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名言对应知识点
哲学名言对应知识点

2013《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名人名言对应的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恩格斯名言: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知识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实践活动。
2、马克思名言: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知识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恩格斯名言: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就已经辩正地思考问题了。
知识点: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4、马克思名言: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知识点:科学的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指导作用。
5、恩格斯名言: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知识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6、《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
知识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7、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朱熹说,“理生万物”,知识点:唯心主义。
8、恩格斯名言: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字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知识点: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9、恩格斯名言:正象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知识点: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马克思名言: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
他们相结合,体现了哲学的阶级性。
11、马克思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
12、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3、恩格斯名言: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经典哲学名言与解释

1.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泰勒斯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伊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有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哲学家。
早年是商人,后游历巴比伦,埃及等国,学到数学和天文知识,后从事政治和工程活动,晚年转向哲学。
几乎涉足人类的全部思想和活动领域,被尊为“希腊七贤之首”。
认为水是世界的本源。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2.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亚里士多德哲学家与船夫的故事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不会先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有用再去决定是否继续思考下去。
同样,哲学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着哲学中,人说到底是“哲学的”存在。
所以,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本性。
3.聪明的人应该像猪一样不动心皮浪古希腊怀疑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认为,感觉是我们感受外在世界的唯一通道,但是感觉又是不真实的,所以,感觉并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错误。
我们一点也不能相信他们,应该保持不介入,无意见,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
提出: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
就是中止,不肯定也不否定,首先应该沉默,然后就是没有任何烦恼。
“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就像影子随着形体一样。
”4.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居里夫人: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5.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因为万物皆变,此河流已经不是彼河流了。
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回到过去,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空自悲切,还不如珍惜现在,把握现在。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叔本华拥有的想放弃,没有的想拥有,也许这就是生活。
但生活也同时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可能失而复得,如健康,金钱,地位,朋友等,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会再有,如青春,生命。
6.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莱布尼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经典哲学名言解释

哲学名言解释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事物。
人贵有自知之明;无巧不成书;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人心隔肚皮——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鬼容易画人难——意识要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意识对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推动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
出门问路,入乡随俗;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识时务者为俊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主观要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闭着眼睛捉麻雀;高不成,低不就——不从从实际出发,主客观相分离。
生死由命,宝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思想。
烧钱化纸一堆灰,披麻戴孝假慈悲——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思想是错误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树下面好乘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瑞雪兆丰年;人看自小,马看蹄爪;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睛带雨伞,饱带军粮;磨刀不误砍柴工;远水解不了近渴;远亲不如近邻;上梁不正下梁歪;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水有源,树有根——事物存在时间上的联系。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话就有因,是草就有根;无风不起浪,无鱼水不深;无利不起三分早;无事不登三宝殿;得人钱财,与人消灾——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联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根据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名言名句及哲学观点

谚语、典故、语录精析1.“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意识之外无物。
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主观唯心主义。
2.“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
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3.“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为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即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
4.“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便无他物,亦无间隙。
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
(王夫之)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在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
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又如:“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以上都坚持了唯物主义。
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
(心这个器官的职能是思考,思考便能得到真理真相,不思考便得不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记忆皆在脑”三者的共同点是主观唯心主义。
6.“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可以作两种解释。
一是,迷信色彩极其浓厚的“天”,是神的象征,主宰世间的一切。
二是,对宇宙及其运行规律的最高抽象,规律是不可违反的。
因而,“成事在天”可以唯物地解释,也可以唯心地解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合理之处。
“谋事在人”,强调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事在天”,强调规律和条件的重要性。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
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9.“掩耳盗铃”。
常见的名言警句蕴涵的哲学道理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按图索骥”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是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其错误在于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体现了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名言警句中的哲学原理

名言警句中的哲学原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4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6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7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8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1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相依;12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14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5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1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7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19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世界著名哲学家名言名句及解释

世界著名哲学家名言名句及解释
1. 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万物流转不息,一切皆为变化。
这句名言来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它表达了赫拉克利特对世界的观察和
哲学见解。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变化过程,一切事物都在持续不断地流动和变化。
这个观点强调了世界的不确定性和无常性,暗示着我们不应该对事物抱有固定的观念和期望,而应该适应和接受变化。
赫拉克利特的这个名言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哲学思考方式,提醒我们要以开放的
心态去看待世界和人生。
事物的变化和流动并非消极或令人困惑,而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接受变化、适应变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获得真正的智慧和自由。
2. 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名言来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是他提出的一种道德原则。
它表达了“仁”
的思想,即善待他人、待人如己的道德准则。
孔子强调了人们应该通过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感受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对我们做某些不好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应该避免做同样的事情。
这个原则教导人们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关心他人的感受,以及抱有善意和慈悲的心态对待他人。
孔子的这个名言强调了道德和伦理意识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
行为选择时要以善意和公正为依据。
它鼓励人们培养内心的宽容和善良,并以温和的方式影响他人,为社会和谐与发展贡献力量。
名言与哲学原理(马哲)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2、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王充)3、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范缜)5、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6、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王充)7、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原子是“宇宙之砖”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主观唯心主义10、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11、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
(贝克莱)12、“拍脑袋决策”13、疑邻偷斧14、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属于客观唯心主义1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子夏)16、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已有此理。
(朱熹)17、“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18、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辩证唯物主义1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2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主客观唯心主义经常考,而且是结合名言考,很容易搞错,这里谈一个窍门:凡是词语里有“我”、“心”的全是主观唯心主义,其它的比如上帝、天、观念的就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主观唯心主义“自大”,除我和我心外,其它都是假的,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有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则是“我”、“心”外的一些事物是老大,比如上帝,比如天、理念、绝对观念、道。
看完上面总结,思考下面的话(注意理性和理念的差别)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我)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我)感觉要素的复合”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尼采的“自然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的“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经验就是指我的经验)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名人名言对应的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恩格斯名言: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知识点:哲学的智慧产生于实践活动。
2、马克思名言: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知识点: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恩格斯名言: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就已经辩正地思考问题了。
知识点: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4、马克思名言: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知识点:科学的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指导作用。
5、恩格斯名言: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知识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6、《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
知识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7、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朱熹说,“理生万物”,知识点:唯心主义。
8、恩格斯名言: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字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知识点: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9、恩格斯名言:正象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知识点: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马克思名言: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
他们相结合,体现了哲学的阶级性。
11、马克思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
12、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3、恩格斯名言: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随着实践而发展。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恩格斯名言: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知识点: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2、列宁名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知识点: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恩格斯名言: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知识点: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4、恩格斯名言: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知识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5、《易传》,“日往则月来,月往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知识点:物质是运动的。
6、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毕尔升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黑格尔说,“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知识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错误。
7、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知识点: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8、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僧肇说:“江河竞注而不流。
”芝诺:“飞矢不动”。
知识点: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9、荀子名言:“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知识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10、荀子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知识点:第一句说明规律是客观的;第二句说明认识和利用规律。
11、鲁迅名言:“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
描神划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知识点: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2、列宁明言: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知识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3、毛泽东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4、恩格斯名言: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该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到此时为止,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
知识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毛泽东名言:“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6、毛泽东名言:“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赖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知识点:真理具有客观性。
17、毛泽东名言:“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知识点: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
18、毛泽东名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知识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恩格斯名言: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知识点:联系是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亚里士多德名言: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假如是一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
恩格斯名言: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的机体的一个肢体。
知识点: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不能离开整体。
3、韩愈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知识点:把握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4、列宁名言: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知识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知识点:量变引起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6、赫拉克利特名言: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知识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7、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知识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8、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知识点: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9、毛泽东名言: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知识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10、福楼拜: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
知识点:不同的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区别事物的特殊本质。
11、毛泽东名言: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矛盾。
知识点: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抓住重点。
12、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同病异治。
知识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别林斯基: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知识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14、江泽民名言: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识点:辩证法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15、江泽民名言: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知识点: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恩格斯名言: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知识点:宗教观念也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反映。
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知识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马克思名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知识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邓小平名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知识点: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马克思恩格斯: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知识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6、邓小平名言: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知识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7、爱因斯坦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知识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8、孟子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韩愈: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知识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9、马克思名言: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知识点: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10、马克思名言: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
知识点:劳动是人存在的方式,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1、马克思名言: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知识点: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12、马克思名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
知识点:个人与社会相统一。
个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2009年高考卷生活与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w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其他的哲学也是这样。
故③的说法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的,排除含③的选项,本题选B项。
(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