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人感怀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合集下载

电力员工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电力员工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电力员工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一家三代人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国同庆,祖国到处呈现和谐繁荣的喜人景象。

自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迎祖国60华诞,展供电服务风采”主题活动以来,勾起了我对电的无限记忆。

与电的情缘让我万千感慨,思绪漫延开来,在脑海中就犹如回放着一部经典的生活片。

我从记事开始,家中使用的是煤油灯,全家人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两间木质瓦房里,19XX年的一天,村里来了几十个电力施工人员,帮我们村架设了高低压线路,尽管电杆是木质的,变台是土墩子,但用上电的感觉真好,心想再也不用在煤油灯下写作业了,但那时候由于电网很差,电压极其不稳,电线还经常断线,弄的村民都望电兴叹。

父亲作为村里的知识分子,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村里的维修电工,由于当时设备、线路、工具都比较简陋,父亲忙前忙后也无法改善村里的供电质量,但是父亲辛苦的付出得到了村里人的赞赏,一家人都觉得在村里很有面子。

时光如梭,19XX年我已从不知愁滋味的懵懂少年,成为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这年11月,受父亲的影响,我进入刚刚组建的小镇水电管理站工作,这在当时引起不少同龄青年的羡慕。

在电管站上班可是“金饭碗”,那时小镇电压逐渐稳定,停电现象不再频繁。

但当时,农电属地方管理,服务不够规范,管理跟不上,甚至存在一些“电霸”作风。

记得上班一个月左右,父亲在一次闲聊中对我说:“你是从农村出来的,做人要厚道一点,对村民一定要好。

”父亲的这句话,我知道份量,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已记在心间二十多年,并且也按父亲的要求去做了。

当初,只知道做电工很“吃香”,参加工作后,经常和师傅一道翻山越岭,涉水淌沟,进行野外作业,而当时的施工工具非常简陋,这时我才知道当一名电力工人是多么的辛苦。

但每当我看到山村傍晚次第亮起的灯光时,看到劳碌的村民忙了一天围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时,我心中的骄傲就油然而生,我也体会到,电工这一职业既辛苦又神圣,打这以后我对电工部门埋下了一份深厚的感情,也为自已是一名电力员工感到无比自豪。

电力职工纪念国庆60周年征文.doc

电力职工纪念国庆60周年征文.doc

电力职工纪念国庆60周年征文我对电的最深记忆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农村的那些事儿。

那时村里虽通上了电,但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

我家有电的原因主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和村支部书记家是紧密邻居,再加上当时村里的电工是我父亲的叔父,即便是这样,我家好不容易在村支书家通上电半年后才有了第一盏电灯。

没有电的时候,我家用的是火油(煤油)灯,就是在写毛笔字用完墨水的瓶子口上面用妈妈纳鞋底的棉线做个灯芯,再往瓶里倒上火油简易灯就做成了。

一个晚上作业做下来,两个鼻孔黑黑的是经常的事儿。

后来,村支书的女儿因为和我年龄相仿,经常邀请我到她家做作业,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电的好处。

明亮的灯光下作业本上的字看得清清楚楚,再也用不着看不清“+、-”(加减)被老师揪完眼皮后吓得瞪大眼晴“圈”字了。

所以那阵子,我绞尽脑汁想着法子天天缠着村书记的女儿,求她帮忙说好话让我家通上一盏电灯就行。

也许是因为我经常辅导村支书女儿的功课吧,村支书的妻子也帮忙说话,半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自己的电灯,一根用花导线拉过来的15瓦电灯。

可就是因为有了电灯,我还曾经挨过父亲不少巴掌呢!有时是因为依着有了电灯放学回来不做作业玩到天黑了才回家开电灯做作业;有时是因为晚上看书看得太久电费交得太多了;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因为我把家里的电灯开关线给拉断了并自己修好了。

那时候的电灯开关不像现在在墙上打个白色方块的“补丁”一按开关灯就亮,而是用一根细尼龙绳子一直延伸到屋梁上一个圆圆的黑盒子里,当时我就一直奇怪,为什么一拉绳子电灯就亮?再一拉电灯就灭了!因为好奇,我就一边拉开关一边想着那屋梁上圆圆的黑盒子里面到底有什么奇妙的机关?于是就周而复始地拉电灯开关线,拉着拉着线被拉断了。

愣了半天后,我吓得赶紧搬来桌子和凳子(那时候房子并不高),爬上去拧开那黑盒子,还好有一截断线在里边,我小心翼翼地依瓢画葫芦穿好线后又迅速清理战场,暗自心想:这一劫总算躲过去了!谁知,那天妈妈回来拿插秧绳(人工插秧靠细尼龙绳子管直)时发现被人剪了一段,找来找去发现被人换上了开关线,严辞拷问下,才知道是我干的好事。

电力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电力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电力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电力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随着岁月的流失,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革,以及电力进展环境的改变,人民日子中对电的依靠性越来越强,企业用电量别断提高,《电》已是我们日子.工作之中别可缺少的一具组成部分。

三十年前的**电力概况:设备陈旧老化,电支离破裂“各自为政”配电设备,线路供电可靠性差,事故频发,人员技术力量薄降,负荷紧张线路拉路限电一度给企业生产带来妨碍。

斗转星移,随着改革开放**电力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迎来了划时代的变革,电力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生产环境,日子环境,从那生产力低下,劳动手段极度降后的条件下摆脱出来,靠人拉车,拉设备,人褙,马驮的生存条件,一去别复还了。

靠科学治理,运用高科技设备,保障合理供电是我们的理念。

电力先辈在那艰难创业恶劣工作环境下,为**的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别可磨灭的功绩,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宝!并且也开创并树立起了电力职工别怕吃苦敢打硬仗的电力职工形象。

他们的一生大多数始终别渝的无言无悔在平庸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工作,从而为**电力的进展,为**人民送去了光明,他们的工作作风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他们是**电力的荣耀,是国家的骄傲。

现现在电力生产,日子环境有了长脚的进展,有了自己医疗设备齐全的职工医院,娱乐场所,高科技培训中心,多产企业蓬勃进展,变电站也实现了无人职守,日子区域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日月流失,山河变迁。

改革开放给**电力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座座先进变电站接踵而起,建成投运,电跨省环,配电设备更新换代,配电络遍布城乡,实现了村村,户户通电。

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呕心沥血的坚韧拼搏,所制造的业绩,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时至今日三十载过去了,终于职守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几代电力职工用别懈的努力著就了今天**电力的辉煌。

历史的长河是从源头开始涓涓流动,它冲刷过的痕迹就像远古的化石样深深地镶刻在人们的心中。

郊区供电局纪念国庆60年征文

郊区供电局纪念国庆60年征文

郊区供电局纪念国庆60年征文郊区供电局纪念国庆60年征文近年来,一直忙于工作和带小孩,很少回家关心看望一下父母,要不是上个月润五月,老妈电话告诉我们几姐妹回家做个“老屋酒”(乡下老年人为百年之后身体之托而做的栖身之所,要在润月做才好),我还没注意到自己关爱父母渐渐减少,也才恍然醒悟父母早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了。

二老一直为我们几姐弟没有停歇地在田间劳作着,没曾想过他们也会老,现在突然现实提醒我,我心中愧疚万分,决定带着小孩提前一天去陪陪父母。

爸妈是勤俭惯了,虽说是做酒,其实也就是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聚一聚,然后把父母的“老屋”摆放到我家老房子的阁楼上存放起来以备百年之后用。

自从1987年我家搬入现在住的房子里之后,渐渐地我们都很少进入原来的老房子里,参加工作之后更是没有进去过,这次因为父母“老屋”之事一家人一起重访老房子。

老房里面空旷着,又黑又冷清。

我四处瞧了瞧,突然瞥见原来我们几姐妹睡的房间的角落里躺着一个象石磨的东西,上面满是灰尘,似乎很熟悉,可一时又想不起来是什么。

我仔细搜索了一下大脑中的记忆,猛然想起,哦,对,是——“砻”,我们家以前用来去掉谷壳的器具。

盯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谷砻,我的思绪慢慢地又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童年。

我的家乡非常小,记得当时只有十六户人家,由于土地少而贫瘠,山上果木、地里土地产量小。

一个大水库在家门前流过,看得见水却喝不着,还浸掉了我们很多田地。

以前,村民们也不知道往外谋求发展之路,日子过得很清苦。

那时我们还根本没有电的概念,听老辈们讲,六十年代的整个**只有一个电灯公司供应着市区的生活用电。

到了七十年代才在市郊区一些地方和县城里慢慢都通了电,也还只能是供应照明等生活用电,乡下一直还是没有电。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照明还是用煤油灯,随便找个墨水瓶之类的器皿当油瓶,弄根棉条或剪几根烂布条做个灯芯即可。

煤油灯油烟大,点一个晚上,往往弄得大家都和包公一样。

没有电,现在非常简单的很多事情那时候都是一个要费很大劲的难题,辛苦种田收割回来的谷子要把它去壳成米都还要一番工夫。

电力工作者系迎国庆60年征文

电力工作者系迎国庆60年征文

电力工系迎国庆60年征文电力工系迎国庆60年征文岁月是一面镜子,照见着时势的流转,生活是一具养标本,见证着弱势群体的变迁,时间是一把尺子,丈量着生命的时光。

犹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样,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发展与演变,也从生活的一个断面或切口记载、反映和体现着社会与时代一点一滴的进步与变迁。

电的记忆生于上个世纪上个世纪初的我,尽管专电对于电的回忆多少有点灰暗和苦涩,然而二十多年后,我却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电力人,这实际上出乎了我及亲人的意料。

在我十岁前的记忆里,最早接触与电有关的事物并电本身,而是周围小煤矿定期播放播放的电影。

据说这是矿工们可以享受的一项福利之一,心里就十分羡慕那些脸上黑呼呼却可以在矿区看免费电影的工人。

那时,放映机的动力来自一台不起眼却很神奇的柴油发电机,尽管它从电影开始到电影已经结束,都嘟嘟嘟地叫个不停,却丝毫影响我们看电影的兴致和心情。

《苦菜花》、《地道战》、《小兵张嘎》、《闪闪红星》等早期革命电影,都是跟着小鬼或同伴,自带板凳到四五里地外的煤矿上看一看的。

其中有一次电影已经结束后,我与同伴走散而迷路,一个人走在放光的夜里,心里饱含恐惧和无助,绝望的哭声惊动哀嚎了矿井附近一位热心的大娘,是她将我连夜送回了家大。

父母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让我搞了大娘的干儿子。

逢年过节,我都要去看望她,直到她离开人世。

然而在我的内心依然常常干娘和蔼慈祥的音容笑貌,她用人性的一丝光芒,温暖和照亮了我幼小的心灵……我的整个小学时代中都是在无电状态中回忆起的,那时腊烛由于价格昂贵而成了奢侈品,各具特色各家各户几乎都在使用形态各异煤油灯。

一小部分有少数人家用的是从市场上买来加入煤油就可以用的专用煤油灯,不仅造型漂亮,而且做工精巧。

不过大多数人家用的都是自制煤油灯。

它的制作工艺很简单,帮忙一个空的墨水瓶觑或铁罐类容器,往里面注入煤油,在麻钱大小但被大一些的铁片中间钻个孔,然后用棉花捻成灯芯跨过小孔小孔,这样一个煤油灯就全面落实了,不过灯芯要事先在煤油里浸,那样灯芯就可以用得久一些。

电力公司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电力公司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电力公司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我是展翅高飞的雄鹰在险峰峻岭上自由盘旋铁塔在我的脚下巍然屹立我与凌空的身影紧紧相依我是璀灿耀眼的流星在漆黑的夜空里穿梭远行当朝阳踩着鸟鸣归来那是我与黎明友好接力我是汹涌澎湃的激流浪花激荡着青春的脉搏碰撞的瞬间电流穿越时空柔美的身姿也能创造奇迹我是耕耘春天的使者热血正哺育着花香果累电网铸就了生活的辉煌我用双手托起第二个太阳我是自豪的电业人为了让光明永远闪耀夜空为了使电能从此永不泯灭我会让生命之船扬帆远航这次申博的成功,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机会,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中。

所以,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上海有了这份幸运。

2018的金秋季节,世博会的序幕将徐徐拉开,身处上海,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应该为世博会做些什么?迎世博盛会当从小事做起,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需要我们一起来建设。

作为学生我们要尽己所能,用我们的小手牵起伙伴们的手,做到遵守交通法规,不乱穿马路,行路走人行道;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声喧哗,有序排队做文明观众;爱护城市环境,垃圾不落地,做好垃圾分类,如废电池,过期药品的回收等;节约自然资源不浪费水电,空调温度调至26度,家用电器不使用时拔去插头,切断电源,做可爱的小公民。

从校园零废纸做起,合理用好草稿纸、餐巾纸、剩余的练习本纸张,把废纸扔进垃圾箱,为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环境作出我们少年儿童世博小使者的努力。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小伙伴,积极参与世博,做一名合格的东道主。

2018年,我已14岁,正在读初中,我也将积极加入世博会青年志愿者行列。

我将会是一个优秀的英语小翻译,为各国来宾中,为他们架起沟通的桥梁,充分感受上海的真诚与热情;我将会是一个小导游,给外国客人介绍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繁荣发展的今天;我将会作为学生的代表,向世界展示中国上海青年一代的风采……想到这里,我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供电人建国60周年征文:故乡灯花璀璨

供电人建国60周年征文:故乡灯花璀璨

供电人建国60周年征文:故乡灯花璀璨供电人建国60周年征文:故乡灯花璀璨打开夜的天窗,我凝望黯蓝天宇下灿烂的灯海光河。

一街一街的路灯,延绵不断,意韵深邃地向我开放,引领我走向记忆之旅,让我重又记起30年前在故乡陪伴过的那盏灯。

我的故乡就在大南山。

我从小在外地长大,高中毕业后,父母要我回故乡看一看。

出门的时候,在商业部门工作的父亲,让我带去的礼物竟是些瓶瓶罐罐,里面装满煤油。

那时山乡还未通电,山里人大都靠煤油灯照明。

在那生活物资实行供给制的年头,煤油自然成为人们的宠物。

父亲从小在山里长大,知道乡亲的需求。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提起几瓶煤油这件事似乎有点滑稽,但在那年头却是一种无奈。

那时我带着煤油回乡,受到的款待绝不低于今时今日那些衣锦还乡的大华侨大富豪大善人。

吃晚饭的时候,好多人家抢着拉我作客。

连书记村长都围着我这位小“钦差”转, 那光景是多要一滴煤油。

唉,想到这里,心里有点酸酸的。

尽管那次回乡受到“贵宾”般地款待,但乡里人的温情挡不住山蚊对我的袭击,在煤油灯昏暗的灯光陪伴下,我摇着一把山里人自制的大葵扇左拦右打,拚命驱蚊。

第二天,带着山蚊留下的印记,我苍惶离开故乡。

自此,故乡那黑黝黝的夜色,那嗡嗡掠食的蚊群,那盏摇曵着微不足道之光的煤油灯,永远地刻在我记忆之页。

参加工作后,我再也没有机会回故乡了。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三十年过去了,我的职业随时间迁移不断变换。

如今,我也成为一名供电人。

在这期间,我间接的了解到故乡的一些变化。

十几年前就听说山上建起小水电站,乡亲大都告别了煤油灯时代。

再后来,听说当地电力部门进行农网改造,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让所有的客户用上安全可靠的网电。

充裕的电源不但满足山区照明,而且助推山乡的经济繁荣;不少乡亲利用自家的果园办起了茶座酒吧,有的人还开办果品加工厂、服装厂。

作为一名供电人,我深深感受到在这一方辉煌中,有供电人默默奉献的深情。

不是么?为了山上的光明,许多供电所长和他的伙伴一起扛着电杆、器材,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立杆架线;他们风来雨去爬山涉水,不论白昼巡线护线, 衣带渐宽不觉悔,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呵?!——山区的农网建设历来就有两大:施工难度大, 维护力度大。

电力员工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电力员工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电力员工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电力职员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一家三代人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国同庆,祖国到处呈现和谐繁荣的喜人景象。

自国家电公司开展了“迎祖国60华诞,展供电服务风采”主题活动以来,勾起了我对电的无限经历。

与电的情缘让我万千感慨,思绪漫延开来,在脑海中就宛如回放着一部经典的日子片。

我从记事开始,家中使用的是煤油灯,全家人挤在别脚20平方米的两间木质瓦房里,1976年的一天,村里来了几十个电力施工人员,帮我们村架设了高低压线路,虽然电杆是木质的,变台是土墩子,但用上电的感受真好,心想再也别用在煤油灯下写作业了,但那时候由于电很差,电压极其别稳,电线还经常断线,弄的村民都望电兴叹。

父亲作为村里的知识分子,义别容辞地担当起了村里的维修电工,由于当时设备、线路、工具都比较简陋,父亲忙前忙后也无法改善村里的供电质量,但是父亲辛苦的付出得到了村里人的赞赏,一家人都觉得在村里很有面子。

时光如梭,1986年我已从别知愁味道的懵知道青年,成为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怀着对以后的向往,这年11月,受父亲的妨碍,我进入刚刚组建的小镇水电治理站工作,这在当时引起很多同龄少年的艳羡。

在电管站上班可是“金饭碗”,那时小镇电压逐渐稳定,停电现象别再频繁。

但当时,农电属地点治理,服务别够规范,治理跟别上,甚至存在一些“电霸”作风。

记得上班一具月左右,父亲在一次闲聊中对我说:“你是从农村出来的,做人要厚道一点,对村民一定要好。

”父亲的这句话,我知道份量,因此,到如今为止,我已记在心间二十多年,同时也按父亲的要求去做了。

当初,只知道做电工很“吃香”,参加工作后,经常和师傅一道翻山越岭,涉水淌沟,进行野外作业,而当时的施工工具特别简陋,这时我才知道当一名电力工人是多么的辛苦。

但每当我看到山村傍晚次第亮起的灯光时,看到劳碌的村民忙了一天围在一起谈天、看电视时,我心中的骄傲就油但是生,我也体味到,电工这一职业既辛苦又神圣,打这未来我对电工部门埋下了一份深厚的感情,也为自已是一名电力职员感到无比自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电人感怀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6月16日晚8时许,夜色沉沉,天气极其闷热。

新圩中心所电管员小张正在家中辅导女儿做功课,女儿就要初考了,前段时间每天早出晚归忙着抄表、整巷线,没有时间陪女儿,今晚他承诺要好好地补偿一下女儿。

“铃……”腰间的手机骤然响起,小张拿出手机一看,是个陌生电话,可能是哪个用户吧?小张心里想着,立即接通了电话。

“是张师傅吗?我是新生村的罗老三,我家突然停电了,麻烦你快来帮忙查一下。

我儿子明天中考,现在可怎么办?”“别急,我马上过来,一定让你们今晚用上电”说完就背上工具包转身出门了。

等女儿抬起头时,只听见幕色中“嘟嘟”的摩托车声,女儿噘了噘小嘴又继续做功课。

对于他晚上进行临时抢修,家人早已习惯了。

十几分钟后,小张找到了罗老三的家。

他一下车就忙开了,打着应急灯,屋里屋外仔细地检查着,从进户线、电表到闸刀、漏电保护器,再到室内电线,不放过一个隐患地方。

乡村的夜晚蚊虫极多,叮得他满脚是红胞,他也顾不上去挠;屋内没有风,他的额头上一会儿就冒出了滴滴汗珠,衣服上也很快印出了汗渍,可他没有一丝怨言,不停地忙碌着,终于发现是一根电线接头又断开了,小张立即帮着重新接好了线。

灯又亮了,风扇又转起来了,罗老三一家人的脸上又堆满了笑容。

他儿子端来几块西瓜表示感谢,小张婉言谢绝了,他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说:“好好休息,明天好好考试!”说着,骑上摩托车消失在夜色中。

小张回到家,女儿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他亲了亲女儿,愧疚地说道:“女儿,对不起,谁叫你老爸是供电人呢,为客户抢修服务是我们的职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