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简表
关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知识梳理与认识

关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知识梳理与认识作者:苏万青朱丽华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9年第01期一、基本线索梳理1.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阶段变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二、重点问题简析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近代前期经济的影响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等,都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欧美工业资本主义国家打败了清政府,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以满足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的需要。
这一过程摧垮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促使小农经济破产,把中国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列强在中國开矿、设厂、修铁路等,直接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劳动力,就地生产、销售,获取高额利润,其产品也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优势,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获得了一系列侵华特权,使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战期间,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尤其是帝国主义国家大力扩军备战,忙于军工生产,这就使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中国近代调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探索3.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于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繁荣;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日益萎缩;新中国成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的进步方向,但因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能成为近代中国经济的主导形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简表如下。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思想条件(西学东渐高潮)
根本原因(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根本原因-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大希望的破灭
代表人物
倭仁等
林则徐
魏源
奕xin、文祥;
曾、左、李
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地主阶级顽固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产阶级激进派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购买洋枪洋炮试制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起到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
政治上:
①推翻了清王朝②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③思想观念上
④经济上:
⑤社会习俗上:
孙中山、黄兴、邹容、章太炎、陈天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刘半农等
中国近代史作业1

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
观 看
①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 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③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④群众性的反帝爱 国斗争
不
足, 后 天 畸 形
展
发展
萎缩 严重
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 策和措施
官僚资本的压制,日本的掠夺 官僚资本的压制,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
深,管理经营有素,吾更何恃而恐,吾将何术而善
后?”
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发展
以棉纺织、钢铁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
国内关卡林立,封建剥削严重,丧失了与外国竞争 的优势;与外资企业相比,资金少,规模小,技术 力量弱。
(1)近代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
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
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工业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 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 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 化的领导权。
(3)近代工业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 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 自内 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
3.短暂繁荣(1912~1919年):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 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了一个高潮。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 面粉业.“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 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势头。 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 (特别是在近代前期)。
(完整word版)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简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邹容、章太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
主张
中国的一切都尽善尽美,无需改变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科技,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外国侵略者,维护清王朝统治。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农民起义,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政治(君主立宪)
经济(振兴工商业)
文化(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改良手段建立君主立宪,目的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民主共和”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制度、技术、文化都不好,文化变革尤其重要。
目的
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在保留清王朝统治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温和的改良主义)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试制战舰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的论战-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做这类题时,分析观点属于哪一个派别,仍然要结合材料作答,不能机械照搬)
⑶鸦片战争的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内忧外患)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思想条件(西方思想传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18讲 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江苏徐州模拟)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
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C.“实业救国”思潮高涨D.列强侵华方式改变答案 B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与材料中的时间相符,故选B项。
1915年掀起“抵制日货”运动,排除A项;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实业救国”长期存在,是重要原因但非“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排除C项;这段时间内列强侵华的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项。
2.(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迅速。
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历程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迅速结束C.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答案 D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发昌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被吞并的过程,从中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故D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历程,故排除A 项;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业救国的思想,故排除C项。
3.(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如图反映了19世纪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的变化情况。
这表明( )A.列强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中西方工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落后D.洋务企业在世界上缺乏竞争力答案 B解析分析图表可知,19世纪中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比例逐年下降,且下降幅度很大,这表明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现代工业迅速发展,速度远超中国,中西方工业发展出现不平衡,故B项正确。
高三历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四大家族: 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 “凭借政治特权,以强制掠夺的手段 建立以他们为中心的资本集团”
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三)
★后天畸形 借一战机会发展,大战结束,列强重 来,迅速萧条(短暂性)。 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受到本国封建主 义、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 压迫(三座大山)。
1916年袁世凯去世。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开 始。 1924年,江浙战起,“所有车辆扣为军用, 沿路货物堆积如山,甚至完全腐烂”。 1925年,“某巨商要从山东运一批小麦到上 海,车辆被军人扣用,无法运输,出运费1万元, 该商始得以装车。货未销出,已先受重大之损失 矣”。 此外,纸币发行混乱;度量衡标准不一: “有十六两一斤者,有十八两一斤者,也有二十 两一斤者”。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
晚 19世纪70年代前后 清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12---1919 民 1927---1937 国 1937---1945 1945---1949
产生 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显著发展 日益萎缩 陷入绝境
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一)来自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一) ★先天不足
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一) ★先天不足
①自然经济 ②外资经济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⑤洋务经济
民族工业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1)国家主权的不完整妨碍民族经济的独立 发展; (2)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是经济发展的 重要策略; (3)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保证资 金充足,国家要大力扶持; (4)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大 量的建设人才。
不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 在外资刺激下的“早产儿”,是欧风美雨 的产物。
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二) ★后天畸形
中国民族工业特点(二) ★后天畸形 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基础薄弱(产 业结构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区,内地很少,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 系(地域分布不平衡) ;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民族工业因缺少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导致资金少、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发展受到极大束缚(脆弱 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考:
3.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大”发展,是否意味 着中国已走向繁盛呢,它有哪些特征呢,说说看。
材料四:一些主要行业中,1912年至1919年资本万
元以上的新设厂家及投资数额,分别超过以前数十年的 总和。 行业 纺织 染织 缫丝 厂数 27 47 96 投资额
(万元)
行业 面粉 火柴 烟草
厂数 91 50 12
思考:
2.就全国而言,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 还有什么行业在生意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短暂春天民族工业的表现?
清末明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比简表
年均投资 万元 3000 2000 1000 0 1895-1911 1912-1918
忽如一夜春风来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 (1)厂矿企业增多; 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 8年相当于过去的 (投资近一亿元。这 2)投资总额增加; 全部投资的总额。其中,纺织业新 (设厂 3)面粉、纺织发展最快 27家,投资额2 998.4万元…… 面粉业新设厂91家;投资额 472.3 万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 为601.9万元。 ——《中国近代史教程》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2)根据材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 素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时 间
原因
①辛亥革命扫除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奖励实业的政策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的推动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
①厂矿企业
= =
1939
1943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 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 品…… 1945 1948
=
=
=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概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概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指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瓦解的背景下,一些中国商人、手工业者和地主等开始投资兴办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现代企业,逐步形成的一种经济力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包括洋务运动时期、清末民初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等。
在这些时期,中国民族资本家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办了一系列现代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包括外国资本的竞争、封建势力的阻碍、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等。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1952年(合理调整工商业)
得到快速发展
含义是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含义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断加强控制管理,最终改变其所有制
消灭了剥削阶级。
时间
发展概况
原因
代表企业、人物
概况
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1、经济的解体。
2、的诱导。
3、外商企业的刺激
的发昌机器厂
的继昌隆缫丝厂
的
主要分布在
地区
1、加速了的解体
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3、产生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初步发展
1、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目多、出现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动了
一系列革命运动
2、和思潮影响全国。
一战期间
“黄金时期“
进一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1、的扫清了障碍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3、思潮的影响。
4、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侵略,为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代表人物有
企业有
在和发展最快。
1、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为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奠定基础。
2、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停工了阶级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
民国前十年
较快发展
1、国家的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颁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和政策。
抗日战争
日益萎缩
1、日本以
名义的吞并。
2、的膨胀。
解放战争
陷入绝境
1、美国的商品的大量涌入
2、官僚资本的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