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研究

目录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研究的意义 (1)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剖析 (2)(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业现状 (2)(二)从产业结构方面看就业现状 (2)(三)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看就业现状 (3)(四)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导致就业机会的两级分化 (4)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4)(一)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法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4)(二)市场竞争机制欠公正 (4)(三)高等学校方面的原因 (5)(四)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5)(五)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5)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6)(一)毕业生择业要注重差异性,主动走个性化就业道路 (6)(二)注重品牌塑造,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优势 (6)(三)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改变和知识技能的提高 (6)(四)国家应完善相应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有效就业信息 (7)(五)高等学校应该加快教育改革的力度 (7)(六)用人单位应该树立更科学的用人观 (7)参考文献 (8)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与此相伴生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带来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就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阐述了在大众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意义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从政府、市场需求、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指导性意见和解决就业难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就业现状就业政策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Graduate Employment 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society,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popular stage, and this is accompanied by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also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in the job market caused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worsening. This paper mainly on four aspects of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conducted a study of employment, the system described in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under the popularization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raduates Employment status, as well as from the government, market dem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employer, university graduat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ir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advice and guidance to resolve difficult employment proposals.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Employment Status; Employment policy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问题研究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问题研究
果显示 的比例分别是 2 . 5 .%、 . 74 51 24 43 46 62 . %、 %、 %、.%、 . %, 有一半多 的毕业 生面对择业时选择 了个人发展机会 , 只有两 成 多 的学 生对 经济 收入 比较看 重 , 他 因素 均 只有较 少 比 其 例, 表明 当代大学生在一方 面重 视依 靠 自我的努力去追求生
Vo _4 No 1 l 2 高等教 育背景 下高校毕业生 就 业观念 问题研 究
肖国丰 ,廖 康礼
( 九江学 院会计学院 ,江西九江 ,3 2 0 ) 3 0 5
[ 摘
要]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现状进行 了以问卷调查为主的调研分 析,对 当前就 业观念存在 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进行 了
眼于如何指导学生树立 良好 的就业观 念 , 做好毕业生就业 的
峻并不代表社会 能吸纳的劳动力 已经饱和 , 高校毕业生 由于 缺乏就业技 能和就业 经验 , 在就业竞争 中必可避免在某些方 面处 于劣势 , 但其后发优势相对较 强。如果毕业生注重 自 身 知识 和技能 的培养 , 在工作胜任 能力上 与社会接 轨 , 就业前
20 年 、00 和2 1 年我 国高校毕业生分别为 6 1 0 9 2 1年 01 1 万 人 、3 万 人和 6 0 60 6 万人 , 目前高 校就业工作所面临 的压力仍 旧有增无减 , 形成了“ 用工荒 ” 就业难 ” 与“ 并存 的局 面。虽然
当前普 通高等教 育已经是 大众 化教育 的观念 已经逐渐深入 人心 , 但是在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与社会 的人才需求仍 旧存在较大 的偏差 , 因此高校就业工作 的重点和难点应该着
其 一 , 当前 高校毕 业生 的就 业现 状有 比较 清醒 的认 对
1 9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9 9 0 0 0 0 2 0 3 0 4 0 5 06 0 7 0 8 1

2024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2024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2024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问题。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但仍有许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高校扩招:自1999年以来,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使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然而,这也导致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就业市场供过于求。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尚在发展阶段,这导致部分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进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大学生自身原因:部分大学毕业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其就业。

三、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政府层面(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及边远地区就业,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待遇保障。

(2)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其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帮助。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层面(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2)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高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目标,提高其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大学生自身层面(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实践经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 辩证地认识和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
关系 "坚持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促进毕业生就业 #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 小康大 业 "人才为本 "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 毫无疑问 " 我国的高等教育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 黄紫华 ! 广东药学院副院长 # 副教授 " $ 广州 ’ (%"!!#%
%$ 创建现代教育体制
当前 " 高等教育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 " 教育体 制滞后于社会发展 $ 政府应转变职能 "实现高等教育由政府行 政机制主导向市场机制主导的转变 $ 政府要给高校下放办学自 主权 "包括招生数量 &经费的筹集和收取 & 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与市场接轨 $ 大
! ’(!
" 大学生就业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培养 " 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 积极推进高职 毕业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 (教育培训工作 # 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 面 对新的就业形势 "高等教育要大力发展综合性 &交叉性 &边缘性 和应用性学科专业 "扩大学科专业覆盖面 "拓宽专业口径 % 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需要 "增加新知识 & 新技术的课 程 " 让学生适应市场 " 顺利分流 % 加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 重视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 & 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 " 提高处 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增强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 # 要加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 高校教学 实习基地不足 "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瓶颈 # 一方面 " 政府应出资建设高校教学实习基地 % 另一方面 " 政府应制订有 关法规及优惠企业的税收政策 "鼓励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和进 行职业培训 # 与此同时 "实施校企联合办学 "办专业 "开课程 "聘 用社会兼职教师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问题探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问题探析
Po u a ia i n S a e o g e u a i n p l rz t t g fHi h r Ed c to o
Z A GY j H N ui n
( olg f t, l U iesy Dai u n n6 0 , hn C l eo s Dai n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i , l e Ar t ,Y n a 7 0 3 C ia) 1
也 给我 国的社 会 经济 发展 带来 了挑 战 。最近 几 年 ,
面对 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 广大高校就
业 组 织机 构 都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开 展 就业 教 育 的重 要 性 和必 要性 , 且认 识 到 开设 就业 教 育课 程是 学 校 并
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 径。 目前 , 我国高校普遍开展 了就业教育并开设 了
( b tat A src]Wi h o n fte pp lrai tg fhge dct n i hn ,t u b ro s dnse rl n ad t tecmigo h o ua zt n s e o i reu ao n C ia h n m e f t e t nomet n h i o a h i e u l
[ 中图分类号 ] 6 7 G 7 . [ G 4 :4 38 文献标志码 ] [ A 文章编号 ]17 — 3 5 2 1 )1 09 — 3 6 2 2 4 (0 2 0 — 0 5 0
An l sso e Emp o me tEd c t n f r Co lg t d n su d r t e Ba k r u f h ay i ft h l y n u a i o l e S u e t n e h c g o nd o e o e t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在上世纪末,我国开展了高等教育的扩招工作,这使原本精英式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成为当今大众化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也从传统的统一分配变成了现如今的自主就业模式。

随着我国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上升,大学生也不再是炙手可热的“熊猫”。

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出发,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相关探讨并提出解决方式。

标签: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给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二十世纪末,我国开展了高等教育的扩招工作,给予更多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并且对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但随着招生数量的不断提高,给我国的就业前景带来相当严重的问题。

高校要从自身情况和学生素质这两方面作为出发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切实解决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各种媒体所关注的。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近年来各公司为了节省资源,出现大面积的裁员、减薪。

这使得本就严峻的就业问题变得雪上加霜,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整体的就业观念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社会,这种经济制度使得各单位的用人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大学生逐渐走下“神坛”成为社会求职者中的普通一员,这种社会地位的转变给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带来不小的影响。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眼高手低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没有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到合理的判断,导致其在求职的过程中屡战屡败。

2.高校没有根据招生工作做到相应的提高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上升,各高校的师资力量较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难以满足不断上升的招生数量。

在传统精英式的高校教育模式下,一个班级仅有十几个学生,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但开展扩招工作后,学生数量的增加,加重了教师的课时数和任务量,使上课变成了“赶场子”,当然难以保证其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在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发现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和经验相
匹配的能力和技能。

因此,这引起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的
关注。

开展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
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其次,为教育部门提供有关课程和培训计划制定的有益信息;最
后通过这个话题来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提高大学教育的实用性和与就业市场的相关性。

二、研究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研究将解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生就业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3. 大学教育应该如何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研究者将调查相关的文献,了解预防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者将收集来自
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大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评估他们对大学教育和就业市场的需
要和期望。

四、预计结果
预计本研究将揭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的原因、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能力,以及如何让大学教育更好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这些结果可
能会引起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现象的关注,以及在教育制度中引入更多实用的培训
机会和就业指导。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接着分析了教育资源不均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观念和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实习实践机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在提出了解决方向包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专业与市场的对接、培养学生就业观念和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最后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与企业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篇文章为我们深入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教育资源、专业设置、市场需求、就业观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解决方向、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愈发突出和紧迫。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社会,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

探讨和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失衡,使得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随着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专业就业率较低,造成了大量毕业生无法就业的情况。

大学生就业观念和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实践经验,使得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积极探讨解决方向,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支持,推动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1.2 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因素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导向、社会需求、学校资源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政府政策是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 . 16 No 3
S p .2006 et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 问题研 究
李 星 云
( 京 师 范 大 学教 育 科 学 学 院 , 苏 南 京 南 江 20 9 ) 10 7
摘 要: 高等教 育 大众化 背景下 , 在 如何通过 市场机 制合理地 配置大学生这一 重要 的人 力资 源就成 为一 个亟待 解决的 问题 。 当前大学毕业 生就 业形势较 为严峻 , 原 因是 多方面的。解 决大 学毕业 其 生就 业 困难 的问题 , 需要政 府 、 高校及 学生个人等共 同努 力: 关键词: 高等教 育大众化 ; 大学毕业生 ; 就业
维普资讯
第 6卷第 3期
2 06年 9 月 0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人
J un l f a j gF rs yU i ri H ma ie n oi ce c s d i ) o r a o N ni oet n es y( u n i a dS ca S in e E io n r v t ts l tn

毕业 生在选择就 业 目标 单 位时 , 再 仅仅 将 目标锁 不 定 在党政机关 、 学校 、 大型 国有企业等传统 的较 为稳定 的 单位 , 中小 型企业 和 民营企业 等非 公有 制单 位也 表露 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更多 的就业 意向 , 就业 目标 单位 趋 于广泛 。以 2 0 05 年 为例 , 同性 质单位 接收 毕业 生 占接收 总数 的 比例分 不 别为 : 党政 机 关 占2 9 , .% 事业 单 位 占 1. % , 7 2 国有 企 业 ( 包括集体企 业 ) 16 , 国有 单位 ( 营企 业 、 占2 . % 非 私 港澳 台投资企业 、 外商投资 企业等 ) 83 , 占5 .% 党政机关 、 事业 单 位和国有企业接 收比例与去年 同期 相 比均有 不同程度
中图分 类号 : 2 G5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1 6 2 0 0 17 1 5( 0 6) 3—0 8 0 7—0 4
20 0 3年我 国高等 教 育 的 毛人 学 率 为 l% 、0 4年 7 20 为 1% 、0 5年为2 % , 明我国已 由精 英式 高等 教育 9 20 l 表 阶段进 人大众化高等教 育阶段 。大学毕业 生人数总量持 续攀 高 , 幅 较 大 ,0 4年 为 2 0万 人 ,0 5为 3 0万 增 20 8 20 4 人 ,0 6年 为 4 3万 人。大学生就 业市 场 已经成 为我 国 20 1 劳 动力市场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在新 的历史 条 件下 , 校 高 毕业生 的就业 已从过 去 的“ 统包 统分 ” 模式 转 变为 毕业 生 与用 人单位 “ 自主择业 、 向选择 ” 机制 , 双 的 市场 已经 成 为调 节大学生就业 的主导力量 。如何通 过市场机制合 理、 有效地配置 大学生 这一重 要 的人力 资源 已成 为一 个 亟待解 决的问题 。
①数据来源于教育部《 9 8 20 19 - 05年全国教 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②数据来源于人事部《 于印发“0 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 20 关 20 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的通知( 国人厅发 [0 6 2 2 0 ]7号) 》。
远 规 划 和 及 时 调 整 , 较 大 盲 目性 , 业 趋 同现 象 十 分 严 有 专
越来越多 的大学 生愿 意 下基层 或 到西部 地 区就 业 , 地域流 向趋 向合理 。国家人 事部 的一项 调 查结 果显 示 , 20 0 5年 内蒙古 、 肃 、 甘 青海 三 地接 收 的 高校 毕业 生 数量
低层 化趋势 。 ( ) 学 生 就 业 过 程 中 的 矛 盾 二 大 大 学 生 就 业 过 程 中也 暴 露 出 了一 些 问 题 。

当前 大学生就业 的现状
f ) 一 就业 状况总体较好 20 0 3年 , 国高 校 应届 毕 业 生为 2 2 2万人 , 我 l. 当年 就业人数 为 18 5万 人 , 业率 达 到7 . %; 04年 高 4 就 89 2 0 校应届 毕业生 为 20万人 , 8 就业 率 为 8 % ; 0 5年高 46 20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人 数 为 2 4 1万 人 , 业 率 为 8 . % 。 1. 就 7 7 毕 业生就业率 持续稳定增 长。
首先 , 大学生就 业 市场结 构性 矛 盾 日益 突 出。一是 专业结 构失 衡。 由于延 续 了计 划 经 济 下 的高 校专 业 结 构, 与人才市 场的现实需求 存在相 当程度 的错位 , 一些高 校 的专业 及课程设置 没有能够 以市场 需求为导 向进 行长
与 往 年 相 比 有 明 显 增 加 , 增 长 幅 度 较 大 , 定 程 度 上 且 一
缩 小 了与经 济发达地 区的人 才数 量差距 。
重, 造成大学 毕业 生 就业 呈 现结 构 性 的供 求 矛 盾。 二
收 稿 日期 :0 6— 7—2 20 0 1 作者简介 : 星云 ( 9 8 ), , 李 1 5 一 男 江苏 南京 人 , 京师 范大学 教育科 学学 院副教 授 。 南
的下降 , 而非国有单位 接收 毕业 生 比例较 去年 同期 相 比
有 明显增加 , 提高 了 6个百 分点 。 在就业 起点上 , 来越 多 的大 学应 届毕 业生 在 高精 越 设备 或现代化生产 线上 从事 操作 、 护 、 维 编写 程序 、 设备 调试 和施工等 一线 工 作 , 金 融 保险 业 、 在 审计 、 会 、 财 投 资、 心理 咨询 等岗位上也 活跃着大量 的大学毕业生 , 出 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