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

消费水平与老年人幸福感
消费水平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之一,对于老年人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消费水平越高,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物 质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消费结构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一些研 究发现,消费结构中食品和医疗支出比例较 高的老年人,其幸福感相对较低;而消费结 构中娱乐和旅游支出比例较高的老年人,其 幸福感相对较高。此外,消费水平的提高也 会带来更多的消费选择和自由度,使老年人 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提高幸
经济状况
心理健康
经济状况对老年人的幸福感也有影响。经济 压力和贫困可能导致老年人感到不幸福。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其幸福感密切相关。心 理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幸福。
对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建议
促进身体健康
鼓励老年人保持适当的运动和健康饮食,以改善身体健康 状况。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以帮助老年人更好 地管理健康。
社会参与
政府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如 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让老年人 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提高老年人的 幸福感。
社会公益组织与老年人幸福感
慈善捐赠
社会公益组织通过捐赠资金、物品等方式,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 ,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志愿服务
社会公益组织招募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如义务陪伴、代购 等,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高自我效能的老年人可能更有自信和勇气去面对 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因此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利 的情境,提高幸福感。
针对自我效能问题,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自我提 升的活动、接受自我肯定的训练以及培养积极的 生活态度等方式来提高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幸福 感。
06
环境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研究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问题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如何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变化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造成了许多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如失落、孤独、无助、抑郁和焦虑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一项挑战性任务。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关系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决定了其幸福感的高低。
因此,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对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贡献重要。
老年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人生的价值,享受老年生活的乐趣。
三、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方法1、保持积极的心态老年人要保持旺盛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这样他们才能保证每天都充满能量和动力。
老年人要学会接受事物,以及着眼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推动自己的舒适圈。
2、饮食及运动健康状况理想的饮食和运动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营养不能缺乏,运动量也应该恰到好处。
3、与家人保持联系老年人面临孤独、失落和无法应对的压力,这些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
老年人应该与家人和亲戚保持联系,这样能够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4、学习新技能和知识老年人在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的时候,会感到新鲜和有趣,给身体和心理状态带来良好的刺激。
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还能增加老年人的自信和满足感,通过这种方式来树立积极和充满自信的心态。
5、参与社会活动老年人可以参与社会活动来提高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
这种正面和充满挑战的活动会使老年人感到激励和充满动力,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四、结语老年人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问题是社会上必须予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和感受,包括情感、心理和认知等方面。
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助于增强其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进程,降低医疗保健支出。
本文将阐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调查方法及调查结果,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指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快乐感、价值感和情感状态等方面的自我评价。
它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身体健康、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等。
研究表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特点,采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确保老年人能够理解并准确回答问题。
问卷包括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身体健康、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城市的600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我们得出以下调查结果:总体评价:大部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但也存在一部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低的情况。
影响因素: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
身体健康状况越差,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越低。
变化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其中,60-70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最低,80岁以后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逐渐升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变化受以下因素影响:个人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会导致老年人活动受限,社交圈子变窄,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同时,经济状况也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和担忧会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因素: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老人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是对老人幸福指数进行调查的结果。
我们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老人的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共有1500名受访者,其中1000名接受了问卷调查,500名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问卷调查包括了老人的基本信息、幸福感评估以及对老年生活质量的评价。
访谈主要探讨了老人的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生活安排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幸福感评估在幸福感评估中,我们使用了0-10的评分标准,其中0代表极度不幸福,10代表极度幸福。
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幸福指数为7.5,老年人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幸福感。
幸福来源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老人幸福感的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最主要的幸福来源是家庭关系和社交活动。
老人们普遍认为与家人的关系对于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能够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和满足感。
影响因素从访谈结果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因素对老人的幸福感有较大影响:1. 健康状况:老人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身体健康的老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2.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是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拥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满足基本需求。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帮助和关注。
老人们普遍认为社会支持对于幸福感至关重要。
4. 自主生活能力:能够自主安排生活和享受自由是给予老人幸福感的重要保证。
5. 心理状态:老人的心理状态对于幸福感起到重要作用。
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增强老人的幸福感。
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鼓励老人与家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和陪伴。
2. 加强社区活动和社交机会,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社交交流平台。
3. 提倡老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参与适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4. 加强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提供更好的健康照护和支持。
幸福老人的10条标准

幸福老人的10条标准包括:
有稳定的退休金:稳定的退休金是老年生活的重要经济支持,能够让老人感到安心。
有舒适的住所:拥有一个舒适的住所,无论大小,能让老人感到自在和宁静。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基石,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完成日常活动。
有老伴陪伴:与老伴共同经历生活的起起伏伏,互相扶持,是老年人感到幸福的重要因素。
子女自立并孝顺:子女能够自立更生,并且对老人尽孝,能让老人感到欣慰和满足。
有良好的社交关系:与家人、朋友和邻居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能让老人感到温暖和支持。
有兴趣爱好:拥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爱好,能让老人在退休生活中找到乐趣和自我价值。
接受衰老和死亡:对衰老和死亡有正确的认识和接受态度,能让老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减少焦虑和抑郁。
有信仰或精神寄托:有信仰或精神寄托的老人更容易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感到幸福和满足。
能够适应变化:能够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包括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等,能让老人更加坚强和自信地面对生活。
这10条标准涵盖了经济、健康、家庭、社交、心理和精神等多个方面,是评判老年人是否幸福的重要依据。
同时,这些标准也提醒我们,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全面需求和权益。
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评价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包括他们的整体生活满意度、情感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如家庭关系、社区环境、社会支持等)和心理因素(如生活态度、心理适应等)。
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满足。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社会对老年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指个体根据自身标准评价自身生活质量所感受到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
对于社区老年人而言,其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体身心健康,更是衡量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广泛研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从个人层面来看,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教育背景等因素均可能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可能导致其主观幸福感降低;而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往往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生活质量,从而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评价

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汇报人:日期:•引言•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老年人幸福感评价方法目录•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结论与建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人口老龄化趋势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性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幸福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研究意义研究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为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哪些因素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如何评价老年人的幸福感?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结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结构本研究将从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等几个部分展开,全面探讨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
02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身体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是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幸福和满足。
疾病与幸福感的关系疾病和健康问题可能导致老年人幸福感下降。
慢性疾病、疼痛和其他健康问题可能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幸福感。
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社会支持网络是指老年人所拥有的社交关系和社交活动。
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和陪伴,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社交活动与幸福感的关系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的社会联系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社会支持网络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如自尊、自我效能感等对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拥有积极心理状态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幸福和满足。
心理状态对幸福感的影响老年人的情绪体验如快乐、满足、焦虑、抑郁等对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而消极的情绪体验则可能导致幸福感下降。
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

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上升,老年人的幸福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老年人群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配偶健在、受教育程度高、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功能好、家庭关系好、人际关系好、有多个亲密朋友、对养老环境满意、兴趣爱好广泛等。
路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家庭关系等五个主要因素不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而且还以幸福感各个维度为中介间接影响总体幸福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幸福感问题越来越重视。
最近国家统计局提出将幸福感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用以衡量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上升,老年人的幸福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幸福感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揭示老年人群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途径,对于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生存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研究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作用途径,笔者采用《综合幸福感问卷》(MHQ)和自编的《一般人口信息问卷》,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个模块,以及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等9个维度,对随机抽样的491名60岁及以上南昌市社区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其中年龄最大的为96岁,平均年龄为68.95岁。
总体幸福感分值均数为6.36,标准差为1.44,最高分9分,最低分1分。
认为生活幸福的老年人占72.3%。
幸福感各个维度分值显示出老年人高自我价值、高生活满意、高健康关注以及低消极情感,表明南昌市的老年人幸福感较高。
本文着重就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途径进行分析。
一、客观因素与老年人幸福感(一)性别、年龄与幸福感在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和友好关系等四个维度上,80岁及以上老年组得分明显低于60岁及以上和70岁及以上老年组。
但各年龄组之间,总体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521,P=0.5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陈梓菡顾恒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9期摘要: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杭、嘉、湖地区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获悉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发现,老年人幸福感主要与他们的文化程度、生活状况、代际关系、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
从社会正义与构建和谐来看,必须提升家庭的养老关怀,增强社区养老服务,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和关爱老年人,促进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和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人;幸福感;杭嘉湖地区;影响因素1 引言1999年我国迈进人口老龄化社会。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87%1,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
老年人的问题将会日益凸显,晚年生活幸福感则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日益受到关注。
对幸福感而言,不同学者各有侧重,学界较为认同Diener(1984)的观点,即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反应的是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Waterman(1993)则将幸福分为个人展现幸福、自我实现幸福和尽情享乐幸福[2]。
目前,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观测量表的分析,权威的监测量表有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MUNSH)、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幸福感指数和总体幸福感量表等。
Stoller(1992)、Levin(1998)等研究发现,老年人自评健康满意度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健康满意度预测老年人幸福感;Ryff(1995)等通过六维度心理幸福感模型分析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3],并认为社会经济情况与生活满意度相联系[4]。
Ryff(2000)等人运用PWB测验证实了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因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5]。
Inglehart(2003)等人跨国研究人们的生活满意感,认为国家之间的平均主观幸福感存在着稳定的差异。
[6]刘仁刚、龚耀先(2001)对城市老年人的调查发现,社会支持体系与幸福感间接相关,而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十分显著[7],吴振云(2003)也得到相似结论[8]。
薛兴邦、张维宝(1998)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婚姻现状、身体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相关[9],而Diener 和Larsen (1984)等学者则认为老年人的婚姻情况与其幸福感联系较弱[10],且认为文化程度会通过老年人的生活模式来影响老年人幸福感,但影响不够显著[11]。
邢占军(2011)通过政府公开的数据和山东省城市居民连续七年的调查数据,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收入与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12]。
李文彬(2013)等人通过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认为政府绩效满意度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13]。
徐映梅、夏伦(2014)通过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分析近20年来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变化,认为收入高、信任家庭、对工作满意、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积极的人幸福感较强[14]。
虽然老年人幸福感研究成果丰富,但对经济、社会日益革新的中国来说,快速人口老龄化、快速的社会发展,更需要关注亿万老人的晚年幸福,分析老年人幸福的影响因素。
因此,文章选择经济相对发达的杭嘉湖地区老年人调研,剖析老年人的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2.1研究区域杭嘉湖是中国东部富庶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区内平原广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按户籍人口统计,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857.69万人,占总人口的17.87%,成为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中,杭州、嘉兴和湖州人口老龄化比重分别为18.26%、21.27%和20.25%,且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图1),是全省人口老龄化的高地。
2因此,杭嘉湖地区的养老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2.2研究方法根基纽芬兰大学幸福量表和国内相关研究量表,设计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并通过“试调—修改—试调—定稿”方式确定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老人基本信息、生活状况、代际关系、社会环境、主观幸福感等。
问卷调查采取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杭嘉湖地区被调查的区县和社区,在被调查社区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900人。
问卷作答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识字较多的被调查老年人一般自行填写问卷,识字较少和视力不好的被调查老年人则是调查员问答方式完成。
此外,对部分老年人进行了深入访谈。
调研时间安排在2013年7月到8月之间。
除调研数据外,文章还利用了《浙江统计年鉴》等相关档案数据。
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和相关分析。
3 分析与讨论3.1 调查基本情况回收9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867份,有效问卷达到96.33%,符合研究要求。
被调查的867位老年人中,男性老年人456位,女性老年人411位,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2.60%和47.40%。
60至69岁低龄老人占54.10%,70至79岁中龄老人占28.14%,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21.57%。
样本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与现实情况基本相近,具有代表性(表2)。
由于时代的因素,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1.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3%;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宗教信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4.0%。
从收入上看,在身体较好的情况下,大多数老年人能够实现自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伴离世增多,14.5%的被调查老年人已经丧偶,还有少数老年人终身未婚。
从主观的自我人生评价来看,多数认为人生相当顺利平安,给出“很好”、“好”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7.8%,给出“较差”和“很差”评价的分别占2.5%和1.2%(表1)。
3.2 主观幸福感关于所调查杭嘉湖地区867位老年人的幸福感状况(表2),其中,男性老年人表示很幸福的有72位,幸福的有306位,不太幸福的有69位,很不幸福的有9位;女性老年人表示很幸福的有58位,幸福的有276位,不太幸福的有67位,很不幸福的有10位。
总体上看,多数老年人认为目前生活是幸福满意的。
但也有部分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状态不满意、不幸福。
国内在研究幸福感因素中,相关分析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胡心怡、张琳、吴菁等人均运用了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5-17]。
鉴于此,本文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来分析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经过分析,发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代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与幸福感均高度相关3,在1%显著性水平上,它们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虽然生活状况、代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显著,但不同的因子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
从表4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的老人已不愁吃穿,其影响较广的是他们的精神需求,老人们的婚姻状况和与子女的关系是老人们比较重视的,也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众因素中比较突出的。
婚姻状况中,离婚、丧偶的老人在生活中是孤独的,这增强了他们的孤独感,孤独感会产生负面情绪会降低老人的幸福感。
因此,婚姻顺利、评价较高的老人幸福感较高。
其次,老人与子女们的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幸福感的程度,拥有温馨和睦的代际关系的老人幸福感程度较高,经常与子女有交流的、在家地位高且受尊重的老人往往幸福感程度较高,当然子女们的发展,例如子女们的工作、家庭等方面都比较顺利的话,老人也少了担忧。
此外,良好的养老环境也会有影响,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居家环境都方便了老人的生活,增强了老人的幸福感;相反,若是较差的养老生活环境则会影响老人的情绪。
4结论与讨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杭嘉湖地区,养老体系相对健全,老年人满意阈限较低且需求较小,物质生活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小了。
老年人与过去的困苦比,现在有退休工资做保证,生活悠闲,儿女孝顺。
在保证了基本生活经济的前提下,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和关怀才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第一,是子女和朋友的支持。
与子女、朋友的关系和交流以及家庭地位的高低是让老人直接对自身价值进行评判的标准,也是老年人排解孤独感和充实精神世界的方法之一。
因此,在家庭方面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与理解。
经常看望老人,主动与老人谈心,让老人找到存在感,并注意给予父母尊重以及较高的家庭地位。
另外,子女要看到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和缺失,鼓励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广交好友,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同时要注意避免对老年人做不必要的干涉,给老人更多的自主权。
第二,是配偶的支持。
婚姻状况与幸福感相关性明显,表示老年人和谐的夫妻氛围是影响幸福感的较主要因素。
建议子女多在老人之间主动进行调节疏导,缓和矛盾,形成和谐的夫妻关系。
第三,是外部社会环境对于老年人精神层面的支持。
采访中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状况的评价多是“哪有什么服务?”“没有举办过什么活动。
”而“多些公园、健身设施、绿化”等环境要求也体现出老年人对于排遣寂寞,丰富精神生活愿望。
建议子女有空多带老人参加些文娱活动,让老人参与其中,既可以拓宽老年人的交际圈又可以排放其孤独感。
而社区要针对老年人的普遍需求提供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促进社区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尤其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关怀,多组织志愿者陪老人聊天、读书看报、上网等,举办一些老年人的集体活动或是专家义诊和关于疾病预防、科学养生等方面的讲座等。
本研究涉及的方面有限,但多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应成为提高其幸福感的方法之一。
[注释]①数据来源:《公报》数据整理而得。
②数据来源:浙江省2012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③生活状况方面包括了健康情况、收入、婚姻、孤独感;代际关系方面包括了子女关系、子女谈心、子女发展、老人家中地位;社会环境方面包括了社区生活环境、居家养老服务、交际圈和朋友。
[参考文献][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J],1984,95(3):542-575.[2]Waterman AS.Two conceptions of happiness:contrasts of personal expressiveness (eudaimonia) and hedonic enjoymen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3, 64(4):678-691.[3]Ryff CD, Keyes CLM.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9(4): 719-727.[4]Ryff CD, Singer B. Interpersonal flourishing A positive health agenda for the new millenniu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4:719-767.)[5]Ryff CD, Singer B. Interpersonal flourishing :A positive health agenda for the new millennium[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4):719-767.[6]Diener E,Oishi S, Richard E ,Lucas R.Personality,culture,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R].Annual Reviews Psychology,2003,54:403-425.[7]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01:28-30.[8]吴振云.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评估和研究概况.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12(23):799-800.[9]薛兴邦,张维宝.社区老人幸福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01:35-36.[10]许淑莲. 从心理学角度看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04:249-251.[11]Diener E,Oishi S,Lucas R E.Personality,culture,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al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3,54:403-425.[12]邢占军. 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1,01:196-219.[13]李文彬,赖琳慧. 政府绩效满意度与居民幸福感——广东省的实证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3,08:53-57.[14]徐映梅,夏伦. 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个综合分析框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2:12-19.[15]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湖南省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J]. 心理研究,2008,04:34-38.[16]张琳. 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17]吴菁,黄慧敏. 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24-26.。