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诊疗分析

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 3 例 患者根据治疗 方法分 为观察 组 ( 1例 ) 9 2 和对 照组 ( 8例 ) 1 。观察组 采用手术 治疗 , 对照组采用孕 三烯 酮药物 进行 治疗 , 观察 记 录二组 患 者的 临床效 果及 术后 复发率 。 结果 观察组 患者术后 均痊 愈 , 治愈率 10 , 照组 l 0% 对 8例患者 中治愈 l 0例 , 治愈率5 .6 , 55 % 二组患 者治愈率 比较 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 O 0 ) P< .5 。治疗前 , 二组患者切 口肿块 、 口痛 、 切 经期 肿块增大 、 经 后期 缩小 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 0 0 ) 治疗后 , P> .5 ; 观察 组 2 1例患者症状基 本消失 , 照组部分 患者症 对 状好转或消失 , 二组患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00 ) P< .5 。术后随访 6 1 月 , 2个 观察 组无 1例复 发, 对照组 6例复发 , 二组复发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 口子 宫内膜异位症 的发 生是一种 医源性子宫 内膜异位症 。手术是唯一有效 的方法 , 降低剖宫产率 , 规范剖 宫产手术 . 中保护腹壁切 口是预防的关键 。 术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37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3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3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7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均获随访1~5年,无1例复发。
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有关,其表现与月经相关的症状及体征,治疗以局部病灶切除作为主要方法;而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剖宫产手术时应尽量避免将蜕膜组织和间质成分带至腹壁切口。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073-0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且有浸润、转移和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1]。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逐年增高,术后并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也逐年增多,虽不危及患者生命,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3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2.5岁,均为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其中25例为横切口,12例为纵切口,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术后6个月~3年;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壁切口周围规律性疼痛,腹壁瘢痕处出现肿块,即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经期时肿块变大且呈进行性加重,经后疼痛逐渐减轻;腹壁瘢痕下方可触及不同大小的肿块,经期或经期前后肿块增大,经后缩小,经理疗和抗生素治疗均无效。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方法。
方法对本院近20年收治的4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门诊治疗的39例患者均采用孕三烯酮药物治疗。
结果手术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48例手术的患者完全治愈,治愈率100℅;而药物治疗有效率30.7℅,药物临床效果不满意。
结论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标签:剖宫产后;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生长,最常见的是盆腔脏器和腹膜,也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等[1]。
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学的发展,女性对于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愿忍受生产阵痛带来的痛苦,导致剖宫产率直线上升,而随之带来的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亦有所升高,近年来受到妇产科医生的重视。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带来的腹壁切口增大的肿块以及周期性疼痛困扰着众多剖宫术产后的患者,影响了她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本文对我院1990年1月~2010年3月近20年来收治的4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48例患者发病年龄均在24~37岁,平均年龄28.5岁,平均孕次2.2次,平均产次1.2次,孕中期剖宫取胎者占8.33%(4/48),其余均为足月剖宫产。
48例病例的术后病例回报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进行随访。
对照组39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发病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为29.3岁,平均孕次2.3次,平均产次1.4次,孕中期剖宫产者占7.69%(3/39),其余均为足月剖宫产。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剖 宫产后腹壁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症 临床分析
常 淼
( 南省确 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河南 确 山 4 3 0 ) 河 6 2 0
【 要 】 目的 分析 剖 宫产 后 腹 壁切 1子 宫 内膜 异 住 症 的诊 断和 治疗 方 法 。方 法 对 河 南省 确 山县 人 民医 院 20 摘 2 ' 06年 1月至 2 0 年 1 4 09 2月 7
一
外资料显示 宫颈癌发病年 龄趋 于年轻化 ,且3岁 以下宫颈癌 出现呈上 5 升趋 势 ,尤 其未婚但 已有 性生活 的年 轻妇女 ,故 本资料显示 的有一定 的局限性 。所 以加强生殖健 康知识 的宣教 ,提高 自我保 护意识 , 倡 提 对 有性生 活史 的适龄妇 女每 12 - 年进 行 宫颈病变 的筛查 ,对 于 宫颈癌
中图分 类 号 :R 1 .1 7 17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 1 4 0 7- 2 6 1 8 9 21 )2 - 28 0 或肿 块 ,其肿块 特点 为有 实质 感且 边界 模糊 并有 一定 的压痛 ,在 月
经期病灶 增大 明显 ,月 经后缩小 ;肿块大 小为1 c 1 c  ̄ . m . mX . m 55 X 3 6 c 5c . m;肿块距切 口12m;患者皮肤 正常 ,盆腔检查未 见异 常 ;两组 9  ̄c
28 ・ I 饼 冤 ・ 7 陌床
在6 0 例 3 岁- 0 0 0 6 岁筛查妇女 中发现宫颈癌 6 ,占总数的 5 例
110 ICN I ( 原位癌 )8 lCN I /00 I I 级 包括 I 例 II 级累及腺 体2 。手 术的 例 l例患者 中活检报告有空泡 变性 的1例 ,占 9. 6 5 3 %。追访在本 院及外 7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所获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和Excel进行处理,采用χ2 检验比较手术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 2 结果
手 术 切 除 组 患 者 手 术 均 一 次 性 成 功,3 6 例 患 者 均 完 全 治
愈,治愈率10 0 %。药物治疗组28例患者中,9 例完全治愈,治愈率 32.1%,两组患者治疗 效 果间差 异 具 有统计 学意义( x =34.743, P = 0.000)。术后切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切除的结节内见 散在紫蓝色病灶,病理证实有子宫内膜腺体。术后随访2年,所有患 者均未复发。药物治疗组中,有16例患者出现闭经,停药后月经逐渐 恢 复。9 例 治 疗 有 效 患者 随 访 2 年未见 复 发,19 例 治 疗功治愈。 3 讨论
目前 通常 认 为腹 壁 切口子宫内膜 异 位 症的发 生与 子宫内膜 的 种 植 有关,可能 导 致 该 疾 病 发 生的因素有:切口创 面 未 严 密 保 护; 徒手剥离胎盘;术中多次擦 拭宫腔;缝 线透过子宫内膜;手术结束 后创面清洗不彻底等。在手术的过程中,胎盘 娩出后,医师在用擦 拭、止血的过程中,脱落的子宫内膜 容易被带出宫腔 外,进而污染 切口,在合 适的局部条件下,具 有生物活性的内膜碎片在切口区域 种植 成功,从而形成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由于腹壁切口子 宫内膜异位症的发 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寻找合 适的 治 疗 方 案 是 妇 产 科 医 师的 责 任。常 规子宫内膜 异 位的 治 疗主 要 分 为手术 治 疗 和 激 素 治 疗 两 种,但 是 该 两 种 方 法 对 于 腹 壁 切口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 果还不清楚。本研究比较了选择手术切除和 药物切除两 种不同患者治疗的效 果,结果显 示,手术切除 对于 该 疾病的治愈率高达10 0 %,而 药物治疗 对于该 疾病的治愈率仅为 32 .1%,显 著 低 于 手术 治 疗 组。在 手术过 程中,我 们 发 现,切口区域 的 子宫内膜 结 节周围 被 纤维 结 缔 组 织 致 密 包 裹,这 应 该 是 药 物 治 疗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 果差的主要因素。对于药物 治疗无效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后,患者同样可以治愈进 一步支持 了这个观 点。此 外,药 物 治 疗 还 导 致 闭经 等 并发 症的发 生,在 治 疗 的同时也 存 在 较 大 的副 作用。总 之,手术切除 是 剖宫 产术后腹 壁 切 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 法,应作为疾病 治疗方案的首选予以 进 一步加强 推 广。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分析

是婴儿 时期 的主要死亡原 因。一年 四季均可发病 ,病原体 以细菌 、病 毒最为常见 。近年来 ,随着抗生 素的广泛应用 ,介入性操 作的增多 , 肺炎 的病 原种类也发生改变 ,本组资料显示 ,3 0例肺炎患 儿中痰培 6
[ . 医学, 0,5 1)14 . J 重庆 ] 2 6 (3 f 7 0 3 2
[] G l hMSMa c ie G u k R e a. p o ig da n s c 4 ui , t hn r c s A, lc , 1 m r vn ig o t t I i
a c r c fb ce ilph r g tsb a a in -Sme s e e t c u a y o a tra a y ii y ne rp te t a urm n
速 ,一般于感 染后4 6 合成 明显增加 ,半衰期短 ,有效治疗 3 7  ̄h - d即
等综合 考虑,同时密切观察疗 效 ,及时调 整治疗 方案。 参考 文献
[] 沈晓 明 , 卫 平 . 科 学 【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8 1 王 儿 M] 7 北 人 20:
27 — 7 3 2 9.
很快 下降,被认为 是肺炎早期诊断和随访 的最佳 指标 。临床上支气 川 管肺 炎病原 的确定相对 比较 困难 ,主要依靠细菌培养和病 毒分离 ,但 阳性 率低 ,不 便早期诊断 。本研究 发现 ,16 3 例痰培 养提示细菌 感染 性肺 炎患儿 ,l8 例人 院时C P l R 增高 ;而24 痰培养 阴性患 儿,仅5 2例 8 例人 院时C P R 增高 ,两者 比较差异 显著。提示C P R 对病 因的分析 具有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征的临床分析

患者剖 宫产术后 于腹 壁切 口处触及 硬结或肿 块 .病灶 多位 于剖宫 产切 口瘢痕 的两侧 , 横切 口多在切 口的右侧 , 纵切 口多在 切 口的近耻 骨联 合端 , 发 生部位 与腹壁 切 口近平行 , 且 较接近 , 异位包块 随月经周期 而改变 , 月经前和月经期 包块变大 。 疼 痛 明 显, 月经干净后 疼痛好转 , 触及包块 变小 , 病灶 大小不一 , 直径为
【 关键词】 剖 宫产 ; 子 宫 内膜异位征 ; 病灶切 除
【 中图分类号】R 7 1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9 ( C ) - 0 0 8 3 - 0 2
子宫 内膜异位征是育龄妇女 的常见病 ,多见于盆腔腹膜 和
动差,该包块随着月经周期而变化,即月经前及月经期包块变
大、 疼痛 明显 , 月经后疼痛好转 , 包块变小 , 即可初步诊断 为腹壁 切口 子宫 内膜异位症 。 临床上常需超声 检查做 为辅 助检查 , 其 表 现为在切 口 瘢痕周 围皮 下软组织层或肌层 , 可见形态不规则 、 无 明显包膜 、 边 界模糊 、 呈 毛刺状 的不规则 回声 , 常用于测 量包块 的大小 、 发生部位 、 周围组织 浸润程度 及是 否合 并盆腔 内异症 。
子宫 内膜异位结节 。 术后给予 口服孕三烯 酮 2 . 5 m g , 2次倜 , 连续
6个月 , 随访无复发 。
3 讨 论
3 . 1 发 病 机 理
脏器, 目前 随着剖 宫产率 的逐 渐增 高 , 术 后并发 症也 日趋增 多 ,
腹壁 子宫 内膜异 位症是剖官产 术的远期并发症 。其发生 率也逐 渐 升高 , 多发 生于术后 1 个月一 5年 , 该病 为 良性疾 病 , 但 浸润性 生 长及 复发 , 且周 期性经 期疼 痛 , 给患者 带来痛 苦 , 影响 生活质 量, 应引起重视 。为探讨剖宫 产术 后腹壁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征 的 临床诊治及 预防 。现对该 院 2 0 0 1 年 1月一2 O l 0年 l 2月诊治 的 8例剖宫产术后 出现腹 壁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症 的患 者进 行总结。
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 ] 韩家 振 .妊娠期 阑尾 炎 手术 治疗 与 流产 的关 系分析 4 [ ] 中国乡村 医药杂志 ,0 2 1 ( )2 . J. 20 ,2 9 :3
[ ] 杨学 良, 强 , 5 任 袁
捷 .3 例妊娠 中晚期合并 急性阑 10
尾炎的诊治分析 [ ] J .中国妇幼保健 ,09, ( )4 5 20 2 4 : . 4 6
妊娠晚期 阑尾炎穿孑率 较高 , 易引起流产 L 且
3 3 妊娠期急性 阑尾炎的诊 断要点 : . 尽管妊娠期 阑尾炎的临 床症 状 , 尤其妊娠 早期 , 常受到妊娠反应症状 的干扰 , 二者 常 混淆难辨 。但转移性腹 痛的规律性 , 仍是妊娠期 急性 阑尾炎
的 固有 症 状 和 诊 断 的 重 要 线 索 。 血象 在 妊 娠 早 、 中期 , 自细 胞 呈生 理 性 增 加 , 此 自 细胞 计 数 增 多 无 助 于 妊 娠 期 阑 尾 炎 的 因
综上所述 , 妊娠合并 急性 阑尾 炎应根据 患者的具 体情况
而采取相应 的治疗方 案 , 及早诊 断, 及早 手术是治疗 的关键 ,
可 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4 参 考 文 献
诊断 , 但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超过 8 %有 临床意义 , 0 同时也 可 表明炎性反应发展 的进程。阑尾炎 的超声 图像是 以阑尾炎 的
・
59 ・ 56
21 0 0年 1 1月第 3 1卷第 3 1
大, 手术对 子宫均有不 同程度的刺激 , 先兆流产发生率较高 。
很重要的。首先要安慰 和稳定病员的情绪 , 当使用镇静剂 , 适 足量有效使用抗生 素 , 控制感染 ; 次是 抑制子宫 收缩 , 其 采取
必 要 的安 胎 措 施 J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观察组 2 0例 患者 发 病 年龄 2 ~3 3 8岁 , 均 平 年龄 2 , , 8 3岁 发病 时 间 6个 月 ~5年 , 均 2 平 0个
月 。下腹 纵 切 口 1 4例 , 位 病 灶 在 切 口左 侧 4 异
例, 累及腹膜层 1 例。其 中 1 例行 常规缝合 , 8 2 例行减张缝合。
0 0 ) .5 。
学分析 , 计量资料采用 检验 , 比较不同方法的 治疗结果。
2 结
果
1 2 临床 表Biblioteka 现 .2 1 两 组治 疗后 的治愈 率 比较 .
所有 3 8例患 者 均 有 程 度不 同 的与 月 经 相 关 的周 期性 、 行性 加重 的腹 部切 口疼 痛 , 出现逐 进 并 渐增 大 的结节 或包 块 。体 查均 可在腹 壁 切 口疤痕
1 4 治 疗 办 法 .
外 的部位 时称 为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 发 生 在 盆 腔 多 内。随着 剖 宫 产率 的逐 年 上 升 , 后 的 并 发症 也 术
日趋增 多, 腹壁子宫 内膜异位症 就是其 中之一 。 以往 多采 用药 物保 守 治 疗 , 有 效 率 较 低 且 易 复 但 发, 对我院 20 年 ~2 1 年剖宫产术后腹壁 子 01 00 宫内膜异位症 3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8 现 报道 如下 。
性加重的腹部切 口触痛结 节 , 结节大小 随月经周
・
12 ・ 7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第 1 5卷
2. 随 访 3
选择 在 月经期 或 月 经 刚过 , 时病 灶 与 正 常组 织 此 有 明显 的界 限 , 易 彻底 清 除 。在 切 除 病 灶 时应 容 切 除异位 病灶 周 围 的纤维 结 缔 组 织 , 缘 至 少距 切 病 灶 05c 以上 。对 穿透 筋膜 甚至 达腹膜 者 , . m 应 充 分剔 除筋膜 肌 肉及 腹膜 组织 。术后 若 为防止 复发 , 可采用 假绝 经疗 法和假 孕疗 法 , 常选择 孕三 烯 酮 和 Gn Ha等药物 , R 连续 3 ~6个月 。
3. 预 防 3
手术后 随访 2年 ,0例患者 均治愈且 无复 2 发 。门诊药 物 治 疗后 随访 1 5例 ,3例 失 访 , 4 有
手 术及 药物 治疗 效果 的 比较 结果 见表 1 。
表 1 手术及 药物治疗的治愈率比较( ,%)
周围触及不规则结节状质韧肿块 , 伴有触痛 , 包块 大小 为 直径 1 m。 ~5c 13 诊 断标准 . ① 有剖宫产史 ; 随月经周期 出现 的进行 ②
P< O. 01
具 有活 性 的子宫 内膜组 织 出现 在子 宫 内膜 以
血 C 2 升高 , A15值 但无 特异性 ;⑤ 病 检见 组织 内 含子 宫 内膜上 皮 、 腺体 、 内膜 问质 、 纤维素 及 出血 ; ⑥ 是 否行 肿 块穿 刺 细胞 学 检查 和 CI检 查 , " 尚存
在一 定争 议 。
2 2 病 理检 查 .
手术治疗 2 例患者术后标本全部送病检 , 0 提 期变化 ; B超提示 : ③ 腹部切 口下低 回声结节或 示镜下见子宫内膜上皮 腺体 纤维素及出血成 混合型包块 , 边界模糊且不规则 , 无完整包膜 ; ④ 分 , 其中 3 例镜下仅见少许 内膜间质细胞。
收 稿 日期 : 0 1 9 0 2 1 —0 —2
2 1 年第 1 01 5卷第 1 期 9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u ao Ci c d i r t e o r l f 1 i l in i P a i n n a Me c e n c c ・1 1 ・ 7
剖 宫产 术 后 腹 壁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3 8例 临床 分 析
14 1 手术治 疗 : .. 观察 组 2 患 者 均行 手 术 治 0例
疗。均在月经结束后 3 ~7天在连硬麻醉下行腹 壁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病 灶 切 除术 。距 包 块 边 缘 左 右
( 切 口) 纵 或上 下 ( 切 口) 15c 处 梭形 切 开 横 约 . m 皮 肤及 皮 下 组织 剔 除瘢 痕 , 露 病 灶 , 夹包 块 , 暴 钳 于其 周 围 05c 处逐 渐 完整切 除 , 下 的包块送 . m 切 病理 检 查 。病 灶 累 及 筋 膜 层 1 7例 , 及 肌 层 2 累
例, 右侧 1 例 , 0 横切 口 6 , 例 异位病灶在切 口上方 3 , 例 下方 3 例。1 例为孕 中期小型剖宫产 , 其余 均 为 足月 剖宫 产 。对 照 组 1 患者 为 门诊患 者 , 8例
发 病 年龄 2 -4 岁 , 均 2 . , 病 时间 8月 5 1 平 8 8岁 发
14 2 非手 术 治 疗 : 照组 1 患 者 均 采用 口 .. 对 8例 服 孕三 希酮 治疗 , 次 25mg 每 周 2次 , 每 . , 于月经 第 1 开始 服药 , 天 6个 月为 一疗程 。 15 统计 学处 理 .
应 用 S S 2 0统计 学软件 对数 据进 行统计 P S1 .
旦 ( 江苏省常州妇幼保健 医院 妇 产科 , 江苏 常州 , 1 0 1 230 )
关键词 : 腹壁 ;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 ; 治疗 ;预防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R 7 14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62—2 5 (0 1 1 33 2 1 )9—0 7 —0 11 2
~
5年 , 均 2 个 月 。下 腹 纵 切 口 1 平 6 3例 , 位 病 异
灶在切 口左侧 5例 , 右侧 8例 , 横切 口 5 , 例 异位
病 灶 在 切 口上 方 2例 , 方 3例 , 为 足 月 剖 宫 下 均 产 。两 组患 者 一 般 资料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