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公吐饭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
(《孟子》)(3)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4)_______________,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二、情景默写3.根据提示默写。
(1)陶渊明《饮酒》中,表达对美好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描写“大雪骤降,一片洁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立秋刘翰乳鸦①啼散玉屏②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千家诗》)【注】①乳鸦:幼小的乌鸦;②玉屏:屏风。
(1)本诗写景是按照由_____到_____的时间顺序展开的。
(2)请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两句诗的妙处。
四、对比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课外文言文积累

什么都通了。电影明星就应该演电影,但社会上叫他处理国家大事的有之、搞地产开发的有之、教学
育人的有之,可见非理性因素在人们处理问题时影响的确很大。
【原文】
【译文】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 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 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 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
【注释】
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
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现诸暨市。
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
诸生:众多学生。
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安然,好像没有
辄:总是。
看见似的。
【拓展】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
④。于时称其有智。
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
【注释】
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假装睡得很熟。
①“王右军”句:王敦是王羲之的堂伯父。《晋书·王允 王敦商量事情到中途,才想起王羲之还
之传》认为这事属王允之。允之也是王敦的侄儿。减, 没有起床,彼此十分惊慌,说:“不得不
少于。
把他杀了。”等到掀开帐子,才看见他吐
阴险毒辣,有反叛之心的人。告诉我们:当我们遭遇不测、面临险境时,应当随机应变,充分
运用自己的智慧以自救。
【原文】 汰侈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 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
【译文】 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232、陈谏议教子太尉陈尧咨是翰林学士的时候,他有一匹恶马,不能够驾驭,踢咬伤了很多人了.一天早上,他的父亲陈谏议进入马厩,发现这匹马不见了,于是质问养马的人,养马的人说:”翰林学士把它卖给商人了.”陈谏议马上对翰林说:”你是贵臣,你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止这匹马,旅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你这是把祸害移给别人啊.”立刻命令把马取回来,把钱退给买主,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再出卖.这种淳朴敦厚而又深具长者风度的作风跟古人的那种古风有些类似。
233、杨修解谜有人送给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少许,在盒子的盖板上题一”合”字,拿给大家看,众人都不知道是何意思.传到杨修手中,杨修拿着就是一口,边吃边说:”曹公叫我们一人吃一口,还迟疑干什么?”234、郗鉴爱幼西晋永嘉末年,天下大乱,有一位名叫郗鉴的老人以儒雅著名当时.他住在乡下,走投无路,饥寒交迫.乡里人因为仰慕他的名声道德,轮流请他吃饭.郗公经常领着他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同去,乡里人说:”我们都很困难,饥一顿饱一顿的,因为你很贤明,所以大家才接济你,但怕不能同时供养孩子了.”以后,郗公就独自去吃,每次把饭含在嘴里,回家以后,吐出来再喂两个小孩.孩子才得以活下来.235、老叟“斥”牛雍正初年,李家洼有一姓董的佃户,他的父亲死了,留下一头牛,这牛又老又瘸,董某想把牛卖给宰牛的屠户。
牛逃到董某父亲的墓前,僵硬地趴在地上,不管是用力拉,拽,还是用鞭子抽打,它都不想起来。
村里的人听到这件事,陆续来到墓前观看,忽然邻居姓刘的老头儿气愤地来到墓前,用手杖击打着牛说:“他的父亲堕入河中,关你什么事儿啊?让他的父亲随波漂流,成为鱼鳖的食物,岂不是大好事吗?而你却无故多事,把他的父亲从水里救出来,多活了十多年,致使他供奉赡养,死后还要为父亲买棺安葬。
而且留下一座坟墓,年年都要祭扫,成为董氏子孙的无穷的累赘,你的罪过太大了,你马上死掉,也是活该!”原来董某的父亲曾不慎坠入河中,牛随即和他一起跃入河里,他牵住牛腿得以脱险。
《世说新语》里的有趣的故事

《世说新语》里的有趣的故事《世说新语》,我们有时简称它《世说》,是南朝宋刘义庆出版的书,它里面主要写一些魏晋人事的风流故事。
比较独特的是,一个人物有很多或被褒或被贬的有趣故事,而很多是传闻,未必属实,当然也无法考证。
这本书也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造成了很多人物性格的繁乱驳杂。
正是这种繁乱驳杂让人物变的更有趣。
下面小编搜集了几个有趣但未必有宗旨明确的故事,各位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讲,看孩子会有什么新奇的理解:《世说新语》里的有趣的故事篇1雪夜访戴原文:王子猷居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译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
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提醒:王子猷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大儿子,这里王子猷到底是随性还是任性,各位家长见仁见智。
钟会见嵇康原文: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译文:钟会(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钟会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
碰上嵇康正在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
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也不和钟会说一句话。
钟会起身要走,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会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提醒:嵇康大家肯定都知道,最后被司马昭处死。
【2017年整理】世说新语经典故事

《世说新语》故事(现代文)1、陈仲举礼贤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2、泰山桂树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
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3、割席分座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4、急不相弃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王祥事母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
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
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
6、郗公吐饭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
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
30字以内的名人故事仁爱

名人故事仁爱 1比如中国历史上的有道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以仁爱治国。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将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是浪费百姓的财力,因此他先后将3,000多宫女遣送回家,任由其选择丈夫结婚。
名人故事仁爱2贞观二年,关中一带干旱,发生了大饥荒。
太宗又对大臣们说:“水旱不调,都是国君的罪过。
我德行不好,上天应该责罚我,百姓有什么罪过,要遭受如此的艰难窘迫?听说有人卖儿卖女,我很可怜他们。
”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前去巡查,还拿出皇家府库的钱财赎回那些被卖的儿女,送还他们的父母。
名人故事仁爱3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伐高丽,驻扎在定州。
太宗驾临城北门楼安抚慰劳将士。
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进见,太宗下诏派人到他床前,询问他的病痛,又敕令州县为他治疗。
因此将士都高兴地愿意随从太宗出征。
等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时,太宗又诏令收集阵亡将士的骸骨,设置牛、羊、猪三牲为他们祭祀。
太宗亲自驾临,为死者哭泣尽哀,军中将士无不洒泪哭泣。
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里说起这件事,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泣,死而无憾了。
”同样以仁爱治理国家闻名的君王还有汉代的文王、三国时的刘备、宋朝的太祖、清朝的康熙帝等。
他们施行的仁爱不仅使自身赢得了百姓的敬重,而且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名人故事仁爱5而帝王之外施行仁爱之人代不乏出。
东汉末年的淳于恭就是一个仁爱之人。
他的家有山田,也有果树。
当时闹饥荒,经常有人去他家的田地偷摘果树和偷割稻禾。
对于这些偷盗之人,淳于恭反而采取宽容善待的态度。
当看到有人偷采果实时,他就去安慰、帮助他们采摘,并让偷果实的人把果子带走;当他看到有人偷偷到他家田里割庄稼,担心小偷遇见他会感到羞愧,就趴伏在草丛中,等到割庄稼的人从容离去再站起来。
由于淳于恭的高尚行为,使村落里的人深受感化,后来,偷盗的事情也就很少见了。
名人故事仁爱6同时,在他的引导下,村民们也抛弃了在战乱中,生命难保,不愿意耕种的情绪。
因为当时村民认为战乱不止,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所以也就放弃了耕种。
广东省梅州市培英中学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无答案)

广东省梅州市培英中学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得分(一)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⑥深广,难测量也。
”(《汪汪如万顷之陂》)注:①汝南:地名。
②袁奉高:和后文的黄叔度都是郭林宗的朋友。
③鸾luán:车;轭è:驾车时套在脖子上的曲木。
④弥日信宿:指住了几天。
⑤陂bēi:池塘。
⑥器:气量、气度。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鸾不辍.扼辍:②诣.黄叔度诣:2.你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做人应当具备哪些美好的品质。
(2分)(二)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
值祥私起②,空斫得被。
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王祥事母》)[注释]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以孝著称。
因侍奉母亲,很晚才出来做官。
谨:谨慎,小心。
②私起:起来小便。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王祥事.后母( ) ②结子殊.好( )③知母憾.之不已( ) ④因.跪前请死()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给你的启示。
(2分)(三)郗公值永嘉丧乱①,在乡里,甚穷馁②。
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③。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
郗公亡,翼为剡县④,解职归,席苫⑤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⑥。
(《郗公吐饭》)[注释]①郗公:郗鉴,字道徽,博学儒雅著称,官至太尉。
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 -313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永嘉五年(公元311 ),匈奴南侵,攻破洛阳,俘虏怀帝,焚毁全城,史称“永嘉丧乱”,西晋由此衰亡。
②馁(n ěi ):饥饿③传:轮流。
饴(s ì):同“饲”,给人吃东西。
郗公吐饭文言文

郗公吐饭
晋庾冰尝入村,见一老妪将饭吐于地,冰乃语之曰:“年饥,不意乃尔。
”妪云:“由来久矣。
”冰为买米二斗,谓曰:“妪自将去。
”后冰为车骑都尉,在涂,忽逢端正娥眉皓齿,徐娘半老,绮罗艳丽而请前同载者。
冰已免胄,而车中不复引。
感其意,下车迎之。
携手入门,升堂同坐。
相从百许日,遂以逼帝左右。
贵同倚石之阴,贱则荆钗布裙。
李中居有别室,尝召一客赋之。
有举手屡白诗成允怀未有室即君此何愁。
李乃为办草堂居之。
人有问李者,则曰:“彼方拟作鸳鸯伴。
”闻者莫不笑之。
王导至石头,有郭璞者醉而裸袒,导使蚊蛤刺其腹中。
或解衣脱帽着而出者以戏马厩中者牵迅马上轩骑射中者。
饮酒数斗不醉。
导叹曰:“名实相符,不为虚也。
”
或有秀才者往请事马房曰文举子非马曹郎何事房答曰明府亦非马曹郎何事乃止。
王敦问王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而气节不伦,琛彝贝玉,可谓一时之俊。
”导不答。
又问:“仁义可敦奖不可?”
答曰:“世事不同。
”问“何不同?”答曰:“王景文常言太傅有三善:洒酒即醉;语话便饱;不学无术。
”敦大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 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 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乡里人尊敬郗 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郗公 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乡 里人叹道:" 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 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 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 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 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两个孩子 活了下来,一同南渡过江。郗公去世时, 周翼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 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一共三年。
问题探究
1、你怎样看待“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 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2、把上文与《人琴俱亡》比较,说说它们在 表达内容方面有什么不同。
郗பைடு நூலகம்吐饭
郗公值永嘉之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 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省周翼二小儿 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 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 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 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释】①郗公:郗鉴,字道徽,博学儒雅著称,官至太尉。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 年间(公元307 ~313),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永嘉五年(公元311 ),匈奴南侵,攻破 洛阳,俘虏怀帝,焚毁全城,史称" 永嘉丧乱"西晋由此衰亡。 ②馁(n ěi ):饥饿 ③传:轮流。饴(s ì):同" 饲" ,给人吃东西。 ④剡县:县名,晋时属会稽郡,在今浙江嵊州市。 ⑤苫(shàn ):居丧期间睡觉时用的草垫子。 ⑥心丧:不穿丧服,在心中服丧。 ⑦还:回到;回来,这里指回到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