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 (二十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2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答案解析)

考点2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
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3.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
”材料表明( )A.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B.商业风气渐开,从业观念渐变C.知识逐步贬值,士人社会地位下降D.科举仕途不畅,士人追逐名利4.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5.1872年,左宗棠上奏朝廷称:“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
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这表明他( )A.主张购买西方新式军舰以自强B.要求引进西方科技创办福州船政局C.希望朝廷革除官办企业的弊端D.认识到发展近代中国洋务工业的重要6.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下面是~年上海华商部分机器厂情况统计表,该表可以表明( ).近代民族企业的资本雄厚.清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甲午战后纺织业自主发展.民族重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解析:选题干中民族工业投资额的资本单位为元,且单个工厂资本约为元,资本薄弱,故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且政策带有被动被迫性,故项错误;项中“自主”两字不妥,近代技术受制于欧美列强,且从表格中反映不出来,故项错误;通过表格对比可知甲午战争后机器制造业(重工业)的投资额、工厂数增加,故项正确。
.《中外日报》年月日载:“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日本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主要原因是( ).宁波在年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解析:选宁波是在年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故项错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项正确;“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是在民国时期,故项错误;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故项错误。
.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
这种做法( ).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解析:选根据材料“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可知政府通过经济立法,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益,促进了其较快发展,故项正确。
.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输出棉纱量持续减少,而日本却迅速增加,开始超过英国,跃居首位。
这反映了( ).列强均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日本趁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日本在侵华中始终获利最大解析:选一战期间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是西方列强,不是列强均放松了,故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虽然被美德超过但经济实力仍位居日本之上,故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故项正确;根据材料只能得出一战期间日本侵华占据优势,但无法得出始终获利最大,故项错误。
【精品】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2.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考点集训【P229】一、选择题1.(2017一中)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这种现象说明了(C)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C.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D.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企业获利,持有股票者得到丰厚的分红,从而鼓励更多的股份制企业出现,这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所以C项正确。
2.(2017长郡)189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制定奖励章程,凡发明军用船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仿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
据此推断,该章程(C)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解析】材料涉及到晚清政府关于专利保护的介绍,但是不足以说明相关制度是“完善”的,故A项错误;材料“给工部郎中实职”“给工部主事职”表明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加深的现实,中国民族资本家提出实业救国主张,清政府此举顺应了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虽然材料表明清政府对技术发明的支持,但从当时背景考虑,清政府主观上是为了增加财税收入以缓解财政危机,“立国”说法不当,故D项错误。
3.(2016附中)《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
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
直到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
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可知B项错误;再根据“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可见突出的是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排除C项;D项与所学知识不符,1902年时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仅凭进口税提高也不足以说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结合所学知识,关税是一国政府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重要工具,而且当时晚清新政开展,奖励实业,因此选A。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40小题,60分)1.《佐传•隐公四年》记载: 四年春季,卫国国君桓公之弟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州吁不能安定卫国百姓,于是臣子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
石碏日:“王觐为可。
”由此可知A.卫国政局长期动荡B.嫡长子继承制被破坏C.分封秩序仍然存在D.礼乐制度已经崩溃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秃”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4.“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5.“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6.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实现脱离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7.学者王亚南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2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含答案

课时规范练23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8广东四校联考,28)下面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棉花担 6.54% 5.72%4.98% 14.25% 匹印花布4.86%6.94%棉纱担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A. 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B. 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C. 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D. B答案无法体现关税自主权是,6.54%,1858年税率为5.72%,可见关税依然存在解析根据表中棉花1843年税率为年税率年税率则为4.98%,棉纱1843项错误;根据表中印花布1843年税率为14.25%,而1858故否丧失,A应;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年税率为4.86%,可见对棉纺织业的冲击最大,故B项正确为6.94%,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项错误;C该以出口数据说明,故 D项错误。
和原料掠夺,故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鸦片战争后,2.(2018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7)皆,品、掠夺原料,而国内标志有“福新”“茂新”等品牌产品也充斥着市场,这些无疑造成了“华民生计) 为所夺”的现象。
以上现象说明(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A. 国内民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B. C.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 D.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内外夹击 D答案二是标有,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解析题干强调的是造成“华民生计,皆为所夺”这一现象的原因民族项错误;“福新”“茂新”这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只强调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具有片面性,故A皆为所夺”,并不能得出中题干只是强调“华民生计B项错误;,故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外部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和内部民族企业的排挤而逐渐C项错误;,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故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3单元第2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二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 单项选择题1. (2019 •广东六校联考)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 ,1881年南 海知县曾下令封闭。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说明( )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B.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C.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D.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2. (2019 •湖北武汉十月联考)1908年初,英美烟草公司借口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生产的“白鹤”商标的颜色 与其生产的“玫瑰”商标颜色相近,向香港当局诬陷“南洋”侵权。
香港当局强行将南洋价值巨大的“白鹤” 牌香烟焚毁,使其被迫放弃“白鹤”商标。
这说明 ( )A. 近代民族企业缺少法律保护B. 外国资本极力排挤民族企业C. 民族企业发展缺之技术支持D. 民族企业发展缺少民众支持3. (2019 •广东惠州一调)下图为19121932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 (单位:10万两)A. 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B.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D. 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迅速。
从社会发展进程看 ,它们对中国影响最深刻的是 ( ) A. 民族经济发展进入繁荣阶段 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D. 改变了中国经济附庸的地位5. (2018 •江西赣州一模)到1928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相继与国民政 府签订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税率由5% 至80%共14级。
这些变化 ( ) A. 使中国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B. 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 扭转了中国贸易的逆差局面D. 使关税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6. (2018 •湖南怀化三模)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 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 ,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
2020_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df含解析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解题关键就是读懂材料,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这一举措其实是一种必要的措施,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形势确定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只概括出表面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举措的深层内涵;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不能通过企业合并就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没落。
而且“开始”一说也有错误。
2.(2020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
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答案】D【解析】根据“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选D项;“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不符,故排除A项;“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的说法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而不是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为前提,故排除C项。
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时作业2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佛山市模拟]1914~1918年,湖南近代经济迅速繁荣,主要集中在铅、锌、锑、锰等矿种的采矿业上。
1918年出口矿产等工业品458万多关平银,翌年却降到148万关平银左右。
直接影响该时期湖南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湖南自然经济解体程度B.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C.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D.列强军工原料的需求2.[广东汕头阶段练习]晚清时期,时人一般将中国出产的商品称为“土货”,到民国初年基本改称为“国货”。
这反映了民国初年( ) A.近代国家观念有所增强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紧密3.[肇庆市模拟]孙中山指出:“中国实业之开发”“凡夫事物之可委诸个人,或者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不能委诸个人及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
这说明孙中山( )A.不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B.重视发挥国家经济组织职能C.以经济发展巩固政治独立D.认为国家垄断优于个人经营4.[绵阳市模拟]1912~1916年间,两度出任财政总长的周学熙贯彻“整理田赋,调整盐产,清理官产,施行烟酒公卖”的财政方针,积极“筹办实业银行和兴办工业”,还提出由政府兴办民间无力兴办的大型企业,或由政府参加管理,同时给予经济援助或特殊政策照顾。
这些举措( ) A.利于改善民族经济的生存环境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助长了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5.[内江市模拟]依据下图《1920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新旧产业占比图》。
据此可知( )A.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更C.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D.外资对华控制得到了强化6.[南宁市模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在“必要时”且经过相应批准程序召集商股时,商股总数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40%,其中法人所购商股必须达到资本总额30%以上时,始许本国人民经财政部部长允许后入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二十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下面是1866~1913年上海华商部分机器厂情况统计表,该表可以表明()
类别
1866~1894年1895~1913年
设厂数(个) 设立资本(元) 设厂数(个) 设立资本(元)
轧花机制造 3 300 14 2 520
缫丝机制造 1 400 9 5 600
纺织、针织
机修配
——8 13 370 A.
B.清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
C.甲午战后纺织业自主发展
D.民族重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解析:选D题干中民族工业投资额的资本单位为元,且单个工厂资本约为800元,资本薄弱,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且政策带有被动被迫性,故B项错误;C项中“自主”两字不妥,近代技术受制于欧美列强,且从表格中反映不出来,故C项错误;通过表格对比可知甲午战争后机器制造业(重工业)的投资额、工厂数增加,故D项正确。
2.《中外日报》1897年9月21日载:“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日本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主要原因是()
A.宁波在1895年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选B宁波是在1842年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故A项错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B项正确;“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是在民国时期,故C项错误;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故D项错误。
3.(2019·郑州一模)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
这种做法()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解析:选A根据材料“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工商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可知政府通过经济立法,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益,促进了其较快发展,故A项正确。
4.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输出棉纱量持续减少,而日本却迅速增加,开始超过英国,跃居首位。
这反映了() A.列强均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超过英国
C.日本趁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D.日本在侵华中始终获利最大
解析:选C一战期间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是西方列强,不是列强均放松了,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虽然被美德超过但经济实力仍位居日本之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只能得出一战期间日本侵华占据优势,但无法得出始终获利最大,故D项错误。
5.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
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
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B.封锁苏区红色政权
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
解析:选A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的目的是防止白银外流,进而稳定国民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
6.(2019·南昌模拟)据统计,民国时期全国电力灌溉(使用抽水机)的田亩,最多的年份(1930年)也不过5万亩,还不到全国总耕地面积的万分之一。
从1915年由国外购进第一台拖拉机起,到1949年,除台湾省外,总数也不过401台(标准台)。
由此可知当时中国农业()
A.土地制度落后B.生产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
C.缺乏近代意识D.国民政府经济重心在工业
解析:选B材料中并没有近代土地制度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的农业生产远未实现近代化和机械化,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故B项正确;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属于生产工具的范畴,并非缺乏近代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国民政府投资工农业比重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7.1949年5月28日,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100∶1,到6月8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上涨到2 000∶1,银元猛涨刺激物价攀升。
反动分子叫嚷:“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
”据此可知()
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
B.人们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
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政权
解析:选D材料中强调的是国民党对金融局面的控制,当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控制上海,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当时金融领域的混乱,不是人们对银元的盲目依赖,故B项错误;C项仅仅是材料的表象,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故C项错误;材料中“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说明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新生的政权,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
……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
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
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
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
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
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摘编自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 材料二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
……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
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
……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
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
……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
(11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中国经济“渐趋衰退”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近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10分)
解析:第(1)问,根据“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分析原因。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概括其形式;第二小问,这一时期的洋务派民用企业为近代民族企业的产生在客观上创造了某些有利条件。
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两个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分别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综合分析。
答案:(1)原因:实现国家自强,防止财富外流。
(2)形式: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理解: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和生产方式(采用大机器生产),官员创办企业有利于打破重农抑商传统观念,民用工业的资本投资、产品销售等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3)原因:军阀割据混战;日本加紧经济侵略;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不利因素:生产技术落后,保守思想观念,封建主义的阻挠,动荡的社会环境,西方列强的侵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