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练习题(2)(含解析)

合集下载

《金学案》历史岳麓必修2练习:第2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Word含解析

《金学案》历史岳麓必修2练习:第2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Word含解析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的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C.圈地运动的进行D.手工工场的发展解析: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其中A项是市场条件,C项是劳动力条件,D项是技术条件。

答案:B2.在工业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材料中的“它”是指()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C.火车D.汽轮解析:由材料中“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可判断,“它”应是动力的革命——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答案:B3.下面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

它们当时使用的发动机分别是()A.柴油机和汽油机B.蒸汽机和电动机C.蒸汽机和内燃机D.内燃机和电动机解析:火车是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使用的发动机为蒸汽机;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使用的发动机为内燃机。

答案:C4.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代,石油是主要的工业能源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代,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代,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A.①②错误,③④正确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解析:石油作为主要的工业能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故答案为A项。

答案:A5.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考指导习题(含解析)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考指导习题(含解析)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2.下图显示了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图中①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了()A.铁器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3.18世纪后期,工场主们高兴地说:“场址的选择终于不受河流条件的限制了。

”他们这样说是因为发明了()A.飞梭B.珍妮纺纱机C.改良蒸汽机D.火车机车4.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时,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

该城市最有可能是()A.伦敦B.北京C.莫斯科D.东京5.有学者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其主要依据是()A.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6.当代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这可以说明()A.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B.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C.德国实现统一的前提和条件D.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厂”地位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D.重商主义理论的盛行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65年机械师詹姆斯·瓦特改进了纽可门的蒸汽机,使之效率大为提高。

1769年他获得第一个专利。

随后,瓦特又不断改进,试制成功新一代的蒸汽机。

材料二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民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A. 动力问题B. 资金问题C. 市场问题D. 劳动力问题2.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 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 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 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D. 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3.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A. 工场手工业的发达B.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C. 殖民掠夺的疯狂进行D. 生产技术的大力改进4.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A. 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 资本积累的完成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市场的需求5.下表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01单位:%)(资料迪恩、科尔:《英国的经济发展,1688—1957》,剑桥1964年版,第142页。

)A.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B. 第二产业始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C. 劳动力转移速度完全受工业化程度影响D. 劳动力转移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6.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是1:2,到19世纪初上升为2:3,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入城市B. 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英国C. 大批人口前往殖民地D.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布局7.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上,不可能出现的展品是A. 西门子发电机B. 英国的蒸汽机车C. 卡尔.本茨第一辆汽车D. 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8.“N作为工业动力,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传输和控制能量最理想的方式,使人类获得了一种以光速传输信息的载体。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作业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作业

第二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圈地运动使英国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

但这一运动对工业革命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主要在于圈地运动()A.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C.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D.极大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解析:工业革命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金、市场等。

圈地运动迫使很多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故选B 项。

答案:B2.(2018·东北三省四市高三一模)下图是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B.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C.从16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D.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与史实不符,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引发社会出现两大对立阶级,社会矛盾加深;工资水平低与经济发展停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经济停滞,工资可能增长;工资低也可促进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C项工资水平会影响消费水平,但不起决定作用;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所以可能引发新技术的使用,取代人工劳动,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8·江苏卷)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解析:从材料中的“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可知,材料意在强调技术革命着力解决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中“有意的发明”表明A项错误;材料中的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错误。

历史ⅱ岳麓版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练习

历史ⅱ岳麓版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练习

历史ⅱ岳麓版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练习(时刻: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假如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图的历史信息,应输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C.工业革命D.信息时代解析图中是火车和汽轮,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成就,故选C。

答案 C2.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制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瓦特开启工业大门的这把“钥匙”是指()。

A.发明水力纺纱机B.提出力学理论C.发明蒸汽机D.改良蒸汽机解析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牛顿提出力学理论,瓦特不是发明而是改良了蒸汽机,故选D项。

答案 D3.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腾B.人们能够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成为重要通讯工具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C、D三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项中的火车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4.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能够打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能够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全然上得益于()。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解析B、C两项内容显现的时刻早于1911年,A、D两项相比,工业革命是全然推动因素,故选A项。

答案 A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

①重要发明来源于发明家的体会积存②重要发明来自于科学家的实验室③同时发生在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④科学成了技术进步的重要的推动力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要紧是来源于发明家的体会积存,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日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因此①的说法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 B6.有位同学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形成与进展的材料”,但老师说他搜集的材料有的是错误的,请你把错误的信息选择出来()。

-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2.9《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2.9《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2.9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引发“历史性变革”的经济因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扩展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工人运动的发展【解析】结合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和所学知识,可知引发“历史性变革”的经济因素是工业革命,选B项。

C、D两项与题干限定“经济因素”无关,故排除。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排除A项。

【答案】 B2.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

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

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种痘、煤烟、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B.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带来新问题C.新航路开辟带来航运中心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改善了英国形象【解析】从时间信息来看,是在英国第一次工业基本完成后,颁布公共卫生条例,显然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的环境问题,故A项正确。

【答案】 A3.“1750年到1850年的100年间,英国人口从770万猛增到2 750万。

在人口增加的同时,英国的人口中心发生移动。

总的流向是:由东南部流向西北部,由农村转向城市。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中心的转移B.三角贸易的发展C.殖民霸权的确立D.工业革命的推动【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三个信息点:1750年到1850年;人口大量迁徙;方向由农村到城市。

结合所学应该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D项正确;近代商业中心转移指新航路开辟后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项错误;三角贸易是贩卖黑奴的罪恶贸易,与材料所述不符,B项错误;殖民霸权的建立与英国国内人口的迁移并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

【答案】 D4.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检测 岳麓版必修2

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检测 岳麓版必修2

第2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答案】 C【解析】材料中“销售范围广、需求量大”“带动一场工业革命”即说明市场刺激工业革命。

2.马克思这样评价“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

……”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A.爱迪生 B.富尔顿C.史蒂芬孙D.瓦特【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这种“原动机”是蒸汽机,它的改进者是瓦特。

3.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近半个世纪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展。

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领先的两个部门是A.纺织业和铁路业B.纺织业和化工业C.铁路业和采矿业D.汽车制造业和化工业【答案】 A【解析】化工业、汽车制造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兴的工业部门,排除B、D两项;采矿业不如纺织业和铁路业发展迅速,排除C项。

4.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博览会上,不可能...展出的工业品是A.火车机车B.汽船C.万能蒸汽机 D.合成橡胶【答案】 D【解析】合成橡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5.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

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A.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B.民主运动的推动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答案】 A【解析】导致女子服饰改变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使工厂兴起,简短的服装适应这一工作环境的需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测试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测试题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17.12·吉林学业水平·8)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手工工场 B.工厂 C.股份公司 D.垄断组织2.(2017.7·云南学业水平·18)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表明()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工业革命C.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3.(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重点中学冲刺模拟一·34)(原创,中)下列表格为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和人口数量,据此可知19世纪末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整体世界的形成 B.殖民扩张的需要C.工业文明的发展 D.原始资本的积累下面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引领世界,蒸汽动力的增速领先B.法国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源于政局趋向于稳定C.德国工业速度最为迅猛,得益于国家实现统一D.三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源于对科技态度差异5.(2018·安徽蚌埠二模·35)表3 1750—1913年人均工业化程度(英国1900年人均工业化由表3可知,这一时期()A.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B.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停滞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发展 D.英国是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6.3(2018·安徽蚌埠二模·32)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学者马克辛·伯格说:“蒸汽机长期以来被18世纪史学家看作发明和创造的关键指示器,但是18世纪本身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从镀银的咖啡壶到刻纹的黄器皿和上漆的纸型托盘等全新细消费品的爆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2)1.据统计,从1775年到1815年大约有25万人移居美国,1820~1860年则有约500万人移居美国,比1790年整个美国人口还要多。

对美国而言,移民的涌入A.加速了工业化发展进程B.消除了国内的种族矛盾C.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D.促成了国内市场的形成【答案】A【解析】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这一时期大量人口移居美国,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进而加速了美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美国国内的种族矛盾一直存在;C选项错误,当时美国地广人稀,移民的涌入并未给美国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D选项错误,国内市场的形成是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移民的涌入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并非是促进国内市场形成。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普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社会认为,是德国的教师打败或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

1875年,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

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说明了A.教育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B.教育改革促成世界市场的完善C.英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成果卓著D.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可知体现的是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D选项符合题意。

教育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A选项排除。

教育改革与世界市场的完善无关,B选项排除。

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国家,C选项排除。

3.19世纪70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一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术;自动纺织机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

这些现象说明英国A.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B.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C.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D.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答案】A【解析】英国人的发明经过很长时间才被应用,甚至被外国首先应用,说明英国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不注重新技术新发明的应用,故A正确;英国开展了两次工业革命,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对技术发明的态度,无法体现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英国是否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D。

4.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

……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B.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答案】D【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需要大规模的投资,所以,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只可能是因为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故D项正确;A是新航路开辟时代,不符合材料时间;B和C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一一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

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答案】A【解析】一战前德国外来劳工增多实质上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期间,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在于人口过剩,故B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此时一战尚未爆发,排除。

D项,题干现象与德国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

6.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就开始反省其自由贸易政策,并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实行了100多年的该政策,开始转向贸易保护。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B.美德后起国家实力赶超英国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D.国际金融领域处于无序状态【答案】B【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和美国在工业生产方面超过英国,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方面冲击了英国,所以当时英国会改变自由贸易政策,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故B正确;材料反映英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一变化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的,故排除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应该是在罗斯福新政以后,故排除C;题目要求分析英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而不是其造成的影响,故排除D。

7.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

在1893年的危机中,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

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

这反映了A.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B.自由放任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C.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D.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19世纪末……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

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

”等信息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C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到是铁路运输业出现了垄断,没有强调技术改造,A错误;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而且“大肆兼并……4个大集团”等,这都是垄断阶段的表现,故B错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D错误。

8.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

美国的关税改革A.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B.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D.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2【答案】A【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通过了新的关税法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美国对外市场的开拓,客观上推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A。

当时应该是扩大对外资本输出,而不是扩大资本积累,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降税措施,应该是鼓励开放,它不利于保护国内市场,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要在全球范围内经济扩张的特征,不是对欧洲国家妥协让步,排除D。

19.对以下1925-1928年各主要国家每年每人消费工业品的价值(以美元计)统计表最合理的解释是A.美国的人均收入世界最高B.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C.世界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D.欧洲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图片可以看出每年每人消费工业品的价值美国达到254美元,英国112美元,而中国和印度仅仅3美元,可知世界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故C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到人均收入,故排除A。

材料无法判断苏联农轻重比例,排除B。

材料和世界中心地位变化无关,排除D。

10.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

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答案】B【解析】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侵略扩张,故B正确;材料反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对外侵略扩张,这有利于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A错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经济中心在欧洲,没有转移到其他地区,排除C;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非欧洲对外移民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排除D。

11.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根据这一发现,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也出现了,电力成为新能源。

这说明A.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B.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C.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D.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答案】A【解析】由材料“电磁感应现象。

根据这一发现,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可见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问题,排除B;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实现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排除C;材料主旨不是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排除D。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运输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的托拉斯(垄断组织)总共达到445个,他们合并了近8700家公司,拥有资本203.79亿美元,控制着1528个大企业。

全部产值的50%左右集中掌握在只占企业总数1%的3060个大型企业手里。

这一现象A.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B.维护了美国市场自由竞争的秩序C.适应了美国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D.直接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美国生产关系调整的表现,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控制了市场的各个环节,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故C项正确,AB项错误;美国金融市场投机过度直接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故D项错误。

13.下表为德、英、美三国不同时期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1913年的工业指数为100),这表明A.科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美德逐渐取得工业垄断地位D.垄断导致大国经济竞争激烈【答案】A【解析】1860—1913年间德国、美国工业指数增长较快,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是因为美德大力发展科技,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德的垄断地位,故C 错误;材料未体现垄断导致竞争激烈,故D错误。

14.1883年,德国通过了工业化国家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医疗保险法》,1884年又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第一部《老龄和残疾保险法》。

这三大保险法旨在A.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B.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C.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D.推动企业自觉科技创新【答案】B【解析】为了应对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缓解严重对立的阶级矛盾,19世纪后期德国政府开始采用立法的形式为工人设立社会保险,这是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因此B选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