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
2. 维也纳古典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3. 维也纳音乐厅的建立和音乐活动的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也纳的历史背景和音乐发展。
2. 图片展示法:展示维也纳音乐厅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维也纳历史与音乐的关系。
第三章:维也纳古典音乐家教学目标:1. 了解维也纳古典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
2. 掌握维也纳古典音乐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教学内容:1. 海顿:生平、代表作品、音乐风格。
2. 莫扎特:生平、代表作品、音乐风格。
3. 贝多芬:生平、代表作品、音乐风格。
4. 舒伯特:生平、代表作品、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维也纳古典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
2. 欣赏法:播放维也纳古典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维也纳古典音乐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第四章:维也纳音乐厅教学目标:1. 了解维也纳音乐厅的建设和音乐活动。
2. 掌握维也纳音乐厅的特点和音乐演出。
教学内容:1. 维也纳音乐厅的建立和发展。
2. 维也纳爱乐乐团:组成、历史、演出活动。
3. 维也纳音乐节的举办和音乐演出。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范文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音乐之都维也纳》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萌生出对这座充满特殊魅力的城市的赞美与向往以及激发对充满无穷魅力的音乐的热爱之情二、《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观摩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组成的词语3.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4.能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教学重点:作者是从那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教学方法:感情朗读、讨论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挂图、投影仪学生:课前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句子(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揭示课题:9音乐之都维也纳2.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维也纳在里为什么说她是音乐之都……)二.检查预习讨论问题(一)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指名读2.解释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二)合作学习1.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4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三、交流点拨1.各组代表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1)维也纳在里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2)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读文中句子反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2.你们是怎样快速地找到答案的3.的确二、三、四自然段是通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事实明白4.在这三个特征中你最喜欢个读一读四、拓展延伸想一想为什么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介绍就能够让人们信服呢(可以通过读课文尝试着回答不要求答案的准确性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情感)五、当堂反馈1.想办法记住生字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3.听写生字新词检查评议第二课时一.导入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二.学习讨论1.出示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2)谈谈你对“音乐之都”这个词语的理解(3)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2.学生按要求认真读课文然后4人小组合作学习三、交流点拨各组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1.中心句出示: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2.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板书: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3.齐读全文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四、课文延伸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2、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指导背诵五、练习反馈1.背诵第3、4自然段(1)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记住这两自然段(抓住中心句来背诵)(2)自由练背(3)配乐背诵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少年宫是()的摇篮()是()的摇篮()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篇一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教学重难点: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古城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有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有红叶似火的香山等,今天让我们走出去了解世界各地,看国外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在这里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赏析《音乐之都维也纳》二、新课(一)、分析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分析第9课:音乐之都维也纳2、指名朗读。
3、学生提出问题(一边提一边问)A:维也纳在什么地方?B景色怎样?C:哪个词语用的好?D:“风韵”是什么意思?E:与“风采”“景色”相比为什么“风韵”更好?F:本自然段写了什么?(二):维也纳景色美那这座古城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问题(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2)、哪一句是总起句?起什么作用?(3)、课文中交代了有哪些音乐家在这里生活过?(4)、有哪些词语用得好?(5)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自学1、用一二段的学习方法自学3、4、5、6自然段。
2、分段提出问题并解答。
(1)学习课文第三段自然段。
A、找出总起句。
B、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的城市?C、哪个词用的好?D、用“装饰”造句。
E、归纳本段段义。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A、找出课文的总起句。
B、为什么“天天离不开音乐”?C、“飘溢回荡”为什么不用“飘扬回响”?D、哪个词语用得好?用“几乎”造句?E、引导学生归纳本段段义?(3)第五段问题。
A、中心句是哪句话?B、为什么被称为歌剧中心?C、哪个词语用的好?D、用“金光闪闪”造句。
E、归纳本段段义。
(4)学习课文第六段。
A、本段写了什么?B、我国民族乐团哪年在这里演出?C、说明了什么?(四)、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概括总结文章最后自然段。
(五)、用导游的方式,再现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有关维也纳风景图片)(六)、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音乐之都维也纳,这只是地球上璀璨明珠的一颗,有更多更美好的风光等待着我们去赏析,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能身临其境去体会世界各地的美,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七)作业搜集有关世界名都资料。
板书设计:音乐之都维也纳古典音乐的摇篮维音乐装饰的城市音也天天离不开音乐乐纳世界歌剧的中心之举办一流音乐会都篇二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9个生字,其中1个只识不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
能力目标:精读课文,理解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重在语言的积累和朗读。
情感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气氛,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精读课文,理解将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揭题解题:(1)出示“都”字,有几个读音?怎么组词?(2)都:什么意思?(大城市);音乐之都又是什么意思?(有音乐特色的城市)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维也纳在哪里?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过渡: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到维也纳去走走看看,感受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美妙。
(听音乐,看幻灯,谈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
1、带着感受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顺句子。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
过渡:大家把这些生字放进课文中,再次认真读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维也纳在哪里?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1)维也纳在哪个国家:奥地利的首都。
(2)维也纳的地理位置: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小盆地里。
(3)维也纳的环境: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依山傍水,人杰地灵)2、指导朗读。
(师配乐范读,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画面—指名读—齐读)四、理清课文脉络。
过渡:下面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1、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理由,用笔划出来。
看看谁的速度快,找得准。
2、反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
引导:大家认真地看这四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位置上看:都在每自然段开头;内容或字眼上看:都有维也纳和音乐)可见,维也纳和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维也纳是世界的音乐之都)。
用“因为……所以……”说话。
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总写——分写。
3、我们解决了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课文的写作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自己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卑”字的书写。
2、下面也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把课文的生字描红。
板书设计:古典音乐的摇篮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歌剧中心篇三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无穷魅力,体会作者对维也纳的热爱、赞美和向往之情,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3.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4.认识“兹、镂”2个生字,正确书写“韵、饰、坪”等9个生字。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无穷魅力及风韵。
2.学习作者“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请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一些音乐家和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在欧洲的奥地利,有一座音乐名城——维也纳,古典音乐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
它座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更增加了这座城市的风韵。
想了解这座城市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音乐之都维也纳》。
(板书课题)3.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会有什么问题?(预设: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维也纳和音乐有什么关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想一想:维也纳是座怎样的城市?3.梳理课文脉络。
(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预设: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几方面?(2、3、4自然段)(3)你们是怎样这么快就找到答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这几段都是通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每段的第1句就是这一段的总起句。
【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默读勾画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且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一)具体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1.学习第2自然段。
(1)先自由读,再指名回答这段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理解“摇篮”。
A.“摇篮”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B.为什么把维也纳比作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3)利用图片、抓重点字词(如“许多”“的”“都”“大部分”)引导理解,向学生简介在维也纳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的音乐家。
(出示图片)(4)是啊,维也纳曾是这些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维也纳这座城市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音乐,所以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5)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学生在读时一定注意突出重点词语。
【在这段的学习中,重点理解“摇篮“的本意和引伸意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注重了与文本的对话,进行了思维的训练。
】2.学习第3自然段。
(1)师过渡:维也纳给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
同样维也纳也以他们为骄傲。
(2)大家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一看你从哪儿能体会到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呢?(抓住“到处”“为了……都……”“就连……也……”这些词语进行交流。
)预设①: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
(有没有听出他读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词。
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出示图片)预设②: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都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出示图片)预设③: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出示图片)(3)是啊,维也纳人到处都用音乐装饰着维也纳!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课文描写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在读文的基础上,借助课件中的图片,比较直观地进行画面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充满着音乐的氛围。
你从哪看出了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读书收获。
预设①:人们在漫步时……(两句)预设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合家欢乐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生交流)而维也纳人民呢?他们是把音乐当作精神食粮了啊!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预设③:更有趣的是,政府会议……成了一种习惯。
(2)教师小结:在维也纳,小到普通市民家庭,大到政府,音乐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了维也纳人民的一种习惯。
(3)学生配乐朗读第4自然段。
〔在教学中,力求鼓励学生在个性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真正做到从读中感悟。
〕4.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对国家歌剧院的描写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出示图片)(2)作者怎样描写出了歌剧院的宏伟壮观和金碧辉煌?(利用数字说明的方法,体现歌剧院的宏伟,通过对“金色大厅”的描写,连用“金色墙壁、金色大门、金色镂花”几个带“金”字的词语,展现出了歌剧院的金碧辉煌。
)(3)学了这篇课文,如果有人询问你“金色大厅”的情况,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呢?A?学生先自己练一练介绍。
B?指名介绍。
【通过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金色大厅”的印象,同时也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锻炼。
】(4)自学最后一段,了解维也纳传统节日的盛况。
教师引读:“每年除夕,……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歌剧院在全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回归全文,感情朗读1.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展示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魅力的?根据板书进行归纳:课文用总起分述的结构,把音乐之都维也纳展示在我们面前。
2.难怪有人会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