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成绩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学期总结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学期总结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学期总结学期总结眨眼一个学期过了,在这一学期中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上机的实际操作,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及应用,收获颇丰,虽然之前自以为对计算机的都有了解,但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了解的还是太少了。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而通过这一学期计算机的学习正好弥补了自己的不足。
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掌握的不是很好,但以后我会通过不断地练习去慢慢掌握。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通过结合自己本身有了几点总结:1.眼高手低,重在实践;现在计算机的普及,使大家对计算机都不陌生,平时的工作学习中都有所应用,使大家都自认为对计算机了解很多,但是学习计算机不是只是单纯的会上网,会聊天,而是对计算机本身的特性的掌握,包括对计算机的简单理解、办公软件的应用、常用工具的熟悉、网络技术的掌握等。
在实际学习中对一些,应用操作理解起来很困难的,从整体上很把握应用软件,不是仅仅靠阅读书本上的知识就能知道的,我们平时不仅要多做练习、记笔记,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只有平时多多应用,才不会忘记。
2.丰富知识,学习交流;要多了解相关知识,多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
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工作、生活。
不过有时也要动我们的脑子,要个人亲身去体会,去实践,把各项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记熟,做熟。
同时遇到难题多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很多时候自己摸索半天,不如老师同学提点一句,更多的学习交流是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手段。
3.提高能力,打好基础;在学习计算机时授课老师深入浅出,让我们自己积极动手操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使每个同学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学习了办公软件,主要有word,excel,powerpoint 等,以及常用的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时能够得心应手。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方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方案计算机基础I分级及其教学内容安排:新生入学后通过考试系统测试按照成绩划分班级,具体班级如图1,图1计算机基础I分级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如下:一、理工科类:A级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上课老师综合辅导(一位老师同时给3个班授课辅导,按时布置作业,做好答疑),周3课时全部是上机实验练习,大作业,高强度练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练习系统上完成。
做好作业完成情况的详细统计,并按照规定给出平时成绩。
1.基础知识(选择题)400题;2.windows操作400题;3.网络操作400题;4.word 操作400题+综合应用2题;5.excel操作400题+综合应用2题;6.ppt 操作400题+综合应用2题。
B级班: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授指导并重进行,上课老师精炼讲授(按时布置作业,做好答疑)学生上机多练,周3课时是1节理论2节上机实验,大作业,高强度练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练习系统上完成。
做好作业完成情况的详细统计,并按照规定给出平时成绩。
1.基础知识(选择题)400题;2.windows操作400题;3.网络操作400题;4.word操作400题+综合应用1题;5.excel操作400题+综合应用1题;6.ppt操作400题+综合应用1题。
C级班:以教师讲授指导为主,上课老师综合讲授(按时布置作业,做好答疑)学生上机多练,周3课时是2节理论1节上机实验,大作业,高强度练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练习系统上完成。
做好作业完成情况的详细统计,并按照规定给出平时成绩。
1.基础知识(选择题)400题;2.windows操作400题;3.网络操作400题;4.word 操作400题;5.excel操作400题+综合应用1题;6.ppt操作400题。
二、文科类:A级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上课老师综合辅导(一位老师同时给2-3个班授课辅导按时布置作业,做好答疑),周3课时全部是上机实验练习,大作业,高强度练习,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练习系统上完成。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大学计算机基础》:以智能赋能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大学计算机基础》:以智能·赋能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对象:大一新生(约3000人/年)课程性质:信息能力模块(计算认知层),0学分,16学时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门课,肩负着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使命,肩负着新时代大学生跨学科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
案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规模通识教育课程,具有覆盖专业多、学生差异大、课程学时少、知识点更新快、课外学时有限、实验室有限等诸多特点。
随着各学院对学生的新技术知识能力的要求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学团队重新审视课程目标,修订课程大纲,优化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开展了以“智能·赋能”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通过近年来的课程实践,获得较好成效。
建设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以智能·赋能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建设框架以智能·赋能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1)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提升大学生智能技术实践能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一系列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是计算机与多学科融会贯通、跨界创新工程教育的基础。
作为大学生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团队围绕我校“智慧交通”特色近年来重点设计和开发如无人驾驶、开源硬件等系列新实验。
(2)优化教学模式,助力大规模赋能教育实施。
“大班授课、小班实验”,是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但仅基于实验室单一场所的教学会受到学生规模、学时数以及实验室容量的限制,课程中的很多实验内容,尤其是智能技术硬件实验很难安排全校3000人规模的实验开展。
如何实施是赋能教育落地的关键,“线上MOOC+线下实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改变和优化实验的利器,有利于赋能教育的大规模实施。
(3)价值塑造,为学生整个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公共必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Computer课程编号111012003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计算机专业除外)课程模块通识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类别公共必修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系教研室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课学期 1 考核方式通过性考试学时16 理论学时8实验学时8 学分 1先修课程无教材选用姜永生.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二、课程简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全校公共必修课,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通识课。
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性强、涉及面广。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的主要操作技能、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文字编辑与排版、数据统计与分析、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初步运用计算机解决日常工作中的信息化办公问题的学习目标。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3.掌握文字编辑与排版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技能。
5.掌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6.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的基本方法。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文字编辑与排版工具WORG的实践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统计与分析EXCEL的实践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运用POWERPOINT设计与制作演示文稿的实践操作能力。
6.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的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为评估我校2011级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随机抽选出2011级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60人/份次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本次考试的平均分为59.045分,标准差为15.2分,难度为0.59,区分度为0.14。
由此可知,虽然该试题难度适中,但是由于区分度不够,导致该试卷不能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试卷分析评价难度区分度《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为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属于计算机领域方面的入门教材。
目前,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和生活需要。
为此,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2011级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发现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为教师今后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做进一步的优化。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1级非计算机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试卷60份。
试卷是学生在万维数据库中随机抽取,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题型为实践操作题,分为Windows、网络、Word、Excel、Powerpoint五大部分,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试卷采用电脑自动统一评分标准,客观、准确。
2.研究方法。
针对本次期末考试成绩,将使用Excel和SPSS这两种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在分析之前会首先录入学生总成绩及各部分考试成绩的原始数据,对试卷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1.我校2011级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考试成绩情况。
考生的考试成绩分布为16.3分~91.5分,全距为75.2分。
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见表1。
表1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各分数段人数分布(n=60)2. 试卷分析。
(1)难度。
难度(P )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或者说测验的难易程度,常以试题的通过率作为难度的指标,是衡量试题和试卷质量的重要目标参数之一,难度值在0至1之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知识期末考试规范标准答案

说明:本考试本人只得了93分,也就意味着一共错了7道题,所有的都是错了的题,由于时间问题,本人并没有对答案进行更正,所以本文档答案仅供参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20)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93.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因特网中的域名服务器系统负责全网IP地址的解析工作,它的好处是()。
(1.0分)1.0分•A、IP地址从32位的二进制地址缩减为8位二进制地址•B、IP协议再也不需要了•C、只需要记住简单的域名,不需要记IP地址•D、IP地址再也不需要了我的答案:C2关系的完整性不包括( )。
(1.0分)1.0分我的答案:B3图像数字化过程中的采样率越高,则所得数字图像()。
(1.0分)1.0分我的答案:A4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A5在教师信息输入窗体中,为职称字段提供“教授”、“副教授”、“讲师”等选项供用户直接选择,应使用的控件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D6当程序因某种原因长时间未响应,按住()能较好地结束该程序。
(1.0分)1.0分我的答案:A7图像数字化过程中的量化值决定了所得数字图像的()。
(1.0分)0.0分我的答案:A8颜色的本质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C9如果要从一个幻灯片“溶解”到下一个幻灯片,应在下列哪个选项卡中设置(C )。
(1.0分)1.0分我的答案:C10下列不属于人类三大科学思维的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B11在下列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B12若已知一汉字的国标码是5E38H,则其机内码是()。
(1.0分)1.0分我的答案:B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0分)1.0分我的答案:B14如果出差在外,住在宾馆中,并自己携带配置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通过可接入互联网。
(1.0分)1.0分我的答案:B15下面描述中,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计算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技能,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本课程将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包括打字、文件管理、网络浏览等。
2、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使用,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排版、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
3、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安全知识,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分类等。
2、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设置。
3、办公软件:介绍常见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技巧。
4、网络应用:介绍常见的网络应用如浏览器使用、电子邮件、网络搜索等,并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安全知识。
5、信息安全:介绍个人信息保护的技巧和方法,如密码设置、安全浏览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上机实践等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和平时表现等。
其中,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的使用技巧和能力;平时表现则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等。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计算机是在( )诞生的。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2、ROM是计算机的( )。 A、只读存储器 B、随机存储器 C、外部存储器 D、高速存储器 3、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内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最基 本单位是( ) A、位 B、字 C、字节 D、兆
4、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是( ) A、CAD B、CAI C、CAS D、CAM 5、确保一块没有病毒的软盘不感染病毒,可采 取措施有( ) A、不要把该软盘与其他磁盘放在一起 B、保持磁盘不粘灰尘 C、该软盘处于写保护口状态 D、定期对软盘格式化 6、1M字节等于( )K字节 A、1024 B、1000 C、10×10 D、10
内存、显卡、硬盘、光驱
CPU、CPU风扇
电源、主板
返回
图识计算机
主机箱内设备
内存 硬盘
显卡 光驱
返回
图识计算机
主机箱内设备
CPU
返回
CPU风扇
图识计算机
主机箱内设备
电源
返回
主板
1.3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
计算机的部件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
windows 7操作系统 文字处理 Word 的使用 电子表格 Excel 的使用 幻灯片Powerpoint的使用
多媒体技术基础 数据库基础 计算机网络 常用工具软件
单元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和应用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PC的硬件组成、选购、组装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数制的概念和信息的存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