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彰显学本理念培养言语智慧——《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彰显学本理念培养言语智慧——《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

看老师板书课题:“潭”是个形声字,左边的“氵”写的时候要略有弧度,右边的“覃”最后一笔是个“悬针竖”。

来,一齐读课题。

生:(齐)日月潭的传说。

师:课文的生字新词,谁能正确地读给大家听?(出示)漆黑一团翻山越岭冒着英雄(生读)师:假如你来推荐其中的两个词让大家默写,你准备推荐哪两个?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推荐“漆黑一团”“冒着”两个词。

“漆”右边的下面很容易写成“水”;“冒”上面最后两“横”不沾左竖,也不靠右竖。

师:伸出手指,把易错的地方书空一遍。

(师生书空)生:“翻山越岭”也容易写错。

师:拿出听写本,我们来默写其中的两个生字。

一团着生命危险。

出示:师:看看自己默对了没有,写错的自己订正一遍。

字,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美观。

(范写)在写“漆”的右半部分时,要注意左右对称,尤其四个点的安排,要注意做到相互呼应。

在写“冒”时,要注意上面扁而宽,下面瘦而长,尤其上面后两笔的“横”,要做到———(生:既不沾左竖,也不沾右竖)请大家对照老师的书写练习两遍。

(生练写)评析:字词教学,在小学低年段是教学重点,在中高年段也不应当削弱,相反,还要加强。

字,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规范、写美观。

孙老师的教学,能够看出集中火力、突出重点、讲练结合,将识字写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师:谁能用上这两个词语把故事的主要内容向大家说一说?生: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

大尖哥和水社姐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日月。

师:结果呢?生:大尖哥和水社姐化作了两座青山。

师:你看,运用一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评析:孙老师将识字写字、理解运用和学法指导整合到一起进行训练,体现了“组块教学”的追求。

师:为了能让这个动人的传说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我们要学会讲这个故事。

现在让你来讲,你有把握讲好吗?(生摇头)不要紧,我们先来读好这个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

谁来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生读)师:要想让别人知道事情是因何而起的,在读这个段落的时候,你觉得应当突出哪些词语?生:“吞吃”和“漆黑一团”。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示例(6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示例(6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示例(6篇)《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写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3、学会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语言环境理解生词意思。

2、运用多中手段查找资料,了解日月潭。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传说。

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

比如《鲁班小学艺》,就是讲木工祖师鲁班到终南山学艺的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传说故事呢?2、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哪一方面的传说呢?(板书:日月潭的)(领读“潭”,tan)3、同学们,你们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吗?知道的请你谈一谈。

学生交流资料。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南头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

潭中有一小岛,将湖分为两半。

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太阳和月亮而得名。

周围有水社山、大尖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中国台湾著名的风景区,也是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简单谈谈。

三、小组讨论学习课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1、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啊走,历尽了千辛万苦。

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那些辛苦地走?2、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小鸟和百兽是怎样帮助他们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又是什么样的呢?3、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

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镰刀制服的?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概括叙述的情节扩充得具体详细些。

4、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尖和水社是什么样的人?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3、请按以上层次复述课文。

《日月潭》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3篇)

《日月潭》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3篇)

《日月潭》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3篇)《日月潭》课堂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月潭所处的位置、名字的由来以及迷人的风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能来说说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日月潭的哪几个方面?(板书:位置、名字、风光。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课文用生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日月潭所处的位置、名字的由来以及迷人的风光。

那么,你对中间哪个最感兴趣呢?(1)请各个学习小组商量一下,选择一个作为学习内容。

(2)布置各学习小组学习任务。

①位置。

先读一读课文第一段,然后在地图上找一找,“中国台湾”在哪儿?“日月潭”在哪儿?用自己的话说说,完成填空,并画一幅“群山环绕”图。

②名字。

先读一读课文第二段,然后想象一下日月潭的样子,再用简笔画画一画。

③风光。

先通过图片欣赏一下日月潭的风光,然后想一想怎样把课文的三、四两段读好,让大家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日月潭的美。

2、小组自学。

3、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结果。

(1)第一段(位置)①日月潭究竟在哪儿呢?请你在地图上指一指。

(实物投影出示。

)②完成填空:日月潭在我国省附近的高山上。

③课文第一段就向我们清楚地介绍了日月潭的位置,让我们一起来把他读一读。

(2)第二段(名字)①风景秀丽的日月潭是我国宝岛台湾最大的一个湖,这个湖为什么叫“日月潭”呢?请刚才研究日月潭名字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画,并且给大家解说一下。

(实物投影出示。

)②刚才你们通过想象,画出了日月潭的样子,那么,日月潭真有这么神奇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多媒体演示。

)③课文第二段写得非常好,它用具体形象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你愿意把这段背出来吗?自由背、指名背。

(板书:太阳、月亮)(3)第三、四段(风光)①日月潭不仅形状奇特,风光更是秀美无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吧!(多媒体演示,师范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的传说》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的传说》课堂教学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日月潭的传说》课堂教学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课堂教学实录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小学部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赛课记录七授课教师:邢益宝校长执教课题:苏教版三年级下《日月潭的传说》执教班级:三(6)班课堂实录:一、解读课题,回放早读。

1、解读课题。

师:准备好了吗?生:准摆好了。

师:好,我们上课。

生:谢谢邢校长。

师:上节课我们上了第一节,题目是:生:《日月潭的传说》。

师:日月潭的什么?生:日月潭的传说。

师:哪里的传说?生:日月潭的传说。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生:日月潭的传说。

2、回放早读,书声琅琅。

师:今天我想听听大家读书的效果怎么样?现在让我们回放早读,自己读自己的。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师:三6班的早读真棒,书声琅琅。

有老师也这样,没有老师还这样。

读过了,每个词也都会了。

接下来请孩子们开会车读,一人读一段。

【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点评。

】师:三6班的读书水平好棒!再试一试好不?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哦!大家都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地坐着,真好!【这就叫朗读,真棒!很响亮,清晰,再来一遍。

】二、尝试讲故事,巩固基础。

1、学生初试讲故事。

师;这是一个传说,是关于日月潭的传说。

读了这个课文,能不能说一说这个传说呢?出示幻灯片: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很久很久以前:【学生讲故事,教师点评。

】师;三6班的孩子不得了啊!你真会说啊,真能说啊,你的说简直是绘声绘色啊!刚刚夸你们说的好用得是哪个词啊?生:绘声绘色。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实录_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五最新推荐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实录_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五最新推荐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实录_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五最新推荐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日月潭教学实录设计五最新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学习目标: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课件,边讲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风光。

让学生产生兴趣,投入学习。

二、读文识字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标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C、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D、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E、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4、自主识字展示与交流。

出示生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可以是以熟字带生字,可以是拆部件,可以是猜字谜等等,在识字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摘果子游戏:让同学摘果子,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树上的果子就掉下来,其余留在树上。

挑最易写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练习写字,并展示。

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建练习平捺、写好建字底。

三、朗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一、二自然段):1.读通课文第一段。

要求:读通顺、流利。

2.提问:日月潭在哪里?那里的环境怎样?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优美的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进行理解,读好句子。

拓展介绍名胜古迹:潭北山腰有座文武庙,从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

南面青龙山有玄奘寺,供奉着唐代高僧玄奘的灵骨。

3.提问:为什么叫日月潭?引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

(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段。

(2)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复述。

(3)看画面复述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小组内复述,教师深入小组听听学生的复述,选择复述好的在全班展示,并引导全班同学复朗读感悟第二部分(三、四自然段)4.自主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日月潭清晨、晴天、雨天变幻多姿的美。

3下23《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3下23《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日月潭美丽的风光,读了有关它的动人的传说。

其中,大尖哥和水社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生:我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很勇敢。

生:大尖哥和水社姐是见义勇为的人。

生:我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大家,牺牲了自己,非常伟大。

……【学生畅谈自己的印象,为下面感悟人物形象作了铺垫。

】二、活化文本,深度体验(一)感受失去日月之痛师: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吗?生: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置身于漆黑一团的天地间,你会看到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又会有怎样的感受?生: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没有了一丝光亮,我们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和痛苦中。

师:失去了太阳和月亮,给大家带来的危害仅仅就这些吗?生:没有了太阳,就失去了热量,我们一年到头就只能饱受寒冷之苦了。

生:失去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也无法生长,我们吃不上粮食了,再这样下去,我们就无法生存了。

得想想办法尽快拯救日月。

……师:同学们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出示第2自然段,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谈谈一片漆黑所带来的困难。

课文中的这一留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通过角色体验,学生也能感受到人们这时是多么需要有人替他们降服恶龙的迫切心情。

】(二)感悟拯救日月之难,人物形象之伟大师:拯救日月刻不容缓,拯救日月容易吗?圈画出重点的词句反复品读,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尖哥和水社姐?(生默读课文,圈画词句,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来进行交流,这样自己说得有条理,大家也听得很明白。

出示:我画的句子是:,圈出了这个(这些)词语,从这儿我看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的人。

谁来第一个说说自己的看法?请大家按照故事叙述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来交流。

生:我画的句子是“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日月潭》课堂实录

《日月潭》课堂实录

《日月潭》课堂实录《日月潭》课堂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日月潭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2、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朗读、想象、体会出那里的美丽。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咱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导游姐姐,她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一起去听她说说吧!(课件演示,教师板书:日月潭)3、教学生字“潭”,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的问题。

(板书:在哪名字的由来风景怎样)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⑴投影出示生字:认为自己已经全部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指一至两名学生认读生字。

读全对的奖他们为今天的识字大王。

⑴偏旁猜字游戏:①教师说生字的偏旁,学生马上抢答生字。

②由学生随意说偏旁,其余学生抢答生字。

⑴按拼音归类识字:在“我会认”中把前鼻音的字圈一个圆圈,后鼻音的字圈一个三角形,翘舌音圈成正方形。

⑴认读生字卡片:抽读生字卡片。

⑴出示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学生边轻声读,边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

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三、细细品读,情感体验1、过渡:课文的第几段告诉我们日月潭在哪里?2、学生默读,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心得:⑴出示地图,了解中国台湾的位置。

让学生明白中国台湾是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⑴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月潭的地理位置。

日月潭在()。

(可由“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并起来,“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⑴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通用18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通用18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通用18篇)《日月潭的传说》教案篇1《日月潭的传说》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教学具准备:卡片若干,录音准备。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能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日月潭的位置和它的传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

)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鲁班学艺》等)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2、绍日月潭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

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

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

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a) 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b) 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

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c) 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作上标记。

交流讨论:一、(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二、(2-5)写日月潭的传说。

三、(6)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d) 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4、学习第一段。

a) 指名读第一段。

b)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

)(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5、指导书写。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区别。

注意漆的下半部分的书写。

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

6、布置作业。

a) 抄写坌棵生字词语。

b)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实录一、复习、概述课文主要内容师:今天我们继续欣赏日月潭的美丽传说,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传说,像这样的课文该怎么学呢?学生无语师:老师有一秘诀,可仔细听好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轻声说)带着想象读书。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带着想象去读书。

(随后齐读。

)师:传说描绘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他们的美丽理想。

因此要带着想象去读书,去还原,去感受,去体验。

板书:想象。

【设计意图:神话传说类课文既是记事类文章,但又与普通的记叙性散文不同。

它往往有着小说一样的精彩情节引个遐想,又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

开课之初采取授秘诀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注意倾听,又传递了一种学习方法。

】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想象力。

首先请读读词语,你能读准确吗?出示龙吞日月漆黑一团降伏恶龙一筹莫展挺身而出千辛万苦化作青山永远守卫一生读,师:读得响亮而准确,没有读出词语的味道来。

带着想象去读词,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面,一组词语就是一个故事,再读。

生练读,指一生读,师:这样读就有些味道了。

这些词语来源于课文,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

人们为了降伏恶龙,聚在一起商量办法,一筹莫展。

这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他们吃尽千门万苦,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杀死了恶龙,救出了日月,他们却因为吃了龙肉化作了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日月潭的两边。

(师生共同叙述,用上出示的词语,目的为了复述课文大意,并为下一步背诵铺垫)师:想象着这个动人的传说,读一读。

师:下面开展一次比赛,愿意吗?比一比,谁最先把上面的成语背下来。

生练习,指一生背诵。

师:你是第一个会背诵的同学,我想到一句广告语,好记性就是好记性!同学们,一起来背背好吗?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一眼屏幕。

生齐背。

师:你们都是好――记性。

【教学设想:读词语分为三个层次:读准确—读精彩—读出课文主要内容—积累。

此举一石二鸟之效,既训练了记忆力,又重温了课文大意,积累了语言词汇。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师:为了奖励大家,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

(播放课件,日月潭图片)生欣赏不由发出惊叹“哇,真美啊!”。

师: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怎样描绘这美丽的风光。

只用了两个词群山环抱,树木葱茏两个词概括地写出日月潭的美丽,作者真是惜墨如金,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书。

师:日月潭不仅风景秀美,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板书:动人师:(出示)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2-5节,读一读画一画,这个传说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你?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

生:默读,思考。

交流师提示,先说是第几自然段,然后再读。

生:读第五节。

师:故事的结尾很让人感动。

还有哪儿?生:读第四节。

师:故事发展过程很是打动人。

生:(读)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师:接下来,我们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细致地读书交流。

【教学意图:欣赏图片,调节开课之初背诵词语的紧张与疲劳,美读第一自然段进入故事学习,抓住“动人”二字,偷换概念为“打动”,让学生自主读书。

】三、读好故事(读出精彩读出想象)(一)交流第一处出示: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1.理解词义师:把目光再缩小一些,各自读读,在这句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词语?生:“挺身而出”师:(边板书边追问),“挺身而出”是什么意思?生:勇敢地站起来。

2.理解环境,读出想象师: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在什么情况下挺身而出的?生: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

师:课文怎样描写人们一筹莫展的场面的?生:读课文第三节文字。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龙?生:凶猛、凶残、凶恶、威力无比的龙。

师:当它们吞吃了日月以后,又躲在了深潭里,降伏它们难不难?人们当时的心里会怎么想?想象人们一筹莫展莫展的情景,再来读一读。

生练读师:哪位同学通过朗读让大家看到人们无奈的神情。

一学生读书读得较好。

师引读: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生齐读)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3.想象表达,表现形象师:大尖哥和水社姐会挺身而出后,会怎样说?生:让我们去降伏恶龙吧!生:我们一定能够降伏恶龙的!师:换一种说法。

生:制服恶龙、征服恶龙、打败恶龙、杀死恶龙、战胜恶龙等。

师:这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可以改一改。

生:明知潭有龙,偏向龙潭行。

师:你们说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有人?生:勇敢的人、舍已为民的人、不怕牺牲的人。

4.小结学法师:“挺身而出”一词带给我们多少丰富的想象!我们品味着词语、想象着课文情境,感受到勇敢的大尖哥和水社姐。

接下来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交流第二处文字。

【教学意图:扣住关键词语,通过理解、联系课文情境,进一步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交流第二处1.学会分层,概括故事师:刚才有同学认为第四节整节都很动人,这一节讲了两件事,快速读读,你能用双竖线标出来吗?生:标在“金斧头和金剪刀”后。

师:如果把这两件事概括一下,两件事分别是什么事?生:第一件是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第二件是杀死恶龙。

2.品味词语,想象还原师:先来交流第一件事。

哪几个词语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生: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师: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这些词语上。

读一读,师:同学们,你知道阿里山是一座怎样的山吗?(边介绍边出示图片文字)阿里山由十八座大山组成,最高峰达到2600多米。

山上树木茂密、荆棘丛生。

师:根据刚才的介绍,再来读这个词,“ 翻山越岭”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山岭?生:陡峭、险峻、有悬崖绝壁师:攀越山岭的时候有太阳吗?四周漆黑一团,能够照亮的只有两支火把,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生:差点摔进山崖,他们抓住了一条枯藤又爬了上来。

生:火把也可能引来野兽的袭击。

师:他们是怎样战胜野兽的?生:用火把赶走它们,用砍刀砍死它们。

师:再看第二个词“披荆斩棘”,“荆棘”是什么样的植物?生:带刺的植物。

师:读了这个词语你想到什么?生:大尖哥和水社姐可能被被荆棘刺得遍鳞伤。

师:他们还会遇到什么困难?生:风会把火把吹灭。

师:是的,他们怎么办呢?生:两根木头在一起磨擦,钻木头。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知道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

同学们,根据刚才同学的想象回答,下面的这段话你能补充完整吗?出示: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四周漆黑一团,大尖哥和水社姐举着火把翻山越岭,也许也许也许也许……他们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生自由想象后,同桌交流。

生:在寻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大尖哥和水社姐也许会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也许会遭到山林中野兽的袭击,也许突然而来的风雨会熄灭他们的火把,也许…… ,他们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板书“千辛万苦”)师:是的,但这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辛万苦挡住不住大尖哥和水社姐前进的脚步,他们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降伏恶龙,拯救日月。

【教学意图:在方法层面上,在领悟学习方法之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

在内容层面上,通过细读词语,引导想象,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坚强形象,体会他们为实现目标,不怕吃苦的精神。

从语言训练层面上,由逐词的指导想象到借鉴他人发言基础上的整合性说话训练,体现训练层次,落实训练效果。

】师:有志者,事竟成!他们终于 --- 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读这一句。

交流第三处1. 巩固方法,自主学习师:请同学用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的方式自学第三处,哪些词语你让联想到了什么?先圈画出来词语来,再慢慢地读一读想一想。

“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他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生自主学习后交流。

2.交流所得,读出激战生:我从“冒着”看出不怕牺牲的大尖哥和水社姐。

生:我从“纵身”读出他们很坚决勇敢。

生:我从“三天三夜”知道他们战斗了很长时间。

师:三天三夜的激战啊,他们累不累?三天三夜不眨眼,他们困不困?三天三夜什么也没吃,他们饿不饿?“三天三夜”,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再困再饿再累,也要--(齐说)降伏恶龙,拯救日月。

师:展开想象,再读读这场激烈的战斗。

生读。

师:多么艰难的寻找,多么的艰险的激战啊,请同学完整地读读这一节。

交流第四处1.自读自悟,读传情感师:故事有一个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结局,轻声读读,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出示: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

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大尖歌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学生读书,师:说说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生:我的心里很难过。

师:你为什么难过?(为大尖哥和水社姐难过。

)他们为了降伏恶龙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痛,谁想到恶龙被降伏了,他们却牺牲了。

读出你的感受。

师:(问其他学生)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读出你的感受。

师:看着文中的这幅插图,看着这两座挺拔的山峰,你想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些什么?(如大尖哥和水社姐,太阳和月亮被你们救出来了,谢谢你们!你们真勇敢!你是我们的学习的榜样!大尖哥、水社姐,我们多么希望你们能变回来等等。

)师:假如,这两座山峰真的能够听得到你们的呼喊,听得到你们的声音,他们心里会怎么说?生:我很悲伤。

师:是啊,大尖哥和水社姐制服了恶龙后,牺牲了,多么让人痛心啊!把你的感受送到课文中去,放声读出来吧!生练读,个别读。

师:两座挺拔的青山脉脉无语,静静地守护着日月,守卫着这一潭碧水,假如还有其它的恶龙,他们还敢不敢吞吃日月。

(板书:永远守卫)师:(引读)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生齐读:便用龙肉来充饥。

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大尖歌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三、走出传说,认识传说师: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人们就把这两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

把这个潭叫作日月潭。

(板书:为民造福。

)师:将来有一天,你能够去台湾,到了日月潭,你一定会看到两座山,那就是――(生)大尖山和水社山你一定想到两个人,他们是――(生)大尖哥和水社姐。

你一定能听到一个动人的传说――(生)日月潭的传说。

师:这个动人的传说,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不知打动过多少人,再次完整地读读课文,结合板书想一想,这个传说真正打动你的是什么?生:是大尖哥、水社姐为民造福的精神、不畏牺牲的精神、惩邪除恶的精神。

师:不仅大尖哥水社姐有这种精神,在我国古代神话及许多的传说中,都有这样的人物,他们都有这样的精神,比如哪吒,生:沉香、后羿、夸父、孙悟空……师:是的,传说中的这些人物都有这种精神,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不畏艰难险阻,惩邪除恶勇往直前……古代生活在穷苦环境中的人们借助传说中的英雄寄托着自己美好的愿望,这种英雄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