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洋电法勘探03

合集下载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海洋能源勘探的方法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海洋能源勘探的方法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海洋能源勘探的方法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能源的供应紧张,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海洋能源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非易事,需要借助先进的测绘技术来进行精确勘探。

本文将探讨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海洋能源勘探的方法。

首先,海洋能源包括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不同形式。

要进行有效的勘探,首先需要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这就需要使用测绘技术来获取相关数据。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遥感手段进行海洋能源资源勘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海洋能源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船载测量设备进行实地勘测,通过测量海洋能源资源的物理指标,如海洋气象、波浪和海流等,来获取相关数据。

其次,海洋能源资源的分布不均匀,需要确定最佳的资源开发区域。

在确定开发区域时,测绘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利用卫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对不同能源资源的分布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最佳的能源开发区域。

此外,结合船载测量设备获取的实时数据,可以预测海洋能源的可利用性和能源开发的潜力。

然后,海洋能源的开发不仅需要确定资源分布和潜力,还需要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在规划和设计方面,测绘技术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通过使用测绘技术,可以获取海底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环境等相关数据,为能源设施的布置和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此外,利用测绘技术可以进行航线规划和导航,提高能源设施的施工效率。

最后,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

通过测绘技术可以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提前发现可能的环境风险和问题。

同时,测绘技术还可以监测能源设施的运行状态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能源开发方案。

综上所述,使用测绘技术进行海洋能源勘探是实现海洋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之一。

通过了解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确定最佳的资源开发区域,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及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测绘技术为海洋能源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依据。

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全文

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全文

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全文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11.06•【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全文(2015年11月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

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

信封上请注明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15年12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勘探、开发第三章环境保护第四章科学技术研究与资源调查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罚则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环境,提升深海科学技术研究和资源调查能力,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和相关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资源调查,以及对上述活动的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深海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

第三条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应当坚持保护环境、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原则。

国家保障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制定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规划,并采取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深海科学技术研究和资源调查,提升资源勘探、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能力。

第五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负责对深海海底区域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

国务院外交、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相关管理工作。

《电法勘探原》课件

《电法勘探原》课件

三维成像技术
多学科综合解释
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等多学科数据进 行综合解释,提高勘探成果的可靠性 。
采用三维成像技术对地下结构进行可 视化展示,提高数据解释的直观性。
05
电法勘探的挑战与 对策
复杂地形与地质条件的挑战
挑战
电法勘探面临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的挑战,如山地、丘陵、沙漠、沼泽等,这些地形和地质条件可能影响电法勘 探的精度和可靠性。
技术创新与进步
新型探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法勘探将采用更先进的新型探测技术, 提高勘探精度和深度。
地球物理反演
利用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地球物理反演,提高数据解释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将被应用于电法勘探中,实现自动化数据 处理和异常识别。
智能化与自动化
自动化数据采集
对策
采用高精度探测技术和设备,如高精 度磁力仪、高分辨率地震仪等,以提 高电法勘探的精度。同时,加强技术 研发和创新,推动电法勘探技术的不 断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对策
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如全站仪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多频电磁测深等,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 性。同时,加强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了解地形和地质特征,为电法勘探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数据处理与解释的挑战
挑战
电法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涉及到多个学科领 域,如数学、物理、地质等,数据处理和解 释的难度较大。此外,由于电法勘探数据量 大、种类繁多,如何有效地处理和解释这些 数据也是一大挑战。
01
通过智能化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提高工
作效率。
数据处理智能化
02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解释,减少人工干预

环境与工程物探之电法勘探介绍课件

环境与工程物探之电法勘探介绍课件
2
1
案例背景:某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需要进行地质构造探测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预警、地下水资源勘探等领域
电法勘探方法:采用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等电法勘探方法
探测结果:成功探测出地下地质构造,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4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矿产资源探测
案例一:某地区金矿探测
案例二:某地区铜矿探测
案例五:某地区稀土矿探测
案例四:某地区煤矿探测
案例三:某地区铁矿探测
案例六:某地区石油探测
技术进步
仪器设备:更加轻便、高效、智能化
数据处理:更加快速、准确、自动化
勘探方法:更加多样化、适应性强
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如地下水、矿产、地质灾害等
01
02
03
04
应用领域拓展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地下水资源勘探与评价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规划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03
电离层反射法:利用电离层反射信号进行勘探,如地震勘探、地磁勘探等
04
电法勘探应用
地质勘探:用于寻找矿产、地下水资源等
工程勘察:用于确定地下结构、地下障碍物等
环境监测:用于监测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考古研究:用于寻找地下文物、古墓等
城市规划:用于评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行性
灾害预警:用于监测地质灾害、地震等
02
电法勘探的主要方法有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等。
03
电法勘探的优点是无污染、速度快、成本低,可以广泛应用于地质调查、矿产勘探、工程勘察等领域。
04
电法勘探方法
电阻率法:通过测量地层电阻率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
01
自然电场法:利用天然电场进行勘探,如磁力勘探、重力勘探等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1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啊,那可是个相当神奇的事儿。

它就像给大海做个全身的“体检”,要把大海底下的那些秘密都给找出来。

咱们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到海洋里,主要就是为了搞清楚海底的地质结构、地层分布这些情况。

这可不像在陆地上那么简单,大海茫茫的,水又深,环境复杂得很。

1.2 这勘探方法呢,是多种手段一起上的。

就好比咱们做菜,不是一种调料就能搞定,得各种调料搭配着来。

它综合了好多学科的知识,像物理学、地质学之类的。

这可不是什么花架子,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独特的作用,都是为了揭开海洋地下的神秘面纱。

二、具体的勘探方法。

2.1 地震勘探。

这可是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里的“重头戏”。

简单说呢,就是制造人工地震波,然后看这些波在海底地层里的传播情况。

就像咱们往平静的湖水里扔个石头,看水波怎么扩散一样。

这地震波碰到不同的地层就会有不同的反射、折射情况。

通过接收这些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数据,就能分析出海底地层的结构。

比如说哪里是岩石层,哪里是软泥层,都能分得清清楚楚。

这就像医生用X光看人体内部结构似的,只不过这里是用地震波看海底。

2.2 重力勘探。

地球的重力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在海洋里也是如此。

如果海底有密度大的地质体,那这个地方的重力就会大一些;如果是密度小的,重力就小。

通过测量海洋里不同地方的重力差异,就能推断出海底的地质构造。

这有点像“顺藤摸瓜”,根据重力这个“藤”,去摸到海底地质构造这个“瓜”。

虽然它不像地震勘探那么精确,但也能给我们提供很重要的信息。

2.3 磁力勘探。

海底的岩石啊,有些是有磁性的。

磁力勘探就是利用这个特性。

就像用吸铁石去吸铁屑一样,通过测量海底的磁场变化,就能找出那些有磁性的地质体。

比如说海底的一些火山岩,它们往往具有磁性。

这磁力勘探就像是大海里的“寻宝仪”,能把隐藏在海底的磁性地质宝藏给找出来。

三、勘探方法的意义和挑战。

3.1 这些勘探方法的意义可大了去了。

对石油天然气的勘探有很大帮助。

电法勘探设备在海洋能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电法勘探设备在海洋能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电法勘探设备在海洋能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新能源资源的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海洋能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

开发利用海洋能资源的关键是准确了解资源分布情况和特征。

而电法勘探设备作为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提供海洋能资源勘探所需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电法勘探设备在海洋能资源勘探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电法勘探设备在海洋能资源勘探中的应用1. 电法勘探设备的工作原理电法勘探是利用电磁法原理研究地下介质物理性质和空间分布的方法。

电法勘探设备通过在地下埋置电极,施加电流,测量不同位置的电场、磁场或位移数据,从而推断地下结构和物性。

在海洋能资源勘探中,电法勘探设备可以通过探测海底地下电阻率分布情况,获取海洋能资源的相关信息。

2. 电法勘探设备的应用领域电法勘探设备在海洋能资源勘探中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2.1 海洋底质类型判别电法勘探设备通过测量海底地下电阻率的分布情况,可以判别海洋底质的类型。

由于不同类型的海洋底质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值,通过分析电阻率数据可以确定海底底质的种类和分布范围。

这对于海洋能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2 海底地质结构研究通过电法勘探设备对海底地下电阻率的测量,可以获得海底地质结构的信息。

地下电阻率随着不同地质体的存在和分布而有所变化,通过分析电阻率数据可以推测出海底地质体的分布情况,如沉积物、矿产资源等。

这对于海洋能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3 潜在海底火山、断裂带的探测电法勘探设备可以探测海底存在的潜在火山、断裂带等地质现象。

这些地质现象可能对海洋能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产生重要影响,了解其分布和特征能够帮助降低勘探风险并提高资源开发效率。

二、电法勘探设备在海洋能资源勘探中的效果评估1. 精确性评估电法勘探设备在海洋能资源勘探中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其提供的数据准确性。

通过对比勘探领域的现场测量数据和电法勘探的结果数据,可以评估电法勘探设备在海洋能资源勘探中的精确性。

第一章海洋电法勘探.

第一章海洋电法勘探.

• 三是开发研制了适合海洋环境的仪器设 备,如海底磁测仪(OBM),海洋SP系统 等。 • 四是开展了海洋学的研究,测量海水运 动引起的电场。 • 虽然这一时期海洋电磁研究已经起动, 也只不过刚刚起步。开展的项目少,投 人方法单一,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国际 合作的多方法、多学科研究还未形成.
• 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是海洋电磁法升温 的时期。 • 从部分文献的统计看,已发表的资料十 之八、九是80年代以来的. • 目前已知的大项目有: • (1) 、EMSLAB是迄今为止的最大、 国际合作的项目。 • 1985年,有六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参加, 动用了118台仪器设备,时间延续到1988 年。
• (3)、BEMPEX于1986一1987年,工 作T了11个月,投入了 41台(套)仪器,包 括13台水平电测仪,9台垂直电测仪,12 台压力记录仪,7台3分量磁力仪。 • 覆盖面积很宽,在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 以N400、W1630为中心,东西1100km, 南北1000km,目的是海洋学研究。 • 第二仪器组有2台磁力仪,一台水平电测 仪,配置在N310、W590附近,作为远参 考点。
• 二次在南东太平洋Tahiti岛附近两个地方 测量地磁场变化达一月之久; • 最大的一次是在Izu一Bonin弧进行的, 从1986年到1992年,围绕北西太平洋一 个典型的岛弧系统,每年都进行海底EM 观测,包括海底磁测(OBM)17点,海底 电测(OBE)4点。 • 每点观测时间1一4月不等。
• 投人方法有GPS法、MT法,工作面积覆 盖美国俄勒岗州(oregon)、华盛顿州 (Washington)旁及邻近几州及加拿大海 域和Juan de Fuca板块。目的是圈定俯冲 板块(subducting slab),研究海洋学和区 域地质。

海洋技术 第一章

海洋技术 第一章

(2)漂流浮标:可以在海上随波逐流地收集 大面积有关海洋资料。
• 体积小、重量轻,没有庞大复杂的锚泊系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简单、 经济之特点。有表面漂流浮标、中性浮标、各种小型漂流 器等。
• “阿尔戈”浮标 /
• “阿尔戈”是英语“Argo”一字的音译,而Argo又是英文“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的缩写,其中文含义为“地转海洋学实时 观测阵”。它如同陆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气象站组成的气象观测网一样,“阿 尔戈”是在海洋上建立的海洋观测网的代称。此外,“阿尔戈”这一命名, 还体现了海洋观测网与由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和法国国家空间中 心(CNES)联合发射的新一代“杰森”(Jason)卫星高度计之间的特殊关 系。 • 传说“阿尔戈” (Argo)是希腊神话中的一艘神船,那些称呼“杰森” (Jason)的勇士们乘上这艘神船无往不胜,完成了其史诗般的海上航行。 现在人们用“阿尔戈”和“杰森”来比喻海洋观测网与卫星高度计之间的相 互关系,强调“杰森”卫星高度计需要先进的“阿尔戈”海洋观测网的配合 才能成功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 “阿尔戈”计划 阿尔戈” 阿尔戈 • 1998年,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大气、海洋科学家推出了一个全球性的海洋观测 计划,目的是要借助最新开发的一系列高新海洋技术(如Argo剖面浮标、卫 星通讯系统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建立一个实时、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中、 上层监测系统,以便能快速、准确、大范围地收集全球海洋上层的海水温度 和盐度剖面资料,有助于了解大尺度实时海洋的变化,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 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如飓风、龙卷风、台风、冰暴、洪水和 干旱等)给人类造成的威胁。 • 该计划设想用3-5年的时间(2000-2004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公里布 放一个卫星跟踪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个庞大的“阿尔戈”全球海洋 观测网。一种称为自律式的拉格朗日环流剖面观测浮标(简称“阿尔戈浮 标” )将担当此重任。它的设计寿命为3-5年,最大测量深度为2000米,会 每隔10-14天自动发送一组剖面实时观测数据,每年可提供多达10万个剖面 (0-2000米水深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由于其与“杰森”卫星高度计 之间的密切联系,故将其以“阿尔戈”计划相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果这种电位是人工激发的 如果这种电位是人工激发的Indueed Polarization),则称为激发极化法 、 ,则称为激发极化法IP)、 • SP、IP这两种方法在陆地上应用已经是 、 这两种方法在陆地上应用已经是 相当成熟,效果很好的方法, 相当成熟,效果很好的方法,但在海洋 环境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环境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 由于母岩的电阻率会影响感应极化效果 , 由于母岩的电阻率会影响感应极化效果, 所以PFE常常采用通过计算金属因素 常常采用通过计算金属因素MF 所以 常常采用通过计算金属因素 所得低频时的电阻率进行归一化: 所得低频时的电阻率进行归一化:
MF = 2π 10 (ρ LF − ρ HF ) ρ LF ρ HF
• 所以,尽管浸染状矿 体与围岩的电阻率 所以, 差异很小, 差异很小,仍然可以产生明显的激发极 化效应, 化效应,这就是激发极化法能够成功地 寻找浸染状矿体的基本原因。 寻找浸染状矿体的基本原因。 • 应该指出,面极化和体极化的差别只具 应该指出, 有相对意义。 有相对意义。 • 严格说来,所有激发极化都是面极化的 , 严格说来, 因为从微观来看, 因为从微观来看,体极化中每一个极化 单元的激发极化也都是发生在颗粒与其 界面上。 周围溶液的 界面上。
• 衰减曲线呈双曲线状(如图9.8)而并非 衰减曲线呈双曲线状(如图 ) 典型的R- 回路指数曲线 回路指数曲线。 典型的 -C回路指数曲线。 • 如果向电极中通入变频的交流电,则由 如果向电极中通入变频的交流电, 于海床电容的限制, 于海床电容的限制,使得所测得的阻抗 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 感应极化现象产生于地下电化学反应环 且在矿物带中尤为明显( 境 , 且在矿物带中尤为明显 ( Telford等 , 等 199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海水的高导电性大大减小了 电压,由 海水的高导电性大大减小了IP电压, 电压 于孔隙水的盐度较高, 电压通常很小 电压通常很小, 于孔隙水的盐度较高,IP电压通常很小, 同时他们也能降低瞬间IP信号的时间常 同时他们也能降低瞬间 信号的时间常 数。 • J.C. Wynn(1988)使用了一个 ( )使用了一个4Hz的偶 的偶 极源和三个装在塑料管中非极化的Ag极源和三个装在塑料管中非极化的 Agcl电极并将他们沿着海底拖曳进行测 电极并将他们沿着海底拖曳进行测 量。
1.5 海洋激发极化法 海洋激发极化法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 人们在进行电阻率法时,常常发现当向电 人们在进行电阻率法时, 极通以电流并突然中断时, 极通以电流并突然中断时,置于电极附近 的两个测量电极间的电势差并不会立即下 降至零; 降至零; • 而是在最初一瞬间很快下降后,便随时间 而是在最初一瞬间很快下降后, 相对缓慢地下降至初始值的一小部分。 相对缓慢地下降至初始值的一小部分。 • 这种衰减可以用一个时间常数来描述,它 这种衰减可以用一个时间常数来描述, 要比地下物质RC常数大 到4个数量级,一 要比地下物质 常数大3到 个数量级, 常数大 个数量级 般能持续几秒至几分钟。 般能持续几秒至几分钟。
P ( f D , fG ) = ∆U fD − ∆U fG ∆U fG
• 式中∆UfD和∆UfG分别表示在 式中 U U 两个频率(低频f 和高频f 两个频率(低频fD和高频fG)时 测得的 总场电位差幅值。 总场电位差幅值。 • 参数P(fD, fG)为电场幅值在该 参数 称为频散率 频散率。 两频率间的相对变化 ,称为频散率。 • 频散率也以百分数表示,故西方国家称 频散率也以百分数表示, 其为“百分频率效应” 其为“百分频率效应”。
• 介绍两个重要概念: 介绍两个重要概念: • 面极化和体极化 • 在激电法的理论和实践中,为使问题简 在激电法的理论和实践中, 将岩、 化,将岩、矿石的激发极化分为理想的 两类。 两类。 • 第一类 是“面极化”,其特点是激发极 面极化” 其特点是激发极 化均发生在极化体与围岩溶液的界面上, 化均发生在极化体与围岩溶液的界面上, 如致密的金属矿或石墨矿属于此类。 如致密的金属矿或石墨矿属于此类。
• 在观测波形和源波形之间相位角沿测线每 4秒记录一次以 秒记录一次以mrad为单位, 除了探测到 为单位, 秒记录一次以 为单位 4-6mrad的背景噪音外 , 在美国沿海的弗 的背景噪音外, 的背景噪音外 吉尼亚和佐治亚还测到了15mrad以上的异 吉尼亚和佐治亚还测到了 以上的异 常。 • 据查,这里最新的沉积物富含钛铁矿和其 据查, 它重金属矿。 它重金属矿。 • 对于 对于4Hz的电源 , 其模型结构响应表明沉 的电源, 的电源 积物顶层几米处的钛铁矿含量超过10% 积物顶层几米处的钛铁矿含量超过 %。
1 CH = Vc
∫ V (t )dt
t2 t1
• 矿物和岩石的电容量见表9.3
• 激发极化法是指以测量发生在介质内部 激发极化法是指以测量发生在介质内部 或者其边界上的电化学作用产生的电位 为基础的地球物理方法。 为基础的地球物理方法。 • 如果这种电位是天然发生的,人们便称 如果这种电位是天然发生的, 之为自然电位(Self- potential一SP)法; 之为自然电位 一 法
• 激发极化法是利用岩石和矿石的电化学 激发极化法是利用岩石和矿石的电化学 活动性为物质基础。 活动性为物质基础。 • 一般情况下物质都是电中性的,即正, 一般情况下物质都是电中性的,即正, 负电荷保持平衡。 负电荷保持平衡。 • 但是,某些岩石和矿石在特定的自然条 但是,某些岩石和矿石在特定的自然条 在岩石中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过 件下,在岩石中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过 程作用下,岩石可以形成面电荷 面电荷和 程作用下,岩石可以形成面电荷和体电 荷。 • 岩石的这一性质称为岩石极化。 岩石的这一性质称为岩石极化。
• 第二类是“体极化”,其特点是极化单 第二类是“体极化” 指微小的金属矿物、 元(指微小的金属矿物、石墨或岩 石颗 呈体分布于整个极化体内, 粒)呈体分布于整个极化体内,如浸染状 金属矿石和矿化、 金属矿石和矿化、石墨化岩石以及离子 导电岩石均属这一类。 导电岩石均属这一类。 • 虽然每个小颗粒与 围岩(胶结物)的接触 围岩(胶结物) 面很小,但它们的接触面积的总和却是 面很小,但它们的接触面积的总和却是 很可观的。 很可观的。
• 然而,实践中应用激电法又都是宏观地 然而, 研究矿体、 研究矿体、矿带或地层等大极化体的激 电效 应。 • 故在此讨论体极化体的激发极化特性。 故在此讨论体极化体的激发极化特性。
• 描写交流激发极化效应的参数 描写交流激发极化效应的参数 • 既然交变电流场中的激电效应以总场(或 既然交变电流场中的激电效应以总场( 交流电阻率)的频率特性为标志, 交流电阻率)的频率特性为标志,并且与 稳定电流场中激电效应的时间特性有对 应关系,故可仿照直流激电特性参数— 应关系,故可仿照直流激电特性参数 —极化率的表示式(1.3-14),定义下列 极化率的表示式(1.3 极化率的表示式(1.3-14), 参数以描述交流激电特性
• 在交流激电观测中,除了频散率外,还 在交流激电观测中,除了频散率外 频散率 可观测总场相对于供电电流的相位 相位φ。 可观测总场相对于供电电流的相位 。 • 综上所述,各种交流激电参数和直流激 综上所述, 电参数均可相互联系起来, 电参数均可相互联系起来,即相位和频 散率及极限极化率和实测极化率参数间, 散率及极限极化率和实测极化率参数间, 都近似地存在正比关系。 都近似地存在正比关系。 • 研究其中某种参数的性质便可代表其余 参数的有关特征。 参数的有关特征。
• 如果在时间域内进行测量 , 则海床可用 如果在时间域内进行测量, 它的电容C 描述, 它的电容 H 描述 , CH 是 ( t1-t2) 时间间 隔内电压衰减曲线所围区域除以电压V 隔内电压衰减曲线所围区域除以电压 c 之值, 是流经两电极之间的电压: 之值,Vc是流经两电极之间的电压: •
• 岩石极化分为两种类型: 岩石极化分为两种类型: • 1、自然极化,是由不同地质体接触处的 自然极化, 电荷自然产生的(表面极化) 电荷自然产生的(表面极化)或由岩石的 固相骨架与充满空隙空间的液相接触处 的电荷自然产生的(两相介质的体极化) 的电荷自然产生的(两相介质的体极化);
• 2、激发极化,是在人工电场作用下产生 激发极化, 的极化。 的极化。 • 由岩石自然极化和人工极化产生的面电 荷和体电荷形成自然电场或激发极化电 场。
5
• 有些矿体间金属因素的差异很明显: 有些矿体间金属因素的差异很明显: • 块状硫化物矿体约为10000,而未矿化花 , 块状硫化物矿体约为 岗岩却小于10(表 岗岩却小于 表9.4)。 。 • 除了金属因素以外,测量电压和最初波 除了金属因素以外, 形间相位的变化以及各种复杂电阻率的 变化也能用来分析海底构造特征( 变化也能用来分析海底构造特征(Zonge 和Wynn,1975)。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