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优质护理对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伤口疼痛的影响

优质护理对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伤口疼痛的影响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伤口疼痛的效果。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120例行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60例术后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60例术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观察组轻度及以下术后疼痛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在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的同时,亦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是一种有效的全新护理方式。
标签:优质护理;肝内外胆管结石;疼痛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近年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常见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目前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恢复过程慢、并发症多、疗效不理想,同时患者易产生心理障碍[1]。
为此,做好术后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效率是护理的重点。
笔者所在医院探讨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20例行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1~78岁,平均(44.1±3.4)岁;病程6个月~3年。
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0~80岁,平均(42.5±2.5)岁;病程6个月~3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按照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常规护理对60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术后患者主诉产生疼痛严重者适当给予止痛药治疗。
1.2.2 观察组1.2.2.1 术前护理(1)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适当向其介绍术后的疼痛感等,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稳定情绪,务求在术前达到最佳心态。
(2)指导患者的饮食作息习惯,吸烟者须在术前戒烟,术前应以清淡营养类食物为主。
(3)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泄排遗练习、有效深呼吸和床上翻身练习,保证不会在术后发生褥疮、尿潴留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的影响分析【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手术,但在术后患者常会面临生活质量下降和疼痛感受增加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的影响,探讨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和效果。
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疼痛感受,并且有利于术后康复。
具体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术后疼痛管理、营养指导、康复训练等。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和机制,为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疼痛感受, 并发症, 方法评价, 注意事项, 重要性, 改善, 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术后的生活质量和疼痛感受是关注的焦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结石等相关疾病。
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感染、出血、伤口愈合不良等,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感受。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干预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感受,促进伤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护士在术后的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处理。
本研究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护理干预在手术后期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的影响,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的效果,为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疼痛分级管理干预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疼痛分级管理干预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疼痛分级管理干预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各有2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疼痛分级管理干预,并对比不同的干预价值。
结果术后相关指标,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疼痛评分,干预前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1天、3天以及7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疼痛分级管理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疼痛分级管理;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护理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始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病变复杂,残石率高,易复发,是目前我国常见的结石类型,也是目前我国胆道外科的棘手问题。
据研究显示,发病期间,患者多伴有疼痛、黄疸、发热等临床表现,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威胁生命安全,而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成为首选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但术后易伴有疼痛感,影响患者的情绪和依从性,甚至诱发诸多并发症,为此,有学者提出[1],应该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为目标,提升患者的身心舒适度,确保各项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遂本文以我院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例,分析疼痛分级管理的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压脊入选者共计5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并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一组对照组,一组观察组。
对照组:本组患者共25例,其中12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最小年龄者35岁,最大年龄者60岁,平均年龄为(46.37±2.34)岁。
观察组:本组患者共25例,其中13例为男性,12例为女性,最小年龄者36岁,最大年龄者59岁,平均年龄为(46.42±2.13)岁。
优质护理对微创治疗胆管结石术后伤口疼痛情况的 影响研究

优质护理对微创治疗胆管结石术后伤口疼痛情况的影响研究作者:郑良萍江峰锦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9年第12期【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微创治疗胆管结石术后伤口疼痛情况的影响。
方法:将158例2014年6月-2017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微创治疗胆管结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微创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在微创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护理后的伤口疼痛情况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优质护理后的伤口疼痛情况轻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采用微创治疗胆管结石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可以十分有效地帮助患者减少伤口疼痛的程度,使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 微创; 胆管结石术; 伤口疼痛doi:10.14033/ki.cfmr.2019.12.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2-00-02在临床中,胆管结石属于非常常见的结石症中的一种,其可以引起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1]。
胆管结石在临床中主要的病因一般为肝内感染、胆汁淤积以及胆道蛔虫等,此类为原发性胆管结石,也存在继发性胆管结石,主要是由患者体内的胆囊结石排入胆管内无法排除而引起,较多为胆固醇结石或者胆色素结石[2]。
在临床中,胆管结石患者分为肝外胆管结石以及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经常会引发患者出现腹痛、寒战、高热以及黄疸等临床症状,而肝内胆管结石经常会引起患者出现肝部或者胸背部出现持续性疼痛,在晚期会导致败血症以及休克等临床表现[3]。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影响论文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强调心理指导、病情观察和饮食护理等;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平均3.17±1.09分,对照组平均6.94±2.47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普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普外科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疼痛程度自实施护理干预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例,研究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男22例,女59例,年龄27~74岁,平均39.57±11.25岁;对照组男27例,女54例,年龄23~78岁,平均41.26±10.09岁。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方法:⑴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
包括专科护理和对症护理,给予患者舒适卧位,保持病房空气清新。
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并定时为患者按摩肢体和翻身。
⑵观察组:①心理指导: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开导和鼓励,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患者对未知的病症会感到不安和焦躁,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说明,让患者有所了解;术后医护人员和家属人员营造一个相对和谐的氛围,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1]。
②病情观察: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注意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率、呼吸。
③特殊处理:仔细了解患者疼痛时的特殊生理反应,按照所掌握的资料差异,用不同方式给患者安慰和鼓励。
同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并记录相关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规划。
肝胆外科术后疼痛护理的临床分析

手术后疼痛不仅与生理因素有关,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例如,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更 加敏感。
未来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方向
疼痛评估工具的开发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研究新的疼痛评估工具和量表是必要的。这将有助于 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疼痛护理。
多模式镇痛的研究
多模式镇痛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止痛药物和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 镇痛效果。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肝胆外科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措施的研究
针对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 练等,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降低疼痛感知。
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识,让患者了解疼痛的性质、处理方法 及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术后疼痛管理。
完善评估体系
建立完善的术后疼痛评估体系,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为制定有效的疼痛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创新护理方法
不断探索和引进新的疼痛护理技术和方法,提高疼痛护理的效果和 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产生机制
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复杂,包括 手术对组织的损伤、神经末梢的 刺激、炎症反应等。
术后疼痛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01
02
03
生理影响
术后疼痛可导致呼吸急促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生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 恢复。
心理影响
术后疼痛可导致患者焦虑 、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 ,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社交影响
术后疼痛可导致患者无法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影响 患者的社交能力。
提高术后疼痛护理质量的策略与建议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分段式疼痛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对改善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疼痛程度

分段式疼痛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对改善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9-05-17T16:02:47.7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3期作者:黄杰1 张静2通讯作者[导读]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联合应用分段式疼痛护理与饮食指导,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1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肿瘤科湖北武汉430081;2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湖北武汉430081)摘要:目的探究对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实施分段式疼痛护理联合饮食指导后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改善效果。
方法94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7例。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分段式疼痛护理联合饮食指导。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试验组术后 1,3 及 7 d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
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
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联合应用分段式疼痛护理与饮食指导,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分段式疼痛护理;饮食指导;肝内胆管结石;功能恢复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周期性间歇发作的胆道性疾病,间歇期内表现为上腹部轻微不适或无明显症状,急性期会出现腹痛和寒战高热等症状[1]。
肝内胆管结石若不治愈,会导致肝内胆汁淤积,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
在临床上,对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会使患者术后产生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一些生理功能[2]。
因此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采取分段式疼痛护理与饮食指导,效果较为满意,具体情况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的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
疼痛分级管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护理效果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分析

疼痛分级管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护理效果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护理中实施疼痛分级管理的效果。
方法: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取样96例,入院时间2020年08月至2021年12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8例,常规干预)和分级组(48例,疼痛分级管理干预),对比SF-36、VAS得分。
结果:干预后,分级组SF-36评分更高,干预7d,分级组VAS(1.69±0.53)分,比常规组(2.77±0.92)分高,P<0.05。
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护理中实施疼痛分级管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术后疼痛度,优化护理效果。
关键词:护理效果;肝内胆管结石;疼痛分级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道梗阻、狭窄、感染所致的胆色素类结石,对其的治疗宗旨以维持通畅胆汁引流,清除结石,控制感染,解除梗阻为主,胆管结石患者在长期炎症、感染刺激下,生活质量水平会显著降低[1],外科手术虽具有良好疗效,但受肝功能损害、复发性胆道感染因素影响,易引起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术后疼痛度,降低患者依从性,减慢其术后恢复进度,而常规护理效果有限,内容单一,不足以针对性缓解患者疼痛,为此,本次研究取入院时间2020年08月至2021年12月的9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分析评价了疼痛分级管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取样96例,入院时间2020年08月至2021年12月,术后给予常规干预(48例,常规组)和疼痛分级管理干预(48例,分级组)。
纳入标准:签订同意书,在我院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胆结石;资料采集不全;精神病或行为认知障碍;合并其他肝胆疾病者。
分级组1至5年病程,平均(2.42±0.44)年,最高74岁,最低33岁,平均(45.14±4.30)岁,男女分布24:24,常规组1至5年病程,平均(2.47±0.46)年,最高74岁,最低34岁,平均(45.40±4.19)岁,男女分布25:23,P>0.051.2方法常规组术后行止痛、输液、换药、饮食指导、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分级组行疼痛分级管理干预:术后,向患者耐心讲解与术后疼痛有关的注意事项与护理知识,使患者掌握缓解疼痛的正确技巧,增强其自护意识,引导其客观认知术后疼痛,继而增强患者克服疼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