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同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生命之舟习题精选试题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生命之舟习题精选试题

创作;朱本晓2022年元月元日生命之舟习题精选助学指要本文是一那么电视新闻讲解词,报道了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HY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的动人事迹。

本文除具有一般新闻所具有的迅速、真实、简明的根本特征外,还有声画合一,按时间是顺序展开报道,群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等特征。

阅读时,注意把握电视新闻讲解词的特征。

读读练练一、根底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下画线的字注音。

嘉鱼〔〕簰洲湾〔〕搜寻〔〕靠拢〔〕转舵〔〕肆虐〔〕截止〔〕穿梭〔〕2、你懂得以下词语的意思吗?试分别解释它们在课文中的含义。

肆虐:截止:迂回:3、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创作;朱本晓2022年元月元日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_______〔搭坐搭乘乘坐〕率先下水的HY消防总队的二号冲锋舟,_______〔走奔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_______〔跨越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_______〔穿行穿梭来往〕于树丛之中,_______〔搜寻寻找搜索〕被困群众。

二、整体理解1、文中“生命之舟〞指的是什么?2、讲解词有哪些特点?试结合课文从内容、构造、形式等方面加以说明。

〔1〕内容:〔2〕构造:〔3〕形式:三、课内语段阅读凌晨5点多钟,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向溃口处一片歇满战士、群众的树丛靠拢。

行进之中,冲锋舟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非常紧急。

同期声。

〔施救人员大声叮嘱小孩:千万别动,千万别动……〕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

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电视画面。

〔冲锋舟逐渐向小孩靠拢,消防战士一把救起小孩〕创作;朱本晓2022年元月元日1、上段文字节选自电视新闻? ?。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2-7生命之舟练习题语文版word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2-7生命之舟练习题语文版word版

2.7 生命之舟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簰.洲湾(pái) 溃.口(ɡuì) 奉.命(fènɡ) 消防.(fánɡ)B.搜.寻(sōu) 绕.过(rào) 凌.晨(línɡ) 率.先(shuài)C.障碍.(ài) 穿梭.(suō) 肆虐.(xuè) 搭.乘(dā)D.迂.回(yū) 歇.满(xiē) 转舵.(tuò) 截.止(jié)【解析】选B。

A项中的“溃”应读kuì;C项中的“虐”应读nüè;D项中的“舵”应读duò。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树丛靠陇。

(2)记者随同其中一艘冲锋舟前往,看到一幕幕感人致深的场面。

(3)实救人员在呼唤:有人吗?有人吗……(1)“”改为“”(2)“”改为“”(3)“”改为“”答案:(1)陇拢(2)致至(3)实施3.选词填空。

(1)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广州军区舟桥某旅和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奉命赶往现场(A.救援B.解救C.营救)。

(2)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A.阻碍 B.障碍 C.阻挡),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3)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A.危急 B.危险 C.艰险)。

答案:(1)C (2)B (3)A一、美文品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中国科学家称2017年完成无人月球探测中新社天津9月19日电(记者田齐)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19日在天津表示,按照“绕、落、回”三步走计划,中国无人月球探测任务大约2017年完成。

欧阳自远是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12次学术大会暨第23届院士大会上作此表示的。

据欧阳自远介绍,中国月球探测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探测和人类在月球短暂驻留的月球基地建设。

《生命之舟》同步练习(2)

《生命之舟》同步练习(2)

生命之舟【同步达纲练习】一、注音并组词二、选词填空1.当地群众()地称这些舟船为“生命之舟”。

A.亲昵B.亲切C.友好2.凌晨三点多钟,冲锋舟上的呼唤有了(),人们发现第一个营救目标。

A.回声B.回音C.回答三、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1.记者随同其中一艘冲锋舟前往,看到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

感人至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穿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练习(一)2号凌晨1点多钟,记者搭乘率先下水的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的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救被困群众。

……凌晨5点多钟,二号冲锋舟在救起十二位战士群众之后,向溃口处一片歇满战士群众的树丛靠拢。

行进之中,冲锋舟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棵小树上,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

由于急流顶冲,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

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段中“搜救”一词可否换成“营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描述小女孩儿的处境如何危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7生命之舟同步练习 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7生命之舟同步练习   版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7 生命之舟1.文体常识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

它的特征是:(1)声画合一;(2)采用时间顺序来展开报道;(3)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4)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

2.主题解说这篇新闻通过对“生命之舟”营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报道,赞扬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3.重点突破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电视新闻综合性这一特点的?提示:电视新闻的综合性特点,使它具有传播符号多、表现手段兼容的天然优势。

它和相等时间或相当篇幅的广播、报纸新闻比,信息量更大。

例如,本文第6段,“凌晨5点多钟……情况十分危急”这段解说词,报纸、广播都是这几十个字的内容,而电视新闻除了播音员报道外,还可看到“小树上小女孩抱着树”的画面。

树的高度、大小,女孩的年龄、服装、神态,水肆虐的程度等都可以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信息量也大大超过其他报道形式。

4.难点攻克文章是如何描写营救工作难度的?提示:①直接地形象地描摹,如洪水的凶猛,搜救的难度,战士的勇敢冲锋等。

又如“凌晨1点多钟”,说明营救工作时间很长,战士们坚持到很晚的时候。

②插入了同期声。

如描写了小女孩的状况:双手紧紧抱着树干,凶猛的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情况十分危急。

此时紧急插入了同期声,有关营救人员叮嘱、安慰孩子的声音“千万别动,千万别动”,也从另一个角度交代了洪水的凶猛与营救工作的艰难。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肆虐.( ) 转舵.( ) 溃.口( ) 奉.命( )靠lǒng()障ài()穿suō()yū()回2.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1)记者随同其中一艘冲锋舟前往,看到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

感人至深:(2)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穿梭:3.(天津中考)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教育资料】初二语文同步练习:7课生命之舟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初二语文同步练习:7课生命之舟学习专用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7课生命之舟初二语文同步7课生命之舟维度A基础知识1根据注音写词鱼pái()冲fēn?()舟kùi()口sì()nuè()zhàn?()ài()fèn?()命2这是一则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以①和②为主要传播手段,其中,①包括、字幕、图表等,②包括解说、和现场效果。

3概括本文的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4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①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

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索被困群众。

②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

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5文章的标题是:“生命之舟”,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6这则新闻报道了解放军、武警战士驾驶冲锋舟营救落水群众的过程,试着总结一下整个营救的过程。

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列新闻,回答问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贵州大学学生爱上邓小平理论课调查之一近日,记者在贵州大学采访,遇到几位正在树荫下读书的大学生,记者问,“两课”中,你们最喜欢哪门课?回答出奇地一致:邓小平理论课。

记者旁听了该校几节邓小平理论课,只见教室内座无虚席,教师讲解形象生动,语言朴实。

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在学生宿舍,书架上、床头枕边,记者经常可看到摆放着《邓小平文选》。

据该校马列主义教学部主任朱瑞基教授介绍,作为邓小平理论课延伸部分的专题讲座,我们已两易场所,由最初容纳70多人的学术报告厅移至几百个座位的大礼堂,但还是“场场爆满”。

许多学生不得不在讲座开始前半小时就抢着到礼堂去占座位。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许多同学在学习心得中说,我们之所以喜欢邓小平理论课,一方面,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讲得精彩;另一方面是我们通过学习也真正感悟到它本身所具备的科学魅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生命之舟)练习 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生命之舟)练习  试题

心尺引州丑巴孔市中潭学校第7课<生命之舟>夯基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选出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冲锋舟向小女孩背部冲去,驾驶员迅速转舵,从二十多米的地方向小树迂回。

B.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串梭于树丛之中,搜寻被困群众。

C.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旅余地。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解析:B项中“串〞应为“穿〞;C项中“旅〞应为“旋〞。

答案:A2.以下各句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米字旗在最后一次降下,宣告英国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结束。

B.行进之中,冲锋舟上的人突然发现冲锋舟左前方,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

C.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使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D.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索被困群众。

解析:C项这个句子的错误是常见的,缺少主语,应去掉“使〞字。

答案:C3.这是一那么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以①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为主要传播手段,其中,①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字幕、图表等,②__________包括解说、__________和现场效果。

解析:此题引导我们对电视解说词的特点的记忆。

答案:①画面②声音图像同期声4.文章的标题是“生命之舟〞,这里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解析:此题应侧重于从解放HY和武警战士的精神品质上答复。

答案:比喻用生命之舟来比喻解放HY和武警战士乘坐的冲锋舟,充分表达了解放HY战士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

我综合·我开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5.关于文段中的画线语句,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A.这样写说明冲锋舟在艰难地渐渐向被困的小女孩靠近。

B.随着距离的缩小,气氛越来越紧张,这是整部电视报道的HY。

C.吸引观众注意,使观众为被困的小女孩的命运担忧。

生命之舟检测题及答案

生命之舟检测题及答案

生命之舟检测题及答案《生命之舟》同名中国电影,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劳模、甘肃电力一变电站值班长王金玲真实故事改编的。

在2021年舟曲泥石流灾难中,女主人公面临爱人和孩子生死不明和自身多种险境,坚守岗位,确保矿山用电,使井下78名矿工脱离生命危险。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簰p i:同“排”。

梭su :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

肆虐n< :任意侵扰或残害。

迂回:回旋,环绕。

率先:带头,首先。

二、相关背景:1、关于电视新闻解说词本文是一则电视新闻解说词。

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传播新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的事实,以供观众视听的报道。

2、关于作者及课文梁家新,湖北电视台副台长,这篇新闻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3、关于98抗洪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1998年度暴雨洪涝出现范围之广、洪水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之后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沿江和沿湖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嫩江、松花江的洪水持续时间之长、洪峰水位之高、流量之大均超历史记录。

98年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这是一篇新闻解说词,报道了1998年簰州湾发生溃口以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解放军战士和武警战士的自我牺牲精神。

二、文章脉络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全文结构为总——分——总结构。

包括两个部分:导语、主体。

导语:概括某舟桥部队和公安消防总队的官兵赶往溃口现场营救被困群众的事实。

主体:用两幅画面突出主题:救助战士苟峰;求助小女孩。

三、写作方法⑴时间迅速,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⑵声画合一,采用时间顺序进行报道。

⑶大众化、口语化的听觉语言。

四、重难点导析对课文题目“生命之舟”的理解。

新闻题目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这些舟船在抗洪战斗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舟船在抗洪战斗中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是洪水中被因群众生存的希望,因而这些舟船被群众称为“生命之舟。

第四课 生命共舟习题.doc

第四课 生命共舟习题.doc

《第四课生命共舟》习题一、选择题1、一位老人临终前把七个儿子都叫到跟前,指着捆在一起的七根木棍说:“谁能把这捆木棍折断,就能得到我的遗产。

”为了得到遗产,每个儿子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去折那捆木棍,但都没有成功。

“孩子们,其实要折断这根木棍很简单。

”父亲边说边将木棍捆儿打开,很轻松地将它们一根一根地折断了。

老人这样做的目的是()A、教育孩子们不要小看老人B、告诉他们相互之间要团结协作,拧成一股绳C、教育孩子们要尊敬老人D、告诉他们相互之间要宽容2、学校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家相互合作,相互交流。

下列体现合作积极意义的是()A、实验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一组物理实验B、开运动会时,张刚将对本班威胁最大的对手绊倒C、打篮球时姚峰独自投篮,从不传球给队友D、大扫除时,李艳总是坐在讲台上指挥同学干这干那3、合作是一种能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靠的是()班级所有同学拧成一股绳班级所有同学都要有特别突出的特长班级所有同学学习都要取得好成绩班级里的每个人都能主动沟通,互相关爱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4、俗语说:“一根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人心齐,泰山移”,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合作有助于成功合作能聚集力量,相互配合,实现共赢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任何时候都不要单独行动团结就是力量,和谐才能成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倒台。

”下列对这句名谚理解正确的是()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只顾自己,缺乏合作必然失败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是件美好的事情,只要合作就不会有失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共赢”的目标,下列能体现在“竞争中合作'真谛的选项是()A、“棋逢对手”,“将遇良才”B、相互促进,共同提高C、相互排斥,两败俱伤D、“台上握手” “台下踢脚”7、合作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生活中处处都有合作,主要表现在()①学校②家庭③社会④国际间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重视团结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之舟同步练习
维度A 基础知识
1 根据注音写词
鱼pái( ) 冲fēnɡ()
舟 kùi()口
sì()nuè() zhànɡ()ài
() fènɡ()命
2 这是一则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以①和②为主要传播手段,其中,①
包括、字幕、图表等,②包括解说、和现场效果。

3 概括本文的新闻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4 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二号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

冲锋舟一路绕过房顶、电线等障碍,穿梭于树丛之中,搜索被困群众。

②一次失败了,两次、三次都失败了。

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

冲锋舟一步一步向小树靠拢,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
5 文章的标题是:“生命之舟”,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
6 这则新闻报道了解放军、武警战士驾驶冲锋舟营救落水群众的过程,试着总结一下整个营救的过程。

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新闻,回答问题: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贵州大学学生爱上邓小平理论课调查之一
近日,记者在贵州大学采访,遇到几位正在树荫下读书的大学生,
记者问,“两课”中,你们最喜欢哪门课?回答出奇地一致:邓小平理论课。

记者旁听了该校几节邓小平理论课,只见教室内座无虚席,教师讲解形象生动,语言朴实。

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在学生宿舍,书架上、床头枕边,记者经常可看到摆放着《邓小平文选》。

据该校马列主义教学部主任朱瑞基教授介绍,作为邓小平理论课延伸部分的专题讲座,我们已两易场所,由
最初容纳70多人的学术报告厅移至几百个座位的大礼堂,但还是“场场爆满”。

许多学生不得不在讲座开始前半小时就抢着到礼堂去占座位。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许多同学在学习心得中说,我们之所以喜欢邓小平理论课,一方面,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讲得精彩;另一方面是我们通过学习也真正感悟到它本身所具备的科学魅力。

邓小平理论所论述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关心和思考的问题,能够科学地、有说服力地回答当代大学生面临的许多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对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丰富经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1998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两课”改革和普通高校开设邓小平理论课通知下发后,该校党委和马列主义教学部的教师多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通知精神,精心设置了邓小平理论课的运行方式。

校党委副书记、贵州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高万能在谈到当时对“两课”教学安排时说,学校在为以邓小平理论课为中心,合理科学安排其他课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校党委对“两课”教学改革极为重视,校党委书记刘朝政、常务副校长李坚石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落实。

马列教学部根据“两课”中7门课的内在联系及大学生初步掌握
的政治理论实际水平,以邓小平理论课为中心,有序地安排各门课程。

在一、二年级安排基础理论课、德育课和毛泽东思想概论,在三年级安排邓小平理论课。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

贵州大学党委为了保障邓小平理论教育的顺利进行,专门安排了一位校党委副书记指导“两课”改革;建立了由一位校党委副书记兼任主任,以讲授邓小平理论课的教授为主体的“贵州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为了真正落实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学校配备了3名教授、7名副教授和多名讲师,严格规定了课时。

在改革中,学校还打破“两课”教师长期以来一门课“终身制”,要求讲师以上教师至少要掌握和讲授两门理论课,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了以邓小平理论课为主,其他多门课渗透的原则,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

7 本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8 学生们为什么喜欢上邓小平理论?
9 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维度C探究应用
总结一下新闻报道的特点,然后自己尝试写一则电视新闻报道。

要求: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字数500字左右。

可以在课堂上表演。

参考答案
维度A 1 簰锋溃肆虐障碍奉2 ①画面②声音图像同期声 3 标题:生命之舟导语;8月1日晚上8点20分,湖北嘉鱼簰洲湾突然发生溃口,广州军区…看到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面。

主体:解放军,武警战士驾驶冲锋舟营救落水群众背景: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结语:到2号上午10点……亲切地称这些舟船为“生命之舟”。

这是湖北台报道的。

4 ①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身处逆境,仍然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广大百姓。

②表现了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解放军和武警战士救人的决心。

5 比喻用生命之舟来比喻解放军和武警战士乘坐的冲锋舟,充分体现了解放军战士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

6 2号凌晨1点多钟,冲锋舟驶向溃口方向
凌晨3点多钟,发现了第一个营救目标
凌晨5点多钟,营救了一个小女孩
2号上午10点,共救起六十四人
2号下午4点,共救起被困群众一万七千多人。

维度B 7 使用了副标题是主要内容更直接的被读者看到8 因为邓小平理论所论述的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关心和思考的问题,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9专门安排了一位校党委副书记指导“两课”改革;建立了由一位校党委副书记兼任主任,以讲授邓小平理论课的教授为主体的“贵州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严格规定了课时。

维度C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