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的计算与估算

合集下载

太阳功率辐射密度计算公式

太阳功率辐射密度计算公式

太阳功率辐射密度计算公式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太阳能的利用需要对太阳辐射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其中太阳功率辐射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本文将介绍太阳功率辐射密度的计算公式和相关知识。

太阳功率辐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太阳辐射的功率密度,通常以瓦特每平方米(W/m²)为单位。

它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和评估的重要参数,也是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价的重要依据。

太阳功率辐射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P = S \times \eta \]其中,P为太阳功率辐射密度(W/m²),S为太阳常数,取值约为1367W/m²,是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平均值;η为大气透过率,是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的影响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大气透过率η通常采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根据大气透过率的不同,太阳功率辐射密度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太阳功率辐射密度在赤道附近最大,向极地逐渐减小,同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条件下也会有所变化。

太阳功率辐射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太阳能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中,太阳功率辐射密度的准确计算可以帮助确定光伏组件的数量和布局,优化系统的发电效率;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设计中,太阳功率辐射密度的准确计算可以帮助确定集热器的数量和布局,优化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

除了太阳功率辐射密度的计算公式外,还需要考虑太阳能系统的方位角、倾斜角、阴影遮挡等因素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借助于太阳能辐射计、光伏发电系统模拟软件等工具进行太阳辐射的测量和计算,以提高太阳能系统的设计精度和性能。

总之,太阳功率辐射密度是太阳能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价的重要参数,其计算公式为P = S ×η。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大气透过率、方位角、倾斜角、阴影遮挡等因素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借助于太阳能辐射计、光伏发电系统模拟软件等工具进行太阳辐射的测量和计算,以提高太阳能系统的设计精度和性能。

太阳辐射的计算与估算

太阳辐射的计算与估算

太阳辐射的计算与估算
首先,太阳辐射可以根据波长进行分类,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
线等。

其中,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线,紫外线和红外线则属于不可
见光,但对人体和自然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计算太阳辐射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模型方法、统计方法、经验关系和遥感技术等。

物理模型方法是通过建立太阳辐射传
播的数学模型,考虑到日地距离、大气条件、地形等因素,利用气象数据
进行计算。

统计方法则是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推算出辐
射量的变化规律。

经验关系是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和统计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推算出太阳辐射量的估算值。

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获取
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

另外,太阳辐射的计算和估算还受到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
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影响。

在同一经纬度下,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高
于极地地区,海拔高度越高,太阳辐射也会有所减少。

其次是大气条件的
影响。

大气层的厚度、气候状况和气溶胶浓度都会对太阳辐射的传播产生
影响。

此外,云量、云类型和云高度也是影响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

最后,季节和时间的变化也会对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角度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夏
季太阳辐射强度高于冬季,正午的太阳直射角度要大于早晨和傍晚。

综上所述,太阳辐射的计算与估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太
阳辐射的类型、计算方法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

对太阳辐射的准
确计算和估算有助于实现对太阳能的合理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太阳辐射系数

太阳辐射系数

太阳辐射系数简介太阳辐射系数是指太阳辐射能量在大气中的传输和吸收过程中的损失程度。

它是衡量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有效性和强度的重要指标。

太阳辐射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系统和能源利用等方面。

太阳辐射及其特点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和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它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地球传递能量,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这些电磁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时会发生吸收、散射和反射等过程,导致部分能量损失。

太阳辐射可以分为直接辐射和间接辐射两种形式。

直接辐射是指从太阳光球直接发出并没有经过任何物体或介质干扰的辐射,占总太阳辐射能量的约50%左右。

间接辐射则是指经过大气层中分子、云层、灰尘等物质相互作用后散发出来的辐射。

太阳辐射的能量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可见光占据了太阳辐射能量的绝大部分,紫外线和红外线则占据了较小的比例。

此外,太阳辐射在不同波长范围内的能量分布也不均匀,其中短波长的紫外线能量最高,而长波长的红外线能量最低。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气层是太阳辐射传输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当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散射、吸收和反射等过程。

这些过程导致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时发生了一定的损失。

散射散射是指光线在遇到颗粒物或分子时改变方向而传播的现象。

大气层中的气溶胶、水蒸气和分子等都可以引起散射。

其中,雷诺尔兹散射是指光线遇到空气中微小颗粒(直径小于0.1微米)时发生的散射,这种散射主要影响可见光的传播。

吸收大气层中的分子和云层对太阳辐射也会发生吸收作用。

分子吸收主要发生在紫外线和红外线波段,而云层对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吸收较为显著。

反射大气层中的云层、地面和水面等都会反射太阳辐射。

其中,云层是最重要的反射因素之一,可以反射约20%的太阳辐射能量。

太阳辐射系数的计算方法太阳辐射系数通常使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其中,Rs是地表下垫面接收到的太阳直接辐射(W/m²),Rt是地表下垫面接收到的总太阳辐射(W/m²),τa是大气透过率,即地表下垫面接收到的直接辐射占总太阳辐射的比例。

太阳年辐射量

太阳年辐射量

太阳年辐射量
太阳年辐射量是指一年内单位面积上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

通常以焦耳每平方米(J/m²)或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²)为单位来衡量。

根据之前的信息,全球平均每年每平方米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1368瓦/平方米的基础上计算得出,但由于地球自转、公转以及大气层对阳光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等因素影响,实际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总量会因地理位置、季节变化、海拔高度、天气状况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全球平均而言,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年总能量约为174 petajoules (PJ) 每平方米,转换为兆焦耳每平方米则是大约1,700千兆焦耳每平方米(GJ/m²·yr),或者按照365天换算,每天约4.62 MJ/m²。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也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东部地区年总辐射量在3300~6000兆焦耳每平方米之间,西部地区则更高一些。

这些数据对于太阳能利用,如光伏发电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射量

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射量

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射量
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射量是描述太阳辐射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理解和研究太阳能利用、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太阳辐射的能量。

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来表示,单位可以是瓦特每平方米(W/m²)或千焦耳每平方米(kJ/m²)。

太阳辐射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大气层的透过率、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

2.太阳辐射量:太阳辐射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

它是太阳辐射强度与时间的乘积,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来表示,单位可以是瓦特时每平方米(Wh/m²)或千焦耳每平方米(kJ/m²)。

太阳辐射量可以用来评估太阳能的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用来太阳能利用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太阳辐射量通常用来描述一定时间内太阳能的总能量输入,比如一天、一个月或一年的太阳辐射量。

而太阳辐射强度通常用来描述太阳能的瞬时能量输入,比如某个具体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摘要:1.太阳辐射的定义和重要性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的计算方法3.影响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4.我国各地区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点5.太阳辐射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6.提高太阳辐射利用效率的措施正文: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是指在一年中,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平均值。

这个值可以用来评估某一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为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计算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的一般方法是:首先测量一年中每天的平均太阳辐射量,然后将这个值乘以一年的天数。

然而,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如何处理气象数据等。

此外,太阳辐射的强度受到地理位置、海拔、大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计算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作用。

在我国,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

总体来说,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较高;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较低。

这种分布特点为我国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太阳辐射在生活和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太阳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能源,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关键作用。

其次,太阳能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在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最后,太阳辐射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了能源消耗。

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辐射的利用效率,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太阳能资源的调查和评价,为太阳能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系统效率。

3.推广太阳能应用,鼓励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建设,让太阳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总之,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掌握这一指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太阳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太阳的辐射功率公式

太阳的辐射功率公式

太阳的辐射功率公式太阳的辐射功率公式,又称为“Stefan-Boltzmann定律”,是物理学家Johannes Stefan在1879年提出的一条重要定律。

它描述了物体以黑体辐射方式散发出去的能量,也就是说,它表明了物体在一定温度下,电磁辐射的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Stefan定律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辐射出去的功率也会升高,这就是太阳的辐射功率公式。

Stefan-Boltzmann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P=σAT4(W/m2),其中σ=5.67×10-8 W/m2K4是称为Stefan-Boltzmann常数的物理常数,A是表面积(m2),T是表面温度(K)。

根据这一定律,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辐射功率将提高4%。

实际上,太阳的辐射功率公式不仅仅受到Stefan-Boltzmann定律的影响,还受到太阳自身的特性影响,包括太阳辐射的波长、太阳大气层的厚度、太阳光谱的变化等。

太阳辐射功率与太阳自身的特性有关,这就是为什么太阳辐射功率不是完全固定的。

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有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而它们的含量也不同。

可见光的辐射功率最大,紫外线其次,红外线则最小。

太阳辐射功率的测量,通常是以可见光为基础,并且把紫外线和红外线的辐射功率纳入其中,以更加准确地测量太阳辐射功率。

此外,太阳辐射功率还受到地球表面反射率的影响。

地球表面反射率越高,太阳辐射功率就越低,反之亦然。

例如,白色的表面反射率比较高,黑色的表面反射率比较低,因此,太阳辐射功率也会有所不同。

太阳辐射功率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估算太阳热能的可利用量,也可以用来计算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甚至可以用于检测太阳大气层的温度和密度变化,以及太阳活动的变化等等。

总之,太阳的辐射功率公式即Stefan-Boltzmann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一定温度下,电磁辐射的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且与太阳自身的特性有关,它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太阳辐射的计算与估算

太阳辐射的计算与估算

• a、在不考虑气象条件变化时,地球的自转规律决 定了一天中太阳辐射变化以正午12:00对称分布。
• b、每天当太阳高度角α<5°时,太阳辐照量可以 忽略。因而每天辐照量的积分限从α =5°的ω开始 。 • c、任一地区一年中,太阳辐射情况大致有一个平 均水平,但是任一年、任一月以及一天实际的辐照 情况则很难预测。所以根据负载的特点,选用当地 较长时间太阳辐照的年变化量的平均值(10年或20 年)作为计算倾斜面上太阳辐照量的依据可能是一 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倾斜面可接受到总的太阳辐照度为以 下三部分之和: 1)太阳直射辐射到倾斜面的部分; 2)天空散射到倾斜面的部分; 3)1、2两项反射到倾斜面上的部分。
• 1)利用前面的球面三角形公式求出每天的 ωr、 ωs和任意时刻的As、 α 。 • 2)将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照度分为直射 辐照和散射辐照两部分。 • 3)到达任意倾斜面的太阳辐射分成直射、 散射和地面反射辐照三部分。
令高度角0可得日出和日落时太阳方位角a由于日出或日落时角只与纬度和一年中的第几天有关而已因此一天昼长t例1计算345n110e华山处5月10日正午时太阳的高度角方位角以及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及其方位角
第二章 太阳辐射的计算与估算
参考书:
地面辐射平衡图
太阳辐射能 的测量
(1)测量直接辐 射可用直接辐射表。

d
d
d
d

令高度角α=0,可得日出时角ωr和日落时角ωs
太阳方位角:
令高度角α=0,可得日出和日落时太阳方位角As
• 由于日出或日落时角只与纬度和一年中的 第几天有关而已,因此一天昼长Td:
• 例1,计算34.5°N、110°E(华山)处,5 月10日正午时太阳的高度角、方位角以及 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及其方位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球面几何与太阳位置方程
• 球面三角的几个计算公 式:
• 天穹和坐标
高度角——天体与观察者所处地平面的夹角。通常规定:向天顶方向取正, 向天底方向取负。 方位角——方角,天体与观察者连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南北方向线之间的 夹角。
太阳位置方程
3 1 2 4 赤黄角: = 2 3 .4 5 sin 2 9 2 .7 9 5 9 3 .6 2 9 8 9 .8 0 6 8 9 .0 1 2
• 太阳时与时差
可收受的辐射
• 采集面上太阳直射辐射
• 采光场所平均日辐射量:
N为同期内一天中最大日照时数,a,b为与地点相关的气候常数。 上界辐照量H0:
Esc为太阳 常数
• 水平面与倾斜面上日辐射量比较
• 散射辐射
在太阳能利用中,受光面不仅可以接受到太阳的直射照射, 而且还可吸收其散射照射。
第二章 太阳辐射的计算与估算
参考书:
地面辐射平衡图
太阳辐射能 的测量
(1)测量直接辐 射可用直接辐射表。
直接辐射表构造主要由光筒和自动跟踪 装置组成,在筒上装置JGS3石英玻璃片, 它可透过0.3~3μm波长的太阳直接辐射。 光筒内部由光栏、内筒、热电堆(感应 面)、干燥剂筒等组成。感应部件是采用 绕线电镀式多接点热电堆,其表面涂有 高吸收率的黑色涂层。热接点在感应面 上,冷结点在机体内,在线性范围内产 生的温差电势与太阳直接辐照度成正比。 自动跟踪装置是由底板、纬度架、电机 等组成。
解:天数n=130, 由赤纬角公式得: δ=17.5° 正午时,ω=0,则可求得太阳高度角为:
太阳方位角,As=0 日出和日落的时角有:
于是,
因此,日出时间为5点10分,日落时间为18点50分。 相应的太阳方位角为:
该日正午时太阳高度角73°,方位角0.该日日出时间 为5点10分,太阳方位角是111.4°;日落时间是18点 50分,相应方位角是-111.4°。
• a、在不考虑气象条件变化时,地球的自转规律决 定了一天中太阳辐射变化以正午12:00对称分布。
• b、每天当太阳高度角α<5°时,太阳辐照量可以 忽略。因而每天辐照量的积分限从α =5°的ω开始 。 • c、任一地区一年中,太阳辐射情况大致有一个平 均水平,但是任一年、任一月以及一天实际的辐照 情况则很难预测。所以根据负载的特点,选用当地 较长时间太阳辐照的年变化量的平均值(10年或20 年)作为计算倾斜面上太阳辐照量的依据可能是一 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倾斜面可接受到总的太阳辐照度为以 下三部分之和: 1)太阳直射辐射到倾斜面的部分; 2)天空散射到倾斜面的部分; 3)1、2两项反射到倾斜面上的部分。
• 1)利用前面的球面三角形公式求出每天的 ωr、 ωs和任意时刻的As、 α 。 • 2)将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照度分为直射 辐照和散射辐照两部分。 • 3)到达任意倾斜面的太阳辐射分成直射、 散射和地面反射辐照三部分。
温差电动势与太阳辐射强度成正比
(2) 光强计测量: JG—2型光功率计来大致测量。
主要由光电探测头、电流电压变换器、电压放大器、数显表 和电压表组成,可以进行激光功率、功率密度(照度)的测量。 主要技术指标: 波长范围 400nm~1100nm; 标定波长 670nm,632.8nm,514.5nm,488.Onm,457.9nm, 441.6nm 量 程: 0.01µW~100mW;测量分档 2 µW,20µW, 200µW,2mW,20mW,200mW
太阳辐射光谱分布
• 太阳辐射在波长很长和很短的区域能量都 很小,绝大部分在0.2~4μm波长范围
• 观测到太阳光谱可知λm=0.5023,根 据维恩位移定律: • T=2897.8/λm=5769K(太阳表面有效 温度,黑体温度)
• 太阳辐射的总功率:
σ-斯特潘-波尔兹曼常数,5.67×10-8w/(m2.K4) rs-太阳半径,696265Km

d
d
d
d

令高度角α=0,可得日出时角ωr和日落时角ωs
太阳方位角:
令高度角α=0,可得日天有关而已,因此一天昼长Td:
• 例1,计算34.5°N、110°E(华山)处,5 月10日正午时太阳的高度角、方位角以及 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及其方位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