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合成β-萘乙醚
微波辐射硫酸铝催化合成β-萘乙醚

微波辐射硫酸铝催化合成β-萘乙醚
陈虹;马燮;郝世雄
【期刊名称】《化工技术与开发》
【年(卷),期】2007(036)005
【摘要】研究了应用微波辐射技术,以β-萘酚和乙醇为原料,在硫酸铝催化下反应合成β-萘乙醚的方法,采用熔点、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测定.考察了反应温度、微波辐射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物料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100 ℃,反应时间15 min,反应物摩尔比为β-萘乙醚∶乙醇=1∶5.5,催化剂用量2.0 g,在此优化条件下,合成产物收率可达70%以上.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陈虹;马燮;郝世雄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四川,自贡,643000;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四川,自
贡,6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
【相关文献】
1.纳米复合杂多酸催化合成萘乙醚 [J], 盛淑玲;宋杰;张红宇;米国定
2.微波辐射硫酸铝催化合成β-萘乙醚 [J], 陈虹;马燮;郝世雄
3.β-萘乙醚的合成中催化剂应用进展 [J], 陈立军;陈丽琼;张欣宇;杨建;李荣先
4.微波辐射KF/Al_2O_3催化法合成β-萘乙醚 [J], 林棋;朱则善
5.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合成β-萘乙醚 [J], 朱惠琴;周建峰;肖鸿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成β-萘乙醚的研究进展

化 物 的不 同分别 进行 讨 论 。
1 . 1 E t B r 法
当f 3 一 萘酚 在碱 ( Na OH) 作 用 下 与溴 乙 烷 回流 反应 5 ~6 h产 品 的 收率 很 低 ( 5 6 ) E 4 3 。2 0世 纪 8 o年代 以后 随 着 相 转 移 催 化 技 术 的应 用 。俞 明
Hale Waihona Puke 对 j 3 一 萘 酚 的氧化作 用 , 杨 建平 等 将 萘 酚 与 溴 乙 烷 在 氢 氧 化 钠 存 在 下 通 人 N 除 去体 系 中 的 氧 , 以T B AB为 相 转 移 催化 剂 , 在Y t ( 萘 酚 ): 7 2 ( 溴
乙烷 ): n ( TB AB ) 一l: 1 . 3: 0 . 0 6 , 在 7 5℃ 回流
成 。这是合 成 J 3 一 萘 乙 醚 的经 典 方 法 , 下 面 按 乙基
6 h , 产 品收率达 9 2 . 4 , 而 利 用 相 同 物 质 的 量
Na OH 和 Na C Oa 代 替 K。 C ( ) 3 , 相 同 反应 条 件 下 产 品收率 分别 为 7 3 . 3 和 8 3 . 1 , 说 明 Kz C O。
综 述 专 论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 ) L O G Y 化 I N 工 C 科 H 技 E M , 2 0 I C 1 A 3 , I 2 1 I ( N 1 D ) U : 6 S 7 T  ̄ R 7 Y 0
合成 p - 萘 乙醚 的研 究进 展 *
中, 还 可用作 玫瑰 香精 、 柠 檬香 精 等 的定 香 剂 。 目 前 工业 上是 由 8 一 萘 酚与 乙醇 在硫 酸或 氯化 氢作 用
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合成_萘乙醚

无水乙醇用量 mL 0 10 15 20 25 萘乙醚产率 / % 1. 3 51. 1 72. 3 95. 4 90. 6
( KBr 压 片 ) , 2940, 2860, 1620, 1590, 1260,
- 1
2. 4
不同的相转移催化剂的对产率的影响 在 20 mL ( 0. 34 mol) 无水乙醇、 0. 90 g( 0. 0225
polyethylene glyco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the amount of catalyst, the molar rat io of naphthol to bromic ether, react ion t ime and etc. on yield of naphthol ethyl ether was carefully studied.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naphthol to bromic ether was 1 1 and the reaction time was 1. 7 h, the yield of Key words: naphthol; bromic ether; naphthol ethyl ether was 95. 4% . naphthol ethyl ether; polyethylene glycol
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在 20 mL( 0. 34 mol) 无水乙醇、 2. 90 g( 0. 02 mol)
在 20 mL ( 0. 34 mol) 无水乙醇、 0. 90 g ( 0. 0225 mol) 氢 氧化 钠、 2. 90 g ( 0. 02 mol) 萘酚、 1. 5 mL ( 0. 02 mol) 溴乙 烷用量不变的情况下 , 改变聚乙二 醇 400 的用量, 当聚乙二醇 400 的用量为 l mL 时, 反应产率最高 , 再增加其用量, 反应产率反而降低。 结果如表 5 所示。聚乙二醇是螺旋型结构, 可折叠成 不同大小的空, 进行相转移催化反应 , 从而加快反应 的速度。聚乙二醇 400 对此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 2. 6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 利用TLC 进行跟踪反应,
b-萘乙醚的合成(有机化学课程精选)

投料量
0.029 mol 0.04 mol
3
溴乙烷
3.2mL
0.043 mol
4
无水乙醇 ρ:0.789g/cm3;Bp:78.4℃;
30mL
合成方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实验操作(方框图)
萘乙醚、溴乙烷、 乙醇、乙醚、乙烯 振摇下混合 萘酚 乙醇 氢氧化钠 干燥 溴乙烷 混合 回流 80-85℃, 保持微沸 析出 冷水 析出 过滤 滤液( 萘酚钠、氢氧化钠 、乙醇 沉淀( 回流 冷却 过滤 滤液( 溴乙烷、乙醇、乙 醚、乙烯 ) 测体 积 ) ) 烘干 称量 沉淀( )
β-萘乙醚的合成
1 2 3 4 3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仪器,搭建实验装置
投料、回流反应 反应后处理 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合成方案
1. 反应方程式
合成方案
2. 原料及投料量(同学们拟定)
No
1 2 原料名称 β-萘酚 氢氧化钠
原料主要性质
M=144,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醚、氯仿、甘油及碱溶液 M=40;溶于水 M=109 ; ρ : 1.4612g/cm3 ; Bp:38.4℃,无色油状液体,易挥发, 能与乙醇、乙醚、氯仿和多数 有机溶剂混溶。 ρ:0.789g/cm3;Bp:78.4℃;
合成方案
4. 实验
(1)醚化
在干燥的 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5gβ- 萘酚、 30mL 无水乙 醇和1.6g研细的氢氧化钠,在振摇下加入3.2mL溴乙烷。安装普
通回流装置,用水浴加热回流1.5h。
合成方案
4.实验
(2)抽滤分离
稍冷后,拆除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混合液倒入盛有 200mL冷水的烧杯中,在冰-水浴中冷却后减压过滤。用20mL冷
运用PEG相转移催化剂合成β受体阻滞剂Metoprolol酒石酸盐

H2 2 CH 0
n
:轩C 1 o H
c oc F -H
— H c c c H旦 o
仪 器 : T 一4 F S O傅 里 叶 变 换 红 外 光 谱 仪 , 国 美
B O R D公 司 生 产 ; 津 变 换 红 外 光 谱 仪 , I- E 岛 日本 S i a z ( 津 ) 司 生 产 ; 导 核 磁 共 振 波 谱 仪 hm du 岛 公 超 A A C 0 瑞 士 B U E ( V N E4 0, R K R 布鲁 克 ) 司生产 . 公
一
1 实 验 方 法
1 1 主 要试剂 和 仪器 .
试 剂 : 甲氧 乙基 苯 酚 ( 学 纯 ) 环 氧 氯 丙 烷 对 化 ;
( 分析 纯 ) 聚乙二 醇 ( E 系列 ( ; P G) 化学 纯 ) ;酒 石 酸 ( 析纯 ) 异 丙胺 ( 析纯 ) 分 ; 分 .
3一[ 1一甲基 乙基 ) 基 ]一2一丙 醇 石 酸 盐 , ( 氨
的食 盐 水洗 涤 . 萃取 液最 后用 无水 硫酸 镁干 燥 . 常压
蒸馏 回 收 乙 醚. 后 减 压 蒸 馏 , 集 10~1 0℃/ 然 收 3 4
H
舞
0 05MP .0 a的馏 分 , 淡黄 色透 明 液体 1. , 率 得 14g产
为 9 % , 检 测 纯 度 9 . % ( 酸 一丙 酮 法 测 l 经 82 盐 定 ) .
摘 要 : 供 了一 种 具 有 应 用 前 景 的 合成 M tpo l 石 酸盐 新 工 艺 . 品 以 对 甲 氧 乙 基 苯 酚 和 环 氧 氯 丙 烷 为 原 提 eorl 酒 o 产 料 , 相 转 移 催 化 剂 聚 乙二 醇 40的 作 用 下 发 生 缩 合 反 应 合 成 2一[ 在 0 4一( 2一甲氧 基 乙 基 ) 氧 基 ] 氧 乙 烷 中 间 苯 环 体, 中间 体 再 经 过 胺 化 反 应 合 成 Me poo, t rl 与 酒 石 酸 成 盐 生 成 了 Me po l 石 酸 盐 . 物 由 红 外 光 谱 t rl Me poo o l o l t ro酒 o l 产 (R) 核磁 光谱 (HN ) 物 理 及 化学 分 析 等 方 法 证 实 与 目标 产 物 基 本 一 致 , I 、 MR 、 总收 率 达 5 % . 0
第五组-B-萘乙醚的制备

威廉逊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过程对设备腐蚀小,生产成本低 合成β -萘 等优点,但存在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等缺 乙醚(又 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工业化的生产效益。 名乙基化 法)
三.生产成本比较
• 威廉逊法
原料名 规格 称
当前市 每克成 场价格 品使用 (元/克) 原料量 (g)
无水乙醇 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一、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与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遇 潮时腐蚀铝、锌和锡,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禁忌物: 强酸、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二、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毒性:腐蚀性。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 道,腐蚀鼻中隔;接触眼睛和皮肤可引起灼伤;误服可导 致消化道灼伤,黏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β-萘酚 浓硫酸
≥99% 98%
0.023 0.00048
25 10
0.575 0.0048
无水乙醇
99.97%
0.004
30
0.12
每克成品的生产成本(元):0.6998
四.合成路线的选择
• 选择的是威廉逊法 • 原因:虽然2-萘酚与无水乙醇作用法成本低,但 杂质多,产率低,对设备要求高。威廉逊法操作 简单,制备过程对设备腐蚀小,生产成本低等优 点。从实验室的可行性方面是最具有优势的。
•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 底冲洗皮肤。就医。 •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 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 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 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项目四 β-萘乙醚的生产

R
H N+ R H R N+ R H R N+ R R
R R N: +H H R R N: +H R
+ +
R
R
亲电取代反应
生产方案展示
具体操作?
终点如何判断?
点评
1.工艺框图不够规范
2.操作描述不够具体
3.反应控制不清楚
R Cl + AlCl 3
R Cl AlCl 3
H
R
+
AlCl 4R
R +AlCl 4
+
+R
+
+
R -H
+
亲电取代反应
影响因素
– 烷基化试剂 卤代烷是最常用的烷基化试剂 – 芳烃结构 – 催化剂 以无水三氯化铝最为常用 ,价廉易得,催化活 性好,但有铝盐废液生成, “红油” – 溶剂 卤代芳烃不能作为 烷基化试剂
工艺路线选择
路线 路线1. β-萘酚与卤乙 烷反应(威廉 森醚合成法) 路线2 萘酚与乙醇醚 合成法 特点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过程对设备腐蚀 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存在着反应温 度高、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产率低 等缺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其工业化 的生产效益。 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产率低,生产效率 低,易生成乙醚等副产物,产品质量低,而且 设备腐蚀严重,造成设备维护更新频繁,增 加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还会对环境产生 污染。 结论 选用
不选用
技术研究进展(威廉森醚合成法)
工艺要点 产品收率 1.β -萘酚、EtBr 和四丁基溴化铵( TBAB) 的摩尔比为 1∶1.3 ∶0.06 2.反应温度:75 ℃ 84.6 % 3.反应时间 :5h 4.相转移催化剂:TBAB 1.β -萘酚、溴乙烷、TBAB存在下1∶1.3 ∶0.06 2.通入N2 3.反应温度:75 ℃ 86. 8 % β -萘酚 4.反应时间 :5h 与卤乙烷 5.相转移催化剂: TBAB 反应(威 1.β -萘酚, EtBr 廉森醚合 2.DMF 作溶剂 成法) 3.反应温度120 ℃ 92.4 % 4.回流反应6h 5.K2CO3 6.通入 N2 1.β -萘酚、溴乙烷和TBAB 的摩尔比为1.4 ∶1.0∶0.03 2.苯作溶剂 3.在NaOH 溶液中 94.2 % 4.75 ℃ 5.在27 KHZ 250w 超声发生器作用下 6.反应5h 工艺路线
化妆品化学:β—萘乙醚的制备

β—萘乙醚的制备目录概述12基本原理3仪器与试剂4制备方法5思考题洗涤化妆有些香味虽然香气宜人,但却容易挥发,放置时间稍长香味就会消失。
这时就需要加入一种能够减缓其挥发速度,使产品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香味的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定香剂。
具有类似橙花和洋槐花的香味,并且伴有甜味和草莓、菠萝的芳香,所以又称为橙花醚;是白色片状晶体,熔点为37℃,沸点为281℃。
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常用作玫瑰香、熏衣草香和柠檬香等香精的定香剂,也广泛用作肥皂中的香料。
目录概述12基本原理3仪器与试剂4制备方法5思考题威廉逊合成法用β-萘酚钠和溴乙烷在乙醇中反应来制备β-萘乙醚。
主要反应式OH+ NaOH ONa+ HO2β-萘酚β-萘酚钠ONa+ BrCH2CH3O CH2CH3+ NaBr溴乙烷β-萘乙醚反应合成结晶分离95%乙醇重结晶提纯目录概述12基本原理3仪器与试剂4制备方法5思考题1)仪器设备烧杯(200mL、100mL)、循环水真空泵、抽滤瓶、布氏漏斗、圆底烧瓶(100mL)、电热套、锥形瓶(100mL)、球形冷凝管、表面皿。
2)药品乙醇(95%)、氢氧化钠、无水乙醇、β-萘酚、溴乙烷。
目录概述12基本原理3仪器与试剂4制备方法5思考题1)威廉逊合成①添加反应物料在干燥的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gβ-萘酚、30mL无水乙醇和2g研细的固体氢氧钠(或者氢氧化钾),振摇下加入3.2mL溴乙烷。
②组装反应装置如图3.1.1所示,先定好热源,再按照从左至右,从下至上的先后顺序组装反应装置。
定好电热套和铁架台的位置,调整铁夹的高度,把添加好物料的圆底烧瓶放入电热套中,安装好球形冷凝管,并用铁夹固定。
按照“下进上出”的规则,用乳胶管接通冷却水。
1)威廉逊合成③加热反应接通电热套的电源,调节电压,加热、反应、回流,保持反应物料微沸、回流1.5h。
④拆除反应装置关闭电热套的电源,停止加热。
稍冷后,按照安装的相反顺序拆除反应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racterization of UV—curable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7]
acrylate hnomers for coatings[J]。Appl Polym Sci,1999,73 (14):2869.2876.
Alien N S,Segruola J,et a/.A comparative kinetic study of UV—curable res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在0.90 g(O.0225 t001)氢氧化钠、2.90 g
万方数据
表2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氢氧化钠fllt鞋/g
O.80
口一萘乙醚产,%
78.3
0.85
82.1
0.90
95.4
0.95
92.3
(0.02 too!)p.萘酚、1.5 mL(0.02 t001)溴乙烷、l mL 聚乙二醇一400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无水乙醇的 用量,发现随着用量的增加,产物的产率进一步的提 高,当无水乙醇的的用量为20 mL,产物的产率最 高。结果如表3所示。
口一萘乙醚又名橙花醚,是一种合成香料添加剂, 其稀溶液有类似橙花和洋槐花的气味。它伴有甜味 和草莓、菠罗样的香味,常作为皂用乔精、廉价的化 妆香精。也可作为定香剂。它还可做药物乙氧青霉 素的原料。日前它的合成方法主要有:(1)硫酸乙 醇法㈠。和Willianson合成法,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操作 繁琐,温度高等不足。,(2)用四丁基溴化铵(PTC)作 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可高收率的得到』9.萘乙醚,该 工艺用苯作萃取剂和高温减压蒸馏,PTC用量大,操 作不方便。2 o。(3)采用K,co;为催化剂,DMF为溶 剂,制备口一萘乙醚,但反应时间长∞o。(4)采用超声 波作用下的相转移催化剂催化技术合成口一萘乙醚, 产率较高,纯度好,反应需5 h:4。。本实验在相转移 催化剂聚乙二醇(PEG)存在下,无水乙醇和氢氧化
95.4%。
发现反应时间的不同对反应产物的产率有较大的影 响,如表6所示。当反应时间为1.7 h,p一萘酚完全 转化为口一萘乙醚。
表6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反应时间,h
05 lO l5 l6 j7 l8
小萘乙醚产率,% 弛2 ∞7 嘶3 g{ 5 蝣4 蛄2
参考文献: [1]章思规,等.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手册[M].北京:化学
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利用TLC进行跟踪反应, (下转第174页)
·174·
化学
世界
2007年
[4] 陈立新,焦剑,蓝立文.功能塑料[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4.189.235.
[5] 郭卫红,汪济奎.现代功能材料及其应用[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7.64.
[6] Wang Z M,Gao D P,Chen Y L.Synthesis and
工业出版社,2004.776.777. [2]蔡自由.相转移催化合成的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3,32(4):4. [3]魏东升.J9.萘乙醚的合成研宄[J].化学工程师,2004,18
(1):63.64. [4]乔庆东,等.超声波相转移催化合成伊萘乙醚[J].精细
化工,1997,14(6):32.34. [5]朱惠琴.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合成1.硝基蒽醌[J].化
表4不同的相转移催化剂的对产率的影响
相转移催化剂用量/g PEG一400(1.129) PEG.600(1.694) CTMAB(0 018) BTEAC(0.012)
J9一萘乙醚产率/%
95.4 45.3 56.4 61.4
2.5 聚乙二醇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在20 mL(O.34 t001)无水乙醇、0.90 g(0.0225
theology[J].Surface Coating International,1999,(6):285·
288.
[8] 王正平.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粘剂的研究[J].粘
接,2004,25(6):4—6.
[9] 腾菁,左光汉.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J].现
代塑料加工应用,2001,13(4):28.31.
在50 mL锥形瓶中加入20 mL(O.34 t001)无水乙 醇和0.90 g(O.0225 t001)氢氧化钠,放在磁力搅拌器 上搅拌,待氢氧化钠溶解后,再将2.90 g(O.02 t001) p.萘酚,1.5 mL(O.02 m01)溴乙烷,1 mL聚乙二醇一 400加入,,安装回流装置,加热回流1.7 h,用TLC 跟踪反应(石油醚:乙酸乙酯=1:2),反应物完全转 化为产物,停止加热、搅拌。将反应装置改为蒸馏装 置,蒸馏回收乙醇。将蒸馏瓶内残留物倒入30 mL 冰水中、搅拌。减压抽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 次,得白色固体。用95%(质量分数)乙醇重结晶, 得白色片状固体,真空干燥后,称量:3.31 g,产率: 95.4%。测其熔点为35.9~36.8 oC,文献值(37. 5℃)…。产物为已知化合物,IR谱与已知谱相同。 IR:u一(KBr压片),2940,2860,1620,1590,1260,
表3无水乙醇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无水乙醇用量/mL
O
口.萘乙醚产率/%
1.3
10
51.1
15
72.3
20
95.4
25
90.6
2.4不同的相转移催化剂的对产率的影响 在20 mL(0.34 t001)无水乙醇、0.90 g(0.0225
t001)氢氧化钠、2.90 g(0.02 t001)卢一萘酚、1.5 mL (0.02 t001)溴乙烷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用聚乙 二醇。400、聚乙二醇一60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进行试验,发 现聚乙二醇.400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的效果最好,结 果如表4所示。
[10] 方少明,周立明,张留成,等.IPDI./HEMMPEG大单体
的合成及其聚合物的制备[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
程,2004,20(5):109.112.
周立明,方少明,赵清香,等.新型丙烯酸酯透明材料
的制备[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5,22(2):42.45.
[12]
Rochery M,Vroman I,Lam T M.Kinetic model for the
表1 溴乙烷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2.2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在20 mL(O.34 t001)无水乙醇、2.90 g(O.02 t001)
卢.萘酚、1.5 mL(0.02 t001)溴乙烷、1 mL聚乙二醇一 400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氢氧化钠的用量,发现 随着用量的增加,产物的产率进一步的提高,当氢氧 化钠的用量为0.90 g(O.0225 t001)时产物的产率最 高。碱性条件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结果如表2所乐。, 2.3无水乙醇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1150,1182.845,820,750 elTl~。
2结果讨论 2.1溴乙烷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在20 mL(0.34 t001)无水乙醇、0.90 g(0.0225 m01)氢氧化钠、2.90 g(O.02 m01)口.萘酚、1 mL聚乙 二醇.400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溴乙烷的用量,发 现随着用量的增加,产物的产率并没有进一步的提 高,当溴乙烷的用量为0.02 mmol时,p一萘酚完全转 化为产物,结果如表l所示。
reaefion of IPDI and macrodiols:Study on the relative
reactivity of isocyanate groups[J].Pure Appl Chem,2000, 37(3):259-275.
(上接第156页)
表5聚乙二醇的用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PEG-400用量,mL
关键词:p.萘酚;溴乙烷;聚乙二醇;卢一萘乙醚
中图分类号:0 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6358(2007)03—155.03
Synthesis of p—Naphthol Ethyl Ether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as a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口-萘乙醚产率,%
0
63.2
O.5
72.3
1.0
95.4
2.O
87.4
3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发现,利用乙醇、氢氧化钠做溶
剂,聚乙二醇.400在反应中可以增加反应的选择性。 缩短反应的时间。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卢.萘酚:溴乙 烷(物质的摩尔比)=1:1;氢氧化钠0.9 g,无水乙醇 20 mL,聚乙二醇-400 1 mL,反应时间1.7 h,收率
ZHU Hui—qin, ZHOU Jian—feng,XIAO Hong-qing (Departmn|f,t of Chemk*try,Huaiyin Teachers College,Jiangsu Huaian 223001,China)
Abstract:8一Naphthol ethyl ether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每-naphthol with bromic ether in the presence of polyethylene glyc01.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the amount of catalyst,the molar ratio of』9一naphthol to bromic ether,reaction time and ctc.on yield of 8一naphthol ethyl ether was carefully studied.When the molar ratio of母一naphthol to bromic ether was I:1 and the reaction time was 1.7 h,the yield of口·naphthol ethyl ether was 95.4%. Key words:p-naphthol;bmmic ether;卢-naphthol ethyl ether;polyethylene gly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