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陕西省商洛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合集下载

陕西省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新版

陕西省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新版

陕西省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多选题 (共5题;共14分)1. (3分) (2017高一上·广东期中) 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秒,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可求()A .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 .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的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 .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2. (2分) (2016高一上·商丘期中) 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从t=0 开始做加速度为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s 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又运动了4s,接着做加速度为3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关于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及路程s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 .B .C .D .3. (3分) (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m/s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 L=2m,g取10m/s2 ,该行李可视为质点,则()A . 行李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B . 行李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2sC . 行李在传送带上滑行痕迹的长度为1mD . 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可能为2s4. (3分) (2018高一上·宁波月考) 如图是上海中心大厦,小明乘坐大厦快速电梯,从底层到达第119层观光平台仅用时55s。

陕西高一高中物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陕西高一高中物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陕西高一高中物理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见的方法,下面四个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其中定义式正确的是( )A .电容C=Q/UB .电容C=εS/4πkdC .电场强度E=kQ/r 2D .电场强度E=U/d2.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互成60°角的大小相等的两个水平恒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 ,在力的方向上获得的速度分别为v 1、v 2,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其中一个力做的功为( )A .B .C .D .3.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据 P=W/t 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B .据 P=Fv 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C .据 P=W/t 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 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D .根据 P=Fv 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4.在一种叫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 的游戏者身系一根长为L 、弹性优良的轻质柔软的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1.5L 时达到最低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弹性绳从原长达最低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 .动能增加了mgLD .重力势能减少了mgL5.荡秋千是人们都喜欢的健身娱乐活动。

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

要使秋千越摆越高,以下做法合理的是:A .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体迅速下蹲,而从最低点向上摆起时,身体迅速直立起来B .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体要保持直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起时,身体迅速下蹲C .不论从高处摆下来还是从最低点向上摆起,身体都要保持下蹲D .不论从高处摆下来还是从最低点向上摆起,身体都要保持直立6.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刘翔重新回归赛场,以打破亚运记录的方式夺得110米跨栏的冠军。

陕西省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

陕西省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

陕西省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7高一上·丽江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同时从P点出发,分别沿不同的路径1和2 同时抵达Q点.设甲同学在全过程中的位移为x1 ,平均速度为v1 ,乙同学在全过程中的位移为x2 ,平均速度为v2 ,则()A . x1>x2 v1>v2B . x1>x2 v1<v2C . x1=x2 v1=v2D . x1<x2 v1<v22. (2分)(2019·武汉模拟) 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在1.39s~1.98s之间。

若高速公路上两辆汽车行驶的速度均为100km/h,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前车发现紧急情况立即刹车,后车发现前车开始刹车时,也立刻采取相应措施。

为避免两车追尾,两车行驶的间距至少应为()A . 39mB . 55mC . 100mD . 139m3. (2分)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器材是()A . 秒表B . 刻度尺C . 天平D . 测力计4. (2分) (2016高一上·重庆期中) 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 .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C .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D . 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一致5. (2分) (2016高一上·盐城期中) 自由下落的物体,它下落一半高度所用的时间和全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 .B . 2C .D .6. (2分) (2017高一上·溧水期中)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第1 s内速度的变化量小于第2 s内速度的变化量B . 第1 s内速度的变化量大于第2 s内速度变化量C . 第1 s内位移一定小于第2 s内的位移D . 相邻两段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7. (2分) (2017高一下·海南期末) 如图所示,细绳OA和OB悬挂着一物体P,细绳BO水平,那么关于细绳AO和BO拉力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OA绳拉力小于OB绳的拉力B . OA绳拉力大于OB绳的拉力C . OA绳的拉力和OB绳的拉力均小于重物P的重力D . OA绳的拉力和OB绳的拉力均大于重物P的重力8. (2分) (2018高二上·浙江月考) 如图所示,真空中A、B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分别为和,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A、B之间用绝缘的轻弹簧连接当系统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若弹簧发生的均是弹性形变,则A . 保持Q不变,将q变为2q,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等于B . 保持q不变,将Q变为2Q,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小于C . 保持Q不变,将q变为,平衡时弹簧的缩短量等于D . 保持q不变,将Q变为,平衡时弹簧的缩短量小于9. (2分) (2016高一上·镇雄期中)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为v2﹣4=2x,v 与x的单位分别为m/s和m,据此可知()A . 初速度v0=4m/sB . 初速度v0=1m/sC . 加速度 a=2 m/s2D . 加速度a=1 m/s210. (2分)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第2、第3、第4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米、2米、3米、4米。

陕西省商洛市第3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 含答案

陕西省商洛市第3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  含答案

商洛市第3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指的是时刻B.转动的物体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故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当做质点C.地球有时也可看成质点D.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2.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B.某高速公路上限速为11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C.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D.子弹以900km/h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D.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4、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 )A.第4 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B.前8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32 mC.0~4 s与4~6 s内物体速度方向相反D.0~4 s与4~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5、某质点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下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等6、龟兔赛跑的故事流传至今,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正确的是( ) A .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 .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C .骄傲的兔子在T 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但由于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小,还是让乌龟先到达预定位移S 3D .在0~T 5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7、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 内与开始刹车后6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1:1 B .1:3 C .3:4 D .4:38、一名观察者站在站台边,火车进站从他身边经过,火车共10节车厢,当第10节车厢完全经过他身边时,火车刚好停下.设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每节车厢长度相同,则第8节和第9节车厢从他身边经过所用时间的比值为( ) A.2∶ 3B.3∶ 2C .(2-1)∶(3-2)D .(3-2)∶(2-1)9、如图所示为一电梯向上运动的v-t 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电梯在0-4s 内的平均速度时2m/sB.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等于16m C .电梯上升的总高度等于20mD .电梯在0~4s 内的加速度大于8~16s 内的加速度10、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 .物体经过AB 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v 1+v 22B .物体经过AB 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v 21+v 222C .物体通过AB 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v 22D .物体通过AB 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 1+v 2211、下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B.甲物体8 s内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C.乙物体前2 s的加速度为5 m/s2D.乙物体8 s末距出发点最远1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 s先后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 ) A.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C.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D.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3、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V,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使用时应将纸带穿过________,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要放在纸带的________面.(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

商州区中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7分):本题共 14小题,第 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

第 10~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起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则前、后两次乘客采用的参考系是:( )A .站台,对面火车B .自己坐的火车,站台C .两次都是站台D .两次都是对面火车2.伽利略在对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 )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A .猜想B .假说C .实验D .思辨3.书放在桌面上,会受到桌面对它的弹力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原因是( )A .书的形变B .桌面形变C .书受到的重力D .桌面受到的重力4.如图所示,是一个半径为R 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部分是两个半圆,练功人从A 点出发沿A-B-C-O-A-D-C 进行,最后到达C 点,在整个过程中,此人所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 )A .3πR ;2RB .3πR ;3πRC .4πR ;4RD .4πR ;4πR5.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 ,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tL B .物体在2t 时刻的即时速度是t 2L C .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是t 2L D .物体从顶点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6.小球A 从离地面20m 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 从A 下方的地面上以20m/s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两球同时开始运动,在空中相遇,取g=10m/s2()A.两球在离地面10 m高处相遇B.两球相遇时速率都是10 m/sC.两球在空中相遇两次D.两球第一次落地的时间差为1s7.一物体作直线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则()A.第1秒内和第3秒内位移相同B.前4秒内位移为零C.第2秒末物体的加速度改变方向D.第1秒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8.一个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依次通过三段相邻位移的长度分别是1m、8m、27m,则通过这三段位移的时间之比是()A.1:3:6 B.1:2:3 C.1:2:2 D.1:9:36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个相等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10.将某物体以4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A.路程为85 mB.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30 m/sC.位移大小为75 m,方向向上D.平均速度大小为17 m/s,方向向上11.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C.t1时刻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1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物体在第1个T 内位移为20m,第2个T时间末速度为40m/s,则()A.时间间隔T=2sB.物体的加速度a=5m/s2C.物体在前2T 时间内的位移是40mD.物体在第2个T 时间内的位移是60m13.如图所示,在同一直线上、由同一地点出发的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则由图象可知()A.它们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B.在t1时刻它们相距最远C.在t1时刻它们相遇D.在0~t2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同14.汽车A在红灯亮时停住,绿灯亮起时启动,以0.4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s后开始做匀速运动,设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m/s的速度从A 车旁边同向驶过,且一直保持匀速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A车开始运动后()A, 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B, A、B相遇时速度相同C, A、B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D, A、B两车不可能相遇两次。

商洛市第3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答案

商洛市第3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答案

商丹高新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一共48分 1-8 C D B B A D C D;9 CD 10 BCD 11BC 12 B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3、(1)交流 4-6v 0.02s 限位孔 上 (2) C14、0.801, 0.864,(0.64±0.01)m/s 2三、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直接写最终答案不得分15、( 10 分)(1)(3分)v=v 0+at=20m/s ;(2)(3分)v 5=v 0+v 2 =15m/s ;(3)(4分)v 第5=v 4.5=v 0+at 4.5=19m/s 、16、(1)(6分)3.2 m (2)(6分)0.2 s解析:如图所示,如果将这5滴水的运动等效为一滴水的自由落体运动,并且将这一滴水运动的全过程分成时间相等的4段,设每段时间间隔为T ,则这一滴水在0时刻、T 末、2T 末、3T 末、4T 末所处的位置,分别对应图示第5滴水、第4滴水、第3滴水、第2滴水、第1滴水所处的位置,据此可作出解答.设屋檐离地面高为x ,滴水间隔为T ,则x =16x 0,5x 0=1 m ,所以x =3.2 m.另有x =12g(4T)2,解得T =0.2 s. 17、[解析](1)、(6分)解法一(分析法) 汽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t ,两车间的距离为Δx ,则有 v 自=at所以t =v 自a=2 s Δx =v 自t -12at 2=6 m. (2) (6分)、二者同时同地出发,追上时位移相等,设总时间为t,则:X 自=vtX 汽=12at 2 X 自=X 汽解得:t=4s,经过4s 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速度为v=at,带入数据得v=12m/s汽车离路口的距离为X 汽=24m。

高一 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 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 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Word 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为一个做直线运动物体的v -t 图象,则A .0~3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3~6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 .2 s 和4s 时刻的速度方向相反D .第3s 时刻物体速度方向发生改变2.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半圆弧轨道两端点M 、N 连线水平,将一轻质小环套在轨道上,一细线穿过轻环,一端系在M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不计所有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小球恰好静止在图示位置,下列说法疋确的是( )A .轨道对轻环的支持力大小为mgB .细线对M 3mgC .细线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32mgD .N 点和轻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3.一物体在地面以速度为 v 向上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经过 t 时间到最高点,上升高度为 h ,则A .物体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1:21 )B .物体通过2h 处的速度为 2v C .物体经过 2t 时的速度为2v D .物体经过前 2t和后 2t 的位移之比为 1:34.《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实施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智能机器制造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智能机械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如图所示,一机械臂铁夹竖直夹起一个金属小球,小球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铁夹与球接触面保持竖直,则( )A.若增大铁夹对小球的压力,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B.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C.机械手臂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D.若铁夹水平移动,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变大5.质量为50kg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m/s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 ( )( g=10m/s2)A.530N B.500N C.450N D.470N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A.3mg和3mgμB.12mg和3mgC.12mg和12mgμD.3mg和12mg7.鱼在水中沿直线水平向左减速游动过程中,水对鱼的作用力方向合理的是()A.B.C.D.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N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点是轻质细绳OA、OB和OC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点和C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A.1个B.3个C.5个D.7个9.图(a)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树枝从A 缓慢移动到B,将该过程抽象为质点从圆弧A 点移动到B 点,如图(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减小B.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减小C.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增大,摩擦力增大D.树枝对小鸟的弹力减小,摩擦力增大10.每年的端午节,丽水南明湖上龙舟比赛总是热闹非凡,如图是龙舟在进行500m的直道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队员的划桨动作,可将队员看做质点B.以龙舟为参考系,岸上站立的观众是静止的C.获得第一名的龙舟,撞线时的速度一定很大D.获得最后一名的龙舟,平均速度一定最小1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与路程都用来反映运动的路径长短B.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C.某一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D.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12.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t内()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13.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只要直接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方向的,但可以不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木块放到桌面上受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14.下列说法表示同一时刻的是()A.第 3 s 末和第 4 s 初B.前 5s 内和第 5 s 内C.第 4 s 末和第 3 s 初D.第 2 s 内和第 2s 末15.在地球物理学领域有一种测g值的方法叫“差值法”,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上抛一小球又落到O点的时间为,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到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测得、和,可求得g等于A. B. C. D.16.如图所示,一只重为G的松鼠站在倾斜角为α的树枝上,则树枝对松鼠的作用力为()A.GcosαB.GC.GtanαD.Gsinα17.静止在斜面上的重物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力F1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F2,关于这两个分力,下列的说明正确的是()A.F1作用在物体上,F2作用在斜面上B.F2的性质是弹力C.F2就是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D.F1和F2是与物体的重力等效的力,实际存在的就是重力18.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s末速度变为10m/s,则汽车的()A.加速度为2m/s2B.4s内的位移为40mC.4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D.2s末的速度为5m/s19.如图所示,粗糙的长方体木块P、Q叠放在一水平地面上,并保持静止,涉及到P、Q、地球三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共有A.3对B.4对C.5对D.6对20.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标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B.质量、路程、速率、温度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二、多选题2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上静止一质量为m1的小滑块,现给木板施加一随时间均匀增大的水平力F,满足F=kt(k为常量,t代表时间),长木板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及参考答案(共3套)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及参考答案(共3套)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如图所示,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 )A. 飘动的白云B. 平台C. 孙悟空D. 镜头2. 以v0=2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2 s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取10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 )A. 10 mB. 15 mC. 20 mD. 不会相碰3. 运动质点从原点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各时刻的位置和瞬时速度如表所列。

则下列说法正确是:A. 质点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质点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 质点在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D. 质点在第2.5s末的速度是2.5m/s4. 在同一水平面上有A、B两物体,相距s=7m,A在后B在前,A以v A= 4m/s 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的瞬时速度为v B=10m/s,方向也向右,且以加速度a=2m/s2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从此位置开始计时,A追上B所需时间为A. 7sB. 8sC. 9sD. 10s5. 某汽车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L,在处速度为v1,在处速度为v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若作匀加速运动,则v1>v2②若作匀减速运动,则v1<v2③若作匀加速运动,则v1<v2④若作匀减速运动,则v1>v2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6. 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 1.4m/s2B. 0.6 m/s2C. 11 m/s2D. 5.0 m/s27. 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 等于()A. 1:1B. 1:2C. 1:4D. 1:3二、多项选择题8. 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 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持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 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 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D. 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飞行时间时9.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 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 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10. 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2和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0~t1,B. t1~t2,C. t1~t2,D. t1~t2,11. 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开始计时时, 甲在最前, 丙在甲、乙之后B. 当t = t2时刻,甲、乙、丙相遇C. 甲停止运动时, 丙开始运动,丙的速度最大D. 在0—t2时间内, 甲的平均速度最大, 丙的平均速度最小12. 某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第1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3~4s内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C. 在0~1s内和3~4s内物体的加速度相同D. 第2s末质点的速度改变方向三.实验与探究1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打下如图所示的纸带.如果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记为x1、x2、x3、x4、x5、x6.(1)实验时纸带的_______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A”或“B”)(2)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方法A:由,,…,取平均值g=9.767 m/s2;方法B:由取平均值g=9.873 m/s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方法A中有________;方法B 中有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填“A”或“B”)更合理.14. 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A、B、C、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 A、B 两点间距x=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的指定位置.15. 以18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3 S内前进36 m,求:(1)汽车的加速度;(2)最后一秒的位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陕西省商洛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指的是时刻B.转动的物体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故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当做质点C.地球有时也可看成质点D.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2.(4分)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B.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为11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C.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D.子弹以900km/h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3.(4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D.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4.(4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A.第4 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B.前8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32 mC.0~4 s与4~6 s内物体速度方向相反D.0~4 s与4~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5.(4分)某质点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m,又经过2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下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同6.(4分)龟兔赛跑的故事源于伊索寓言,可谓众所周知,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正确的是()A.兔子和乌龟是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C.骄傲的兔子在t4时刻后奋力追赶,但由于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小,还是让乌龟先到达预定位置S3D.在0~t5时间内,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7.(4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s内与开始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1:1 B.1:3 C.3:4 D.4:38.(4分)一名观察者站在站台边,火车进站从他身边经过,火车共10节车厢,当第10节车厢完全经过他身边时,火车刚好停下.设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每节车厢长度相同,则第8节和第9节车厢从他身边经过所用时间的比值为()A.: B.: C.(﹣1):(﹣)D.(﹣):(﹣1)9.(4分)如图所示为一电梯向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电梯在0﹣4s内的平均速度时2m/sB.电梯匀速上升的高度等于16mC.电梯上升的总高度等于20mD.电梯在0~4s内的加速度大于8~16s内的加速度10.(4分)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有()A.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B.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C.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D.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所用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11.(4分)下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B.甲物体8 s内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80 mC.乙物体前2 s的加速度为5 m/s2D.乙物体8 s末距出发点最远12.(4分)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s先后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C.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D.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3.(12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V,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s打一次点,使用时应将纸带穿过,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要放在纸带的面.(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x6﹣x1)等于(x2﹣x1)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14.(6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中的一条清晰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将纸带上每5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依次标为A、B、C、…,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在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 C=m/s;C、E间的平均速度为m/s;加速度a=m/s2.三、计算题(15题10分,16题12分,17题12分)15.(10分)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试求该质点:(1)第5s末的速度(2)前5s内的平均速度(3)第5s内的位移.16.(12分)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m/s2)17.(12分)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

则汽车从路口启动后:(1)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两车的距离是多少?(2)经过多长时间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此时汽车离路口多远?2017-2018学年陕西省商洛中学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0~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指的是时刻B.转动的物体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故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当做质点C.地球有时也可看成质点D.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分析】明确时间和时刻的定义,知道时间对应一段过程,而时刻对应一个位置;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位移是矢量而路程为标量.【解答】解:A、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对应过程,故为时间,故A错误;B、虽然转动的物体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但如果在具体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其转动,只考虑在空间中运动的时间时可以视为质点,故B错误;C、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可以看作质点,故C 正确;D、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故位移不能说成是路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时刻、质点以及位移和路程的定义,对于物理学中的相近知识点要注意正确理解,准确判断.2.(4分)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B.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为11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C.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D.子弹以900km/h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分析】正确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平均速度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对应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瞬时速度是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对应于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解答】解: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是指汽车在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速度大小,即为瞬时速度的大小,不是显示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B、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指的是限制的瞬时速度,故B错误;C、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与这一过程相对应,因此是平均速度,故C错误;D、子弹穿过枪口的速度,与枪口这一位置相对应,因此是瞬时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判断速度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关键看速度是表示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速度,还是表示一个位置或时刻的速度.3.(4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D.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分析】加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解答】解:A、根据a=,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故A错误。

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故B正确。

C、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同相同,则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然在增大,故C错误;D、速度变化大时,如果用时长,则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则加速度不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反应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4.(4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A.第4 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B.前8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32 mC.0~4 s与4~6 s内物体速度方向相反D.0~4 s与4~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分析】本题应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来进行分析.【解答】解:A、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知第4 s初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1 m/s2,故A错误。

B、前8 s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x=×4+=32m,故B正确。

C、0~4 s与4~6 s内物体速度均为正,方向相同,故C错误。

D、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6m/s,4~6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4m/s,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5.(4分)某质点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s 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m,又经过2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下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同【分析】由速度位移公式求加速度大小;平均速度=;质点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速度时矢量,判断速度是否相同还要注意速度的方向.【解答】解:A、由速度位移公式:=x代入数据:=20m得:a=10m/s2,故A正确;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回到了出发点,故位移为零,平均速度=,则平均速度为零,故B错误;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仍为10m/s2,不为0,故C错误;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方向不同,故速度不同,D错误;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