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是什么读后感

合集下载

初二读后感梦在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1200字

初二读后感梦在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1200字

度米文库汇编之初二读后感梦在前方,便只顾风雨兼程_1200字我。

牧羊少年的传奇历险,看似童话,其实写的何尝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其实是和最初的圣地亚哥一样的牧羊少年,是那个前往埃及之 前的平凡庸碌的牧羊少年。

我不禁扪心自问:那个吸引我不惜跨越 千山万水也要寻觅的神秘宝藏是什么呢?有了 宝藏”的指引才能如 此义无反顾吧!所谓 宝藏”就是不断指引我们向前的那个耀眼的梦想。

正如 书中的圣地亚哥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险都不曾退缩一样,为了追求心 中的理想,哪怕遭遇挫折和失败都不会累、不会倦更不会停,梦想 依然在不远处,闪闪发光,这大概就是梦想的魅力所在吧!告别了红领巾,我已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天真少年,我深知追求 梦想的道路上必定荆棘满布,那又何妨?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 风雨兼程。

”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教会了我享受拼搏的乐趣。

在过 程中不断磨练意志,积累经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又何尝不是 一种收获、一种胜利呢!我常常在想,假如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没有做那两个相同的梦, 或者没有去相信那两个梦,故事会如何发展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 作家林清玄在他文章中提到过的一个日本故事:有两个朋友,一个 叫阿呆,一个叫阿土,他们一起出门旅行。

一天夜里阿土做了一个梦,梦见对岸的岛上住了一位大富的离奇经历,他那坚持梦想永不言弃的精神,无 不深深地震撼着 轻轻合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将思绪从险象环生的奇幻世界拉 回现实,牧羊少年那勇敢坚毅的背影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他翁,在富翁的院子里有一株白茶花,白茶花树根下有一坛黄金,阿土梦醒后把梦告诉了阿呆,说完后叹一口气说:“可惜只是个梦!”阿呆听了信以为真,说:“可不可以把你的梦卖给我?”阿土高兴极了,就把梦的权利卖给了阿呆。

阿呆买到梦以后就往那个岛上出发,阿土卖了梦就回家了。

阿呆惊奇的发现岛上果然住了一个大富翁,富翁的院子里果然种了许多茶树,他高兴极了,就留下做富翁的佣人,等待满院的茶花开放。

前方遭遇坍塌读后感

前方遭遇坍塌读后感

前方遭遇坍塌读后感**前方遭遇坍塌读后感**As I finished reading "Collapse Ahead," my heart was heavy with a profound sense of reflection. The narrative, which detailed the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of unchecked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neglect, resonated deeply with me. The author's portrayal of the gradual disintegration of the landscape and the lives it sustained was chilling, yet all too familiar in our modern world.读完《前方遭遇坍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异常沉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书中详细描述了由于无序开发和环境忽视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这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作者对于景观及其所支撑生命的逐渐瓦解的描绘令人不寒而栗,然而在我们现代世界中,这样的情景又太过熟悉。

The collapse, as described in the book, was not a sudden, catastrophic event but a slow and steady erosion of the very foundations of existence. It was a warning sign, ignored by those blinded by the allure of short-term profits and the convenience of unchecked industrialization. As the land gave way under the weight of human excess, so did the lives of those who depended on it.书中描述的坍塌并非一蹴而就的灾难性事件,而是生存基础缓慢而稳定的侵蚀。

初二读后感作文:读《前方后方》有感_800字

初二读后感作文:读《前方后方》有感_800字

读《前方后方》有感_800字读《前方后方》有感爱,可以让百花绽放,可以让小鸟鸣唱;爱,可以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众志成城共同面对灾难、应对困难;爱,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世界充满了爱,生活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前方后方》这部电影就展示出爱的力量、爱的震撼、爱的伟大,它再现了汶川大地震中人们是如何手拉手、心连心地共度难关的那感人场面。

该部电影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大灾面前医疗队员们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苦,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的感人故事。

其中一个镜头让我刻骨铭心,久久难以忘怀。

大地震后,一位年轻的医生幸运地逃了出来,可她的丈夫和儿子却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可她没有时间去伤心、去寻找亲人,便投入到救灾工作中了。

这些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忙碌着,在余震不断的抢救室里,抢救着一名又一名的伤员。

那天,又有人发现了幸存者——一位男子和他的儿子,解放军叔叔和医疗队员们立刻就去营救,不顾山路陡峭,不顾路滑泥泞,他们背着伤员,在雨中、在余震不断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他们与时间抗争、与天地抗争、与死神抗争,以中国军人特有的顽强走出了困境,走出了死神的魔掌。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解放军叔叔无论何时总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人民的生命危在旦夕时,是他们第一个冲在最前沿。

他们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在他们的字典里也没有“困难”两个字,他们甚至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要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是人民真正的卫士,为人民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城。

在灾区每当人们看到“迷彩服”就像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就像看到了废墟下的亲人被唤醒。

他们说的那句话“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会拼全力去营救”,久久回荡在上空,久久盘旋在我们的心里。

他们的这种大公无私、大爱无边、舍己为人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我暗暗发誓:长大后也一定要向解放军叔叔们一样热爱人民,。

地平线遥远的地平线肖复兴经典散文读后感

地平线遥远的地平线肖复兴经典散文读后感

地平线遥远的地平线肖复兴经典散文读后感读完《地平线》,我仿佛也站在了那遥远的地平线上,眼前是无尽的田野和天空,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肖复兴的文字,总是那么朴实无华,却又直击人心。

他笔下的地平线,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界限,更是人生的隐喻。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老朋友聚在一起,聊起了各自的“地平线”。

老张说,他的地平线是退休后的田园生活,种点菜,养点鸡,过上自给自足的日子。

老李却笑他,说他的地平线太近,只看得见脚下的泥土,看不见远方的山川。

老李自己呢,总想着去环游世界,看遍各地的风土人情,他的地平线,似乎永远在远方。

我听着他们的争论,心里却在想,每个人的地平线,其实都是自己心中的那片天。

有的人追求物质的满足,有的人向往精神的自由,而有的人,只是想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一点不平凡的意义。

肖复兴的文章里,地平线总是那么遥远,那么模糊,却又那么吸引人。

他写到,小时候总是追着地平线跑,以为跑到那里,就能看到世界的尽头。

长大了才发现,地平线永远在前方,无论你怎么跑,它都不会靠近。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年,我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决定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朋友们都说我疯了,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去冒险。

可我心里明白,那是我自己的地平线,我必须去追。

一路上,我遇到了很多人,听到了很多故事。

有的人为了生计奔波,有的人为了理想奋斗,还有的人,只是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我发现,每个人的地平线,都是自己心中的那片天,有的人看得见,有的人看不见,有的人追得到,有的人追不到。

肖复兴的文章,总是那么深刻,那么幽默,那么讽刺。

他写到,地平线其实并不遥远,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走到。

可问题是,走到之后呢?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空旷的天地,和一颗孤独的心。

这让我想起了老张和老李的争论。

老张的地平线,虽然近,但却真实;老李的地平线,虽然远,但却虚幻。

而我自己的地平线,虽然模糊,但却是我自己的选择。

读完《地平线》,我仿佛也找到了自己的地平线。

前方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读后感

前方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读后感

前方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读后感成长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

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成长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

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对年轻干部来说,走向社会、走向基层的时间都还不是很长,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可能会产生失落感,出现焦虑感,增添彷徨感,遭受挫折感。

青年干部面对失误、非议乃至责难,要有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要有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吃一堑,长一智,用蕴含在挫折中的教训指导人生,调整目标,继续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一次干起,从一时一刻守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使人生获得超越。

青春要有蝉一般的隐忍,不能在最该积累的时候选择挥霍。

蝉露出地面之前,要在暗无天日的泥土中潜藏数年,积累力量,破土而出之后便成为震撼夏天的“歌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忍耐和坚持的确辛苦,但它却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成功需要点滴积累,而年轻时就是学习积累的最佳时机。

青年应秉承一颗学习之心,养成积累的习惯,少些洋洋得意的狂妄,多些忧患自省的清醒,少些争名夺利的浮躁,多些不负时光的沉淀。

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确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要把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作为夯实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的基础,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读书学习作为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年轻干部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武装,才能补好思想之“钙”,扎好信念之“根”,提升修养之“境”,在大是大非面前站得住脚根,稳得住心神,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挫折中成长,要求我们坚定政治信念,正确面对挫折,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做到经得起挫折,跨得过磨难,越挫越勇,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真正把挫折和磨难当成最好的成长养料。

在挫折中成长,要求我们越挫越勇,夜越深的地方星星越亮。

曹文轩前方读后感

曹文轩前方读后感

曹文轩前方读后感曹文轩的小说《前方》以抗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战争年代的生活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敢。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战争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小兵的男孩,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

在战争爆发后,小兵的父亲被征召入伍,家里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小兵的母亲为了生计,不得不独自照顾两个孩子,同时还要应对战争给生活带来的各种困难。

小兵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学会了独立和坚强,也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不确定性。

通过小兵的视角,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在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食物短缺,生活条件恶劣,人们不得不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生活在恐惧和不安中。

小兵的母亲为了生计,不得不做各种工作,甚至不得不去冒险偷东西换取生活必需品。

这些情节让人深感心痛,也让人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也描绘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敢。

小兵的母亲虽然生活在困境中,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努力坚持生活下去,为了孩子们的生活,她不惜一切代价。

小兵也在困境中成长,他学会了独立和坚强,也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这些形象的塑造让人深受感动,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也感受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敢。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反映战争时期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人对战争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部小说一定会深深触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注意前方有小孩绘本读后感

注意前方有小孩绘本读后感

注意前方有小孩绘本读后感刚翻开绘本的时候,那色彩就像魔法一样把我吸引住了。

每一页的颜色都特别鲜艳,就像小朋友们脑海里充满幻想的世界一样五彩斑斓。

画里的小孩们一个个都超级可爱,圆嘟嘟的脸蛋,大大的眼睛,让人一看就忍不住想笑。

故事呢,也是特别贴近生活。

它讲了好多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古灵精怪的事儿。

比如说,小孩子们会突然在大人走路的时候横冲直撞跑过去,就像一个个小炮弹似的。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我在小区里看到的那些小娃娃,总是跑来跑去,没个停。

绘本里的大人呢,有的时候被小孩的这些举动弄得手忙脚乱,那表情简直绝了,就和我看到那些被自家孩子折腾得没辙的家长一模一样。

这个绘本啊,还特别幽默。

里面有一页画着小孩把自己扮成超级英雄,结果在“拯救世界”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个大跟头,那个画面真是让人笑得肚子疼。

而且它的文字也很有趣,简单又直白,就像小朋友自己在说话一样。

我读的时候就感觉像是有个可爱的小孩在我耳边叽叽喳喳地讲着他的故事呢。

从这个绘本里,我还感受到了一种对小朋友满满的包容和爱。

虽然小孩们总是会做出一些让大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在这背后其实是他们充满好奇、天真无邪的心。

就像绘本里传达的那样,大人要时刻注意前方有小孩,不仅是要注意他们的行动,避免撞到他们,更是要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我觉得这个绘本无论是给小朋友看还是给大人看都特别合适。

小朋友看了会觉得,“哇,这就是我呀”,而大人看了呢,就会更加理解身边那些调皮捣蛋的小宝贝们。

这就像是一座小小的桥梁,把大人和小孩的世界连接起来了呢。

这本绘本真的很棒,我很喜欢!。

前方读后感5篇600字

前方读后感5篇600字

前方读后感5篇600字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

在这本书中作者继续渗透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直立行走在教育的征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前方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前方读后感1曹文轩的《前方》实在是一篇美文。

这篇散文值得细细品味之处颇多。

无论是作者新奇的立意、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笔法,抑或是优美、凝练、含蓄的行文,悠远绵长的情韵都给人留下极大的审美空间,而其中构成文章最大艺术魅力,最耐人寻味的,还是作者丰富深刻的对人类心灵漂泊和流浪感的关怀与悲悯。

作者从摄影作品入手,如果仅是直面描摹画面,就缺少了味道,如果仅是想象人们内心正渴盼回家,也不足为奇。

然而作者却运用逆反思维:他们正在路上。

他们曾有离家之举。

接着非常自然的点出了文章的中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此句一出,立刻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令读者眼前为之一亮。

曹文轩先生无论治学还是创作,都很讲究独辟蹊径。

这可以是一个体现。

接着作者从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或者出于天性无休止的迁徙写起,人类有了家,仍旧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读者不禁生出疑问:为什么呢?作者如睿智的长者引领读者去思考,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列出了三条原因:外面世界的诱惑、出于无奈、前方的召唤。

语言洗练、洁净,优美、含蓄。

外面的世界“广大无边”。

“充满艰辛”“充满危险”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

寥寥数语,谈及各个方面,笔笔到位。

作者曾说“文集不是收容所”主张语言要精美,经典,此处可以窥见一斑。

离家,漂泊,流浪是人类内心所具有的普遍的情怀。

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困守一隅的人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人们往往不大清楚外面的世界的真情,凭着想象绘出许多精彩的色块,常常羡慕流浪的生活,心中总有一个“出去”的念头。

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会生出厌倦的情绪。

而前方的不确定性,却令人既紧张又新奇,既刺激又欢喜,既恐惧又渴盼,告别家乡,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方是什么》读后感
到今天为止,我才读完了吴非老师的著作《前方是什么》。

读这本书竟然断断续续地用了一个月。

因为在这期间,我为准备自学考试耽误了一些时间,又因为一些学校家庭中的一些事情,使我放慢了阅读这本书的速度。

这本书大多是睡前躺在床上看完的,每天晚上入睡前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看上三四页书。

吴非老师是我敬佩的人,以前我看过他的另一本书《不跪着教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可以说,《前方是什么》是《不跪着教书》的续集。

春节期间,我从城都邮购了几本教育名著,我之所以把其它名家著作放在一边先阅读吴非的书,是因为我对他仰慕已久,见到书名就有一种想读的冲动感。

通过阅读《不跪着教书》,我懂得了教师应是最有尊严的人,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不但是我们做人的准则,而且是职业的需要,如果是一个没有尊严的教师,教出的学生也只能是思想的奴隶。

《前方是什么》这本书给我什么启迪呢?经过对这本书的进一步梳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

在这本书中作者继续渗透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直立行走在教育的征途上,才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不被一些污浊的教育现象所同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教师有尊严,学生才有尊严。

没有尊严的教师,一般是不会有有尊严的学生的。

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是我们人格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

同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与《不跪着着教书》不同的是这本书中没有章节讲“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的重要性”,而是把这种思想自然融入到每一篇文章当中,使读者感受到“尊严”无处不在。

其中有一篇文章《面对儿童的眼睛》算是较直
接地谈了“尊严”的问题。

他讲了办公室里,如果有同事的小孩子,人们总想逗逗留这孩子,以显示对小孩子的喜爱,和对小孩子家长的尊重,岂不知,这样做反而对小孩子不好,因为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尊严。

二,对教育上的不良现象要有反抗的勇气。

在这本书,吴非老师多次地批评教育中的腐败现象和不当的教育方法。

比如《论校长的教育使命》一文,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校长的教育使命,其中列举了校长种种素质低下的状况,有些校长不通业务,有些校长不务正业,等等。

我想说些话是要有很大勇气的。

我记得《中国教育报》上有一篇对吴非老师的访谈录,记者问他,你敢于说真话,因而得罪了一些领导,他们有没有让你穿小鞋的时候,吴非老师回答说,“有,把小鞋顶个洞,脚趾头不就得到解放了。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教师对校长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即使校长有错误也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人民教师应该对教育负责,纯净教育的环境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

吴非教师在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中说,“中国的教育将往何处去?明天,谁来建设这个国家?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思考,也许就没有人去思考了。

社会分配的不公,金钱诱惑的无所不在,教育领域的种种腐败,正在腐蚀一个时代的教育;但是,仍有一群有信仰的、站直了的人。

中国人应当铭记教育守望者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的付出,没有他们神圣庄严的工作,就无法铸造国民雄健的魂魄,而一切发展也将化为乌有。

人可以没有宗教政信仰,但是从事真正的教育需要宗教般的执著精神。

”“走吧,走出光明来!”吴非老师对理想教育的执著精神令人感动。

他在《我对课改充满信心》一文中,列举了种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行为,指出“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为断有人发难。

”他说,“中小学的升学率恶性竞争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过重的学业
负担在摧残青少年,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肯正视这样的事实,不肯去思考人的尊严和教育的尊严呢?”“我多么想听见孩子们的哥唱!好多年了,听不到孩子率性的歌唱。

我想后到孩子们旁若无人地对着群山唱,对着天空唱,我想看到他们脸上对明天的憧憬……然而,没有歌,没有诗,也没有梦。

”他又说,“教师应当是思想者,是思想者就得有责任感。

不具备这样的认识,就不配称自己是‘知识分子’。

同样,改革高考的时机已经成熟。

我很高兴有那么多专家和同行已经开始研究可行的方案,虽然困难还很多。

”吴非面对“应试教育笼罩的教育界”依然对课程改革充满了乐观态度,令人非常敬佩。

相比之下,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中丢失了自我,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

我们应该感到汗颜,应该为新课程改革尽力。

由于我写作水平有限,难以写出自己的见解,缺乏真知灼见,所以只好有些地方只好照抄这本书的内容。

我建议同事们读读这本书,对你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