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辐射强度对水螅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不同水质对水螅生长和出芽生殖的影响

不同水质对水螅生长和出芽生殖的影响

摘要:用6种不同的水质培养水螅,探究不同水质对水螅生长和出芽生殖的影响。

每种水3皿,每皿初始培养水螅个体为5只,本试验共用水螅90只。

结果表明:①水螅在自来水中生长速度最快、出芽数量最多;水螅在白开水、矿泉水中生长速度较快、出芽数量较多;水螅生长速度较慢、出芽数量较少的是纯净水、蒸馏水、超纯水。

②整体来看,试验初期水螅生长速度较慢、出芽数量较少甚至为零;试验后期水螅生长速度较快、出芽数量较多。

③通过试验可以得出,水螅最适生长、出芽的水质为暴露1周左右的自来水,其次是白开水;不利于水螅生长、出芽的水质是纯净水、蒸馏水、超纯水。

关键词:水螅;不同水质;出芽生殖;影响水螅是腔肠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水螅在教学和科研中是良好的实验材料,所以养好水螅对教学和科研十分重要。

而在影响水螅的各种生活因子中,水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子,它直接影响着水螅的生长和繁殖。

为了使水螅更好地生长和繁殖,我们在实验室中用6种不同水质培养了90只水螅,对不同水质对水螅生长和出芽生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得到最适合水螅生长和出芽生殖的水质种类。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水螅。

从由单只水螅建立的单克隆繁殖体系中挑选的健壮、无芽水螅个体,共90只。

1.1.2水质。

6种不同的水质,分别是矿泉水(百岁山)、纯净水(怡宝)、蒸馏水、超纯水、白开水、自来水。

其中白开水为沸腾后冷却24h 的水,自来水为暴露储放1周左右的水。

1.2.3仪器。

90mm 灭菌带盖培养皿、量筒、烧杯、恒温培养箱、胶头滴管若干等。

1.2.4饵料。

丰年虾苗。

1.2试验方法。

从由单只水螅建立的单克隆繁殖体系中挑选90只健壮、无芽的水螅。

将水螅分为6组,每组下设3个重复试验,每个培养皿中5只水螅。

将6组水螅分别用6种水培养,每个培养皿中加固定量水40ml 。

每天用丰年虾苗喂食1次,并在30min 后换水并记录其数量,20℃恒温培养箱恒温培养,日常光照,持续培育30d 。

动物辐射化学实验报告

动物辐射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辐射对动物细胞DNA损伤的影响;2. 掌握辐射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比较不同剂量辐射对动物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辐射化学实验是研究辐射对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等)损伤的一种方法。

实验中,利用辐射使DNA发生断裂、碱基损伤等,进而观察细胞损伤情况。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剂量辐射对动物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探讨辐射剂量与DNA损伤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仪器:辐射源、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3. 实验试剂:胰蛋白酶、生理盐水、琼脂糖、TaqDNA聚合酶、dNTPs、DNA模板、缓冲液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标记为A、B、C、D、E组;2. 辐射处理:A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辐射处理;B、C、D、E组分别接受1、2、3、4 Gy的辐射;3. 细胞培养:将辐射后的动物细胞进行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 DNA提取:待细胞生长至一定密度后,收集细胞,提取DNA;5. DNA损伤检测:利用TaqDNA聚合酶扩增DNA片段,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扩增效率,比较各组DNA损伤情况。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A组DNA损伤率为0;2. B组DNA损伤率为5%;3. C组DNA损伤率为10%;4. D组DNA损伤率为20%;5. E组DNA损伤率为40%。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动物细胞DNA损伤程度逐渐加重。

在一定范围内,辐射剂量与DNA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七、实验讨论1. 辐射对动物细胞DNA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DNA断裂、碱基损伤等多种形式;2. 辐射剂量与DNA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但并非线性关系;3. 本实验结果可为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辐射安全操作规程;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3. DNA提取过程中,注意避免DNA降解。

实验22水螅生物学研究

实验22水螅生物学研究

实验22水螅生物学研究实验22 水螅生物学研究一、实验目的1.学习培养水螅。

2.观察水螅的行为与习性,探讨水螅生存的最适条件。

3.研究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4.学习动物个体一般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5.初步学习查阅文献及设计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活水螅、活饵(水蚤、水丝蚓等)。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1.器具由同学根据实验设计自行准备,如: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吸管、培养缸、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刀片等。

2.药品洗衣粉、食盐、谷胱甘肽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实验前同学查阅文献、资料,就解决以下某些问题或其他生物学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实施,并报告实验结果。

(一)水螅的培养了解水螅的生活环境以及食物、温度、水质等因素对水螅生长、繁殖的影响。

(二)观察水螅的行为与习性1.运动水螅营附着生活,但能通过身体和触手作各种运动,最为常见的是收缩、伸展运动。

注意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水螅进行尺蠖样运动、翻跟斗运动、或在附着物上滑行、或倒悬于水中。

2.摄食(1)观察在不同饥饿状态下,水螅遇到食物时的反应,并注意观察其摄食行为。

(2)观察水螅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3.生殖与再生(1)无性繁殖行为观察。

(2)有性繁殖行为观察。

(3)再生行为观察。

4.对刺激的反应(1)观察水螅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2)观察水螅离体触手对刺激的反应。

(三)实验设计提示1.选择实验组合(1)不同饵料、投喂量喂养水螅的对比试验。

(2)不同水质、换水方法和次数对水螅生长的影响。

(3)pH值、温度变化对水螅生殖的影响。

(4)水螅对外界刺激(如洗衣粉、食盐、谷胱甘肽等)的反应。

2.实验计划书及其他(1)实验计划书中应包括:目的、材料、器具、步骤及预期结果等内容。

(2)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设置重复实验及实验对照组,以减少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五、作业与思考题(1)培养获得一定数量的水螅。

(2)以小论文形式报告实验结果。

附录:水螅的采集、培养和装片1.采集采集水螅以夏秋两季最为适宜,尤其是3-4月间,水螅的增殖较盛。

初中生命科学《探究水蚤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教学设计

初中生命科学《探究水蚤对光照强度的反应》教学设计

第4章探究水蚤对光照强度的反应
一、设计思路
本实验是学生学习了无脊椎动物后进行的,故本实验可以说是体现节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个具体例子。

但我认为本实验的重点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对结果进行验证,因此整个实验的设计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并由全体学生对小组的方案进行讨论,最终形成探究的方案,然后实施探究性实验。

二、教学目标
1.探究水蚤对不同光照强度的行为反应。

2.初步学会测定水蚤对不同光照强度行为反应的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探究水蚤对不同光照强度的行为反应。

难点:
初步学会测定水蚤对不同光照强度行为反应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水蚤
2. 带橡皮塞的玻璃管,白炽灯,黑布,纱布,照度表(有条件准备)。

水螅实验报告

水螅实验报告

水螅实验报告引言:水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们属于无脊椎动物门鳃曳纲目鳃裸刺科水螅属,生活在清澈的淡水中。

水螅体形小巧,有着优美的漩涡状运动方式,因此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的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对水螅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水螅光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螅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反应,了解其对光线的感知能力。

实验方法:我们将水螅放置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容器内分别设置了不同亮度的光源,包括明亮的白光和昏暗的红光。

然后我们通过记录水螅的运动情况和观察其身体的变化来判断其对不同光照的反应。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水螅在明亮的白光下频繁游动,显得活跃而敏捷。

而在昏暗的红光下,水螅的运动明显减缓,体态也较为僵硬。

实验分析:这表明水螅对明亮的白光有着强烈的兴奋反应,而对昏暗的红光则反应较为平缓。

这可能是因为水螅的眼睛对不同光照环境有不同的适应能力,白光激活了水螅的神经系统,使其感到亢奋,而红光则使其感到安静。

实验二:水螅温度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螅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分析其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实验方法:我们在不同的容器中放置了不同温度的水,包括冷水、常温水和温水。

然后,将水螅分别置于这些不同温度的水中,并记录其反应和变化。

在冷水中,水螅的运动明显减缓,身体逐渐变得僵硬。

而在温水中,水螅的运动最为活跃,身体也呈现出最为柔软的状态。

在常温水中,水螅的运动较为平稳。

实验分析:水螅的体温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它们具有一定的温度感知能力。

在较低温度下,水螅的代谢速率减缓,导致运动减慢和体态僵硬。

而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水螅的生理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活动能力最强。

实验三:水螅养分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水螅的食物偏好和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

实验方法:我们分别提供了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不同营养成分的水溶液,并观察水螅的食物选择情况。

我们发现,水螅对含有蛋白质的水溶液最感兴趣。

当我们提供的水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时,水螅会积极靠近并进食。

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的优化设计

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的优化设计

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的优化设计广东广州市黄埔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510715)吴凯臻[摘要]调查广州市水螅资源分布情况,并在实验室与校园池塘饲养水螅,以优化设计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节中“观察水螅结构”这一实验。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观察水螅结构;实验;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9)23-0095-02在2016年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广州市中小学理科实验目录(试行)》《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实验目录(上册)》中,“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结构”被列为选做演示实验,所用到的材料为活水螅,但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展这项实验。

据刘艳红老师的研究,在广州市黄埔区27所被调查的学校中,有26所学校无法开展本实验[1],实验开出率仅3.7%,原因在于活水螅难以获取和饲养。

水螅生存在洁净无污染且水生植物丰富的淡水环境中,由于环境被破坏,城市甚至农村学校均很难获取水螅活体,而互联网商店也很难找到水螅活体,部分中学需向大学实验室购买水螅,且价格较贵。

而水螅是肉食性水生动物,仅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饵料获取并不容易,所以该实验的开展一直是各地学校生物科组面临的难题。

笔者根据多年来对广州地区水生态的调查研究,利用本土资源优化改进了本实验。

一、水螅的采集广州市区地处我国珠江三角洲北缘,水生态资源十分丰富,除珠江主航道外,有大小河涌数十条,以及各大人工湖,但由于长年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天然河道中已难寻水螅踪迹,而市区各大人工湖在过去几十年间水体营养化十分严重,造成藻类过度繁殖,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大幅度下降,水螅也逐渐销声匿迹。

然而可喜的是,从2015年开始,政府对市区部分人工湖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运用大型水蚤控制浮游藻类种群,且在湖底遍植苦草、蜈蚣草等沉水植物,使湖水变得清澈见底,且水草繁茂,湖中均栖息着数量可观的水螅种群,十分便于广州市区学校采集使用。

观察水螅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观察水螅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济南版观察水螅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时间
目的要求: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水螅的捕食特点。

材料器具:水螅,水蚤,水螅的纵切,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吸管,清水。

方法步骤:
1、用吸管吸去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静置几分钟。

2、用放大镜观察水系的外部形态。

3、用吸管吸取数个水蚤并注入盛有水螅的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水螅捕食水蚤的过程。

4、对照图2.2-3,在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

小组讨论:
1、描述水螅的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食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和特点?。

4、下图是水螅的结构模式图,请识图回答:
(1)请填出图中各序号名称:
1 ;
2 ;
3 ;
4 ;
5 ;
6 。

(2)水螅的刺细胞大多藏着和,对它的捕食起重要作用。

(3)水螅在营养环境好的时候,主要通过的方式进行生殖。

试验十三水螅的形态与生命特征

试验十三水螅的形态与生命特征

实验十三水螅的形态与生命特征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开始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能适应固着或漂浮生活,被看做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展示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它既有细胞水平的功能活动,又有最原始的组织器官分化。

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进化过程中,生物如何由简单原始的形式逐渐趋于复杂,并形成现代高等动物的较为完善的结构体制。

一、目的与内容目的: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内容:1.水螅的活体观察与实验2.水螅网状神经的显示3.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二、材料和用品材料:活水螅、活跳蚤、水螅带芽整体装片、水螅横切面和纵切面玻片标本、水螅过精巢和卵巢横切面玻片标本。

用品:体视显微镜、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吸管、培养缸、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片稻草、1%醋酸、0.03%谷光甘肽、琼脂、蛋白胨、蛋黄、蛋白、硫酸镁或乌来糖、0.01%亚甲基蓝三、操作与观察(一)活体观察与实验1. 外部形态及对刺激的反应:用吸管将水螅从附着物上边吸边刮下来,放入盛有少量生活水的培养皿中,置于体视显微镜下,待其身体伸展后观察。

水螅体呈圆柱状,附着在培养皿一端的称基盘,另一端有略呈锥状的突起即垂唇,口位于其中央,周围有触手环绕。

将水搅动或用解剖针刺激水螅的触手和身体,#水螅如何反应,为什么?刺激强度不同时反应是否不同?把水螅的触手切下一段,再用解剖针刺激,#水螅手脱离身体后受刺激产生的反应与未脱离身体时的反应相同吗?为什么?2. 刺细胞及刺丝囊:吸取水螅到载玻片上,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有许多瘤状的小突起,特别是在触手上更多。

小突起称为刺胞架(由表层的皮肌细胞和几个刺细胞融合而成,当遇到食物或刺激时,其内的刺丝囊会发射出刺丝)。

用刀切下一段触手,盖上盖玻片,均匀用力把触手压扁,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刺丝囊由刺细胞压出,有的刺丝囊中的刺丝已射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辐射强度对水螅繁殖的影响实验设计胡发枝:20122501008张劲:20122501077 闫红博:20122501108
一、实验课题
不同辐射强度对水螅繁殖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培养水螅的方法
2、观察水螅的繁殖情况,探讨水螅的最适生存条件
3、学习查阅文献及设计实验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人为地控制变量来观察不同辐射强度的条件下水螅的繁殖情况。

由水螅的繁殖情况表和立方图可以反映出不同辐射强度对水螅繁殖的影响。

通过查找文献,分析了家用电器工频电磁水平,了解到,可以通过控制水螅与通电电器距离来控制辐射强度对水螅繁殖的影响。

根据原理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记作I,即I=dΦe/dΩ,式中dΦe是dΩ立体角元内的辐射通量。

辐射强度的SI单位为瓦/球面度。

多数辐射源的辐射强度随方向而变。

跟辐射源与被辐射点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辐射强度越小。

所以可以控制好距离从而控制我们的辐射强度。

四、实验材料
一次性透明塑料杯10个,电脑,电磁炉,手机,水蚤,胶头滴管等
五、实验过程
1.选10个一次性塑料水杯,分成4组,分别标为A、B、C、D。

A、B、C每组三个水杯,分别标号1、2、3,D组一个水杯。

2.在每组一次性水杯中都放入5只大小相同的水螅。

3.分别在不同的辐射强度条件下(其他的条件均相同)进行养殖(以水蚤为喂养的食物)。

4.A组三个水杯:1放置在距离电磁炉操作板5cm处,2放置在距离电磁炉操作板25cm处,3放置在距离电磁炉操作板45cm处。

B组三个水杯:1 放置在距离电脑屏幕侧面5cm处 2 放置在距离电脑屏幕侧面25cm处 3 放置在距离电脑屏幕侧面45cm处
C组三个水杯:1放置在距离手机屏幕侧面5cm处 2 放置在距离手机屏幕侧面25cm处 3 放置在距离手机屏幕侧面45cm处
D组一个水杯,放置在远离辐射处培养。

5.分别在养殖3天、6天、9天、12天后进行观察,并统计水螅的数量
表一 3天后水螅的繁殖情况
组别 A B C D
塑料杯(个) 3 3 3 3
水螅数(个/杯) 5 5 5 5
辐射强度电磁炉操作板电脑屏幕侧面手机屏幕侧面远离辐射处
3天后水螅数(个)
1 2 3 平均
表二 6天后水螅的繁殖情况
组别 A B C D
塑料杯(个) 3 3 3 3
水螅数(杯/个) 5 5 5 5
辐射强度电磁炉操作板电脑屏幕侧面手机屏幕侧面远离辐射处
6天后水螅数(个)
1 2 3 平均
表三 k长情况
组别 A B C D
塑料杯(个) 3 3 3 3
水螅数(杯/个) 5 5 5 5
辐射强度电磁炉操作板电脑屏幕侧面手机屏幕侧面远离辐射处
9天后水螅数(个)
1 2 3 平均
六、实验结果预测
根据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预先预测:
1、可以观察到不同辐射强度的条件下水螅的繁殖和繁殖状况。

2、可以判断水螅对于辐射抗逆性的适应性。

3、可以观察水螅的生长习性。

七、实验结果记录
重复两次实验,再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可以记录如下:
八、参考文献
[1]狄绍斌,谭金敬,家用电器工频电磁水平分析[J].新疆环境保护,2006,28 [2]方芳 乔淑晶 陈瑛 范学铭.紫外线辐射对水螅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3]方华.家用电器的辐射与防护.《科学大众》 2010年第二期
[4]汪安泰,高勇,王邦安.水螅离体组织的摄食反应.动物学杂志,1998年第1期
[5]韩九皋 对水螅生活环境的再认识 《生物学通报》 1999年08期 [6]范学铭 淡水水螅对环境因子的要求与适应 《生物学通报》 2000年05期
组别水螅数 (平均值) A (电磁炉操作) B (电脑屏幕侧
面) C (手机屏幕侧
面) D (远离辐射处)
3天后/个 6天后/个 9天后/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