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玛丽居里1

合集下载

我的信念

我的信念
我 的 信 念
玛 丽 居 里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
玛丽· 居里(1867—1934):
1892年,玛丽·居里在巴黎 上学时的一幅肖像画。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 家,原籍波兰。巴黎大学 理学博士。与丈夫皮埃 尔·居里发现了钋和镭两 种放射性元素,推动了核 科学的发展。因对放射性 研究的贡献,获得了1903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后又 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她是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 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 位女院士,同时被十五个 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
报道之二:
1997年12月5日9时45分,陕西径阳发生4.8级有感地震,西安市在 同一瞬间震颤。某大学校园四楼的一所教室。一位白发的老教授正在 给学生讲课。大楼摇了一下,所有的学生连同教授的身体摇了一下。教 授的心一惊:“可能是地震。”开口时却说:“同学们有序离开教室,到 教学楼前的空地集合。”学生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鱼贯而出。 另所教室里,一位打扮入时的女教师正在给学生讲《人生哲理》。 大楼摇了一下,女教师大惊,喊了一声:“地震啦!”率先冲向门口。至 于她身后的学生如何乱作一团,她不得而知,只感到一股强大的人力推 挤着她向下奔…… 所有的人都集中到楼前的空地上,学校领导清点人数:只有老教授 未下来。正在这时,老教授出现在楼口,镇静得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同学们一齐欢呼冲上来围住了他。细心的人发现:他手里还提着一双高 跟鞋——那是女教师为便于逃跑踢脱在楼道的。事后清查得知:老教授 和他的学生全部安然无事,而女教师的那个班,有三名女生扭了脚,一 名女生跑掉了鞋。 地震给学生上了一课,让他们学到了大学四年乃至一生都不易学到 的东西:危难时刻,彰显人格。《中外期刊文萃》

玛丽居里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我的信念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

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

这使我极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象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

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回忆。

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象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所以后来我要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喧染。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

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

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

我坚信我们是对的。

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报酬。

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对于一件忘我的事业的进展,受了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诚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权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

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

我很早就知道,许多象我一样敏感的人,甚至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

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非浅。

六年级书信作文:玛丽.居里的信念_600字

六年级书信作文:玛丽.居里的信念_600字

三一文库()六年级书信作文
玛丽.居里的信念_600字
“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世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这是玛丽·居里曾经说过的话。

我觉得此话看似波澜不惊,却寓意深刻。

那天,我在屋檐下,静静地坐着,看着妹妹翻看我的数,还听到她支支吾吾地说着:“我的信念。

”我正和网友谈的不亦乐乎,竟被妹妹的一个问题而打断,妹妹问:“姐,你的信念是什么呀?”我刚想要讲,可却不知该讲什么,妹妹“噗噗”的笑了起来,随即我的脸就红了半边。

于是我从妹妹手中抽出那本书,看见了《我的信念》这篇*。

看过这篇*后,我颇有感触。

这篇散文出自居里夫人之手,此文犹如她一生的写照。

她从不求名,不逐利,只为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居里夫人的文字恰如其人,平淡自然,不谋奢华。

她没有刻意地描述自己的荣耀,只描写了一番生活琐事,当他描20 × 20。

《我的信念》有关资料 _1

《我的信念》有关资料 _1

《我的信念》有关资料【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

巴黎大学理学博士。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

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1906年,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获得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后又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

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

1934年7月4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

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释的少见的严肃性。

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七、做一做
选取文中对自己有激励作用或警示作用的话做成名言卡。
2
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
1
完善颁奖词;
八、布置作业
04
猝然长逝:突然死亡。
06
积累下列词语:
呵责:过分地责备。
01
盛名:很大的名望。
02
奢望:过高的期望。
03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04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05
致力: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一方面。
06
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07
三、探究活动
逐段默读抓住精辟关键的字词句探究居里夫人的人格,用四字短语概括 然后按思想理念、环境要求、工作态度进行分类整理 。
01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早在18年前就放弃了镭的专利权,不仅如此,她还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对此,居里夫人平淡地解释说:“没有人应该因为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产。”
02
居里夫人的放弃
如何理解文题:我的信念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居里夫人依然平静地答道:“有,一克镭,因为我现在的研究需要它。可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实在太贵了。”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到惊讶又很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经使世界上许多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为10万美元,于是她找到10位女富豪——相信同是女人,她们一定会慷慨解囊。万万没有想到,麦隆内夫人却碰了壁。这使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捐助,更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高尚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麦隆内夫人在全美奔走宣传此事,最终获得了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与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的一生,因取得了非凡的科学成就共获得过10项奖金、16枚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但她从来没有把这些荣誉看得比科学本身更重要。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决心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对真理的渴求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科学的魅力科学图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一种使命感?2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居里夫人(1867--1934):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 籍波兰,原名玛利亚·斯可罗多 夫斯卡。巴黎大学理学博士。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 们共同研究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 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获诺贝尔 物理奖。后来,又获1911年诺贝 尔化学奖。1934年7月4日逝世。
呵责 hē
问心无愧 Kuì
懊恼 ào
探究一: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什么样的环境? 科学工作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如何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科学家?
一.思想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 沉醉科学)
二.环境需求(保持安静、追求自由、 珍惜时间)
三.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 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居里夫人在实验室
爱因斯坦谈到她 的时候说:“她是 唯一一个没有被荣 誉腐蚀的人。” 她就是原子能 时代的开创者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两次 诺贝尔奖获得者, 二十世纪最有声望 的女人一居里夫人。
盛名 Shèng
报酬 chóu 猝然长逝 cù
奢望 she 获益匪浅 fěi
蹂躏 róulìn 坚韧不拔 rèn
探究二:内容分析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 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决 心
“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对真理的渴

“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 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科学的魅力
科学图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 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一种使命感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1891年就读法国最有名的索尔本大学。 期间,结识了皮埃尔· 居里,并与他幸福 结合。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发现了新元素钋, 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 1903年12月居里夫妇与贝可勒尔共同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居里夫人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化 学奖。
学习目标:
1、能识记文中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居里夫人的人格特 点,然后 分类整理排列。 3、积累本文富有哲理的语言,并谈谈理由。

科学具有无穷的魅力,只 有如小孩子般沉迷好奇, 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沉 迷其中,不断地去探求, 从而取得进步。这反映作 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 的心态。
贫病交加的她 为让更多人利用镭 放弃了百万财富的专利权。
1934年7月4日,这位 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 辞了,但她的精神永 远激励着后人。
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10 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 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 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 如粪土”。 她一生拥有过三克镭, 她说过“人类也需要梦想者, 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 私。”居里夫人以她的无私 打动了所有的人!
我的 信 念
居里夫人
玛丽· 居里 (1867—1934) : ·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 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 斯 可罗多夫斯卡。巴黎大学理学 博士。 · 1895年与皮埃尔· 居里结婚。 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 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 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 性元素。
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 个知识分子家庭。
·
——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爱因斯坦说:
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 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 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 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 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 成就方面还要大。

1.我的信念

1.我的信念

课外拓展:
荣誉就像玩具
有一天,有位女士来 居里夫人家作客。 她看见居里夫人的小 女儿在玩一枚奖章。她 仔细一瞧,发现是英国 皇家学会发给居里夫人 的金质奖章,感到十分 惊讶,便不解地问:“玛丽, 能获取这枚奖章,是件 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极
愿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 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 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处, 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 望都放在未来。
作者在24岁以前 一直居住在被蹂躏的波兰。缺少自 由,没有宁静的科研环境和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 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自由,对居 里夫人来说是来之不易的。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热 爱科学。
6.面对居里的去世,居里夫人又是如何做 的?这表现了她怎样的人生态度?
居里夫人继续坚持不懈的进新自己的科学研究,而 且年纪愈老,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琐事。这些都表现了 她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心态。
不谋利益 克制自己 沉醉科学
执着勤奋 目标集中
问题 :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是,要 有信心。 2.作者为什么以蚕做喻? 这种纯粹的为科学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才决 定了她能成为一个科学巨匠。 3.本来是“孤独的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 把它当作是“美好的回忆”,这说明了什么?
爱 因 斯 坦 语
“在所有 世界著名 人物中, 玛丽· 居里 是惟一没 有被盛名 宠坏的 人。”
课外拓展:
“钋”(pō)与“波”
1897年7月,居里 夫妇历经千辛万苦,终 于从含铋的矿物中发现 了新的放射性元素,它 的化学性质与铋相似, 但放射性比纯铀强400倍, 居里夫人惊喜欲狂,叫 道“钋,钋!”,原来在 实验之前,居里夫妇就 在商议新元素的名称时,
爱因斯坦曾在 《悼念玛丽.居里》 一文中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l
· 1895年与皮埃尔· 居里结婚。 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 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 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 性元素。
/book/44408/136611.ht ml
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 个知识分子家庭。
1891年就读法国最有名的索尔本大学。 期间,结识了皮埃尔· 居里,并与他幸福 结合。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发现了新元素钋, 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 1903年12月居里夫妇与贝可勒尔共同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有毅力、有信心
有足够的兴趣
不为名利诱惑
成功的原因
问题1
作者认为“人类也需要梦想”, “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 么? 从哪一件事可以看出作者就是 这样的“梦想家”?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 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 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 益。 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 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10 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 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 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 如粪土”。 她一生拥有过三克镭, 她说过“人类也需要梦想者, 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 私。”居里夫人以她的无私 打动了所有的人!
悼念玛丽· 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 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 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 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 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 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 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 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 认为的那样。
我 的 信念
居里夫人
玛丽· 居里 (1867—1934) : ·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book/44408/133943.ht ml
· 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 斯 可罗多夫斯卡。巴黎大学理学 博士。
/book/44408/135102.ht
1911年居里夫人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化 学奖。
/a/591354/6387128. html
学习目标:
1、能识记文中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居里夫人的人格特 点,然后 分类整理排列。 3、积累本文富有哲理的语言,并谈谈理由。
/a/591354/6387151.玛 丽 居 里
·
——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爱因斯坦说:
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 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 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 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 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 成就方面还要大。
爱 因 斯 坦 记 忆 里 的 玛 丽 居 里
·
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从三个层面归纳居里夫人的信念 (理想信念、环境需求、工作态度)
理想信念:富有自信、献身科学、追求真理、 淡泊名利、 向往科学。
环境需求:生活俭朴、保持宁静、珍惜时间。
工作态度:全力以赴、执著勤奋、集中目标、 专心致志、坚韧不拔。
/a/591354/6389139.html
问题2
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 也应当是“一个小孩 儿”?这反映作者怎样 的心态?

科学具有无穷的魅力,只 有如小孩子般沉迷好奇, 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沉 迷其中,不断地去探求, 从而取得进步。这反映作 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 的心态。
贫病交加的她 为让更多人利用镭
放弃了百万财富的专利权。
1934年7月4日,这位 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 辞了,但她的精神永 远激励着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