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5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赏梅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②师范读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④指名再读读,评议⑤齐读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
观看英雄人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五、自由朗读全文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六、总结全文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4《梅花魂》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4《梅花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一篇描写梅花精神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梅花的高洁、坚强和傲骨,表现了梅花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良好的审美教育。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描绘梅花的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本篇文章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寓意。
但学生在理解梅花精神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梅花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理解梅花精神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梅花的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梅花精神,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梅花精神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梅花图片、音乐等。
2.教学道具:准备梅花的相关图片、实物等道具,用于课堂教学演示。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梅花魂》的内容,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感和情感,学会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细心体味事物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梅花魂》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进行朗读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的PPT课件。
2.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3.其他:备课笔记、课堂小道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关于梅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梅花的感受。
2.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梅花魂》。
第二步:学习(30分钟)1.听课文录音,感受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2.深入解析课文内容,学习词语解释和句子理解。
3.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实践(15分钟)1.学生进行分组朗读课文,注重语言语调和情感表达。
2.针对课文中的画面和情感要素,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或表演。
第四步:总结(5分钟)1.整理课堂讨论和感悟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2.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个人思考和细致体味。
五、课后作业1.背诵《梅花魂》部分段落。
2.撰写对梅花的感悟和联想。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梅花魂》课文的学习,不仅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对美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讨论,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文学中的丰富内涵,开拓了对美学的认识。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的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引导他们用心感受和表达美好事物所带来的情感和思想启迪。
部编版梅花魂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部编版梅花魂教学设计一等奖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
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
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
)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五年级课文《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五年级课文《梅花魂》教学设计五年级课文《梅花魂》教学设计(通用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课文《梅花魂》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课文《梅花魂》教学设计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撩”、“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策略与方法: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课后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教学设计:一、导入: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扫出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3、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四、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
3、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老华侨在海外漂泊多年,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通过培育梅花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情怀。
课文通过讲述老华侨的故事,展现了梅花的精神内涵,传递了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对于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部分学生可能还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受梅花的精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花的精神,理解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故事情节。
2.难点:深入体会梅花的精神内涵,理解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故事情节。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体会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图片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
3.教学卡片: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卡片,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资料,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梅花的寓意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等,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围绕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老华侨为什么要离开祖国?b.老华侨在海外是如何保持对祖国的思念的?c.梅花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梅花魂》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梅花魂》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掌握梅花的象征意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实践。
2.学生对梅花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师生共同观看关于梅花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梅花的美丽与坚强。
–教师简要介绍《梅花魂》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授课内容:–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解读文中生僻词汇,引导学生扩展词汇积累。
3.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理解课文。
–小组展示梅花魂的相关画作或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课时1.课前准备:–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梅花魂》的理解。
–播放与梅花相关的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2.授课内容:–分析《梅花魂》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提问引导学生对梅花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思考。
3.活动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梅花魂》片段,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学生就梅花的象征意义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梅花魂》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的象征意义,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表演和讨论,展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后作业1.小组讨论,撰写一篇关于梅花的文章,表达自己对梅花的理解和感受。
2.阅读《梅花魂》原文,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并分享给同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4 梅花魂》(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4 梅花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梅花的精神内涵和作者对梅花的情感。
课文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香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表达了梅花的精神内涵,并传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敬仰和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他们对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的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然而,对于梅花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精神内涵,并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精神内涵。
3.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梅花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2.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3.写作指导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梅花图片和相关资料。
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观察梅花图片,提问学生对梅花的认识和印象。
b.教师简要介绍梅花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a.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
b.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情感的传达。
b.教师选取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示范。
4.巩固(10分钟)a.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梅花的精神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梅花魂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能结合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积累词句。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感情。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课文详解梅花魂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朵朵冷艳、缕缕幽(yōu)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zànɡ)身异国的外祖父。
[①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每当“我”看到梅花,就会想起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作者开门见山,睹物思人,自然地引出下文。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
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pō)负盛名。
[句导读:这句话简单地介绍了外祖父,说明外祖父学识渊博。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这两句诗的出处是哪里,含意是什么?]“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③这两句诗的含意是什么?]“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sāi)边、手背。
[句导读:这句直接写出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时因为联想到自己不能回国而情不自禁地泪落如珠。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 ├1┤,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❷。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❸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⑤外祖父对待古玩和墨梅图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diàn)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⑥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外祖父分外珍惜墨梅图。
我们可从对外祖父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出来。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干吗要回去呢?”“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⑦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妈妈:“外公走吗?”“外公年纪太大了……”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
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句导读:此处写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表现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从眼泪中我们感到,不能回国,已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段导读:第4至第11自然段写我们要回国,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伤心地哭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hánɡ)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bǐnɡ)性才好!”[⑧外祖父为什么要送作者梅花图?]段导读:第13自然段是外祖父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对“我”的希望和教诲,也是外祖父自己心灵的表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wèi)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sōu)飕的。
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
赤道^"●" ├4┤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shuāi)老了许多。
段导读:第14自然段写回国那天,外祖父送我们到码头,“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想不到泪眼蒙眬(lóng)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⑨外祖父的眼泪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怀?]段导读:第15自然段写外祖父随我们到船上,送给“我”一块绣着梅花的手绢。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写作者回忆关于外祖父的五件事,反映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qiáo)老人一颗眷(juàn)恋祖国的心。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作者每当看到珍藏的梅花图和手绢,就会想起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文章结尾点明中心,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知识点详解☜①重点句解析:作者先以“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然后一个“总”字说明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被打开。
我们不禁开始猜测这梅花和外祖父之间的渊源。
②这句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日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意思是:我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③这句是唐代诗人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
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④这句是北宋词人秦观《浣溪沙》中的诗句。
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的雨丝,千丝万缕,就和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
●1 古玩:古代留传下来的可供玩赏的器物。
❷不甚在意:不怎么放在心上,甚,很。
❸分(fèn)外:超过平常;特别。
⑤外祖父不介意“我”偶尔摆弄古玩,可从不让“我”碰那张墨梅图。
“唯独”“分外”“爱惜”说明了外祖父对墨梅图格外珍爱。
⑥从对外祖父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是祖国的象征,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
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儿玷污。
⑦这句话写出作者要回国的喜悦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这里的喜悦同时又与外祖父因年事已高想回国却不能回的下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能体会到老人心中是多么的酸涩。
⑧重点句解析: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一个真正有气节的中国人的灵魂所在,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正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梅花图送给作者,是希望作者无论遭遇何种打击,面临何种困境,都要具有梅花的品格。
●4 赤道:环绕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圆圈线。
⑨外祖父的眼泪中包含着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情感,正所谓叶落归根,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梅花图片,梅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边看图片资料,边思考人们为什么称梅花为君子,人们为什么深深地喜爱这种花。
2.大家来谈一谈你对梅花的了解。
3.“梅花香自苦寒来。
”她是万花中最有骨气、最有品格、最高贵的花,因此与兰花、竹子、菊花并称花中“四君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借助字典弄清字的部首、笔顺、笔画。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2.学生进行自学。
3.交流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2)认清字形。
①归类记忆生字。
左右结构:魂缕腮绸呜谓梳绢侨上下结构:甚愁上中下结构:葬衰半包围结构:幽②重点指导记忆。
葬:由三部分构成:艹、死、廾。
甚:注意笔顺衰:把“衣”字上下拆开,中间加上“”。
梳:与“流”对比记忆,不要丢掉右边中间一点。
(3)理解词语。
颇负盛名:名气很大。
颇,很。
古玩:古代流传下来的可供玩赏的器物。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大抵:大多;大都。
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
折节:①降低身份,屈己下人。
②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无所谓:谈不上,说不上。
隆冬:冬季最冷的时候;深冬。
眷恋:怀念,留恋。
(4)组词练习,积累词语。
魂——魂魄灵魂神魂颠倒谓——所谓可谓称谓幽——幽静幽深幽谷衰——衰老衰退衰败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出示判断:(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四件事。
(✕) (2)课文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
( )3.小组讨论:写了哪五件事?4.交流讨论结果。
第一件: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件: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件: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地哭起来。
第四件:外祖父在离别前把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四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练习,互帮互助。
3.老师指导难读句。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要注意“抵、愈、欺”三个字的读音。
前两个“愈”应读得慢些,坚定一些,以表现梅花毫不畏惧的精神。
(2)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是一组排比句,“最”字要重读,读出气势来。
(3)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语速稍慢,应该读得深沉、坚定,突出“多少”“怎样”“顶天立地”“不肯”等词语。
课后反思1.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然后从中选出五个四字词语“泪流腮边、呜呜大哭、大发脾气、赠墨梅图、泪眼蒙眬”,提示学生:很多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一个场景。
将一幅幅画面连在一起就是课文所描述的内容。
学生根据预习回忆课文中所写的几件事情,几个场景,最后教师总结。
2.查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定位,从而理解梅花魂的内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重点句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内容导入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五件事?(学生依据上节课的学习,练习表达。
)二深入重点,揭示中心1.结合课题质疑。
对于课文写的这五件事,结合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甲:梅花魂指的是什么?生乙:为什么外祖父那么喜欢梅花?生丙:他为什么不回祖国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