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天堂优质课教案
周作人猫的天堂导学案

周作人猫的天堂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周作人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对其作品有基本了解;2. 学习了解周作人的代表作《猫的天堂》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3. 分析和探讨《猫的天堂》中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导学内容:周作人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猫的天堂》讲述了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体验到作者对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的思考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吁。
下面将对《猫的天堂》进行导学。
第一部分:了解周作人周作人,原名周之选,字因循,号嗟来,生于1889年,是中国现代作家和文化评论家。
他以散文创作闻名,被誉为“中国散文之父”。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周作人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第二部分:了解《猫的天堂》《猫的天堂》是周作人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32年。
全书以作者的真实经历为基础,讲述了一段关于猫与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故事发生在上海的一条小巷里,主人公乌台诗案原型是作者本人,他匆匆走过那条街巷的时候,遇到了一只猫,猫捉住了一只鸟。
作者心生怜悯之情,打算救下鸟,却意外地被一个骗子骗去了十块钱。
作者后来找到了小巷中的一座庙宇,成为了救助流浪猫的所在地,并为这里取名为“猫的天堂”。
作者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流浪猫收容所,喂养、收养流浪猫。
第三部分:分析《猫的天堂》中所传达的主题《猫的天堂》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通过作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猫生命的救助,揭示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和动物,并与之和谐共生。
作者通过他在庙宇中建立的猫的天堂传递了他的理念,呼吁人们多关心动物、保护环境。
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索与呼吁,与现代社会中人类对环境破坏和对动物保护不足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是因为作者的努力,猫的天堂成为了猫咪们的安乐之地,也成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呵护的象征。
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周作人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分析了他的代表作《猫的天堂》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教案《猫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猫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猫一般的生活性和行为特点;
2.掌握表达询问与回答的句型;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表达询问与回答的句型。
2.教学难点:如何较流利地运用句型进行口语交际。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猫养成的图片或是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起学生对猫的兴趣,让他们了解猫的一些基本生活性和行为特点。
2.讲授
(1)教师呈现询问猫的句型并和学生进行解释。
询问猫的句型:Does a cat…? Is a cat…?
(2)通过示范演示和模拟对话,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该句
型进行口语交际。
(3)学生之间进行小组配对,练对话。
教师在中间不断巡视,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3.巩固
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话题练,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引
导学生探讨“最适合猫居住的地方是哪里”等话题。
4.作业
要求学生扩展对话内容,口头告诉 TA 你对猫的喜爱,以及你
希望 TA 对猫的展示中能够增添哪些内容,准备下节课作展示。
四、板书设计
询问猫的句型:Does a cat…? Is a cat…?
五、教学反思
通过该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掌握了相关的口语表达句型,并通过小组配对等形式,提高了语言
表达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个别口齿不清的同学,教师需要适当多给予指导和练习机会。
八年级猫的天堂教学设计

八年级猫的天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猫的生存困境,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与安逸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猫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探讨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对自由和安逸的思考。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思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形成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文学常识和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4、写作法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猫的印象和感受,导入新课《猫的天堂》。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左拉的生平、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讲述小说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4、整体感知请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理清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
5、人物形象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猫的形象特点。
引导学生从猫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文中的猫一开始在“一个人家”过着看似安逸但失去自由的生活,它肥胖、懒惰,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后来它逃到外面,经历了种种艰辛,但也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
通过分析猫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让学生理解猫的形象的转变。
6、主题探讨提出问题:小说通过猫的经历想要表达什么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021年整理〗《拓展阅读猫的天堂左拉》优秀教案

猫的天堂法·左拉我有一只安戈兰地方出产的猫,是一位姑母遗送给我的。
这猫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蠢畜生。
瞧,这就是它向我讲的故事,是一个冬天的晚上,它坐在温暖的火炉旁边讲的。
一那时我是两岁,我真是人家从没见过的一只最臃肿而又最颟顸的猫。
在那弱小的年龄,我还自负得了不得,以为这温暖的家居生活,是我们做畜类应当痛恨的。
可是多谢天公,他竟把我安排到了你姑母的手里去!这位好太太真疼爱我。
在一座橱柜的底里,她给我铺设起一间真正的卧室来。
枕头是羽毛做的,被盖是三重的。
食料也和卧具相称。
从不给面包,从不给汤,给的尽是肉,而且是好的,煮得半熟的、带着鲜血的肉。
好!在这种温适的生活中间,我却只有一个愿望,只有一个梦想:就是要从窗洞中溜出去,到外面屋顶上去跳动跳动。
你姑母的抚摩早叫我讨厌了;床上的软适也使我烦腻得要作呕了;我身体也愈长愈胖,要把我闹出病来了。
因此我整天地愁闷着,想要得到些快乐。
我应当向你说,把我的颈项伸长了.我就可以隔着窗看见对面的屋顶。
那一天、正有四只猫在那里相打,竖着毛,翘着尾,在蓝色的石板上滚来滚去,晒着老大的太阳,赌着快乐的咒。
我从来也没有目睹过这样的一个奇景。
自此以后,我的信仰就固定了。
我知道真正的幸福.就在屋顶上,就在这一扇人家关得紧紧的窗的那一面。
我也有我的证据:人家把橱柜的门都关得紧紧的,门的那一面可就是人家藏着的肉。
于是我就预备起逃走的计划来了。
在一生之中,除煮得半熟的、带着鲜血的肉以外,总应还有些别的东西。
这东西就是“不可知”,就是理想。
一天早晨,人家忘了把厨房里的窗子关上,我就捉空儿一跳跳了出去,恰巧跳在窗底下的一个小屋顶上。
二这屋顶多美啊!屋顶的四周,有水槽围绕着。
从水槽中,发出一种很甜美的气味。
我畅畅快快地循着这水槽走,我的脚就踏在槽底的烂泥里,这烂泥的温和与柔润是无可形容的,我就好像在天鹅绒上走路一样。
天气又好,太阳的热力,把我身体中的脂肪都晒得融化了。
不瞒你说,我的四肢都在发抖。
蜘蛛 猫的天堂

《猫的天堂》
学习目标
1 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2 理解课文运用夸张描写的笔调体 现生命的顽强 。
3 复述故事,感知课文内容。
4 理解文章在人生哲理方面、立世人格方 面的重大思考:害怕艰辛,贪图安逸,乞 讨施舍,必丧失自由、尊严和人格,这样 的人生是 臃肿
甲胄 绷紧 诧异 擒住 束缚 厌倦 颟顸 腻烦
导学一 速读课文,说 说在你眼中,这是 一只怎样的蜘蛛?
导学二
再读一读描写蜘蛛的语 句,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样 的写作手法把蜘蛛的生命写 的如此顽强?
导学三
全文以第一人称
的口吻讲述故事,
表达怎样的价值观?
反馈 。
通过《猫的天堂》这篇故 事,你自己是否赞成猫的价值观, 如果你是它,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蜘蛛》《猫的天堂》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蜘蛛》《猫的天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注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蜘蛛》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蜘蛛?对蜘蛛有什么印象?(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蜘蛛的课文,看看作者对蜘蛛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悟。
2.课文朗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辅导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对蜘蛛的哪些特点进行了描写?4.学习描写方法(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对蜘蛛的生动描写。
(2)教师讲解比喻句的作用和特点。
5.感悟作者情感(1)请同学们谈谈对作者对蜘蛛的情感态度的理解。
6.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蜘蛛》,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感悟,我们对蜘蛛有了更深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关注身边的动物,尊重生命。
第二课时:《猫的天堂》1.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蜘蛛》,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猫的课文。
(2)请同学们谈谈对猫的印象。
2.课文朗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辅导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对猫的哪些特点进行了描写?4.学习描写方法(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拟人句,体会作者对猫的生动描写。
(2)教师讲解拟人句的作用和特点。
5.感悟作者情感(1)请同学们谈谈对作者对猫的情感态度的理解。
6.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动物的。
7.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猫的天堂》,通过作者的观察和感悟,我们对猫有了更深的了解。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上《4猫的天堂》word教案 (1).doc

《猫的天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生字、词2 复述故事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习作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在人生哲理方面的重大思考教学重点:积累字、词、感知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主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二:简介作者左拉:(1840-1902),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萌芽》等三:整体感知:本文以童话的体裁样式,描述了一只在安逸舒适的环境在过惯了的猫,去追求自由快乐生活却受不了那份艰辛,最后又牺牲自由回归“安乐窝”的故事。
1. 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 复述故事四.品味语言1.你认为文章中哪个句子或哪个段落写的好,好在哪里?可用句式“我认为()好,因为()。
”2. 通过拼析语言,我们可感受到左拉的习作风格是什么?五、探究主题六、类文赏析:《一只鹰的悲剧》七、教后反思:《猫的天堂》学案学习目标:1. 积累字词、感知内容2. 品味文章的特点3. 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重点:积累字词、感知内容学习难点:感受作家习作风格学习过程:一、积累字词:甲胄zhòu 螫shì如法泡paó治攫jué住逃遁dùn 颟顸mān hān讪shàn笑腻nì烦二、走近作者歌尔斯密(1730-1774)英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威克菲尔德的老师》诗歌《荒村》,喜剧《委曲求全》等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三、主题解说《蜘蛛》从形体结构谈起,详尽地介绍了一只蜘蛛生活的过程,作者耐心观察,揭示了蜘蛛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本文表现了动物世界之间残酷的生存斗争,赞美了蜘蛛的智慧《猫的天堂》通过写一只不满现状的猫在经历了外界的种种磨难后最终退回安乐窝的故事,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讽刺了在“有肉吃的屋子里挨打”的贪图安逸的一些人,赞扬了为自由而战的勇敢的人。
《蜘蛛》《猫的天堂》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日期: 班级: )
困惑 一、学习目标与情景导入: 学习目标与情景导入 1、本节课我们继续赏读文章,品析精彩语言。同时运用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的方式去解读 与 比较阅读 感悟 各篇章的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 文体特点 2.学习目标: (1)品析文章语言。 品析文章语言。 品析文章语言 (2)了解文体特点。 了解文体特点。 了解文体特点 合作探究: 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二、蜘蛛
①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 一场不算小的雨使走廊与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 子。 ②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 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 地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便抬起脚来,想把它踩死。 ③我之所以讨厌蜘蛛,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揣捉小虫。大小蛛网上 挂着小虫的残骸。无论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 里的主人不勤于打扫。因此。每当我拿了扫帚,或是竹杆。清理隐藏在角落里的蛛网时,总 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尽杀绝。 ④我抬起脚来,心想,这一回,这只落难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自己似乎也知道自己正 面临生死关头。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⑤不知是一种什么意念。我抬起的脚竟没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 着, 顿然萌生了恻隐之心。 我很快地挪开了脚。 怔怔地注视着它, 对于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 反而感到不安起来。 ⑥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时,连一只小蚂蚁都不愿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 难中挣扎的蜘蛛呢? ⑦它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韧。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无论如何。蜘 蛛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虽然它不受人们的重视,可是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力。不是 吗?它到处结网。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我怎能够对它心存厌恶呢?于是 我找到一根竹杆,把它从地面挑起来,送到干燥的地方。它安静地爬走了。我静静地看它爬 走的背影,那神态,使我心中感到无比的舒坦。 ⑧雨过天晴,空气特别新鲜。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洒满淡淡的金黄。我怀着满 心的喜悦,站在走廊上欣赏这难得的傍晚景致。 ⑨突然,我抬起头来,看到屋檐下又新结了一个网。蛛网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是那样来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度金昌市优质课竞赛活动
教案
教案题目:《猫的天堂》
授课年级:八年级
姓名:侯文江
单位:永昌县第五中学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猫的天堂》教学设计
永昌县第五中学侯文江
【教材分析】
《猫的天堂》是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小说。
小说写了一只家养的猫虽然吃住条件优
越,但整天盼望着屋外自由的生活,当有一天获得自由之后,它却遇到了生存的困难,
不得不无奈地回到主人身边。
小说嘲讽了那些因害怕艰辛、贪图安逸、好吃懒做而丧失
自由、尊严、快乐和幸福的人;阐释了自由、快乐、幸福的生活是要靠付出百倍的艰辛
和努力才能取得的深刻的哲理。
当然,我们也可从中体会到生之艰辛和生之乐趣。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解决生字词。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章中的词语,并学会运用。
(2)能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体会老雄猫和“我”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在人生哲理方面、立世人格方面的思考:害怕艰辛,贪图安逸,乞讨施舍,必丧失自由、尊严和人格,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教学重点】
体会“猫”和老雄猫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在人生哲理方面、立世人格方面的重大思考。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猫的故事
1.课前活动、创设轻松氛围。
(PPT1)
活动内容:学生大声说出三句话,“我真棒!”、“你真棒!”、“我们真的很棒!”。
2.同学们,今天我们这些很棒的人共同探讨一个与“天堂”有关的话题。
你认为天堂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语:是啊,天堂的生活快乐美好,令人向往。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天堂般的生活中。
今天,有一只猫也踏上了寻找天堂之旅,它的愿望能实现吗?(课件出示课题PPT2)(板书课题)
3. 了解作家作品。
作者简介:左拉(1840~1902),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萌芽》、《小酒店》等。
左拉逝世后,法国政府因为他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先贤祠”。
(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PPT3)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过渡语:那么,左拉先生文中的猫又有怎样的一个经历呢?它最后过上天堂般的生活了吗?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情节,检测朗读效果:(PPT4)
(小组内合作讨论:各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各部分内容。
)
第一部分:猫向往自由快乐的生活。
第二部分:猫初享自由带来的乐趣。
第三部分:猫开始挨饿受冷的生活。
第四部分:猫怀恋原先的舒适生活。
第五部分:猫牺牲自由,重回“安乐窝”。
第六部分:猫谈对幸福的狭隘理解。
3.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强调用词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三、揣摩理解,把握“猫”的形象
过渡语:真是一只可怜的猫啊!它怀着寻找幸福和天堂的梦想,因为害怕艰辛,最终丧失了自由和尊严,选择了贪图安逸、好吃懒做的生活。
与它的选择截相反的,是另
一只猫----老雄猫。
文中有一段猫和老雄猫激烈的语言交锋,深刻体现了二者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带着你对猫和老雄猫的形象理解,体会二者的处境和心情,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二者的对话。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第五部分:“天亮了”至结束)
2.学生讨论:猫最后选择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
猫:真正的幸福与天堂,就是关闭在一间有肉吃的屋子里挨打。
3.学生讨论:这个所谓的“幸福和天堂”,有什么特点?
(板书:害怕艰辛、贪图安逸→丧失自由、尊严)
4.学生讨论:老雄猫心目中的幸福和天堂是怎样的?
老雄猫:享受自由中的艰辛和快乐。
5.学生讨论:这个“幸福和天堂”,有什么特点?
(板书:自由、尊严、快乐→艰辛付出、自食其力)
四、品读概括,提炼文章主旨
过渡语:所以,猫和老雄猫的人生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更加衬托出了老雄猫向往的自由、尊严和的高贵人格。
那么,左拉先生写这篇小说又目的何在呢?
1.学生讨论完成:
文章主旨:强烈嘲讽了那些因害怕艰辛、贪图安逸、好吃懒做而丧失自由、尊严、快乐和幸福的人。
表达了作者宁肯付出艰辛的努力,也要追求民主平等、自由快乐的幸福生活的人生态度。
(PPT5)(板书:嘲讽肯定对比)
2.实际上,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表达了他对这只猫的反感鄙视之情。
----这只猫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蠢畜生。
五、课堂拓展,畅谈人生价值
过渡语:猫犹如此,人生又是何其相似!自由快乐的生活总是以艰苦的努力为代价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形形色色的“猫”和“老雄猫”,来看大屏幕:
1.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PPT6—PPT9)
板书:自由自尊自立自强
3.请同学们畅谈:我们正值少年,现在就应该作出思考: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小结:同学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出自《易经》中的一句话。
他告诫我们:人应该积极进取、永不停息。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由、自尊、自立、自强的人。
我们每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才能够自立自强,迎接生活的挑战,成就辉煌的人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祖宗、靠父母,不算英雄好汉。
”让我们一起树立自由的尊严和高贵的人格,去享受人生中的艰辛与快乐,去创造自己的幸福与天堂!你——终究会成为人生道路上的强者!
【板书设计】
猫的天堂
左拉
猫:害怕艰辛贪图安逸 ---→丧失自由、尊严和人格。
(嘲讽)
老猫:自由中的艰辛的快乐。
---→百倍的艰辛和努力。
(肯定)
自由自尊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