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_1

合集下载

ch2-1(二分、简单迭代)ami

ch2-1(二分、简单迭代)ami

∵ f ( x0 ) < 0,∴令a1 = x0 = 1.25, b1 = b = 1.5,
[a 得新的有根区间 1 , b1 ]
如此二分下去即可。 如此二分下去即可。现估计二分次数
x − xn < 0.005 ⇒ n ≥ 5.64
*
所以二分6次可达到要求。 所以二分6次可达到要求。
精确解为: 精确解为: x =1.324718
y = ϕ( x) 又 x = ϕ( x) 的解⇔ 的解 y = x
(两条线的交点) 两条线的交点)
迭代法的几何意义
y
y=x
y
y = ϕ ( x)
x
x
迭代法的几何意义
y
y=x
y
y=x
y=ϕ(x)
y=ϕ(x)
0
x1
x3 x5ξ x4 x2 x0
x
0
x3 x1 ξ x0 x2
x4
x
简单迭代法例题
只要二分足够多次(即充分大), 只要二分足够多次( k充分大),
则有 x* −xk < ε
. ε 这里 为预定的精度
区间二分法
对分区间次数的估计
bn − an b − a 由 x * −xn ≤ = n+1 < ε 2 2
不难得出: 不难得出:
ln( b − a) − lnε n> −1 ln 2
= (L
p−1
+L
p−2
+⋯+ 1) xn+1 − xn
简单迭代法收敛定理
1− L 1− L n xn+1 − xn ≤ L x1 − x0 = 1− L 1− L
p p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2节第1课时醇课件鲁科版选修5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2节第1课时醇课件鲁科版选修5

二、醇的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
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断裂不同的化学键,如
(1)与钠反应 分子中 a 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 (2)消去反应 分子中 b、d 键断裂,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浓―1―7H―02―S℃―O―4→CH2==CH2↑+H2O 。
第2章 第2节 醇和酚
醇 第1课时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HEXINSUYANGFAZHANMUBIAO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通过认识羟基的结构,了解醇类的结 构特点,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醇进行命名,并从化学键、 官能团的角度理解醇类消去反应、催化氧化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乙醇性质的学习,能利用反应类 型的规律判断、说明和预测醇类物质的性质。
解析 B为CH3COOCH2CH3,可以由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
浓硫酸 △
CH3COOCH2CH3+H2O。
123456
0
课时对点练
3
对点训练 DUIDIANXUNLIAN
题组一 醇的结构、分类及命名 1.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且都属于醇类的是 A.乙二醇和丙三醇
碳编号 —从距离 羟基 最近的一端给主链碳原子依次编号,同样近时看侧链
标位置 —醇的名称前面要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羟基的位置;羟基的个数用 “二”“三”等表示
②实例: CH3CH2CH2OH 1-丙醇;
2-丙醇 ;
1,2,3-丙三醇 。
③注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醇,确定最长碳链时不能把—OH看作链端,只能 看作取代基,但选择的最长碳链必须连有—OH。

ch2-1(切向加速度符号)

ch2-1(切向加速度符号)
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对运动的 描述量随所选参考系的不同而不同。
《工科物理教程》 R
Q
v
u
e


第2章 ◇ 坐标系
§2.1 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y
可对物体的运动作定量描述。常用坐标系有
★ 直角坐标系:
三维正交坐标系。以参考点O为坐标 原点,x、 y、 z 3个坐标轴。
★ 极坐标系:
z
横向
o
径向 A
x
e

★ 在自然坐标系 中
《工科物理教程》 R
s s(t )
Q
自然参考系
en s(t ) en t1 en e τ eτ
t2


第2章 ◇ 位移 定义 位置矢量的增量(反映了 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r
§2.1 质点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y
1
x1, y1, z1
r (t )
★ 速度是矢量,即包含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任一因素发
◇ 速度的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加速度
(这是变速直线运动)
dv 加速度大小 a dt
v1
a
v2
加速度方向 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坐标正方向确定后,可用正负号表示:a为正,表示a与坐标正 方向相同;a为负则表示a与坐标正方向相反。
《工科物理教程》 R
o R
Δθ
A
Δv Δv n Δv t
其中
Δ v n 反映速度方向变化。 Δ v t 反映速度大小变化。
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y
r (t )
A
r r (t t )
开始
B
z
o

第四章烯烃一、烯烃的结构.

第四章烯烃一、烯烃的结构.
第四章 烯 烃
一、烯烃的结构
物理方法证明
1. 碳、氢原子共平面。 2.键角接近120°; 3.双键键长0.133nm,比单键键 长0.154nm短;
4.双键键能611kJ/mol小于两倍 的单键键能347×2=694kJ/mol
激发
2px 2py 2s
2pz 2s
2px
2py 2pz
基态
激发 态
杂化
例:
CH2CH3 CH3

CH2CH3 CH CH2CH3
CH
CH CH
3-甲基-6-乙基- 4-辛烯
CH3 CH3

CH2CH3 CH2 CH C CH2CH3
CH2 CH
6-甲基-3-乙基-3-辛烯
例:
取代基

3-乙烯基-1,3,5-辛三烯
2.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由于双键碳不能相对旋转,若双键碳原子上各自 连有两个不同的基团时,则有顺反异构
顺式 加 成
②反应中无C+、C-的形成,所以无重排现象的发生;
.
(CH 3)3CCH CH 2 B2H 6 H 2O 2 OH
-
(CH 3)3CCH 2CH 2OH
应用:合成反马氏规则的醇,尤其是伯醇。
5、氧化反应 1)高锰酸钾氧化
E1
CH3
+ CH
CH3 ( I )
CH3 CH CH2
反应进程
形成不同正碳离子的势能和活化能
5)有重排现象
Br
Br
CH3CHCH CH2 + HBr CH3
CH3CHCH CH3 + CH3 CCH2 CH3 CH3
CH3
Br
CH3CHCH CH2 CH3

第九章 卤代烃 9-1

第九章 卤代烃 9-1

2. 与PX3反应( X = Cl、Br、I )
3R-OH + PCl3 3CH3CH2OH + I2 2P + 3I2
P
3R-Cl + P(OH)3
亚磷酸
3CH3CH2I + P(OH)3
2 PI3
3. 与亚硫酰氯作用
R-OH + SOCl2 R-Cl + SO2↑ + HCl↑
四、氯甲基化(柏朗克反应)
§ 9.11 多卤代烃简介
§ 9.12 氟代烃简介
卤代烃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子卤素(F、Cl、
Br、I)取代的衍生物,它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绝大多数 是人工合成的。
比比皆是的聚氯乙烯制品,千家万户使用的冰箱中的致
冷剂、防火必备的四氯化碳灭火剂等到,都是卤代烃。 卤代烃也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它经常起着 从一种化合物变成另一种化合物的桥梁作用,是有机合成中 经常用到的化合物。 人们在使用卤代烃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六六六被禁用,DDT被取缔。近年来,科学家证明臭氧层 空洞的形成与使用氟氯烃有关。
β-溴萘
§ 9.3
一、以烃为原料
烷烃直接卤代
卤代烃的制法
此法简单,但副产物多,得不到纯净物。 R-H + Cl2
光照
R-Cl + HCl
光照
CH3-CH-CH3 Cl 烷烃的溴代反应的选择性比氯代要好。
CH3-CH2-CH3 + Br2 hν CH3CH2CH2Br + CH3-CH-CH3 127℃ Br 丙烷 3% 97 %
卤代烷分子尽管有极性,但不溶于水,能溶于醇、醚等到 有机溶剂。 卤代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蒸气有毒,尤其是碘代烃 毒性较大。

第一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一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8
1.6.5 羧酸及其衍生物
(1)羧酸的命名方法与醛、酮相似。
CH3CH CHCH2COOH CH3 CH3
2 , 3 _ 二甲基戊酸
COOH COOH 1 , 2 _ 环己烷二羧酸
CH2 =C CH =CH COOH
CH2CH(CH 3)2 4 _异丁基_2 , 4 _ 戊二烯酸
HOOCCH2CH CH2CHCOOH
第一章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1 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和分类 1.1.1 普通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普通命名法是以分子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用“天干”——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中国数字十一、十二 ┄┄等命名的。
而碳链异构体则以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区分。
CH3CH2CH2CH2CH3
正戊烷
(CH3)2CHCH2CH3
异戊烷
(CH3)4C 新戊烷
CH3CH2CH2CH2CH2OH
正戊醇
(CH3)2CHCH2CH2OH
异戊醇
(CH3)3CCH2OH 新戊醇
CH3CH2CH2CH2COOH
正戊酸
(CH3)2CHCH2COOH
异戊酸
1
1.1.2 衍生物命名法 还可将碳链从与官能团相连的碳Biblioteka αSO3H2β
2 _ 萘磺酸 或 β _ 萘磺酸
9 10
8
1
7
2
65
43

16
1.6 含氧化合物的命名
1.6.1 醇 选长链——含羟基; 编位次——羟基始。
CH3CH CHCH3
= CH3CH C CHCH(CH3)2
CH3CH2 OH
3 _ 甲基 _ 2 _戊醇

第四章:缩合反应(2,3节)-1

第四章:缩合反应(2,3节)-1
2 2 5
H3CO
CH2CH2COOC2H5
H3CO
2. Perkin 反应
芳香醛和脂肪酸酐在相应的脂肪酸碱金属盐的催化下缩合, 芳香醛和脂肪酸酐在相应的脂肪酸碱金属盐的催化下缩合,生成 芳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反应。 β-芳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反应。
O H3C C6H5CHO + H3C C O C O CH3COO C6H5 H C H COOH
O R C O R C C R2 R2 O R C R1 C R2 H2 C C X + BH R O C R1 C R2 H2 C X CH + B CH R2 R1 + C C X R O C O R1 + B R C C R2 R1 C H2 C C X R1 + BH
供电体: 供电体的酸度越大, Michael 供电体: 供电体的酸度越大,越容易 形成碳负离子,活性越大。 形成碳负离子,活性越大。 受电体: Michael 受电体: α,β-不饱和键上所连接的官 能团的吸电子能力越强, 能团的吸电子能力越强,使β-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 降低的越多,其活性亦越大。 降低的越多,其活性亦越大。
R3 C R4 O
+
R1 (C6H5)3P C R2
R3 C R4 C
R1
+ (C6H 5)3P
O
R2
R1 R1 (C6H5)3P C R2
+
R1 (C6H5) 3P C R2 R4 R3
R3 C R4 O
(C6H5) 3P O
C
R2 R4
CR2 C
+ (C6H5)3P
O
R4
R3
硫和磷与碳结合时,碳带负电荷,硫或磷带正电荷彼此相邻,这种结构的化 合物称为Ylide(叶立德)。由磷形成的Ylide称为磷Ylide,又称为Wittig试剂, 其结构可表示如下:

1,2-乙二胺

1,2-乙二胺

1,2-乙二胺一标识中文名1,2-乙二胺;1,2-二氨基乙烷英文名 1,2-ethylenediamine;1,2-diaminoethane分子式 C2H8 N2相对分子质量 60.10 CAS号 107-15-3结构式 H2NCH2CH2NH2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化学类脂肪胺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一级≥98.0%;二级≥7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粘稠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农药、活性染料、医药、环氧树脂固化剂等的制取。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蒸气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可有肝、肾损害。

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

本品可引起职业性哮喘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闪点(℃) 43爆炸下限(%) 2.7 引燃温度(℃) 385爆炸上限(%) 16.6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乙酸、乙酸酐、二硫化碳、氯黄酸、盐酸、硝酸、硫酸、发烟硫酸、过氯酸等剧烈反映。

能腐蚀铜及其合金。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 指令复位中断标志:IF=0
STI 指令置位中断标志:IF=1
陷阱标志TF(Trap Flag)
用于控制处理器进入单步操作方式:
• 设置TF=0,处理器正常工作;
• 设置TF=1,处理器单步执行指令
单步执行指令——处理器在每条指令执行结
束时,便产生一个编号为1的内部中断 这种内部中断称为单步中断 所以TF也称为单步标志
1. 通用寄存器
8088有8个通用的16位寄存器
(1)数据寄存器: AX BX CX DX (2)变址寄存器: SI DI
(3)指针寄存器: BP SP
4个数据寄存器还可以分成高8位和低8位两个独 立的寄存器,这样又形成8个通用的8位寄存器
AX: AH AL CX: CH CL BX: BH BL DX: DH DL
图示
数据的地址对齐
同一个存储器地址可以是字节单元地址、字单元 地址、双字单元地址等等(视具体情况来确定)
字单元安排在偶地址(xxx0B)、双字单元安排 在 模 4 地 址 ( xx00B ) 等 , 被 称 为 “ 地 址 对 齐 (Align)” 对于不对齐地址的数据,处理器访问时,需要额 外的访问存储器时间 应该将数据的地址对齐,以取得较高的存取速度
PF标志仅反映最低8位中“1”的个数是 偶或奇,即使是进行16位字操作
3AH+7CH=B6H=10110110B 结果中有5个“1”,是奇数:PF=0
溢出标志OF(Overflow Flag)
若算术运算的结果有溢出,则OF=1;
否则 OF=0
3AH + 7CH=B6H,产生溢出:OF=1 AAH + 7CH=(1)26H,没有溢出:OF=0
80x86处理器采用“低对低、高对高”的 存 储 形 式 , 被 称 为 “ 小 端 方 式 Little Endian”。 相对应还存在“大端方式Big Endian”。
图2-5中0002H“字”单元的内容为: [0002H] = 1234H 0002H号“双字”单元的内容为: [0002H] = 78561234H
1. 数据的存储格式
计算机中信息的单位
• 二进制位Bit:存储一位二进制数:0或1
• 字节Byte:8个二进制位,D7~D0 • 字Word:16位,2个字节,D15~D0 • 双字DWord:32位,4个字节,D31~D0
最低有效位LSB:数据的最低位,D0位
最高有效位MSB:数据的最高位,对应字节、 字、双字分别指D7、D15、D31位
(3)指针寄存器
指针寄存器用于寻址内存堆栈内的数据
• SP为堆栈指针寄存器(Stack Pointer),指示堆栈段 栈顶的位置(偏移地址)
存取操作方式、而不是随机存取方式。 SP和BP寄存器与SS段寄存器联合使用以确定堆 用8088/8086形成的微机系统中,堆 栈段中的存储单元地址 栈区域被称为堆栈段
答案
寄存器、存储器和外存的区别
寄存器是微处理器(CPU)内部暂存数据的存储 单元,以名称表示,例如:AX,BX..….等 存储器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主存,也叫内存,可直 接与CPU进行数据交换。主存利用地址区别 外存主要指用来长久保存数据的外部存储介质, 常见的有硬盘、光盘、磁带、U盘等。外存的数据 只能通过主存间接地与CPU交换数据 程序及其数据可以长久存放在外存,在运行需要 时才进入主存
辅助进位标志AF(Auxiliary Carry Flag)
运算时D3位(低半字节)有进位或借位时, AF=1;否则AF= 0
这个标志主要由处理器内部使用, 用于十进制算术运算调整指令中, 用户一般不必关心
3AH+7CH=B6H,D3有进位:AF=1
方向标志DF(Direction Flag)
用于串操作指令中,控制地址的变化方向:
为学习指令系统打好基础
例如:关心用户“可编程”寄存器, 不关心无法操纵的“透明”寄存器
问题:为什么选择8088/8086?
简单、容易理解掌握
与目前的P3、P4向下兼容,形成x86体系
16位CPU目前仍在大量应用
8086/8088的基本情况
16/准16位CPU 16/8位外部数据总线
20位外部地址总线
溢出的判断
判断运算结果是否溢出有一个简单的规则: 只有当两个相同符号数相加(包括不同符号数 相减),而运算结果的符号与原数据符号相反 时,产生溢出;因为,此时的运算结果显然不 正确
其他情况下,则不会产生溢出
例1:3AH+7CH=B6H 例2:AAH+7CH 例3:3AH-7CH 例4:AAH-7CH=2DH 溢出 无溢出 无溢出 溢出
两个单元相互独立,分别完成各自操作,还可 以并行执行,实现指令预取(指令读取和执行 的流水线操作)
2.1.3 8088/8086的寄存器结构
8088/8086的寄存器组有
• 8个通用寄存器 • 4个段寄存器 • 1个标志寄存器 图示
• 1个指令指针寄存器
它们均为16位!
汇编语言程序员看到的处理器,就是寄存器 所以,一定要熟悉这些寄存器的名称和作用
第2章
微处理器指令系统
教学重点
8088/8086的寻址方式
8088/8086的基本指令
• 数据传送
• 加减运算
• 逻辑运算、移位 • 控制转移、功能调用
汇编语言程序段
2.1 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从应用角度(不是从内部工作原理)展开
• 8088/8086的功能结构
• 8088/8086的寄存器结构
• 8088/8086的存储器结构
• 每个段最大限制为64KB • 段地址的低4位为0000B
这样,一个存储单元除具有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外, 还具有多个逻辑地址
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
8088CPU存储系统中,对应每个物理存储单 元都有一个唯一的20位编号,就是物理地址,从 00000H ~ FFFFFH 分段后在用户编程时,采用逻辑地址,形式 为 段基地址 : 段内偏移地址 分隔符
3. 标志寄存器
标志(Flag)用于反映指令执行结果或控 制指令执行形式
8088处理器的各种标志形成了一个16位的 标志寄存器FLAGS(程序状态字PSW寄 存器)
程序设计需要利用标志的状态
标志寄存器-分类
状态标志--用来记录程序运行结果的状态信息, 许多指令的执行都将相应地设置它
CF ZF SF PF OF AF
常用来存放双字长数据的高16位,或存放外设端口地址
(2)变址寄存器
16位变址寄存器SI和DI
常用于存储器变址寻址方式时提供地址
• SI是源地址寄存器(Source Index)
• DI是目的地址寄存器(Destination Index)
在串操作类指令中,SI、DI还有较特殊的用法
现在不必完全理解,以后会详细展开
(1)数据寄存器
AX称为累加器(Accumulator)
使用频度最高。用于算术、逻辑运算以及与外设传送信 息等
BX称为基址寄存器(Base address Register)
常用做存放存储器地址
CX称为计数器(Counter)
作为循环和串操作等指令中的隐含计数器
DX称为数据寄存器(Data register)
3AH + 7CH=B6H,没有进位:CF = 0 AAH + 7CH=(1)26H,有进位:CF = 1
零标志ZF(Zero Flag)
若运算结果为0,则Z F=1;
否则Z F=0
注意:ZF为1表示的结果是0
3AH+7CH=B6H,结果不是零:Z F=0 84H+7CH=(1)00H,结果是零:Z F=1
40根引脚
4.77MHz时钟
集成度2.9万 3m工艺 1981年,IBM推出以8088为CPU的 IBM PC
2.1.2 8088/8086的功能结构
8088的内部结构从功能上分成两个单元
1. 总线接口单元BIU
管理8088与系统总线的接口 负责CPU对存储器和外设进行访问
2. 执行单元EU
负责指令的译码、执行和数据的运算
堆栈(Stack)是主存中一个特殊的 • BP为基址指针寄存器(Base Pointer),表示数据在 区域,采用“先进后出”或“后进先出” 堆栈段中的基地址
2. 指令指针寄存器
IP(Instruction Pointer)为指令指针寄存器, 指示主存储器指令的位置 随着指令的执行,IP将自动修改以指示下一条 指令所在的存储器位置 IP寄存器是一个专用寄存器 IP寄存器与CS段寄存器联合使用以确定下一条 指令的存储单元地址
什么是溢出?
处理器内部以补码表示有符号数 8位表达的整数范围是:+127 ~ -128 16位表达的范围是:+32767 ~ -32768 如果运算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产生了溢出 有溢出,说明有符号数的运算结果不正确 • B6H=10110110B,最高位为1, 作为有符号数是负数 3AH+7CH=B6H,就是58+124=182,已经超出 • 对B6H求反加1等于: -128~+127范围,产生溢出,故OF=1;补码B6H 01001001B+1=01001010B=4AH=74 表达真值是-74,显然运算结果也不正确 • 所以,B6H表达有符号数的真值为-74
控制标志--可由程序根据需要用指令设置,用 于控制处理器执行指令的方式
DF IF TF
标志寄存器FLAGS
15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OF DF IF TF SF ZF
AF
PF
CF
进位标志CF(Carry Flag)
当运算结果的最高有效位有进位(加法)或借 位(减法)时,进位标志置1,即CF=1; 否则CF=0
• 设置DF=0,存储器地址自动增加; • 设置DF=1,存储器地址自动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