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一缩二乙二醇二硬脂酸酯的合成

一缩二乙二醇二硬脂酸酯的合成
Ab t a t P e a ain o d c l s w r la e g n it ye e gy o it aa e u i g 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cd a d s r c : r p r t fme ia l ee s d a e td e h ln l c ld se x t sn t re a i n o o e
维普资讯
第3 6卷第 3 期
20 07年 3月




V0. 6 N . 13 o 3 Ma . 0y r 2 (7
Ap l d C e c lI d sr pi h mia n u t e y

缩 二 乙二 醇 二硬 脂 酸酯 的合 成
tcnl yw r dtmie ,er cd de y n yo ws2 2: ,eco m a ,eco eho g ee ee nd s ai ai: i l eg cl a . I rat nt ew s4h ratn o r t e h t e l i i i
tmp rtr a 4 ℃ . eyed o ep d c x e d d9 % . e ea e w s1 0 u h T il ft r u t ce e 2 h o e
Ke rsde yeeg cl iert;s wrl s gn;s tei ywod :i l yo s aa h t n l d t e l e e aet yh s o e ad n s
缓释剂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按要求缓慢地释放 出来, 日用药次数与相应 的普通制剂相 比至少减 每
线。
2 1 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 .
催化剂是酯化反应的重要 因素, 通常使用的有 硫酸 、 磷酸、 甲苯磺酸以及氢氧化钾等。碱催化比 对 酸催化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 但产品色泽不易控制。 因此 , 本实验采用酸催化。不同催化剂对产品粘度、 酸值和色泽的影响见表 1 。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合成研究进展刘文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工系, 广东佛山528000)[内容摘要]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DEDB)是替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一个新型增塑剂, 介绍了以二甘醇和苯甲酸为原料, 不一样催化剂催化合成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对其酯化效果影响, 并指出了以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二甘醇苯甲酸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催化剂酯化效果伴随中国塑料工业快速发展, 增朔剂需求量逐年增加。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DEDB), 又名二甘醇二苯甲酸酯, 外观为略带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 是现阶段用途非常广泛增朔剂之一。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POD)作为关键增塑剂被质疑有致癌作用后, 其使用受到了限制【1】。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特点是兼容性好, 耐寒性好, 抗静电性和抗污染性能较优含有突出热稳定性和低挥发性, 毒性低, 国外相关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部门认为是可用于接触食品包装材料增塑剂【2-3】。

DEDB性能与DOP相同,可替换DOP作为主增塑剂, 故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发展空间很大。

现在已经有很多相关人士研究多种催化剂对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合成影响, 并研究其最好合成方法。

1、发展历史1985年末, 辽阳市综合厂利用研究所首先以苯甲酸甲酯与二甘醇酯交换法试验成功并投入生产。

1986年6月, 庆阳化工厂综合厂以该专利工艺路线小批量投产“DEDB”增塑剂,但因为该产品在中国首次进入增塑剂市场,还没有得到广泛地接收和应用。

塑料工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增塑剂需求量逐年增大。

作为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被美国癌症研究所(NCI)怀疑有致癌作用后,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于是大家在寻求和研究比DOP更安全、性能愈加好代用具及酯化反应愈加好催化剂【4】。

相关研究表明,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就是一个开发利用前景宽广新型增塑剂。

DEDB能与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硝化纤维素、丁腈橡胶、丁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乙基纤维素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混溶。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DEDB)在PVC软制品(薄膜,人造革等)...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DEDB)在PVC软制品(薄膜,人造革等)...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DEDB)在PVC软制品(薄膜,人
造革等)...
翟健
【期刊名称】《聚氯乙烯》
【年(卷),期】1990(000)002
【摘要】在聚氯乙烯软制品的加工生产中,增塑剂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助剂。

但是没有一种增塑剂能单独地完全满足我们所需要的所有理想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开发选择多种新的增塑剂,并把它们经过优化组合匹配应用以保证我们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

本文介绍了新型增塑剂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在聚氯乙烯薄膜和人造革中的应用,并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与其它增塑剂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PVC压延薄膜和人造革生产中以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为主增塑剂取代主增塑剂DOP 或M—50是完全可行的。

产品不但完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而且突出地显示出该增塑剂增塑效率高、相容性好、安全系数大、制品柔韧性良好等特点。

更重要的是使用该增塑剂大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翟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5.304
【相关文献】
1.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 [J], 宋桂贤;吴雄岗
2.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 [J], 王强
3.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研究 [J], 宋桂贤;吴雄岗
4.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 [J], 高永辉;黄凤英;黎佩琼
5.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DEDB)在PVC软质制品中的应用 [J], 彭先;张学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
1 合 成方 法及其进 展
直 接酯化 法制备二 甘醇二 苯 甲酸酯 是以苯 甲酸 和二甘 醇为原料 ,在催 化剂作用 下直接酯 化合成 二 甘醇 二苯 甲酸酯 , 其技 术 的关键 是催化剂 的使用 。 传 统合 成方法是 以浓硫 酸为催化 剂 。由于浓硫酸 易腐 蚀设备 、 酯化产 物需要进 行脱 酸、 中和 、 洗 、 水 干燥 等 过程 , 易造成环 境污染 , 产率低 , 三废排放 量大 , 副反 应多 , 品色泽 深 , 品质量得 不到保 障。因此人 们 产 产
中加入 5 %的氢 氧化 钠溶 液进 行洗 涤 。再 用 水洗 涤 1 2次 ,  ̄ 进行 脱 水 、 色处理 , 脱 过滤 , 到 略带浅 黄色 得 透明 的液体产 品。 实验得 到 的最佳工 艺条件是 : 反应 温度 10(, 0  ̄ 反应 时间 5 , 2 h 二甘 醇与苯 甲酰氯 的物质
11酰 卤法 . 法。
中需要使 用大 量的增 塑剂 , 目前使用 的增塑剂 主要 是邻 苯二 甲酸 酯类 产品 。作 为主增塑 剂 的邻苯 二 甲 酸二 辛酯 ( DOP 被美 国癌症研究所 ( ) NCI怀疑 有致 ) 癌作 用后 , 国外 已经严 格控制 其使用 。 国也 已经制 我 订 了相关 的法 律和法 规 ,将逐 步淘 汰邻苯二 甲酸酯 类在 食 品包 装材料 、医疗 器具 以及 儿童玩 具等方 面 使用 。 因此 , 传统增 塑剂 的应 用领域 受到 限制 , 人们 在 寻找和研 究 比邻 苯二 甲酸二辛 酯更安全 、性 能更 好 的代用 品及酯化 反应更 好的催化 剂 。有 关研 究 表 明 .二甘 醇二苯 甲酸酯就 是一种 开发利用 前景广 阔
1 . 甲苯 磺酸催 化剂 . 1对 2
精 化工 及中 体 细 原料 间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合成研究进展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合成研究进展

3 2






第 l 2卷第 1 期 1
ADVANCES I FI N NE PETROCHEMI CALS
二 甘 醇 二苯 甲酸 酯 合成 研 究 进展
方略韬 ,华 平 ,叶 俊
(. 1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 南通 2 60 ;. 2 0 12 南通大学化学化工 学院, 南通 26 0 ) 20 1 [ 摘 要] 简要介绍了二 甘醇 二苯甲酸酯 ( E B 的 3种合成方法 , DD ) 即酯 交换法 , 酰卤法和直
此反 应在 N 保 护下进 行 , 反应终 了时颜 色仍 然 较深 和有异 味 。需用化 学法 或分馏 法精制 。
1 2 酰 卤法 . 利 用苯 甲酰氯 和 二 甘 醇作 用 , 生成 D D E B和
出 口温度调 整反 应速 度及判 断反 应终 点 。

HC, 应式 如下 : 1反
甘醇二苯 甲酸酯 。在装有 电动搅拌器 、 回流冷凝 器( 带干燥管和气体吸收装置 ) 和温度计的三 口
烧 瓶 中 , 入 1. ( . o) 甘 醇 、9 5 g 加 0 6g 0 1m 1 二 2 .
收 稿 日期 :0 1— 9—0 。 21 0 6 作者简介 : 方略韬 ,0 0级硕士研究生 , 21 主要研 究方 向为塑料 助 剂 、 织 印 染助 剂 的开 发 。 纺
国家 化学 建 材 推 广应 用 “ 五 ” 划 和 2 1 九 计 00
薄膜 等 。此 外 有 关 食 品 、 妆 品 、 化 医药 等 管 理 部 门认 为 , E B是 一 种 可 以用 于 接 触 食 品 包 装 DD 材料 的安 全 性 较 大 的增 塑 剂 或 其 他 添 加 剂 。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2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2

33China Chemicals中国国际化工网化工文摘2008年3期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 宋桂贤1 吴雄岗2(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热化系 陕西 西安 710302; 2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陕西 西安710065)摘 要: 用苯甲酸与一缩二乙二醇在钛酸四乙酯作用下合成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初步研究了各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采用钛酸四乙酯作为催化剂,反应速度快、工艺简单、副反应少、对设备无腐蚀。

关键词: 钛酸四乙酯;酯化反应Synthesis of Diethylene Glycol DibenzoateSong Guixian1 ,Wu Xionggang2(1 Department of Thernal Energ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710302 China;2 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Xi’an 710065 China)Abstract: Diethylene glycol dibenzoate was synthesized from benzoic acid and diethylene glycol catalyzed bytitanium tetraethoxide.The effects of the factors was discussed and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 was obtained.Results was showed that fast-reaction,simple-processing,fewer side effects and no corrosion by titaniumtetraethoxide.Key words: titanium tetraethoxide; esterification reaction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毒性低,且使用性能与DOP相当,国外有关食品、医药、化妆品等管理部门认为它可以用作接触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或其它添加剂[1]。

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合成工艺的研究

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合成工艺的研究

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合成工艺的研究14四川化工第7卷2004年第4期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合成工艺的研究徐钧(锦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规划设计院,葫芦岛,125001)摘要利用苯甲酸和聚醚生产中的副产物一缩二丙二醇合成了一缩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DPGDB), 确定了工艺流程和最佳工艺条件,DPGDB的产率为93.5,产品纯度高达99%以上,并测试了产品的增塑性能.关键词:二丙二醇苯甲酸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合成工艺1-●’.00一上翮置苯甲酸酯类增塑剂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初,但当时未能普遍推广].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跃发展,对增塑剂的需求愈来愈多,同时发现用量最大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有致癌性,和一些特殊应用的需要而日益受到重视,因而使苯甲酸酯的用量大幅度增加,使用范围也扩大到某些塑料,橡胶和热熔粘接剂],到目前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增塑剂品种.我公司引进聚醚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有大量的一缩二丙二醇(DPG)副产物亟待开发应用.DPGDB增塑剂的开发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制造聚氨酯印刷胶辊,涂覆胶辊,印刷密封件和其它塑料压制品中以及合成皮革,电缆修补,灌封和包胶材料的添加剂等],并使制品具有理想的性能.DPGDB具有常用增塑剂的普遍性质,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相容性,抗静电性,抗濡染性和抗挥发性显着.美国Velsicd化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DPGDB生产商].1999年产量已达130kt.其它生产厂家还有美国UnionCarbideTemesee制品公司和Hardwick公司,英国TwinStar化学品公司,日本三洋化成公司.美国Kalama化学公司正在筹建新厂.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生产DPGDB的厂家.合成DPGDB工艺路线有三种:酯交换和酰氯缩合,醇酸直接酯化.考虑到原料的来源,采用了直接酯化法.2主要试剂DPG:本厂聚醚生产的副产物;苯甲酸(CHCOOH):天津市天大化工实验厂产品;甲苯:天津化学试剂二厂产品.3合成工艺条件及实验步骤制备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甲苯I:回一区垂卜产品图1DPGDB合成”1-艺流程示意图3.1合成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水分离器的1L四颈瓶中,加入256gCeH5COOH,137mLDPG,加热搅拌至CHCOOH完全溶解,稍冷后加人0.5g含氯催化剂,62mL甲苯,保持温度在180m210~C之间回流8h.从水分离器中收集约32mL水.反应完毕后逐渐放出水分离器中的液体,使温度升高,蒸出甲苯及未反应的CeHsCOOH(蒸出的甲苯, CHCOOH可循环使用)后,冷却至室温.3.2精制将反应粗产物进行减压蒸馏,在666Pa下取220--225~C馏分,得产品320g,产率93.5.第4期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合成工艺的研究154工艺条件的选择二步进行,其反应式为:◎H+HO-~%w[-CH2-.一.HcH3,一◎0-cH2-O-CH2-CH.oH+HCH}cH’⑨-CHa-O-CHa-ICH+◎盘HCH‘3cH1一◎a-O-CH2-TH一.一盆<+HCH3.首先CeHsCOOH与DPB中的一个羟基作用,生成一苯甲酸酯,然后一苯甲酸酯再与C.HsCOOH 作用生成最终产物DPGDB.反应体系开始升温前,向水分离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及甲苯(下层为水相,上层为有机相).随着温度升高,出现回流后,甲苯与水形成的共沸物便在水分离器中冷凝,水相体积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大. 因而要不时放出水相层中的水,使反应温度得到维持.通过调节水分离器中两相体积比例来调节反应温度.在反应中通过水分离器中水相体积变化来判断反应回流时间及反应终点.影响合成DPGDB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通过实验进行了筛选.本实验采用CeHsCOOH过量. 4.1反应温度区间的确定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比较显着.如低于160oC,反应几乎不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组成不断变化,因而反应温度只能维持在一个区间.在实验中,确立了几个反应温度段,各反应温度段对产率的影响见表1.表1反应温度对DPGDB产率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温度在18O一21O℃范围内反应可顺利进行.这是由于在较高温度下有利于一酯生成二酯.温度在18o--23o~C区间内产率降低, 因为在温度接近230”C时,有少量产物分解成副产物.4.2原料配比的选择原料配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醇/酸比过大有利于一苯甲酸酯的生成,而比例过小虽然有利于二苯甲酸酯的生成,但由于未反应的CsHsCOOH量明显增加而为后续精制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二者完全反应醇酸摩尔比为1:2.在实验中,采用CsHsCOOH过量0.1一O.2mol,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用不同原料配比进行了酯产率影响实验.结果见表2.表2各种原料配比对酯产率的影响编号醇/酸(mo1)产率()从表2可以看出,即使酸较大过量,酯的产率没有显着变化.反应体系在原料比为1:2.1(too1)时可得到最大产率.此后再增大C6HsCOOH用量,产率并没有提高.4.3甲苯的加入量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除了目的产物外,还伴随有水的生成.为了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必须将生成的水及时排除.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甲苯使之与反应中生成的水形成共沸物而将水移到水分离器中.对甲苯用量进行了实验,其结果见表3.表3甲苯用量对酯产率的影响注:甲苯用量为甲苯占反应物重量的百分致.从表3中可见,甲苯用量为6时,产率很低.这是由于在反应温度时甲苯未能充分与水形成共沸物,不能较好地达到气液平衡状态,生成的水不能及时较完全排除,使反应体系较早达到平衡而不利于反应向产物方向移动.此时水的馏出速度比较缓慢,反应时间也较长,约需1Oh.甲苯用量在12时,反应体系中水的馏出速度明显增加,因而要不时放出水分离器中的水层.反应时间也缩短了2h.若再增大甲苯用量(如15),水的馏出速度并未明显增加,只不过加大了回流冷凝量而已.16四川化工第7卷2004年第4期因此甲苯最佳用量在12%左右.该用量的甲苯能与最佳原料配比的反应体系中的生成水充分形成共沸物,以较理想速度从反应体系中馏出水.4.4催化剂用量本实验采用金属氯化物作催化剂.其用量对反应速度影响较大.用量太小时,反应速度太慢,产率也较低;用量较大时,产物比例增加.但增加到一定量时,会引起副反应发生,使产率下降.通过实验,确定了每摩尔CeHsCOOH催化剂用量应控制在1—3之间较合适.4.5精制方法在合成完毕后,虽然进行了简单蒸馏除去了大部分未反应物,但是产品中仍然混有少量的未反应物及副产物一苯甲酸酯.产物需要进一步进行纯化.纯化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减压蒸馏,一种是用中和,水洗,干燥,脱色方法纯化产品.后者工艺流程长,成本高,一苯甲酸酯不易分离,而前者克服了后者的缺点.故采用了减压蒸馏法纯化产品.所得产品为无色透明液体.?5产品质量5.1产品质量测试鉴于DPGDB目前国内还没有标准的情况,借助于美国Velsieol化学公司同种产品指标嘲作比较.对产品作了全分析,结果见表4.表4DPGDB分析结果注;按ASIM方法分析从表4知道,实验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Velsi—col化学公司的产品指标.-另外,对产品作了红外光谱分析.其谱图的吸收峰位置及波型与标准谱图完全一致,说明产品是要合成的产品.5.2产品增塑性能测试产品在沈阳聚氨酯橡胶研究所进行了增塑性能测试.测试中,按100份聚氨酯加10份增塑剂,经混炼后做成标准试条进行测试.采用功能较全面的通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对比物,以同样配方,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5表5DPGDB塑化物性能比较化学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DPGDB的化学指标已达到美国Velsieol化学公司同种产品水平,其增塑的聚氨酯橡胶物理性能已超过DBP.6主要杂质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用上述方法合成的DPGDB,其主要杂质是一缩二丙二醇一苯甲酸酯.它对产品指标羟值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产品增塑性能,尤其是聚酯,聚氨酯橡胶.值得注意的是:一酯含量越大,羟值越大,增塑性能也就越差口].一酯含量虽然可用减压蒸馏法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但含量较大时,必然会影响DPG—DB的产率.减少杂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在合成过程中,使其转化为二酯.实验表明,采用上述工艺条件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其次,在精制时,通过缩小采集馏程也是有效途径.经多次实验确信在666Pa下取230—235℃馏分即可使产品羟值控制在Velsicol公司指标范围内.这样的羟值指标不仅能满足塑料的增塑要求,而且对聚氨酯橡胶的增塑亦能满足要求.7结论7.1用酯化法制取DPGDB工艺路线合理,操作条件稳定;7.2产品质量可靠,达到美国Velsicol化学公司同样产品指标;7.3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80~210℃,原料配比为醇/酸一1:2.1(mo1),甲苯的加入量为反应物总量的12,催化剂用量控制在1~3,并采用减压蒸馏法精制产品;7.4多缩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类增塑剂,在国内尚属开发阶段,它们在聚氨酯橡胶中有着特殊用途,应将聚醚生产的副产物多缩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类系列产品用于塑料和橡胶行业的增塑剂.参考文献[1]石井义郎;等,日本化学会志,1953,56(6):811E2]刘仁清,聚氯乙烯,1985,(6):51[3]朱玉磷.合成橡胶工业,1989.12(5):344—347[4]吕世光,塑料助剂手册,轻工业出版社,北京,1986,191—211[5]工业化工助剂品种大全,下册,29[6]W.D.Arendlt.Elastomerics.1980,I12(6):24—26。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及其进展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及其进展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合成及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酯交换(DMT)和直接酯化(PTA)等的合成方式,对比了他们的优缺点,并简要概述了酯交换法和直接酯化法的合成机理。

分析了PET合成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热降解和醚键的生成)及其应对措施。

比较系统地概括了PET合成过程中的催化剂体系,包括酯交换反应阶段的金属钙、锌、镁、锰等的醋酸盐催化剂和缩聚反应阶段的锑系催化剂、锗系催化剂、锡系催化剂、钛系催化剂。

最后,根据目前PET的生产状况,浅谈PET合成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合成机理,催化剂,发展趋势Progress in the synthesis of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ynthesis and mechanism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DMT synthesis route and PTA synthesis route, are introduced briefly, includ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robable side reactions (thermal degradation and generation of ether bond) within the synthesis process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re raised and discussed. A short summery is made to explain the catalyst system throughout the synthesis process, which is comprised of metal (Ca, Zn, Mg, Mn) acetate catalyst system for DMT synthesis route, and series catalysts based on Sb, Ge, Sn , Ti for PTA synthesis route. Finally, prospects on PET synthesis are talked about according to current conditions.Key words: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ynthesis mechanism; Catalyst; Prospect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聚酯之一,简称PET,化学式为-[OCH2-CH2OCOC6H4C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研究进展刘文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广东佛山528000)[内容摘要]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DEDB)是替代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一种新型增塑剂,介绍了以二甘醇和苯甲酸为原料,不同催化剂催化合成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对其酯化效果的影响,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二甘醇苯甲酸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催化剂酯化效果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增朔剂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DEDB),又名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外观为略带浅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是现阶段用途非常广泛的增朔剂之一。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POD)作为主要增塑剂被质疑有致癌作用后,其使用受到了限制【1】。

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特点是相容性好,耐寒性好,抗静电性和抗污染性能较优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和低挥发性,毒性低,国外有关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部门认为是可用于接触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2-3】。

DEDB性能与D O P 相似,可替代 D O P 作为主增塑剂,故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已有很多相关人士研究各种催化剂对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合成的影响,并研究其最佳合成方法。

1、发展历史1985年末,辽阳市综合厂利用研究所首先以苯甲酸甲酯与二甘醇酯交换法试验成功并投入生产。

1986年6月,庆阳化工厂综合厂以该专利工艺路线小批量投产“DEDB”增塑剂,但由于该产品在国内初次进入增塑剂市场,还没有得到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塑料工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增塑剂需求量逐年增大。

作为主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被美国癌症研究所( NCI) 怀疑有致癌作用后,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于是人们在寻找和研究比DOP 更安全、性能更好的代用品及酯化反应更好的催化剂【4】。

有关研究表明,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就是一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的新型增塑剂。

DEDB能与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硝化纤维素、丁腈橡胶、丁苯橡胶、聚乙烯醇缩丁醛、乙基纤维素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混溶。

其性能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相似,可以替代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主增塑剂使用,广泛应用于各类纤维素、聚氨酯材料、PVC地板、PVC人造革、软质PVC制品、PVC薄膜塑料以及溶胶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5】。

目前,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苯甲酰氯和二甘醇(一缩二乙二醇)反应的酰卤法,另外一种是利用苯甲酸和二甘醇直接酯化的酯化法,其中酯化法是最主要的合成方法【6】。

2、现状分析目前,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生产大多数是采用直接酯化法。

直接酯化法制备二甘醇二苯甲酸酯是以苯甲酸和二甘醇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直接酯化合成二甘醇二苯甲酸酯,其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使用。

传统使用的催化剂是浓硫酸,但是浓硫酸作催化剂是有很多的缺点,因此,人们研究开发了很多的催化剂。

2.1 传统酯化催化剂合成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传统方法是在硫酸催化下,二甘醇与苯甲酸进行直接酯化反应,但由于硫酸催化存在着设备腐蚀等问题,反应后需进行脱酸、中和、水洗、干燥等过程,易造成环境污染,反应周期长,一般需要 6 h 以上,产率低,产品色泽较深【7】。

2.2 一般酸型催化剂一般酸型催化剂主要有磷酸、盐酸、氯磺酸、对甲苯磺酸等,与硫酸相比,因为其氧化性较弱,故可较好地防止反应产物的氧化着色,对设备的腐蚀程度也相对较小。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产物的后处理复杂,需中和、水洗等工序,而且排放量大,污染严重。

王颖【8】以二甘醇和苯甲酸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加入到有回流装置和搅拌器的三口烧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甲苯,升温至回流4~ 6小时。

酯化反应结束后,将物料倾入约2 倍的5%NaOH水溶液中洗去大部分游离酸,再用约2倍的5%Na2CO3水溶液洗涤, 分离除去水后,再加入0.3~ 0.5%活性炭于50~ 100 ℃,保温1小时以上进行脱色、过滤, 除去活性炭即得成品DEDB。

实验研究表明,其工艺方法简单可行,收率大于90%。

该新工艺制品物性指标完全符合SG76- 73标准, 性能接近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增塑剂。

平原[9] 等以二甘醇和苯甲酸为原料,对甲基苯磺酸(PTSA)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二甘醇二苯甲酸酯。

将苯甲酸、二甘醇和对甲苯磺酸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在设定的微波条件下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产物溶解于二氯甲烷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后,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馏出溶剂,再将残留物减压蒸馏,收集266~272℃(666Pa)的馏分,得到无色透明液体产物。

实验结果表明,在n(酸):n(醇)=2.3:1,w(PTSA)=5%,微波功率600 W,辐射时间15 min,温度190℃条件下,醇羟基的酯化率约97% 。

其反应速率为传统加热法的20多倍,该方法反应时间短,此在较高的温度下产物颜色没有显著加深,并且应为反应温度高,无需加入带水剂就可将生成的水蒸出反应体系。

王强【10】通过两组正交实验, 分别以浓硫酸和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称取一定量的苯甲酸、一缩二乙二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到连有温度计、冷凝器的烧瓶中,加入定量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先用5%的NaOH 溶液洗涤以去除催化剂等杂质; 再用无水碳酸钠吸水,去除因碱洗残留的水分;然后通过减压蒸馏, 去除系统中的过量反应物,即得最终产物。

结果表明对甲基苯磺酸作催化剂的选择性较好,合成一缩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对甲基苯磺酸用量为3%( 以一缩二乙二醇质量计)、反应温度为185℃、n(苯甲酸) :n(一缩二乙二醇)为2:1, 反应时间为10 h 。

在此条件下, 产率可达98.00%。

2.3、杂多酸催化剂杂多酸(HAP )是由两种以上无机含氧酸缩合而成的多元酸的总称,它不仅具有多元酸和多电子还原能力,而且其酸性和氢化还原性可以通过变换组成元素在很大范围内调节。

对许多反应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具有不挥发、对热稳定、对环境污染小、再生速度快等有利条件,可大大减轻对设备的腐蚀,是一类比较理想的酯化反应催化剂。

常用作醋化催化剂的主要是12系列杂多酸, 常用的有磷钨酸(H3PW12O40 )、硅钨酸(H4Si W12O40)、磷钼酸(H3PMo12O40)、锗钨酸(H4GeW12O40)等。

但由于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复杂,原料来源少,价格高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方法还只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魏民等[11]以硅胶为载体,制备了固载磷钨酸酸式铯盐[CS2. 5H0. 5PW12O40/SiO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合成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和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在n(酸)/n (醇)= 2.2,催化剂用量为0.7%,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4h,带水剂N2流量250mL的条件下,酯化率可达到99. 67%,催化剂重复试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与稳定性。

张龙【12】等用自制的固载杂多酸催化剂PW12/ C 复相催化合成增塑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

将一定量的苯甲酸与二甘醇投入四口烧瓶中,同时加入自制的催化剂,烧瓶中间口配机械搅拌棒,侧口配温度计、氮气入口、分水器上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在回流状态下进行酯化反应。

当第一滴水生成时开始通入N2 ,记录反应起始时间,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催化剂。

反应混合液经中和、水洗后进行减压蒸馏收集1330 Pa、242℃馏份即为产物DEDB。

通过试验确定了合成DEDB 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苯甲酸30 g、二甘醇10. 4 ml , 催化剂用量为苯甲酸质量的0. 7%, 带水剂N2流量200 ml / min, 反应温度180 ℃, 反应时间3 h, 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8. 5%。

重复试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4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固体超强酸是酸强度比100 %硫酸更强的酸。

研究表明用它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好、反应速度快、收率高、易分离、操作方便、催化剂稳定、能重复使用、不腐蚀设备、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途的催化剂。

梁世强【13】开发了SO2-4 / SnO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工艺。

以SnCl4为主体原料, 质量浓度0.1 的NH3•H2O作为沉淀剂, 2~ 3 mol/ L的( NH4)2SO4溶液作为促进剂, 在550℃下焙烧制备SO2-4/ Sn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将一定量的二甘醇、苯甲酸和混合共沸剂加入反应器中, 加热溶解至沸腾后加入SO2-4 / SnO2固体超强酸, 蒸气经冷凝后进入水分离器, 两相分层后, 冷凝水排出系统。

计量冷凝水, 混合共沸剂回到反应器中循环使用。

反应完成后将DEDB水洗, 碱洗和脱色后得到产品。

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对二甘醇和苯甲酸合成DEDB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达165 m2. g-1。

行春丽[14]等开发了用硅锆交联粘土固体超强酸SO2-4/Si-Zr-RCL催化合成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工艺。

在装有分水器、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搅拌器的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正丁醇、苯甲酸、二甘醇催化剂,搅拌加热回流分水。

待反应液酸值(KOH)降到2mg/g 后,在15min 内快速升高温度,加大正丁醇溜出量,使反应加速温度达到190℃,停止反应,冷却至110℃,过滤分离催化剂。

反应完成后,用w(Na2CO3)=10%的饱和食盐水溶液中和。

静置分层、分掉水层,将正丁醇和低沸物减压蒸出后过滤残余物,即得到DEDB。

最佳反应条件为:以正丁醇作挟水剂,主反应温度165℃,正丁醇/二甘醇/苯甲酸(摩尔比)=0.4:0.5:1 ,反应时间3.5h,w(催化剂)=1.2%(对总反应物),苯甲酸转化率达98.8%(质量分数)。

该催化剂易于和产物分离,并能重复利用。

2.5 非酸催化剂这类催化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催化剂。

主要品种是铝,钛和锡的化合物, 如氧化铝、二氧化钛、氧化亚锡、钛酸醋类等,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复合后作催化剂。

这类催化剂的主要特点是没有腐蚀作用,产品质量好,色泽浅, 副反应少。

但活性稍低,反应温度一般比硫酸催化剂高。

高永辉【15】等用自制的高分子固载化螯合钛酸酯催化合成一缩二乙二醇(俗称二甘醇) 二苯甲酸酯( DEDB)。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分水器和回流装置、氮气导入装置的500 mL四口烧瓶中,计量加入苯甲酸、二甘醇、催化剂,加热、搅拌,于一定温度下进行酯化反应。

第一滴回流液出现时开始通入氮气,至分出水量达到理论量或无水分分出时为止, 酯化结束, 冷却、过滤。

催化剂固体保留待用。

加ρ( NaOH)为5%溶液, 除去未反应的苯甲酸和生成的单酯, 静置,分出水层,加热,减压蒸馏,脱去水和其他低沸点物质, 瓶中液体即为产品DED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