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节肢动物共48页

合集下载

《医学寄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寄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
一 、定义
凡是能通过刺螫、吸血、寄生或传播病原 体等方式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 ,称 为医学节肢动物
二 、形态特征和分类
外形总特征:
1 、虫体左右对称 ,身体和附肢均分节 2 、体表具几丁质的外骨骼
3 、循环系统开放式
常见种类: 昆虫纲: 蚊、蝇、 白蛉、蚤、虱、臭虫、蟑螂等 蛛形纲: 蜘蛛、蜱、螨等
甲壳纲: 淡水蟹等 唇足纲: 蜈蚣等 倍足纲: 马陆等
三 、生长发育
变态: 节肢动物从卵发育至成虫 ,要经过形 态、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
全变态(完全变态) 半变态(不完全变态)
全变态:
卵 幼虫 蛹 成虫 各期的形态与生活习性完全不同 ,如蚊、蝇等
半变态:
卵 若虫 成虫,如虱、臭虫等 卵 幼虫 若虫 成虫 ,如蜱、螨等 若虫的形态、习性与成虫相似 ,仅虫体较小, 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机械性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仅起着
携带、输送的作用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或 体表不发育或繁殖 ,其形态、数量均无明显变 化。
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在媒介节肢动物体内进
行生长、发育或繁殖 ,达到一定数量或发育为 感染阶段后才能传播给人。
(发育式、繁殖式、发育繁殖式、经卵传递式)
六 、防制原则
四 、生态及生活习性
生态学: 研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节 肢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响 生活习性: 包括孳生习性、食性、活动与栖 息、季节消长、越冬等
五 、对人体的危害
1 、直接危害:指医学节肢动物本身对人体的危害
包括骚扰、吸血、刺螫、毒害、超敏反应、寄生
2 、间接危害:指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
1 、环境防制 2 、物理防制 3 、化学防制 4 、生物防制 5 、遗传防制 6 、法规防制

人体寄生虫学(88页)

人体寄生虫学(88页)

五、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分:
1、先天性免疫:如西非Duffy(-)黑人 2、获得性免疫:分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

特点:多为不完全免疫,有的寄生虫
有免疫逃避现象,因而寄生虫感染后带虫者或 隐性感染较为普遍。
◆非消除性免疫:
1) 带虫免疫: 2) 伴随免疫:
◆免疫逃避:
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某些寄生虫产生了逃 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在宿主本内增殖或长期生存的现象。 机制: (1)抗原变异 (2)抗原伪装 (3)分子模拟 (4)抑制或干扰宿主的免疫应答 (5)组织学隔离
建国
250万 50~100万
7万
现在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流行的过去和现状:
疟疾 血吸虫病 丝虫病 钩虫病 黑热病 3000万 1160万 3000万
53 万
>30万 约80万 14万 1.94亿 散在病例
其它:肠道寄生虫
蛔虫感染 钩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 阿米巴病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13亿 13亿 9亿 > 5000万
二、重要的基本概念(6页~)
1、共生现象: 1)、共栖:
2)、互利共生:
3)、寄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 受害。
2、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地生活在另一动物体内或体表,以对
方为居住场所,从对方获取营养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 并使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动物。(即在寄生关系中获 利的低等动物。) 3、宿主:被寄生虫所寄生并遭到损害的人或动物。
★超敏反应:Ⅰ ~ Ⅳ型
六、寄生虫感染或 寄生虫病的特点
1. 带虫现象、隐性感染、慢性感染多见。 2. 多寄生: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较多见。 3. 异位寄生、幼虫移行症也较常见。 4. 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医学节肢动物3(带目录)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医学节肢动物3(带目录)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医学节肢动物(三)一、前言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在人体内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以及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节肢动物作为人体寄生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多种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医学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以期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二、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与特征1.分类(1)昆虫:如蚊子、苍蝇、跳蚤、臭虫等;(2)蜘蛛:如蜱、螨等;(3)甲壳类:如蟹、虾等;(4)多足类:如蜈蚣、马陆等。

2.特征(1)身体分节,有外骨骼;(2)附肢也分节,如昆虫的六条腿;(3)生殖器官在腹部;(4)血液循环为开管式;(5)呼吸方式多样,如气管呼吸、书肺呼吸等;(6)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如卵、幼虫、蛹、成虫等。

三、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史与危害1.生活史(1)卵:雌性节肢动物产卵,卵在一定条件下孵化;(2)幼虫:孵化后的幼虫经过数次蜕皮,不断生长发育;(3)蛹:部分节肢动物有蛹期,蛹期内发生显著变化;(4)成虫:成熟后的成虫进行繁殖,完成生活史。

2.危害(1)传染疾病:如蚊子传播疟疾、登革热等;(2)寄生:如蜱、螨等寄生在人体皮肤、毛囊等部位,引起皮肤瘙痒、炎症等;(3)过敏反应:部分人对节肢动物过敏,如荨麻疹、哮喘等;(4)毒害:如蜘蛛、蝎子等节肢动物的毒液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四、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方法1.预防措施(1)保持环境卫生,消除节肢动物的孳生地;(2)安装纱窗、蚊帐等物理防护设施;(3)使用驱蚊剂、蚊香等化学驱虫产品;(4)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裸露皮肤。

2.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如抗疟疾药物、抗过敏药物等;(2)局部治疗:如皮肤瘙痒、炎症等可使用消炎、止痒的外用药物;(3)过敏原检测与脱敏治疗:对过敏体质者进行过敏原检测,采取脱敏治疗;(4)中毒治疗:根据中毒原因和症状,采取相应的解毒、支持治疗。

五、结论医学节肢动物是人体寄生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分类、特征、生活史、危害及防治方法,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寄生虫学-节肢动物

人体寄生虫学-节肢动物
19:46
医学节肢动物
19:46


医学节肢动物概念:通过刺螯、寄
生、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
康的节肢动物,称医学节肢动物。
19:46
节肢动物的特征:
1、虫体两侧对称,身体及对程分布的 附肢均分节;
2、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组成坚硬的 外骨骼;
19:46
3、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其主体称为血 腔,内含血淋巴; 4、发育史经历蜕皮和变态;
蝇卵
19:46
蝇幼虫
19:46
蝇蛹
19:46
19:46
பைடு நூலகம்9:46
19:46
19:46
19:46

蚤的生活史
虱的生活史
19:46
白蛉的生活史


19:46


19:46
19:46
19:46
毛囊蠕形螨
毛囊蠕形螨生活史
19:46
3.化学方法 采用化学杀虫剂,如除虫 菊脂杀虫剂等。 4.生物方法 利用节肢动物的天敌来 防制,如稻田养鱼捕食蚊幼虫。 • 此外,还有遗传防制,法规防治,做 好个人防护等。
19:46
19:46
蚊的生活史
19:46
19:46
蝇的口器及爪
19:46
19:46
蝇的生活史
19:46
陆。
19:46
二、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与变态
• 生态 是指节肢动物的生活过程与周围环 境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温度、湿度、 地理、季节等,这些因素对医学节肢动物的 孳生、活动、食性、栖息等起着重要作用。 • 了解生态是为了找出对医学节肢动物生存 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切 实可行的防制措施。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医学节肢动物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01
02
03
04
机械性损伤
部分节肢动物如蚊、蝇等在叮 咬过程中可能造成皮肤破损,
引发感染。
寄生虫病传播
一些节肢动物是寄生虫病的传 播媒介,如恙螨传播回归热,
蚊子传播登革热等。
过敏反应
节肢动物的唾液、分泌物等可 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如皮疹
、哮喘等。
心理影响
节肢动物的侵扰可能对人类的 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环境治理
清理室内外环境,减少适宜节 肢动物生存的环境,如清除垃
圾、减少杂草等。
个人防护
避免在有大量节肢动物的场所 停留,如草丛、树林等;外出 时穿长袖长裤,涂抹驱避剂等 。
药物治疗
对于被节肢动物叮咬后出现症 状的人群,可以使用抗过敏药 物、消炎药等进行治疗。
媒介控制
使用杀虫剂、灭蚊灯等手段, 有效控制节肢动物的密度和传
播。
防治药物
驱蚊液
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 成分,可有效驱避蚊子
、蜱虫等节肢动物。
杀虫剂
针对不同种类的节肢动 物,可使用不同的杀虫
剂进行消杀。
抗过敏药
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等,用于缓解被节肢动 物叮咬后的过敏症状。
消炎药
如阿莫西林、头孢等, 用于治疗被节肢动物叮 咬后可能引发的感染症
状。
04
医学节肢动物与人类健康 的关系
引起过敏反应
医学节肢动物的唾液、分泌物等含有 过敏原,容易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 如荨麻疹、哮喘等。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接触节肢动 物后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 危及生命。
03
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2024年人体寄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课件

2024年人体寄生虫学医学节肢动物课件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寄生虫学中应用
01
DNA/RNA提取与纯化
从寄生虫样本中提取和纯化DNA或RNA,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提供
基础。
2024/2/29
02 03
PCR技术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寄生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提高 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常用的方法有常规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
2024/2/29
13
其他节肢动物传播疾病
蚤类叮咬传播疾病
如鼠疫、斑疹伤寒等,通过蚤类 的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
虱类叮咬传播疾病
如流行性斑疹伤寒、战壕热等, 通过虱类的叮咬将病原体注入人
体。
蟑螂携带病Leabharlann 体如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通过 污染食物和水源引起人类消化道
疾病。
2024/2/29
14
04 诊断方法与治疗策略
抗寄生虫药物研发趋势
分析了未来抗寄生虫药物研发的可能趋势,如针 对寄生虫特定生命阶段的精准治疗、联合用药策 略等。
寄生虫病防治策略展望
3
探讨了未来寄生虫病防治的可能策略,如加强国 际合作、提高公众卫生意识、推广新型疫苗和诊 断技术等。
2024/2/29
26
2024/2/29
谢谢聆听
27
肺吸虫
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肺部,以肺组织 为食,可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 难等症状。
10
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疾病途径及
03
机制
2024/2/29
11
昆虫叮咬传播疾病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 等,通过蚊子的叮咬将病 原体注入人体。
2024/2/29
蜱虫叮咬传播疾病
如莱姆病、森林脑炎等, 蜱虫叮咬人体后,病原体 随血液进入人体。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医学节肢动物-3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医学节肢动物-3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件旨在系统介绍医学节肢动物的基本知识、分类、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 治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
课程目的
掌握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 熟悉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方法及个人防护措施;
理解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传播途径; 提高学生对医学节肢动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医学节肢动物研究的前沿技术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 学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 展,医学节肢动物的研究也从传统方 法逐渐转向这些前沿技术。
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为医 学节肢动物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如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敲除技术 等。
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 物学
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为医 学节肢动物的生命活动和疾病传播提 供了更全面的视角,为探索其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寄生虫对人类的影响
1 2 3
致病性
医学节肢动物可导致一系列疾病,如:虫咬伤 、红肿、瘙痒、疼痛等局部症状,严重时可引 起全身性感染、过敏反应等。
传播途径
医学节肢动物可经多种途径传播,如:叮咬、 分泌物、空气等,也可通过食物和水源等途径 传播。
流行病学意义
医学节肢动物的分布广泛,具有地域性和季节 性特点,对其传播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
间接传播
通过节肢动物携带的病原体污染环境、食物和水源,再经由易感人群接触而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的流行区域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由于气候适宜和生态环境适合节肢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这些地区是医学节肢动物流行的重点区域。
局部地区传播
某些节肢动物只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传播,如沙漠、草原和森林等。

2024年度人体寄生虫学课件医学节肢动物

2024年度人体寄生虫学课件医学节肢动物

8
形态特征
头部
具有触角、复眼等感觉器 官,以及取食的口器。
2024/2/2
胸部
具有三对足,用于爬行或 跳跃。
腹部
包含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 等重要器官。
9
生活史及习性
2024/2/2
生活史
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史复杂多样,一般包括卵、幼虫、蛹和 成虫等阶段。不同种类的生活史时间和习性各不相同。
习性
医学节肢动物具有多种习性,如吸血、寄生、捕食等。它们 通过叮咬、刺吸等方式传播病原体,引起人类疾病。此外, 一些医学节肢动物还具有季节性活动、昼夜节律等特殊习性 。
预防措施与实践
详细讲解预防寄生虫病的具体 措施,如个人卫生、饮食卫生 等,并鼓励公众积极实践。
早期识别与治疗
介绍寄生虫病的早期症状和识 别方法,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
性。
30
社会宣传策略
01
02
03
04
大众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 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
对寄生虫病的知晓率。
社区宣传与教育
传播疾病
医学节肢动物是许多寄生 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如 蚊子传播疟疾、虱子传播 斑疹伤寒等。
2024/2/2
危害人类健康
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吸血 等行为可直接危害人类健 康,引起皮肤瘙痒、红肿 、过敏反应等症状。
生态环境影响
医学节肢动物在生态环境 中扮演重要角色,对生态 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 响。
5
通常采集静脉血,对于某些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等,可采集指血或 耳垂血。采集的血液标本需进行抗凝处理,并尽快送检。
粪便标本采集
采集新鲜粪便,注意避免混入尿液或其他杂质。对于检查虫卵或幼虫 ,需采用特定的粪便处理方法,如直接涂片法、浮聚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